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
兰永芳
内容摘要: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七月半”、“鬼节”,时在七月十五,也有的在七月十四。中元节来源于佛教,与佛家的盂兰盆会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中元节又不
是一个纯粹的佛教节日,而是一个受到佛教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民间节日。它是一个具有异彩
纷呈和丰富浓郁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渗透着佛家的文化因子,同时又彰显着中国的本土
文化,原始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鬼魂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孝。
关键词:中元节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Hungry Ghost Festival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history
Lan yongfang
Abstract: Hungry Ghost Festival is China's traditional
festival, commonly known as "semi-Jul", "Halloween" at the July 15, some 14 in July. Hungry Ghost Festival from Buddhism, and Buddhist O-bon of a close relationship, but the Ghost Festival is not a purely Buddhist holiday, but an ideological influence of Buddhism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folk festival. It is a colorful and rich with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festival, which not only penetrates into the Buddhist culture factor, but also shows China's local culture, the original religious beliefs - and the ghost of the concept of ancestor worship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filial piety.
Key words:Hungry Ghost Festival history cultural meaning
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节日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最根本的就是其有着无比丰富的文化
意蕴。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繁多姿的传统节日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随着中央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人民对其的及
时觉醒和关注,传统节日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重大影响。扫墓祭祖的清明节、赛龙舟吃粽子的端午节、阖家团聚吃月饼的中秋节刚成了我国的法定传统节假假日。可是,当我们沉醉在这些传统节日浓厚的文化气息中时,我们是否就满足于此了呢?不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彩纷呈,丰厚浓郁,其他的传统节日也同样值得我们的期待和关注,她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是人类的财富。中元节就是其中之一。
中元节俗称“鬼节”,也有称“七月半”,是民间传统节日,和清明、十月半并称为三大鬼节,也是流行于全国的岁时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的。中元节古已有之,古时的一些民俗活动至今还略有显现。中元节在我国历史上人民生产生活中影响甚远,历来受到民间的高度重视。中元节是一个有着明确历史渊源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其历史应渊源于佛教,起源于佛教中“目连救母”的故事,中元节由佛教盂兰盆会发展而来。中元节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她不仅是历史人民心灵追求信仰的载体,也是我国历史人民伦理道德的载体,是我国传统孝文化的载体。对于这么一个有着极高文化价值的文化传统节日,我们有必要也应该对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刻的了解和研究,以体现中元节的价值,从而唤醒广大人民对中元节的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一、中元节的历史渊源
(一)中元节起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
在中国的岁时节令里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乃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是下元。中元节的历史渊源应该说是出于一个生动的佛教故事——目连救母。中元节在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其主要依据是西晋竺法护翻译的《佛说盂兰盆经》。经文是:
(目连)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据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之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天王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
得以解脱。吾金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铺)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衣食尽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如天华光。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从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于一切饿鬼之苦。
按照这一经文,僧徒要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为自己的及世俗之人的宗亲举行盂兰盆会,这与后世的中元节的联系似乎是无可否认的。“中元节的起源有不少不同的看法,……至于佛家,则于中元节举行盂兰盆会,相传是源于目连救母之故。”【1】“佛教的盂兰盆节起源于《佛说盂兰盆经》这不经典,佛经传说,释迦牟尼的弟子木莲(一译目连、目犍连等)以‘天眼通’看到死去的母亲地狱沦为饿鬼受苦,如处倒悬,便求佛救度。”【2】于是,盂兰盆节便成了佛教去在七月十五这天的隆重节日。除此之外,佛教的盂兰盆会又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佛门僧众在七月十五日要举行批评忏悔的集会,进行批评和自省。佛门僧众每年都有一定时间的安居期,汉化佛教规定从农历的四月十六日开始,到七月十五日安居期满。这一天,僧众聚集一堂,任凭众僧检举自己的不法之事,从而忏悔。这种行为就叫“自恣”,意思是“随意”,其内涵是:众僧一齐进行检举忏悔,相互尽情的揭发彼此的过失,自己也进行忏悔。这当中有两个意思:一是请别人检举自己,二是随别人意愿,尽情检举自己的过失。因此,这一天也叫“僧自恣日”。又因为这种自恣行为会让佛欢喜,故而又叫“佛欢喜日”。此外,这一天佛教还称其为“佛腊”,腊,岁末也。宋僧赞宁《僧史略﹒赐夏腊》曰:“所言腊者,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首,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佛腊日之后,新岁开始,僧众也就添了一岁,所以佛教也称七月十五为“僧受岁日”。由此可知,七月十五这一天,对佛教而言具有重大意义。盂兰盆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