第3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主要涉及第三章“气候与天气”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2. 学会分析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地图、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1)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特征。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天气系统。

(2)解答学生在分析天气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

(2)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天气系统,如高空槽、副热带高压等。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特征2. 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答案:2. 作业题目:简述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但部分学生在分析天气图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气象学与天气学》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涉及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分析我国常见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通过实例讲解其作用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天气图,判断天气系统种类及其对天气影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气象现象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和高压脊等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天气图上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气象图表、天气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常见的天气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a. 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和特征b. 锋面的定义、形成和分类c. 高压脊和低压槽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种类及其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天气系统识别和分析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天气图。

5. 随堂练习:发放天气图,让学生独立分析并识别其中的天气系统。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的天气系统分类2. 气旋、反气旋、锋面、高压脊和低压槽的特征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近期的天气图,识别并分析其中的天气系统。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否到位,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预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气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可开展天气观测、气象小论文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和运用;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气象与气候》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气旋和反气旋的、发展和影响;锋面的形成、分类和天气特征;以及常见天气系统与我国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发展和影响。

教学重点: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气象图表等。

2. 学具:地理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让学生对天气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2. 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天气系统与我国天气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的天气系统,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冷锋、暖锋和锢钝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特征;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与对应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基本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天气图表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带来的具体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表、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图、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介绍锋面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它们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析最近一周内的本地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讨论其对本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如何从天气图中判断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系统的位置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6. 讨论与解答(10分钟)学生展示随堂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快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气旋与反气旋定义特点天气影响2.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锢钝锋天气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地实际天气,推测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

2. 答案作业答案将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天气图分析的能力。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第3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天气系统。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详细介绍常见天气系统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a.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雨雪、降温等天气现象。
b.暖锋:暖锋过境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c.高压系统:高压系统控制下,天气晴朗,风力较小。
教学策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天气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课后拓展,巩固提高: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策略: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
提交形式:活动方案,字数不限。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4.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认真检查,确保无误,为课堂上的交流与分享做好准备。
提交形式:书面报告,字数不限。
2.请学生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a.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b.探讨暖锋过境时,为何会伴有晴好天气?
c.分析高压系统与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提交形式:小组合作完成,形成一篇研究性报告,字数1000字左右。
4.掌握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会根据天气系统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气象图表和卫星云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第二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气团的概念与分类、锋面理论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 学会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锋面理论的理解及其对天气变化的预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述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4. 随堂练习(15分钟)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天气系统在实际天气变化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气团:冷气团、暖气团2. 锋面:暖锋、冷锋3. 高压和低压系统: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温带低压、寒带高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分析我国某地近期天气变化,判断主导天气系统。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根据实际天气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天气系统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有效性;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小组讨论的指导与反馈;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天气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系统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直观展示气象图表和卫星云图,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天气播报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取一个感兴趣的天气系统,如台风、暴雨等,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天气变化等方式,深入了解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利用气象图表和卫星云图,分析近期的天气变化,尝试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测。将分析过程和预测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详细解释气象图表、卫星云图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分析天气系统。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系统在我国的主要影响,如台风、寒潮等。
5.强调天气预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所选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范围及预测方法。
4.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影响。
2.强调天气预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天气系统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内容包括: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天气系统的知识分析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象图表、PPT课件。

2. 学具:地图、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1)介绍气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讲解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介绍气旋、反气旋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4. 例题讲解:(1)分析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天气。

(2)探讨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5.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天气现象属于哪种天气系统:A. 暖锋过境 B. 冷锋过境 C. 气旋 D. 反气旋(2)分析我国某地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预测可能的天气系统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气团概念、分类及特点2. 锋面形成、分类及影响3. 气旋、反气旋形成、特点及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特点。

(2)分析我国某地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判断可能的天气系统影响。

2. 答案:(2)根据天气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天气预测。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常见天气系统的判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

2. 学习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学会分析天气图,判断常见的天气系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和判断;不同天气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天气图。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2024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关注。

2. 知识讲解:(1)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天气图判断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 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天气图的识别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但部分学生对天气图的分析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天气图的分析和判断方法。

2. 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结构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气候与气象”,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1. 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3.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报的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分类和特点,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天气图表;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这些天气现象是如何形成的?”2. 新课讲解:a. 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b. 介绍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c. 分析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天气图表,让学生分析不同天气系统下的天气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关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常见天气系统及天气现象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分类与特点;2. 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3.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b. 描述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c. 分析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举例说明。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学会分析天气系统,提高生活品质。

