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PC的网络连接及测试(汇编)
网络连通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的方法,了解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并学会使用这些命令检测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PC机3. 网络拓扑:星型拓扑结构4. IP地址规划:192.168.1.0/24三、实验内容1. 网络连通性测试(1)使用ping命令测试主机间的连通性在PC1上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ping 192.168.1.2,观察结果。
若PC1与PC2之间的网络连通,则显示成功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信息。
(2)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数据包路径在PC1上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tracert 192.168.1.2,观察结果。
tracert命令将显示数据包从PC1到PC2所经过的路由器,以及每个路由器的响应时间。
2. 网络故障排查(1)检测物理连接检查PC1和PC2之间的网线是否连接正常,确认网线未损坏。
(2)检查网络配置在PC1和PC2上分别输入ipconfig命令,查看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确认网络配置正确。
(3)检查防火墙设置在PC1和PC2上分别输入netstat -an命令,查看是否有被防火墙阻止的连接。
(4)检查路由器或交换设备故障检查路由器或交换设备的端口状态,确认端口未故障。
3. 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iperf命令测试网络带宽在PC1上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iperf -c 192.168.1.2 -t 60 -b 1M,观察结果。
iperf命令将测试PC1和PC2之间的网络带宽,持续时间为60秒,带宽为1MB。
(2)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络连接状态在PC1上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netstat -an,观察结果。
netstat命令将显示PC1的所有网络连接状态,包括TCP、UDP和UNIX套接字。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连通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PC1与PC2之间的网络连通性良好,能够成功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计算机网络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计算机互连而成的系统,通过网络节点之间的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实验是网络技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包括局域网配置、网络协议仿真和网络性能测试。
实验一:局域网配置实验目的通过配置局域网,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配置方法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至少两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例如交换机)。
2. 划分局域网的IP地质段。
3. 配置计算机的IP地质、子网掩码和网关。
4. 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5. 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局域网,划分IP地质段,配置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和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实验二:网络协议仿真实验目的通过使用网络仿真工具,理解和模拟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通信过程。
实验步骤1. 安装网络仿真工具(例如Cisco Packet Tracer)。
2. 创建一个简单的拓扑结构。
3. 配置设备的IP地质和路由。
4. 配置设备之间的网络协议(例如OSPF、RIP)。
5. 运行仿真,并观察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路由表的变化。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仿真工具模拟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和路由表的变化。
实验三:网络性能测试实验目的通过网络性能测试,评估网络的带宽、延迟和丢包情况。
实验步骤1. 使用合适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例如iperf、ping)。
2. 配置测试环境,包括测试主机和目标主机。
3. 启动性能测试工具,进行带宽、延迟和丢包率测试。
4. 分析测试结果,评估网络的性能。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使用合适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评估网络的带宽、延迟和丢包情况,为网络的优化提供参考。
结论计算机网络实验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可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汇编实验报告
【关键字】实验实验一汇编程序的汇编及运行1.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汇编程序的汇编、连接、执行过程(2)生成LST文件,查看LST文件(3)生成OBJ文件,修改语法错误(4)生成EXE文件(5)执行2.实验环境IBM—PC机及其兼容机实验的软件环境是:操作系统:DOS 2.0以上;调试程序:;文本编程程序:EDIT.EXE、WPS.EXE;宏汇编程序:MASM.EXE(或ASM .EXE);连接装配程序:LINK .EXE;交叉引用程序:CREF.EXE(可有可无)。
