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MW机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 (NXPowerLite)

合集下载

660MW机组锅炉A级检修项目

660MW机组锅炉A级检修项目
按化学监督要求割管取样(2根)及恢复
3
省煤器检查
省煤器防磨防爆检查(蠕胀、磨损、腐蚀检查)、换管
按化学监督要求割管取样(2根)及恢复
防磨护瓦检查修复、护板检查修复
3
过热器检查
检查管排变形、弯曲及膨胀受阻情况,换管
检查管子有无磨损、腐蚀,对异常部位重点检查,屏底作为检查重点,过热器底部向火面弯头测厚
屏过、末过搭设脚手架全面检查(标高54米至69米32屏整体搭设5层脚手架)
检查各磨煤机内锥体、支撑板、导向板、防磨板等耐磨件的磨损情况,根据情况进行更换。
磨煤机内部密封风管全部更换。
磨煤机旋转喷嘴静环采用UP复合钢板全面补焊。
磨煤机磨辊润滑油油品更换,并确定油位。
检查各磨煤机铰轴座、铰轴是否磨损、变形,添加润滑脂
检查磨煤机各人孔门内螺栓孔洞完整,丝扣无异常。
用尺度样板测量各磨煤机辊套、衬瓦的磨损量,并记录。
16
煤粉管道及其附件检查检修
配合其他外委单位进行磨煤机检修及送粉管道的防磨工作。
磨煤机出粉管道14.7米弯头之后区域2米加装防磨陶瓷。
煤粉管道可调缩孔内部磨损情况检查,对于磨损严重的进行挖补。
煤粉管道根据要求进行测厚记录。
各磨煤机出口闸板门检查,处理渗漏点
17
A、B密封风机
风机连轴器中心校核
清理风机进口滤网
21
火检、等离风机检修
风机机壳上所有测点孔检查清理疏通
火检风机,等离子冷却风机叶轮检查清理
22
一、二次风暖风器检查检修
暖风器水压查漏、消漏,一二次暖风器水冲洗
暖风器疏水阀门组检查、消漏,保温完善
23
干除渣系统检查
钢带机头部尾部链轮检查,必要时更换

660MW火电机组锅炉水压试验要求措施

660MW火电机组锅炉水压试验要求措施

660MW火电机组锅炉水压试验要求措施为了确保660MW火电机组锅炉水压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相关要求和措施的详细解析:一、水压试验的目的和重要性:1.目的:水压试验是机组投产前机组锅炉系统的重要环节,旨在验证锅炉系统的密封性和强度,确保机组正常投产运行。

2.重要性:水压试验可以有效预防漏水事故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机组设备和人员安全,同时可以排查和矫正潜在的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水压试验的基本要求:1.水压试验应在机组建设完成,所有管道安装完毕,设备材料保持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进行。

2.水压试验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水压试验前必须对管道系统进行压力测量和检查,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三、水压试验的具体措施:1.清洁管道系统:在进行水压试验前,必须对管道系统进行清洁,排除杂物和异物,确保管道系统的通畅性。

2.填充水压试验介质:在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水压试验介质,填充至规定的压力等级,并保持稳定。

3.控制水压试验压力:在水压试验过程中,应对水压试验压力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并保持稳定。

4.严格监控水压试验温度:水压试验时需监控水温的变化情况,避免因过高的水温导致的设备损坏。

5.定期检查管道连接:在水压试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管道连接处是否有漏水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

6.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水压试验安全事故,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7.水压试验结束后的处理:水压试验结束后,应将水压试验介质排除,对管道系统进行干燥处理,防止腐蚀和生锈。

四、水压试验的安全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在进行水压试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杜绝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2.增强安全意识:所有参与水压试验的人员必须增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3.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对参与水压试验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66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试验的实施方案

66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试验的实施方案

660MW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试验的实施方案发布时间:2023-02-21T05:11:05.111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2期作者:杨世界[导读] 本试验以机组最低稳燃负荷试验为基础,新协调全程投入,进行机组负荷变动试验,然后对各系统、新协调性能、和设备适应性进行评估。

大唐长山热电厂吉林松原 131109摘要: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受制于时间、气候影响,对电网影响较大,电网为确保其稳定性,在新能源电量上网较大时,要求传统煤电机组进行调峰。

以前300MW级以下机组做为调峰主力机组,近年6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也开始进入深度调峰。

完成深度调峰试验对深度调峰后机组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都有及其重要的影响,故制定深度调峰试验实施方案,保证深度调峰试验顺利进行。

600MW火力发电机组并网后进行深度调峰调试工作且保证10日内完成,达到深度调峰要求,编制以下深调方案按计划实施。

关键词:660MW;超临界;发电机组;实施方案一、试验目的本试验以机组最低稳燃负荷试验为基础,新协调全程投入,进行机组负荷变动试验,然后对各系统、新协调性能、和设备适应性进行评估。

二、试验过程1、机组并网后1-2天,INFIT新协调厂家调整建模参数及对50%-100%负荷段新协调进行维护。

2、并网后第3天,厂家重点进行300MW-250MW 负荷区间调试。

3、并网后第4天,厂家重点进行250MW-220MW 负荷区间调试。

4、并网后第5天,厂家重点进行220MW-190MW 负荷区间调试。

5、并网后第6-7天,厂家对各负荷段协调出现问题的区域重新调试,再优化。

6、值长每天协调好调峰时间段,且应在白班进行油枪试投工作,发现缺陷及时联系维护人员处理。

7、值长根据运行制粉方式对煤斗上煤,在2号煤场70-120货位取顺兴煤种,保证所有煤斗顺兴煤比例大于75%,每日对入炉煤化验监督,保证煤质灰分、硫分、热值均在设计范围内,严禁混入经济煤种。

660WM机组A修标准项目(锅炉)

660WM机组A修标准项目(锅炉)

国序号系统或设备名称检修项目1.容器内外壁及结构件焊缝检查1. 启动分离器及储水罐2.分离器支座或吊杆检查13.膨胀指示器校正15.保温检修2. 受热面 1.锅炉本体受热面清灰2.空预器受热面清灰3. 水冷壁 1.清理管子外壁结焦、积灰2.水冷壁检查、测厚2.1冷灰斗、燃烧器周围、吹灰器周围水冷壁管及拉稀管道测厚2.2四周水冷壁测厚3.根据化学要求进行水冷壁割管检查4.鳍片检查、焊补5.炉墙修复4. 再热器 1.管子磨损检查测量(包括吹灰器周围管子)2.管子蠕胀测量3.防磨瓦、均流板检修4.再热器割管取样5.管排检查6.穿炉顶部分检查7.联箱管座焊口检查8.联箱支吊检查5. 末级过热器 1.检查管子磨损、损伤检查(包括吹灰器周围管子)2.管子蠕胀测量3.防磨瓦检修4.割管取样5.管排检查、整形,固定装置检查。

