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
病人转运工作制度
![病人转运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535b46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b.png)
病人转运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病人在门诊、住院、手术、急诊等科室之间的转运工作。
三、病人转运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2. 严密监护:对病情不稳定或需要特殊治疗的病人,应在转运过程中进行严密监护。
3. 协同配合: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转运工作顺利进行。
4. 优化流程:简化转运程序,提高转运效率,减少病人等待时间。
四、病人转运流程1. 病情评估:转运前,护士应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是否需要特殊治疗等。
2. 准备工作:根据病人病情,准备好相应的转运设备、药品和急救物品。
3. 通知接收科室:提前通知接收科室,告知病人转运时间、病情及所需准备物品。
4. 转运过程:(1)病情稳定病人:由护士或护工用轮椅、平车等工具将病人转运至指定科室。
(2)病情不稳定或需要特殊治疗病人:由护士、医生和护工共同转运,确保病人安全。
5. 交接工作:到达目的地后,转运人员与接收人员详细交代病人病情、生命体征、治疗情况等,确保病情信息准确无误。
6. 转运记录:记录病人转运时间、地点、病情及交接情况,保存备查。
五、病人转运注意事项1. 确保病人安全:注意病人头部、管道、伤口等部位的固定,防止碰撞或脱落。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昏迷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 严密监护:对于病情不稳定或需要特殊治疗的病人,应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吸氧等治疗。
4. 防寒保暖:冬季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为病人保暖,防止受凉。
5. 防摔伤:对于行动不便或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在转运过程中注意防止跌倒。
六、病人转运培训与考核1. 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病人转运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转运工作的认识。
医院病人转运工作制度范本
![医院病人转运工作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fe9d7b8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9.png)
医院病人转运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医院病人转运工作的安全、高效和有序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病人转运管理组织1.成立病人转运管理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车队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病人转运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病人转运工作制度,监督和协调病人转运工作,处理病人转运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三、病人转运工作流程1.病人需要转运时,由临床科室医生或护士提出申请,填写《病人转运申请表》。
2.病人转运管理小组根据申请情况进行审核,确定转运方式和时间。
3.病人转运前,由急诊科或临床科室医生对病人进行评估,确保病人适合转运。
4.病人转运时,应根据病情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使用约束带、吸氧等。
5.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确保病人安全。
6.病人到达目的地后,由目的地科室接收并做好交接工作。
四、病人转运工作要求1.病人转运工作应遵循安全、迅速、准确、有序的原则。
2.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病人安全。
3.病人转运过程中,应做好沟通工作,确保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4.病人转运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工作,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病情、转运方式、时间等。
五、病人转运工作培训和考核1.医院应定期组织病人转运工作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2.医护人员应参加病人转运工作的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病人转运工作。
六、病人转运工作监督和评价1.病人转运管理小组应对病人转运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医院应定期对病人转运工作进行检查,确保病人转运工作制度的落实。
七、法律责任1.违反本制度的,医院将依据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病人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医院将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制度进行处理。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院内转运的规章制度
![院内转运的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c122c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9.png)
院内转运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规范院内转运工作,提高医院内部协作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医院内部和外部医疗机构之间的患者转运工作。
第三条院内转运工作应遵守医院相关政策法规,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院内转运工作应根据患者病情、诊疗要求及医疗机构之间的距离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第五条院内各科室应保持通畅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做好转运准备工作。
第六条院内转运人员应具备相关医疗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第七条院内转运工作的实施应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八条院内转运工作中发生的医疗事故,应当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处理,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第九条本规章制度由医院院务委员会负责审议通过,并由医务部门牵头负责实施和监督。
第二章工作流程第一节患者转运流程第十条患者经住院医生评估确认需要转运时,住院医生应向转运科室提交转运申请,明确患者病情、转运原因及接收科室要求。
第十一条接到转运申请后,转运科室应核实患者病情及转运要求,确认转运时间、方式,并向相关科室通知。
