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合集下载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1、定义 PNF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的治疗技术。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损伤性疾病、运动创伤和关节炎所致的功能障碍等。

(2)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定,关节内未完全愈合的骨折,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核和肿瘤等,以及婴幼儿,意识障碍及听力障碍者。

3、设备和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PNF技术主要包括的内容:基本技术、特殊技术、常用技术分类、常用基本运动模式。

(1)基本技术:1)皮肤刺激(手法接触):治疗师的手以蚓状肌抓握,摆放于患者运动相反的方向。

2)最大阻力:患者运动过程中,治疗师给予适宜的最大阻力。

3)扩散和强化:治疗师通过对较强肌肉的抗阻,把强化效应传送到较弱肌肉。

`4)牵伸:治疗师在每个动作的开始给予主动肌快速的牵伸至最长位置。

5)牵引和挤压:治疗师利用对躯干和四肢的拉长(拉长肌肉,分离关节面)以诱发牵张反射,利用对躯干和四肢关节负重(压缩)以激活关节感受器。

6)时序:运动的先后顺序,促进正常顺序及通过“强调顺序”增加肌肉收缩。

7)体位和身体力线:治疗师的身体和手的力线引导和控制运动或稳定。

8)言语和视觉刺激:有效地使用语言指导和视觉反馈以诱导运动。

(2)特殊技术:1)节律性起始:先被动、缓慢、有节律地活动肢体数次,并让患者感受运动的感觉,再让患者参与运动。

2)等张组合:治疗师令患者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做主动抗阻运动(向心性收缩),在关节活动末端,令患者停留并保持在这一位置(稳定性等长收缩),当达到稳定后令患者缓慢地向起始位运动(离心性收缩)。

3)动态反转:治疗师在患者运动的一个方向施加阻力,至理想活动范围的末端时,远端手迅速转换方向,诱导患者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且不伴有患者动作的停顿或放松。

PNF手法

PNF手法
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
肩胛带前挺能促进上肢的肌电活动;后缩可以抑制上肢的肌电活动。肘关节屈曲50°,腕关节作等长屈伸活动,EMG可以发现: 前臂旋前时,肱三头肌与桡侧腕屈肌组成一组 前臂旋后时,肱三头肌与桡侧腕伸肌组成一组 前臂旋前时,肱二头肌与桡侧腕伸肌组成一组 前臂旋后时,肱二头肌与桡侧腕屈肌组成一组
牵引和挤压
(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牵引:增大关节间的间隙作用激活关节感受器;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可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目的。分类持续牵引;变化性牵引。
挤压:减小关节间的间隙作用激活关节感受器;促进关节的稳定;促进负重和抗重力肌群的收缩;促进身体的直立反应。 分类快速关节挤压: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慢速关节挤压: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耐受力,缓慢地加以施加。
当某一动作重复到可自由支配与调节时,对运动的学习便到达了目的。通过促进技术,加强运动活动的目的性把ADL的动作细化,做为每一动作训练的目标。在治疗中,同时借助于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与平衡反应等来易化动作的完成
适应证
适用于多种神经疾患 : 中风后偏瘫、脑瘫、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脊髓灰质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适用于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等疾患: 骨折、手外伤后。
属于易化技术的一种治疗方法;螺旋对角交叉式的运动模式;同时借助于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平衡反应;屈、伸肌相互交替收缩,以维持一动作或姿势的稳定;反复刺激、反复自我学习的过程;极具开发潜能、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
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利用较强的运动模式(功能较好的部位)来易化较弱的运动模式(功能较差的部位)。 正常的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由近及远的顺序发展只有在控制好头部、躯干的控制后,方可恢复远端的运动或精细动作。早期运动由反射活动控制,成熟运动通过姿势反射得到强化或加强反射的活动对于动作的维持与再学习是极其有益的。

关于PNF技术

关于PNF技术
表 2-9-1 关节 肩胛骨 起始位 后缩、下沉 表 2-9-2 肩胛骨前伸-上提运动模式 终止位 前伸、上提 肩胛骨后缩-下沉运动模式
关节
肩胛骨
起始位
前伸、上提 表 2-9-3
终止位
后缩、下沉 肩胛骨前伸-下沉运动模式 终止位 前伸、下沉
关节 肩胛骨
起始位 后缩、上提
表 2-9-7 关节
肩胛骨 肩 肘
伸展、内收、外旋 伸展 跖屈、内翻 屈曲
谢谢聆听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损伤性疾 病、运动创伤和关节炎所致的功能障碍等。 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定,关节内未完全愈 合的骨折,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 核和肿瘤等,以及婴幼儿,意识障碍及听力障碍者。

