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SI和EPI

合集下载

esi指标

esi指标

ESI指标是指"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环境可持续性指数)。

它是一个综合评估国家或地区环境可持续性表现的指标体系。

ESI指标考虑了多个环境方面的因素,如空气质量、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等,以评估国家或地区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ESI指标的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多个指标的加权组合。

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指标权重可能会因不同的研究机构、国家或地区而有所差异。

通常,ESI指标的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评估指标:确定用于衡量环境可持续性的各项指标,如空气质量指数、水资源利用率、土地覆盖变化等。

2. 数据收集和标准化:收集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不同指标之间的可比性。

3. 指标加权: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性,为每个指标分配适当的权重。

权重的分配可能基于科学研究、专家评估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4. 指标计算和聚合:根据选定的权重和数据,计算每个指标的得分,并将各个指标的得分聚合为综合的ESI指数。

5. 结果解释和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ESI指数,对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可持续性进行解释和分析。

可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得分,找出其在不同方面的环境表现和改进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困--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视角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困--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视角

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困--基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视角周茜;胡慧源【摘要】近年来中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012年开始北京等地持续的雾霾天气以及很多城市的能见度接近于零等事实都说明了环境问题已愈演愈烈。

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

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两个方面来深度剖析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环境质量恶化的原因。

%China’s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ntinues to decline recent years.Fog and haze in Beijing and other cities illus-trate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en intensified.Environment 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contradicted in Chi-na.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based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structure.【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4(000)022【总页数】6页(P231-236)【关键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环境质量;经济增长【作者】周茜;胡慧源【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98;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近年来中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2012年开始北京等地持续的雾霾天气以及很多城市能见度接近于零等事实都佐证了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已愈演愈烈。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联合发布的2011 年世界环境绩效排名(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EPI),中国在参评的161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120 位,其EPI 得分仅为49分,远远落后于排名第1 的冰岛(93.5分)。

环境绩效评价综述

环境绩效评价综述

企业管理论文题目: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综述年级: 2012级专业: 12级财务管理姓名:唐乐学号: 1213101006目录一、国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一)加拿大政府及其《环境绩效评价》 (1)(二)“环境绩效指数”排名 (1)(三)ISO14031环境绩效评价标准 (1)(四)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生态效益评价标准 (2)(五)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及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2)二、国内研究现状与实践探索 (2)三、启示 (4)参考文献 (5)一、国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世界上第一个尝试达成环境整体指数的是1980年至1988年英国发展的一套环境指数系统,它用以评价不同的环境,将数据分析加权合并从而得出整体指数。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向42届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多次强调了可持续性的发展概念,人们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在发展经济时必须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必须要有企业的合作与参与,环境管理手段开始从尾段治理,转向污染预防,综合管理发展,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到环境的综合治理之中。

1989年,Pearce等人发表了《绿色经济的蓝图》,首次提出将环境因素融入企业经营决策的问题,探讨了对环境资源进行实务核算。

这些都为环境绩效评价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境绩效评价真正有系统性的发展与定义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一)加拿大政府及其《环境绩效评价》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lCA)1994年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示出了不同行业的环境业绩指标。

在制定这些指标体系时主要考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该报告列举了资源、公用事业、大型制造业、小型制造业、零售业、交通业和其他服务业共7种行业和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

内容涉及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对土地的破坏和恢复,采掘、使用再生资源,污染预防,固体废物的管理,危险废物的管理,能源的保护,空气方案,水方案,自我监控方案,对环境负责的产品与服务、科技的创新,员工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情况,环境绩效的分析等方面。

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及对策

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及对策

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挑战及对策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期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和思路等转型需求更为迫切,妥善应对难度明显加大。

认真分析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制定未来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策略,指导环境保护,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未来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大规模污染治理从“九五”淮河治污和“两控区”二氧化硫治理开始,历经多年持续治污,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7项约束性指标中,除了NOx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之外,其他指标都已经于2014年提前完成。

但是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联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显示,中国GDP总量在世界排名由2006年第4名上升到目前第2名,而环境绩效指数从2006年的56分下降到2014年的43分,排名从第94名下降到2014年的第118名。

环境绩效指数一直处于后排,最受公众关注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状况依然令人忧虑。

