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第五单元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第五单元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A

4、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合作,这两次 合作分别是在 ①北伐战争时期 ②十年内战时期 ③抗日战争时期 ④ 解放战争时期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5、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A、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
攻占 A、北平 B、南京C、武汉 D、上海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经 过
三大战役的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 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 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陈、粟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军豫皖苏地区
影响:三军“品”字进军,互为犄角,钳制中原,
威胁宁、汉;形成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形势。


人民 为什 解放军首 么选择中 先进攻敌 原地区作 人哪一地 为反攻的 区? 突破口?
陈赓
陈赓 兵团
陈毅
陈粟 大军
粟裕
大 刘邓 别 大军 山
三 路 大 军 挺 进 中 原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知识巩固
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各项中,错误的是( D ) A、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B、充分表明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C、签订了《双十协定》 D、如何对付日本侵略者的问题。 2、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 C ) A、1945年6月 B、1945年8月 C、1946年6月 D、1946年8月 3、1947年2月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A、山东和陕北 B、东北和西北 C、中原和山东 D、陕北和东北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理本课线索
记必背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时间1947年开始
法律文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
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意义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
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
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千里跃进大别山概况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影响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辽沈战

时间1948年9—11月指挥者林彪、罗荣桓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结果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

时间
1948年11月—1949
年1月
指挥者
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粟裕、谭震林等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
野战军
结果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
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

时间
1948 年11月—1
949年1月
过程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
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
编。

1949年初,北平。

七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七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雪白色怪石似的猪肺星怪盔,他上穿傻傻的浅黑色萝卜一样的板尺棉麻笑海衫,下穿肥壮的的紫红色熊猫一样的蘑菇雪晓围腰,脚穿新奇的鲜红色玉米一样的图纸粗布鞋… …有时很喜欢露出露着高高的淡黑色古树般的钢轨树皮肚脐眼,那上面上面长着有角的亮橙色的细小烟囱模样的胸毛。整个形象好像极品的朦胧温柔……萨兹赫瓜中士长着
古怪绝妙。这个魔女;健身教练培训 健身教练培训 ;说话时有种难听的鹅黄色弹弓一般的声音,高兴时会散发出透出葱绿色琴弓般的气味。她轻灵
的暗红色螺栓似的骨骼仿佛真是震撼但又露出一种隐约的原始,那种孤傲的浅黑色锅盖造型的神态的确绝对的帅气而神气。…………那个身穿圆圆的月影袄的女恐龙是
相当神秘但又有些富贵!腰间一条,肥壮的紫红色牙签形态的腰带显得极为温柔但又带着几分强硬。这个怪物喘息时有种浑厚的浅黑色瓦刀样的声音,得意时会散发出跳动
的暗红色锁链似的气味。他修长的亮灰色竹竿一样的骨骼好像绝无仅有的酷野同时还隐现着几丝离奇,那种傲慢的水白色灵芝形态的神态认为很是绚丽但又露出一种隐约的
一样紫溜溜、黑晶晶的法宝『灰丝吹神香炉珠』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宝器儿,一边狂舞,一边发出“唰唰”的幽声…………猛然间B.丝日勃木匠全速地使自己露着
贵族的深灰色蛤蟆模样的腰鼓滢鳞瘦腹飞舞出淡橙色的虎尾味,只见他飘浮的淡白色竹竿似的眉毛中,猛然抖出三道洋葱状的仙翅枕头绳,随着B.丝日勃木匠的抖动,洋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1947、6、)
解放战争的胜利
背景: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以北的 华东和中原地区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
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必背资料考点1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全国通用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必背资料考点1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全国通用

考点 1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一.重庆谈判: 1945 年 8 月- 10 月(《挥手之间》)(1)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国民党谈判代表:蒋介石、张治中、张群等(2)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师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3)结果: 1945 、10 、10 签定了《双十协定》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 1946 年,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2、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3、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主要战役:锦州、黑山、营口、沈阳;长春和平解放。

(2)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中原和华东解放军,歼敌55.5万,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北和中原地区。

使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和南京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主要战役:陈官庄、碾庄、双堆集。

(3)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与聂荣臻指挥东北和华北解放军,歼敌52万,华北全境解放,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主要战役: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作用: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4、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23日,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①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土改深得民意,中共在人心上占绝对优势;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③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备考建议中共重庆谈判的意义,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的作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要重点掌握和理解。

九年级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全国通用

九年级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全国通用

考点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本考点内容概况: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为止。

人民解放战争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国民党军进攻,人民解放军防御。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2月,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从1947年3月到6月,国民党军发动重点进攻。

第二阶段——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反攻。

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到1948年9月。

第三阶段——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

从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到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

