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练测:2.3声音的利用(跟踪训练)

2020-202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练测:2.3声音的利用(跟踪训练)
2020-202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讲练测:2.3声音的利用(跟踪训练)

2.3声音的利用跟踪训练(附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B.通过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可以判断台风的方位和强度;

C.马路两旁植树,可以降低噪声的频率;

D.蝙蝠用次声波确定目标的方向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机的;

C.医生常用小平面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

D.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4.下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

C.丙是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递的媒介与“B超”相同;

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B超”看胎儿发育情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Hz,则它翅膀每分钟振动15次;

D.在30db环境中正常人耳听不出有声音

8.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试计算海洋中该处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

9.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

B.汽车导航仪利用电磁波导航;

C.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D.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音调高;

B.乙图: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C.丙图:倒车雷达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人带耳罩是用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控制噪声的

12.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乙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D.丁图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第3节:声音的利用跟踪训练(附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人们用声音交流就是传递信息的例子,超声波碎石机是利用超声波高能量的特点制成的。能听见物体振动的声音,还需要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物体振动,但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不会听见声音,所以,“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见声音”是错误的。“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声音的产生,所以B错。“听诊器”能使心脏产生的声音有效传播给医生,不可能使人的心脏声音的振幅增大,也不会改变音调,故C错。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此能量能够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超声波的一种应用,故D是正确的。

【答案】D。

【考点】声的利用。

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B.通过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可以判断台风的方位和强度;

C.马路两旁植树,可以降低噪声的频率;

D.蝙蝠用次声波确定目标的方向

【解析】按普通人的听觉,0-3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声音;20-40分贝属于安静、舒适的环境;40-60分贝是一般水平;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算是吵闹;所以,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正确的。台风发出的是次声波,用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来判断台风的方位和强度是无法实现的,故B错。马路两旁植树,可以阻止噪声的传播,但无法降低噪声频率,故C错。蝙蝠是用超声波确定目标方位的,不是次声波,故D错。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声音的利用、噪声的控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机的;

C.医生常用小平面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

D.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不是传递能量,故A错;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控制电视机的,不是超声波,故B错;医生常用小平面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信息,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故C错;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是正确的,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超声波、声音的利用、光的反射、透镜成像。

4.下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

C.丙是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递的媒介与“B超”相同;

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

【解析】甲是摩托车的消音器,其作用是在声音产生处控制噪声,不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故A 错。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不是音色,故B错。丙是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递的媒介是电磁波,与“B超”不同,故C错。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噪声控制、超声波、声音的特性、电磁波。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解析】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是正确的,也正是声能传递信息才制成了B超仪,故A

正确;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是正确的;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也是正确的,这是本单元的基本概念;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是错误的,音叉是可以产生固定音调的实验仪器,音叉的音调和敲击力量无关,故D错。此题答案是D。

【答案】D。

【考点】噪声的控制、声音的利用、声音的传播。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声现象概念掌握情况。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其目的是控制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上对噪声的控制,故A错;敲锣力量大小影响声音的大小,就是响度,不是音调,故B错;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C错;B超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进行诊病,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噪声控制、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B超”看胎儿发育情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Hz,则它翅膀每分钟振动15次;

D.在30db环境中正常人耳听不出有声音

【解析】利用“B超”看胎儿发育情况,是利用声波的回波信号,这也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A正确。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反射能力强,来探测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的,它不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B错;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Hz,应是它翅膀每秒振动15次,而不是每分钟,故C错;在30db环境中正常人耳能听见声音,只是此声音没有超出人所能承受范围,故D错。

【答案】A。

【考点】超声波、声音的利用。

8.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试计算海洋中该处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

【解析】利用回声可以进行距离测量,此题就是利用超声波测量海底深度的例子。解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发出超声到接收到回声,声音信号走的是一个来回。

解:从发出超声信号到接受到回波信号时间是3s,那么声波传到海底时间是1.5s。

所以,海底深度为:。

【答案】2296.5m。

【考点】声音的产生、噪声的控制。

9.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声呐利用次声波探测鱼群;