布置一道开放性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期的天气系统,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重点分析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能够分析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天气变化的预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地理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2. 新课导入:介绍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图像。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如江淮准静止锋、华北高压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对应的天气特征。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2. 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3. 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

(2)分析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

2. 答案:(1)气团:一定区域内,气温、湿度和风向等气象要素相对均匀的大气块。

锋面:两种不同气团相互接触的界面。

低压系统:中心气压低于周围地区的气压系统。

高压系统:中心气压高于周围地区的气压系统。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对我国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教学难点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运用运动会期间天气变化情况引入。

师:这是大连地区自9月23日到10月3日的天气变化情况,请从气温的天气情况猜测一下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生:(据现实情况回答)师:这种天气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弄清其中的道理。

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初步的天气预报。

下面我们就学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推进新课师: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

我们首先来学习“锋与天气”。

(板书)一、锋与天气师:要了解锋的形成,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气团?生:气团是指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师:“大范围”说的是气团的空间尺度;“性质均一”意味着气团内部密度、湿度、温度的一致性;“大范围空气”指气团是由空气组成的。

根据物理性质的差异,我们将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我们来看一下冷暖气团的性质比较。

(表展示比较冷暖气团性质的差异)师:那么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动画演示)锋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回答老师提问)师:冷暖气团相遇时,它们的交界面与地面关系是怎样的?生:(集体讨论)。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8篇)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8篇)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8篇)《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篇1一、复习导入二、合作沟通,详细研讨第3~6段1、同学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同学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认真观看云的形态变化,绽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索:(1)语段中清楚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同学回答,老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根据肯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

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晰。

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

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

列表如下:(2)第明确: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明确: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非常身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均匀,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

3、记叙文中,比方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方来说明事物,叫做比方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

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好玩味。

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外形入手,绽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

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1)夜幕四合,四周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同学回答,老师示例:(1)夜幕四合,四周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同学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同学合作完成,老师示例:5、“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殊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大气与天气”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分类及天气特征;天气图的认识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天气图上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天气图。

学具:笔记本、地图、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3. 示范:在黑板上展示天气图,解读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4.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

5.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成因、特点、影响。

2. 天气图的解读方法。

3. 重点、难点知识框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给定天气图,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预测。

本教案以实践情景引入,注重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天气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

2.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预测题:分析给定天气图,预测未来三天的天气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天气系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学生需关注近期的天气变化,记录每天的温度、湿度、风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天气系统知识,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天气系统,强调学习天气系统对于理解天气变化、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气团、锋面、高低气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运用多媒体展示天气图,教学生如何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天气图的能力。
2.难点: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预测天气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灾害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探究作业:鼓励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采用实验、调查、访谈等方法,形成探究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
6.复习作业:复习课本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整理笔记,为下次课堂测验做好准备。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课堂上,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将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我将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理解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同时,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建议。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理解进行深入思考。这种反思与评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5.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演示、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
2.分层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确保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影响。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出几个与天气系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例如,讨论冷锋和暖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以及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包括: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识、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具体涉及教材第2529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天气图等资料,分析实际天气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实际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地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介绍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结合天气图进行分析。

(2)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及判识方法。

(3)阐述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 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的形成与影响3. 天气图分析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

(2)分析我国某地区高压或低压天气系统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锋面系统: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边界,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2)答案因地区而异,需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天气图的分析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天气系统能力的提高。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运行规律。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

2. 学具:地图、图表、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1)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锋面系统(1)形成(2)特点(3)影响3. 气旋和反气旋(1)(2)结构(3)运行规律(4)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涉及第三章“气候与天气”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重点探讨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和天气特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了解不同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资料分析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影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关爱自然、关注气候变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天气特征。

难点: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及其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地理图表、资料、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2. 讲解新课(1)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天气系统的定义,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分类。

(2)气旋与反气旋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详细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机制、天气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锋面分析锋面的形成过程,介绍锋面系统的天气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我国某地区的天气变化图,让学生判断天气系统类型,并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气旋与反气旋3. 锋面4.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形成机制及天气特征。

2. 答案(1)见课本相关内容。

(2)结合课堂讲解,分析天气图,给出判断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天气系统的影响。

常见的天气系统精品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精品教案公开课

常见的天气系统精品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天气特征;以及如何通过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天气、气候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的概念及其天气特征。

难点:如何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天气图、地理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2. 新课内容讲解:(1)气旋与反气旋:讲解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锋面:介绍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天气特征。

