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高频考点例题专讲第41讲 化学基本概念之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形状改变(铁丝弯曲、纸张撕碎等)。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不变。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水的沸点是100°C(沸点)。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 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将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例如取用大理石。
-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例如取用二氧化锰粉末。
- 液体药品:- 较多量液体:直接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入。
-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约1/3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然后用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他人。
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大全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先变黑,外焰温度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白烟:能重新燃烧。
石蜡固体小颗粒。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物质的构成》全章高频考点专训ppt课件
【答案】B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1.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如下所示。据图得出的结 论错误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点拨】加热氧化汞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 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由 此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有分子,还有原子,还有些物 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错误。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4.某离子A2-核外电子数为m,则其核内质子数为 __m__-__2__;B3+的电子数与A相同,则其核内质子 数为_____m_+__1____。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5.【中考·株洲】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答案】C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17.【中考·葫芦岛】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 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填
字母)。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汇总(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物质构成的奥秘定义性质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定义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
典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故选D。
第41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105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反应可逆 反应接近完全
(2)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进行的方向 对于化学反应 aA(g)+bB(g) cC(g)+d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ccacCA··ccdbDB。 Q<K,反应向 正 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 平衡 状态;
Q>K,反应向 逆 反应方向进行。
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 700 800 85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2)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 为__8_5_0__℃___;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 mol CO2、1.2 mol H2、0.75 mol CO、 1.5 mol H2O,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_向__正__反__应__方__向__进__行__中__(填“向正反应方向进 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归纳总结
规避“2”个易失分点
(1)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三关注” 关注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容、恒温恒压,还是绝热恒容容器;关注反应特点, 是等体积反应,还是非等体积反应;关注特殊情况,是否有固体参加或生成, 或固体的分解反应。 (2)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四种情况 ①反应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恒温恒容下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而变 化,如2HI(g) H2(g)+I2(g)。
ΔG=ΔH-TΔS=178.3 kJ·mol-1-298.15 K×160.4×10-3 kJ·mol-1·K-1≈130.5 kJ· mol-1>0, 所以该反应不能正向自发进行。
九年级化学考点分析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 物质的变化【特别提醒】常见的典型化学变化:各种可燃物的燃烧和有燃烧引起的爆炸、自燃;各种金属的锈蚀和冶炼;各种食品的腐烂与变质;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等。
例题:(2011四川眉山)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雪糕慢慢融化B 、吃进的食物被消化C 、电灯泡通电发光D 、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特别提醒】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要看性质是否一定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例题:(2011云南昭通)下列物质的用途有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 、铜丝做导线B 、干冰做制冷剂C 、一氧化碳做燃料D 、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 考点3 仪器的识别和装置选用1、计量仪器——(量筒、托盘天平)(1)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2)托盘天平:使用时注意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要使用玻璃器皿,盛放一般精确到0.1克【特别提醒】“左物右码,对加减错”。
既左盘物质质量=右盘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称量物与砝码位置颠倒时,称量物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2、加热仪器——能加热仪器不能直接加热仪器(1)能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烧杯、锥形瓶①试管:常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液体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或用于装配成小型的气体发生器。
②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发。
③燃烧匙:用做少量固体药品燃烧实验。
④烧杯:主要用于配制或盛放溶液,也可用做较大量物质间的反应容器。
⑤锥形瓶:常用于加热液体物质,也可用于装配成气体发生器。
(2)不能加热的仪器①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也可用于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②广口瓶: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③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④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不能用来稀释或配制溶液,也不能做反应容器),读书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优品课件之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总结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实质: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但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实质: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特别注意: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外观区别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区分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规律小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人教版_初三 化学第一单元__知识点讲解_例题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
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结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实验观察: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检验水的一种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
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例如:汽油、酒精挥发、铁水铸成铁锅,蜡烛受热融化。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木材燃烧,铁生锈。
总结: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电灯)[思考]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铁能够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没和木材能再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练习,推荐文档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课题 1、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氧化汞(HgO)等由分子构成。
金属(如 Fe、Hg、Mg 等)、金刚石、石墨、硅(Si)、稀有气体(He、Ne、Ar)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由离子构成。
NaCl 由Na+和Cl-构成。
CuSO4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4SO2-)构成。
2、分子的特征:①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不管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运动。
把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无色)的A 烧杯和盛有浓氨水的B 烧杯用大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A 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 A 烧杯运动到 B 烧杯形成氨水是酚酞溶液变红。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填“固态”、“液态”或“气态”)分子间间隔较大。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时变大,遇冷时变小。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气体受热膨胀或被压缩)一般也是因为分子间间隔改变,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体积、分子数目都不改变。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概念: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其中的最小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而不是说分子的质量、体积最小)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对于由原子或离子的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其原子或离子保持,如汞(Hg)的化学性质由汞原子保持。
氯化钠(NaCl)的化学性质由钠离子、氯离子保持(填离子符号)。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CO2)是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一个氨分子(NH3)是由一个氮原子和3 个氢原子构成的。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基础知识盘点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含答案)新课标中考专题复习系列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组成和结构撰稿人:魏国福责编:张立[知识网络]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基本知识网络①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③知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能判断形成的阴、阳离子。
④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⑤知道元素符号及物质的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离子或物质的符号或化学式。
⑥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2)知识网络图[典例剖析]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烧碱C.蜡烛燃烧;干冰升华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解析: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熟石灰Ca(OH)2制取烧碱NaOH、钢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均为化学变化。
其他为物理变化。
答案:C例2、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A.C3H6O2B.C2H6OC.C2H4OD.CH4O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7个氧原子,反应前有6个氧原子,因此X中有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6个氢原子。
答案:B例3、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各取10克,混合后使其反应,则C、D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0克解析:本题可以用反证法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2013年东城一模)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部分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是2222H O 2H O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用电系统燃料电池系统
氧气储罐氢气储罐水电解系统光电转换器太阳光
A .含H 的物质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 .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 .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例2】由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探索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NH 3+CO 2+X =NH 4HCO 3
②NH 4HCO 3+NaCI==NH 4Cl+NaHCO 3↓
③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
请回答:(1)反应①中X 的化学式为
(2) 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
(3) NH 4Cl 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 ;
(4) 除去混在Na 2CO 3粉末中少量的NaHCO 3的方法是 。
(5)NH 4Cl 是制碱过程中得到的一重要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化学肥料.
NH 4Cl 中N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例3】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A. H 2O 一个水分子
B. Ca 2+ 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H 2 两个氢原子
D. 2O 两个氧元素
E. 3OH- 三个氢氧根离子
F. S 硫元素
G. C+O2点燃CO2 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例4】(2012丰台一模)请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
(2)“绿色奥运”,拒绝兴奋剂。
乙基雌烯醇是一种参赛运动员禁用的兴奋剂,其化学式为C20H32O。
乙基雌烯醇由种元素组成,分子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示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序号)。
②在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例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现有下列微粒:①Na+②3H ③3N2 ④CO32-。
其中能表示3个原子的是(填序号),①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属于(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次氯酸钙[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其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最简整数比)。
(3)在一定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反应可生成C、D(A、B、C、D均由分子构成)。
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