3.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1)将数据段输入,取名1.txt,保存在MASM文件夹下。
生成LST文件,(不必连接、运行)用EDIT查看1.LST文件。
试回答:DA1,DA2的偏移量分别是多少?COUNT的值为多少?DA TA SEGMENTORG 20HNUM1=8NUM2=NUM1+10HDA1 DB ‘IBM PC’DA2 DB 0AH, 0DHCOUNT EQU $-DA1DATA ENDSEND(2)输入有错误的文件,修改错误语句。
(MASM没有出现错误即可。
不必连接、运行。
)DA TA SEGMENTV AR1 DB 0, 25, ODH, 300V AR2 DB 12H, A4H, 6BHV AR3 DB ’ABCDEF’V AR4 DW 1234H, 5678HV AR5 DW 10H DUP(?)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 CODE, DE: DA TABEING MOV AX, DA TAMOV DS, AXLEA SI, V AR5MOV BX, OFFSET V AR2MOV [SI], 0ABHMOV AX, V AR1+2MOV [BX], [SI]MOV V AR5+4, V AR4MOV AH, 4C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3)输入正确的程序,汇编、连接、运行STACKS SEGMENT STACKDW 128 DUP(?)STACKS ENDSDATAS SEGMENTSTRING DB ‘WELCOME!’, 13, 10, ‘$’DATA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 CODES, DS: DATAS START:MOV AX, DA TASMOV DS, AXLEA DX, STRINGMOV AH, 9INT 21HMOV AH, 4CHINT 21HCODES ENDSEND START 1.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1.(1)生成1.st文件(2)用EDIT查看文件2.修改后正确算法:DATA SEGMENTV AR1 DB 0, 25, 0DH, 30V AR2 DB 12H, 0A4H, 6BHV AR3 DB 'ABCDEF'V AR4 DW 1234H, 5678HV AR5 DW 10H DUP(?)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 CODE, DS: DATA BEING: MOV AX, DATAMOV DS, AXLEA SI, V AR5MOV BX, OFFSET V AR2MOV byte ptr[SI], 0ABHMOV AL, V AR1+2MOV AX, [SI]MOV [BX], AXMOV AX, V AR4MOV V AR5+4, AXMOV AH, 4CHINT 21HCODE ENDSEND BEING5.调试过程1.程序没有错误,结果:2.程序运行出现错误:问题及改正:(1). 2.asm(2): error A2009: Symbol not defined: ODH 表示没有定义ODH;出错语句VAR1 DB 0, 25, ODH, 300,这里的 ODH应该为 16进制数的0DH。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名称:双绞线电缆网线的制作及交换以太网组网实验目的:能够利用工具制作双绞线电缆网线并且用制作的电缆组建交换以太网实验要求:1. 动手完成双绞线电缆网线的制作,并测试电缆是否能用;2. 利用制作的电缆组建交换以太网,并测试网络是否连通;3. 写出实验报告实验准备知识:一、双绞线在网络中的接线标准有以下几种:(1)一一对应接法。
即双绞线的两端芯线要一一对应,即如果一端的第1脚为绿色,另一端的第1脚也必须为绿色的芯线,这样做出来的双绞线通常称之为“直连线”。
但要注意的是4个芯线对通常不分开,即芯线对的两条芯线通常为相邻排列,这个,由于太简单且随意,图上未标出。
这种网线一般是用在集线器或交换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2)1-3、2-6交叉接法。
虽然双绞线有4对8条芯线,但实际上在网络中只用到了其中的4条,即水晶头的第1、第2和第3、第6脚,它们分别起着收、发信号的作用。
这种交叉网线的芯线排列规则是:网线一端的第1脚连另一端的第3脚,网线一端的第2脚连另一头的第6脚,其他脚一一对应即可。
这种排列做出来的通常称之为“交叉线.例如,当线的一端从左到右的芯线顺序依次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时,另一端从左到右的芯线顺序则应当依次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这种网线一般用在集线器(交换机)的级连、服务器与集线器(交换机)的连接、对等网计算机的直接连接等情况下。
经常用于两台电脑直接互连传送数据!(3)100M接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网线制作规则。
所谓100M接法,是指它能满足100M 带宽的通讯速率。
它的接法虽然也是一一对应,但每一脚的颜色是固定的,具体是:第1脚——橙白、第2脚——橙色、第3脚——绿白、第4脚——蓝色、第5脚——蓝白、第6脚——绿色、第7脚——棕白、第8脚——棕色,从中可以看出,网线的4对芯线并不全都是相邻排列,第3脚、第4脚、第5脚和第6脚包括2对芯线,但是顺序已错乱。
测试网络连通实验报告
测试网络连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试网络连通性,通过检测网络中的主机是否能够相互通信,以及诊断和解决网络通信中的问题。
实验材料- 一台笔记本电脑- 一条网线- 一个交换机实验过程1. 连接设备:首先,将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线与交换机相连。
2. 确认设备配置:打开笔记本电脑的网络设置,确保网络配置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
3. 检测局域网内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局域网内其他设备的连通性。
在命令提示符或终端中输入`ping 目标IP地址`,观察是否有响应。
4. 检测跨网段连通性:如果局域网内连通性正常,现在可以测试不同网段之间的连通性。
在命令提示符或终端中输入`ping 目标IP地址`,观察是否能够收到回应。
5. 解决问题:如果在以上步骤中出现了连通性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解决:- 检查物理连接:确认网线连接是否牢固,交换机电源是否正常。
