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数的性质精品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f6b89c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5.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2、教室窗户的宽是米;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元4、每度电的价格是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米,体重是千克。
问题思考: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
(揭示课题)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1、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米。
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米的意义。
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等于多少?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米、米以及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问:谁愿意再来说说米的意义。
学生完整地说出: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31a89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7.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具准备:①画有教科书第55页上商品标价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②画有教科书第55页例1中米尺(没有其它图字)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③画有教科书第55页例2中图(没有图字也没有铺色网)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④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纸,纸上画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分米=()厘米=()毫米1元=()角=()分3米=()分米=()厘米5元=()角=()分(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0、5米○0、6米0、4米○0、2米0、21元○0、09元0、5元○0、38元二、学习新知教师出示画有商品标价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师:我们在商店里,常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这副手套的标价是2、50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同样板书在黑板上0),谁能说一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指标价)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些小数的新知识,就能解决定个问题。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学习例1。
教师出示画有米尺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师:这段米尺的长度是多少?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十分之一米写成小数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投影片上板书(如教科书上的写法)。
教师: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厘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0毫米用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一米?教师: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的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3d5e6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b.png)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结合现实的情境,通过自主观察、比拟和归纳,引导学生在众多数学现象中体验并发现小数的性质。
例4联络学生熟悉的“购学惯用品”情境引入,激起学生进展比拟的需要,再通过用不同方法对橡皮和铅笔单价的比拟,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试一试”那么借助直尺图使学生再次体验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综合、归纳两组等式的特点,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
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那么是突出小数性质内涵——“0”在小数末尾的专项教学,同时学习应用小数的性质,进展化简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测、验证以及比拟、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历,开展数学考虑的才能。
观察、比拟、抽象概括才能,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络,同时浸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
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2、引发猜测:假如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
②由钱数等生活经历认为小数大小不变〕谁的猜测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设计意图:从对“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的考虑,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小数末尾的0,引发猜测。
小学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af84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e.png)
小学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的位数和计数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准确描述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位数、小数的计数单位。
2. 小数的改写和化简。
3. 小数的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改写和化简。
2. 难点:小数的比较和排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小数的性质。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小数卡片。
3.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4. 教学游戏道具。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小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小数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位数和计数单位。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游戏环节】1. 教师组织小数接力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性质。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小数的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小数的性质。
2. 教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小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a. 教师讲解小数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位数和计数单位。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3. 课堂练习:a. 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ea97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8.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正确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并会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为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在引导学生发现小数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请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课,看看他是谁?(出示孙悟空)孙悟空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能长能短,变化无穷,下面我们来让它变一变,金箍棒现在长度是1米,我在1的末尾添上1个0,变成10米,我来喊“金箍棒”,你们喊“变”,看它怎么变(动画演示金箍棒1米变成10米);在10的末尾添1个0,变成100米(动画演示金箍棒10米变成100米)。