第十二条患者转运时,转运科室应做好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和护理准备工作,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第十三条患者转运结束后,接收科室应及时与转运科室确认患者到达情况,做好患者接收工作。
第十四条接收科室应认真记录患者转运情况、病情变化及诊疗计划,并定期与原科室沟通交流。
第二节医疗器械转移流程第十五条医疗器械转移由相关科室经办,应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协调和安排,确保器械的安全顺利转移。
第十六条涉及医用放射性物质的转移,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专业操作,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
第十七条医疗器械转移结束后,接收科室应对接收到的器械进行清点、检查,并按规定使用和保管。
第十八条医疗器械转移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由转运科室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时处理。
第三章安全保障第一节患者安全保障第十九条患者转运过程中,转运人员应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做到细心呵护、热情周到。
医院患者转运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患者转运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d1f715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a.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患者转运工作,包括门诊、急诊、住院病房、手术室、ICU等科室的患者转运。
第三条患者转运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二)科学合理,提高转运效率;(三)责任明确,落实责任制;(四)持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章转运前的准备第四条患者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转运风险,制定合理的转运方案。
第五条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以下准备工作:(一)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转运风险;(二)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三)做好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过程及注意事项;(四)准备转运所需物资,包括急救药品、设备等;(五)确保转运车辆及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第六条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以下事项:(一)转运目的及必要性;(二)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三)转运所需时间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转运过程中的管理第七条患者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八条转运车辆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第九条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保持患者舒适体位,防止患者发生压疮、坠床等意外;(二)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三)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四)保持转运车辆内环境整洁,确保患者舒适。
第十条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联系到相关部门。
第四章转运后的交接第十一条患者转运结束后,医护人员应与接收科室进行交接,确保患者病情信息准确无误。
第十二条交接内容包括:(一)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情况;(二)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三)患者转运所需物资及设备;(四)患者心理状态及需求。
急诊科病人转运管理制度
![急诊科病人转运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26a6a3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9.png)
急诊科病人转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急诊科病人的转运安全,提高医院急救水平,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内病人的转运工作,包含急诊内转运、急诊外转运、医院间转运等。
第三条病人转运是医院急救工作的紧要构成部分,必需保证转运流程的科学、严密、高效,确保病人在安全的条件下得到及时的救治。
第四条急诊科病人转运工作由急诊科主任负责,具体落实由急诊科护士长、护士团队负责人和转运人员共同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
第二章转运准备第五条病人转运时应充分评估病人的病情和身体情形。
转运前应查看病人相关医嘱和病历,了解病情及需要特殊处理的问题。
第六条确定病人转运的方式和目的地,依据病人病情和医院资源合理布置转运车辆和转运人员。
第七条严格执行病人转运的感染掌控措施,包含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处理感染性病人的分泌物和废弃物等。
第八条转运车辆应保持清洁卫生,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齐全。
第九条转运人员应具备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有效的急救证书。
每次转运前应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第三章转运流程第十条病人转运前应与接收医院进行沟通,明确转运目的地、接收科室及其他必需信息,以确保转运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转运前应将病人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和相关医嘱等必需资料填写在转运表上,并由转运人员和接收医院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转运过程中,转运人员应不绝察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并记录转运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第十三条病人转运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定,确保转运安全。
转运人员应掌握急救技能,能够在转运途中处理突发情形。
第十四条转运人员应与接收医院及时沟通,报告转运进展情况,并确保转运到达目的地后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章转运记录与追踪第十五条全部病人转运过程中的资料、记录和医嘱等必需信息必需及时、准确地填写到病人转运记录表中。
第十六条转运记录表包含病人基本信息、病情描述、转运时间、转运起止点、转运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转运人员和接收人员签字等内容。