更换烧坏的间距卡、梳形卡6. 穿炉顶部分检查7.联箱管座焊口检查8.联箱支吊检查6. 分隔屏过热器 1.定位管、导向装置、固定块、滑动块检查2.管屏宏观检查3.磨损检查7. 初级过热器 1.管子磨损检查,重点后部弯头、上部管子表面、烟气走廊附近及吹灰器周围管子2.管子蠕胀测量3.防磨瓦、均流板检修4.管排及吊架检查5.出入口联箱管座焊口检查8. 顶棚、包墙过热器1.吹灰器附近、烟气走廊及人孔门处管子磨损检查2.鳍片检查、与水冷壁侧墙接缝检查3.顶棚过热器管变形和腐蚀检查9. 省煤器 1.管子磨损检查(包括吹灰器周围管子),更换不合格的管子及弯头2.管子蠕胀检查3.防磨瓦、均流板检查修整4.管排检查5.出入口联箱管座焊口检查6.割管检查(根据化学要求)7.吊挂装置检修8.省煤器放灰门检修9.放灰管10. 减温器 1.检查修理减温器联箱2.Ⅰ、Ⅱ级过热器及再热器减温器及喷嘴检查3.减温器内壁、内衬套检查,焊缝检查4.检查修理支吊架11. 锅炉承压部件水压试验12. 旋流燃烧器 1.油枪及调风器检修2.油枪调试3.燃烧器入口、外套筒及内衬检查4.燃烧器内套筒、喷口检查5.燃烧器调风挡板检查6.套筒挡板内外开度校对7.二次风喷口检查修复8.燃烧器喷口耐火材料检查9.蓄能器检查15直流燃烧器 1.油枪及调风器检修2.油枪调试3.燃烧器连杆检查4.燃烧器方形管及风箱检查检修5.切圆测量(修前后)6.一、二次风喷口、燃油喷口检修或更换7.浓淡分离器检查或更换8.各检修孔门检修9.燃烧器执行机构检修10.燃烧器同步摆动试验11.动力场试验(配合热试)13. 暖风器 1.暖风器检查清洗2.疏水箱内清理检查3.暖风器查漏4.疏水泵检修5.暖风器系统阀门检修14. 空气预热器 1.蓄热元件检查,蓄热元件支撑检查2.冷端径向密封检查、间隙测量调整3.热端径向密封检查、间隙测量调整4.轴向密封检查、间隙测量调整5.旁路密封检查6.扇形板执行机构解体检查加油7.转子及扇形板检查7.1转子检查7.2扇形板检查8.变速箱解体检查8.1大齿轮检查8.2齿轮、轴承间隙测量调整8.3箱体清理,润滑油更换8.4锥形齿轮检查间隙测量调整8.5变速箱装复8.6自锁器检查更换8.7 齿形联轴器检查8.8电机、气动马达找正8.9液力耦合器检查安装8.10联轴器、超越离合器检查9.转子上下轴承检查9.1轴承清洗检查9.2润滑油更换9.3密封系统检查9.4更换油室密封10.润滑油系统检修10.1消除油系统漏油10.2冷却水系统检修10.3油泵检修10.4滤网检查11.烟侧支撑检查检修,四周护板检查检修12.冲冼灭火装置检修13.消除人孔门漏风14.试车15. 炉顶大包 1.炉顶吊挂装置检查、调整2.大包内清灰3.炉顶大包内密封检查4.炉顶大包内保温检查16. 人孔门 1.人孔门、观察门检修17. 炉墙及烟风道 1.炉墙及烟风道保温及炉衣检查修复2.检查消除膨胀受阻3.炉墙及烟风道漏点消除18. 平台楼梯锅炉平台楼梯扶手恢复19. 刚性梁 1.刚性梁检查20. 双色水位计及阀1.1水位计解体门1.2水位计汽水侧管道检查1.3零部件检查1.4光罩检查2.水位计组装3.校正水位计中心4.水位计调整5.热紧螺栓6.水位计阀门解体检修21. 弹簧式安全阀 1.检查阀杆弯曲度2.弹簧检查3.阀芯及阀座研磨4.阀体及其连接焊缝、螺栓检查5.安全阀组装6.整定安全阀7.安全阀各连接管检修22. PCV阀 1.主阀检修2.辅助阀检修3 .PCV阀整定23. 高压截止阀 1.阀门解体2.结合面研磨3.零部件检查清理4.阀门的组装24. 水压隔离阀再热器出入口堵阀解体检修25. 减温水调节门、1.阀门解体闭锁阀2.结合面研磨3.零部件的检查4.阀门的组装5.开关试验26. 高压逆止门逆止门解体检修27. 给水闸阀 1.阀门的解体2.零部件的检查清理3.阀门组装4.阀门调试1.监视段蠕胀测量、硬度试验28. 主、再热汽管道、给水管道2.主、再热汽管道金相试验、测厚。

660MW火电机组锅炉水压试验措施

660MW火电机组锅炉水压试验措施

1.编制依据1.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5210.2-20091.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5190.2-20121.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DL/T 5190.5-20121.5《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DL/T 889-20041.6《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12;1.7《ASME动力管道》B31.1-20101.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1.9《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1版》;2.0《锅炉说明书·锅炉安装》(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编制)2.1《锅炉本体说明书》(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编制)2.作业范围及工程量2.1工程概况1×660MW机组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有限公司,根据哈锅自主研发技术设计、制造的超临界锅炉。

该锅炉为变压运行、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悬吊结构、露天布置的“π”型超临界直流锅炉。