(3)天气图分析:教授如何通过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旋与反气旋概念特征天气影响2. 锋面形成分类天气特征3. 天气图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反气旋的天气特征。

2. 答案:(1)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多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多晴朗天气。

(2)根据天气图分析,具体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我国近期天气变化。

(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观察天气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天气特征。

3. 天气图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旋与反气旋是两种基本的天气系统,其特征和对天气的影响如下:1. 气旋:特征: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风向呈逆时针旋转(北半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第 1 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有关气团、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理解气团、锋面的分类。 2、掌握不同锋面、同一锋面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同一锋面控制下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的变化特点。
3、培养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分析解读锋面系统与天气关系图。 4、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设疑直接引入主要天气系统的类型。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 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2、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地理,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指导生活。 【教学重点】
气系统。 三、讲授新课
[ 板书 ]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 承转 ] 天气系统是形成天气的大气运动的综合表现及过程。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 移动和消亡的规律,
1/ 7
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能出现不同的天气。我们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既然我国面积如此广大,那同一时间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天气是否一样呢?同一地
那如果有相同体积的冷暖气团两种,我们根据以前所学的公式:
m= ρ V (m 为质量,ρ为密度, V 为体
积),我们就可以知道暖气团比较轻,而冷气团比较重。再看一下气压方面,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大
气热力环流,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温度低,往往会形成高气压。那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知道温度低的冷气团
气压高,而温度高的暖气团气压低。
[ 提问 ] 暖锋与冷锋一样,也有过境前、过境后两个阶段,那么这两个阶段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来 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 学生 ] 过境前,该地区被冷气团所控制,气温低,天气晴朗;过境后被暖气团所控制,相气温升高,天气 转晴。
同学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看来大家都很同意这个同学的说法,这是正确的。暖锋过境前,该地区被 单一的冷气团所控制,天气现象比较单一,表现为冷晴;过境后被暖气团所控制,相对原先被冷气团所控
[ 板书 ] ⑴、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过境前 气压低 温暖晴朗
(补充)天气 过境时 大风、降水等(主要在锋后)
过境后 气压高 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北方冬季沙尘暴 [ 承转 ] 大家看一下黑板, 这就是锋面的一 们对它作用下的天气现象,要加以明确巩
冷晴
种——冷锋。同学 固。刚才我们提到
3/ 7
[ 学生 ] 会看气温,但是不看走势。 其实天气走势的对我们也是很重要。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
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者“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秋高气爽’ 的好天气”等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常见的天
环流。
(3) (4)
雨区范围: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 符号:冷锋是线条加黑色三角形,暖锋是线条加半圆。
[ 思考 ] 刚才讲到冷锋过境时,我们提到了会有大风出现,而暖锋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由于锋面两侧气团的温度、 湿度、 气压等存在着一定差异, 因而会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冷气团气压高,暖气团气压低,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由冷气团指向暖气团。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的锋, 锋面移动的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增强了锋面附近的风力,所以产生了大风。而暖锋是暖气 团主动的锋,锋面移动的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因而 暖锋过境时风速会比较小。
那这两种气团的物理性质有什么不同呢?大家根据其温度,密度,重量等方面来比较一下。 我们先从温度方面来比较,那冷气团的温度就比暖气团的温度要低,我们从物理学热胀冷缩的道理来
看,冷气团的温度小,那就会收缩,体积就会变小,里面的分子比较集聚,它的密度也就相应的大;而相
反地,暖气团的温度小,那就会膨胀,体积就会变大,里面的分子比较稀疏,那它的密度也就相应的小。
[ 承转 ]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
