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信息观
试论“信息观”在安检排爆中的应用
由于信息方法、信息理论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人类社会当之无愧地跨入信息社会。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传媒手段带来信息爆炸。然而爆炸信息也参杂其中,广泛传播,给安检防爆工作提出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在爆炸与反爆炸,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中,安检排爆工作成为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成果为反爆炸恐怖斗争服务的专门化工作。笔者在同信息理论和方法接触中形成了自己的“信息观”,并发现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理论同安检排爆技术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应用。本文试图把这种联系和应用展示出来加以试述,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一、“信息观”之我见
什么是信息,在信息论诞生的半个多世纪当中,科学家从各自研究领域提出的定义不下数十种。只是在近十几年里,哲学家们在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把信息定义概括为: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这是信息概念的本体论。接着哲学家们又从主体(人)认识论的层次把信息定义为: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的方式。这样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就转化为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了。这里,主体所感知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是外部世界向主
体输入信息,而主体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包括其他主体)输出的信息。由此便产生了有关信息的“中介说”,即:构成一个认识过程是被信息中介着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模式:客体——信息——主体,深化了对物质(客体)——实践——意识(主体)的认识。这是一个崭新的认识论——信息认识论,也是一种新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即信息的方法。
综合上述有关信息的论述,便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这样一种“信息观”即:从信息的基本观点出发,以信息方法,信息理论为指导,观察、分析客观事物存在发展的现状与变化方式,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的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用这种信息观考察、分析、阐述我们所从事的安检排爆工作,便不难发现信息方法,信息理论(包括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哲学、信息思维)在安检排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本文论述,使大家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信息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安检排爆工作。
二、信息方法在安检排爆工作中的应用。
安检与排爆工作即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其过程可表示为安检——探测(含观察)——排爆。这一过程说明安检离不开观察与探测的手段,而排爆也是在观察与探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尽管其观察与探测的手段和内容不尽相同,但从信息方法上说,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所谓信息方法,拿安检排爆来说,就是从信息理论的观点出发,通过观察、探测、分析、研究对象系统(爆炸可疑物)的状态。获得有关爆炸物信息,进而揭示装置类型,结构方式的方法。
例如在对可疑爆炸物直观检查中的“眼看、手摸、耳听、鼻嗅、称重”的方法,就是通过检查人员的眼、耳、鼻、舌、身包括大脑这些信息器官对被检物品有关涉爆方面的信息,进行捕捉、检索、分析、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这种以人的信息器官获取信息的过程反映了人们感知思维的过程,其获取的信息是第一性级层次的信息,是直观的、表面的。所以,我们在安检和排爆中还要借助电子听音器、节点探测器、金属探测器、炸药探测器、X光机等对各种可疑爆炸物存在的状态及物质属性进行探测。显然这些探测仪是属于信息技术,是对人体信息功能的延长和补充。由于构成爆炸物材料和所处状态的不同,也就是他们所显示出来的信息不同,则安检排爆技术使用了上述各种不同的仪器设备对其进行感知和探测,这些仪器和设备所显示出来的声音、信号、图形叫第二性级层次信息,其内容是人们事先约定的,检查探测人员在通过眼、耳、脑等获得有与无等信息了。
其实,警犬的使用也是对人嗅觉器官的延长。人们闻不到的气味信息,警犬可以嗅觉到,同样,训导员们可以通过训练有素的警犬接收所传递的第二性级信息,便知道有无炸药了。这便是安检排爆中人、机、犬结合模式以获取爆炸信息为目的内在一致性和一般原理。
三、信息反馈方法在排爆中的应用
信息反馈方法就是把系统输出的部分信息又反过来作用于系统输入端,从而对系统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进而对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排爆过程正是不断的信息反馈的过程。对于爆炸物的处置过程一般是这样的:为防止遥控爆炸首先架设频率干扰仪,然后警犬
嗅爆,示有炸药气味信息的反应。此信息由训导员获取并反馈给指挥员,再指令排爆人员依次用电子听音器、节点探测器、X光机等按照各自反馈的信息不断排除或确定爆炸物的类型。排爆手把爆炸物的类型即爆炸物所处的状态(自在信息)和处置方案(再生信息),共同反馈给指挥员,指挥员据此下达按某方案处置的指令,最后排爆队员予以实施。这一过程,在爆炸物、仪器(含警犬)、排爆手和指挥员的整个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反馈,使我们对爆炸物这个“黑箱”,不断消除不确定的东西,逐渐使其变为“灰箱”,直至“白箱”,达到诊断乃至消除爆炸危险的目的。可见,排爆的过程即是不断的信息反馈过程。
四、信息模拟构建爆炸物原型刻画案犯
爆炸是一种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要认识和了解爆炸还需从爆炸特征入手。就是从爆炸现象作用于人的信息器官——主体感知爆炸信息的视角来描述,那么可以说炸药爆炸是一种发光、放热、冒烟(气体)、有气味、有震动——对周围物体造成破坏(做功),且伴有巨大声响的现象。
爆炸现场就是对这些现象的记载。爆炸物的各种碎片、残留物(炸药)、抛射物(周围介质)和各种痕迹——爆炸变化的状态,都是爆炸信息的载体。在它们身上凝结并显示着该爆炸前的原始状态的信息。现场勘查人员则把爆炸现场做为信息场,依据他们的信息器官,深入细致地发现、搜集这些信息载体,再通过分析、加工、组合、处理和建构原始状态信息(构建于大脑中,用语言显示)。而我们通过现场勘查
构建爆炸物原型信息,再通过模拟制造再现爆炸物原型。这样可以为侦察破案提供更多的线索信息。去年发生在清华、北大校园内的连环爆炸案,正是通过现场勘查构建的爆炸物原型信息在网上破案的。2004年在我市静海县界内发生一起爆炸案,事主早上起来,推摩托车准备上班时无意踢了一下放在摩托车下面的一个鞋盒子,结果发生爆炸,事主被炸伤。在现场提取了12V蓄电池残块,导线数段,手机卡、5号电池包装盒、鞋盒碎片等,初步推断为鞋盒子制作的触发式电发火爆炸装置。为证实这一建构信息,我们购买了相应的材料模拟制作:鞋盒的一端放置12V蓄电池,另一端放置约400克氯酸盐炸药。中间用手机磁卡片制作了发火装置。当外力作用于鞋盒帮时,鞋帮弯曲变形,正是这1公分左右的位移,使电路导通,产生爆炸。通过建构和制作爆炸物原型刻画出案犯应该是熟人并与事主有过结,懂得一定的电工和摩托车知识,文化程度未必太高,但手巧的特征信息,据此为此案侦破提供线索。
五、信息建构功能与排爆工作的创新。
安检排爆技术是在同各类爆炸犯罪作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的工作。爆炸犯罪中各种爆炸装置的翻新为安检排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对策标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反爆炸的信息思维成果物化为技术手段,使安检排爆技术得到发展。这一过程体现了信息的建构功能。信息建构可以超越现存之物(现有安检排爆器材),通过所把握信息的再分析和综合加工改造即思维创造的新的信息结构(更加符合安检排爆需要的影象组合器材的再生信息),这时,可以通过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