带有内置式再循环泵的启动系统,采用低NO X燃烧技术,24只燃烧器分6层布置,采用切圆燃烧方式,受热面呈“π”型布置,炉膛上部有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中布置有末级过热器、末级再热器;后烟道有中间隔墙,竖井前部布置水平低温再热器、立式低温再热器,竖井后部布置水平低温过热器、立式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锅炉型号boiler model:HG―2076/25.4―HM16主要参数 main parameter过热蒸汽superheated steam:BMCR流量flow 2076.41t/hBMCR出口压力outlet pressure 25.4MPaBMCR出口蒸汽温度steam temperature of outlet571 C再热蒸汽reheated steam:BMCR蒸汽流量steam flow 1728.61t/h进/出口蒸汽压力steam pressure of inlet&outlet4.464/4.274MPa进口/出口蒸汽温度steam temperature of inlet & outlet318.8/569℃给水温度feed-water temperature:291.4℃2.2作业范围及主要工程量锅炉水压试验范围:本次水压包括一次汽系统及连接管道、二次汽系统及连接管道、锅炉本体范围内一次门以内的承压管道。

高海拔地区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

高海拔地区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

高海拔地区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同时,由于实际电力消耗的不均匀性,电网的峰谷差异越来越大,峰值容量也在不断扩大。

因此,如何不断提高发电机组锅炉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现代发电行业必须及时处理的瓶颈。

本文以某电厂为例,说明高海拔地区电厂锅炉的燃烧特性。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调整在这个阶段,中国的煤炭处于紧张状态,而且煤炭质量不高。

为了科学合理地控制燃料成本,劣质烟煤与贫煤混合,劣质烟煤混合增加,比例达到70%。

煤质下降后,不可能用原有的设计技术参数来指导锅炉的运行,这削弱了机组运行的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粉煤灰可燃物和废气温度升高,严重阻碍了锅炉热效率的提高。

因此,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有效运行,并为运行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正确的指导,应进行燃烧优化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增加其工作的可靠性,为高原地区生活与工业提供稳定的用电。

1 高海拔地区锅炉的燃烧特点1.1废气热损失大,锅炉热效率值低于设计值效率低下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排烟温度较高;废气温度设计为130度,但实际测量值为156至175度。

排气温度高,即烟气与加热表面之间的热量不能充分交换。

烟气排出它携带的多余热量而没有与大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增加了废气的热损失率;其次,烟气量的不断增加导致烟气流量增加,废气温度升高,烟气热损失率进一步增加;导致烟气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发电厂处于高海拔地区,空气非常薄,空气中的实际氧含量为21%。

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了确保燃烧的稳定性,每单位燃烧的燃烧量需要大量的空气,这又产生大量的烟雾。

烟气的流速不断增加,这加剧了废气温度,并且烟气的热损失率进一步增加。

随着烟气量的不断增加,放电热量增加,导致大量的废热损失。

1.2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大,锅炉热效率值低于设计值。

高原地区空气很薄,空气中的实际氧含量是21%。

国产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器低NOx改造

国产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器低NOx改造

国产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器低NOx改造摘要大唐信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烟气中NOx 排放浓度高,达450mg/Nm3~550mg/Nm3。

本文通过对原锅炉燃烧器结构和运行情况及NOx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燃烧器的低NOx改造方案。

关键词锅炉;燃烧器;低NOx改造0 引言1)设备概况大唐信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型号DG2000/26.15-Ⅱ2,东方锅炉厂制造,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

锅炉前、后墙各布置3层DBC-OPCC-Ⅰ型燃烧器,为东方锅炉厂在日立公司巴布科克技术上自主开发的设备,每层6只,共计36只燃烧器(后墙最下层F层为小油枪燃烧器),每台磨煤机单独对应一层燃烧器。

2)锅炉燃烧器运行情况(1)现锅炉烟气中NOx排放浓度高。

锅炉燃用煤种接近设计煤种时,NOx 排放浓度407/Nm3(干态O2=6%)(168后试验)[1],燃用煤种与设计煤种偏差较大时,烟气中NOx排放浓度高达450mg/Nm3~550mg/Nm3;(2)燃烧器喷口变形、烧损、稳燃环脱落,锅炉运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 燃烧器低NOx改造分析1.1 NOx生成机理[2]煤燃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二者统称为NOX,煤燃过程中,生成NOx的途径有三个:热力型:空气中的氮气在高温下氧化而生成的NOx;燃料型:燃料中含有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热分解后氧化而生成的NOX;快速型:燃烧时空气中的氮气和燃料中的碳氢离子团如CH等反应生成的NOX。

煤粉燃烧所生成的NOx中:燃料型占NOx总生成量的6%~80%;热力型NOx的生成和燃烧温度的关系很大,在温度足够高时,可占NOx总生成量的20%~30%;快速型NOx在煤燃过程中生成量很小。

1.2 NOx生成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燃烧器改造首要的目标就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根据NOx生成规律,煤在燃烧过程中影响NOx生成和破坏的主要因素是:1)煤种特性,如煤的含氮量、挥发分含量、燃料比Fc/V等;2)燃烧温度;3)炉膛反应区中烟气的气氛,即烟气中的O2、N2、NO和CHi的含量;4)燃料及燃烧产物在火焰高温区和炉膛内的停留时间。

660MW机组脱硫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

660MW机组脱硫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

x x x电厂2×660M W机组脱硫性能考核试验方案X X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X X X X年X X月版本更新记录目录1前言 (1)2设备概述 (1)3性能保证值 (3)4试验依据 (5)5试验条件及要求 (6)6试验内容及测量方法 (6)7试验工况设置 (12)8试验测点 (12)9试验仪器、仪表校验 (12)10试验方法 (13)11试验数据处理 (13)12试验组织机构 (14)附件 1 试验测点清单 (15)附件 2 试验所需仪器及材料 (16)21前言xxx电厂新建工程为2×660MW超临界燃煤机组。

根据供货合同规定,在每台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后,根据业主安排将进行性能考核试验工作。

本方案为脱硫性能考核中各项试验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试验的方法及为确保测试精度所应采取的测试手段。

2设备概述2.1本期工程装设2台600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炉,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采用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2.2本期工程2×660MW机组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系统,脱硫岛系统设计时煤质的收到基硫分按1.2%,保证此时在锅炉BMCR工况下,处理全烟气量时的脱硫效率不小于94.4%且最终SO2排放浓度小于200mg/Nm3,当脱硫燃用校核煤种2(Sar=0.69%)时,保证此时在锅炉BMCR工况下,处理全烟气量时的脱硫效率不小于95%。

