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宦官制度(讲义)
中国的宦官制度
中国的宦官制度
中国的宦官制度起始于汉朝,是指将男子(有时也包括女子)征召到宫廷担任宦官,专职为皇帝服务,其权力范围是在宫廷内部。
宦官负责管理皇宫内部的日常事务,如照管后宫、保卫禁脔、处理禁中之事,又涉及到文书筹备、娱乐活动等等,相当于宫廷的内务部门。
在古代中国的皇帝不能亲自处理所有的政务和内务,因此需要大量的助手来共同营运国家大事。
宦官的身份因特异而受到极高的注目,他们作为皇室的眼睛、耳朵、喉舌和手脚,不仅促进了中央政局的顺利运作,同时拥有为皇帝做出决策的隐蔽渠道和行使权力的机会。
宦官个人在中央政局中拥有的实际权力因时代不同而异。
在不同时期,宦官曾被认为是‘东厂大老爷’、‘锦衣卫中郎将’等等头衔,按照等级来分配内务与与娱乐办事人员,往往能够与皇帝亲密交往,插手朝政,甚至干预国家大事。
因此,宦官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宦官制度总体上令许多人望而却步。
在中国历史上一度产生了许多反对宦官的民间运动,因为官宦的特殊身份十分尊贵,他们在官场上往往滥用权利、横行霸道。
他们对形式不太敏感,其他的官员的位阶、级别、职务、效率等等一概不考虑,他们把内部权贵游戏放在第一位。
直到明清时期,宦官制度被彻底废除。
总的来说,中国的宦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朝廷贵族的权
力,但也使得官场腐败,导致许多政治和社会问题。
它也展示了封建王朝运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既是中央政府的主抓手,同时也被许多人所痛恨。
宦官史
• 心理上:
古人有浓厚的孝的观念,“人之发 肤,受之 父母”,连头发都不得随便剪;“不孝有三,无 后为大”。
宦官的来源
• 宦官不一定都是阉割过的人担任,有极少 数是天阉。先天性发育不良。 • 如秦朝大宦官赵高 • 宦官的主要来源有:
• 1 自宫 • 即自行宫术,不是刑法所致。最早出现于 西汉。明代刮起“自宫风“。 • 2 罪人 • 古代不是一人犯罪一人当,有时会牵连全 家及九族,宾客好友。 • 如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宫刑。唐代高 力士因父亲犯罪而受牵连受宫刑。
• 3 战俘 •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朝代更替或社会动荡时期。 • 如秦朝在统一六国的征战中,经常对战俘进行阉 割,据史书记载有70万囚徒都是受过宫刑的人。 • 4 进贡 • 这种情况以唐代和明代最突出。边远地区和属国 为了讨好中央政府,每年进贡土特产,奇珍异宝, 阉人也是贡物之一。
二 宦官的发展
• 先秦的宦官 • 夏商时期史料中找不到关于宦官的记载。 周朝对宦官记载也是片言只语。 • 《周礼》的《天官。冢宰》记载:酒人, 阉十人。 • 《周礼》还记载”寺人,内竖“等称呼。
回主頁
• 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于东西厂之外设立「內 厂」,权势更大更大。
明武宗 刘瑾 坐皇帝 立皇帝 朱皇帝 刘皇帝
• 明熹宗时,魏忠贤操天下生杀大权,全国陷 入恐怖時代。
回主頁
东林党人与宦官之爭
• 神宗時,大臣顾宪成在无锡与高攀龍等人在 东林书院讲学,批评宦官的暴政, 形成「东 林党」。 • 朝廷另一些官員則依附宦官, 与东林党对立。
• 太监与宦官 •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太监 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 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 太监。 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 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 为宦官代名词了。
宦官制度
3.3.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社会最 黑暗的政治之一
宦官生理畸形,总要最大限度地攫取权力 和财富,以取得心理平衡;宦官社会地位 低下,宦官制度等级森严,在充满利害倾 轧的环境中,宦官要卑屈以固宠,一旦得 势,则以残害臣民作为补偿;宦官缺乏儒 学的熏陶,只知仗势求个人眼前之利,不 顾国家长治久安;他们是皇帝的奴才,不 受监察,他们擅权往往比官僚擅权为祸更 烈。
3.宦官及宦官制度产生的特点
中国封建君主集权制的产生以及封建专制 主义的长期延续,是宦官制度得以在中国 封建社会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
主要特点是:
1.宦官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 2.宦官专权是皇权的异化,皇权的旁落 3.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政治之 一 4.宦官制度比其他政治制度有更大的弹性
5.2.将受宫刑者罚做宦官
宫刑,是古代的刑罚之一。西周时,统治阶级 为了镇压人民,在商代刑法的基础上制定了 一套完整的刑法。有墨刑即后来的黥刑)、 劓刑(割鼻子)、宫刑 (男子下蚕室破坏生殖 机能,女犯人则禁锢)、 非刂刑(砍掉脚,即后 来的刖刑)和大辟(杀头)等刑罚。《尚书•吕 刑》及《周礼•秋官•司寇》都谈到西周有这 五种刑罚。宫,是生殖器之意,因此宫刑又被 称之为淫刑。
如权在宰相之上的宦官高力士,就是广东奉 献的。因其聪明伶俐而特别受到宠信,四 方进奏文件,都要经高力士传给唐玄宗,一般 事情他可以决定。 此外,福建供应的宦官里也有几个权位显赫 的人物。 因此,福建、两广一带就成了宦官的特产地, 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明朝。
6.严格的宦官选用
1.自春秋战国时代起,宦官的选用就有专门 的机构管理,阉人进入宫廷首先必须经过 查验确认。 2.对于新进宦官,历朝还有年龄上的限制。 3.除了年龄上的限制之外,宦官的选用还存 在伶俐与勤谨的问题。
宦官制度
宦官制度的确立
——皇权的困境
