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论文 评价李鸿章
近代史论文——浅谈李鸿章
纵观历史,人物万千,可是人们对其的评价,几乎都逃不出一个极端化的范畴。
在人们眼里伟大的人没有瑕疵,而卑鄙的人没有一点人性。
李鸿章就是其中的典型。
可是李鸿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人们眼里,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卖国贼,《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两条罪状就足以让人们将他彻底钉死在卖国贼的柱子上,永世不得翻身。
他真的只是一个卖国贼吗?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李鸿章是功大于过。
诚然他为了家族和自己的利益,受过贿赂,打压他人产业。
但是他对于中国,对于历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绝不是一个卖国贼就可以掩盖一切的!作为政治立场和他对立的梁启超曾经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悲李鸿章之遇。
既然两者对立他的话应当有相当的可信度。
也许有人说,一家之言而已。
那就来纵观其一生,再做评价。
李鸿章出身于翰林,清代文贵武贱,但他后来毅然从戎,虽然其中有吕贤基的原因,但大部分还是出于李自己的主观意愿。
他为什么毅然从戎呢?因为时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神会动乱不堪。
太平天国运动,使农民阶级的反抗运动,是农民阶级反抗精神的体现,可是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对于中国需要的是富强,是统一,是一个强大的政府!因此,作为有远见的他又怎么会置之事外,唯有挺身而出。
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为江苏巡抚,三年后又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开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大权。
1899年到1900年任两广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他在施政过程中的核心是办洋务,被称为洋务运动的代表者或奠基人。
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大型兵工厂,第一座炼钢炉,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煤矿,第一个纺织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艘轮船,第一个到西方的留学生等等,洋务派创造了中国近代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2)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2)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篇二《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摘要]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
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开明的封建官僚。
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兴办洋务来实现国家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极力妥协,并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主要卖国贼之一。
[关键词]评价;历史人物;标准;李鸿章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政坛上显赫一时的人物,1901年在屈辱中辞世,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然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我想有一个焦点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那就是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评价的主要标准,当然我们也要了解他的主观动机和目的,但这不是也不应该是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依据。
鉴于上述观点,我这样看李鸿章: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官僚。
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
李鸿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其政治制度本身,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指挥失当、极力妥协,战后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的《马关条约》等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的主要卖国贼之一。
近代史结课短论文:李鸿章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水浅舟大,无力回天——谈李鸿章摘要李鸿章一生跌宕起伏,后世毁誉参半,身处清廷晚期时代的动荡之中,身不由己卷入了这个混乱的漩涡。
这位晚清第一外交家,历史书上的“卖国贼”一生试图挽大厦之将倾,然而不过螳臂当车,徒劳无功。
他绝不可耻,又并非圣人。
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传记和外媒记载中分析李鸿章的功过,和他的无奈。
一、李鸿章其人“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开篇第一句话,就给李鸿章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财神”诞辰降临人世的李文安,与他“吾教诸子发愤读书,皆嶷疑有立,岂忧贫哉!”的堪称封建式贤妻良母的夫人李氏育有六个儿子,依次为瀚章、鸿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其中排行第二的就是李鸿章。
鸿章在文安诸子中,排行第二,他踏上人生旅途之日,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末世、清王朝面临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西方殖民主义者把侵略触角伸进神州大地之时,社会环境的薰陶,家庭出身的影响,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少年时期的鸿章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科举功名,期望有朝一日通过科举的门径登上仕途,挤进统治阶级的行列。
当上令人仰望的翰林院编修以后,李鸿章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本想设法接近皇帝,攀附权贵,沿着传统的升官之路走下去,怎奈“生于末世这偏消”!从太平军起义,李鸿章前去平反开始,他的一生就注定跌宕起伏。
二、悲剧外交家1870年,此时发生了一件决定曾李二人命运的大事,即天津教案。
这是一场平民攻击法国教会的事件,清廷本认命曾国藩处理此事,曾国藩审时度势,认为应当按律处死相关责任人,然而清廷和民众均认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行为,朝野上下甚至一度要求与法国一战。