脱硫装置可用率不低于98%,采用一炉一塔;石灰石浆液制备采用湿磨系统,石膏脱水采用真空皮带脱水系统,均为两套脱硫装置公用。

脱硫装置与机组同步建设。

2.3煤质数据第1页共16页2.4石灰石品质22.5F GD入口烟气参数燃烧设计煤种时,FGD入口烟气参数如下:锅炉BMCR工况烟气成分(设计煤种,标准状态,实际O2)锅炉BMCR工况烟气参数燃烧脱硫设计煤种时,FGD入口烟气参数如下:)锅炉BMCR工况烟气成分(校核煤种1,标准状态,实际O锅炉BMCR工况烟气参数3.1 脱硫效率保证当燃用脱硫设计煤种(Sar=1.2%)时,锅炉BMCR工况下,石灰石耗量、工艺水耗量、电耗、压缩空气量消耗量、废水排放量不超过保证值,处理全烟气量时的脱硫效率不小于94.4%且最终SO2排放浓度小于200mg/Nm3;当燃用校核煤种2第3页共16页(Sar=0.69%)时,处理全烟气量时的脱硫效率不小于95%且最终SO2排放浓度小于150mg/Nm3。

660MW机组制粉系统出力及单耗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

660MW机组制粉系统出力及单耗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

660MW机组制粉系统出力及单耗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目录前言 (1)1设备概述 (1)2试验目的 (2)3试验依据 (2)4试验工况安排 (2)5试验测点 (3)6测量项目及方法 (4)7试验仪器、仪表校验 (5)8试验条件及要求 (5)9试验方法 (6)10试验结果的确认 (7)11试验组织机构 (7)附件 DCS记录数据清单 (8)前言xxx电厂新建2×660MW超临界机组,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炉,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采用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设计煤种:淮南煤,校核煤种为淮北煤和混煤。采用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每台炉配6台中速磨煤机,燃烧设计煤种时,5台运行,1台备用。根据供货合同规定,在每台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后,根据业主安排将进行性能考核试验工作。为考核制粉系统的运行性能,将进行制粉系统出力试验。本方案为制粉系统出力试验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试验所依据的标准以及为确保测试精度所应采取的测试手段。1设备概述表1 磨煤机主要数据汇总表2试验目的2.1在机组额定负荷下,测试制粉系统在额定出力下的运行性能及制粉单耗。2.2在机组额定负荷下,测试制粉系统在保证出力下的运行性能及制粉单耗。3试验依据3.1电厂与磨煤机制造厂签订的技术合同。3.2原电力部标准《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电综(1998)179号]》。3.3《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DL/T 467-2004。3.4有关联络会议纪要。4试验工况安排表3 试验工况设置5试验测点5.1试验测点清单详见附件1,测点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1. 原煤取样2. 煤粉取样3. 入口风量4. 静压测点5. 石子煤图 1 磨煤机出力试验测点布置示意图5.2测点类型5.2.1风量测点:包括运行中每台磨煤机的入口一次风量。这些风量测量装置应在制粉系统出力试验前已进行过标定。因此,出力试验时数据将取自DCS记录数据。一次风机出口总风量也取自DCS记录数据,同样测量装置也应在试验前标定完成。5.2.2静压测点:为磨煤机进、出口静压,用于监测磨煤机差压。这两个数据也将直接取自DCS即可完全满足试验要求。5.2.3磨煤机出力:以DCS对应的给煤机出力计。对应给煤机的出力计量装置应在试验前进行过标定。5.2.4煤粉取样测点:煤粉取样测点布置在磨煤机出口每根一次风管上。5.2.5原煤取样测点:原煤的取样测点布置在原煤仓至给煤机的落煤管上。5.2.6其它参数测量:指主要的运行参数,均来自DCS记录。6测量项目及方法6.1风量测量包括运行中每台磨煤机的入口一次风量,试验时数据将取自DCS记录。因此,这些风量测量装置应在制粉系统出力试验前已进行过标定。一次风机出口总风量也取自DCS记录数据,同样测量装置也应在试验前标定完成。上述风量参数,记录周期最长不超过5分钟。6.2磨煤机电耗磨煤机电耗通过6kV配电间表盘上各自电度表电枢转速测量,即测量电度表电枢转10圈所用的时间t,根据下式计算:P =3600⨯10⨯kdl⨯kdy/(t⨯A) kW·h式中,t为相应的电度表电枢每转10圈所用的时间,秒;A为电度表常数;kdl、kdy 分别为电度表的电流、电压互感系数。如计量表计为数字式电度表,则直接读取试验起始时的表盘显示数据。6.3静压测量为磨煤机进、出口静压,用于监测磨煤机差压。这两个数据也将直接取自DCS即可完全满足试验要求。记录周期同风量测量。6.4磨煤机出力以DCS对应的给煤机出力计。对应给煤机的出力计量装置应在试验前进行过标定。记录周期同风量测量。6.5煤粉取样煤粉取样测点布置在磨煤机出口每根一次风管上。试验期间用平头式煤粉等速取样枪按等截面原则进行逐点等时取样。试验结束后,所有样品混合均匀,缩分为4份。电厂、磨煤机制造厂、TPRI各执一份,留底备用一份。煤粉样缩分结束后立即送交电厂化验室进行细度分析,用于细度分析的筛子可由TPRI提供并已经校验合格。筛分的结果作为判断煤粉细度是否符合试验要求的依据。6.6原煤取样试验期间从给煤机落煤管每15分钟取样一次,每次取约2kg样,装入桶内密封好。装原煤样的桶除非在加入或取出样品时才允许打开,否则应保证密封良好。取样结束后,样品混合均匀,缩分为4份,每份约2kg。电厂、磨煤机制造厂、TPRI各执一份,留底备用一份。原煤应在取样结束后立即送交电厂化验室分析,并以此作为判断入炉煤是否符合试验要求的依据。6.7其它参数指主要的运行参数,清单参见附录。全部数据采用DCS记录,每分钟记录一次。7试验仪器、仪表校验7.1风量测量装置以及给煤机出力测量装置应在制粉系统出力试验前标定结束。7.2测量磨煤机电耗的电度表应校验合格。7.3煤粉筛由TPRI负责校验。8试验条件及要求8.1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8.1.1机组运行正常稳定,可带额定负荷。8.1.2主要运行表计经过校验,投运正常,指示正确。8.2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可靠。8.3运行参数记录打印系统投入正常运行。8.4试验期间煤质应符合设计煤质或燃用电厂及磨煤机制造厂协商的煤种,其工业分析的允许变化范围为:干燥无灰基挥发分±5%(绝对值)收到基全水分±4%(绝对值)收到基灰分±5%(绝对值)收到基低位发热量±10%(相对值)8.5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磨煤机、给水泵和除渣系统等无故障,各风、烟门挡板操作灵活。8.6出力试验前,制粉系统应已进行过调整试验,并能够提供正式试验报告。8.7由电厂及磨煤机制造厂商定试验磨煤机。8.8锅炉已连续运行36小时,试验磨煤机已连续运行6小时。8.9试验时负荷为机组额定负荷。8.10试验期间试验磨煤机运行工况由磨煤机制造厂提出,经电厂认可。8.11试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干扰试验磨煤机运行工况的操作,否则需征得试验负责人的同意方可进行。若遇到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意外情况,运行人员有权按规程进行紧急出理,处理完毕后通知试验负责人。8.12试验期间,试验人员若发现测试数据有异常,应及时向试验负责人汇报,以便及时处理。8.13试验前,所有参加试验人员应通晓本方案。9试验方法9.1额定出力试验9.1.1机组负荷设定为额定负荷。由电厂及磨煤机制造厂协商选择试验磨煤机。9.1.2调整试验磨煤机出力为设计额定出力。9.1.3正式试验前,应确认试验磨煤机已连续运行至少6小时,并在额定出力下已连续运行1小时以上。9.1.4正式试验前,试取试验磨煤机出口各一次风管内煤粉,并混合后进行筛分,以确认煤粉细度是否满足锅炉设计要求。9.1.5煤粉细度以及其它所有的运行参数均正常后,且已清空试验磨煤机的石子煤仓后,正式试验可以开始进行。9.1.6试验期间,取原煤样、煤粉样、测量电耗并记录DCS参数。9.1.7试验结束后搜集试验磨煤机的所有石子煤量,称重9.2最大出力试验9.2.1额定出力试验结束后即在同一台磨煤机上进行最大出力试验,机组负荷仍设定为额定负荷。9.2.2调整试验磨煤机出力为设计最大出力,同时观察磨煤机出口温度、磨煤机的压差,若有堵煤的倾向,立即停止增加煤量,并稳定运行2小时。9.2.3正式试验前,试取试验磨煤机出口各一次风管内煤粉,并混合后进行筛分,以确认煤粉细度是否满足锅炉设计要求。9.2.4煤粉细度以及其它所有的运行参数均正常后,且已清空试验磨煤机的石子煤仓后,正式试验可以开始进行。9.2.5试验期间,取原煤样、煤粉样、测量电耗并记录DCS参数。9.2.6试验结束后收集试验磨煤机的所有石子煤量,称重。10试验结果的确认10.1若电厂化验室提供的入炉煤分析数据符合试验要求,则试验结果自动有效。10.2若电厂化验室提供的入炉煤分析数据不符合试验要求,应由试验三方协商是否试验有效。若试验无效需更换试验煤后再次进行试验。11试验组织机构试验总指挥由电厂派员担任,负责指挥试验的全部工作,协调各方相互友好地协作,下达试验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宣布试验有效或作废,仲裁各方意见,确保试验顺利进行。附件 DCS记录数据清单。