1. 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1.1空气污染据《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全国90%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估计约有6亿人口生活在有害于健康的空气中。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发布的2014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显示,我国空气质量(18.81分)、在参评的178个国家中排名176名,倒数第2位,其中PM2.5平均暴露水平(2.44分),倒数第1位,PM2.5超标率(0分)。

第九章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保障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实现措施 (一)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 四个转向: 环境治理从重视末端转向全过程的清洁生产。 环境保护从单纯防治转向资源、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 环境管理从单部门转向多部门。 环境战略从片面环境保护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 展。 (二)实现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环境。不超越环境承载力。 2、摆脱贫困,共同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 一个重要根源是贫困。 3、更新观念,公众参与。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尺度;加强教 育。 4、清洁生产,科学消费。环境友善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发 展同自然相容的产业体系;适度的消费。
3、生态城市特征 3.1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最基本的条件:受到保护的自然生 态环境;充满绿色,拥有广阔的开放的自然空间(如森林、 公园、花园、郊野农场、河湖溪流、丰富的物种等); 普及的生态意识;完善合理的城市布局结构、经济结 构和交通体系;资源的高效利用;宜居的人居环境和公平 的社会环境;高效的管理体系等。 3.2区域开放性、互惠共生性、高效性、和谐稳定性、可 持续性
第十章
生态城市建设
第十章生态城市建设 第一节生态城市概述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1、生态城市的概念(Ecocity) 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1984年 《人与生物圈》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概念,80年代 末,国际生态城市协会正式成立,90年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 生态城市大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认识不断完善充实。 定义: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可持续发展现实 位向协调位、理想位推进的能力,或者说沿可持续发展道路 前进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 1、资源的承载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均的资源数量 以及它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支撑能力。 2、区域的生产能力:是资源利用、区域开发、发展经济的 能力。 3、环境的缓冲能力:发展必须考虑环境容量。 4、社会发展的稳定能力:稳定、全面的发展,必须有公平 竞争的经济秩序和和谐的社会秩序。 5、管理的调节能力:智力支持系统,要求管理的认识能力、 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调控能力、整体驾驭能力应与发展相 适应。

大气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大气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大气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作者:陈涛王长通来源:《会计之友》2019年第15期【摘要】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治理大气污染成为政府一项急迫的任务。

环境绩效审计是政府治理环境的重要手段,其依据环境审计标准,运用绩效审计方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活动做出评价,进而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

但我国环境绩效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环境绩效审计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绩效审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对此,文章基于PSR模型构建大气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兰州市“十二五”期间的大气污染治理进行应用分析,希望为我国开展大气环境绩效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气环境绩效审计; PSR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15-0128-07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雾霾、沙尘等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威脅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求治理大气污染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大气污染问题,先后制定并修改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如《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安排50亿元、98亿元、106亿元资金,2016年提前下达专项资金5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3 000亿元;针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开展专项治理,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治理。

随着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工作的不断推进,投入的资金和开展的整治项目数量及规模日益扩大,如何加强对环保资金使用的监督、推动环境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以及提高环保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确保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关键,而这些需要审计机关进行科学的监督和评价。

作为环境审计新的发展方向,环境绩效审计是在确定政府是否高效实现资源环境目标,以及是否经济高效开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活动方面所实施的审计[ 1 ]。

权重-评价方法

权重-评价方法

2.2权重确定确定体系指标之后需要确定各指标在体系结构中所发挥影响的大小,即各指标的权重。

比较常见的权重确定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模糊分析法、最大熵技术法、主成分分析法、特征值法、灰色关联法、概率统计法等。

2.2.1层次分析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权重确定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Pittsburgh大学教授Satie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它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

以下用数学公式来表述具体步骤:①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图2.2 AHP法结构示意图②构造判断矩阵'Bl B12 B l j■B aB21 B22 B2jBBS……--- b i■B aB= <B i1 B i2…Bij丿,其中B ij= b j,表示第i个因素与第j个因素重要性之比。

重要性的确定一般采用1-9标度法进行,即对各要素重要性进行人为拟定重要程度,级别分为1-9九类程度依次递增。

目标层与准则层,准责层与指标层直接都是使用这种方法构建矩阵。

③权重计算计算相邻层级之间的层次单排序权重就是计算矩阵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即计算满足B -v =入其中入为特征值,v为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的每一个分量即为相对应的要素单排序权重。