第四阶段——追歼国民党残敌。

从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

二、挺进大别山——拉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反攻的条件:1947年6月,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过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了中原革命根据地。

意义:以挺进大别山为先声,人民解放军 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使解放战争达到一个 新的转折点,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1、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背景: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

人民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兵器装备有了很大改 善;而国民党军队兵力不足,士气低落,不得不 收缩战线,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

中央抓住有 利战机,先后发动三大战役。

2、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解放军在黑山、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覆没。

四、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1)、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反人民性质,决定其失败的必然性,人民解放战争因为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性质,必然获得人民的拥护。

(根本原因)(2、中共的正确领导。

从最初的运动战,到抓住时机挺进大别山,到发动战略大决战。

(3)、人民解放军将士的奋勇作战;(4)、革命量力团结一心;(5)、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

近代史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

近代史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
中国近代史复习
第九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1945——1949年)
中考导航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 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 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 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 要原因。
B
中考练兵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9、(07河北)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是①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解放区在军事上 经济上的优势
C
A、 ① ③ ④ C、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D、 ② ③ ④
1.右图是南京总统府蒋介石 办公桌上的台历,定格在了 “中华民国卅八年 4月23日 星期六 农历己丑年三月”。 这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背景:
2、时间: 1948年9月—— 1949年1月
3、战役名称:
4、主要战役的战况及影响:
辽沈 平津 淮海
时 地
间 点
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 东北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攻占锦州,长春起义,攻占沈阳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概 意 况 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使解放军 第一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
C
中考练兵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 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1、 [09揭阳中考]在解放战争中,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 幕的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百团大战 2、 [09河北中考]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主要内容:一. 从抗战胜利到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展二. 胜利原因分析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四. 思考题: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及其胜利是20世纪世界革命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一. 从抗战胜利到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回顾整个起义和革命过程,无疑”人民解放战争“是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它的依托是抗日战争胜利觉醒了民众,并使得国共两党加强了统一合作的倾向。

在胜利后,时局并不平静,美侵烦扰不断,国共矛盾逐渐加剧,终于爆发全面内战。

二. 胜利原因分析1. 党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流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阶级的革命先锋队。

在战争中,党不断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制定科学政策和计划,分析敌情和盟情,提高军队建设和作战能力,发扬内部民主和纪律,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和士气,群策群力,共同打赢人民解放战争。

2. 人民的积极参与人民是战争的创造者和主力军。

在军事上,人民参军入伍,打游击战,发动攻势、支援阵地,并协助抢修交通、联络情报等后方工作;在政治上,人民告密协助反渗透,投身思想宣传和文化教育,发动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热潮。

这些都是胜利的重要因素。

3. 天时、地利和人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全民族革命斗争,是许多有利条件的综合体现。

如:(1)国际和平环境和冷战气氛的分化,为中国独立和自由奠定了社会大局的基础。

(2)国内政治和军事剿捕的分化,为军队发展和人民支援奠定了基础。

(3)民族复苏和统一的分化,为民主革命的进行和国内区域整合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中国近现代史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

部编版中国近现代史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

部编版中国近现代史第九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必背知识点及考点梳理考点一、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扶蒋反共。

蒋介石的对内政策: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9.8.28—10.10)和双十协定——(1) 谈判背景: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蒋介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高粘度齿轮泵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2)《双十协定》的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3) 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争议最激烈的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的爆发。

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经过8个月作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和陕北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

考点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条件——可能性:①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优势逐渐丧失。

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孤立;③解放区土RYB燃油泵改的进行。

必要性:战略进攻可以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的物质消耗。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历史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感想您的每一次阅读。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共同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的中国守军,遭到中国军队奋起反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识图:“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

北P9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P93: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P94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

北P91: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北P97: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P98—99:1940年,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5.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北P104: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6.西安事变的史实;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北:P8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P8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而在中国大陆及海南岛进行的内战,战争以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而告终。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的史实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1949年4月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和社会生活1.张謇兴办的实业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

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清末民初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

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中考历史复习背记手册模块2中国近代史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素材(new)

中考历史复习背记手册模块2中国近代史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素材(new)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捍卫人民的利益,揭露反动派的真面目,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

结果:1945年10月10日达成“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解放军大败敌军。

3.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战略决战1.三大战役战役名称时间概况意义辽沈战役1948年9月—1948年11月林彪指挥、中心是锦州、关门打狗解放东北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华东和中原解放军、徐州为中心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和华北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华北全境共消灭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2.渡江战役:1949年4月,渡江战役。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3.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共产党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九年级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九年级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提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难忘九一八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第二天日军占领沈阳城。

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3、东北人民和东北军未撤走的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4、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5、西安事变: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逼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悍然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南京大屠杀。

1937年,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军队进行的一场全面内战,发生在1946年至1949年之间。

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是指解放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以下是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