有意思吧!现在把100末尾的两个0去掉,变成1米(动画演示金箍棒100米变成1米);用小数来试一试,输入0.1米,在0.1的末尾添上1个0,变成0.10米(动画演示金箍棒0.1米变成0.10米),啊,怎么没反应。
再在0.10的末尾添上2个0,变成0.100米(动画演示金箍棒0.10米变成0.100米),啊,还是没反应,这是怎么回事?谁想说说看。
生1:法术失灵了。
生2:0.1,0.10,0.100米这三个长度一样长。
老师板书:0.1米,0.10米,0.100米二、主动探素,体会领悟1、初步感知小数的性质。
师:如果你认为这三个长度相等,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相等,如果你对这三个长度相等有疑问,就把你想到的东西写下来。
拿出老师提供的空白练习纸,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下来。
(2)学生汇报。
生1:因为0.1米=1/10米=1分米,0.10米=10/100米=10厘米,0.100米=100/1000米=100毫米,而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小数的性质教案(共5则范文)
![小数的性质教案(共5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6285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7.png)
小数的性质教案(共5则范文)第一篇:小数的性质教案(共)小数的性质教学内容1、小数的性质小数性质的应用2、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3题和第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和化简、改写小数。
2、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道理。
教学工具学生每人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1、填空3分米=()米32厘米=()米0.30有()个百分之一 5角=()元8分 =()元0.300有()个千分之一2、口答老师:2是什么数?(自然数)如果在2的末尾添上一个0是多少?(20)是2的多少倍?(10倍)如果在2的末尾添上两个0是多少?(200)是2的多少倍?(100倍)归纳:在自然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数就扩大到它的10倍,添上两个0,原数就扩大到它的100倍。
老师:反过来如果在200的末尾去掉一个0是多少?(20)20和200比,有什么变化?(原数缩小它的十分之一)如果再去掉两个0是多少?(2)2与200比,有什么变化?刚才我们研究了在自然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原数发生的变化。
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小数,你有什么想法吗?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会怎样呢?(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学习。
教学实施1.学习小数的性质。
(1)老师板书:1()=10()=100()(2)学生思考后回答:1元=10角=100分1分米=10厘米=100毫米(3)提问: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用小数表示各是多少米?(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就是0.1米10厘米是一百分之十米,也就是0.10米,100毫米就是一千分之一百,就是0.100米)那么0.1米,0.10米,0.100米是否相等呢?(相等,因为就是它们分别表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而1分米=10厘米=100毫米)(4)验证请同学在尺子上分别找到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验证它们是否相等。
《小数的性质》教案(精选10篇)
![《小数的性质》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7926b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1.png)
《小数的性质》教案《小数的性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的性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1师:夏天的天气非常炎热,孩子们你们爱吃雪糕吗?老师对学校附近雪糕的价格做了一个小调查,你们想了解一下吗?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雪糕的价格是0.5元,右边一家则是0.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师:为什么0.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性质。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1.教学例1比较0.1m 0.10m 0.100m的大小师:想一想括号里填上什么单位,才能使等式成立?1()=10()=100()生汇报(重点讲解:1分米=10厘米=100毫米)你能把它们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1/10米,写成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写成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写成0.100米并板书:01米0.10米0.100米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3)指导看黑板: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0.1米= 0.10米= 0.100米4)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5)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7篇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ad751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3.png)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7篇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通过观看比拟,知道小数局部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展改写和化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先独立思索,再小组争论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经受自主探究的过程。
2.用图形面积相等和推算等方法比拟小数0.3和0.30的大小,从而让学生自己发觉得出小数的性质。
3.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解题过程中常用的转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受验证的过程,培育合理的思维。
2.培育培育学生发散性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用具预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1.板书:三个1,推断相等吗?接着在其次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方法使它们相等吗?(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0.1米= 0.10米 = 0.100米(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3.引入新授:0添在一个数的哪里可以不转变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方面的学问。
[敏捷运用学生学过的学问,从中找到三个相等的数量,发觉问题,从而提醒课题]二、探究新知1. 出例如1:比拟0.30与0.3的大小。
(1)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猜一猜)(2)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可以进展小组争论合作,教师供应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数射线)学生汇报:0.3就是, 把这个正方形看作整数1,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取这样的三份,就是, 0.30就是,把另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取这样的30份,就是,从图形上发觉=,所以 0.3=0.30。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6efa0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a.png)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p34——35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1——5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