- 检查配置:确认网络配置是否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 检查防火墙设置:防火墙设置可能会阻止网络通信,可以尝试关闭防火墙或修改相关设置。
- 检查路由器设置:如果网络中有路由器,确保路由器的配置正确,包括路由表和NAT设置等。
6. 记录结果:将每一步的测试结果记录下来,包括成功与失败的测试案例。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本次实验得出了以下结果:1. 局域网内连通性测试:所有主机都能够正常互相通信,ping命令的测试结果均为成功。
2. 跨网段连通性测试:不同网段之间的连通性也正常,ping命令的测试结果均为成功。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并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了出现的问题。
在未来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确认物理连接是否牢固和设备电源是否正常,很多网络问题都是由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导致。
- 提前检查设备的网络配置是否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
- 如果出现连通性问题,可以尝试暂时关闭防火墙或修改防火墙设置,以排除防火墙的干扰。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Windows网络试验与测试
实验2Windows网络试验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系统中IP地址、网络掩码、DNS服务器等网络配置方法2.掌握ping、ipconfig、tracert等命令的工具进行网络测试和查看网络状态二、实验环境1.运行Windows2000/2003、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2.每台PC机装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三、实验内容(1)网络连通性测试1.使用ipconfig和Ping命令工具测试网络连通性2.在出现的Windows命令中输入ipconfig/all命令查看主机的网络试验参数如下图所示:3.测试本机TCP/IP协议安装是否正确,键入ping127.0.0.1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127.0.0.1是本地回绕地址。
由Reply from 127.0.0.1 : bytes = 32 time < 1ms TTL=160 packets:sent=4 Receive=4 Lost=0表明本机TCP/IP协议运行正常。
4.Ping本机IP检查本机的网卡是否正常:ping 192.168.6.40由上图可知,发送4个ICMP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得到4个回送应答。
通过参数packets:sent=4 Receive=4 Lost=0 TTL=160说明数据包返回正确,没有丢包现象,表明本机网卡工作正常。
5.检查本机所在局域网是否正常。
通过ping本网邻居的IP地址来间接测试本网是否运行正常:ping 192.168.6.201由上图可知本地局域网运行正常。
6.检查本网的默认网关是否正常:键入 ping 192.168.6.201通过参数packets:sent=4 Receive=4 Lost=0 TTL=255说明数据包返回正确,没有丢失的现象,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正在运行并能够做出应答。
所以该台计算机网关配置正确。
7.检测远程主机的连通性。
设远程目的主机为Baidu网站服务器,键入命令:ping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通过参数packets:sent=4 Receive=0 Lost=4 ,说明不能达到对方,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1)网络连接的某个环节出现了故障,数据包丢失不能到达对方。
实验一PC的网络连接及测试
姓名:报名编号: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实验一:PC的网络连接及测试实验目的:1,能独立制作网络直通跳线。
2.通过配置pc的ip地址,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接。
实验问题讨论:1.T568A 线序和T568B 线序。
T568A 的标准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 的标准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2.网线制作步骤。
1剪断、2剥皮、3排序。
按照T568B标准线序排列。
线序: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技巧:先把橙色的线放左边,棕色的放右边,绿色和蓝色放中间。
然后把每根线拆开、理顺、捋直,然后按照规定的线序排列整齐。
注意绿色线分开。
4剪齐、5插入、6压制。
实验二:交换机VLAN的基本配置实验目的:1、观察网络环境、认识各种网络设备。
2、学会制作UTP直通跳线3、学会配置PC的IP地址。
4、学会使用ipconfig/all命令查看本机的MAC地址和IP配置。
5、学会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实验问题讨论:1.哪些命令是将Switch B的1-6号端口划分到VLAN2?[H3c]sysname switch B [switch B]vlan2[switch B-vlan2]port Ethernet 1/0/1 to Ethernet 1/0/6 2. 4台PC机之间能够ping通吗?请写出结果及其原因。
在同一个VLAN中的4台PC机可以ping通,不在同一个VLAN中的4台PC机不可以ping通。
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目的:1、理解路由表。
2、掌握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问题讨论:1.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为什么需要两条配置口电缆,其作用是什么?一条配置口上是下一跳路由的ip信息,其作用是代表连接另外的网络的出接口IP地址。
一条配置口上是本地网关IP信息,本地局域网发起源。