病房患者转运管理制度
![病房患者转运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f41d3c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6.png)
病房患者转运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优化医院内部的协同工作流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订立本病房患者转运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患者转运的科室和人员,旨在规范患者的转运操作,提高医疗质量。
2. 定义• 2.1 病房患者转运:指将患者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包含但不限于病房内部转运、病房间的转移、病房与手术室、检查室等其他科室之间的转运。
• 2.2 转运人员:指负责病房患者转运的医护人员,包含护士、病房医师、转运员等。
3. 转运准备3.1 转运前准备• 3.1.1 医护人员应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结果、特殊需求、病房内设施等情况,做好转运前的准备。
• 3.1.2 医护人员应检查转运设备的完好性和可操作性。
如轮椅、担架、急救包等,确保设备符合相关制度和标准要求。
• 3.1.3 转运人员应佩戴干净乾净的工作服、帽子和鞋套,并进行必需的手卫生。
3.2 患者准备• 3.2.1 转运人员应提前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形和行动本领,依据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和设备。
• 3.2.2 若患者需要特殊护理或设备,转运人员应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帮助准备。
• 3.2.3 患者应获得家属或陪护人员的同意,并了解其基本情况,确保转运过程中的沟通畅通。
4. 转运流程4.1 转运计划• 4.1.1 转运人员应依据患者病情和转运需求订立认真的转运计划,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 4.1.2 转运人员应与相应科室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转运过程中的畅通与协作。
• 4.1.3 转运计划应明确转运人员的分工和责任,确保每位人员都清楚本身的任务。
4.2 转运操作• 4.2.1 在开始转运前,转运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和病历信息,确保患者的准确性。
• 4.2.2 转运人员应轻声细语,耐性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供应必需的安顿和支持。
• 4.2.3 转运人员应依据转运计划,进行正确的转运操作,保持稳定和平稳的动作。
医院护送管理制度
![医院护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8a013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2.png)
医院护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护送工作,提高护送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护送是指将病人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护送工作包括内部护送和外部护送两种类型。
内部护送是指将病人转移到医院内部的不同科室或区域;外部护送是指将病人转移到医院外部的其他医疗机构,如转院,转运等。
第三条医院内部护送工作由医院内部护送小组负责,外部护送工作由医院外部护送小组负责。
第四条医院护送小组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不得对病人进行侮辱、伤害或者其他不当行为。
第五条医院护送小组必须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送工作。
第六条医院护送小组成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护送工作质量。
第七条医院护送小组负责人必须具备相关管理经验和能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护送管理工作。
第八条医院护送小组必须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确保护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护送条件第九条医院护送小组必须配备相关的护送设备,如轮椅、担架、输液架等。
第十条医院内部护送小组必须了解医院内部地理结构,熟悉各科室和区域的位置和布局。
第十一条医院护送小组必须熟悉病人的病情和诊疗计划,了解病人的特殊需求,以便进行合理的护送安排。
第十二条医院外部护送小组必须了解相关的外部医疗机构的位置和联系方式,掌握相关转运流程和程序。
第十三条医院护送小组必须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护送过程中应对突发情况。
第十四条医院护送小组必须与医院内部相关部门和外部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便于护送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护送流程第十五条医院护送小组在接到护送任务后,必须及时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护送设备、熟悉病人情况、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确认接收等。
第十六条医院内部护送工作必须与相关科室和区域配合,确保病人顺利、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第十七条医院外部护送工作必须按照相关转运流程和程序进行,确保病人的安全和顺利转运。
医院院外转诊与转运管理制度
![医院院外转诊与转运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d3335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e.png)
医院院外转诊与转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订立本规章制度,规范医院院外转诊与转运管理工作,提高转诊和转运的质量和效率。
2.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院外转诊和转运管理工作。
第二条定义1.院外转诊:指患者在本医院就诊后,由医生依据病情需要将患者转诊至其他医院或科室就诊。
2.转运:指患者需要在院外转诊的同时,由医院布置专业车辆或护送人员将患者安全送至转诊医院或科室。
第二章院外转诊管理第三条申请与审核1.患者或其家属需向本医院提交书面院外转诊申请,申请中需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情及相关检查资料等必需信息。
2.接到院外转诊申请后,医生将对申请料子进行审核,必需时可联系申请人或患者家属了解更认真的病情。
3.医生审核后,如符合转诊条件,则需向患者或其家属及时发出转诊通知书,通知患者所需转诊的医院或科室信息,并告知患者应携带的相关资料和检查结果。
第四条转诊协调1.医生在发出转诊通知书后,应与被转诊医院或科室联系,确保转诊医院或科室能够接诊患者,并预约转诊时间。
2.假如被转诊医院或科室短时间无法接诊,医生应及时通知患者或其家属,并依据患者的病情决议是否找寻其他医院或科室进行转诊。
第五条转诊资料归档1.医生在办理转诊手续后,需将患者的相关资料、检查结果、转诊通知书等文件进行归档保管。
2.归档的资料应定时间次序进行编号和分类,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可查阅性。