三、操作方法与步骤

PNF 技术主要包括的内容:
(一)基本技术:
1)皮肤刺激(手法接触):治疗师的手以蚓状肌抓握,摆放于患者运动相反 的方向。 2)最大阻力:患者运动过程中,治疗师给予适宜的最大阻力。 3)扩散和强化:治疗师通过对较强肌肉的抗阻,把强化效应传送到较弱肌肉 。 4)牵伸:治疗师在每个动作的开始给予主动肌快速的牵伸至最长位置。 5)牵引和挤压:治疗师利用对躯干和四肢的拉长(拉长肌肉,分离关节面) 以诱发牵张反射,利用对躯干和四肢关节负重(压缩)以激活关节感受器。 6)时序:运动的先后顺序,促进正常顺序及通过“强调顺序”增加肌肉收缩。 7)体位和身体力线:治疗师的身体和手的力线引导和控制运动或稳定。 8)言语和视觉刺激:有效地使用语言指导和视觉反馈以诱导运动。
(二)特殊技术: 1)节律性起始:先被动、缓慢、有节律地活动肢体数次, 并让患者感受运动的感觉,再让患者参与运动。 2)等张组合:治疗师令患者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做主动抗阻 运动(向心性收缩),在关节活动末端,令患者停留并保持 在这一位置(稳定性等长收缩),当达到稳定后令患者缓慢 地向起始位运动(离心性收缩)。 3)拮抗肌反转 ①动态反转:治疗师在患者运动的一个方向施加阻力,至理 想活动范围的末端时,远端手迅速转换方向,诱导患者向相 反的方向运动,且不伴有患者动作的停顿或放松。 ②稳定反转通过抗阻进行交替等长收缩,阻止产生关节运动, 增加关节稳定性。 4)节律性稳定:令患者肢体保持某一位置不动,治疗师交 替的给予患者主动肌与拮抗肌产生等长收缩的阻力。

PNF技术的使用

PNF技术的使用

PNF技术遵循的理论
⑨运动功能的改善取决于运动的学习; ⑩不断的刺激和重复活动可促进运动的学习和巩固 所学的技能; ⑪通过有目的的活动促进自理活动和行走功能的学 习。

三、常用基本操作技术
1.体位 2.手法接触 3.阻力 4.扩散和强化 5.言语刺激
6.视觉反馈 7.牵引和挤压 8.牵张 9.节律

任务四 PNF技术的使用

一、基本概念
PNF技术即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该技术是利用牵张、关节挤 压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以及应用螺旋和对角线型 运动模式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二、PNF技术特征及相关理论
PNF技术以发育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强 调整体运动和本体感觉刺激,其独特之处是利用了 具有日常生活活动特征的螺旋和对角线型运动模式, 并主张通过语言和视觉刺激以及一些特殊的治疗技 术来引导运动模式,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

二、PNF技术特征及相关理论
技术特征一
PNF技术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它要求每个治疗 都是对人整体功能的指导,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个具 体的问题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强调的是整体运动而 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

运动模式的命名
五、运动模式
PNF运动模式的命名是以近端关节的运动为基准, 注重远端关节的运动轨迹,而中间关节则不作要求,可 以在屈曲、伸直或中立位。一个运动模式一般由6个字母 进行标示。例如,UD1FUE就是表示上肢单侧D1屈曲模 式。

运动模式的类型
五、运动模式
根据运动模式的发生部位可分为上肢模式、下肢模式、 颈部模式等;根据肢体的相互运动可分为单侧模式和双 侧模式,其中双侧运动模式又分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运 动模式。

PNF技术

PNF技术

2)全范围重复牵张:


特征:牵张反射由收缩而呈紧张状态的肌 肉中引出。在牵张期间患者不能改变运动 的方向或放松。 例如,治疗师对抗患者的运动模式,使模 式中所有肌肉收缩而紧张,在运动过程中 不断地“轻扣”以激发牵张反射。但需注 意的是,在下一次引发牵张反射之前必须 允许患者的运动能够继续进行。
常用手法治疗技术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 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 主要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进行刺激,改善 神经肌肉反应的运动疗法
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
5、螺旋性对角线活动必须通过中线;
6、在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时加强肌腱的牵拉 和关节的挤压,也能加强本体感觉的刺激; 7、活动的完成可借助被动、助力、主动和 抗阻方式进行,以完成最大活动范围;
8、指令清楚到位。
组合性活动模式
头颈、 躯干和四肢都有对角线运动 模式。 每对模式均由三种运动成分组成, 其中屈曲或伸展为其主要成分,并 与内旋或外旋和内收或外展组合起 来—对角螺旋性运动。



