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cebf7ea172ded630b1cb62b.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I. 考试性质与目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科目是普通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插班生入学考试的应考专业科目。
本科程考试的目的和要求是:检查学生是否具备进入插班本科学习应有的国际贸易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
主要考核学生对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的掌握;对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及政策措施的理解;对国际贸易发展格局及重要意义的认识;对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操作知识及相关规则的了解和应用。
同时适当考核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考试内容包括理论与实务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占50%,实务部分占50%;题型安排为客观题占35%,主观题占65%;具体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及案例分析题。
III. 试题命制的原则作为一项选拔考试,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应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因此该试题的命制应把握以下原则:1、本大纲根据董瑾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编写,但考核内容及试题命制不是单纯的教材考试,考核范围以本教材的框架为基础,包括一些相关的最新知识的了解。
2、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而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对不同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为30%,理解40%,应用30%。
4、试题难易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IV. 考核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考核目的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考核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了解;对国际贸易基本概念、指标及分类的理解;对国际贸易发展简史的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要求(一)识记1、国际贸易研究的三大内容。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662f0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3.png)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与意义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2 教学目标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理解国际经济组织与世界经济治理1.3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的定义与构成世界经济的历史演进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1.4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实际数据解读1.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报告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1 课程介绍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框架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与类型2.2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现实问题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与制定2.3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等国际贸易政策: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WTO等2.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2.5 作业与评估课后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3.1 课程介绍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结构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与运作机制3.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与趋势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与机遇3.3 教学内容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外汇市场、资本市场等3.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3.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第四章:国际直接投资4.1 课程介绍掌握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与影响4.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战略与风险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与管理4.3 教学内容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市场规模、资源寻求等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与管理:跨国公司的角色4.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4.5 作业与评估课后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五章:世界经济一体化5.1 课程介绍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与历程掌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与挑战5.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利弊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5.3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历程: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贸易、投资、政策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应对:政策协调、竞争力等5.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5.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第六章: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6.1 课程介绍理解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相互作用掌握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主要理论与实践6.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了解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6.3 教学内容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基本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国际政治经济与贸易关系的实践: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国际组织与贸易政策:G7、G20等6.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6.5 作业与评估课后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七章:区域经济一体化7.1 课程介绍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与挑战7.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7.3 教学内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贸易、投资、政策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应对:政策协调、竞争力等7.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7.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第八章:国际劳动力流动与移民政策8.1 课程介绍理解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与政策8.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利弊了解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与管理8.3 教学内容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人口流动、就业机会等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与管理:移民政策、国际合作等8.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8.5 作业与评估课后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九章:国际能源市场与环境政策9.1 课程介绍理解国际能源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与挑战9.