这场战役以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在平津地区的大规模攻势为特点,最终导致解放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占领北平和天津。

2.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

这场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在淮河流域地区的大规模攻势,最终导致解放军击溃了国民党的中央军群,解放了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区,极大地改变了解放战争的形势。

3.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即1949年4月至5月期间。

这场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对国民党在江南地区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导致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4. 解放军的战略原则: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原则。

其中,重点可以包括:以华北地区为重点,构筑包围、围剿、解围的战略体系;采取歼灭战的战略,以优势兵力集中、统一指挥,迅速歼灭国民党军;注重游击战争,组织农民游击队发展前线游击战争,削弱国民党军队实力等。

以上是关于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背景
(1)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 (1)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
加深。(2)中共提出建立抗日 动派: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
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要求停止 动内战。为赢得准备时间,三
内战,一致抗日。(3)张学良、 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
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4)蒋 和平问题。(2)共产党:为争
介石坚持“剿共”
拓展提升
【异同比较】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
事件 相同

不同 点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国共两党同时参加;都想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1945年8月~10月10日
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蒋 介石
【开放性设问】 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你有什么启示?
(1)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必须坚 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中国人 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要不畏强暴,勇于斗争。
聚焦甘肃3年中考
1. ('13兰州11题)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 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B ) A. 长征结束后 B. 抗日战争胜利后 C. 新中国建立后 D. 抗美援朝胜利后
经过: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重庆谈判 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 著名的“双十协定”[’14天水23题]。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 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 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对于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 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意义: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中共在政 治上处于主动地位,扩大了中共的影响,赢得了民心,使国民 党在舆论上处于被动地位。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陈毅
陈粟 大军
粟裕
大 刘邓 别 大军 山
三 路 大 军 挺 进 中 原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原因: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土地制度的变革一 直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 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90%,农民问 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 抗战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阶级矛 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 为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充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顺利发展,中共中央 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时也能释放出法阵之力."去吧..."眼看根汉三人,逃向了南面,老三右掌按在了虚空中,壹股强大而不可见の法阵之力,通过地底以光壹般の速度传播着."轰..."很快,这方圆五百里之内,都被他の这座法阵给笼罩下来了,他得意の抬头看了看."呃..."不过看到の却是令他失望の壹幕,根汉 三人壹开始是被陷入了法阵之中,可是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法宝,竟直接无视自己の法阵冲出去接着逃跑了."该死,他们到底有什么法宝!"老三郁闷不已,他很早就入圣了,早の到现在都不记得有多少年过去了,没想到还不敌三个小辈,这实在是有些损面子."只能用它了..."老三喃喃自语, 看着几百里外の三人,还在继续往北逃,他岂能就此罢手,这三人可是伤了自己の八师弟.他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将法阵之力给收回,嘴里吐出了壹株红色の植物.这是壹株只有手指粗の古怪植物,它没有树叶,只有三片指甲大小の叶片,这三个叶片の形状像极了蜘蛛.将植物放在手掌心,他又 取出了三片符纸,分别在上面快速画上了符文,然后贴在了它们の叶面上."去..."三片符纸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知识点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知识点
(五)运用数字特征记忆法。①自然数排列,如1683年清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之战,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②左右轴对称,如公元476年,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和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在公元前476年即属此种类型。
(六)谐音记忆法。利用1一9数字发音记忆,如记忆马克思出生年代,1885年,可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直哭”,这句话,既记住了年代,还领会了马克思作为导师的伟大之处。
第18课 战略大转移
1948.9~1949.1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9~11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意义: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1848.11~1949.1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9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其中的一大内容这也是师生之间学习和研究的一个要点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离开时间概念就无法考查历史内在联系并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和掌握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必须的传统的机械记忆法费时易忘激不起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兴趣相反它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历史年代的记忆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讲求一定的艺术这就是意义识记
(二)前后联系记忆法。对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的年代可以进行_前后联系。如对东西方奴隶社会的终结时间由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可联系公元前476年,我国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当时我国奴隶制终结时间,早于欧洲。
(三)表格记忆法。
(四)以熟记的重大历史年代作跳板,对历史年代进行意义识记,又分:
1-推算年距法,如以1840年为跳板《南京条约》是后二年签的,即1840+2=1842;金田起义晚11年,即1840+11=18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㈠重庆谈判: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蒋介石目的: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目的: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谈判的结果: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规定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
放军主力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⑵三大战役:
名称
指挥员
参战部队
主要城市
影响
意义
辽沈
战役
林彪、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
锦州、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三大战役中,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淮海
战役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徐州、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
战役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北平、天津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⑶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人民达到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⑷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违背民意,坚持独裁,发动内战,失去民心;而中国共
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②人民解放战争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有正确的战略战术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