• 在古代中国,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权力是立国的 基点,其他制度和权力皆围绕着这一权力而衍生 。但是,以官僚体制为依托的常规权力却时时循 着自身特定的利益、价值取向对专制权力构成潜 在或现实的限制。 • 为了驯服压制官僚集团,援用其他的政治力量便 势在必然,吊诡之处在于,这些新生的政治集团 反倒更容易成为君主(皇权)的最大威胁。 • 其中最显著的集团便是后妃、外戚和宦官。
主要内容
• • • •
宦官的由来与宦官制度的确立 宦官制度的发展过程 宦官专权 宦官制度的历史评价
宦官的由来与宦官制度的确立
• 据历史学家介绍,用宦官在宫内供驱使,中外历 史都曾经有过,在古代奴隶制时期的埃及,希腊 、罗马、波斯等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宦官,而且其 活跃程度不亚于当时的中国,但上述这些国家的 宦官,均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 而中国的宦官制度发展持续到明代,以所谓“二 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包括十二监,四局、八 局,还陆续设立了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成为 一整套完整的运作机构,中国的宦官制度产生之 早,延续之久,组织之严密,影响之大是世界少 见的。
宦官专权
唐玄宗 高力士
唐肃宗
唐代宗
李辅国
程元振、鱼朝恩
李辅国:“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宦官专权
宪宗 僖宗 ↓ 昭宗 → ← 穆宗 懿宗 → ← 敬宗 宣宗 → ← 文宗
↓
武宗
→ 哀帝
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 立。宪宗以后的皇帝中,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 死于宦官之手。有些宦官甚至自称“定策国老”,视皇帝 为“门生天子” 。
锦衣卫印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 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 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明朝宦官专权内容摘要:明朝初年至明朝末年,宦官势力一直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所以本文以时间为着眼点,分别介绍了宦官势力的兴起、宦官势力的发展、宦官的专权与宦官势力的继续发展,最后,通过对整个明朝宦官制度的解读,概括总结宦官势力之所以能够膨胀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分别在汉、唐、明三代相继出现过三次宦官专权的高潮。
汉唐二代,宦官势力高度膨胀,专制皇权对之失控。
与汉唐的宦官专权不同,明代的权阉势力虽然极度膨胀嚣张,但却仍在专制皇权的控制之下。
这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显著特征,正是本文着眼于明朝的原因所在。
那么,何为宦官专权?简单点来说,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
一明朝初年,宦官势力的逐步兴起明朝建立初期,明太祖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力图改革政治弊端,裁抑宦官势力,防止宦官专权。
洪武年间,明太祖曾多次发布关于宦官干政的言论。
“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未尝不为之叹惋。
《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其在宫禁,止可使之供酒扫、给使令而已,岂宜预政典兵?汉、唐之祸,虽宦官之罪,亦人主宠爱之使然。
向使宦官不得典兵预政,虽欲为乱,其可得乎?”①而且,明太祖不仅在言论上反复强调了防止宦官干预政治的重要性,而且也陆续颁布了一些裁抑宦官势力的规定。
“不得兼内外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官服,官无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
尝镌铁牌置宫门曰:‘内臣不得预外事,预者斩。
’诸有司不得与文移往来。
”②另有记载云:明朝“国初宦官悉隶吏部”。
据此可知,当时的宦官机构是由吏部所领,故而,可以抑制宦官势力。
然而,破坏此禁令的正是明太祖自己。
明太祖不仅自己破坏了自己规定的宦官不得干政的禁令,而且他所制定的一些政治制度和采取的政治措施,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宦官专权局面的产生。
洪武年间,明太祖曾多次更定宦官机构,使得宦官机构初具规模,并为全盛时期的明代宦官机构二十四衙门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
古代中国的宦官制度是指在宫廷中服侍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宦官系统。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得较早,对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演变:主要特点:1. 身世背景:-宦官一般是通过阉割手术失去生育能力的男子,他们可以是自愿选择宦官生涯,也可能是被强迫或作为罪犯被阉割。
有时,一些家庭出于谋取利益,将儿子送入宦官队伍。
2. 职责和地位:-宦官主要在皇宫中担任侍奉皇帝和皇室成员的职务,包括宫廷侍卫、太监、内侍等。
他们在朝廷中通常不具备官职,但在宫廷内享有相当的权力。
3. 政治影响:-在一些历史时期,宦官对皇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在皇帝身边,可能成为权臣。
有时,皇帝由于过于信任宦官,导致宦官干涉朝政、干预宦官所任命的官员。
4. 宫廷生活:-宦官生活在宫廷中,负责管理后宫、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同时还可能参与一些文化艺术活动。
一些宦官因才华或深得皇帝宠爱而在文艺、宫廷娱乐方面产生影响。
演变历程:1. 早期时期:-在早期的封建社会,宦官主要在宫廷中充当侍奉角色,不具有明显的政治地位。
他们的数量相对较少。