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国际能源市场的动态与趋势了解国际能源市场的风险与机遇9.3 教学内容国际能源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国际能源机构:IEA、OPEC等国际能源市场的运作机制:供需关系、价格变动等9.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9.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第十章:世界经济展望10.1 课程介绍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0.2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10.3 教学内容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全球化、数字化等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气候变化等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创新、可持续发展等10.4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模拟操作10.5 作业与评估课后阅读材料模拟操作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世界经济绪论难点解析: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与意义,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
![区域经济学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384c3300f78a6529647d53c7.png)
(四)增长极理论:佩鲁
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城市 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 机制,由于其对邻近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被称为“增长极”。
(五)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缪尔达尔
要素报酬率高、投资风险低 劳动力、资金、技术
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以开发特定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其内部各部门企业是建立在对各种 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以及对于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各种基础设施的统一安排基 础上的。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社会经济 五、科学技术
第三节
全国性产业布局的总体目标
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一、效率目标 二、公平目标 三、生态平衡目标
四、区域梯度开发模式
东中西三大地带,高、中、低梯度地区
第五章 第一节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一、形成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
(一)杜能 《孤立国》,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生产鲜菜、牛奶 生产木材
六层农业圈:1,自由农作圈, 2, 林业圈,
3,轮作农业圈, 生产谷物 4,谷草农作圈, 生产谷物、畜产品,以谷物为主 5,三圃农作圈, 生产谷物、牧产品,以牧产品为主 6,荒野
四、国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一、增长极模式 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各类开发区
二、点轴布局模式
“T”型模式:以沿海和长江为轴线,以上海为首的包括轴线上的主要城市为点 “弓箭”型模式:以沿海或京沪线为弓,京广线为弦,长江为箭,上海是箭头
三、网络布局模式:经济发达地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版)_闫国庆 (16)[5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版)_闫国庆 (16)[5页]](https://img.taocdn.com/s3/m/fd2d3af155270722182ef70a.png)
《北美自由贸易 协定》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降低和取消关税 开放金融市场 放宽对外资的限制
公平招标 保护知识产权
《美加墨协定》的特点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1、对北美自 由贸易协定进 行了较大修改;
2、美国力将 USMCA打造为 高标准的“21 世纪新贸易规 则”。
1、 从协议内 容来看,美国 “如愿以偿” 打造了新的 “公平”贸易 协议。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2、USMCA倡 导的高标准贸 易规则为美重 掌国际经贸秩 序主导权奠定 基础。
3、USMCA的 达成将成为美 国施压WTO改 革的重要筹码。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四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与美加墨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区与美加墨协定简介
1989年1月1日,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经过 14个月的谈判,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三国签署了一项 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该协定正 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成立。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5章)区域竞争与合作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5章)区域竞争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e6909e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b.png)
但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现实中,进口替代 政策失效的原因除了区位调整成本外,还有市场规模过小和比较劣势这 两个因素。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
3.贸易自由化与工业化
第一节 区域贸易与竞争
2.比较成本学说
这个学说是由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 提出的。该学说提出各区域之间通过比较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利用生 产成本的相对有利条件,发展专业化生产与区域贸易。
如果有两个生产率水平不相等的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生产任何一种 商品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另一个国家生产任何 一种商品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 ,两个国家仍然可以利用有利/不利的程度实现互补,攫取收益。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
根据前述的因果关系,对中间投入品进口和最终消费品进口应采取 不同的贸易壁垒。对中间投入品而言,贸易自由化促进工业化。许多发 展中国家也正是通过在提高最终消费品进口壁垒的同时降低中间投入品 的进口壁垒,促进本国的工业化进程。
全面的贸易自由化:市场开放度(进口壁垒)存在一个临界值,当 市场开放度大于该临界值时,贸易自由化就可以促进工业化。
首先,强化与资源丰富国家或地区的外交合作;其次,对不同国家采取 不同的战略对策;再次,继续推进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最后,充分利用高 层外交保障资源供给。
第一节 区域贸易与竞争
4、区际资本和产业竞争
1.区际产业竞争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一般表现为资本替代劳动的过程,即在产品的 成本构成中,劳动力的投入所占比重趋于下降,资本的投入所占比重趋 于上升。区域产业转变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资本、劳动力在发达地 区与落后地区之间转移的过程。 区域产业发展遵循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 业的发展路径,其平均资本-劳动比率逐步增大。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五章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五章2](https://img.taocdn.com/s3/m/d211edc86bec0975f465e2b4.png)
4)关税同盟成立后,可减少行政支出
建立关税同盟后,同盟内各国之间废除 关税,可以减少征收关税时的行政支出费 用。
5)关税同盟建立后,可减少走私
由于关税同盟的建立,商品可在同盟国 间自由移动,在同盟内消除了走私产生的 来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查禁走私的费 用支出,还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6)关税同盟建立后,可以增强集体集团谈判力量
可获得生产规模扩大的好处。也就是说,缔结关税同盟
以前,因为A、B两国设有保护关税,A、B、C三国都生 产X商品,三国之间的贸易被关税隔断了。而在缔结关税 同盟之后,创造出了从B国向A国出口的新的贸易和国际
分工(专业化),这就是所谓的贸易创造效果。
图9-1 贸易创造效应
