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3[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文学论争
3.与甲寅派的论争 1925年,时任北洋政府司法、教育总长的章 士钊恢复《甲寅》杂志,以此为阵地攻击白话文和 新文学,连续发表《评新文学运动》、《评新文化 运动》等文章,对新文学和白话文进行攻击,为文 言辩护,提倡“读经救国”,“废除白话”,主张 文言,宣扬复古。鲁迅、茅盾、成仿吾等人撰文对 之进行了批判,在进步思想界和新文学界的反击下, 甲寅派很快偃旗息鼓。
第四讲
鲁迅的小说
六、文学论争
1.与复古派林纾的论争:文白之争、新旧文学之争 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展开了对林纾为代表的复 古派的批判。林纾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为维护 封建道德,写了《致蔡鹤卿太史书》、《论古文白 话之相消长》等文以及《荆生》、《妖梦》等小说, 攻击新文化运动“覆孔孟,铲伦常”,说白话文 “鄙俚浅陋”不能用来写文章。新文学阵营对此进 行了反击,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蔡 元培发表《答林君琴南书》。论争以林纾的失败告 终。
六、文学论争Leabharlann Baidu
2.与学衡派的论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对立 1922年1月,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 胡先骕等在南京创办《学衡》杂志。学衡 派学贯中西,深受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批评新文化运动 和文学革命,认为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建设新文学, 思想倾向稳健保守。他们的观点受到新文学阵营 的反击,以鲁迅的驳斥最为尖锐。他发表了《估 〈学衡〉》,对学衡派进行了嘲讽和批判。论争 体现了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对立。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 生态环境,新文学社团大量出现,文学思潮的论争 和文学创作逐步出现繁荣。 (3)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 (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 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冰心《斯人独 憔悴》、许地山《命命鸟》、郁达夫《沉沦》、胡 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
(3)刘半农与钱玄同的“双簧信”,扩大了新 文学的影响。
五四文学革命之初反响不大。为打破这种寂
寞,《新青年》人为地制造了一次“文学革命 的反响”:钱玄同化名旧派文人王敬轩,刘半 农根据王敬轩的来信,逐一反驳。“双簧信”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4)其后的一系列主张和创作实践使文学革命有 了长足的进展。如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的新 文学理论探索,鲁迅的现代白话文小说创作,胡 适的白话诗尝试等。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 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助成人性的健 全发展。周作人从人道主义观念谈论文学变革。
(二)“人的文学”的个性精神
“人”的发现,是五四最重要的收获,是中国文化 由传统走进现代的标志。有了“人”的发现,才有了反 礼教“吃人”的道德革命的呼声,才有了个性解放的 “立人”主张,也才有了五四新文学的新精神和新内容。 “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为思想基础的。 它以人道主义对抗否认人的价值、抹杀人性合理发展的 封建蒙昧主义,以个性主义对抗以君为本、以父为本、 以夫为本的封建伦理思想。 鲁迅:为人生,且改良这人生;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创造社:自述传、自我抒情。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2)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提出“三大主义”。 “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 文 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 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 推倒迂晦的艰涩 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文学社团流派
2.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为郭 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办 有刊物《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 创作上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崇尚自我,注 重个性,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6年后, 创作社一些成员投身革命活动,由浪漫主义转 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五、文学社团流派
3.新月社:
新月社的活动1923年始于北京,1924年 正式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 多、梁实秋等,多系英美留学生。出版的期 刊先后有《诗镌》、《新月》、《诗刊》, 新月社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 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 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 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 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 倡新文学。“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1917年2 月。 (1)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是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和第一篇宣言。 提出文学改良“八事”:“须言之有物,不 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 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 语”。
三、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
(1)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2)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批判封建文学 文以载道的观念,提倡国民文学,社会文学, 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 (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
(4)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 主要方法。
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1)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
五、文学社团流派
4.语丝社:
语丝社于1924年11月在北京成立,因《语丝》 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 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 农、孙伏园等。语丝社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 文明批评,以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随笔、 小品散文成就最高。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 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 “语丝文体” 的特点:“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要竭力加 以排击”。(鲁迅语)
七、五四文学精神及其历史评价
五四文学留给后世的,主要不是具体的创作 法则和文学规范,而是一种文学精神。 (一)“重新估定一切”的叛逆精神 周作人《复古与反动》:新文化的精神是什 么?据胡适之先生的解说,是评判的态度,是重新 估定一切价值。 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的全盘性 反传统。
七、五四文学精神及其历史评价
五、文学社团流派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 团。发起人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 盾等12人。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 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创作上主张 “为人生”的艺术。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 主义”。主要刊物为《小说月报》。
七、五四文学精神及其历史评价
(三)忧国忧民的悲剧精神 新文学表现“人”的觉醒,主要不是谱写 新时代“天赋人权”、“四民平等“的欢歌、而 是描绘封建文化和专制社会扭曲人性、压抑生命 的悲剧。悲剧几于成了五四作家共同的创作形态。 五四新文学家的悲剧精神,首先表现为悲 剧意识的觉醒,突破大团圆模式。 五四新文学的悲剧精神,又是一代觉醒者 孤独心态的折光。 (四)“拿来主义”的开放精神
第三讲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 和动力。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兴起了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革命运动,它 高举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旗帜,大力介绍 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 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五 四精神:一是主观精神,二是人文精神, 三是启蒙精神,四是科学精神。民主和 科学是两面大旗。
阐释文学的进化论,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 号召。胡适侧重于从语言、形式谈论文学变革。
资料: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 二、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从学于杜威, 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 《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 编辑《新青年》,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 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 月社。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 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 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 学诸方面都有成就。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白话文学史》等。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 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