2.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宦官的数量逐渐增多,开始参与到政治事务中。
唐代宦官有时对皇权形成威胁,甚至出现过一些宦官发动政变的事件。
3. 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宦官制度得到了一定的规范,宦官的数量相对较少,对朝政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宦官干政的情况。
4. 清代:-在清代,宦官制度逐渐式微,清朝皇帝更加重视文官的地位,对宦官的限制增多。
最终,清代中后期,宦官基本上没有了对政治的影响力。
总体而言,宦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波动和变迁,时而对朝政产生深刻的影响,时而受到限制和整顿。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宦官的存在既是宫廷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政治运作的一种特殊体制。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ppt
兴能 太 妖骑 监 作再 是 怪皇 奴 。帝 才 皇, 后奴 上才 头却
望太 比监 正不 常是 人正 更常 强人 。, 欲
能人 阉 叫, 割 天也 后 嗣不 的 。是 男 女人 人不 ,是 只男
文献记载
官宦在中国奴隶制的商代已经开 始,西周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宦官 制度。宦官最早之见于文献的是 《诗经》﹑《周礼》﹑《礼记》 等书。 “宦官”一词正式见于《后汉 书》。
来源
来源不一,有自宫的、有 因罪被宫的、有经拐卖、 挑选后强行阉割的等。
Hale Waihona Puke 特点 宦官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必然产物 宦官专权是皇权的异化,皇权的旁落。 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的政治之一。 宦官制度比其他政治制度有更大的弹性,宦 官职务的考核、升降、俸禄待遇、职掌虽有 一般规定,实际上并未严格遵行。
宦官定义
指经过阉割﹑失去正常性能力后进入皇宫 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男性官员,以后亦用 以泛指宦者。
产生的原因
中国封建君主集权制的产生以封 建专制主义的长期延续,是宦官 制度得以在中国封建社会充分发 展的根本原因。
阉割方法
史料记载不一。据《男性太监酷刑考》 述,阉割方法有四种:割去全部阴茎和 睾丸;只割睾丸;将睾丸压碎;割去输 精管。《末代太监秘闻》一书还介绍有 “绳系法”,即用麻绳将幼儿从睾丸根 部死死系住,久而久之生殖器就失去功 能,并逐渐坏死了。另一种方法是给幼 儿服用一种麻醉药,然后用针不间断地 扎刺睾丸,使之逐渐失去功能。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讲义)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讲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宦官的起源及宦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2、把握中国古代宦官的群体特征。
3、掌握宦官制度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宦官的群体特征。
教学难点:宦官制度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艺术性讲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我先告诉大家一条旧闻:1995年,新华通讯社曾播发了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新闻: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老人因病辞世,享年94岁。
这条消息的“新闻点”或者历史意义,显然在于它标志着从西周到清末,有着2700余年历史的中国古代宦官制度及其遗绪的最后终结。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伴随了我国整个古代社会始终的宦官制度以及这一特殊制度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所产生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宦官的起源有人认为,中国有两大特殊的“发明”:一是女人缠足,二是宦官。
这是中国古代的“两大陋习”。
女人缠足出现较晚,一直到五代时候才出现(南唐后主李煜之过);而宦官在中国的产生却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大约从夏代起,宫庭中就有了为皇帝及其家族服务的宦官。
当时,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衣食住行,地位十分低下。
到了西周,“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
这样,天子的后宫除了一个嫡妻之外,还有数百位嫔妃和成千上万的宫女。
如此之多的嫔妃、宫女,势必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和侍从人员。
在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男性被统称为“宦官”。
最初的宦官可都是纯爷们儿。
到后来,皇帝为防止宦官出入宫禁而与嫔妃宫女们发生淫乱,就采取了一种绝妙的办法:割去他们的外生殖器。
所以宦官也称阉人、奄人、阉宦、竖阉、椓人、私白、净身等。
又由于他们常侍禁中,也被称寺(侍)人、巷伯、正内、司宫、内侍、内官、中人、中官、内监、内臣、公公、太监等。
东汉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大约自此时起,宦官才成为“阉人”的代名词。
古代宦官(太监)的职责和规矩