由于曾国藩和法国人的协议与朝廷和民众的期望差距太大,曾国藩甚至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朝廷随即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交接当年,曾问李:“你与洋人交涉,准备怎么办?”李回答:“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只同他打痞子腔。
”而当年的法国正忙于与普鲁士的普法战争,无暇顾及远东事物,因此李鸿章说啥法国人就当是啥了。
对李鸿章的再认识历史论文
人们说去李鸿章,总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
确实,他曾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在与日本的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歼灭。
他签订了《南京条约》《中日天津会议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求和派、软弱派,他用中国最先进的武器最精锐的部队镇压了由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
但是,当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时,我们会发现,李鸿章是一个在传统和现实之间徘徊矛盾的人,是一个处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李鸿章无法解决两种独立发展文明体系的冲突,李鸿章处在一个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他力图建立新的原则和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体制改革,但在当时的局势之下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1.洋务运动1865年至1874年,李鸿章多次强调,中外之局势是“实为数,千年来有之变局”深切认识到中国必须开放、与西方竞争,这才兴起了洋务运动。
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等。
有李鸿章和曾国藩共同创造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
这些企业不但促进了没落的清王朝的工业化,而且在财政上为清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李鸿章的变局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2.塞防与海防之争李鸿章的现代海权意识在塞防与海防之争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当时,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名族危机,西部新疆几乎丧失,东面觊觎台湾,这实际上还牵涉到财政问题和国防思想现代化的问题。
在财政问题上,左宗棠时任陕甘总督,督师西北,新疆是西北要塞,认为新疆“尺寸不可让”,而当时国家财政不可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左宗棠后来出师新疆相当一部分资金还是靠自筹,在国防思想现代化的问题上左宗棠的理论比李鸿章的理论似乎更有煽动性。
他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最后,李鸿章被委任北洋大臣,而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建设,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开始:一方面改变了传统上注重内陆的防御战略,另一方面现代化海军的建设,成为推动中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契机,而这一点是塞防论所不能达到的,这次争论的结果初步改变了中国已经延续千年的国防战略格局,对中国近代国防的重要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论文 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安徽合肥人。
李鸿章本名为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
其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世人多尊称李鸿章为李中堂,也称他为李合肥。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从李鸿章的基本背景来看,他是一个晚清很重要的人。
李鸿章还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遥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这是李鸿章在道光二十三年遵父命,北上入京时所作的《入都》中的一首。
可见李鸿章有报国的志向和出众的才能。
李鸿章发迹之事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十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
上海正面临着太平军的威胁,当曾国藩与李鸿章商议,李鸿章欣然应命,于是开始招募和组建淮军。
此时形势极为严峻。
上海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
李鸿章的淮军抵达上海时,正直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
李鸿章面临着能否守住上海并徐图发展的重大考验。
李鸿章面对着上海官绅和外国雇佣军的嘲笑,牢记恩师的教诲“以练兵学战为性命根本,吏治洋务皆置后图”,并激励将士,说:“军贵能战,待吾破敌慑之。
”不久,淮军果然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恶战,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顿时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
后来,李鸿章配合曾国藩的湘军攻下了天京。
江苏肃清后,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李鸿章镇压太平军,维护了封建统治,被看作是他人生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污点。
但是,他身为一个清政府的官员,他能怎么办。
太平军虽是为了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他人看来这是正义的农民起义。
最新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摘要文章从李鸿章所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评价了他的所参与的几项重大历史事件,一分为二地对其历史功过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更多地肯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中推动性的积极贡献。
关键词李鸿章;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一、李鸿章与他的时代李鸿章生于1823年2月15日,时值晚清。
当时,欧洲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工业飞速发展,英国更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自1783年正式独立以来,也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工业经济飞速发展,日益强大。