第三章转运管理第六条转运车辆和人员1.医院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诊需求,配备有专业的转运车辆和护送人员。
2.转运车辆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3.护送人员应经过特地培训,具备相关医疗知识和急救技能,能够妥当照料患者,并在紧急情况下做出适当处理。
第七条转运过程1.医院在办理转诊手续的同时,将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距离等因素,合理布置转运的时间和路径,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到达转诊医院或科室。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5b65fb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8.png)
患者安全转运制度一、患者收入住院或转科等院内转运(以下简称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病情评估(生命体征、风险评估、各种管道、皮肤、保暖),决定转运方式(轮椅、平车、步行等)、是否需要医护人员陪同、是否需要约束等。
二、出院患者如果需要用轮椅、平车转运,由病房护士安排工作人员负责送至院内乘车处。
三、患者在转运之前,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转运工具(平车、轮椅、病床等)是否完好,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四、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五、转运特殊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障碍、抽搐、机械通气、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呼吸等方面药物),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的风险,征求其意见并签字。
(二)开具医嘱。
(三)准备好氧气枕、心电监护仪、急救箱等急救必需品随行。
(四)开通留置的静脉通道;对大出血等特殊患者,应保持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五)必要时予以适当约束。
(六)转出科室在转运患者前,应通知接收科室,以确保接收科室获知病情,并做好接收准备工作。
(七)根据患者病情由具有执业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转运,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做相应处理。
(八)必要时安排专用电梯转运。
六、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转运:(一)心跳、呼吸停止。
(二)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三)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药物控制病情。
七、患者入科时,转入科室护士应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患者。
八、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必须做到六交清:即患者治疗交清,患者病历资料(按在案病历排列顺序进行排放)交清,患者生命体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导管交清,患者使用的仪器交清,患者皮肤情况交清。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b412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c.png)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在医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环节,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
一个良好的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对于医院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医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目的、患者选择、转运流程、转运人员及装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危重症患者转运是指在医院内,将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运的患者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或到另一家医院,以获得更专业和及时的治疗。
二、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1.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因此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进行转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
在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3. 缓解急重症患者集中的医疗资源。
通过转运,能够将不同病情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资源过分集中导致医疗供给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危重症患者的选择1. 病情危重。
必须明确诊断的病情危重患者,如重症监护室病人、病情急性发展的患者等。
2. 需要立即转运。
病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治疗的患者。
3. 医疗资源不足。
在当前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有效救治的患者。
四、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
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转运,并确定转运的紧急程度。
2. 患者准备。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转运所需的设备、药品等,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3. 通知接收单位。
在确定患者需要转运之后,需要及时联系接收单位,告知患者的病情及转运计划。
4. 转运过程。
将患者从原来的病房转移到车辆中,负责护送患者的医护人员需要全程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5. 接收患者。
到达接收单位后,将患者转交给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并详细汇报患者病情及转运过程。
五、转运人员及装备1. 转运人员。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包括医生、护士等。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9b7240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9.png)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制度
一、转运前
(一)医师应充分评估患者转运的可行性, 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 并履行签字手续;