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烟煤掺烧试验方案_1

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烟煤掺烧试验方案_1

660MW超临界直流锅炉烟煤掺烧试验方案发布时间:2023-03-15T02:57:48.926Z 来源:《科技潮》2023年1期作者:杨世界[导读] 烟煤:热值高,水分低,会造成磨煤机出口温度过高,从而降低热风出力,导致一次风速偏低。

另外可燃基挥发分低,滞后燃烧,易造成屏过结焦。

燃烧过程中过热度偏离设计值,不易控制,密切关注折焰角温度。

大唐长山热电厂吉林松原 131109摘要:配煤掺烧具有重要意义:(1)通过配煤掺烧稳定入炉煤质,保障锅炉运行安全;(2)提高劣质煤的利用率,降低燃料成本;(3)通过配煤有效改变煤质,有效解决和减少锅炉受热面结渣的问题;(4)扩大购煤主动权,拓宽煤源通道,使锅炉对煤质范围有更宽的选择,不再完全依赖于某一种或一类煤。

由于煤场新进烟煤,需要做烟煤掺烧试验保证锅炉可靠运行,现制定新煤种配煤掺烧方案。

关键词:660MW;超临界;烟煤掺烧一、配煤煤质情况及掺烧试验方式1. 烟煤:热值高,水分低,会造成磨煤机出口温度过高,从而降低热风出力,导致一次风速偏低。

另外可燃基挥发分低,滞后燃烧,易造成屏过结焦。

燃烧过程中过热度偏离设计值,不易控制,密切关注折焰角温度。

2. 锡林浩特:煤质情况接近设计煤种,热值略低,可以直上煤斗。

3.乌尼特(大唐煤业汽运):该煤种最高灰份41%,水分大,煤质湿黏粘壁易棚煤、有冻块,热值较低,最低热值仅2401卡,燃用该煤种捞渣机灰量大,目前存煤较多,可以尝试与高热值烟煤进行混配。

4.锡林河煤化工:该煤种水分大,燃用该煤种磨煤机干燥出力受影响。

5.神华贸易:该煤种属于汽运煤热值低,灰份大,易结焦,不适于入炉燃烧,必须减少比例掺配。

6.乌拉盖:该煤种热值接近设计值,水分较大,煤质偏硬,燃用该煤种需要加大制粉出力。

7.牙克石:该煤种煤质湿黏,热值适中,但易棚煤。

8.宝日:该煤种热值偏高,较适宜燃烧,但部分批次灰熔点低于设计值,极易结焦,燃用该煤种需富氧燃烧。

660MW机组--锅炉风压试验

660MW机组--锅炉风压试验

目录1.施工概况及主要工作量 (1)1.1. 概况 (1)1.2. 锅炉主要参数: (1)1.3. 风压试验目的: (1)1.4. 风压试验范围: (1)1.5. 工作量和工期 (1)2.依据的图纸、文件及标准 (2)3.作业准备和条件要求 (2)3.1. 技术准备: (2)3.2. 作业工机具: (2)3.3.材料: (3)3.3. 其他: (4)4.施工工序关键的质量控制点 (4)5.作业程序、方法 (4)5.1. 施工方法: (4)6.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 (4)7.作业人员职责、权限及作业上下工序之间接口要求 (5)7.1. 作业人员职责、权限 (5)7.2. 作业上下工序之间接口要求 (5)8.记录和签证 (5)8.1. 施工项目技术交底记录 (6)8.2. 安全交底记录 (7)1. 施工概况及主要工作量1.1. 概况国电福建南埔电厂二期2×670MW机组扩建工程#4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自主设计和制造的超临界燃煤锅炉,本期工程装设两台670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锅炉、单炉膛、前后墙对冲燃烧、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П型布置。

