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积极心理治疗的差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心理学与积极心理治疗的差别——兼论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发布日期:2011-4-2

积极心理学与积极心理治疗的差别——兼论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最近看到网上的一条信息,说“积极心理治疗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积极心理治疗(positive psychotherapy)创建于1968年的德国,创始人佩塞施基安教授(Prof.Nossrat Peseschkian)1933年生于波斯,1954年赴德攻读神经医学博士学位,并接受了不同流派的心理治疗培训后,创立了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治疗》一书初版于1972年,其中文译本首版于1988年。

积极心理学创立于2000年,创建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塞林格曼(Selingman)。

仅从字面来看,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与心理学psycholopy,是两个不同的

学科,它们各自的对向、方法、目的都极为不同,至于“积极”这个词,positive psycholopy在港台地区被翻译为“正向心理学”,强调的是积极正向的“+”,与“-”相反。而在积极心理治疗里,“积极”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positum,意为“给定的”,“全面的”,“已有的”,包含了“+”与“-”两个方面。

积极心理治疗的创立目的,就是要寻求一种普遍的、跨文化的、看到问题的本质和全面的心理疗法。与所有的心理疗法一样,它的基础是对“人”的认识,对冲突的认识,对症状的认识,以及对“治疗”本身的认识和研究。归纳起来,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可以用“三个原则”来描述。

第一个原则是“希望”。积极心理治疗认为,人生而高贵,因为人与生惧来拥有两个基本能力——“爱”的能力和“认知”的能力。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字的具体含义也是指这两个基本能力,一个是理智力,一个是情感能力。“爱”的能力又包括“去爱”和“被爱”,“认知”的能力又可分为“学习”

和“表达”能力。无论一个人行为多么失常,“道德品质”多么沦丧,身体和精神疾病多么严重,他的这两个基本能力一直存在,即便是从失去人类社会环境的“狼孩”也拥有它们。那么,既然人们都有这样的基本能力,我们的不同之处又在哪里?是如何不同的?

佩塞施基安教授在20多年的时间里,研究了18个不同的文化团体后,得出了“现实能力”的理论。尽管每个人都有“爱”和“认知”的基本能力,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有三个因素影响了每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现实化”和“社会化”。这三个因素是:1、“身体/生物学”因素,每个人的遗传特质和生理基础不一样;2、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民族、文化传统等等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3、时间,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随着时间的变化,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已得出的结论。另外,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到来不同的影响。

在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下,基本能力分化成26种现实能力。从“爱”的能力发展出来的现实能力称之为“原发能力”,包括爱、榜样、耐心、时间、交往、性、信任、自信、希望、信仰、怀疑、坚定、整合;从“认知”的能力发展出来的现实能力称之为“继发能力”,包括准时、清洁、条理、顺从、礼貌、坦白、忠诚、公正、成就、节俭、信赖、谨慎、精确。这26种能力的组合应用,构成了一个人的行为常模和他的社会功能模式。

有几种常用的比喻来形容一个“人”。有的说,人像一张白纸,不同的经验在这张纸上留下不同的字迹或画痕。针对这种理论,如果认定这张“纸”上的默写痕迹是错误的或创伤的,那么救治的的方式是抹去这些痕迹,描绘上“正确”的土图案。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生活,必须小心翼翼,不要被涂上“不正确”的一笔。整体说来,这种理论给人的感觉是悲观的、沉重的、不安全的。另一种常见的理论是比喻人生为一杯水,如果已经满了,就装不进去新东西了。需要把已有的水倒出去一部分,才能容纳新的经验。这个理论和前一个理论是类似的。积极心理治疗常把人比喻为一个富含宝石的矿藏,共有26颗。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宝石打磨的非常好,有的宝石还与泥沙一起埋于矿洞深处。“治疗”的过程,或者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将这些宝石挖掘出来并加以打磨的过程。肯定会有泥沙,肯定会有打磨不当,肯定会有想要这颗宝石但出现的却是另一颗宝石等情况。然而,我们确知,那里有26颗宝石,无论这个矿洞显得多么贫瘠、危险、糟糕,这就是“希望”原则的希望所在。

第二个原则是“平衡”,重点探讨冲突的动力与内容。积极心理治疗认为,健康的人不是没有冲突的人,而是能够恰当地应对冲突的人。对冲突的应对不当是导致心身疾病的原因。这里,积极心理治疗的理论模型是平衡模式:一个人的生活是由这四方面组成的,同时,这四个方面也提供给我们可资利用的资源,冲突或问题可以发生在任一或全部方面:躯体的疾患或事故;工作或学业上的难题;关系领域内的矛盾;对未来或人生意义的绝望或迷茫……我们的应对也会利用这四个层面:只要有了问题就会出现强烈的身体反应或情绪波动;遇到困难时“躲避”到工作或行动中去,例如去加班或者去做家务;有了矛盾会到处找亲友诉说,寻求支持和帮助;或者逃到“未来”的虚幻世界中去——做白日梦、看书看电影、玩游戏、酗酒、吸毒。

当我们的生活失去平衡时,也即某一或某些方面被忽视,我们的资源也会是失衡的,因此冲突极易发生,我们的应对也常常是失衡的,不但无助于解决冲突,甚至有可能加剧或滋出新的冲突。从这里入手去分析一个人的生活,尤其是一个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能给我们清晰的图解,对一个人的生活模式和冲突应对模式会有清楚全面的了解。

这是冲突的一个方面。从另一面来讲,为什么有些事情对有些人而言不算什么,对有些人就是“事件”,对有些人甚至是“创伤”?为什么同样的处境有的人能坦然应对,有的人就非常“冲突”?这涉及到积极心理治疗的“冲突内容”理论。这个理论与“现实能力”理论相关。每个现实能力,包含了我们对这一能力的理念,我们这一能力的运用,以及对他人的期望和要求。事情发生时,我们的“理念”给予了对这个事件的解释,我们一些能力的运用给予这个事件“应对”或“解决”,而对这一事情相关的他人,我们是有期望和要求的。可惜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实能力,必然与他人的现实能力存在差异和误解。这些差异和误解导致了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应对”问题时的冲突。一旦找到了冲突的内容,即造成冲突的现实能力,和冲突应对的相关能力,对如何恰当地解决问题或冲突,我们就有了依据和工作的目标。

第三个原则是“磋商”,是对心理治疗的整体研究、理解和把握。对于心理治疗工作和与来访者的关系,不同疗法有不同的认定和处理。积极心理治疗认为,来访者是对自己的生活和状态了解最全面的人,我们的分析和解释起到的是补充和启发的作用。因此,心理治疗工作应该是一个合作完成的“项目”,治疗师/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合作的目标是完成双方一致同意的治疗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