然而,就在资本主义各国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却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拒绝外来的先进资本主义文化,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荒诞梦想之中,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队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
李鸿章正是出于这样一个时代,一个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年代。
大清江山在列强的枪炮下岌岌可危,而民间反清的运动又一浪高于一浪。
虽然清朝已经腐朽不堪,但清朝却是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大清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中国,而李鸿章等清政府的重要官员就是大清,就是中国。
就这样,李鸿章被时代的浪潮推向了历史的前台,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运动、签订不平等条约……正是这无数的“不得不出手、不得已而为之”,使得他一生毁誉参半。
二、镇压起义与洋务运动鸦片战争之后,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南方兴起,并迅速壮大,一度占据中国半壁江山。
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李鸿章先是参加了曾国藩的湘军幕僚,后又组建淮军,大力镇压起义,摧毁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虽然因为是农民阶级领导而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来讲,它的革命性和部分思想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所以,镇压太平天国可以说是李鸿章地主阶级局限性的集中体现。
虽然李鸿章参与扼杀了太平天国这场有进步意义的起义,但他也做了在当时来看很有进步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洋务运动。
评价李鸿章的功过
评价李鸿章的功过篇一: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百年来“论犹未定”。
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
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看待一个人应客观更立体,这个擅长外交的李中堂也绝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外交、忠臣正文: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是何许人?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论评论李鸿章的标准.c
哈尔滨广厦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核论文论文题目:论评论李鸿章的标准年级班级:15级工商管理2班姓名:刘宇良学号:1510212229任课教师:论评论李鸿章的标准摘要:提起李鸿章,脑海里出现的便是对其多面的评价,人们对于他总是褒贬不一,这一个生活在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局面的时代的人物,相信他所作出的种种我们都要将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把李鸿章放在当时混乱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
甲午战争失败之际,李鸿章彻底失败了,遭万人之唾弃,晚节甚至不保,但是在这之前,希望能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下这个人物,李鸿章作为清政府当时卓越的人物,被梁启超称为数千年来中国历史第一人,日本人对于他的评价是,李鸿章能够看穿国家间之大事,美国人对他的评价是,李鸿章他作为一个文人,是中国当时首屈一指的人物,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说,他为当时处在战乱中的中国提供了很大的设备贡献,作为一个外交家来说,李鸿章可以说是当时外交家中十分卓越的人物。
就是这样一个奇人,却在甲午中日中彻底失败,遭到众多的唾弃,我们客观公正的来一起了解一下历史的奇人,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历史背景奇人功与过一、分析李鸿章所处历史背景说到李鸿章所处的历史背景,那我们一定可以想到甲午中日战争,李鸿章就是处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大环境之下。
当时的中国处在一个战乱的时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侵略者的铁蹄就这样踏入了中国,国内的百姓受着战乱的苦痛,国内的经济制度还有军事水平都远远不及国外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者在无情的打压着中国,在这样一个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国内的许多的人士都在寻找一个发展的策略,这时就兴起了一个洋务派,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更多的都在器物上面,并没有触碰到根本的东西,所以并没有根本的作用,但是在一定作用上把近代化引入了中国,李鸿章就是当时一大杰出代表的人物,他提出了许多的先进理论思想,并且创建了许多军用的先进设备,对国家具有极大的贡献。
李鸿章的个人性格评析-近代史人物论文-历史论文
李鸿章的个人性格评析-近代史人物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李鸿章历史论文第四篇:李鸿章的个人性格评析摘要:19世纪后半叶的清朝, 风云变幻莫测, 作为晚清重臣的李鸿章, 其人物个性也影响着晚清的内政外交, 因此, 本篇文章着重从李鸿章在晚清波云诡谲的内政外交中的作为, 分析其人物个性。
关键词:李鸿章; 人物个性; 分析;多变是李鸿章性格的特点, 他热爱权力, 并在较长时间内掌控着清朝的内部、对外交往和军事方面的权力, 并将一群拥有军事、方面才能的人纳入麾下;李鸿章从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开始在清朝政坛崭露头脚, 其花翎是被起义军将士的鲜血染红的;李鸿章出使外邦、创立近代中国企业, 堪为洋务派的先驱者, 其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难以磨灭;《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都起于他的谈判并发挥有效力, 清庭末期的走向似乎被他所牵动着。
一、自卑心态与淮军的创建李鸿章出自小地主阶层, 在清苦家庭环境和先辈为实现功名而多次不就的影响下, 使年幼的李鸿章被淡淡的自卑感笼罩着, 即使他的科举道路较为顺利, 但经过多方尝试, 也只是翰林院的一名小小编修, 距离成就功名、光宗耀祖还差甚远。
[1]当时清政府内部, 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满汉畛域之见, 清朝统治者对汉族官员在文化上利用, 在上可能予以尊宠, 但绝不受以重权, 这使李鸿章的自卑心理更加严重。
对中国的男性来说, 加官进爵、光耀门楣、封妻荫子是他们战胜自卑的有力证明, 李鸿章也是如此。