(二)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 提前通知接收科室准备各种抢救仪器和药物,并通知电梯及时到位, 使用专梯转运;
(三)整理患者病历资料, 核对并携带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做好标识;
(四)根据病情需要, 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并携带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微量泵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
(五)妥善固定动、静脉留置针和各种管道, 拉起护栏, 清空各引流瓶(袋)等;
(六)离开病区前, 医护人员应再次评估患者的病情, 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种管道的名称、位置、刻度、状态等情况;
(七)确认转运路线, 电梯是否到位及是否运行完好;
(八)患者病情趋于稳定, 转运条件就绪后方可转出。
二、转运(检查)中
(一)至少需要2名具有执业资格和一定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陪同转运(检查), 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保持各种管道通暢和仪器运行良好;
(二)遇意外或突发情况, 应及时利用携带的仪器、药品和物品就地处置。
同时, 呼叫附近的医务人员协助, 并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处置过程。
三、转运后
(一)交接双方详细交接患者病情、病历资料、携带药品及用物、用药和管道等情况, 并签字确认;
(二)向专业主任(或医疗组长)、责任护士、护士长报告转运情况。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efe97d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1.png)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一、院外转运(一)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二)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息后,要求5min 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
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
(三)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
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四)转运中的护理1、维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
必要时予以吸痰。
在吸痰前后各给2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
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
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
途中予以心电、血压、脉氧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4、心理护理: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病人转运与转院管理制度
![病人转运与转院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2152d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d.png)
病人转运与转院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病人的转运与转院管理工作,保障病人的安全与合理就医权益,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需要进行病人转运与转院的科室和相关工作人员,包含住院病人的抢救转院、转科、转院、转区域等。
第三条病人转运与转院应遵从以下原则: 1. 以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为首要考虑; 2. 合理布置病人转运的时间和方式,避开对患者造成不必需的损害; 3. 加强与目标转院的沟通和协调,确保病人平稳转院。
第二章病人转运管理第四条住院病人在需要转运的情况下,首先由医生依据病人病情推断是否需要转院,如确需转院,则进行以下程序: 1. 医生提出转院申请,并填写《病人转运申请表》; 2. 转运申请经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提交给医务处备案; 3. 医务处依据患者病情和转往医院的科室情况,订立转运计划。
第五条在病人转运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要点: 1. 由护士或医生携带《病人转运通知单》、病历、检查报告等转运必备文书资料; 2. 携带转运所需的药物、病人的物品,并对药物进行清点; 3. 携带遗嘱、病危通知书等相关法律文书,确保病人权益。
第六条转运过程中的布置和环节: 1. 转运人员应依照病人的特殊需求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和方式; 2. 在转运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必需的监护和护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3. 护士或医生应与目标医院的接收科室进行沟通,了解目标医院的床位布置和接诊情况,确保病人的顺利接收。
第三章病人转院管理第七条住院病人假如需要转院治疗,医生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医生评估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求,推断是否适合转院治疗; 2. 医生提出转院申请,并填写《病人转院申请表》; 3. 转院申请经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提交给医务处备案; 4. 医务处依据患者病情和转往医院的科室情况,订立转院计划。
第八条转院的具体操作和流程: 1. 医务处依据病人的信息和目标医院的要求,联系目标医院,预约转院时间和床位; 2. 医务处负责与目标医院之间的文件传递和资料准备工作; 3. 护士或医生负责将病人的病历、检查报告等医疗资料准备齐全,并填写转院相关表格。
急救转运工作制度范本
![急救转运工作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d38458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b.png)
急救转运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急救转运工作,提高急救转运效率,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急救转运工作应遵循迅速、安全、准确、温馨的原则,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急救转运服务质量。
第三条急救转运工作范围包括医院内部转运和院外转运,涵盖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临床科室。