2.通过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的实验,写出静态路由实现的功能以及静态路由配置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使得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探索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局域网,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文件共享。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
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所需设备和软件:本次实验所需设备包括多台计算机、交换机、网线等。
软件方面,我们选择了Windows操作系统和网络配置工具。
2. 搭建物理连接:首先,我们需要将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上。
确保每台计算机都与交换机连接稳定,并能够正常获取IP地址。
3. 配置网络参数:在每台计算机上,我们需要进行网络参数的配置。
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确保每台计算机都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并能够相互通信。
4. 测试网络连接:在完成网络参数配置后,我们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测试。
通过在不同计算机上进行ping命令测试,确保各台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5. 文件共享设置:为了实现文件共享,我们需要在其中一台计算机上设置共享文件夹,并将其他计算机添加到共享访问权限中。
这样,其他计算机就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共享该文件夹中的文件。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局域网,并实现了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文件共享。
在测试网络连接时,我们发现网络的延迟时间较低,通信速度较快,符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期望。
在进行文件共享时,我们发现共享文件夹的访问速度与网络带宽和计算机性能有关。
当网络负载较高或计算机性能较低时,可能会导致共享文件夹的访问速度较慢。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和优化网络性能,以提高文件共享的效率。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我们学习到了如何搭建一个局域网,并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文件共享。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网络配置、数据传输、协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具备以太网卡。
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网线若干。
2、软件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
网络配置工具(如 ipconfig 命令)。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利用网线将计算机与交换机连接,构建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检查物理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网络设备的指示灯显示正常。
2、 IP 地址配置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设置,手动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使用 ipconfig 命令查看配置是否成功,验证网络连接的有效性。
3、网络连通性测试使用 ping 命令测试不同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记录测试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连接问题并进行排查。
4、数据捕获与协议分析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并运行 Wireshark 工具。
启动捕获网络数据包,进行网络通信操作,如访问网站、发送文件等。
停止捕获后,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查看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等信息。
5、网络服务配置与测试配置一台计算机作为 Web 服务器,安装 Web 服务软件(如 IIS 或Apache)。
在其他计算机上通过浏览器访问该 Web 服务器,验证 Web 服务的可用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与 IP 地址配置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物理连接正常。
手动配置的 IP 地址能够正确生效,通过 ipconfig 命令显示的网络参数与设定值一致。
2、网络连通性测试在进行 ping 测试时,大部分计算机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少数出现丢包现象。
经过检查,发现是网线接触不良导致,更换网线后问题解决。
3、数据捕获与协议分析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了丰富的网络数据包,包括 TCP、UDP、HTTP 等常见协议。
网络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通信性能测试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 测试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通信性能。
3. 分析网络延迟、带宽和丢包率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网络实验室实验设备:1. 两台计算机(PC1和PC2)2. 网络交换机3. 光纤或双绞线4. 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Tracert等)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 将PC1和PC2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确保两台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
