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管理思想的区别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道管理思想的区别与启示
090502059 何海波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东方智慧的精髓与肇始于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有着诸多契合,对现代经营管理有着极强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起源于《易》,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讲阴阳变化,化生万物,这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易》也是儒家五经之首。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儒道本是同源的,其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和谐。

然而,即使同宗同源,但两者的发展路径和侧重之处是不完全相同的,道家更侧重于人与自然,而儒家更强调人与社会,只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和谐,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长治久安,儒道需要并重。

结合现代管理要素,从人性假设、组织结构、管理控制、权利来源、领导决策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主要区别和启示。

一人性假设
西方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主要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等,与此相对应的人性假设理论也很多,如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等。

关于人性假设,没有简单的对与错,而是处于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在不同的客观实践情景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 儒家: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孔子强调顺其本性,因材施教
儒家思想关于人性假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分别是孟子所代表的性善说和荀子所代表的性恶说。

殊途同归,不论是性善还是性恶,都强调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行为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孟子认为,人性本来善良,人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坏;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恶,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干坏事。

但人性是可以改造的,也必须要改造,因此,要“化性”、“起伪”,通过学习、修养,使恶的人性发生变化。

所以两者都强调通过学习和环境的影响,来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性。

当然关于人性假设在孔子那边本身是没有绝对划分的,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性格表现,所以孔子强调要顺其本性,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教育。

2. 道家:遵循人的本性,“见素抱朴”
在人性假设问题上,老子同孔子一样,不易主观判断去抽象地认识人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单一划类。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见素抱朴”的,外表单纯而内在朴实,人的不良习气是后天形成的。

管理者要以满足人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 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从儒家和道家的总体对待人性问题的看法来看,两者应该是相一致的,不同于法家绝对的性恶论。

因此,两者的管理模式都是相较于柔和的,区别于法治,更多人治的味道,但道家又更较于儒家强调民主管理和自主管理。

对于管理者都强调德治,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

为此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法制管理的意识,容易带来组织不必要的损耗,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时常破坏组织制度的权威,从而削弱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与权威。

但对于高科技企业知识员工的管理确实有许多借鉴意义,强调民主和自主,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的文化氛围。

二组织结构
1. 儒家强调层级化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人治”,强调“治人之道,莫急于礼”,推崇“人治”和“礼治”相结合。

礼治的内容十分广泛,其基本特点是伦理等级,贵贱有序,强调贵族和平民、自由民与奴隶,以及贵族中间等级高下的区别,其核心就是等级秩序。

孔子认为,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恢复中央到地方的权利秩序,这是很典型的严格的层级制的组织结构。

儒家思想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谋其政,是典型的层级制组织结构,权力是高度集中的。

2. 道家追求扁平化
道家推崇无为而治,强调软性管理。

老子的软性管理模式包含两部分内容。

第一,自主管理、民主决策。

自主管理着眼于让被管理者自己管理自己,是最自然的管理。

当然,自主管理并不意味着管理者什么都不管,而是要抓住关键的地方。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纲举目张的意思。

管理者编织的天网一般包括三点,即确定下属的管理目标,有对下属的任免、监督、惩罚的权利,以及对下属进行监督的具体途径与指标。

有了这三点保证,自主管理就能顺利进行。

第二,在管理过程中行“不言之教”,重身教而不是言传,不用硬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政令、法规只是有助于组织稳定的工具,具体的激励引导要遵循“道”与“德”。

没有其它的管理思想、模式能够与“不言之教”式的管理相提并论。

高明的管理者应该做到使下属“不令而行”。

因此,在这种软性民主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其组织结构是简化层级的扁平化组织,强调灵活和柔性,肯定区别于等级森严的层级制组织结构。

3. 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两种思想不能绝对说哪种好,哪种不好。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只有合适和不合适。

儒家的层级制便于执行,而道家的管理思想更适用于成熟度高的员工,其自我实现意识比较强烈,不喜欢接受过度的干预和指令。

管理者要对下属放权,不要过多的干涉他们的工作。

不同的职工有不同的个性、经历、处事方式,一刀切的管理必然引起部分被管理者的反感和排斥,而实行民主、自主的管理方式也更有利于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体验更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权力来源
1. 儒家来源于等级制度
儒家通过构建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无微不至的礼治体系来保证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虽然强调人治,但同时注重管理制度和专门化分工,这主要体现在孟子的思想中。

其权力来源于严格的等级,不同的等级赋予了不同的权力,并与之对应了不同的权利。

强调“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对应着各自的权力和利益,等于了现代管理中的不同职位对应了不同的权利。

2. 道家较少谈及权力,权力来源于个人能力,归各人所有
道家推崇无为而治,不强调权力。

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为无为”,以无为的态度去为,更多的强调顺其自然,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为,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

领导追求无为,强调放权,被领导者自主管理,这是一种很自由的能者多劳型管理模式,其权力来源于各自的能力,归个人自己所有。

3. 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决定组织结构的核心因素是权力,不同的权力构成和来源决定了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进一步决定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控制手段等。

儒家强调权力来源于等级,因此对应的等级分层一定要明确,在实际管理运行过程中才能有序管理,不会出现管理混乱。

由于层级过多,会导致上下间信息沟通交流的困难和滞后,不利于直接做出反应,应对紧急状况。

道家思想的权力主要来源于员工个人能力,对应的组织结构相当松散扁平,因而组织中人与人之间更加平易而没有严格的等级关系。

因为彼此沟通也更容易,组织氛围更宽松自由,更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知识创造活动。

四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与其权力来源、组织结构是一脉相承的。

权力的来源、组织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其管理控制的方式。

1. 基于儒家思想的管理控制更严格
基于儒家思想的组织结构是严格的层级结构,全力高度集中,维持该结构稳定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专制的严格高压控制。

通过相关制度规定或文化氛围营造一种等级鲜明、高度集权的控制模式,从而保证政令统一,强化控制力度和执行力度,来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当然这种控制虽然严格,但同时非常生硬,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应对突发情况时常显得捉襟见肘。

2. 基于道家思想的管理控制更宽松
道家崇尚无为而治,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折腾,顺其客观规律办事。

而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环境。

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强调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对于矛盾并不回避或运用强硬手段试图解决,而是采用柔性的方式加以协调和转化,通过不断的协调和转化来化解矛盾,达到新的均衡。

只有宽松的控制方式才能灵活来处理不断出现的矛盾。

3. 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控制是现代管理的一大重要职能,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必须要正视矛盾,承认矛盾,才能真正发挥控制的作用。

矛盾无法消除,只能转化,通过有效的转化,危机也能变契机。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生硬的集权控制已经无法适应灵活多变的管理环境,越来越多的管理需求强调权变管理,能够因时因地的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加以有效的管理控制。

而也只有这些柔性的管理控制才能更好的应对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以柔克刚。

儒道思想是非常博大精深的,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启示,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借鉴。

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加以借鉴和应用到现代管理中来,才能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管理,盲目照搬西方经验并不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

管理中国首先需要了解中国文化,而传统文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