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起点和终点》课件1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

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

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科学教学PPT课件(5篇)

《起点和终点》科学教学PPT课件(5篇)

基础达标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1)为了保证公平,举行跳远比赛时,必须保证从同一条起跳线
起跳。( √ ) (2)比较距离时,只标出起点就可以。(× ) (3)在跳远比赛中,只有用尺才能比较出远近。(×)
(4)跳多次太麻烦,青蛙跳一次的距离就能代表比赛的结果。
(×)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科学观察有一定的热情,但动 手操作力、识字量、自我控制力、注意力、倾听习惯、学习习惯、团队 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都需要培养与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2.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 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2.2 起点和终点
qǐ diān 起点
zhōng diān 终点
jù lí 距离
设计意图:从比较演变成测量,初步尝试用熟悉的材料来测量自己的小 青蛙跳得距离。
4.用纸带展示比较全班各个小组的跳远结果。 学生明确各组纸带展示的起点也要一样。 设计意图:全班展示各组纸带也要统一起点。
板块四、拓展 1、自由结组,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更远。 2、扔海绵比赛。 3.提问:回家怎么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这只冠军蛙跳了多远?
怎样测?
起点
距离
终点
第2单元 比较与测量
起点和终点
课题引入

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师:—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18.31-9.11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29.4-9.8一1我们懂得旳植物39.11-9.15一2观测一棵植物49.18-9.22机动59.25-9.30一3观测叶6国庆节机动710.9-10.13一4这是谁旳叶810.16-10.20一5植物是“活”旳吗910.23-10.27一6校园里旳植物1010.30-11.3机动1111.6-11.10二1在观测中比较1211.13-11.17二2起点和终点1311.20-11.24二3用手来测量1411.27-12.1二4用不一样旳物体来测量1512.4-12.8二5用相似旳物体来测量1612.11-12.15二6做一种测量纸带1712.18-12.22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812.25-12.29机动19 1.2-1.5总结评价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毕教学。

此外每个单元最终均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旳第一种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旳大门,掀开科学学习旳第一页,对学生此后旳学习产生重要旳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旳起点,是由于植物是孩子们旳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旳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种生命体来思索,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测,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旳到达旳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旳季节,丰收旳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旳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种个生命体旳特点,是这个单元旳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旳基础,也是科学研究旳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测和试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原则旳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1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1

起点和终点》教学详案教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的第2课,可谓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旨在通过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让学生发现观察中往往就在进行着比较,直接切入了本单元的第一个学习内容一一“比较”。

而《起点与终点》这一课的纸蛙跳远比赛不仅延续了“公平比较”的概念,也同时带入了"用纸带来记录纸蛙跳远距离”的比较手段,此时,纸带不仅充当了记录单,也充当了测量工具,这便顺利过渡到了本单元的第二个重要学习内容一一测量,而后面几课也一直在进行着有关“测量”的学习。

所以说,《起点与终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第1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确立了起点和终点的意识,当然,在生活中,学生也同样有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相关经历,比如跳远、跳高等。

这些看似模糊的前概念,其实都是学生开始正真学习比较知识的宝贵经验,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认知,开启关于比较的新学习篇章是本课的核心。

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意注意时间短,手脑协调能力有限,更易于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持续较高注意力,利用简单有趣,便于操作的材料,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而在本课纸蛙跳远活动中,学生要铺平纸带并保持纸带和终点处纸蛙不动是很困难的,所以本课的实验材料选择及活动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Ppt出示1、森林运动会图片: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打算举办一场森林运动会。

其中有一个项目是青蛙最擅长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青蛙班图片:青蛙班的孩子们都认为自己很厉害,都想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的跳远比赛,可是只有一个名额,怎么办呢?倾听、思考并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

预设:学生会说用“猜拳、组长去、比一比……”的方法选一只青蛙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

意识到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一比来解决问题。

弓1出纸蛙跳远比赛。

二、制定规贝0,活动探究(25分钟)(一)师示范(15分钟)那我们今天就来比一比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主要围绕“起点和终点”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第三节“起点和终点”。

详细内容涉及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理解起点与终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使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起点和终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掌握起点与终点的表示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学会使用图示表示起点和终点。