④一致性检验A'max - n' max - n ACI= n -1,RI= n -1(其中'max为随机从B中任取分量构成的矩阵C£最大特征向量),CR= RI ;当CRvO.1时,不一致性可接受,否则必须调整判断矩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系统、实用,既使用了数学的严谨推导,又保留了人为思考的空间,同时在数学推导方面仅进行较简单的求特征值特征向量与加权求和,简化了过程。

中国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中国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中国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胡雪萍;方永丽【摘要】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探索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STIRPAT模型,从人口、财富、技术等方面选取可能会对大气污染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各类因素对大气污染产生的实际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对大气污染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人口城镇化率、环境规制、能源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均对大气污染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以第二产业占比表征的产业机构和以煤炭占比表征的能源结构对大气污染产生了"促增"的效应;国民收入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符合倒U型曲线的特征,但不够显著,在研究期内国民收入增长带来了大气污染的增加;而科技创新也并未在大气污染的治理领域产生正面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加强环境规制、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加快生态城镇化发展、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并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建议.【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7页(P107-113)【关键词】大气污染;STIRPAT模型;EKC曲线;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作者】胡雪萍;方永丽【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 43007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 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F224引言近些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范围的雾霾污染频频发生,呈现出常态化特点。

《2015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共出现11次大范围的雾霾过程,华北地区和黄淮地区雾霾尤为严重。

另据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发布的世界环境绩效排名EPI(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2016年我国空气质量整体恶化,已成为世界PM2.5超标重灾区,空气质量在世界上排名倒数第二。

中国在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排名中持续偏后的因为分析

中国在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排名中持续偏后的因为分析

中国在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排名中持续偏后的原因分析曹颖王金南曹国志曹东(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摘要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环境可持续性指数(ES I)的基础上,于2006、2008和2010年又发布了3次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 PI)。

从EP I的评估方法体系及中国自身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深入分析r中国在3次EPI排名中持续偏后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加快建直适应本国国情的环境绩效评估体系。

关键词环境绩效指数排名方法体系差距环境町持续发展指数(ESI)与环境绩效指数(E PI)都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中心、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

1999年开始,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开展了ESI的研究,并于2000年发布了第一份全球ESI评估报告。

该项研究的初衷在于定量的衡量各个经济体(国家或地区)在实现环境町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之后,该联合研究小组在2001、2002、2005年义先后发布r3次全球E SI评估报告[133。

在ES I的摹础上,该联合研究小组又在2006、2008、2010年发布了3次全球EPI评估报告[4。

6],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

ESI与EPI的基本发布情况见表1。

表1E SI与E PI的基本发布情况EP I是在E SI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相对于ES I,E PI的关注点更加明确,涉及范围(即决策者最为关心的环境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等方面)也更加具体。

1我国在全球EPI排名中的变化2006年,在参与排名的133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总得分为56.2分(满分为100分,下同),位居第94位,即倒第40位,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8年,在参与排名的149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总得分为65.1分,位居第105位,即倒数第45位;2010年,在参与排名的163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总得分为49.0分,位居第121位,即倒数第43位。

可持续发展四大代表性指标体系评述

可持续发展四大代表性指标体系评述

加拿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由加拿大政府制定的一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可 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层面共36项指标,涉及 人口与社区、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国民账户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加拿大通过运 用这些指标,加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监测。
4、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中国政府为推动国内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一套指 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层面共50多项指标,涉及人口与健 康、资源与能源、环境与生态、经济与产业、社会与文化等方面。中国通过运用 这一指标体系,加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监测,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 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应用 价值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首先, 这些指标体系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从而实现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其次,企业可以运用这些指标体系来评估自身的可持续 发展状况,从而采取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 这些指标体系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和进展,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 实践中来。
2、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步骤
构建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目标和评价对象,从而确定所需指标的范围 和内容。
(2)搜集文献资料:搜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可持续 发展的内涵和外延。
(3)确定评价指标:根据研究目标和文献资料,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包 括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指标。
二、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 展方向
随着全球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 的核心方向。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如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地位。

面向横向比较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方法改进

面向横向比较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方法改进

面向横向比较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方法改进作者:苏利阳贺瑜刘扬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年第12期摘要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发展理念,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169个指标,几乎涵盖了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