1.2. 锅炉主要参数:过热器蒸汽流量:2115t/h过热器出口压力:25.4MPa过热器出口温度:571℃再热器蒸汽流量:1791.9t/h再热器进口压力:4.82MPa再热器出口压力:4.63MPa再热器进口温度:323.5℃再热器出口温度:569℃给水温度:284.8℃1.3. 风压试验目的:锅炉整体水压试验以后,烟风系统保温之前,需进行烟风系统整体风压试验,以便检查烟风系统的严密性,满足锅炉在点火运行期间送风量达到燃烧要求,保证炉膛漏风系数在设计范围内,进而满足受热面换热量,提供合格品质的高压蒸汽。

1.4. 风压试验范围:此风压试验范围包括一、二次冷热风道、预热器、炉膛、大风箱、尾部烟道、预热器出口烟道、电除尘、电除尘出口烟道等。

660MW机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NXPowerLite)

660MW机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NXPowerLite)
xxx电厂2×660mw机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方案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年5月版本更新记录版本编号更新日期版本说明编制审阅批准a2011
660MW机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方案(A版)(NXPowerLite)
x x x电厂2×660M W机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方案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5月版本Fra bibliotek新记录版本编号更新日期版本说明编制审阅批准
A 2011-5-25 初版,提交
各方讨论稿
孟桂祥姚胜施延洲
1前言 (1)
2设备概述 (1)
3试验目的 (3)
4试验依据 (4)
5试验工况设置 (5)
6测量项目及方法 (5)
7试验仪器、仪表校验 (8)
8试验条件及要求 (8)
9试验内容及方法 (9)
10试验程序 (11)
11试验数据处理 (14)
12试验结果的确认 (14)
13试验组织机构 (15)
附件 1 试验所需仪器及材料 (16)
附件 2 DCS记录数据清单 (17)

660 MW机组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中NOX调整试验分析

660 MW机组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中NOX调整试验分析

660 MW机组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中NOX调整试验分析高建强;陈元金;袁宏伟;李德波
【期刊名称】《浙江电力》
【年(卷),期】2017(36)4
【摘要】锅炉的运行情况对NOX排放和锅炉效率有很大影响.以广东某发电厂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低氮改造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讨论锅炉煤粉细度、氧量和配风方式对锅炉运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机组负荷为660 MW下,调整炉内送风可以保证氧量均匀性;同时保持脱硝系统进口氧量在3.1%左右,机组运行锅炉效率保持在最高,并且NOX排放在最低;增大上、下层燃尽风及外二次风均可降低NOX排放量.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高建强;陈元金;袁宏伟;李德波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3;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3;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汕尾 516600;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广州 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27.1
【相关文献】
1.660MW超超临界锅炉启动试运情况介绍 [J], 艾百仁;崔洋;王新琳
2.660 MW 超超临界锅炉 NOx 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J], 路通畅;韩宝庚;程林;刘磊;
朱安钰
3.660MW机组锅炉NOx排放超标问题分析及优化措施 [J], 张永纯
4.660 MW超超临界锅炉火焰偏斜调整方法浅析 [J], 孔凡续;郭以永
5.660MW超超临界锅炉制粉系统优化调整试验研究 [J], 刘忠轩;付涛;周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60MW火电机组协调性能测试分析王自龙

660MW火电机组协调性能测试分析王自龙

660MW火电机组协调性能测试分析王自龙发布时间:2021-08-09T07:46:50.47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2期作者:王自龙[导读] 利用DL/T 1492.2-2016火力发电厂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进行660MW火电机组协调性能测试分析,以验证协调系统能否满足稳定负荷和变动负荷的调整需求,同时也为协调系统优化提供参考。

王自龙宁夏枣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宁夏灵武 750400摘要:利用DL/T 1492.2-2016火力发电厂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进行660MW火电机组协调性能测试分析,以验证协调系统能否满足稳定负荷和变动负荷的调整需求,同时也为协调系统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协调;导则;控制品质0引言某火电电厂2*660MW机组在负荷264MW-660MW之间采用协调模式(CCS)运行,在CCS模式下机组主控制接受来自ADS系统负荷指令或就地负荷指令经负荷限制(负荷变化速率、负荷高限、负荷低限)后指令送入锅炉主控、主汽压设定子程、汽轮机主控、负荷变化前馈、RB子程、一次风压设定子程、总风量及氧量校正子程。

负荷协调控制用于控制汽轮机主控和锅炉主控输出功率一致且主汽压等于设定值。

本次利用DL/T 1492.2-2016火力发电厂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第2部分:协调及汽温优化控制系统验收测试)以及DCS采样数据对#1机协调控制系统的负荷响应纯延时时间、负荷偏差、主蒸汽压力偏差参数进行分析。

1数据采集本次分析数据取自DCS采样历史数据,变负荷测试分别采集50%Pe -70%Pe,70%Pe -100%Pe阶段双向变负荷共计四组数据。

稳态符合测试分别采集50%Pe -70%Pe,70%Pe -100%Pe阶段各一组数据,并持续大于30min保持机组负荷指令不变。

上述测试均保持一次调频投入状态,燃烧控制系统、给水控制系统、锅炉控制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主蒸汽温控制系统、再热气温控制系统自动均投入正常。

660MW发电机组对冲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及运行优化试验

660MW发电机组对冲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及运行优化试验

660MW发电机组对冲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及运行优化试验发布时间:2021-09-07T15:41:55.040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49卷第6期作者:白付明[导读] 本文以660MW发电机组对冲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及运行优化试验白付明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韩城市 715400摘要:本文以660MW发电机组对冲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及运行优化试验为题,在介绍锅炉燃烧器低氮改造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低碳燃烧改造及运行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氮燃烧改造后,锅炉燃烧后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减少,效率却有所提升,并且不存在结焦、燃烧器烧损等问题。

关键词:660MW发电机组;对冲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引言:通过对660MW发电机组对冲燃煤锅炉低氮改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燃烧器更换、燃尽缝喷嘴合理布置等措施的运用,使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被有效控制。