古代宦官(太监)的职责和规矩古代宦官(太监)的职责和规矩分享到编辑文章章节收起•1 随行侍奉,传宣谕旨•2 生活起居,两性启蒙•3 洒扫庭除,宫廷陈设•4 收贮物品,以备御用•5 守护门户,巡夜击更•6 运水添缸,备办所需•7 念佛诵经,祈佑皇家随行侍奉,传宣谕旨历代宫中都有紧随皇帝左右而随时侍奉、传宣谕旨的太监。
他们一般通称为“御前近侍”或“随侍太监”。
这些人的职别不一定很高,但因其离皇帝最近因而在宫中格外引人注目。
刚入宫的小太监一般不会得到这种差使。
生活起居,两性启蒙皇帝及后妃、皇子、公主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太监来照料的。
皇帝是宫廷中的主宰,侍奉的太监最多,其他人也各有数量不等的专门太监侍候。
清制,皇太后宫中设六品执守侍副总管太监二名,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五名,太监四十六名。
另外,皇太后宫内还设有专门的茶房、膳房、药房,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一名,并设有太监三十六名,其中茶房十名,膳房二十名,药房六名。
这共计八十多名太监,专司皇太后生活起居一应事务。
皇宫中的妃嫔位下专门服侍的太监稍少于皇太后。
清宫中每位皇妃位下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二名,太监十名;每位皇嫔位下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一名,太监八名。
另外皇上的妃嫔还有专设的膳房和药房。
膳房设七执守侍首领太监一名,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二名,太监二十四名。
药房不设首领,属御药房管辖,太监八名。
妃嫔位下的太监及膳房、药房太监专门负责妃嫔的生活起居及一应杂务。
每位皇子位下各设八品侍监首领太监一名,太监二十名,专司皇子日常生活起居及各项杂务。
每位公主位下各设无品级首领太监一名,太监四名,专司公主日常生活起居及各项杂务。
在宫廷中,与君主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太监。
皇子一旦离开奶妈的怀抱,此后的一切支应杂务,甚至包括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基本教育都由随侍的太监来承担。
历史上许多皇帝对臣下的规谏充耳不闻,对身边太监的话却言听计从,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太监自皇帝幼小时就服侍他,久而久之在皇帝心目中留下可以信任的印象。
中国宦官历史
2011-6-25简述中国宦官的历史宦官, 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习称为太监,是指古代宫廷中侍奉君主及其家族的成员。
宦官一般由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男子充任。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史上,宦官与宦官制度始终与君主专制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整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是浅谈一下“宦官”这一特殊群体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加深对中国宦官制度的理解,以及宦官制度与中国政治文化之内在联系的最初环节。
一、封建集权体制下的毒花——“宦官”中国的宦官,产生的年代大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同。
但是,其制度之严密、数量之庞大、左右政治之能力、影响之范围、持续时间之久远,恐怕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当然,宦官并不是中国惟一的独特的历史现象。
据考证,宦官具有很强的世界普遍性。
距今三四千年前,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印度王国,都曾出现过宦官这一特殊群体。
首先,宦官现象的出现,必须是在私有制、阶级社会产生以后,而且是相当于“东方专制主义”的国家地区内,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君主专政时代。
在中国,人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宦官在中国就已经出现。
史书所说:“自书契以来,不无阍寺。
”这里的阍指宫门,阍寺就是指看守宫门的阉宦奴隶。
其次,宦官现象出现在男性中心家天下的社会。
按男系确立血统和父系的继承权,在这样的社会中,男子“家长”成为政治的权威,掌管着人的生杀予夺大权,众多女性成为男性主人泄欲的工具,使得宦官这一群体的出现成为必然。
随着父权制的确立,男性取代女性成为姓氏始祖,需要明确父子间的血统关系,而父子间血统关系的确立,必然以夫妻关系的固定为前提,由此,新的婚姻意识形态产生。
原始的祖先祟拜,集中体现在对担负繁衍后代职能的性器官祟拜上。
意识形态的另一变化是女子贞操观的出现。
宗法制要求血缘的纯正宗主——天子无比高贵,血统也就更加重要。
我国从夏朝开始,就已经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土之滨莫非王臣。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
宦官制度,是中国古代王朝封建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先秦时期,它具有明显的旧式礼教的特点,一些贵族出身的子弟有权委派一些官员前往朝廷表示效忠,这些官员又称为宦官。
宦官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后台,也是政治活动中强有力的支撑,推动着朝廷政策的推行和实施。
当时的宦官分两种,一种是君臣宦官,即朝廷授予的宦官,这种宦官分为博士、内监、外监和太尉等;另一种是贵族宦官,即各地贵族派出的宦官,这种宦官分为明夷宦官、太阳宦官和大臣宦官等。
当时宦官分为官宦、子宦、父宦三个等级,宦官们的职责是执行委任来自朝廷的使命,比如:监督地方衙门的工作和领导各地的家族的管理。