B.汽车导航仪利用电磁波导航;

C.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D.夜视仪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紫外线进行侦察

【解析】①超声波具有定向发射的性质,可以用于探测水中物体,如探测鱼群、潜艇等,也可用来测量海深;②电磁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③紫外线应用: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④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越强,用于浴霸、烤箱、夜视仪、热谱图、遥控、遥感。

A、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可以确定海洋中鱼群的位置;此选项错误。

B、汽车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与卫星实现信息交流的;此选项正确。

C、验钞机能发出紫外线,钞票上涂有荧光物质,荧光物质只有在紫外线照射时,才发光;此选项错误。

D、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越强,夜视仪是通过接收红外线的强弱来分辨人和其他物体的;此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考点】声的利用、红外线、紫外线、电磁波的传播。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

【解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3)声波能够传递信息,也具有能量;(4)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A、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说法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说法错误。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说法正确。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音调越高,说法错误。

【答案】C。

【考点】声的利用,噪声控制,声音的传播。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音调高;

B.乙图: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C.丙图:倒车雷达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人带耳罩是用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控制噪声的

【解析】(1)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3)声音既能传播信息,又能传播能量;(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A、击鼓时用力越大,鼓的振动幅度越大,即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

B、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所以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故B正确。

C、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人带耳罩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考点】声的利用、声的传播、噪声控制。

12.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用无线电才能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乙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D.丁图B超检查身体应用声能传递信息

【解析】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C、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A、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宇航员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说明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正确。

B、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道路两旁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就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八年级物理声练习题

NO.5 声 噪声声与现代科技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A·课程标准检测(60分) 一.精心选一选(3分×10=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 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 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 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 2.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B.在枪管上装一消声器 C.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D.在声源和居民区之间植树造林 3.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内燃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C.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 D.在人耳处塞上一小团棉花 4.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办法是()A.调节洗衣机的脚旋钮,使其平稳着地B.室内的人带上耳塞 C.把放置洗衣机的卫生间门窗关上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5.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与之无关的是()

A.用超声波来消除玻璃、陶瓷等制品表面的污垢 B.利用B超检查人体内脏 C.在食品工厂里人们常利用超声波给牛奶消毒 D.次声波的声强可达180dB,通常被利用在机械钻孔中 6.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预报海啸、台风 7.在农村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5-1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支持谁的观点 () A.甲: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 噪声. B.乙: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丙: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它所产生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弊大利小. D.丁: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8.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5-2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乐器商店的标志 9.(多选)为了减弱居住环境周围的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不允许噪声大的汽车通过,只有噪声小的车辆才能进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 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 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指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频率决定着_____高低。 答案: 每秒振动的次数快慢xx(Hz)音调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三项均未改变 答案: B 4.“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思路 解析: 大多数女生的声带薄而短,频率可达1 300 Hz,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所以称“女高音”。大多数男生的声带长而宽厚,可发出低至64 Hz的声音,声音的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所以称“男低音”。 答案: A