组合运动模式中关键 部位的动作十分重要 (肩、髋) 功能动作中,旋转作 用最强


必须通过中线的螺旋 对角线活动是日常生 活中最多见的动作组 成模式 体育运动中完成各种 活动的常用模式
组合运动模式



强调时间顺序的ROM变化模式(2个) 按发育顺序在垫上进行的活动(38个) 步行训练(7个) 轮椅和转移(5个) 生活自理(2个) 共91个组合运动模式

PNF技术精选全文完整版

PNF技术精选全文完整版
关节面,产生牵张刺激和增强运动,与 Ⅰ、Ⅱ级关节松动术相似 作 用:适用于疼痛所致的关节活动受 限 注意事项:新近的骨折、手术后近期不 可使用
基础促进方法
关节挤压 方 法:通过刺激承重关节的感受器以促进
关节周围肌肉的共同收缩和稳定;可采用形 成承重的姿势或在重力的基础上附加徒手外 力来达到此效果 作 用:增强承重关节的稳定性 注意事项:挤压的力量要得当,新近的骨折、 手术后近期不可采用
8、指令清楚到位。
组合性活动模式
头颈、 躯干和四肢都有对角线运动 模式。
每对模式均由三种运动成分组成, 其中屈曲或伸展为其主要成分,并 与内旋或外旋和内收或外展组合起 来—对角螺旋性运动。
组合性活动模式
所有对角线运动均横跨中线,均含有旋 转成分。
应用对角线模式进行训练时,可按需要 采用双侧对称性模式(双上肢或双下肢 作相同运动)、双侧不对称性模式(双 侧肢体向同一方向运动)、双侧交替模 式(双侧肢体同时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和单侧模式(单个肢体运动)。
牵张技术
基础促进方法
节律:运动时间顺序 概 念:即为任何运动中肌肉收缩的顺序;
正常的运动顺序要求由远端至近端(或近 端至远端)的肌群间适当的协调和比例构 成 方 法:在适当考虑正常时间顺序的条件 下,重点对运动模式中较强的部分施加最 大阻力,以使兴奋向较弱部分扩散 作 用:增强运动的协调性 注意事项:必须以正常运动时间顺序为基 础
期待的效果 →肌收缩力增大、反应时间快 →肌收缩力增大、柔韧性改善 →肌收缩力增大 →肌收缩力增大、柔韧性改善 →肌收缩力增大 →協調性の改善 →肌收缩力增大 →肌收缩力增大 →改善协调性
PNF技术基本促进手法
阻力 扩散与强化 手法接触 体位和生体力学 言语 视觉 牵引与挤压 牵张 节律 运动模式

《运动治疗技术》第十九章PNF技术(基本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第十九章PNF技术(基本技术)

拓展应用领域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探索PNF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如老年人康复、残疾人康复等,为更多 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 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我国PNF技术的快 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动作整合与协调
将多个功能性训练动作整合在一起,提高患 者的动作协调性和连贯性。
功能性训练动作设计
针对需要改进的动作或姿势,设计功能性训 练动作。
渐进性负荷
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和进步情况,逐渐增加 训练负荷,提高功能性活动能力。
04 PNF技术在康复领域应用
神经肌肉系统康复
改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01
PNF技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系统,增强肌肉收缩力量和协调性,
肌肉能量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的概念
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 MET)是一种利用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时产生的 能量,通过治疗师的手法控制,达到改善肌肉紧张度、增强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的目的。
肌肉能量技术的操作要点
治疗师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体位、手法和阻力,以及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肌肉收 缩方式。
改善肌肉紧张和姿势异常
慢性疼痛常常伴随着肌肉紧张和姿势异常,PNF技术可以帮助患者 改善这些问题,减轻疼痛。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PNF技术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有助于患者更 好地管理自己的慢性疼痛。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预防运动损伤
PNF技术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等方式,
肌肉能量技术的应用范围
该技术适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骨折后关节 僵硬等。

PNF技术

PNF技术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王一君一,概念本体感觉: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时产生的感觉,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

举例:在闭眼时能够感知身体各部位置。

PNF技术:通过刺激人体的本体感受器,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肉产生收缩;同时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肌痉挛。

理解:通过中文名称,就可以理解PNF技术,强调的是本体感觉,通过对本体感受器的刺激促进神经肌肉的康复。

PNF是由美国神经生理学家,内科医师Herman Kabat博士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并首先在脊髓灰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使用。

半个世纪以来,PNF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多种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有效康复治疗手段。

目前,广泛应用于欧美,日本等康复医学发达的国家,成为康复治疗师基本治疗手段之一。

我国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使用PNF技术。

目前,一些大型的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把PNF技术应用于治疗偏瘫,截瘫和肢体功能训练上,但还没有得到普及。

注: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只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

二,理论基础PNF技术以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强调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其特征是躯干和肢体的螺旋和对角线助动,主动和抗阻运动,类似于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

下面从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两方面介绍一下PNF所遵循的理论基础。

发育学方面的理论基础(1)每个人都有发育和再发育的潜能。

治疗时,利用患者较有力的运动模式来增强其无力或较弱的运动模式。

举例,在给截瘫患者,俯卧位下训练屈膝的时候,开始阶段,当肌力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曲髋,才能做到屈膝,在这时,根据较有力带动无力的模式,没必要去抑制这个代偿,当他力量恢复到一定阶段,再去抑制这个代偿。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优点: 1、治疗师易于把持患者肢体 2、不会阻碍患者运动 3、引导正确运动方向 4、避免疼痛
8
4.体位及身体力学 (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
治疗师面向患者肢体运 动方向站立。
治疗师双脚分开呈“丁” 字步(或弓箭步),与 运动方向保持一致。
双脚的位置或“丁”字 步的指向要随着运动方 向的改变而转换。
.
5
1.阻力(resistance)
1)大部分PNF技术是从阻力的疗效中发展起来的。 2)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 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方 法之一 。 3)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 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 4)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
4

第二节 治疗技术
一、基本手法技术
1. 阻力(resistance) 2. 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3. 手法接触(manual contacts) 4. 体位及身体力学(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 5. 言语刺激或指令(verbal stimulation commands ) 6. 视觉(vision ) 7. 牵引和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 8. 牵张(stretch) 9. 节律(normal timing) 10. 运动模式(pattern)
6
2.扩散和强化 (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 ➢强化:通过添加力量,使之变得更强。
治疗师通过较强肌肉增加阻力,把强化效应传递到 较弱的肌肉。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康复方面得文献也译为促通疗法·PNF法就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内科医生与神经生理学家Hermankabat医生发明得,就是以人体发育学与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与一种多方面得运动治疗方法,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得治疗,被证实非常有效,后来证明它可以帮助许多因肌力、运动控制、平衡与耐力有问题得患者,如脊髓损伤、骨关节与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与脑血管意外导致得偏瘫等。