教学重点:掌握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点和终点示例图、教学课件、磁性教具板。

学具:画纸、彩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教师展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找出起点和终点。

(2)提出问题:什么是起点和终点?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自主探究(1)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表示起点和终点?3. 示例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例题,讲解如何用图示表示起点和终点。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2. 内容:(1)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3)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上学路线的起点和终点。

(2)简述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开展课外活动,如“起点和终点”主题绘画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PPT课件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回 顾
用我们的身体来测 量
中指
一拃
拇指
回 顾
1
2 3
4
手指长度不同
聚焦问 题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长度
呢?
用一些物体来测量
试一试
量一量它们的长 度
探究
1 课 桌 的 长
2 活 动 手 册
聚焦问 题
选两种物体来测 量
观察
几块 橡皮? 几根小棍儿? 几个小立方 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比较与 测量》PPT课件
播放时点击目录中的课 题可跳转至本课内容
目 录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带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怎样又快又准确 呢?
用小立方体测量书的长 度
思 考
用小立方体测量桌面长度
探 索

预 测 记录单

为了测量准确,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1. 测量时,要首尾相 连。 2. 起点要在边缘。
3. 要测量三次。
? ? ?
预 测 记录单

? ? ?
班级记录单
测 量 结 果(个)
第1组 桌面长度 第2组 第3组 第7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组
讲台长度
比较
小 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相
同的物体作为标准物进行测量时,可以 更加简单、快捷地比较出被测物体的长 短;还利用了十进制的方法进行计数。
拓展活 动
用小立方体测量家里的物体。

教科版(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课件(附目录)
杨树叶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2)
lìshù yè
栎树叶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3)
táo shù yè
桃树叶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4)
bā jiāo yè
芭蕉叶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5)
xuě sōng yè
雪松叶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6)
qìshù yè
槭树叶
发现: 叶子的大小、颜色、形状不同
1. 观察不同植物的叶 2. 观察同一植物的叶
3其他
zhǎo bù dào mā mā dē yè zǐ
找men 不到妈妈的叶子们
柳树叶
zhǎo bù dào mā mā dē yè zǐ
找men 不到妈妈的叶子们
松树叶
银 杏 叶
画一画
想一想
作业
根据叶寻找植物
同学们蝴蝶和兔是活的吗? 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我给上学路上的一 棵樱花拍的照片。
3、了解你们小组所画植物的 名称。
bǎ zhǎo dào de zhí wù huà zài biǎo ɡé zhōnɡ
记录单:把找到的植物画在表格 中。
wǒ zài xiào yuán lǐ zhǎo dào le
zhònɡ zhí wù
我在校园里找到了( )种植物 。
记录单 活动手册
小组为单位 观察植物 认真记录
北宋诗人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桃树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柳树
松树有“塔松” 、“雪 松”。松树的树干是灰褐 色的,树皮粗糙,上面还 有许多的小疙瘩。它的树 枝笔直笔直的,每棵大树 杈上又长着密密麻麻的小 树杈。这些树叉使劲地向 远处伸展,看上去像一把 把撑开的大伞。松树的树 叶很茂密。冬天来临时, 其它树木的叶子都枯萎了, 可是松树的叶子不但不枯 萎,而且依然青翠欲滴。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章《起点和终点》。

教学内容包括: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学会使用简单工具测量距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的描述。

难点:使用工具测量距离,理解起点和终点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直尺、粉笔、起点和终点的标志物。

学具:每组一把直尺、起点和终点的标志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关注起点和终点。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完成随堂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直尺测量起点和终点的距离。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关注测量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 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3. 使用工具测量距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描述其起点和终点,并测量距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但在使用工具测量距离方面,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尝试用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进行描述,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
之处。
2 能根据高度或长度给物体排序。
3 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5 学习预测事物的相对高度和尺寸。
6 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7

7 初步运用十进制计量测量结果。

二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二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二 6 做一个测量纸带 二 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机动 总结评价
2
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 “植物 ”和 “比较与测量 ”两个单元组成。其中 “植物 ”
全 单元有 6 个教学内容, “比较与测量 ”单元有 7 个教学内容,总计 13 个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本册教科书由 “植物 ”和“比较与测量 ”两个单元组成。我们认为,植物是孩子们