这里的2.50元、3.00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学习新知1、研究小数的性质(1)(板书“1”)师:在“1”的末尾依次添上1个“0”、2个“0”,数的大小变化了吗?怎么变?你能不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1()=10()=100()得出: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出示米尺,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师:0.1、0.10、0.100是否相等?为什么?(板书:0.1=0.10=0.100)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2)出示:0.3元、0.30元师:这两个数相等吗?说出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3)让学生在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上(其中一张均分为100格,一张均分为10格)表示出0.30、0.3,比较其大小,说明30个1/100就是3个1/10,0.30=0.3(4)师:如果在它们的末尾添上两个“0”呢,三个“0”呢?相等吗?为什么?(5)0.3添上“0”成0.03,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6)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661ec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8.png)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5篇)《小数的性质》篇1作者: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属小学张家健设计连云港市教研室骆祖瑶评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17-118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四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人猜想谈话:我有个邻居小明的爸爸下岗了,最近他开了个便民小超市,想请大家帮忙给设计个标价牌,大家能帮这个忙吗?(出示手套和毛巾图)手套每副2元5角、毛巾每条3元,标价牌该怎么填呢?(两种写法引起争论)(板书:2.5=2.50 3=3.00)把2.5的后面添上一个0大小能不变吗?3=3.00是怎样回事呢?我们能不能作出一个大胆的猜想?[评析: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背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为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打开切入口;同时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作出数学的猜想,以此猜想引领全课。
]二、验证猜想1.教学例1。
谈话:正好我有个问题,可能对这个猜想能起到验证作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谈话:我们看看它能起验证作用吗?0.1米、0.10米、0.100米是不是真的相等呢?分小组讨论。
仍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板书:0.1=0.10=0.100)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看来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比较0.40和0.4的大小。
(2)同桌商量,汇报结论。
(板书:0.40=0.4)谈话: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再一次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再把这个猜想说不说。
3.看书质疑。
(1)讲述:书上也证实了我们的猜想,书上把它称为"小数的性质"。
(板书:小数的性质)(2)谈话:看书第117至118页,有疑问或有其他想法提出来。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精品教案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d3017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0.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精品教案范文三篇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四班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班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精品教案范文一一、单元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P32P58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5、在经历小数的发现和认识的过程中,通过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和掌握知识。
6、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7、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进一步培育相互合作、沟通的意识和情感。
8、在自主探索、合作沟通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3课时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P32P33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进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爱好,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3ead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3.png)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2、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三、教学准备:米尺、表格纸、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入新课教师: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能有多少?2.大家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学生:实际测量。
教师: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 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3)出示课件超市的商品价格,书店的书本价格。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有时得不到整数结果,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数产生的必然性。
)(二)实践入手,探究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各小组观察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学生:1分米。
教师:把1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
十分之一米教师引导学生回答:1分米,也就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
教师:3分米,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1aba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d.png)
2.练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实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鼓励学生互相批改练习,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的性质、运算规则及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数的性质,特别是小数点的作用和小数部分的含义。
2.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小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3.能够将小数的概念和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长度测量等。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小数运算规律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设想
5.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让孩子负责计算价格、找零等,将购物过程拍成照片或视频,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注意事项:
1.作业量要适中,确保学生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同学或家长,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
1.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引入购物、测量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小数的作用,从而理解小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例如,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小游戏,让学生用小数表示商品价格,计算总价和找零。