这时,A国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X商品,从而提高了福利。 从A、B两国整体情况来看,由于生产从高成本转向了低 成本,节省了资源,因而能提高福利。对C国而言,由于 它原来就不与A、B两国发生贸易关系,所以仍和新的贸 易开始一样,没有什么不利;如果把关税同盟国增加收 入、增加其他商品的进口的动态效果计算进去,C国也会 有利可图。由此可见,建立关税同盟后对整个世界都是 有利的。换句话说,建立关税同盟后,关税同盟与外部 关系未变,但在同盟内部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和贸易自 由。从而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区域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国家之间所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 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它需要建立超国家的 决策和管理机构,制定共同的政策措施,实施共 同的行为准则,规定较为具体的共同目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1.按照经济上结合程度不同,区域经济 一体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5.3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 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 1)贸易创造效果(Trade Creating Effect) 贸易创造:是指由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
区域经济学 第五章 城市与区域经济1
![区域经济学 第五章 城市与区域经济1](https://img.taocdn.com/s3/m/383d4236eefdc8d376ee321e.png)
• • • • •
三、城市的特征 1、聚集性 2、创新性 3、市场性 4、开放性
第二节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
• 一、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 1、概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 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创造 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 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 一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现代社 会结构形成的过程。 • 第四,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 第五,城市化是一个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 透和传播的过程,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下限标准
下限标准(人)
100 200 400 500 1000 1400 乌干达 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等 阿尔巴尼亚等 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加拿大、委内瑞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汤加等
国 家 和
地
区
1500
2000
巴拿马、哥伦比亚、爱尔兰等
法国、德国、荷兰、阿富汗、阿根廷、南斯拉夫、古巴、埃塞俄比亚、 希腊、 以色列、捷克和斯洛伐克、加蓬等
• 2、世界主要国家对城市的界定 • (1)根据人口集聚的规模来确定 • *联合国人居中心规定:市(City)的人口数量 最低标准为20000人;镇(Town)的人口规模最低 标准为2000人。 • (2)根据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来确定(加拿大: 人口密度大于390人/平方公里为城镇) • (3)根据人口规模和产业人员结构来确定(荷兰: 男子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20%) • (4)根据行政级别来确定(埃及:省和地区的首 府为城镇) • (5)根据城镇的特征来确定(马耳他:没有农业 用地的建成区为城镇)
第五章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 世界大学城汇总
![第五章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 世界大学城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0ccae324431b90d6c85c7fc.png)
不利影响: 1、对于自由贸易区内的有些产业结构造成冲击性 的作用。 2、由于投资的限制的减少和取消,必然是大量的 美国资本涌入加拿大和墨西哥、使得内部兼并更 加严重。 3、由于其自由贸易区注定的原则和法规相互矛盾、 又造成更大的冲突。 4、自由贸易区所采取得外排他性原则,限制了其 他地区的贸易往来,给本地区造成了损失。
不利影响
1、对国际产业分工的正常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区域集团对外贸易的排他性限制了外贸往来的 发展 3、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和引进外资不利 4、不利于国际经贸的协调和合作
第二节 世界主要经济贸易集团概况
一、欧洲联盟 1958年1月1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 时、卢森堡根据《罗马条约》正式成立的。其宗旨和任 务为: 1、实行关税同盟; 2、统一的外贸政策; 3、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的农产品价格; 4、实行统一的对外渔业政策 ; 5、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将共同体成员联合成一体化的经 济政治联盟。
据世贸组织统计,截止2002年1月,已向该组织通报的区域 经贸安排有162个,其中近80%是近十年来建立的。 当前,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区域经贸安排有欧 盟、北美 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南方共同市场等。
除了如上的多边区域性贸易组织外,还有很多双边自由 贸易安排,例如澳大利亚- 新西兰的紧密经贸关系、日 本-新加坡的新时代经济伙伴关系等。 尤其是,区域经贸安排现已经突破传统的“区域”框架, 例如2001年达成的欧盟-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就是一种 典型的跨洲自由贸易协定。 此外,区域经贸安排涵盖的内容日益广泛,从传统的货 物贸易逐步扩展到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人力资 源开发、中小企业合作、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
APEC的历史
亚太经合组织刚成立时,是一个由各国外交部长和 主管经济贸易的部长参加的区域论坛。1993年美国总 统克林顿提出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政府首脑非正式会 议的建议得到各国的欢迎,所以从第五届开始还召开 亚太经合组织政府首脑非正式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 组织跨入一个新的阶段。 到2007年已召开14次政府首脑非正式会议,分别是: 1993年 美国 西雅图1994年印尼 茂物 1995年 日本 大阪 1996年 菲律宾 马尼拉 1997年 加拿大温哥华 1998年马 来西亚的吉隆坡 1999年 新西兰 奥克兰 2000年 中国 上海 2001年 文莱 基里巴加湾2002年 墨西哥 罗斯卡沃 斯 2003 年 泰国 曼谷 2004年 智利 2005 中国 2006 越南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定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5115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d.png)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定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指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实体之间,在政策、法律、经济体系等方面进行合作与整合,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这一概念强调了地理区域内的经济互动与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等方式,实现经济整体的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建立和发展区域内各个经济实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实现经济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这种合作可以包括政府间的政策协调、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市场间的贸易往来等多种形式。
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不同经济实体可以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机遇,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跨国公司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贸易壁垒的降低等因素,使得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在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通过合作与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人才交流的深化,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例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也不尽相同,这给合作与整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政策协调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也可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造成阻碍。