同时它得一些特殊技术对于一些因疼痛与软组织黏连导致得ROM下降有很好得治疗效果。

西医学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中医学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英文名称PNF所属科室外科-发病部位脑部主要症状偏瘫,言语障碍主要病因神经损伤,脑卒中多发群体40岁以上中老年人传染性无传染性就是否进入医保就是目录1 PNF理论基础2 PNF基本原则pnfPNF理论基础编辑PNF技术就是以人体发育学与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得功能活动中常见得动作模式创立得。

它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得整体运动而不就是单一肌肉得活动,增强了关节得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得技巧,同时利用了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与促进相应肌肉收缩得锻炼方法;其特征就是肢体与躯干得对角线与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得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

它得治疗原则就是按照正常得运动发展顺序,运用适当得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得运动模式中得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产生。

pnfPNF基本原则编辑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得潜能,这就是PNF技术得基本原则,病人得能力与潜能成为减轻残障得方法。

(2)正常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又近到远得顺序发展。

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得头颈得运动发展,然后就是躯干,最后就是四肢,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就是按照近端向远端得顺序。

解锁PNF拉伸训练法

解锁PNF拉伸训练法

76|科学之友| 如何进行PNF 拉伸训练PNF 拉伸训练包括一些基本步骤,需要根据指导规范练习。

选定训练部位,确定需要激活和强化的肌肉群。

对选定肌肉进行适当的被动和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练习,以预热肌肉和关节。

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即主动收缩选定肌肉,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放松。

这个过程可以刺激肌肉神经,提高肌肉的感知能力。

进行动态关节活动范围练习,进一步激活深层肌肉。

进行对抗性练习,通过施加阻力或被动张力,刺激肌肉进一步收缩和伸展。

进行牵伸练习,在肌肉充分收缩后进行静态或动态牵伸,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柔韧性。

重复以上步骤,对其他需要训练的肌肉群进行同样的练习。

需要注意的是,PNF 拉伸训练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正确的练习姿势和技术,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根据个人情况和目标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并进行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在进行PNF 拉伸训练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找一个外力,拉伸目标肌肉,直至有轻微酸痛感,持续10秒钟。

这个外力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物体,如墙壁或椅子,也可以是一个人。

第二步,对抗外力,被拉伸部位主动发力,解锁PNF 拉伸训练法PNF 拉伸训练法,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是一种基于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的多方面运动治疗方法。

PNF 拉伸训练法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从而达到提高肌肉柔韧性、力量和平衡性的效果。

PNF 拉伸训练法先让肌肉强力收缩诱发反射性的自我抑制,等肌肉因反射作用松弛后,再利用伸展运动让肌肉放松。

相比其他拉伸训练法,PNF 拉伸训练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功能性,可以有效改善肌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文|刘美惠主动收缩,缓缓归位。

这个阶段需要主动对抗拉伸的力量,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达到进一步拉伸的效果。

第三步,放松目标肌群,继续由外力拉伸。

这个阶段需要放松肌肉,让外力继续拉伸肌肉,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

重复以上三个步骤,进行四五次,这样可以保证目标肌群得到充分的拉伸。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1、定义 PNF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的治疗技术。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损伤性疾病、运动创伤和关节炎所致的功能障碍等。

(2)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定,关节内未完全愈合的骨折,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核和肿瘤等,以及婴幼儿,意识障碍及听力障碍者。

3、设备和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PNF技术主要包括的内容:基本技术、特殊技术、常用技术分类、常用基本运动模式。

(1)基本技术:1)皮肤刺激(手法接触):治疗师的手以蚓状肌抓握,摆放于患者运动相反的方向。

2)最大阻力:患者运动过程中,治疗师给予适宜的最大阻力。

3)扩散和强化:治疗师通过对较强肌肉的抗阻,把强化效应传送到较弱肌肉。

4)牵伸:治疗师在每个动作的开始给予主动肌快速的牵伸至最长位置。

5)牵引和挤压:治疗师利用对躯干和四肢的拉长(拉长肌肉,分离关节面)以诱发牵张反射,利用对躯干和四肢关节负重(压缩)以激活关节感受器。

6)时序:运动的先后顺序,促进正常顺序及通过“强调顺序”增加肌肉收缩。

7)体位和身体力线:治疗师的身体和手的力线引导和控制运动或稳定。

8)言语和视觉刺激:有效地使用语言指导和视觉反馈以诱导运动。

(2)特殊技术:1)节律性起始:先被动、缓慢、有节律地活动肢体数次,并让患者感受运动的感觉,再让患者参与运动。

2)等张组合:治疗师令患者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做主动抗阻运动(向心性收缩),在关节活动末端,令患者停留并保持在这一位置(稳定性等长收缩),当达到稳定后令患者缓慢地向起始位运动(离心性收缩)。

3)动态反转:治疗师在患者运动的一个方向施加阻力,至理想活动范围的末端时,远端手迅速转换方向,诱导患者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且不伴有患者动作的停顿或放松。