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 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
展 需要。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
析 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
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
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
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 ”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
2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小学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小学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小学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小学科学22起点和终点引言:科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科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观念和世界观。

本教案围绕小学科学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拓展学生科学知识的有效方式。

一、教学起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600字左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探索和实验活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太阳的运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太阳每天的运动路径和变化。

2. 思维导图: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思考和记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动物的特征”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记录不同动物的特征,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索过程,真实感受科学的奥秘。

在教学“水的三态变化”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固和熔化过程,从而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二、教学终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600字左右)在小学科学教学的终点,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上,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提问与探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需求”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植物需要光线、水和土壤?”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植物的生长需求。

2. 实践探索: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电路”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电路实验,并观察电灯的亮灭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基本观点。

2. 掌握描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意义,掌握描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起点和终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文字和视频等素材,以帮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

2. 准备实物或图片展示的起点和终点的案例,例如学校的起点和终点、一座桥的起点和终点等。

3. 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或互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可视化工具,例如笔和纸、简单的图形软件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绘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场景,由此引出起点和终点。

2. 播放歌曲《找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老师简单介绍起点和终点的观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1. 讲解例题:假设要写一篇游记,请学生思考从家到景点的起点和终点,并思考过程中每个地点可以看作一个站点。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起点和终点的书写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起点和终点,例如上学、放学、节假日旅游等场景,并进行分享。

通过分享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老师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强调起点和终点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活动1.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到学校的路线,并记录下起点、终点和途中的站点。

2. 教室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作业,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和讨论。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起点、终点和站点等观点。

3. 老师评判: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判,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拓展延伸1. 引入案例:老师展示一段旅程的路线图,让学生分析起点的选择、终点的确定以及途中的站点对于旅程的影响。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认并描述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理解,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观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起点和终点的知识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教具,如玩具车、小球等,用于演示物体的运动。

同时,教师可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教室讨论。

学生自带一些熟悉的物品,用于教室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述行程的含义,举例生活中的行程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2. 展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二)明确目标1. 理解行程的含义,掌握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2. 学会描述行程,能分析行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情境导入1. 展示一些不同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行程的特点。

2.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行程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新课内容1. 学习行程的定义:指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速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运动过程。

a. 诠释行程的含义。

b. 探讨行程的起点和终点与时间、速度、距离的干系。

2. 学习描述行程的方法:包括行程的时间、速度、距离、起点、终点等信息。

3. 探讨行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交通拥堵、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4. 触类旁通:让学生尝试描述一些生活中的行程现象,如上学、上班、观光等,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行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稳固提高1.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加深对行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一年级上册

《2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一年级上册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含义,掌握确定起点和终点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起点和终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含义,掌握确定起点和终点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理解起点和终点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起点和终点的不同情境;2. 准备一些道具或器材,如小球、木棒等,用于实践操作;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起点和终点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个气球,请学生观察并说出是什么?教师把气球吹起来,扎紧,使它鼓起一个小肚子。

提问:气球除了颜色不同,还有其他不同吗?2. 揭示课题教师:其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和气球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起点和终点》(二)探究新知1. 认识物体的起点和终点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起点和终点,如吹气球时,吹气就是运动的起点,而气球被扎破的那一刻就代表运动的终点。

那么其他的物体是不是也有起点和终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教师出示材料:塑料小棒、钢珠、塑料盒等。

教师:怎样让小棒运动起来呢?同学们可以借助桌子上的材料让小棒运动起来。

完成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运动,如跑步、跳远、跳高、滑滑梯等,在这些运动中也有起点和终点吗?你能说说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感知游戏,加深理解教师出示一张硬纸板,中间穿一个小洞,演示穿针的过程。

请学生猜一猜:如果用力拉,这个针能拉动吗?并说说理由。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简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简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一年级上册精简第一单元 植物第一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比如(桂花树、狗尾草、青菜、萝卜)等。

2.塑料花(不是)植物。

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2.观察植物时可以(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

3.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植物。

第三课《观察叶》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3.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槭树叶像(手掌)。