宦官的职位也有较高的政治价值,因为宦官的能力决定了朝廷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朝廷维护统治权力,推行政策。
宦官制度在随后的历史中演变得越来越复杂,也有许多变化。
汉代是宦官制度的鼎盛时期,汉朝开创了地方衙役制度,并逐渐实施了以官吏推行政策的原则,宦官制度也越来越强大,形成了宫廷宦官制度。
明朝宦官制度PPT课件
握了皇帝的任免权。到明朝时期,宦官成为
皇帝的私人秘书,他们帮助皇帝辅助决策,
传宣谕旨,批阅奏章,草拟诏旨。
3、皇帝的性启蒙老师
在皇子进入青春期前就有人对其进行性启蒙
教育,而担任这一角. 色的只有宦官。
5
宦官的归宿:
1、送“外经厂供安”
一般宦官中的中上层,在他们年老体迈以后
,又没有依靠,可以“发外经厂看守,以待毙
5、自宫 由于生活所迫,父母主动将自己的孩子 进行阉割,然后送入宫中以谋求生路。也 有人怀着个人目的自行阉割入宫。如魏忠 贤为了躲避债务,一气之下自宫,逃入宫 中。清朝李莲英也是如此。 6、中央政府向地方摊派 唐朝以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摊派宦官 进贡数额,再由地方官招收宦官。地方招 收的宦官大多聪明伶俐,长相俊美。如高 力士就是广东进献的。 7、其他 有时皇帝为了特殊的目的会招收一些人 入宫服务。如明朝王振。内廷为了提高女 官素质,更好的管理女官,招收自愿入宫 的儒士。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写道 “(御马监)掌乃御厩兵符等,与兵 部相关。近日内臣用事稍关兵柄者, 辄改御马衔以出,如督抚之兼司马中 丞。”御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 实为内廷“枢府”。其实,御马监还 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 部分理财政,为明廷的“内管家。 御马监相当重要的的一个职能就是统 帅禁兵。 另外,御马监还具有财政职能。这一 点主要体现在管理御马草料场上。 这样,御马监由于具有军事和经济两 方面的权力成为. 太监机构中的第二热 13 门。
面的宦官部门还有
很. 多。
10
宦官第一官— 司礼监司礼监源自在宣德年间成为宦官系列中的总领,排于二十四衙门之首,该监人员编制最多,
职责范围最广,职权也最大,是名副其实的太
2013年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宦官制度
宦官制度宦官:宦官也称太监、寺人、阉(奄)人等等,专指那些被阉割后,用于管理皇宫内部事务,承担宫中各项役使,侍奉皇帝、后妃及皇族成员人的。
(务必记住)五刑:墨、劓、剕fei、宫、大辟(务必记住)(现场导游时介绍)早在“五帝”时期,宫刑即作为“五刑”(墨、劓、剕(fei)、宫、大辟)之一而使用。
最晚在西周时期,伴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而形成,并成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发展,宦官制度不断完善,人数不断增加,机构日趋庞杂,在国家政治及宫廷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宦官制度依附于君主专制制度而存在,它即是封建君主维护其特权地位的工具之一,又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君权乃至君主本人构成某种危害。
(现场导游时介绍)宦官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附属品和牺牲者。
他们被剥夺了作为人的最基本的权力,没有独立的人格。
在专制君主及其后妃或皇族成员看来,宦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只是专门供他们役使的活的工具,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其多妻制特权,保持后宫“纯净”的特殊工具。
(现场导游时介绍)历代王朝皆对宦官的生活起居和言行举止加以严格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宦官的社会地位最为卑下。
但另一方面,由于宦官常在皇帝身边,掌握着皇帝的生活起居这一特殊地位。
使他们常常能够起到一般人起不到的作用。
一些宦官经常替皇帝传宣谕旨,从而为他们提供了狐假虎威的便利条件。
有些宦官还被委以出使、监军、镇守等重任。
所有这一切,使得宦官的权势大为增长,有时甚至威胁到皇权本身。
古代宦官的来源: 一为罪臣、亡国者、战俘及其子弟,二为边疆民族或属国的贡纳,三因贪求富贵,又苦于无仕进的机会,遂走上自宫充宦官以显达的痛苦道路。
(现场导游时介绍)古代宦官最多的朝代当属明代。
明代宦官机构,主要为十二监、四司、八局,总称二十四衙门,另有内府十库及数十厂、房、场、监等,其规模之庞大,名目之繁杂,为历朝所仅见。
自洪武至崇祯,各朝宦官人数多寡不等,少者数百,多则数万,明未竟达十万人之众。
中国的宦官制度
中国的宦官制度
中国的宦官制度是指历史上中国皇室中使用宦官担任宫廷内的职务和管理工作的制度。
以下是关于中国宦官制度的一些基本信息:
1.宦官的身份:宦官是被阉割的男子,失去了生育能力。
他们通常被选入宫廷,并接受专门的训练,以侍奉皇帝和皇室成员。
2.宦官的角色:宦官在宫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包括管理内廷事务、监督宫廷安全、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和起居等。
他们也承担着维护皇权、掌握权力的角色。
3.宦官的权力:在某些历史时期,宦官曾经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影响皇帝的决策和国家政务。
他们通过掌握皇帝的耳目、干预政务和操控内廷,对朝政产生了重要影响。
4.宦官的特权和限制:作为皇帝的亲信和仆从,宦官享有一定的特权和优待,如获得财富、地位和特殊待遇。
然而,他们也受到严格的监控和限制,以防止他们滥用权力或产生不良影响。
5.宦官制度的影响:宦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扮演了朝廷内的管理角色,也成为了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的对象。