李鸿章在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中崭露头脚, 建立的淮军和曾国藩的湘军一起, 将气势如虹的农民起义运动血腥的压制住。
自此, 李鸿章和其背后的庞大军事集团为清末的历史大戏拉开了帷幕, 并从军事、对外交往和经济文化等方面, 拉扯着清末政府的势运走向。
这时的李鸿章已从本质上撼动了清廷的满汉之见, 使汉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自己也已将自卑阴云抛之脑后。
二、外向开通的性格与洋务运动世人多欣赏李鸿章为人处世的周到与谦厚, 有很多赞美形容之词, 说他有豪胆和逸才, 加上长期追随着老师曾国藩务求经世致用的理念, 使其在学问上秉持着开通和宽容的态度, 这种外向开通的个性, 使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洋务运动, 有了发生的可能性。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是朝廷,洋务派眼中的英雄,他也是清流派,革命派眼中的“奸臣”。
纵观李鸿章一生,他是一位优秀的外交人才,是近代化脚步的推进者,但也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是错误边防政策的制定者。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近代史;功过;一、李鸿章生平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谥文忠。
他是晚清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同时他也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他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光绪皇帝将李鸿章树立成“忠臣”的榜样,要求人臣模仿。
他代表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等条约。
同时他本人也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二、李鸿章的功李鸿章一生都在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他主张洋务运动,采取了编练新军等措施。
企图通过器物制度的变革来振兴大清,但是这仍然无法改中国落后的面貌。
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也曾据理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国家的损失。
他作为一个外交家,也曾只身前去同列强谈判,最终实现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奈何国力羸弱,清朝腐败不堪,他虽有报国之心,但却无报国之力。
(一)兴办国防,促进军事近代化1.主张海防,建立海军及舰队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海防放到战略地位的大臣,李鸿章见证了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他深刻体会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进入了海洋时代,新航路的开辟,造船技术的提升,让他们不再只满足于进行简单的货物交易。
晚清仍然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李鸿章是地方实力派大臣,他比中央的大臣更清楚国内当时的形式,而且更知道海防建设的重要之处。
因此他提出了重海防的思想。
在他的主持下,清朝建设了由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舰队组成的海军。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3篇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3篇摘要:评论历史人物不能仅仅以三七开、四六开等"中间人物"来进行评论,应全面具体的进行分析。
评价李鸿章也不能仅仅就以外交为据,就下定论,应全面看待其一生,对其为官、外交、洋务等方面进行深刻的了解后再具体客观地进行评定。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方法;李鸿章所谓的历史人物,他不是指历史长海中任意的一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或者说具有重大影响的人。
具体应该怎样去评价历史人物,或者说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是什么,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方法也会有所差别。
李振宏先生说:"分析历史人物活动的时代条件及各种社会矛盾,把历史人物紧紧置于他所处的社会时代之中,看他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伟大需要。
这是我们认识历史人物活动的时代价值的基本方法。
"李鸿章,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他为清政府劳碌了一生,但其死后却没能像他老师曾国藩一样受到世人敬仰。
因为其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卖国贼"、"大奸臣"的帽子戴在他的头上,背负了一百多年的骂名,至今仍是毁誉不一。
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所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实行不下去了。
此时的中国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二是争取民族生存和发展、积极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
李鸿章在领略到洋枪洋炮的厉害后,冲破重重阻力,开始了中国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
所以有人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奠基人"李鸿章是"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的主张明显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他倡导的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在这方面来说对于清朝的发展是有功的。
李鸿章能在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看清历史发展的走向,并适时的做出相应的举措,所以堪称是一代杰出人物。
中国近代史纲要-评价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评价李鸿章陈旭麓先生说,晚清只要搞懂三个人,就可以把晚清历史的这个枢纽。
这三个人中就有李鸿章。
大家不必在谈起晚清权臣李鸿章,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
这样的评价似乎太过感性,没有理性的来思考在李鸿章的实际功绩。
而且邓小平在关于香港回归、中英谈判时说,今日的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今日的中国领导人不是李鸿章。
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一个《马关条约》就将一个人给否定掉。
细数李鸿章的一生,他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如果朝廷的军费都到位,如果皇帝确实落实海防,那时日本鬼子会攻的进来吗?台湾也不会被人侵犯,更不会出现“台独”这样的词来。