第四课《这是谁的叶》1.叶是多种多样的。

2.辨别植物的叶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观察,其中最主要是从(形状)进行辨别。

第五课《植物是“活”的吗》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

2.第六课《校园里的植物》1.在观察植物时,想要了解叶的气味可以用(鼻子)观察。

2.在校园里观察植物,可以带上(放大镜、记录夹、笔)等工具。

3.在校园里观察时,我们不拔起和不采摘植物,做到(不伤害)植物。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第一课《在观察中比较》1.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

2.我们从(长短、高矮、宽窄)等方面观察和比较物体。

3.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二课《起点和终点》1.青蛙跳远比赛,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2.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

3.(比较和测量)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第三课《用手来测量》1.一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2.不同人一拃的长度往往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拃的长度也会有(变化)。

3.用拃测量物体长度时,一拃一拃要(相连)。

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1.(固定长度)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比如橡皮、小棒、回形针等。

2.测量同一物体,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更准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2.2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比较需要公平。

2.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

二、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观察发现问题。

2.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会自己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公平比较。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只青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①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采取不同起点起跳。

问问谁跳的远?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发现不同起点的两个小朋友究竟谁跳得远,并不公平。

②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跳远比赛更加公平呢?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体育运动会中的经验,自然想到需要统一起点。

③起跳的位置我们称为?落地的位置我们又称为?设计意图:巧妙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更加清晰。

(板书:起点和终点)二、聚焦课题1、开一场跳远运动会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运动健儿们!看!师:他们现在都在这个盒子里休息呢,那想让它们登场,我们就要把这场运动会策划的有声有色。

首先,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比赛场地”,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引出纸带,不仅材料简单并且十分实用。

2、讨论方案师:好,“场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同学们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则了。

规则如何制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同学们真聪明,和我们的跳远比赛一样,这次运动会啊同样要求起点和终点的设定。

那么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设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总结规则,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先确定较为简单的起点标准,开放终点标准。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讲授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过程导入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授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归纳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资源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媒体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评价学生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学生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用数字和单位记录测量结果。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课件《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课件《起点和终点》

1 试duō一yuǎn试,你的纸蛙能跳多远。
怎么知道它跳 了多远呢?
bǐ sài kāi
2 比shǐ赛lɑ开始啦!
chónɡ fù sān cì
3 重复三次。
比出跳最远的一次
nǎ zhī qīnɡ wā tiào de zuì yuǎn
nǐ shì zěn me zhī dào
哪 de 只青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对齐起点,确定终点 相同起点比终点,可以比较跳的远近。 长度: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课堂达标
练一练
下图起点标法正确的是( A )。
A.
B.
C.
课堂达标
练一练
判断题
1.在测量距离时,跑道上的纸带作用是铺路。( × )
2.起点和终点间的长度是跳远的距离。( √ )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在比较距离时, 要标出起点和终点,再用纸带表示距离,最后 通过纸带的对比得出结论。
XXX学校
起点和终点
班级:X年级X班
科学 教科版 一年级 上册
学习目标
1 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 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 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2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 录和组织信息。
学习目标
3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认同以图表形 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认同客 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设计一场纸飞机的飞行比赛,用同样大 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
你能判断谁跳的更远吗?
1
离起点最近的那个地方就是终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8课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8课起点和终点

一、判断题 1.在测量距离时,跑道上的纸带作用是铺路。 ( ×) 2.起点和终点间的长度是跳远的距离。(√ )
巩教固学提目升

二、选择题
下图起点标法正确的是( A )。
ABC来自课教堂学小目结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白 在比较距离时,要标出起点和终 点,再用纸带表示距离,最后通 过纸带的对比得出结论。

具体操作
注意: 比较纸带时,起 点一端要对齐!
标终点
画起跳线
在纸带上标出纸蛙跳了多远
新教课学讲目解

哪只纸蛙跳的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12
第1只跳的最远, 因为这段纸带最长
B
新教课学讲目解

拓展游戏
请同学们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来折纸飞机,看 谁的飞机飞得最远。(用本课的方法进行测量)
巩教固学提目升
谢谢
起点和终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 一 年级上
导教入学新目课

怎样才能知道他 们谁跳的远呢?
导教入学新目课

谁跳的距离远, 谁就赢了
新教课学讲目解

zhōng diǎn
终点
qǐ diǎn 起点
新教课学讲目解

活动探究
zhé 折一折
新教课学讲目解

讨论纸青蛙跳远的活动计划
新教课学讲目解

活动计划
我计划:
终点
1.画出起点

2.青蛙跳远

3.画出终点 4.比较距离
起点
新教课学讲目解

12
1
3
2
A
B
新教课学讲目解

sài 比赛时怎样做才公平呢?