宦官的权势和腐败现象也导致了对宦官制度的批评和反对。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的宦官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废除,并且在不同的朝代和统治者之间存在差异。
现代中国已经废除了宦官制度,不再有宦官在政治和官僚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1/ 1。
第二讲宦官制度
•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 极矣”司马迁每每想到自己身体残缺, “且负下未易居,上流多谤议。仆以口语 遭遇次祸,重为乡党戮笑,以侮辱先人,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 诟弥甚尔,是以尝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 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 未尝不发背粘衣也”
第二节、历代的宦官制度
西汉宦官的职权
• 汉初的宦官主要是侍奉君主及其家族成员 的生活起居,还未染指朝廷政务。 • 西汉中后期,随着专制君权得到进一步强 化,宦官制度发生了变化。宦官人数增长, 宦官机构膨胀,为宦官干政提供了机会。
东汉限制宦官的措施
• 一方面,完善尚书台机构,继续实行西汉 晚期撤去中书宦官的规定,将宦官排除在 中枢政务之外。 • 另一方面,限制宦官子弟为官,防止宦官 家族结党营私。
宦官产生的根源
• 首先,宦官现象的出现,必须是在私有制、 阶级社会产生以后,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 的君主专政时代。 • 其次,宦官现象出现在男性中心家天下的 社会,父权家长制出现是宦官制度产生的 前提条件之一。 • 第三,阉割术的出现。
• 从专制君主的角度看来,内廷使用宦官的‘好处” 是多方面的,内廷杂役全部由宦官承担,就可以 彻底断绝宫廷女性与宫外正常男性的交往联系; 由于宦官缺乏性别特征,不可能与宫廷女性发生 性爱关系,既可以沟通官禁内外联系,又不会同 朝臣发生性爱关系;宦官的气力毕竟高于女性, 可以承负内廷的繁重劳役,必要时可以担任内廷 的警卫。总之,隔绝监视宫廷女性、维护君主对 宫女的独占,这是导致宦官制度产生基本因素。
西周宦官的传统职掌
• • • • • 内廷侍奉君主及其家族,具体事物包括: 1、掌内廷杂役,侍奉君主家族的生活起居。 2、守卫宫禁。 3、总领宫廷事务。 4、传达王命。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演变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基本介绍和重要性的说明。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写作方式:中国古代宦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制度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员组织形式,宦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宦官制度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古人常将宦官制度的开始与战国时期的宫廷制度发展相联系。
起初,宦官主要是负责宫廷的事务管理,如宫殿内部的维护、供给、清扫和宴会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宦官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并开始在政治决策方面发挥重要影响。
古代中国的宦官在政治和社会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他们作为皇帝的亲信和助手,经常接触到政治机密,并在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由于他们没有家族势力和政治派系的束缚,因此往往能够独立思考和提供中立的建议。
同时,作为皇帝的亲信,他们也具备很大的权力,并能够影响朝政的走向。
在宫廷内部,宦官还负责管理宫女、监督后宫的纪律,甚至可能干涉后妃的选取和解除。
宦官制度的演变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宦官作为皇帝的亲信,他们的权力相对独立,有时甚至能够左右朝政的变动。
这种独立权力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封建王权的过度集中。
另一方面,宦官的权力也可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滥用权力进行贪污、貌美之人更易得宠、篡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后来宦官制度逐渐被削弱和消除的原因之一。
今天看来,虽然宦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已经逐渐消失,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宦官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它的演变过程既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需求,也带来了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对于今天的政治和社会管理者来说,我们可以借鉴宦官制度的经验教训,更好地运用权力、规范管理,以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概述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演变,介绍该制度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法律讲堂文史版大明宦官(2篇)
第1篇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宦官这一特殊群体扮演了复杂而微妙的角色。