[ 提问 ] 那么什么是锋面呢?
[ 学生 ] 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的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 板书 ]
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 承转 ] 回答得很好, 但这里讲到了冷暖气团,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气团, 课文中有解释。
比较低,而下雨之后天气也晴朗,但气温就比下雨前高出不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确切的说,这是 暖锋造成的。有暖锋,相对的就会有冷锋。我们划分冷暖锋,是根据两侧冷暖气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的。 俗话说“成王败寇”,锋面的命名就是以力量强的一方来命名的。如果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也就是 冷气团的力量强,那我们就把它叫做冷锋;相反地,如果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也就是暖气团的力量 强,那我们就把它叫做暖锋。
[ 板书 ]
冷气团——冷而重 气压高 暖气团——暖而轻 气压低
[ 思考 ] 是不是暖气团的温度一定比暖气团高? 参考答案:这是不一定的。我们所讲的冷暖气团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说固定几度以上就暖气团,在以下就
是冷气团。冷暖气团的判断要与经过地区的温度来比较。
(即下垫面的温度)刚刚我已经有说过,气团向
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时,为暖气团。而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移动时,则为冷气团。比如,如果有一
面一样。同样的,暖气团会在锋面的上面,而冷气团就在锋面的下面,所以在图中,冷气团在下面,暖气 团在上面。
讲述:在锋面两侧,这两种气团一种占据在锋面上方,一种占据在下方,这两种气团的温度、湿度、
气压和风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在锋面附近常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现在同学们来想一下,五一劳动节之前,曾下过连续几天的雨。而在这场雨之前,天气晴朗,温度也
②第二个阶段是过境时,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水 汽受冷凝结成云,如果水汽过饱和,就形成了降水。由于暖气团是被迫抬升,所以暖气团的上升速度比较 迅速 ,因此降水时间短,强度大。冷锋的雨区发生在锋面的附近,一般以锋后为主,雨区的宽度比较小。
这里提到了锋后,什么是锋后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我们划分锋前锋后的是根据锋的前进方向来划 分的,我们往往用黑色三角形加在锋线简图的来表示冷锋,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就是冷锋的前进方向。所以 锋面前进的方向就是锋前,锋面前进的反方向就是锋后。很明显,冷锋的雨区大部分是在锋后的,但是还 有一小部分是在锋前,那是因为冷锋的锋面比较陡,暖气团在被抬升过程中来不及爬上锋面就已经在锋前
但是这次是暖气团的力量比较强大,因此它是自己主动地慢慢爬升,冷气团由于不能往前走了,所以被迫 后退,所以形成了一个环流,这也是冷锋与暖锋的重要区别之一。
[ 提问 ] 请同学来说一说,你们讨论得出暖锋过境时的天气现象是怎么样的呢? [ 学生 ] 连续性降水
为什么这样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暖气团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受冷凝结,同样的,如果暖气团含有大 量的水汽就容易形成了降水。但由于它是缓慢爬升的,因此降水的时间比冷锋长,下雨的区域也比较宽, 强度相对较小。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暖锋,通常用实心的半圆加在锋线上表示暖锋的前进方向, 那么很明显暖锋的降雨区域都在锋前,而且雨区的宽度比较大。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五一期间你们有没有出去游玩啊?
[ 学生 ] 有。 那么你们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会不会看一下天气预报,作为出行参考啊?
[ 学生 ] 会。 绝大同学都会收看天气预报,因为如果下雨的话出去就不怎么方便了。那看天气预报时,你们是不是
只关注是否下雨啊?还会不会去了解其它方面的信息呢?比如说每天的最高、最低气温,以及近期的天气 走势呢?
我请同学起来回答。
[ 学生 ]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的空气,叫做气团。 [ 板书 ] 1 、气团——物理性质均匀的大范围空气 [ 承转 ] 大家看这个概念,“大范围”与“性质均一”分别体现了气团的什么特点呢?气团的范围大,也就 是它的空间尺度大, 而“性质均一” 也就说明了其他内部物理性质的均一性。 它与普通空气有很大的不同。 那我们就通常根据气团温度的差异,而将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按我们平时的说法,就是冷空气、暖 空气。一般地,我们将温度小于下垫面温度的气团叫做冷气团,温度大于下垫面温度的气团叫做暖气团。
锋的另外一种类型——暖锋。知道暖锋与冷锋相反,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那么它作用下的天 气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现在同学们可以根据进来天气情况,前后讨论一下,画一画老师刚才画的简图来 分析。
[ 学生 ] 学生活动 (观察学生的画图情况)请同学到黑板上作图。 讲述:画暖锋首先是要画一个锋面,然后要标出冷暖气团。锋面上面的是暖气团,锋面下面的是冷气团。
1、掌握冷暖锋面图的识读、判别。 2、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教学难点】
1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差异及其典型实例。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读图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 具】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请各位组长点名,我们要开始上课了。 二、导入新课
气团(温度为 15℃),它向北极移动,那么该气团对于北极(高纬)来说就是暖气团。相反的,它向赤道
地区(低纬)移动,那么它就是冷气团了。
[ 承转 ] 所以对于冷暖气团,我们要注意,它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那么当这两种气团相遇时,就出 现了一个锋面。锋面又称为锋区,其水平范围可达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锋面与地面往往会有一交线,我 们将这条线称为锋线,而锋面与锋线统称为锋。 (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