【人教版】2018年秋季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配套 课件

【人教版】2018年秋季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配套 课件

https:///17d9tvx6 养殖令1 https:///19odlwl6 养殖令2 https:///19sd2o36 养殖令3
天宁小学“养蚕小博士”评比公告 /list.php
……
二上《我们的地球家园》7课+《材料》6课
二下《磁铁》7课+《我们自己》6课
自由阅读,说说发现什么 全班讨论,提建议和愿望
神奇科学,一起同行
我们的约定 1.三大口令(12,34,56) 2.日常加星和扣分制度 3.组长负责和小组合作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猜谜语
说它像球不是球 它的身上啥都有 高山森林处处见 江河湖水向海流 动物植物和人物 全都生活在里头 天天围着太阳转 你猜它是什么球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观察月相
关于月亮,你知道什么? 你还想了解什么?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欣赏
欣赏
欣赏
欣赏
欣赏
欣赏
月球是个球体
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点? 里面的月亮有什么不同?
聚焦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探索
一上课堂写真:这是谁的叶
一上课堂写真:植物是“活”的吗
一上课堂写真:校园里的植物
一上课堂写真:校园里的植物一上课堂写真:起点和终点一上课堂写真:用手来测量
一上课堂写真: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一上课堂写真: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一上课堂写真:做一个测量纸带
一下《我们周围的物体》7课+《动物》6课
有位老公公 一副红面孔 天亮就出工 从东忙到西 傍晚才收工
聚焦
天空中太阳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吗?

《起点和终点》(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起点和终点》(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起点和终点》,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c. 掌握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b.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能力。

c.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c. 比较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a. 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b. 学生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也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a.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条线段,并问学生这条线段有哪些特点。

b. 学生观察后回答,可能会提到线段的长度、形状等特点。

c.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条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吗?请大家一起讨论。

2. 概念讲解a. 教师向学生解释起点和终点的概念,简单明了地阐述起点和终点的含义。

-起点是线段的开始位置,终点是线段的结束位置。

b. 通过实物或图片示例,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一条绳子或纸条,示范并让学生观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3. 尺子的使用a.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把尺子,并解释尺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上面有刻度表示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 比较与测量
2 起点和终点
课题引入
jù lí 距离
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必须给每一次 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课题引入
读一读
探究新知
怎么知道它跳 了多远呢?
探究新知
第一步
第四步,重复跳 三次,记录纸蛙三 次跳跃的距离。
第二步
第三步
展示交流
比一比
研讨交流
想一想
我的纸蛙比你的纸蛙跳得远了多少?
(4)跳多次太麻烦,青蛙跳一次的距离就能代表比赛的结果。
(×)
(5)用在纸带上画线做标记来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能很好地表
示出纸蛙跳远的结果,便于我们进行展示和比较。(√ )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基础达标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1)为了保证公平,举行跳远比赛时,必须保证从同一条起跳线
起跳。( √ ) (2)比较距离时,只标出起点就可以。(× ) (3)在跳远比赛中,只有用尺才能比较出远近。(×)
拓展延伸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用学到 的在纸带上 做标记的方 法,选出我 们班立定跳 远跳得最远 的同学。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拓展延伸
纸飞机比赛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综合探究
小红和小明进行了两场纸蛙比赛,哪一场比赛是 公平的?谁的纸蛙跳得远?
1.第二场比赛公平。 2.小明的纸蛙跳得远。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基达标
2. 选择题。
(1)右图中两只小青蛙哪只跳 得远?( B )
A. 黄色 B.绿色
(2)下图中的三只小青蛙哪只跳得远?( B)
A. 1号 B.2号 C.3号
(3)在比赛纸蛙跳远时,起点要(A)。
A. 相同 B.不同 C.各自选择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第二单元2起点和终点 教科版(共12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