他们既是一群生活在宫廷深宫中的权力奴隶,又是皇帝身边不可或缺的助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明宦官的历史渊源、权力变迁以及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身影。
一、宦官的起源与明朝的宦官制度宦官,又称太监,起源于古代的宫廷,是皇宫中专门负责皇帝生活起居、内务管理以及保卫工作的一群人。
明朝的宦官制度起源于汉武帝时期,至明朝时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
明朝的宦官主要分为三类:司礼监宦官、东厂宦官和锦衣卫宦官。
二、明朝宦官的权力变迁1. 明初:宦官权力受限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他设立了宦官的“三品以下不得干预朝政”的规定,并规定宦官不得参与政治决策。
这一时期,宦官的权力相对较小,主要职责是管理宫廷事务。
2. 明中期:宦官权力上升明中期,宦官的权力逐渐上升。
由于皇帝对朝政的干预减少,宦官开始插手政治事务,成为皇帝身边的实权派。
其中,最著名的宦官是魏忠贤,他借助皇帝的信任,一手遮天,成为明朝晚期的权倾朝野的宦官。
3. 明末:宦官权力的顶峰与衰落明末,宦官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李自成起义爆发后,明朝政府内部矛盾激化,宦官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然而,随着李自成的军队逼近北京,宦官的权力也迅速衰落。
明朝灭亡后,宦官的权力也随之消失。
三、大明宦官的历史影响1. 宫廷权力的阴影明朝的宦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帝的权力,使皇帝成为了宦官手中的傀儡。
宦官的权力扩张,使得宫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给明朝的宫廷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2. 朝政的混乱宦官的权力上升,导致朝政混乱。
他们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结党营私,严重影响了明朝的朝政。
明朝末年,宦官的腐败和贪婪加剧了国家的危机。
3. 民族的灾难明朝的宦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灾难。
宦官的权力扩张,使得明朝政府失去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导致民族矛盾加剧,为后来的外患埋下了隐患。
四、总结大明宦官是明朝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东汉的宦官制度相关详细介绍.doc
东汉的宦官制度相关详细介绍东汉的宦官制度相关介绍西汉建立之初,对外大封同姓宗室为王,对内大封功臣为列侯,内外互相维护犹嫌不够,再用外戚以为辅助。
吴楚七国之乱后,宗室地位曰削,功臣也遭猜忌,外戚势力有所抬头。
到东汉,皇室多与豪强联姻,以便取得他们的支持,宋巩固政权。
一些豪强与皇室联姻后,便成为皇亲国戚,权势迅速扩展起来,逐渐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
东汉诸帝又多幼年即位、夭折、绝嗣,遂多由母后临朝,这也使外戚得以专权。
小皇帝即位后,不能理事,全靠母亲,母亲信用娘舅家,皇帝就成了傀儡。
皇帝慢慢长大后,不甘心大权旁落,朝臣们也多在外戚操纵之下,皇帝只好依靠自己身边的宦官来打击外戚。
光武中兴后,宦官悉用阉人,正式形成宦官集团。
东汉中、末期,就是在外戚和宦官两种势力的较量中度过。
在反复斗争中,宦官权力不断扩大,直到专断朝政。
汉章帝(76年即位)时,纳窦氏女为贵人,后立为皇后。
皇后兄窦宪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窦笃为黄门侍郎,并侍宫省,宠贵曰甚。
他们肆意掠夺土地、财产,甚至连皇室成员都不放在眼中。
一次,窦宪以贱价强行夺取沁心公主(明帝的女儿)的园田,公主不敢与之计较,但章帝尚能控制政局。
章帝召窦宪斥责:你夺公主园田,何异于赵高指鹿为马?!贵为公主尚且被夺田霸产,何况小民!朝廷要废弃你,就像扔掉小鸡、老鼠一样! 直到窦后撕破自己的衣服前来谢罪,章帝才算罢休。
章和二年(88) 汉章帝死,10岁的太子即位,是为和帝。
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宪以侍中身分内管机密,出宣诰命。
弟笃为虎贲中郎将,弟景、瓌并为中常侍,均据要职。
永元元年(89)窦宪、耿夔率军破匈奴于稽落山(在今内蒙古)招降20余万人。
窦宪率军至燕然山(蒙古杭爱山),刻石记载此次战争经过。
窦宪既立大功,名声大震。
朝中大臣慑于他们的威势,多看他们的脸色办事。
地方刺史、郡守、县令多出其门下。
他们欺压吏民,竞相敛财纳贿。
和帝15岁时,对窦宪等外戚干政极为不满,但又无法与朝臣接近,只与宦官朝夕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宦官制度》讲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宦官的起源及宦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2、把握中国古代宦官的群体特征。
3、掌握宦官制度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影响。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宦官的群体特征。
●教学难点:宦官制度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艺术性讲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我先告诉大家一条旧闻:1995年,新华通讯社曾播发了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新闻: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老人因病辞世,享年94岁。