PNF疗法

PNF疗法
被动保持一侧上肢PNF肢位时比目鱼肌H波的探讨⇒ 基本肢位相比较,同侧和对侧的肩关节伸展・外展・内 旋位时H波振幅显著増大。其他的PNF肢位时也没有发 现对H波由抑制作用的肢位。
PNF肢位具有非特异性的促 进中枢系统觉醒,增高运动 神经元的兴奋的作用。
⑤脳波変化 (Chida等)
一侧上肢保持PNF肢位和基本肢位相 比较α波速波化。 产生了中枢觉醒,提高了觉醒水平。 和大脑皮质有关
主要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进行刺激,改善 神经肌肉反应的运动疗法
腱器官 肌梭

静 止
γ

收松
收 (松
牵放
缩弛
缩 刺弛


由张力感受器产生的向心性兴奋 )
(真岛,1986)
促进(加重) 空间的促进
时间的促进
发射圈 域值下缘
促进
治疗原理
因运动发育滞后,外伤,神经疾病引发的神经 肌肉障碍会造成肌力低下・协调性差・挛缩・ 关节活动度受限・痉挛等障碍。为改善这些异 常运动机能,通过牵张肌肉,抗阻运动,对关 节压
刺激关节内受容器,提高肌收缩力,期待增大关节安定性。 利用于下肢的髋关节伸展模式。PNF所使用的下肢挤压操 作可以一过性的提高脊髓α-motor neuron兴奋 (Yanagisawa等)⇒脑卒中患者也获得了同样效果
抗阻
Kabat:通过施加最大阻力可以对弱化的肌产生最大的扩散 效果。
Gellhorn:根据猴子实验 对猴子的皮质进行电刺激,就关节固定时和非固定时的 诱发肌电图进行比较,关节固定时肌放电明显增加。但 是,脊髓后根事先切断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本体感觉 器刺激通过对皮质刺激具有促进运动的效果。Gellhorn 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本体感受性皮质性促进 (proprioceptive cortical facilitation)。

pnf技术ppt课件

pnf技术ppt课件
详细描述
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运动功能障碍。PNF技术通过刺激肌肉收缩 、放松交替进行,改善肌肉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行走、抓握等日
常生活能力。
案例二: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结词
PNF技术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通过刺激神经传导、促进肌肉收缩,改 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在运动训练中,PNF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通过特 定的PNF拉伸和收缩练习,运动员可以有效地增加肌肉的长度和弹性,提高关节 的活动范围,从而增强运动表现。
老年护理
帮助老年人维持和提高身体功能
在老年护理中,PNF技术被用于帮助老年人维持和提高身体功能。由于老年人的肌肉和关节逐渐退化 ,PNF拉伸和收缩练习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的力量,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VS
详细描述
脊髓损伤患者常常出现肌肉萎缩、运动功 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PNF技术通 过刺激肌肉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促进神 经传导和肌肉收缩,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如进食、洗澡、穿衣 等。
案例三: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
总结词
PNF技术在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通过 缓解疼痛、促进肌肉恢复、提高关节稳定性 ,帮助运动员快速重返赛场。

感受阶段
在放松阶段后,通过轻 触或轻拉刺激目标肌肉 的感受器,促进肌肉的
进一步放松。
PNF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PNF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改善姿势和协调性。 同时,PNF技术还可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局限性
PNF技术的实施需要专业指导和技巧,不适用于所有肌肉和情况。对于某些特 定人群,如老年人、身体虚弱者或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使用PNF技术时应 谨慎。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康复方面的文献也译为促通疗法·PNF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kabat医生发明的,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和一种多方面的运动治疗方法,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的治疗,被证实非常有效,后来证明它可以帮助许多因肌力、运动控制、平衡和耐力有问题的患者,如脊髓损伤、骨关节和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偏瘫等.同时它的一些特殊技术对于一些因疼痛和软组织黏连导致的ROM下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学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中医学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英文名称PNF所属科室外科-发病部位脑部主要症状偏瘫,言语障碍主要病因神经损伤,脑卒中多发群体40岁以上中老年人传染性无传染性是否进入医保是目录1 PNF理论基础2 PNF基本原则pnfPNF理论基础编辑PNF技术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创立的。

它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了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的技巧,同时利用了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锻炼方法;其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对角线和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

它的治疗原则是按照正常的运动发展顺序,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产生。

pnfPNF基本原则编辑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这是PNF技术的基本原则,病人的能力和潜能成为减轻残障的方法。

(2)正常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又近到远的顺序发展。

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的头颈的运动发展,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近端向远端的顺序。