2. 检查网络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确保两台计算机的网络配置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二、网络通信性能测试1. 带宽测试a.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进行带宽测试,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并记录传输时间来评估带宽。
b. 分别测试PC1和PC2之间的上行和下行带宽。
2. 延迟测试a. 使用Ping测试工具,向PC2发送一系列数据包,并记录每个数据包的往返时间(RTT)。
b. 分析PC1和PC2之间的延迟,包括最小、最大和平均延迟。
3. 丢包率测试a.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Tracert)进行丢包率测试,通过发送一系列数据包并记录成功和失败的数据包数量来评估丢包率。
b. 分析PC1和PC2之间的丢包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带宽测试结果a. PC1和PC2之间的上行带宽为100Mbps,下行带宽为100Mbps。
b. 测试结果显示,网络带宽符合预期。
2. 延迟测试结果a. PC1和PC2之间的最小延迟为10ms,最大延迟为30ms,平均延迟为20ms。
b. 延迟测试结果显示,网络延迟在可接受范围内。
3. 丢包率测试结果a. PC1和PC2之间的丢包率为0%,即所有数据包均成功传输。
b. 丢包率测试结果显示,网络性能稳定,没有明显的丢包现象。
四、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 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带宽、延迟和丢包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通信需求。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配置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配置方法2. 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3.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实验环境:1. 两台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2. 网线若干根3. 路由器一台4. 交换机一台5. 网线转接头若干实验原理: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一系列网络设备(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任务协作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配置包括计算机网络的连接、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将通过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
实验步骤:一、网线的制作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两根网线,用于连接路由器和两台计算机,以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根据网线的制作标准,将网线的线序排列整齐,并用压线头压紧。
二、路由器的配置1. 连接路由器电源,并使用电脑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LAN口。
2. 打开浏览器,输入路由器的IP地址(通常为192.168.XX.XX),并输入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手册或路由器背面标签上会有提示)。
3. 配置路由器的上网方式(如拨号、动态IP、静态IP等),并设置正确的上网参数。
4. 配置路由器的DHCP功能,以便计算机能够自动获取正确的网络配置。
三、交换机的配置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并确保计算机能够正常上网。
2. 进入交换机的管理界面,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为“trunk”模式,以便计算机能够通过交换机连接到网络。
四、计算机的配置1. 确保计算机的网卡驱动程序已正确安装,并能够正常识别网络设备。
2. 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检查计算机是否可以正常连接到网络。
3. 在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中,设置不同的网络适配器,以便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如局域网、互联网等)。
五、测试网络连接1. 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使用浏览器等工具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2.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ping命令)测试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大全
计算机网络实验大全第一部分:局域网组装实验实验一:常见网络设备与连接线缆介绍实验目的: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特点了解常见网络传输介质及其特点实验器材: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实验内容:1、集线器简介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
“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
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CSMA/CD(一种检测协议)访问方式。