为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政策协调和法律制度建设,为区域一体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企业应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和推动,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共同推动发展的合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地理区域内经济实体合作与整合的重要手段,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潜力。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世界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dd6b0bb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a.png)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1.1 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1.2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1.3 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1.4 世界经济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国际分工与贸易2.1 国际分工的定义与形式2.2 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2.3 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2.4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第三章:国际金融市场3.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述3.2 国际货币体系3.3 外汇市场与汇率决定3.4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监管第四章:国际经济组织4.1 国际经济组织的概述4.2 世界贸易组织(WTO)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4 世界银行集团(WBG)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类型5.2 欧洲联盟(EU)5.3 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5.4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六章:全球产业分布与跨国公司6.1 全球产业分布的特点与趋势6.2 跨国公司的角色与影响6.3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经营策略6.4 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第七章:国际转移定价与税收7.1 转移定价的概念与方法7.2 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策略7.3 国际税收体系与税收协定7.4 转移定价对国家税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八章:国际政治经济关系8.1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8.2 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8.3 国际冲突与经济制裁8.4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九章: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9.1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9.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9.3 国际环境治理与合作9.4 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第十章:世界经济前景与挑战10.1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10.2 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与风险10.3 全球化进程中的政策选择10.4 我国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策略与展望第十一章:国际金融市场与衍生品11.1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11.2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11.3 利率、汇率和股票市场的衍生品11.4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管理第十二章:国际能源市场12.1 世界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费12.2 国际能源市场的基本机制12.3 能源价格的决定因素12.4 能源政策与国际合作第十三章:国际劳动力流动13.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类型与原因13.2 劳动力流动对迁入国和迁出国的影响13.3 国际移民政策与管理13.4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动力市场第十四章:国际旅游产业14.1 国际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14.2 旅游需求、供给与国际旅游市场14.3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4.4 旅游政策与国际合作第十五章:世界经济与中国15.1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5.2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15.3 中国对外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15.4 中国与世界经济未来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世界经济导论重点:理解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组成部分。
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601c93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f.png)
• 第一,由于加工工业技术进步,原料利用率提高。 • 第二,新技术进行来料加工后,可以使许多损重原料接近于纯原料。 • 第三,消费区可以就地从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原料供
应。 • 第四,目前在机电工业中,产品轻型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第五,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进,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运费率普遍下降。 • 第六,大企业(骨干企业)需要原料多样。 • 第七,企业的盛衰越来越取决于它的产品能否适销对路,。
13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 迈达尔的累积因果论。根据这种理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 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这就是极化效应、扩展效应与 回程(波)效应(前面已经讲过)。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 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 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 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 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19
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 发达地区的工业(兴旺的技术密集型工业,规模大的钢铁 业、石化业、建材业等)集聚程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 大,需要与之服务和配套的产业、行业就越来越多,如运 输业、公用事业、商业、银行、保险业、环保业、零部件 生产与修理行业等等,这样就会引起人口的增长,为区域 内市场服务的非基础部门就会扩大,因而乘数效应会进一 步扩大,从而大大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
17
2.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
• 在美国北部、西部、南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形成 的权势集团,它们的力量对比与权势斗争直接左 右着美国的总统选举、参众两院的人选及其主要 决策,从而影响着地区间研究与发展经费的分配、 国防订货与国家建设项目在地区间的分配,使之 有利于发达地区而不利于不发达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b4c57309caaedd3383c4d3aa.png)
1998.6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环境合作委员 会理事会第5次会议召开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
按贸易壁垒 按区域经济 取消程度 一体化范围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税同盟成立后,集团整体经济实 力增强,以统一的整体参与国际经济谈 判,有利于成员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和贸 易条件的改善。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主 要是分析关税同盟对成员国 就业、产出、国民收入、国 际收支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又称次级效果。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实施CEPA应遵循的原则1Biblioteka 一国两制的方针2.世贸组织规则
3.顺应双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 促进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5.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建立CEPA的意义
两地经济的协调与整合,形成优势互补
贸易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地进出口规模 的扩大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
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1957)