因此,只有改善了头、颈躯干的运动之后,才可能改善四肢的功能;只有控制了肩胛带的稳定性之后。

PNF手法治疗讲座

PNF手法治疗讲座
PNF的概念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lar facilitation PNF)
—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 刺激和应用螺旋、对角线状运动模式(spiral and diagonal pattern)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 疗方法。
PNF的基本内容
具体内容
91种基本运动模式:
头颈3种;上躯干2种;下躯干6种;上肢14种; 下肢12种;强调时间顺序的ROM变化模式2种; 按照发育规律在治疗垫上进行的38种;步行训练7种; 轮椅和转移5种;生活自理2种。
15种手法治疗技术 3大类本体、皮肤和视听刺激
方法技术
—运动模式
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
骨科 运动创伤 周围神经损伤 中枢神经损伤的中后期 (早期抗阻使用不当将诱发痉挛和联合反应)
PNF的应用
治疗的选择-对症需要
帮助引发动作:
节律性发动(RI)
加强肌力:
节律性稳定(RS);反复收缩(RC);慢逆转 (SR) 增加关节稳定性:节律性稳定(RS) 促进肌肉松弛:控制-松弛(HR) ;收缩-松弛 (CR) ;节律性稳定(RS) 改善协调性:慢逆转(SR)
可用节律性稳定(RS)
受控的活动(controlled mobility):
可用节律性稳定(RS)和反复收缩(RC)和时间顺序的 强调(TE)
技巧(skill):
可用节律性稳定(RS)和反复收缩(RC)和时间顺序的 强调(TE)
主要要领
用手刺激:以手掌直接接触肌肉、肌腱和关节处,对其感受器随时给 与适当刺激。
基本理论—关于运动模式的理论
双侧运动和左右交替运动能更有效地改善被训练肌肉的功能。 运动开始时肌肉应处于最长的牵伸位置。

PNF技术

PNF技术

(三)拮抗肌反转 (Reversal of Antagonists)
动态反转 稳定性反转 节律性稳定
1. 动态反转技术 (Dynamic Reversals)
方法
主动运动从一个方向(主动肌)转变到其相反 的方向(拮抗肌),不伴有停顿或放松
2.稳定性反转技术 (Stabilizing Reversals)
四、特殊技术
PNF基本技术
节律性起始 等张组合 拮抗肌反转 反复牵拉 收缩-放松 保持-放松 重复
(一)节律性起始 (Rhythmic Initiation)
1.方法
在要求的范围内做节律性运动,开始做被动运动,逐 步转向主动、抗阻运动。
2.目的
帮助运动起始;改善协调和运动感觉;运动速度正常 化,或增加或 降低;指导运动;帮助患者放松。
10.模式(Patterns)
谢谢大家!
三、基本运动模式
PNF技术模式主要包括:
对角线运动模式 整体运动模式 临床可根据病人的不同功能障碍情况和治疗目 的选用不同治疗模式
1.对角线模式概述
对角线运动模式(简称为D)
是一种在多数功能活动中部可以见到的粗大运 动 身体每一个主要部位都可以出现2种类型的对 角线运动(Dl,D2)
肢体对角线模式
2.方法
把患者置于主动肌被缩短的活动位置之“末端” 并 保持那个位置,被动地回到相反方向,然后让患者返 回到‘末端’位置
五、PNF促进的基本技术
PNF在确定技术模式和治疗技术后,按照一 定促进程序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功能活 动的目的
1.阻力(Resistance)
能帮助肌肉收缩和运动控制,增加肌力,帮助患 者获得运动和运动方向觉。 阻力不能引起疼痛和不必要的疲劳。 治疗师和患者都应避免屏息。 有节奏的 和有控制的吸气和呼气能增加患者的 力量和主动活动度。

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

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

模式 (reinforcement)
视觉刺激(optical stimulation)
体位和身体力学
手法接触
方法:治疗师通过抓握刺激,引导运动 方向、对无力肌群提供帮助、为需强
化肌群施加合适阻力 常用方式:手呈 “ 蚓状肌抓握 ” 置于
运动方向的对侧,并在接触点上根据需 要施加恰当的阻力,以引导正确的运动
Therapist provides resistance to an isometric contraction of the antagonist
Patient again actively contracts agonist to new available ROM
患者主动活动关节到末端,治疗师给予拮抗 肌(限制肌)等长抗阻收缩(最少维持5 秒),最后主动活动关节到增加的活动范围。
口和手术刚缝合部位、皮肤感觉缺乏部位、听 力障碍的患者、对命令不能准确反应的婴幼儿 患者、无意识的患者、骨质疏松患者、血压非 常不稳定患者、关节不稳定、本体感觉障碍的 部位。
具体操作方法
例如:肩关节 D1F屈曲
D1E伸展 髋关节 D2F屈曲
D2E伸展
D1F屈:屈曲—内收—外旋
D1E伸:伸展—外展—内旋
神经生理学原理
3扩散:当刺激的强度和数量增 加时,人体产生反应的强度和 传播速度也随之增加。 这种反应可以是兴奋性的也可 以是抑制性的
神经生理学原理
4交互神经支配:主动肌兴奋时, 拮钪肌的活动会受到抑制。 PNF 技术中的放松技术正是利用了此特

神经生理学原理
5总和:包括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 时间总和:在短时间内的一连串的阈下
收缩放松与维持放松不同点仅在于收缩放松 时不作等长抗阻收缩而作等张抗阻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康复方面的文献也译为促通疗法·PNF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kabat医生发明的,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和一种多方面的运动治疗方法,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的治疗,被证实非常有效,后来证明它可以帮助许多因肌力、运动控制、平衡和耐力有问题的患者,如脊髓损伤、骨关节和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偏瘫等。

同时它的一些特殊技术对于一些因疼痛和软组织黏连导致的ROM下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学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中医学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英文名称PNF所属科室外科-发病部位脑部主要症状偏瘫,言语障碍主要病因神经损伤,脑卒中多发群体40岁以上中老年人传染性无传染性是否进入医保是目录1 PNF理论基础2 PNF基本原则pnfPNF理论基础编辑PNF技术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创立的。