一、锅炉燃烧器低氮改造方案-以对冲燃烧锅炉为例(一)锅炉设备情况概述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号锅炉于2008年8月投产,采用东方锅炉厂生产的自然循环汽包炉,型号为DG2070/17.5-Ⅱ5。

为亚临界、单炉膛、前后墙对冲旋流燃烧方式、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尾部双烟道、全钢悬吊П型结构、半封闭布置的自然循环锅炉。

炉顶采用大罩壳全金属密封,炉墙为轻型结构带梯型铝合金外护板,屋顶为轻型金属屋盖。

(二)改造前的运行情况在低氮燃烧改造前,锅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高负荷运行状态下,脱硝入口处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为每立方米350毫克,与此同时,烟气中还含有大量的飞灰,且飞灰中的碳和一氧化碳的浓度较高。

第二,OPCC型燃烧器一次风筒耐磨陶瓷脱落,导致风筒前端因燃烧而受损,虽然在后续进行了维修和更换,但问题并没有被有效根治[1]。

(三)改造性能和方案1.对设计煤种进行改造本锅炉原来的用煤是神府东胜煤,该煤种为山西晋北混合煤,但实际用煤结构较为复杂,主要以掺烧为主。

高海拔地区660MW机组锅炉热负荷参数选取

高海拔地区660MW机组锅炉热负荷参数选取

高海拔地区660MW机组锅炉热负荷参数选取
李东鹏;刘利军;刘家利;杨忠灿;王桂芳
【期刊名称】《热力发电》
【年(卷),期】2016(045)004
【摘要】目前,我国海拔高度超过2 500m的地区,尚无600MW及以上等级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锅炉的设计和运行经验.本文利用模拟试验台测得在2 900 mm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鱼卡煤的着火温度和燃尽率等燃烧性能参数,同时结合目前大型机组的设计特点,提出了在2 900 m高海拔条件下660MW机组锅炉的热负荷参数推荐值,可为高海拔地区大容量高参数锅炉设计提供依据.
【总页数】6页(P111-115,120)
【作者】李东鹏;刘利军;刘家利;杨忠灿;王桂芳
【作者单位】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公司,北京 100142;青海神华低碳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青海西宁810007;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29.1
【相关文献】
1.电油炉总平均热负荷参数的选取及电热元件基本设计方法 [J], 刘世武
2.燃用准东煤电站锅炉炉膛热负荷的选取研究 [J], 赵朋山
3.高海拔高寒地区660MW机组间接空冷系统的防冻措施研究 [J], 张宝玉
4.高海拔高寒地区660MW机组间接空冷系统的防冻措施研究 [J], 张宝玉;
5.电站锅炉炉膛截面热负荷及炉内最小燃尽高度选取方法研究 [J], 李永兴;陈春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电厂2×660M W机组锅炉性能考核试验方案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年5月版本更新记录版本编号更新日期版本说明编制审阅批准A 2011-5-25 初版,提交各方讨论稿孟桂祥姚胜施延洲目录1前言 (1)2设备概述 (1)3试验目的 (3)4试验依据 (4)5试验工况设置 (5)6测量项目及方法 (5)7试验仪器、仪表校验 (8)8试验条件及要求 (8)9试验内容及方法 (9)10试验程序 (11)11试验数据处理 (14)12试验结果的确认 (14)13试验组织机构 (15)附件 1 试验所需仪器及材料 (16)附件 2 DCS记录数据清单 (17)1前言xxx电厂新建2×660MW超临界机组,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直流炉,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采用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设计煤种:淮南煤,校核煤种为淮北煤和混煤。

采用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每台炉配6台中速磨煤机,燃烧设计煤种时,5台运行,1台备用。

根据供货合同规定,在每台机组完成168小时试运后,根据业主安排将进行性能考核试验工作。

本方案为锅炉性能考核中各项试验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试验的方法及为确保测试精度所应采取的测试手段。

2设备概述2.1本工程装设二台660MW超临界机组。

锅炉为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锅炉,采用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空预器不拉出方式布置脱硝装置)。

设计煤种:淮南煤,校核煤种为淮北煤和混煤。

2.2锅炉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压力、温度、流量等要求与汽轮机的参数相匹配,最大连续蒸发量最终与汽轮机的VWO工况相匹配。

锅炉出口蒸汽参数为25.40MPa(g)/571/569℃。

锅炉蒸汽的参数见表1。

过热蒸汽: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2101t/h额定蒸发量(BRL) 2001t/h额定蒸汽压力(过热器出口)25.40MPa(g)额定蒸汽温度(过热器出口)571℃再热蒸汽:蒸汽流量(B-MCR/BRL)1761.8/1673.1t/h进口/出口蒸汽压力(B-MCR) 4.72/4.52MPa.g进口/出口蒸汽压力(BRL) 4.48/4.29MPa.g进口/出口蒸汽温度(B-MCR)322/569℃进口/出口蒸汽温度(BRL)317/569℃给水温度(B-MCR/BRL)283/280℃项目单位BMCR BRL干烟气热损失LG % 4.62 4.58氢燃烧生成水热损失LH % 0.18 0.17燃料中水份引起的热损失Lmf % 0.02 0.02项目单位BMCR BRL空气中水份热损失LmA % 0.09 0.09未燃尽碳热损失Luc % 0.59 0.59辐射及对流热损失LR % 0.17 0.19未计入热损失LuA % 0.3 0.3计算热效率(按ASME PTC4.1计算) % 89.98 90.01计算热效率(按低位发热量) % 94.02 94.05制造厂裕量Lmm % 0.35 0.35保证热效率(按低位发热量) % - - BMCR工况(不低于) % - -BRL工况(不低于) % % >93.7%燃料消耗量t/h 275.7 264.9炉膛容积热负荷(≤85 kW/m3)kW/m384.51 81.19炉膛断面热负荷MW/m2 4.819 4.63(≤4.2~4.88MW/m2)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MW/m2 1.794 1.723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27/23 27/23空气预热器出口热风温度一次风温度℃337 334二次风温度℃343 339省煤器出口空气过剩系数α/ 1.2 1.2炉膛出口过剩空气系数α/ 1.2 1.2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修正前温度℃133 132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修正后温度℃128 127 表3 煤质要求项目符号单位设计煤种校核煤种1 校核煤种2 煤炭品种淮南煤淮北煤混煤1、元素分析收到基碳Car % 55.40 50.78 44.44收到基氢Har % 3.60 3.38 3.16收到基氧Oar % 6.41 5.80 5.76收到基氮Nar % 0.98 0.90 0.63收到基硫Sar % 0.45 0.92 0.69 2、工业分析全水份Mt % 6.20 7.30 6.8 空气干燥基水分Mad % 1.63 1.02 0.96 收到基灰份Aar % 26.96 30.92 38.52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 % 30.50 25.08 26.53、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MJ/kg 21.61 20.01 18.124、哈氏可磨系数HGI 55 73 50项目符号单位设计煤种校核煤种1 校核煤种25、磨损指数AI mg/kg 42 416、游离二氧化硅SiO2% 7.64 10.147、灰熔点8、变形温度DT ℃>1450 >1450 >1400软化温度ST ℃>1450 >1450 >1400半球温度HT ℃>1450 >1450 >1500流动温度FT ℃>1450 >1450 >1500灰成分二氧化硅SiO2% 56.25 56.74 54.12三氧化二铁Fe2O3% 4.40 4.39 3.98三氧化二铝Al2O3% 32.41 29.20 35.88 氧化钙CaO % 1.23 3.01 1.11氧化镁MgO % 0.71 0.92 0.91氧化钠Na2O % 0.68 0.47 0.3氧化钾K2O % 0.86 1.03 0.84二氧化钛TiO2% 1.45 1.24 0.79三氧化硫SO3% 0.53 1.15 0.513试验目的性能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考核锅炉供货合同中规定的性能保证条款,主要考核以下内容:3.1在下述工况条件下,锅炉最大连续出力(B-MCR)与汽机VWO进汽量相匹配,锅炉最大连续出力(B-MCR)2101 t/h1)燃用设计煤种;2)额定给水温度;3)过热蒸汽温度和压力为额定值,再热蒸汽出口温度和压力为额定值;4)蒸汽品质合格。

