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解析:D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解析:D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宜昌磷矿资源丰富。
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B.15C.16D.31B解析:B【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核内质子数为15,则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B。
【点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C.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解析:BA、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化,故质子数不会变化,所以原子的种类就不会变化;错误;B、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也有18个电子,故会变成了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正确;C、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氖原子和钠离子,只能说都比较稳定,但化学性质不可能相同;错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错误;故选:B。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分子与原子1、分子与原子的定义: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性质(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粒子之间都存在间隔(4)同种粒子化学性质相同3、区别与联系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4、分子运动探究实验(1) 实验原理酚酞溶液遇碱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2)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在A 、B 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的酚酞溶液,在C 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氨水,再用一个大烧杯把A 、C 两个小烧杯罩住,B 小烧杯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A 烧杯中的酚酞溶液自上而下逐渐变红。
(4)实验结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从微观角度分析现象(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微观角度)(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2) 纯净物与化合物纯净物:由同一种分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3) 化学变化的本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相对原子质量121)kg ()kg (⨯=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 中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三、元素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氢除外)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氦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稳定。
(1)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氧(2)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3)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氧(4)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3、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由来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分。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本文旨在概括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
地复和理解相关内容。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是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物质,可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
气(O2)。
-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通过化
学公式表示,如水(H2O)。
2. 电子结构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
电子绕核运动。
- 原子的电子结构可用壳层、子壳层和轨道描述,如2层、2s
子壳层和2s轨道。
- 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阜里不同原理和洪特规则。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元素性质等规律排列。
- 周期表分为周期、族和区块,包含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等。
4. 化学键
- 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吸引而成,如氯化钠(NaCl)。
- 共价键通过电子的共享而形成,如氢气(H2)。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云共享,如铜(Cu)。
5.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 方程式左边为反应物,右边为生成物。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守恒,即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总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研究和复,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研究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
7、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基本全部为固态,Hg常温下为液态。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
(3)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都为气态。
8、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十六个族。同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分子
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就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电荷)包括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 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D�D�D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 水(H2O)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课题3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归纳 复习课件
②表示___元__素__符__号___ ②表示氧元素的符号为O
③表示___元__素__名__称___ ③表示氧元素
④表示_相__对__原__子__质__量___ ④表示氧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是16.00
物质)
元素符号 前面的数
表示原子的个数
Fe:表示_一__个__铁__原__子__ Fe:表示金属铁
2H:表示_2_个__氢__原__子__
表示某种离子
离子符号 表示某种离子所带正(负)
电荷数
离子符号 前面的数
表示离子的个数
O2-:表示__氧__离__子___ O2-表示_(一__个__)_氧__离__子__带___ _2_个__单__位__负__电__荷___
稳定性 不稳定 不稳定 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 相对稳定
用离子符号 用离子符
表示方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O,S 表示:如Na 号表示:
法等
+,Mg2+ 如O2-,F
,Al3+等 -,Cl-等
相互转换 阴离子
① 失去 电子 ② 得到 电子
原子
③ 失去 电子 ④ 得到 电子
阳离子
相对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实验突破】 分子的运动现象探究 【实验步骤】向盛有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 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 溶液的颜色。从A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 管中,向其中慢慢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另取一 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 B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2O2-表示__2_个__氧__离__子_____
①圆圈及其中数字:表 ①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
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 __质__子_____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排列:氧﹥碳﹥氢﹥氮
元素的分类
• 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 头
金属元素:“金”字旁
固态非金属:“石”字
非金属元素
旁 液态非金属:“水”字旁
气态非金属:“气”字头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 只用一个符号表示的要大写,用两个符号 表示的应该“一大二小”
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
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由相同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四)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最外层)
弧线表示 电子层
+11 2 8 1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数字1也可以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 圆圈表示 原子核 圈内数字表示 质子数 “+”表示 原子核带正电
三态的变化,由于分子之间空隙的变化, 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不变。
• (二)化学变化的实质
•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
分子分裂
原子
重新组合
新的分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三)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2.元素符号的含义 “O” 既表示 氧元素,又表示1个氧原子。 “H” 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1个氢原子。 “2H” 只能表示2个氢原子。
元素周期表
1.7个横行,即7个周期。
18纵行,16个族(8,9,10纵行共组1个族)。b.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所在周期数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总结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总结要点
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知识要点,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1. 原子和分子
- 原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合而成的粒子。
2.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式
- 化学式是化合物组成的简写方式。
-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通常由C、H、O等元素符号组成。
4. 反应式和反应类型
- 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所发生的变化。
-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解反应等。
5. 离子和离子反应
-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由原子组成的粒子。
- 离子反应:以离子为反应物的化学反应。
6. 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
- 摩尔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质量(克)。
7. 配制溶液
- 配制溶液的步骤:称取溶质、溶解溶质、加水并充分搅拌。
8.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知识总结要点。
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篇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1质量比:1:8“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