5.“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 .音调高低 B. .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 .以上均有可能 思路 解析: :“引吭高歌”是形容人精神高涨,兴奋时大声地歌唱;“低声细语”是指在特定环 境、情况下小声说话。所以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响度的大小。 答案: B 6.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A. .音调B.响度C. .音色D. .声音是否刺耳 思路 解析: 当车轮有损伤时,我们可以理解成发声体本身发生了改变,而音色就是由发声体 本身决定的,所以当车轮有损伤时,声音的特色——音色(音品、音质)就会发生改变。 答案: C 7.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八年级物理上册26个计算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计算题 1.站在百米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参赛同学甲的成绩将会提高多少,你认为怎样计时才能比较准确的记录赛跑时间? 已知:S=100m;v=340m/s 求: (1)t?;(2)如何计时更准确 解:由 S v t = 得: S t v = = 100 0.29 340/ m s m s ≈ 答: (1)参赛同学甲的成绩将会提高0.29s。(2)为了更准确的计时,可以计时员可以看到烟雾就计时,如果环境太暗,可以看到火光就计时,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很多,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2.打靶时,人在距离靶340m处开枪,1.5s后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求子弹离开枪膛的速度是多少? 已知:S=340m;t=1.5s;v声=340m/s 求:v弹 解:由 S v t = 得: S t v = t t t +=弹声 340340 += 1.5 340/ S S m m t s v v v m s += 弹声弹 即: 解之得:680/ v m s = 弹 答:子弹离开枪膛的速度是680m/s 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某人看到闪电3s后听到雷声,问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有多远?(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已知:v=340m/s;t=3s 求:S 解:由 S v t = 得:S=vt 忽略光传播的时间有:S=vt=340m/s?3s=1020m 答: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有1020m 4.一工人在房顶上敲打,每秒敲4下,一个观察者听到敲打声时恰好看到他把锤子举到最高处,问观察者和工人距离最短是多少米? 已知:4 f=;v=340m/s 求:Smin 解:由f=4可知:锤子从最低点举到最高点用的时间t为:t=0.125s 由 S v t = 得:S=vt=340m/s?0.125s=42.5m 答:观察者和工人距离最短是42.5m 5.某人在高处用望远镜看地面上的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敲钉子,他听到的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求木工离他有多远? 已知:f=1;v=340m/s 求:S 解: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说明声音在他和木工之间的传播的时间够敲打两次,即声音的传播时间t=2s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206-71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模板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模板(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提出问题: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可能 1)、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 2)、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2、猜想或假设: 1)、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如,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0.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1.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声现象》单元检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 .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 ~2000Hz 之间的声音 D .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2.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声速不同 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答案:B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5.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6.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7.如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 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 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 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8.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铃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 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泳的雨。 D.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0.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4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A.10.20 秒B.10.78 秒C.10.49秒D.10.08秒 11.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 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 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12.(多选)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不能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3.(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4. 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讲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 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5.了解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双耳效应解决立体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如:早期的机械唱片,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磁带,声源的振动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通过录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将记录在磁带上的声音信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声音。 要点诠释: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回声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 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 要点诠释: 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 我们 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 进入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计算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计算题 1、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 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多少米? 2、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经多长时间才能传给终点的计时员? 3、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小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c,则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真实时间是多少秒? 4、某人发现前方有一座大山,他就地击一掌,经过1.4s 听到回声,那么,他距离大山约为多少米?(设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s m /340 ) 5、.某人站在两座山之间大喊一声,大喊一声之后,他首先听到的两次回声时间间隔为4S ,若两山之间的距离为1000m ,则此人距两山的距离分别为多少? 6、一位猎手在山谷间鸣枪后经1秒钟后听到第一声回声,大约又经过了2秒钟后又听到了第二声回声。则产生回声的这两座山之间约相距多少米?

7、某人站在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3s 听到回声,若船靠近悬崖的速度是5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高喊时船离悬崖有多远? 8、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700m 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2=40m 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9、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则木工离他多远?(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10.甲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如果铁管长为l ,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1v 、2v ,求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t 为多少? 11、人用锤子敲击一段较长的铁管的一端,另一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声响,请说明两次声响各通过什么介质传播的?若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 ,求这段铁管的长度为多少?(已知声音在铁中的速度V=5×103m/s ) 12、已知一段铁轨的长度为l ,小明在一段敲一下铁轨,小华在铁轨另一端间隔t 听到两次声响,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v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2v 为多少?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声现象 本章测试卷 一、理解与应用 1.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 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或猫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 A.狗或猫在谛听无线电波 B.狗或猫在谛听火星发出的声音 C.狗或猫在偷听远处人们手机的对话 D.狗或猫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频率的声音 3.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如图测4-1所示,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图测4-1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 C.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4.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5.如图测4-2,小明同学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图测4-2 A.340 m B.170 m C.34m D.17m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入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着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 10.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鸣膜的,鸟鸣声是靠传到耳朵,而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我们就听到了鸟鸣声. 11.试试看:小明取8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到右将杯子排在桌子上,如图测4-3.然后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只杯子,会发现最右边的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接着小明用8只可乐瓶,分别装入不同的水,用嘴对着可乐瓶口吹,会发现最右边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 图测4-3 12.小王喜欢唱歌,看看如图测4-4所示的这段歌谱,这是小王最喜欢的一首歌《托起明天的太阳》中的一段:小王唱到字时音调最高,唱到字时响度最大,如果换小陈来唱,他俩的是不同的. 图测4-4 13.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_声现象_计算题训练(一)解析版