布 鲁 塞 尔 条 约(1965)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战后美苏两国严重对峙。美国凭借在战争中 增长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途径,力图全面控制西欧。 而苏联则在东欧建立起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 约组织,使西欧国家产生担忧。他们既不愿“成 为大西洋一边的殖民地”,也不愿成为“乌拉尔 一边的卫星国”。然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西欧 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下降。要想 不受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只有走联合之路。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__以东亚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__以东亚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28d27d7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1.png)
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草原皮都——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规模较大的皮草加工基地,抓住北京疏解非首 都职能的机会,积极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的产业转移,在众多的竞争城市中脱 颖而出。下图为乌兰察布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预测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对乌兰察布市的积极影响。
思路点拨:
解析:(1)图中显示,白色家电工业区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承接区位于安徽、湖北 、湖南、四川等中西部地区,说明白色家电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所以选A项。(2)白色家电产业在布局时需要考虑市场和交通因素。中西部地区的优 势在于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经济不断发展使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居民购 买能力上升,市场广阔。中西部地区工业起步晚,科技力量较弱。综上所述,符合题意 的为B项。 答案 (1)A (2)B
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⑦ 国家政策 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3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⑧
原主导
产业向国外转移,为
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2)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⑨ 经济结构 调整,缩短⑩ 产业升级 的时间,从而加快 工业化
跟踪训练1 (2020河北承德一中月考)湄公河五国已被定位为中国“一轴两翼” 国际产能合作布局中的“主轴”重点合作国家,而中国对外产业转移是国际产能 合作的重要方式。下表示意湄公河五国2009—2016年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评 价结果(数值越大,承接能力越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b08259af5901020207409ccb.png)
是指地理位置相临的几个国家与地区,为了获得经济
的集聚效益和发展的互补效应,而组建的生产要素自由流 动的跨国性的区域经济组织或集团。
5/6/2020
18
二、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共同性:两者都是超国家的经济联合 差异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是部分国家、阶段性的; 国家主导的。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范围的、终极的;市场 机制主导的。
欧盟总人口超过4.8亿、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2万亿美元 的 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5/6/2020
27
5/6/2020
2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欧洲联盟
5/6/2020
29
欧盟的会旗
欧盟的会徽
欧盟的会旗 :1986年5月29日正式 悬挂,会旗为天兰色底,上面有12颗金 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
5/6/2020
19
当今世界经济中,存在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一 体化两种层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 织的原则就体现了追求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精神,而欧盟则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样板。
从历史、理论、实践角度出发,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隔 阂,但决不是互不相容的。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 发展的最终目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精神通过三大组织 (IMF、IBRD、WTO)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渗透,区域经济 一体化的发展与扩大,也有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Social Committee 地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 欧盟中央银行: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欧盟投资银行:The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蓝色风暴共和国:Blue storm Republi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dac9e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2.png)
邮电、土管、治污公司)
生产组织、职工培训
投入一定资金
②总原则:
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③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高,内部交易成本很高
——推动企业向国外转移产业
④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
易成本
——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思考:发展中国家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除了发挥劳
3.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A. 波音飞机制造 C. 大众汽车制造
B. 可口可乐饮料 D. 耐克鞋生产
D
4.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
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B
②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
③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④重视品牌培育,拓展市场
)
A.利用大量劳动力
B.近原材料产地
C.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D.广阔的消费市场
4、其他因素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如(1)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危机)、 (2)国家政策的调整(设立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 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等) (3)地价上涨(珠三角)。 (4)环境污染(美国部分产业向西、南部转移)。
结构调整 景观变化
环境污染 就业机会增多 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业压力
改革开放前后珠三角地理景观变化
读图15,说明目前 我国多数出口服装企业所 从事的经济活动,在整个 服装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 地位及今后的发展策略。
①中国主要从事裁剪缝纫等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环节。 生产的附加值低,大部分利润为发达国家服装公司和跨 国连锁商所获取。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a202ea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9.png)
《区域经济学》课程笔记绪论一、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包括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等不同类型。
区域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区域,即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特定功能的经济活动空间。
2. 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区域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初,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1826年提出的农业区位论。
20世纪50年代,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扩展以及各国政府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方面。