集线器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基本上不具有类似于交换机的"智能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
它也不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MAC地址表,所以它发送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
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节点发送数据时,不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而是把数据包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点,如图一所示。
图一:集线器2、交换机简介交换机(Switch)也叫交换式集线器,是一种工作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参见“广域网”定义)上的、基于MAC (网卡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识别、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
它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过内部处理后转发至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能力和交换作用。
交换机不懂得IP地址,但它可以“学习”源主机的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通过在数据帧的始发者和目标接收者之间建立临时的交换路径,使数据帧直接由源地址到达目的地址。
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均有独享的信道带宽,以保证每个端口上数据的快速有效传输。
由于交换机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而不会向所有端口发送,避免了和其它端口发生冲突,因此,交换机可以同时互不影响的传送这些信息包,并防止传输冲突,提高了网络的实际吞吐量。
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实验报告
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一、实验概述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要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网络诊断及测试,检测网络的连通性和配置是否正确。
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网络诊断及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
二、实验设备1.5台计算机2.交换机3.路由器三、实验步骤1.网络连通性测试首先,检查网络连通性是网络故障排查的第一步。
使用命令行工具ping进行这一测试。
步骤如下:1.1打开一台计算机的命令行窗口。
1.2 输入命令ping IP地址(示例:ping 192.168.1.1),查看是否可以与目标计算机通信。
1.3分别测试与其他计算机的连通性,记录结果。
2.网络配置检测网络配置的正确性对网络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命令行工具ipconfig和ifconfig进行网络配置检测。
步骤如下:2.1打开计算机的命令行窗口。
2.2 输入命令ipconfig(Windows系统)或ifconfig(Linux系统),查看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信息。
2.3检查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网络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2.4若发现配置错误,可以手动修改配置参数,然后重新测试网络连通性。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1.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在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时,我们分别使用ping命令测试了计算机A与计算机B、计算机A与计算机C的连通性。
测试结果显示,计算机A与计算机B的连通性正常,而计算机A与计算机C的连通性出现问题。
进一步分析网络拓扑图发现,计算机A与计算机B直接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而计算机A与计算机C连接在不同交换机上,通过路由器实现互联。
因此,我们初步判断计算机A与计算机C之间的连通性问题可能与路由器配置有关。
2.网络配置检测结果通过命令行工具ipconfig(Windows系统)和ifconfig(Linux系统)检测了计算机A和计算机C的网络配置信息。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实验报告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实验报到实验目的:(1)熟悉利用ping命令工具来进行测试(2)熟悉利用Ipconfig工具来进行测试(3)熟悉利用网络路由跟踪Tracert进行测试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器材:计算机(已安装Windows XP)实验步骤:(1)利用Ping命令工具进行测试a)检查本机的 TCP/IP 协议安装是否正确方法:输入Ping 127.0.0.1结果:本机的TCP/IP 协议安装正确b)测试本台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情况。
方法:输入Ping 192.168.1.1(本机的IP地址)结果:本机的TCP/IP工作正常c)用Ping工具测试其他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情况方法:输入Ping 219.136.19.170(其他计算机上IP地址)结果:其他计算机上TCP/IP的工作正常e) 用Ping工具测试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情况方法:输入Ping 结果:本计算机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2)用Ipconfig工具来进行测试运行Ipconfig命令方法:输入Ipconfig/all结果:(3)利用网络路由跟踪Tracert进行测试a)跟踪路由方法;输入Tracert 192.168.1.1(本计算机网关地址)结果:b)测试本计算机到所经过的路由数方法:输入Tracert结果:3G3G(英语 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