第二章声现象计算题训练(一) 1.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 (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2.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 (2)汽车的速度v。 3.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朝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5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 (1)从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船行驶的距离; (2)人发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3)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4.蛟龙号潜水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深海探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00m。蛟龙号下潜到某一深度,用声呐垂直向海底发射一束频率为30KHz声波,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经1.2s后接收到反射波。计算蛟龙号距离海底的深度是多少?(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4个车站,每个次停车30min,最终经过9h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要经过一个隧道,离隧道口还有一段距离时火车驾驶员鸣笛,他发现2s后听到隧道口的山崖的回声,若火车从鸣笛开始直至通过隧道,速度恒为144km/h。(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多少米? 6.渔用声呐是一种水声探测仪器,专供渔船对鱼群进行搜索、跟踪、识别、定位和测距,实现瞄准捕捞之用,如图所示。某渔船在某次寻找鱼群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1.2s接到回波,若已知此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为1500m/s,则鱼群距离声呐的距离大约为多少?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2.教材内容特点; 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 ⑵.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⑷.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 ⑸.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别: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精神,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⑶.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⑴.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八年级物理声学测试题

《声现象》能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声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 B.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C.传递声音的物质也是声源 D.声波就是声源 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3.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 B.(2)(4) C.(1)(3) D.(3)(4) 4.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5.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7.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8.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 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9.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3)主要是依 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10.有两只昆虫甲和乙,甲的翅膀每秒振动8次,乙的翅膀每 秒振动300次,人凭听觉能感觉到在飞行的昆虫是( ) A.甲B.乙C.都感觉到 D.都感觉不到 1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2.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1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只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只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者都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计算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计算题 1、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 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多少米? 2、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经多长时间才能传给终点的计时员? 3、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小明同学百米赛的时间是14.00秒,当时气温15°c,则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真实时间是多少秒? 4、某人发现前方有一座大山,他就地击一掌,经过1.4s 听到回声,那么,他距离大山约为多少米?(设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s m /340 ) 5、.某人站在两座山之间大喊一声,大喊一声之后,他首先听到的两次回声时间间隔为4S ,若两山之间的距离为1000m ,则此人距两山的距离分别为多少? 6、一位猎手在山谷间鸣枪后经1秒钟后听到第一声回声,大约又经过了2秒钟后又听到了第二声回声。则产生回声的这两座山之间约相距多少米?