围绕SDGs的评估工作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既有理论上的不足使得定性目标难以全部有效转为定量指标,也有方法学上的缺陷导致多指标合成存在困难,不能进行有效和客观的横向比较。

该研究主要围绕SDGs综合评估方法优化开展讨论。

研究认为,由于SDGs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指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传统算术平均赋值权重的方法学可能引起历时性和共时性问题,从而拉大可持续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评估结果的区域差距。

该研究提出了指标权重客观赋值的方法学,采用多因子分析方法对指标的两两关系进行拟合,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SDGs的判断矩阵,实现指标权重的客观量化和赋值。

以此为基础,开展中国31个省份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的进展评估,结果显示:各省份SDGs的评估得分总体上呈现出从东部逐渐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其中浙、沪、京等排名领先;通过将新方法的结果与传统的算术平均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发现新方法显著降低了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在落实SDGs方面的得分差异。

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不应该过于夸大经济增长的作用,应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支柱的均衡发展,实现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方法;协同与权衡关系;多因子分析;权重赋值中图分类号 N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23)12-0011-10 DOI:10.12062/cpre. 20230723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提出,在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同时,也意味着不同空间尺度落实SDGs进展评估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世界环境绩效排名中国居94位

世界环境绩效排名中国居94位

: 远低予其他发达国家。指数显示 ,美 国在可重复利用能源 、温室气体 ; 排放 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表现不佳 。 美国耶鲁大学林业及环境学院院 {
I 长格斯 - 斯佩思认为 ,美 国环境绩效 欠佳不仅对美 国不利 ,而且会祸 ;
『 及垒球 。他希望环境绩效排名对美国人民和政府敲响警钟 。世界环境 i
维普资讯

在全部 13 国家和地区中 ,新 西兰拔得头筹 ( 8 ) 3个 8 分 ,排名 2
【 5 的 依 次 为瑞 典 、芬 兰 、捷 克和 英 国 。排 名 最 后 的 5 国家 分 别 l 至 位 个
是埃 塞俄 比亚 、马里 、毛里塔尼亚 、乍得和尼 日尔 。美国排名 2 位 ,! 8
加共和国与海地的排名分列5 位和 14 与瑞典发达程度相当的比利 ! 4 1 位l
: 时仅 排名 3 位 。 9 :
环境绩效排名先确定6 大环境政策的 1 项指数的标准值 (0 分) 6 10 , I 并据此衡量各国的达标水平 。 绩效排名还把每一个 国家跟与其类似的国 l I 家进行比较 ,为提高政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
I 绩效 排名 由美国耶 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专家完成 。 l j 亚洲国家中, 马来西亚排名最高 , 居第 9位。日本紧随其后 , 排名 i
第 1位, 4 韩国稍逊 , 居第 4 位。我国台湾地区居第 2 位。印度和 巴基 2 4
: 斯坦排名比中国靠后 ,分列第 18 l 和第 1 7 。 2名
理癌 症 患者 , HO的 国 际癌症 研 究 W 机 构 正在 为 搞 清癌 症 原 因和 癌 症 形
在癌 症 死者 中 ,7 % 以 上生 活 成 机 制以 及 制 定癌 症 及早 发 现 战 略 O 在 低收 入 和 中等 收入 国家 ,那 里 可 提供 科 学证 据 。 HO 倡 对所 有 主 W 提 用 于预 防 、 诊断 和治 疗 癌 症的 资 源 要 慢性 病 的 预防 、治 疗 和护 理 采 取

中国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和展望

中国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和展望

中国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现状和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以雾霾为例,在所有空气污染指标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是目前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和主要污染物[1]。

PM2.5和PM10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非常严重。

研究表明,若大气中PM10浓度上升10μg/m3,日死亡人数上升0.53%;若大气中PM10浓度上升10μg/m3,日死亡人数上升0.85%[2]。

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因此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城市环境质量建设评价是正确认识城市环境现状,把握城市环境演变规律的前提和必要手段,它是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治理环境的基础和依据。

西方国家在城市环境评价方面起步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美国是最早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国家,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针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评价指标,比如橡树岭大气环境质量指数等。

1970年加拿大科学家安东尼·弗雷德针对城市环境提出了“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社会响应”的相互作用原理。