想想也正是因为李鸿章有这个能力来签《马关条约》,除了他似乎没有人能代替他的位置。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弟一批先生留美等等。
这些实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洋务运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改革开放。
在外交现代化方面,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外交就是从李鸿章开始,历史上的中国外交都是进贡关系,真正与世界列国平等外交应该是从李鸿章开始,李鸿章应该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
他出使日本,晚年有周游列国,与各国症要交往,各国对李鸿章的评价都相当高。
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它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它曾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为千夫所指,失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务。
开始了它的环球旅行:1896年6月他到达柏林。
为讨教强国之策,李鸿章专门赶到汉堡附近拜访曾经下台的俾斯麦。
对于“东方的俾斯麦”的来访,俾斯麦提供了建立强国的要诀: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显然,这符合李鸿章的改革取向。
但是,这并非是中国自强的根本之计。
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抵达纽约。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摘要: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李鸿章是清朝重臣,看到清朝的落后,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努力发展国家经济、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以及弱国外交政策以实现洋务运动。
但无可否认的是其思想有其缺陷和不足之处。
然而这并不妨碍李鸿章洋务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化所起的推动作用,其中部分经典理论对现当今社会的发展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思想;现代化;借鉴一、李鸿章洋务思想所形成的时代背景清朝初期社会和经济比较发达,经历过“康乾盛世”的阶段,然而从乾隆末期开始,社会的经济政治日趋落后。
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加剧,生产力水平不断下降,政治腐败,社会的风气每况愈下。
当西方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清王朝开始“闭关锁国”的政策,逐渐与世界脱轨。
二、李鸿章洋务思想其基本内容(一)军事自强购置海外枪只弹炮、造器练兵、筹备海防等等是其军事自强思想的主要表现。
李鸿章认为:“国家百用可省,独练兵设备万不可省”。
这之后,他着手筹办西方枪炮,开办军事工业,其中包括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
这些军事工业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从19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积极筹备海防,并开办近代海军[1]。
出发点则是防御国外侵略势力。
他的军事自强思想还表现在革新军制方面。
他了解到旗兵、绿营军的朽败、武器的落伍,深感到实行变革刻不容缓。
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变革的举措大多没有得到落实。
(二)经济自强“求强”是李鸿章洋务思想的主题思想,其实现的主要方法就是军事强盛,他以为国力强盛、军队强大是实现经济方面的自强与富有是的条件和根本。
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机械炼铁、交通运输、纺织产业等民用企业都是其陆续成立的。
他在这期间成立的民用企业分别是:一是轮船招商局;二是开平矿务局;三是上海机器织布局;四是天津电报总局。
我们可以看出,他成立许多的民用企业,粗略一看貌似是以帮助解决军事方面的资本、燃料、拓展兵饷等矛盾为出发点,然而从细细挖掘和思考,更显露了其经济主张,他最后的目标是社会经济可以富裕,财政可以丰盈。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价李鸿章 2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价李鸿章梁启超如何评价李鸿章:在诸葛亮之下郭子仪之上一提起李鸿章,更多的人会把他与“卖国贼”、“民族罪人”的字眼联系起来。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
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纵观李鸿章一生纵观李鸿章一生纵观李鸿章一生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可圈可点处众多可圈可点处众多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但是在皇权体制下但是在皇权体制下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没有实现其抱负没有实现其抱负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国之大器国之大器国之大器,百年不遇百年不遇百年不遇百年不遇....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这个观这个观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评价李鸿章∙实干爱国者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在军事上,李鸿章东征西讨,剿太平军,定捻军,以其实际行动维护着在风雨中飘摇的清廷。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订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从文献来看,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和策略的把握,既存在着完全否定的意见,也有赞誉有加,甚至把李鸿章奉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的观点。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范文一: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对李鸿章的评价
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
1.功绩:李鸿章在清朝的现代化和西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推动
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建设,包括建立现代海军、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他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为清朝签订了一些重要的条约。
