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简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第1条项目建设背景

(1)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中明确指出“积极推动兰州新区发展”。甘肃省和兰州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指出:兰州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就必须跳出老城区,寻找和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提出“开发秦王川、建设新城区,奋战三五年、实现大跨越”的发展思路。

(2)兰州新区秉承“宽视野、大手笔,高起点、远谋划”的宗旨,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先行。

(3)秦王川作为灌区,大力发展农业,其生态环境相对滞后。因此,在新区规划与开发之初,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着力实施“千塘百湖”建设工程和百万亩生态林建设工程,在兰州新区全面开展林业生态建设,为兰州新区建设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第2条林业生态建设实质

(1)促进兰州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兰州新区生态容量,保障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使命。

(2)保障兰州新区区域生态安全。确保区域生态安全是生态建设核心目的之一,是区域生态建设优先考虑的问题。

(3)改善兰州新区城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建设宜居城市打下生态基础。兰州新区要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区,对新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出新的要求。生态建设最终是要服务于人类利益,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

第3条兰州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1)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指示精神的需要。

(2)促进兰州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维护兰州市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需要。

(4)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兰州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的需要。

(5)建设优美舒适家园,提高兰州市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第二章规划区基本情况分析

第4条自然地理概况

(1)兰州新区地理坐标处于北纬36°17′—36°43′,东经103°59′—103°49′之间。规划区主要包括永登县的上川、中川、秦川、树屏四个镇和皋兰县西岔镇和水阜乡,南北最长约49km,东西最宽约23km,规划面积为806km2。

(2)规划区属于第四纪凹陷盆地,海拔在1700—2300米之间。北部为近东西向的石质山地,东部、东南部为黄土山梁,西部为黄土丘陵区,盆地内主要为洪积平原,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土壤母质基本为第四纪风成黄土,土壤种类主要为灰钙土,平台地及梁峁地带主要为黄绵土,腐殖质缺乏,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很差。

(3)规划区属甘肃中部寒温带亚干旱区,具日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强烈的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2200毫米,对地下水可造成补给的有效降水量仅为15毫米。冬季严寒,最大冻土层可达1.2米。春季多风,时常伴有沙尘暴发生。总体上看,规划区水资源缺乏,但目前依靠引大入秦工程输水,水资源总量相对充足。地下水资源贫乏。

(4)规划区自然植被属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类型,植被覆盖稀疏,种类相对贫乏,地表植被主要由旱生和盐生类型的植物所组成。现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植被有云杉、侧柏、千头柏、新疆杨、河北杨、油松、樟子松、旱柳、国槐、刺槐、沙枣、山杏、核桃、山

楂、沙棘、花椒、丁香等。

第5条社会经济概况

(1)兰州新区范围涉及永登县的秦川、中川、上川、树屏和皋兰县水阜、西岔6个乡(镇),7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0余万。规划区属纯农业灌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城镇化水平低。

(2)按照《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成为兰州市、甘肃省乃至西部大开发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第6条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兰州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初步统计,区内林业用地29830.3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37.0%,耕地31326.7公顷,占38.8%,牧草地2687.2公顷,占3.3%,水域3000.4公顷,占3.7%,未利用地2342.4公顷,占2.9%,建设用地11453.2公顷,占14.2%。农、林、牧业用地合计63844.2公顷,占区内总土地面积近80%。经调查,区内基本农田比例不高,仅在新区北部有少量分布,林地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区,村镇建设占地过多,标准低下,普遍环境较差。

第7条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

截至目前,秦王川灌区内有林地面积达到8555.3公顷,建成了几十个林业生态小康村镇,几百条防护林带和几十片特色经济林基地,森林覆盖率达10.6%。虽然近年来引大秦王川灌区的林业生态建

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总体来看,林地星星点点,集中度不够,带网残缺不全,生态景观差,林业产业形不成规模,林业资源现状与生态新城定位相差甚远。

第8条主要生态问题

(1)土壤风蚀严重。土壤风蚀主要发生在北部山体及平原区耕地。

(2)春季多风,沙尘暴频发。

(3)盐碱化严重,土壤改良任务重。

(4)缺乏自然水系(水体)和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

(5)自然景观单一,与新区定位不符。

(6)生态产业薄弱,未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体系。

第9条生态安全现状

(1)兰州新区生态安全分布不均匀,地区生态安全差异明显。新区的核心区域内,人为活动剧烈,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新区四周多为荒山和沙地,植被覆盖度不高,相应这里的人为干扰较低。四周地势高于内部,对内部核心区域形成天然的保障。

(2)在生态建设中,一方面要对生态安全指数较低的核心区内进行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对生态安全较低的区域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直接提高地区的生态安全;另一方面,对生态安全指数相对

较高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提高区域植被覆盖度,优化区域景观结构,增加地区的生态稳定性,为兰州新区核心区域提供天然的保障。

第10条林业生态建设有利条件

(1)政策及组织优势明显。中央、省各级政府对新区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组织管理机构完善。

(2)水资源相对充足。“引大入秦”工程年引水量4.4亿m3,黄河提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可几本满足生态建设需求。

(3)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平田整地工程基本就绪。

(4)生态建设具备一定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干旱区造林绿化经验,探索出一系列先进适用、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第11条林业生态建设制约因素

(1)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多风,无霜期短,林木生长缓慢。

(2)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壤瘠薄,适生树种相对较少,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

(3)周边山体立地条件差,营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高。

(4)苗木培育滞后,质量参差不齐。

(5)森林保护体系不完善,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隐患突出。

(6)生态建设及后期维护成本高,需稳定的资金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