这一原理发展成为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今后很多环境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78年提出城市环境指标体系,其核心指标包括三大部分:环境压力指标(如大气中硫化物、氮化物和颗粒物粒度等大气环境指标,城市交通密度和城市化进程指标等)、环境状态指标(包括城市受到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的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等指标)和社会响应指标(城市绿地面积、未开发的土地面积、新车的排放规定、噪声削减措施等城市环境控制指标)。

此后,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996年意大利国家统计研究所(ISTAT)在原有“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社会响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驱动和影响”两个因素,建立了城市地区环境可持续性指标。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则在“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机构四个系统,构建了包含13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发表在《21世纪章程》中,对国际影响较大。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比较
gov. uk) 1. 2 美国: 可持续发展社区指标指南
1995年由美国国家环保局可持续生态 系统和 社区部 ( US EPA O ffice of Susta inable E cosystem s and Comm un it ies( OSEC ) ) 联合马 萨诸塞大学可 持续发 展中心推出一套综合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 1999年 更新, 以后经常修订出版, 由 M aureen H art所著最新 的 / Guide to Sustainab le Community Ind icators0介绍 了包括经济、教育、环境、政府、健康、居住、人口、公
克斯等,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生活环境质量却有大幅 度的提高。为什么有的城市在增长的时候环境会恶
化, 而有的城市却 可以保护甚至 提高环境的质量? 中国城市能源紧张、结构失调、利用效率低是制约城
市可持续发展的 / 瓶颈 0。因此,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 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相当迫切。从城市可持 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到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量化, 指标 体系的构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衡量城市发展 是否可持续, 首先就是要建立城市可持续利用评价 模型和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唯有如此, 才能使城市不 偏离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才能了解城市发展与可持 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 找出存在的问题, 校正发展
了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以期为制定 和完善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生态; 指标体系;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X of Internationa l and D om estic Ind icator System s
forU rban Sustainab le D evelopem ent Evaluation

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比较

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比较

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比较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将比较中外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绩效评价体系。

ESG 绩效评价体系是衡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表现的重要工具,它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指标和评估方法。

ESG绩效评价体系在国内外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随着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ESG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外ESG绩效评价体系在设计理念、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将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本文结构如下:首先,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及为什么比较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接着,将分别介绍中ESG绩效评价体系和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要点,包括各自的设计理念、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

最后,将比较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差异,并对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视程度和实践情况,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与国际接轨,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引入ESG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介绍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背景和发展。

随后,通过对中ESG绩效评价体系和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要点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差异和特点。

接着,我们将对比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差异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最后,给出结论,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

本文结构清晰,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引起读者对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关注。

正文部分包括了中ESG绩效评价体系和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详细分析,对比其要点,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外ESG绩效评价体系的差异,并提供了分析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SI和EPI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SI和EPI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0年,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发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SI),对不同国家的环境状况进行系统化、定量化的比较,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为其后代人保持良好环境状态的能力,也可作为环境决策的基础之一。

长期的环境可持续性取决于基本的天赋资源、已往的实践活动、当前的环境结果以及对于挑战的适应能力等多项因素,因此,ESI 主要包括5个核心部分:
①环境系统的状态,如:空气、土壤、生态系统和水;
②环境系统所承受的压力,以污染程度和开发程度来衡量;
③人类对于环境变化的脆弱性,表现为粮食资源的匮乏或环境所致疾病的损失;
④社会与体制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
⑤对全球环境合作需求的反应能力,如通过合作努力保护大气等国际环境资源。

2000年推出ESI包含5个组成部分、21个指标和64个变量, 2005年版的ESI的变量由64个增加到76个,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过去和现在的污染水平、环境管理水平以及社会改善环境业绩的能力等各种数据。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5)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绩效指数(EPI)
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SI)的基础上,2006年,研究者们发布了环境绩效指数(EPI)。

环境绩效指数的两个总体目标是环境健康和生态系统活力,环境健康评估人类免于自然环境危害的绩效,生态系统活力评估生态系统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的绩效。

两个总目标被进一步分为9个大类(环境政策优先解决问题),包括空气质量、森林、渔业、和气候和能源等,9个大类下面是20个由国家层面的数据通过计算和统计形成的指标指标。

