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孩子”与“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的万玮老师,凭借其一部兵法响彻教育界。这部兵法就是《班主任兵法》。初读部分内容,我就能断定这确实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打算走上教育岗位的我,自然希望能从中学得或多或少的“兵法”了。然而,我读书有一个毛病:爱它不够乖顺!下面是我今天读到的内容,读后我虽然坚信:万老师绝不是思考不周的人!但我还是写下了评论,似乎就怕万老师思考不周。请万老师见谅。

万老师的原文——再富也要穷孩子。

中国青年报曾经委托某门户网站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有52.9%的人认为孩

子从小需要接受挫折教育,56.1%的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08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再穷不能穷孩子”,而西方人的观念是“再富也要穷孩子”。问题是中国人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很贫穷的,而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以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因此,中国人总体上还是保持了一种勤劳朴素的生活传统。但是,随着近年来富二代越来越多地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富裕的环境下对孩子进行正确培养的问题也就浮出水面。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时常看见中国的孩子被他们的家长包裹得严严实实,而一些蓝眼睛白皮肤的孩子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冷风中运动,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其家长的观点。他们认为,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不吃大亏。

中国的父母亲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成人,从读书到毕业找工作,到谈恋爱,到结婚带孩子,都觉得是自己的义务,自己辛辛苦苦打拼为了给子女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而西方人的财富观却截然不同。

世界头号首富比尔·盖茨在退休时宣布将580亿的财富捐给自己创办的基金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孩子。无独有偶,世界二号富翁巴菲特则将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并提前宣布遗嘱,希望将99%的财富用在慈善事业上。巴菲特说:“财富应该用一种良好的方式反馈给社会,而不是留给子女。我深信遗产对于子女只会弊大于利。巨大的财富不仅会使他们好逸恶劳,成为纨绔子弟,并且不能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财富是好东西,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成为祸害,磨难人人畏惧,却很可能是促人成长的最好推进剂。

我读后写下的评论(有修改):

万老师,听听学生的观点好吗?

在我看来,“再穷不能穷孩子”与“再富也要穷孩子”并不构成针锋相对的两个观念,而且它们可能还是相容的。“在穷也不能穷孩子”,曾今是社会对成人的一种高尚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应该是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和需要的。我想理由可不必陈述。既然曾经合理过,那么就依然可能再合理,只要时间、地点、条件相似。有报道披露:有些年轻母亲,玩游戏、打麻将等等,全然不顾怀里的孩子再那里哭泣到底是为什么?这个例子,不知道是不是能部分地支持以上观点。只要部分支持就行,因为我只说明:提倡“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有其合理的一面。

尽管如此,在有些地区,在有些家庭,确实不能多提“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过时道德口号;而应提倡“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再富也要穷孩子)”的育人理念。对,我不再称“再富也要穷孩子”是一种道德要求,因为从人性角度来说,这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因为人性是追求人人平等、追求人人幸福的。就像这个社会一样,真正人道的社会,一定是“富人的财富要部分地反馈社会,富人帮助穷人”。孩子,说到底还是不能自立的人,需要成人的帮助的人。然而,从“幸福来自自己的双手”、“培养孩子自立,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目标”等观点来看,“再富也要穷孩子”在有些家庭确实是最需要的。

万老师,您身在上海,好像是生活在书香世家,不管从地区特点来看,还是从您自身的成长过程来看,您确实体会到了“再富也要穷孩子”的重要性;可能您却往往未能体会到“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是社会应该对有些成人的重要教育内容。万老师,我吃过的饭可能比您吃过的盐还少,但未必真理不在我这边哦?请您听听我的故事吧。

我有一个堂弟,他13岁就得病去世了,既然去世了,成人就可以给他冠宇“得了绝症,叫天也无用”的措辞,以其解脱自己的原罪感。我就说说堂弟的病史过程吧,堂弟的母亲前四五年确实也得病去世了(其病如何,我这后辈确实不太清楚),本来并不很好的家庭自然更是雪上加霜了。然而穷人自有坚韧的一面,堂弟懂事,帮着其父亲,于三四年的工夫使家庭“缓过神来”。一家人其乐融融之际,堂弟父亲又陷入“痛苦”的征兆之中,他于当年四月就初步感觉到堂弟身体的略微变化,然而可能是“穷怕了”,也可能是“愚昧”,也可能是为了另一小孩的考虑,他静悄悄地等待死神的降临。我那堂弟啊,多懂事的堂弟啊,当自己还没有感觉到身体不适时,已经如同成人一样为这个家奉献着,直到七八月的烈日把他压倒在沸腾的农田里,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了。这个时候,堂弟父亲才向所有亲邻透露不幸的命运。一切如同堂弟父亲的预料的结果奔去,堂弟于当年十月离开了这个世界。听其他亲邻说,堂弟临终前几日,不停地向其早年死去的母亲“拨通”电话,堂弟已经于其母亲可能取得了联系,正在另一个世界母子相聚。

万老师,听了这个故事,您难道不觉得成人的裁判有时候是多么的残酷啊——孩子身体略微变化,则已经被父亲断为死刑?万老师,听了这个故事,您

难道不觉得成人也需要进行人道再教育——对有些成人教导他“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像我一样来从农村出来的研究生,成长时期的一半时间在农村,一半时间在城市。特别是我还在富裕的温州生活了三年——硕士求学三年。这三年里,我在富裕的家庭里打转(做家教),确实也体会到了生活的另一面,这可能是我之所以也理解“再富也要穷孩子”的原因吧。

真希望,一切都不要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