它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了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的技巧,同时利用了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锻炼方法;其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对角线和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

它的治疗原则是按照正常的运动发展顺序,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产生。

pnfPNF基本原则编辑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这是PNF技术的基本原则,病人的能力和潜能成为减轻残障的方法。

(2)正常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又近到远的顺序发展。

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的头颈的运动发展,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近端向远端的顺序。

因此,只有改善了头、颈躯干的运动之后,才可能改善四肢的功能;只有控制了肩胛带的稳定性之后。

才有可能发展上肢的精细动作技巧(3)早期运动由反射活动控制,成熟运动通过姿势反射增强;例如,伸肘肌力较弱时,可以病人注视患侧,通过非对称型紧张性颈反射来增强。

反之,也可以通过反射影响姿势,如,当病人从侧卧位坐起时,可借助身体的调整反射。

反之,也可以通透反射来影响姿势,如,当病人从侧卧位坐起时,可借助身体的调整反射。

(4)早期的动作是在屈肌和伸肌优势交替转换中向前发展的,在治疗中,如过去肌张力过高,就选择屈肌优势动作。

如,婴儿学习向前爬行的动作时,手和脚的伸肌占优势,向后爬时,屈肌占优势,偏瘫病人上肢多以屈肌占优势,应以训练伸肌为主;下肢多以伸肌占优势,则应以训练屈肌为主。

(5)早期动作是有节律性的,可逆转的自发性屈伸动作:在治疗中要注意到两个方向的动作,例如,训练病人从椅子上站起的同时,也要训练有站到坐下;同样,在日常训练中,如,更衣,病人必须练习更衣和脱衣这两方面。

如果病人不能进行方向的逆转,他的功能活动肯定受到限制。

因此,在治疗中必须进行方向节律性逆转,这样可使拮抗肌重新建立平衡。

6)正常运动与姿势取决于协同作用与拮抗肌的相互平衡影响:这一原则强调了PNF技术的主要目标,即发展拮抗肌的平衡。

因此,治疗的关键是预防和矫正拮抗肌之间的不平衡状态;例如,脑外伤患者,由于躯干伸肌占优势而出现平衡障碍,难以维持坐位平衡。

又如,偏瘫病人手指屈肌占优势而出现手指屈肌痉挛,治疗时,必须首先抑制痉挛,也就是说,当存在痉挛时,先抑制痉挛,后促进拮抗肌的收缩,而后促进反射和姿势。

(7)动作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的:如,婴儿先学会爬、滚、最后才学会站立和行走。

在此学习过程,婴儿也学会了在不同的动作模式中和不同姿势下使用四肢。

协同运动和动作的方向的发展也是有一定顺序的,因此,在治疗中应遵循发展的观念。

(8)动作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但并非按部就班,其间可由跳跃和重叠。

在治疗中,并非要等病人的坐位平衡很好才能够进行站立训练。

发育训练可帮助治疗师找到病人治疗的开始位置和姿势。

一般来讲,病人稳定并且能够成功地移动的姿势就是开始治疗师准备姿势。

(9)动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动作的学习:动作的学习可由感官刺激得到加强,这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刺激。

在治疗中,PNF强调不断重复地刺激肌肉,同时服役感官刺激信号,直至条件反射发生。

(10)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可促进和巩固动作的学习,发展激励和耐力:向任何成人学习一种新技能一样,病人需要刺激与训练的机会,以便巩固学习过的动作。

(11)借助促进技术加强有目的性的活动:借助PNF技术可加快日常生活动作的学习,因此,PNF技术强调与功能活动相关的动作和模式的训练。

例如,对平衡失调的患者,通过积压肩关节和骨盆,提高稳定,以便能完成站立洗漱的动作。

四、基本操作方法及技术(1)基本技术1)手法接触治疗师用手法接触病人的皮肤暴露部位,朝着运动方向摆放,手放在同一平面,即患手或足的掌面或背面。

PNF技术主要通过本体感受刺激达到促进神经肌肉的作用,其中治疗师手的握法是促进的关键,通过治疗师的接触刺激皮肤感觉,让病人理解运动的方向,注意手只能放在皮肤的暴露平面,即患手或足的掌面或背面,不能同地方在两个表面上。

2)牵拉牵拉刺激可引起肌肉产生牵张反射,在每一动作模式开始时,可采用快速牵拉来施加阻力以提高肌张力;牵张反射一旦产生,即使完全性瘫痪的肌肉,也可能在牵拉松弛的肌肉之后产生收缩。

牵张反射可用于激发自主运动;增强较弱肌肉的力量和反应速度,牵张反射的平衡对于姿势的控制是也必要的。

3)牵引对关节进行牵拉为牵引,可增加关节间的间隙,使关节间面分离激活关节感受器,刺激关节周围的屈肌肌肉收缩,一般来讲,牵引主要用于关节的屈曲运动。

4)挤压对关节进行积压,使关节间隙变窄,可激活关节周围伸肌肌肉利于关节伸展,促进关节稳定性与姿势的反应。

患者在立位或坐位姿势下,持续挤压常与产生躯干反射性伸展。

5)最大阻力即治疗师所给于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阻力的大小应不能阻碍完成整个关节运动范围。