2.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和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巩固小数的读写和基本运算。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小数的性质和规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优选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优选教案模板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498ea379563c1ec4da719e.png)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优选教案模板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性质》优选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元,右边一家则是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为什么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米=米=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与的大小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小数由到,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概括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de9d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6.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教案(通用13篇)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性质》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
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教具准备:学习纸“小魔术”纸卡多媒体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小魔术)1. 师:同学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作为礼节,我给大家表演个魔术——数字的变化。
看这是数字1?等会你们一起小声喊:1,2,3,大,老师就可以把这个数变大了。
信不信?生:1,2,3,大。
师:把1变成10,10和1比扩大了10倍,……2. 老师还有一个数0.1,我们再来试一试。
引起学生的冲突:到底变大了吗?(设汁意图: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游戏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小数的性质。
二、探求新知(一)教学例11.师: 0.1米、0.10米、0.100米,他们到底会不会相等呢?师:请拿出你的学习纸把第一题完成。
汇报:请学生上台展示。
填空、比较发现一样,从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有1个1/10,也就是说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
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有10个1/100,也就是说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0份是10厘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的性质4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的性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e4fd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0.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的性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数的性质精选4篇(一)教案:小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掌握小数的比较大小方法;3. 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小数的表示方法、小数的比较大小、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模型、小数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准备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向学生展示“0.1”和“0.01”两个小数。
2.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问:“你能知道这两个小数代表什么吗?”3. 学生回答后,解释“0.1”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十份,每一份是0.1;“0.01”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百份,每一份是0.01。
4. 解释并讨论“小数是数的一种表示方法,用来表示整体被分成若干等份中的一份。
”5. 以类似的方式引入更多的小数,如0.2、0.05等。
Step 2: 小数的比较大小1. 通过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的大小,学生可以判断小数的大小,例如:“0.3 > 0.2”。
2.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的大小,来判断小数的大小,例如:“0.14 > 0.13”。
3. 练习一些比较大小的例题,让学生按照大小排序一些给定的小数。
Step 3: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1. 通过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2. 以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小数的加减法规则,例如:“0.3 + 0.2 = 0.5”。
3. 练习一些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Step 4: 拓展练习1. 综合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拓展练习。
2. 练习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Step 5: 总结与小结1. 综合总结小数的性质,包括表示方法、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规则。
2. 让学生小结所学内容。
Step 6: 课堂作业布置一些小数的练习题作为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39b8d0a0116c175e0e4845.png)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篇《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3篇导语:数学是门与数字打交道的学科,生活处处离不开的数学。
小编接下来为你们带来《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希望你们喜欢!《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1 课题:比大小(二)内容:小数的性质课时:1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一、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
1.26()2.03 0.23()0.31 2、0.2()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
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
你发现了什么?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
《你知道吗?》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
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 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性质的应用. (三)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它是小数运算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是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数化简或需要在小数末尾添0时,学生容易出错,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创设情境我们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当你们在商场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标签这样写,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 (二)学习新课今天继续研究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1.理解小数的性质. (1)例1 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启发提问: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0个千分之一米,是100毫米) ④观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 (0.1米=0.10米=0.100米.(板书)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 比较0.30和0.3的大小.出示投影片:启发提问:①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②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大小怎样?