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3G下行速度峰值理论可达3.6Mbit/s(一说2.8Mbit/s),上行速度峰值也可达384kbit/s。
不可能像网上说的每秒2G,当然,下载一部电影也不可能瞬间完成。
中国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
2023年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践之一PC机网络基础实验
实验数据:一、通过网络测试命令查看主机ip地址,绘制教室拓扑连接图1.通过使用ipconfig -all命令查看自己主机的ip地址及网关地址,了解本机的ip配置,再询问直连邻居的ip配置,即可得到整个教室的拓扑图;2.使用tracert 192.168.23.32,通过与相邻的小组发送包含不同TTL的ICMP报文并监听回应报文,探测到到达目的主机(ip 192.168.23.32)的路径。
可以看到到达目的主机路径中分别经过192.168.21.1 192.168.11.1 192.168.13.254 192.168.23.32,根据两个主机间互相的通行,即可得到教室拓扑图中接口所对应的ip地址。
3.所得教室内的拓扑图如下:二、使用wireshark软件观察tcp三次握手过程1. 打开wireshark, 打开浏览器输入2. 在wireshark中输入http过滤,然后选中GET / HTTP/1.1的那条记录,右键然后点击"Follow TCP Stream",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与浏览器打开网站相关的数据包。
图中可以看到wireshark截获到了三次握手的三个数据包。
第四个包才是HTTP的,这说明HTTP的确是使用TCP建立连接的。
3记录序列号、确认号①第一次握手数据包(seq=0,ack=0)客户端发送一个TCP,标志位为SYN,序列号为0,代表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
如下图②第二次握手的数据包(seq=0,ack=1)服务器发回确认包, 标志位为SYN,ACK. 将确认序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设置为客户的I S N加1以.即0+1=1, 如下图③第三次握手的数据包(seq=1,ack=1)客户端再次发送确认包(ACK) SYN标志位为0,ACK标志位为1.并且把服务器发来ACK的序号字段+1,放在确定字段中发送给对方.并且在数据段放写ISN的+1, 如下图:就这样通过了TCP三次握手,建立了连接三、Netstat命令的使用1.使用浏览器打开http://192.168.3.2,然后使用netstate -ano命令2.通过命令可以查看到当前系统的连接列表,可以得到访问192.168.3.2进程的PID为1872、3612,通过打开任务管理器,可以观察到该PID对应的进程为IE浏览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验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测试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
2.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搭建基本的网络拓扑。
3. 掌握网络测试的基本方法。
实验环境:1. 计算机若干台。
2. 交换机或路由器。
3. 网线若干。
4. 网络测试工具,如Wireshark。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网络拓扑图。
2. 使用网线将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起来,搭建网络拓扑。
3. 配置各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如Wireshark,进行数据包捕获和分析。
5. 测试网络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设备间的连通状态。
实验结果:1. 网络拓扑图。
2. 网络配置参数。
3. 网络测试结果,包括数据包捕获和分析报告。
实验二:TCP/IP协议栈的理解和应用1. 理解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2. 掌握TCP/IP协议栈中各层协议的作用和特点。
3. 学会使用网络命令工具分析网络通信过程。
实验环境:1. 配置好的网络环境。
2. 网络命令工具,如ipconfig, ifconfig, netstat等。
实验步骤:1. 学习TCP/IP协议栈的层次结构。
2. 配置网络环境,确保网络通信正常。
3. 使用网络命令工具查看网络配置信息。
4. 分析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理解各层协议的作用。
实验结果:1. TCP/IP协议栈层次结构的描述。
2. 网络配置信息的截图或记录。
3. 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分析报告。
实验三:网络安全基础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网络安全工具和方法。
3. 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策略。
实验环境:1. 网络环境。
2. 安全工具,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加密工具等。
1.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2. 配置网络安全工具,如防火墙规则、杀毒软件等。
3. 模拟网络攻击,如DDoS攻击、SQL注入等。
4. 分析攻击过程,学习如何防护和应对。
大工17春运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层次:(高起专或专升本)
专业:
实验一:PC的网络连接及测试实验目的:
实验问题讨论:
1.T568A 线序和T568B 线序。
2.网线制作步骤。
实验二:互换机VLAN的大体配置实验目的:
实验问题讨论:
1.哪些命令是将Switch B的1-6号端口划分到VLAN2?
2.4台PC机之间能够ping通吗?请写出结果及其缘故。
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
实验问题讨论:
1.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什么缘故需要两条配置口电缆,其作用是什么?