第四条所有从事急救转运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急救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成立急救转运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急救转运工作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解决急救转运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急诊科设立急救转运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急救转运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急救转运管理办公室设在急诊科。
第七条各临床科室应设立急救转运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急救转运工作。
急救转运小组成员应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急救转运流程第八条院外转运1. 接收急救电话后,急诊科立即指派救护车前往现场。
2. 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现场评估,制定初步救治方案。
3. 医护人员与家属或现场负责人沟通,了解患者病史和过敏史等。
4. 患者被抬上救护车后,医护人员继续进行途中救治,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5. 救护车返回医院后,医护人员将患者送至急诊科或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第九条医院内部转运1.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运。
2. 医生填写《急救转运申请单》,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
3. 护士根据申请单准备急救物品和设备,并与医生沟通确认。
4. 医护人员共同将患者抬上急救车,确保患者安全。
5. 急救车到达目的地后,医护人员将患者抬入病房或手术室,继续进行救治。
四、急救转运要求第十条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能力。
医院病人转运工作制度
![医院病人转运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74d053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3.png)
医院病人转运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院病人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病人转运的工作流程、责任分工、注意事项等,适用于全院各科室病人转运工作。
二、病人转运工作流程1. 病人需要转运时,由本科室医护人员向上级医师或科室负责人报告,说明转运原因和必要性。
2. 上级医师或科室负责人审核同意后,通知转运组或调用救护车。
3. 转运组或救护车到达后,由本科室医护人员与转运人员共同核对病人信息,确保病人身份无误。
4. 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紧急处理。
5. 到达目的地后,转运人员与目的地科室医护人员共同核对病人信息,确保病人安全交接。
6. 病人交接后,转运人员及时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病人到达情况。
三、责任分工1. 病人转运工作由本科室负责人负责,上级医师或科室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
2. 转运组负责病人转运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包括联系救护车、核对病人信息、协助病人上下车等。
3. 救护车司机负责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安全运送病人。
4. 目的地科室医护人员负责接收病人,核对病人信息,确保病人安全交接。
四、注意事项1. 病人转运前,应充分评估病人病情,确保病人转运安全。
对危重病人,应做好必要的急救处理。
2. 病人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防滑、防摔倒,确保病人舒适和安全。
3. 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4. 病人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病人隐私,遵循医疗保密原则。
5. 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与家属保持沟通,说明转运原因和注意事项。
6. 病人到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病人到达情况,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五、考核与奖惩1. 对违反本制度,导致病人转运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 对在病人转运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本制度解释权归医院行政办公室所有,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转送病人管理制度
![转送病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e167f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b.png)
转送病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内转送病人的工作,提高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协作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转送病人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病人转送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危重病人转运、病人转诊、病人转科等。
第三条医院内部各科室负有按照本制度规定进行病人转送的责任,确保病人转送的及时、准确和安全。
第二章病人转送流程第四条医院内部病人转送需经过以下流程:1. 医师判断病情需要转送时,向医院转诊中心或护士长发出申请。
2. 转诊中心或护士长收到申请后核实病人信息,联系接诊科室确认是否接收病人。
3. 接诊科室确认接收后,协助安排病人转送,监护病人的安全转移至目的科室。
4. 接诊科室接收病人后,安排病人住院或转诊治疗,及时进行病人评估和护理。
第五条医院内病人转送的时间要求:1. 病情危重或需要急救的病人应立即转送至急诊科室。
2. 一般情况下,病人转送应在医师确认转送需求后立即安排。
第六条转送病人的资料要求:1. 病人转送申请表必须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简况、转诊科室、接诊科室等信息。
2. 接诊科室需提前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确认可以接收该病人。
第七条医院内部转送病人时,必须确保病人的安全第一,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转送方式。
第三章病人转送责任第八条接诊科室负有接收病人的责任,要求接诊医师及时查看病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九条转送科室负有病人病情评估的责任,要求医师及时向接诊科室提供病人相关信息,协助保障病人转送的成功。
第十条医院转诊中心及护士长负有协调病人转运、核实病人资料的责任,要求提高效率,确保转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内部转送病人时,必须遵循医院安全管理规定,确保病人在转送过程中安全无恙。
第十二条医院内部转送病人需经过相关培训后方可执行,确保执行者对转送流程的熟悉和掌握。