7、某人站在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3s 听到回声,若船靠近悬崖的速度是5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高喊时船离悬崖有多远? 8、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700m 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2=40m 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9、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则木工离他多远?(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10.甲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如果铁管长为l ,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1v 、2v ,求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t 为多少? 11、人用锤子敲击一段较长的铁管的一端,另一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声响,请说明两次声响各通过什么介质传播的?若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 ,求这段铁管的长度为多少?(已知声音在铁中的速度V=5×103m/s ) 12、已知一段铁轨的长度为l ,小明在一段敲一下铁轨,小华在铁轨另一端间隔t 听到两次声响,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v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2v 为多少?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陈凌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音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1章《声现象》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 _________不能传声. 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 _________(能、不能)听到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大脑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 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 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 1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那么,第一下响声是从传过来,第二下响声是从 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中比在中传播得得快13.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 14.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B.我们听到的声音一定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 D.因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有的物体振动时能发声,有的物体振动时不能发声 2.在相同的温度下,声音在下列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空气、水、铜B.铜、空气、水 C.水、铜、空气D.铜、水、空气 3.下列选项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 A.酒精B.空气C.岩石D.月球上空 4.人发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 A 10HZ~1100 HZ B.85 HZ~20000 HZ C.85 HZ~1100 HZ D. 20 HZ~20000 HZ 5.人凭听觉不能发觉飞行的蝴蝶,是因为--------------------------------() A.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轻 B.人耳离飞行的蝴蝶太远 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 D.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快 6. 站在1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接近的)---------------------------() A. 0.59s B.0.29s C. 0.15s D. 0.1s 7.要想提高二胡的音调,胡琴的弦应当-------------------------------------() A.松一些 B.紧一些 C.松紧不变,但用力拉弦 D.松紧不变,快速拉弦 8.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D.声音的大小 9.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 A.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B.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 C.月球上的岩石不传声 D.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10.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 B.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三、声音的特性 1.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 ____________ 、 _______ 和________ 。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2. 频率指_________ ,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___ ,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___ 。频率决定着 _________ 高低。 答案:每秒振动的次数快慢赫兹(Hz)音调 3. 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A. 音调 B . 响度C. 音色D. 三项均未改变 答案:B 10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 1. “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A. 音调 B . 音色C. 响度D. 速度 思路解析:大多数女生的声带薄而短,频率可达1 300 Hz ,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所以称“女高音”。大多数男生的声带长而宽厚,可发出低至64 Hz 的声音,声音的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所以称“男低音”。 答案:A 2.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 音调高低 B . 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 .以上均有可能 思路解析:“引吭高歌”是形容人精神高涨,兴奋时大声地歌唱;“低声细语”是指在特定环境、情况下小声说话。所以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响度的大小。 答案:B 3. 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A. 音调B . 响度 C . 音色 D . 声音是否刺耳 思路解析:当车轮有损伤时,我们可以理解成发声体本身发生了改变,而音色就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所以当车轮有损伤时,声音的特色——音色(音品、音质)就会发生改变。 答案:C 4. 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 声音的响度B . 声音的音调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teaching design of Volume 8 of "Physics of Soun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 计 【设计思想】 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物 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发生了三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与之相一致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感悟到声音的美好,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因此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三个学生实验和一个自学环节。一是通过学生发音、制作发声器,在制作中去揣摩、比较得出发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二是演示真空铃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是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尝试实验,最后归纳得结论;四是

八年级物理上26个计算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26个计算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1.站在百米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参赛同学甲的成绩将会提高多少,你认为怎样计时才能比较准确的记录赛跑时间? (1) 2.打靶时,人在距离靶340m处开枪,1.5s后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求子弹离开枪膛的速度是多少? (1) 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默认看到闪电3s后听到雷声,问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有多远?(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1) 4.一工人在房顶上敲打,每秒敲4下,一个观察者听到敲打声时恰好看到他把锤子举到最高处,问观察者和工人距离最短是多少米? (1) 5.某人在高处用望远镜看地面上的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敲钉子,他听到的声音时恰好击锤的动作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求木工离他有多远? (2) 6.一人在北京歌剧院里看远处的观众,另一个在上海的居民坐在电视机前1m处收看演出,如果两人同时听到演奏声,那么北京的观众距离演奏者多少米?(北京距离上海1.47106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 7.超音速飞机的速度常用马赫数来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速(声速是340m/s),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是2.5,那么它飞行的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1.7106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要多长时间? (2) 8.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约为2720m。沿水平方向飞行,某人听到飞机在他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看飞机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了? (2) 9.人耳能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1s,求人至少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区别自己的原声和回声? (3) 10.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从海面上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经过6s后返回,则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 (3) 11.a)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分别在0.3s和0.7s后听到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1.b)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0.3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7s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2.某人在平行的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离山谷右侧340m,1.5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求: (1)再经过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 (2)求山谷的宽度是多少米。 (4) 13.某人在相距1000m的两山之间开枪后,听到两次回声,回声间隔为5s,问此人距离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4) 14.a)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汽车鸣笛后2s司机听到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可距离高山多远?(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4) 14.b) 汽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5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5) 14.c)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20m处鸣笛后,继续向前行驶40m时,司机刚好听到了回声,求司机行驶的速度。 (5) 15.a)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后2s司机听到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可距离高山多远?(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5) 15. b)汽车匀速远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40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