3.2在下述工况条件下,锅炉保证热效率93.70%(按低位发热量)1)燃用设计煤种;2)大气温度20℃3)大气相对湿度76%;4)锅炉带额定负荷BRL工况下;5)锅炉热效率计算按ASME PTC4.1进行计算及有关项目的修正;6)煤粉细度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7)NO X排放率不大于330mg/Nm3;8)补水率0%,热风再循环不投入,过剩空气系数保持设计值;9)飞灰含碳量不大于8%。

3.3在下述工况条件下,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单台)在投产第一年内不高于6 %,运行1年后不高于8 %。

一次风漏风率为30 %。

1)燃用设计煤种;2)锅炉负荷在最大蒸发量(BMCR)时。

3.4在下述工况条件下,不投用等离子装置时最低稳燃负荷不大于35%BMCR。

1)燃用设计煤种;2)煤粉细度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

3.5在下述工况下,脱硝装置不运行时,锅炉NOx的排放浓度不超过330mg/Nm3(O2=6%,干态)。

1)燃用设计煤种及校核煤种;2)BMCR工况;3)保证对应工况的锅炉保证效率4)煤粉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3.6在下述工况条件下,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的实际汽、水侧压降数值不超过设计值。

1)BMCR工况;2)锅炉给水品质合格。

3.7在下述工况条件下,烟风系统压降实际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10%。

1) 燃用设计煤种;2)BMCR工况。

3.8满足下述条件时,滑压运行(定一滑运行方式)在35%~100%BMCR范围内过热蒸汽能维持其额定汽温;在50%~100% B-MCR时再热蒸汽能维持额定汽温。

汽温偏差不超过±5℃。

1)燃用设计煤种;2)过剩空气系数保持设计值;3)过热器、再热器各部位均不得有超温现象。

4试验依据4.1锅炉设备技术协议4.2ASME PTC 4.1 《锅炉机组性能试验规程》4.3原电力部标准《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电综(1998)179号]》4.4GB13223-200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4.5有关联络会议纪要。

5试验工况设置依据试验内容拟安排表4所示的试验工况。

表4 试验工况设置工况工况描述负荷试验内容试验时间T-00 辅助性试验BRL 空预器进出口烟温、氧量代表点标定8小时T-01 预备性试验BRL 锅炉效率,NOx排放浓度,空预器漏风率4小时T-02 正式试验1 BRL 锅炉效率,NOx排放浓度,空预器漏风率4小时T-03 正式试验2 BRL 锅炉效率,NOx排放浓度,空预器漏风率4小时T-04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1 BRL 锅炉出力;过热器减温水量;各级受热面壁温1小时T-05 锅炉额定出力试验2 BRL 锅炉出力;过热器减温水量;各级受热面壁温1小时T-06 锅炉最大连续出力试验BMCR锅炉出力及效率;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汽水阻力;汽水品质;NOx排放浓度2小时T-07 锅炉无助燃最低稳燃负荷测试35%BMCR 低负荷稳燃能力4小时6测量项目及方法6.1流量测量如果汽机试验同时进行,主蒸汽流量由汽机试验计算结果提供。

如果锅炉试验单独进行,主蒸汽流量采用DCS记录的给水流量。

一、二次风流量采用DCS记录数据,每分钟记录一次。

6.2温度测量空预器进口烟温按照标准规定的点数采用等截面网格法标定,标定后选取多代表点,并在这些点的位置布置校验合格的II级精度K型铠装热电偶,用校验合格的K型补偿导线接入英国Solartron 公司生产的IMP(Isolated Measurement Pod)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样周期2秒,每30秒系统自动记录一次该时间段内的平均值。

排烟温度的测量同样按等截面网格法标定后选取较多的代表点布置校验合格的II 级精度K 型铠装热电偶。

最终热偶信号由校验合格的K 型补偿导线接入IMP 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记录周期同空预器进口烟温。

空预器进口风温采用经校验合格的II 级精度K 型铠装热电偶测量,信号接入IMP 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记录方式同前。

IMP 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如图1所示。

6.3 烟气成份测量 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气成分亦按照国家标准GB10184-88规定的点数采用等截面网格法标定,标定后选取多代表点。

采用烟气取样管抽取烟气样品,抽取的样品用橡胶管引至特制的烟气混合器进行预处理。

之后再将混合后的烟气样品引至德国M&C 公司生产的烟气前处理装置清洁、除湿、冷却后接入ROSEMOUNT 公司生产的NGA2000型烟气分析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