2.通过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的实验,写出静态路由实现的功能和静态路由配置的作用。
实验四:生成树协议STP的配置
实验目的:
实验问题讨论:
1.生成树协议概念?
2.写出将4台互换机依次命名为SwitchA, SwitchB, SwitchC, 和SwitchD的代码。
实验五:路由器RIP的大体配置
实验目的:
实验问题讨论:
1.如何启动RIP协议?
2.启动RIP协议以后,路由表具体转变是什么?
客观题:谈谈你对本课程学习进程中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实验一:PC的网络连接及测试
实验目的:1,能独立制作网络直通跳线。
2.通过配置pc的ip地址,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接。
实验问题讨论:
1.T568A 线序和T568B 线序。
T568A 的标准是: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 的标准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2.网线制作步骤。
1剪断、2剥皮、3排序。
按照T568B标准线序排列。
线序: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技巧:先把橙色的线放左边,棕色的放右边,绿色和蓝色放中间。
然后把每根线拆开、理顺、捋直,然后按照规定的线序排列整齐。
注意绿色线分开。
4剪齐、5插入、6压制。
实验二:交换机VLAN的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1、观察网络环境、认识各种网络设备。
2、学会制作UTP直通跳线3、学会配置PC的IP地址。
4、学会使用ipconfig/all命令查看本机的MAC地址和IP配置。
5、学会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实验问题讨论:
1.哪些命令是将Switch B的1-6号端口划分到VLAN2?
[H3c]sysname switch B
[switch B]vlan2
[switch B-vlan2]port Ethernet 1/0/1 to Ethernet 1/0/6
2.4台PC机之间能够ping通吗?请写出结果及其原因。
在同一个VLAN中的4台PC机可以ping通,不在同一个VLAN中的4台PC机不可以ping通。
实验三: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1、理解路由表。
2、掌握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问题讨论:
1.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实验,为什么需要两条配置口电缆,其作用是什么?
一条配置口上是下一跳路由的ip信息,其作用是代表连接另外的网络的出接口IP地址。
一条配置口上是本地网关IP信息,本地局域网发起源。
2.通过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的实验,写出静态路由实现的功能以及静态路由配置的作用。
配置静态路由后,去往指定目的地的数据报文将按照指定的路径进行转发。
组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网络中,只需要配置静态路由就可以实现网络互通。
恰当的设置和使用静态路由可以改善网络性能,保证重要网络带宽。
实验四:生成树协议STP的配置
实验目的:1、掌握STP协议的原理和基本配置。
2、通过改变交换机参数来改变生成树结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STP协议的理解。
实验问题讨论:
1.生成树协议定义?
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又称扩展树协定,是一基于OSI网络模型的数据链路层通讯协定,用于确保一个无回圈的区域网络环境。
通过有选择性地阻塞网络冗余链路来达到消除网络二层环路的目的,同时具备链路的备份功能。
2.写出将4台交换机依次命名为SwitchA, SwitchB, SwitchC, 和SwitchD的代码。
<H3C>system
[H3C ]sysname switchA
<H3C>system
[H3C]sysname witchB
<H3C>system
[H3C]sysname switchC
<H3C>system
[H3C ]sysname switchD
实验五:路由器RIP的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1、了解RIP协议的原理。
2、掌握路由器RIP协议的基本配置。
实验问题讨论:
1.如何启动RIP协议?
在PCA中超级终端中输入[RA]rip命令启动RIP。
输入network 0.0.0.0 表示允许路由器所链接的所有网段启动RIP。
2.启动RIP协议之后,路由表具体变化是什么?
1、路由表增加一条。
2、与PCA可以ping通。
3、启动RIP后,实现了网络互连。
客观题:谈谈你对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网络这门课程,使我对网络更加刮目相看了。
这门课程带给我很多实用技术,例如局域网的组建和一些上网是常用的技巧与方法。
这次的学习,使我能够马上学以致用。
这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