第十三条医院内部转送病人过程中发生意外事件,应及时报告医院管理部门,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病人安全转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8d728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6.png)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病人安全,规范病人转运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病人转运工作。
第三条病人安全转运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规范操作、科学管理;(三)以人为本、关爱病人;(四)责任明确、协同配合。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成立病人安全转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病人安全转运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病人安全转运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病人安全转运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二)组织开展病人安全转运培训、考核和评估;(三)监督检查病人安全转运工作的落实情况;(四)处理病人安全转运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医疗机构设立病人安全转运办公室,负责病人安全转运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七条病人安全转运办公室职责:(一)贯彻执行病人安全转运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二)制定病人安全转运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三)组织实施病人安全转运培训、考核和评估;(四)协调各部门开展病人安全转运工作;(五)收集、整理、分析病人安全转运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转运前的准备第八条病人转运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一)病人病情评估:了解病人病情、诊断、治疗情况,评估病人转运风险;(二)转运方式评估:根据病人病情、体重、体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三)转运设备评估:检查转运设备是否完好、安全、适用。
第九条病人转运前,医护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向病人及家属告知转运目的、方式、风险及注意事项;(二)签署病人转运知情同意书;(三)制定转运计划,明确转运人员、路线、时间、联系方式等;(四)准备转运所需的医疗设备、药品、耗材等;(五)通知相关部门,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
四、转运过程中的管理第十条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确保病人安全;(二)保持病人舒适体位,防止并发症发生;(三)合理使用转运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四)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各部门协同配合;(五)遇有紧急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0a1df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7.png)
数据分析
问题症结分析
分析转运服务数据,找出问题 的症结所在,制定改进计划。 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挖掘 潜在问题,为提升服务质量提 供支持。
改进参考
通过数据分析,为下一阶段转 运服务制度的改进提供科学依 据。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优化转运 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数据处理技术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挖 掘转运服务中的潜在问题。 数据可视化分析,直观反映转 运服务制度的运行情况。
03 团队合作
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是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成功 的关键,让每位病人都能得到及时而专业的医疗保 障。
总结
提升效率
院内转运制度的实施使得医院 病人转运效率大幅提升,提高 了医疗服务的速度和质量。
提升满意度
病人对新的转运服务制度表示 满意,认为得到了更人性化的 服务,提升了医院整体的形象。
降低风险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
制作人:XXX 时间:20XX年X月
目录
第1章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概述 第2章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的重要性 第3章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的实施 第4章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的改进 第5章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的评估 第6章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度的总结
● 01
第1章 病人院内转运服务制 度概述
风险评估
01 身体状况评估
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转运
02 环境评估
评估转运路径是否安全、通畅
03 意外风险评估
评估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风险
转运流程
准备工作
核对病人信息 检查转运设备完整性 与医生协商转运时间
转运操作
安全转移病人至转运工具 稳固病人位置 保障病人舒适
危机处理
应对病人突发情况 联系医疗机构寻求支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内、院外病人转运制度
一、院外转运
(一)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二)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min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
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
(三)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
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四)转运中的护理
1、维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
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
必要时予以吸痰。
在吸痰前后各给2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
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
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转运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昏迷患者要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征。