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
玻璃棒作用:引流。
(3)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氢气h2(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水法)(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3)原理: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了解}4、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a、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答案:BA. 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水分子和品红分子均在不断运动,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B.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
C. 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易于压缩。
正确。
D. 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B。
2、“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硒B.硅C.铝D.锡答案: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故选:B。
3、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答案:BA、B质子数为11,属于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
B、A为稀有气体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稳定,C最外层2个电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A与C元素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错误。
C、C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C正确。
D、B、C、D元素原子都是核外三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D正确。
故选:B。
4、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2B.48C.70D.26答案:A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2。
九年级上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检验(1)【实验2-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①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实验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
③应用于检验氧气的存在: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特别注意】氧气是不可以燃烧的。
讨论:现桌上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如何区别?2.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关于氧气性质的几个实验如下所示:物质的颜色、状态燃烧现象反应表达式注意事项木炭(黑色固体)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燃烧;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氧气→二氧化碳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硫(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蓝紫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硫的用量不能太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镁(白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镁+氧气→氧化镁铁(银白色固体)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装有少量的水或者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使集气瓶炸裂石蜡比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产生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由以上实验得出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2)氧气具有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3)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
即氧气具有助燃性。
(4)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如铁、铝。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1 分子和原子考试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懂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懂原子能够结合成分子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非常小;⑵在别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算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原因。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别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别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具××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具水分子由一具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不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别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别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别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微观粒子均有以下几点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
物质三态:固—液—气分子间隔:小→大(热胀冷缩)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不变,分子本身的质量、大小均不变。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用分子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
(例如:该物质由分子构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物质。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关系: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该物质由分子构成)注:①最小:不可再分,发生化学变化时可分。
②当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①最小: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物理变化时可分。
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①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②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
③不同的分子、原子的质量和大小不能直接拿来比较。
同一分子中原子的质量和大小小于该分子。
④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⑤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2.用分子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该物质由分子构成)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隔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改变,分子间隔改变。
同:分子间隔都改变。
异: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物质的构成:⑴⑵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4.物质构成分分类⑴分子构成的物质①常见气体(除稀有气体):氮气、氧气、氢气、氯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氨气、甲烷。
②某些液体:水、过氧化氢、乙醇③某些固体:五氧化二磷⑵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铜、铁、铝、银、汞②常温下呈固态的某些固态非金属:碳、磷、硫、硅③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微粒的性质一、微粒的性质(1) 构成物质的微粒极小、肉眼看不见。
构成物质的微粒极小、肉眼看不见。
(2) 不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
不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
微粒的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微粒的运动速率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3)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
微粒间空隙大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微粒间空隙大小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间空隙越大;气体物质的微粒间空隙较大,因而受压强的影响,压强越大,微粒间空隙越小,气体体积变小;固体、液体微粒间空隙本身较小,难被压缩。
小,气体体积变小;固体、液体微粒间空隙本身较小,难被压缩。
※注意:1.温度对微粒的运动速率与微粒间的空隙大小都产生影响。
在分析时,可根据具体现象回答主要影响。
可根据具体现象回答主要影响。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物体随温度的“三态”变化都可以用温度改变时,微粒间空隙大小改变来解释。
间空隙大小改变来解释。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如铁、铜、镁等,金属中除了金属原子,还有金属离子和电子;金属,如铁、铜、镁等,金属中除了金属原子,还有金属离子和电子; 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等;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等;少数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硅等。
少数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硅等。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硫、磷等;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硫、磷等; 由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氯化氢、酒精等。
氢、酒精等。
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活泼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镁、氧化钙等氯化钠、活泼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镁、氧化钙等(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或最小微粒)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
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
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1
质量比1: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氢气
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
可燃性
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水
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
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
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3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
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3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
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
原子的构成
原子结构的认识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元素
一、元素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
元素种类就不同。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区
别含义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