3.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并没有区域经济学科的研究,主要是经济地理专业。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产业布局学的发展,中国的区域经济学逐渐形成。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区域经济学在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开发行动和地域整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发展与区际关系协调,着重于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关系。
2.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配置、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区域竞争与合作、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
3.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宏观和微观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等。
此外,区域经济学还借鉴了地理学、规划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体系。
三、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1. 形成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
2. 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空间差异性、集聚性、开放性、动态性、综合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10
9
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
较高级别的区域一体化形式。
经济联盟是指成员国之间除了商品与生产要素 可以进行自由流动及建立共同对外关税之外, 还要求成员国实施 更多的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社 会政策 ,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区域发展政策等。
2019/2/10
16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与经济全球化
一、介绍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 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新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根据全球经济的 发展,制定共同的规则、建立有效的机制,使世 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 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第 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
? 地理上邻近的国家,相互间通过契约或协定在 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非贸易壁 垒,进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 成一个超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动力 自由流动的统一经济区域的过程;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地理位置相临的几个国家与地区,为了获得经济 的集聚效益和发展的互补效应,而组建的生产要素自由流 动的跨国性的区域经济组织或集团。
2019/2/10
18
二、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共同性:两者都是超国家的经济联合 差异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是部分国家、阶段性的; 国家主导的。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范围的、终极的;市场 机制主导的。
欧洲联盟正向这种形式过渡
2019/2/10
10
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是一体化的完成形式,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
区域内各国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完全一 体化,商品、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 流动的障碍完全消除。成员国在经济联盟的 基础上, 实行完全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 策,建立起共同体一级的中央机构和执行机 构。
欧盟的目标
2019/2/10
11
特征
类型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
2019/2/10
关 货 统一 生产
税 物 对外 要素
减 自 关税 自由
让由
流动
贸
√易
√
√
√
√
√
√
√
√
√
√
√
√
√
√
√
√
√
经济政 经济政 策协调 策统一
√
√
√
12
(二)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
1. 部门一体化( Sectoral Integration )
Summary
5
特惠贸易协定(Preferential Tariff Agreement)
一体化水平最低级的和最松散的组织形式。
成员国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 分商品规定 较为优惠的关税 ,各成员国保持对 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英联邦特惠制”( 1932)、“东南亚国家联盟” (1967)
这就是将区域内各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都加以 一体化的形态,欧洲经济共同体可属此类。
2019/2/10
13
(三)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1.水平一体化( Horizontal Integration ) 又称为横向一体化。它是由经济发展阶段
相同或接近的国家所形成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经济一体化,大多属于此种 形式的一体化。 2.垂直一体化( Vertical Integration )
15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
1.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程度 的不断 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 是区域经济 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3.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 是区域经济一体 化发展的直接动因
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 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 关系 的表现和产物
具有超国家性质,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成员国根据缔结的协定,成员国之间取消关 税和进口数量限制,同时还要求成员国将各 自的关税合并为一个 统一的关税 对非成员国 统一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
欧洲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 1970)
2019/2/10
8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除了达到关税同盟的全部条件外,不仅商 品,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 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流通。
它指区域内各成员国对一种或几种产业(或商品) 加以一体化,如欧洲煤钢联营(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ECSC )与欧洲原子能联营 (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 -EAEC ), 均属此类。
2. 全盘一体化( Overall Integration )
? 目的是为了通过区域经济组织,在成员国之间 进行分工协作,更有效地利用成员国的资源, 获取国际分工的利益,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共同 发展和繁荣。
2019/2/10
3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一)按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
?特惠关税区(Preferential Tariff Agreement )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A )
2019/2/10
6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
一体化水平较低的组织形式
成员国逐步 消除关税和贸易数量限额 ,实现区域 内商品的自由流通。各成员国保持对非成员国的 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及保持其内外经济政策 的独立性。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2019/2/10
7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
?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
?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 )
?完全经济一体化组织(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
2019/2/10
4
2019/2/10
特惠关税区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
又称为纵向一体化,就是由经济发展阶段 不同的国家所形成的一体化。
2019/2/10
14
三、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间的合作日益
深化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区域或地缘因素
的限制 4. “开放的地区主义”成为一种潮流
201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