途中予以心电、血压、脉氧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做好抢救、观察、监护记录。
4、心理护理: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积极采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耐心地安慰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转运交接到院后向值班医护人员交班,交代转运过程中患者的状况及相应处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
填写转运记录单,清点药品、物品,及时补充,使之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二、院內转运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过程涉及转运的指征、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器械药品准备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法:
1、了解转运目的:如进行放射、超声、CT检查、急诊手术、住院等。
2、通知相关科室:联系相关的检查住院科室,并简要介绍病情及检查目的。
通知预计到达时间,做好相关准备。
3、通知后勤保障部门通知电梯的工作人员,告知等候时间及路线,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
4、通知家属:转运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可能的风险、途中转运的实施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在未征得患者和家属理解支持的情况下,视情况推迟转运,原则上在家属签字同意后才启动转运。
5、转运前评估:①呼吸系统:有无影响呼吸的危险因素,是否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导管固定是否牢固、有无误吸的可能。
②循环系统:评估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有无持续性出血,输液通路是否通畅。
③中枢神经系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有无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
④创伤评估:有无气胸、腹腔内出血,伤口引流液量、色、质,有无颈椎、肋骨、长骨及骨盆骨折等,骨折部位牵引、
固定是否有效,检查出血部位是否包扎牢固及敷料渗血情况。
⑤心理反应: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紧张不安、恐惧等;评估家属的心理反应。
预计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避免发生险情时毫无准备而无法实施有效抢救。
6、转运前的预处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③颅内高压病人检查前按医嘱使用脱水剂,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同时观察病人双侧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情况。
④有引流管和尿管者,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紧密,引流液满者放空引流袋,并给予夹闭和妥善固定,尤其胸腔闭式引流者搬运前应暂夹闭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对颈椎骨折的病人,使用颈托正确固定,保持颈部过伸位;对下肢及骨盆骨折的病人,应患肢固定,观察固定器材是否松动。
⑤有精神症状、烦躁的病人,检查前按医嘱使用镇静剂,控制烦躁,妥善约束。
7、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检查的目的及安全性、检查中的一些具体情况和体验、如何配合检查,让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解除患者的心理疑虑,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帮助维持最佳的检查状态。
三、抢救器械、药物的准备
1、氧气袋、小氧气钢瓶、便携式呼吸机充气充电备好,
根据病情、医嘱选择使用。
2、吸痰用物:吸痰管、便携式吸痰器、压舌板、生理盐水、手套,纱布。
3、抢救箱:急救药品、注射器、头皮针、输液管、口咽通气管、砂轮、胶布、手电筒、相关科室的联系方式等。
4、转运工具:选择多功能转运床。
四、安全转运措施
1、陪护人员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要求必须有2年以上监护室的工作经验,要熟知病情。
另1名随行人员为主管医生。
2、途中监测及应急处理
(1)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应急处理,途中应密切注意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病人的心率和心律。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并做好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气道管理规范,定时进行气道清理、人工气道调整,防止气管导管、呼吸机导管脱落。
给氧,保证氧合。
(3)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根据医嘱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液速度;病人的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因病人
烦躁及体位变化发生脱落,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堵漏。
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最好夹闭引流管,防止发生气胸。
(4)安全合适的体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烦躁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约束,并拉上床档。
尽可能避免剧烈的震荡,保持头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医生、护士站在病人的头侧,一手扶床,以便观察病情,护理员站在对侧双手扶床,推床时防止过快、过猛。
(5)护送人员将病人运送到目的地后,与检查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病人,包括安置和摆放检查体位、固定管道、吸氧等,并简要将转运途中的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等做介绍。
搬动时护士为组织者和指挥者,医护人员始终站在带有管道的一侧,保护管道及相关仪器设备。
过床后再次检查各管道连接是否牢固、设置的参数是否有改变、体位的舒适度等。
3、医疗安全:检查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如果有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病人,应由医生和护士在旁操作,一旦出现紧急事件,应立即停止检查进行紧急处理。
4、建立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转运程序,并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设立相应的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