保护环境政治论文保护环境的政治论文

保护环境政治论文保护环境的政治论文

第 35卷第 12期 2010年 12月
孔凡义等 ∀ 民主: 环境保护的政治基础
V ol 35 No 12 D ec. 2010
对经济增长的依赖, 同时改革法律和金融体系。吉 登斯认为, 民主国家不仅允许而且积极地鼓励社会 的开放式发展, 而这恰是我们理解全球变暖问题和 其他大多数环境威胁 形式的基 础。它们 给社会运 动、环境压力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动员带来了可能
∀ 190∀
首先值得拷问的是政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沿 着这一思路, 本文拟从民主的角度来探讨政治和环 境的关系, 从而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政治学的思考。
1! 理论概述: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国外对环境政治学的研究比较广泛了, 多种研 究方法都被采用。大致可以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 究。规范研究大多通过逻辑推理来阐释民主与环境 保护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一般通过统计方法来分 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要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 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扫除政治方面的障碍。
关键词: 民主; 政治体制;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B
D em ocracy: Politica l Foundation o f Environm ental P rotection
Kong Fany,i W ang X iangjun ( The Departm 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Zhongnan Un iversity of Econom ics and Law, W uhan 430074, Ch ina)
摘 ! 要: 通过对全球 100多个国家的环境指数比较 研究发现, 环境保护与民主水平之间的 指 标之间的 相关性 具有明 显的统计 学显著 性。这表 明, 民

eei指标问题回答

eei指标问题回答

eei指标
EEI指标,即“环境效能指标”,是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一种评估国家或地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率的衡量体系,旨在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生态与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

EEI指标评估的是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在环境经济中的发展水平。

EEI指标主要考虑如下方面: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环保投入效益等。

EEI指标可以衡量当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所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EEI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家的决策中,它可以作为评估政策环境效益的重要指标。

而在企业的运筹中,则可以帮助企业把握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经营。

同时,EEI指标也可以帮助消费者知道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这对于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非常有帮助。

目前,EEI指标已成为国际环保领域内的研究热点。

同时,在中国,EEI指标的研究和应用也颇为广泛。

中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环保问题。

EEI指标的不断提高,对于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帮助。

总之,EEI指标是一种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能够对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EEI指标,帮助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更好地把握环境经济发展方向,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环境可持续指数(ESI)

环境可持续指数(ESI)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求知
页码: 41-41页
主题词: 环境质量 可持续 指数 世界经济论坛 哥伦比亚大学 环境治理 耶鲁大学 人员使用自然资源
摘要: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是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开展的项目。

研究人员使用21项指标来评估各国或地区的环境质量。

这21项内容涉及自然资源拥有情况、过去和现在的污染水平、对环境治理所做的努力、社会提高环境治理的能力,以及对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所做的贡献等方面。

ESI为跨国家或地区比较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0年,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发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SI),对不同国家的环境状况进行系统化、定量化的比较,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为其后代人保持良好环境状态的能力,也可作为环境决策的基础之一。

长期的环境可持续性取决于基本的天赋资源、已往的实践活动、当前的环境结果以及对于挑战的适应能力等多项因素,因此,ESI 主要包括5个核心部分:
①环境系统的状态,如:空气、土壤、生态系统和水;
②环境系统所承受的压力,以污染程度和开发程度来衡量;
③人类对于环境变化的脆弱性,表现为粮食资源的匮乏或环境所致疾病的损失;
④社会与体制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
⑤对全球环境合作需求的反应能力,如通过合作努力保护大气等国际环境资源。

2000年推出ESI包含5个组成部分、21个指标和64个变量, 2005年版的ESI的变量由64个增加到76个,主要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过去和现在的污染水平、环境管理水平以及社会改善环境业绩的能力等各种数据。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5)
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绩效指数(EPI)
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ESI)的基础上,2006年,研究者们发布了环境绩效指数(EPI)。

环境绩效指数的两个总体目标是环境健康和生态系统活力,环境健康评估人类免于自然环境危害的绩效,生态系统活力评估生态系统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的绩效。

两个总目标被进一步分为9个大类(环境政策优先解决问题),包括空气质量、森林、渔业、和气候和能源等,9个大类下面是20个由国家层面的数据通过计算和统计形成的指标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