(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0.30=0.3) 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个数相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启发学生概括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教师板书) 理解小数性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中间的 0不能去掉). (4)加深理解概念.提问:①如果在整数5后面添上一个“0”或者在50的后面去掉一个“0”,原数大小变了吗?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去掉一个“0”就缩小10倍……因为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原数大小也就变了.板书:5 50 ②如果在0.6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添上一个“0”,原数大小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同样通过学生实践,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点后面点上“0”,小数中的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数大小才发生了变化.因此,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能使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0.6 0.06 2.小数性质的应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得出:0.70=0.7 105.0900=105.09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例如2.5元可改写成2.50元.3元改写成3.00元.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学生独立改写,集体订正. 0.2=0.200 4.08=4.080 3=3.000 反馈:101页“做一做”. 3.小结.启发性提问: (1)什么叫小数的性质? (2)学习了小数的性质怎样应用? (3)运用小数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第2题. 2.判断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 (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4)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它的计数单位就发生了变化.( )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篇3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1 10 100 师:说一说在生活中你比较喜欢这3个数中的哪个数?今天就让我们用100分的热情10分认真的上1节你喜欢的数学课。
《小数的性质》教案模板(通用11篇)
![《小数的性质》教案模板(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044c4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1.png)
《小数的性质》教案模板(通用11篇)《小数的性质》教案模板(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的性质》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的性质》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原通用教材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八册第73页例1——例4。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三、学具准备:同桌的两名学生准备用硬纸条做的米尺一把;长短不一的纸条(长度要大于5分米);剪刀一把。
四、教学过程:师:(板书:0.6元0.60元)0.6元、0.60元各表示多少钱?说明了什么?生:0.6元表示6角钱,0.60元也表示6角钱。
说明了0.6元等于0.60元。
师:很好。
(板书:0.6元=0.60元)师:(板书:5、50、500)“5、50、500”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数,谁能添上不同的单位名称使它们所表示的量相等?生:5元、50角、500分。
生: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生:5米、50分米、500厘米。
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选其中的一组来研究。
(板书:5分米50厘米500毫米)这三个数量相等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纸条,再拿出自己用硬纸条做的米尺,第一大组的同学在长纸条上量出5分米的长度,剪下来,第二大组的同学在长纸条上量出50厘米的长度,剪下来,第三大组的同学量出500毫米的长度,剪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师:同学们量得很好,请每个大组交上来一张剪好的纸条。
(教师依次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长的纸条对齐贴在黑板上)你看出了什么?生:我看出了三张纸条一样长。
师:对,这说明了5分米=50厘米=500毫米。
[教师在黑板上的5分米、50厘米、500毫米中间添上等号]师:谁能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生:5分米是0.5米,50厘米是0.50米,500毫米是0.50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并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小数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转化为指定位数的小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0.42读作:零点四二 0.420 读作:零点四二零
0.81 读作:零点八一
0.810 读作:零点八一零 14.08100读作:十四点零八一零零 3.65读作:三点六五
2、七点四三写作:7.43 十二点八一零写作:12.810 三百零四点零零二写作:304.002
零点零三六写作:0.036 四点八一九零写作:1.8190 五千零二点零三九七写作:5002.0397
3、0.09里面有 9 个0.01。
0.86里面有 86 个0.01。
0.8 60里面有 860 个0.001。
二、新课引入
1、思考。
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中性笔2.50元,文具袋8.00元。
这里的2.50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
2、联系生活想一想。
一件2.50元的商品,我们给售货员2.5元;一件8.00元的商品,我们给售货员8元。
也就意味着2.50元=2.5元,8.00元=8元。
3、总结归纳。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不变的。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
三、例题讲解
例一:比较0.1m 、0.10m 和0.100m 的大小。
解:因为 1dm =10cm =100mm ,
所以 0.1m = 0.10m = 0.100m 。
例二:比较0.3和0.30的大小。
解: 0.3是3个 ;0.30是30个 ,也就是3个 。
所以说0.3=0. 30 。
例三:化简下面小数。
0.70=0.7 105.0900=105.09
想一想:小数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吗?
解:不可以。
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例四: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 1101100110
想一想:下面标下划线的部分,可不可以去掉0或者增加0,大小会不会改变。
(1)0.70 (2)4.08 (3)0.310
解:(1)可以,大小不变。
(2)不可以,大小改变。
(3)可以,大小不变。
随堂练习:
1、化简下面各数。
0.40 1.850 2.900 0.080 12.0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9 30.04 5.4 8.18 14
答案:1、0.4 1.85 2.9 0.08 12
2、0.900 30.040 5.400 8.180 1
4.000
四、课堂小结
1、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中间的零不能去掉。
2、利用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化简小数,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五、拓展延伸
1、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3.90 ②0.30 ③500 ④1.80 ⑤0.70 ⑥0.04 ⑦600
2、下面的数如果在末尾添上“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①3.4 ②18 ③0.06 ④700 ⑤3.0 ⑥908 ⑦104.03
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27 10.8 3.6 5.0500 40 0.4050
4、判断
(1) 12.7米改写成三位小数是12.007米。
(2)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无论添上多少个0,小数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答案:1、可以去掉0的有①②④⑤,不可以去掉0的有③⑥⑦如果去掉0会导致数的大小发生改变。
2、大小不变的有①③⑤⑦,大小改变的有②④⑥。
3、0.270 10.800 3.600 5.050 40.000 0.4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