这些条约在当时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与西方的关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局限性:然而,李鸿章也有其局限性。
他在处理一些外交事件时表现
出了一定的妥协性和不稳定性,这导致了外界对他的质疑和批评。
此外,他在推动现代化改革时也受到了保守派的阻挠和反对,这使得他的改革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
3.影响:尽管如此,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
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思想和行动也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他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认识历史和推进现代化进程。
近代史李鸿章小论文
近代史李鸿章小论文范文一:论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引用百度知道李鸿章,是近代史中一位很出名的人物,其一生几项事迹对当时影响极大,甚至影响今日:发起洋务运动和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
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
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
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1000字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历经起伏,涉及到很多重大事件和历史问题。
因此,对于他的评价也会涉及很多方面。
首先,李鸿章是一位有爱国心的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受过熏陶的他深知家国天下的重要,对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努力尽忠职守。
他反对封建势力的压迫,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推动自强运动,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奋斗终身。
其次,李鸿章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他在外交领域陆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受度支矿务局指派,与英国达成《马关条约》,这一条约解决了中英两国在贸易和领土等问题上的纠纷,为两国未来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他还成功地让德国,法国等国家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为清代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李鸿章还是一位值得敬佩的军事家。
在他担任大元帅时,与众将士一起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击退了太平天主洪秀全以及他的军队,在践行了故国忠诚的同时还保卫了自己的家乡。
而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中国的外交谈判,成功让列强停火,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不过,人无完人。
李鸿章虽然在近代的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还是有一些负面的评价。
有一些人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忠于清朝封建政权的反动派。
他与列强达成的一些协议,有的对中国是不利的。
此外,他一些行为被视为过度跟随外国势力,蔑视民众的期望,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综上所述,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也是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评价。
无论如何,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发人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目录摘要 (3)关键字 (3)正文 (3)一、生平与仕途 (3)二、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 (4)三、历史评价 (5)参考文献 (6)【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字】李鸿章清政府洋务运动【正文】一、生平与仕途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至于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
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 首,以抒发胸怀。
其一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遥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之职。
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
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
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
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
就科举正途而言,出身徽商又为苏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为李鸿章太老师的翁心存(孙锵鸣之师),在青年李鸿章任翰林院编修时,对其经世致用世界观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启迪;而以潘、翁为领袖的苏南豪绅,对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迅速崛起于江苏,也予以极大的支持。
然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当时,曾国藩患肺病,僦居城南报国寺,与经学家刘传莹等谈经论道。
报国寺又名慈仁寺,曾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栖居所。
面对内忧外患,强烈的参与意识使曾国藩步亭林以自喻。
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义理、辞章、考据三条传统的治学标准外,旗帜鲜明地增加了“经济”,亦即经世致用之学一条。
李鸿章不仅与曾国藩“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还受命按新的治学宗旨编校《经史百家杂钞》,所以曾国藩一再称其“才可大用”,并把他和门下同时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
太平军起,曾、李各自回乡办理团练,曾氏又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谆谆信告李鸿章,足见期望之殷。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以广州塾师洪秀全为首的农民,在广西桂平紫荆山麓金田村树旗造反,建号太平天国,军曰太平军,经过两年多的战斗,便从广西一隅直入长江流域,奠都南京,建立了一个与清朝抗衡之政权,并开始北伐西征。