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阻力,否则将导致肌张力过高。

对于脑卒中、脑外伤早期软瘫而言,最大阻力可能仅是一些轻微接触,并没有给于真正的阻力。

此外,所加阻力可能的方向应与运动相反。

最大阻力可刺激肌肉产生运动,增强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矫正拮抗肌之间的不平衡,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而后的完全的松弛。

6)口令交流治疗师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口令,可刺激患者的主动运动,提高动作完成质量。

当要求最大运动反应时,可以给于高声命令;鼓励进行平衡运动时,应采用柔声细语,口令应简短明了;常采用的两个词组是:“出力”“放松”。

预备口令,清楚明白;动作中口令,必须短,准确,时间应掌握好。

7)时序正常的运动发育过程实先出现近端的控制,然后向远端发展,而正常的运动顺序是从远端到近端发生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先易化远端肌肉收缩,再易化近端的肌肉收缩。

8)强化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可引出有目的性的协调的运动,称为强化。

对一肢体或颈、躯干用抗阻法进行一定形式的活动时,常可强化其它肢体或颈、躯干肌的收缩,这一作用是建立在反射水平和处于应激的功能上。

同样,也可做颈或躯干肌的抗阻活动来强化肢体的活动能力9)视觉刺激在完成头、颈、躯干上部动作模式时,视觉可以引导正确运动方向。

令患者的眼睛注视肢体运动方向,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有助于动作的发展与协调。

因此,做易化模式是应尽量让患者注视运动方向10)治疗师体位治疗师采用的基本体位是箭步,即前脚与运动方向平行放置,膝关节微屈曲以增加灵活性,后脚与前脚垂直成90度放置,给于稳定的支撑。

在这种体位下,保持身体与对角线运动方平行一至,不会干扰病人追踪运动的视线。

另外,治疗师应尽可能接近病人,让自己的背部尽可能直立,不致产生过度疲劳活扭伤腰背部。

治疗师应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来促进运动模式,如,利用体重来增加阻力和进行牵伸或挤压。

(2)特殊技巧1)节律性稳定方法:主动肌和拮抗肌交替进行抗阻等长收缩,以增强协同收缩。

作用:加强关节稳定性增强关节及周围的血液循环运动后获得放松2)缓慢逆转方法: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进行等张收缩。

作用:促进较弱机群的收缩加强运动的力度、旋转3)慢逆转——挺住方法:与慢逆转技术相似,只是在所需的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2-3秒肌肉的等长收缩。

作用:促进较弱机群的收缩加强肌肉耐力和肌力增强协调性4)快逆转方法:对主动肌和拮抗肌双侧进行牵拉刺激作用:通过刺激拮抗肌等张收缩来易化主动肌的等张收缩,以提高肌肉反应能力力和控制能力。

5)节律性发动方法:被动活动肢体数次,接着反复完成数次辅助主动运动,最后主动有节律地完成相同的动作数次。

作用:改善运动开始时的能力低下。

适用:意识低下的患者位置觉迟钝的老人因僵硬等原因导致用不圆滑的患者6)重复收缩这是根据在中枢神经传导通路上进行反复刺激可使神经冲动的传导变的容易的理论而提出来的。

它是一种强化主动肌肌力的技术,通过重复牵拉肌肉,增强其等长收缩的能力,可达到提高主动肌肌力的目的。

方法:先做主动肌的全范围的最大抗阻运动,反复数次,治疗师再把肢体置于最大放松位,然后做全范围的等张收缩,最后有力的部位进行等长收缩。

作用:增强主动肌的肌力和耐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适用:在以下几种肌力状态下应用此方法特别有效:肌力仅1级:此时随意发起运动有困难,可用快速牵张刺激肌肉收缩,一旦能收缩,立即施加阻力反复进行。

肌力为1、2级:在肌力为1、2级时,对牵张不敏感,因此牵张要多重复几次,同时要加上较强的口令刺激,运动范围内肌力强度不均匀时,可在肌力减弱点处增加一次等长收缩。

(7)保持——放松方法:将患者的肢体被动置于关节受限的角度,做拮抗肌的等长抗阻收缩,保持6-10 秒,然后放松3-5秒,再进行主动肌的收缩。

作用:获得肌肉放松在疼痛范围内可增加适用:关节疼痛受限的患者。

8)收缩——放松方法:先做拮抗肌的等张收缩、松弛,然后由治疗师进行主动肌的被动运动,反复多次后,再做主动肌的等长收缩。

作用:获得肌肉放松在无痛范围内可增加关节的活动度牵伸僵硬的肌肉、肌腱适用:关节周围肌肉痉挛的患者9)慢反向——维持——放松方法:将活动受限关节摆放到受限处,做拮抗肌的等长收缩接着在其缩短范围,内做等长收缩,再松弛,然后做主动肌的等长收缩。

作用:使影响关节活动的肌肉群放松促进肢体控制和协调性(3)对角线或螺旋的运动模式PNF技术中最常用是对角线模式(diagnal D),这是一种在多数功能活动中都能见到的粗大运动.身体每一主要部位都有两种对角线运动模式(D1、D2),每个运动模式有三种成份:屈伸、外展内收和内外旋由这三者产生一条斜向的动作线;头颈和躯干的对角线模式为屈曲伸展伴左右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