当时清朝的达官贵人和主要支柱绿营兵腐朽不堪,于是咸丰帝一面用高官厚禄和严刑峻法来制止文官武将和绿营兵的溃逃,驱使他们继续为国效力;另一面努力争取汉族士绅的支持,动员他们凭藉自己在本乡本地的的政治、经济和宗族势力,“结寨团练”,“搜查土匪”,配合清军镇压太平军。
咸丰三年(1853年),从武汉顺江东下的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蒋文庆。
咸丰帝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办理团练防剿事宜。
吕贤基以李鸿章籍隶安徽,熟悉乡情,奏请随营帮办一切,遂受命回籍办团练。
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咸丰八年(1858年)冬,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负责起草文书。
他生活散漫,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
”言讫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
其后安徽巡抚翁同书(同治帝、光绪帝之师翁同龢长兄)对太平天国战争时弃城逃跑,曾国藩起草《参翁同书片》时采用李鸿章之草稿:“臣职份所在,例应纠参,不敢以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当时翁同书之父翁心存正处高位),并因此更欣赏李鸿章的才华。
但李鸿章也因此与翁同龢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日后翁同龢处处刁难北洋水师,乃至甲午一战,一败涂地。
咸丰十年(1860年),李鸿章统带淮扬水师。
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同治元年(1862年),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达上海,自成一军李鸿章夫人,称为淮军。
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
在掌握地方实权后,在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俨然乃新式陆军,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来的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进攻太平军。
同治二年(1863年)和三年(1864年),李鸿章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
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因功加封为协办大学士,且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因此被誉为“中兴名臣”。
二、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李鸿章军功显赫,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客观上讲,无论是日吞琉球,还是法占越南,李鸿章都深切意识到,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
因此,从七十年代起,他就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
中法战争后,鉴于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
利用这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
成军后的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与此同时,李鸿章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
但是,清廷文恬武嬉,内耗众生,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自此,北洋海军的建设陷于停顿、倒退的困境。
还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李鸿章就显露出他与大清国所有官员的不同之处: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国内的经济活动有极大的兴趣。
最初的动机是他组建的淮军需要银两购买武器。
当淮军在两岸布满太平军营垒的水道上成功地进行了大穿越进至上海,从而一举扫平了长江下游的太平军后,李鸿章利用上海富绅的银两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
李鸿章算过一笔账: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要卖到30两银子,1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
创办近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更新。
李鸿章曾写有一份描绘蒸汽动力运转的奏折,无异于100年前的一篇科普文章:镟木、打眼、绞镙旋、铸弹诸机器,皆绾于汽炉,中盛水而下炽炭,水沸气满,开窍由铜喉达入气筒,筒中络一铁柱,随气升降俯仰,拔动铁轮,轮绾皮带,系绕轴心,彼此连缀,轮转则带旋,带旋则机动,仅资人力以发纵,不靠人力之运动。
在几乎没人知道世界上有蒸汽机的大清国里,头上是顶戴花翎、脑后依然拖着辫子的李鸿章,能够如此细致地观察蒸汽机的运转原理,这着实令人惊叹。
大清中叶以后,由于京杭运河淤塞,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
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承揽了朝廷“官物”运输一半的运量,而其随后展开的客运业竟挤垮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
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大清国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以为“电报之设,深入地下,横冲直撞,四通八达,地脉既绝……”李鸿章也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
于是,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了。
李鸿章能够完全不理会“地脉”,也能够完全不理会洋人,因为他知道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之后,由大清国政府的银子作为投资、以赢利为目的的电报公司成立。
李鸿章称此举为“官督商办”,因为在中国创办拥有自主权的企业“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需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
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
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
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法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
由于连年战乱政府不断从企业中抽离资金、强加冗员,长期的政策保护又使企业暮气沉沉。
这些重病缠身的企业随着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资本的崛起难逃悲剧命运。
三、历史评价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