这条消息的“新闻点”或者历史意义,显然在于它标志着从西周到清末,有着2700余年历史的中国古代宦官制度及其遗绪的最后终结。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伴随了我国整个古代社会始终的宦官制度以及这一特殊制度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所产生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宦官的起源有人认为,中国有两大特殊的“发明”:一是女人缠足,二是宦官。
这是中国古代的“两大陋习”。
女人缠足出现较晚,一直到五代时候才出现(南唐后主李煜之过);而宦官在中国的产生却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大约从夏代起,宫庭中就有了为皇帝及其家族服务的宦官。
当时,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衣食住行,地位十分低下。
到了西周,“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
这样,天子的后宫除了一个嫡妻之外,还有数百位嫔妃和成千上万的宫女。
如此之多的嫔妃、宫女,势必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和侍从人员。
在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男性被统称为“宦官”。
最初的宦官可都是纯爷们儿。
到后来,皇帝为防止宦官出入宫禁而与嫔妃宫女们发生淫乱,就采取了一种绝妙的办法:割去他们的外生殖器。
所以宦官也称阉人、奄人、阉宦、竖阉、椓人、私白、净身等。
又由于他们常侍禁中,也被称寺(侍)人、巷伯、正内、司宫、内侍、内官、中人、中官、内监、内臣、公公、太监等。
东汉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大约自此时起,宦官才成为“阉人”的代名词。
了解了宦官的起源后,我们来给宦官下一个定义:宦官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旧史或称寺人、阉宦、中官、内官、内侍、太监等,是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在宫廷内专供奴隶主、国王或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男性。
三、中国古代宦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其实,“宦”是天上一个星座之名,即宦星,位居帝星之侧,周人皆信天道,便仿宦星在帝星之侧而在帝王身边设了“宫正”、“内宰”、“寺人”、“宫人”等侍奉帝王的官。
战国伊始,人们即用宦星之名来称呼皇室的侍奉人员,于是有了“宦官”之称(当时叫“宦者”)。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就已经有了专管天子及其家族生活的官。
遗憾的是,当时的确切名称现已无法考知。
商代的国家机构中,今见于卜辞和青铜器铭文的官名有“小臣”、“小籍臣”、“卜”、“御史”、“宰”、“尹”等,其中“宰”就是专掌皇室内务的官。
周代管理皇室内务的官有:“宫人”、“内宰”、“寺人”、“阁人”等。
各掌其职,“宫人”专掌帝王寝息和洒扫宫廷;“内宰”掌治宫内政令,并以妇道训导宫女;“寺人”专掌宫女戒令;“阁人”则专掌王宫内中门门卫。
杜佑认为他们“皆为宦者也”。
秦汉之际的“中书谒者”、“中黄门”、“中常侍”等都是宦官,隶属少府统领。
东汉以后,内宫职属全部由宦官担任,有关宦官的机构设置及其选用、赐爵、升迁、秩俸、管束、赏罚等各项制度也比较成熟。
由于有了制度的保证,宦官人数迅速增加,宦官阶层内部的分化也日趋明显。
部分宦官地位上升,跻身于官僚行列,这些人同时具有了皇帝家奴与朝廷官员的双重身份。
作为一支新崛起的政治力量,宦官集团越来越多地干预政务,并且与外廷的官员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
东汉的十常侍干预朝政,圈地卖官,草菅人命,坏事干尽,闹得民不聊生,国无宁日。
最终,出现了东汉末年朝廷官员与内廷宦官的长期争斗,黄巾起义烽火连天,宦官势力伴随着东汉的灭亡而遭到毁灭性打击。
隋唐二代,有以“宦者为主”的门下省,是侍从官的总汇。
唐朝一世,更于“三省”之外,增秘书、内侍二省。
内侍省是纯粹的宦官机构,位与三省长官平行。
置内侍、内常等官,长官为“监”及“少监”。
唐末五代,宦官之枢密院使稳操内廷政治,宦官失势后,后梁始杂以“士人”代居其职。
宋代的宣徽院,原为唐人宦官所设,地位略等于枢密,在宋宫廷中供职者有:东、西上阁门使、副使、宣赞舍人、只候等,多以宦官主之。
宋人的内侍省,另设“人门侍省”来统辖,是皇上极为亲近的宦官任职。
辽宋二代,史文鲜见宦官专设机构,知辽置太府、秘书、都水等监,皆有“太监”一官。
元蒙一朝,重视佛教,设有佛官,修缮佛寺。
其官制总名为“大禧宇烟院”,所属各寺皆设总管,以责其成,与宦者都有间接的关系。
明代宦官之盛,风气之坏,超过任何一代。
宦官明目张胆的代皇帝批答奏章,垄断朝政。
宦者人数也特多,手中掌有“批红”权。
明代的宦官机构十分庞大,设十二监: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授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烷衣局、内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这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各衙门均以宦官作掌印太监。
从唐到明,太监和宦官发生了比较巩固的联系,但这时的太监仅指具有一定品级、享有一定伴禄的高级宦官。
清代才将侍才皇帝及其家族的大小宦官统称为太监,从此,“太监”才成为了宦官的同义词。
清朝有“内廷行走”(同汉仕内朝官),包括军机处、内务府、御前处。
其中,内务府是宫廷内部的事务机构,以宦官为主。
内府差遣,也都由内务府宦官派充。
但内务府成员不尽属于宦官。
清代宦官以总管太监、首领太监等为首,隶属于内务府。
设有总管太监14人(四品),副总管太监8人(六品),首领太监189人(七品),副首领太监43人(八品),笔帖式(八品,惟敬事房有之),太监(无品级无数额)。
直到本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胜利,伪满州国覆灭为止,为皇室服务的宦官才随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帝一起,宣告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四、中国古代宦官的群体性特征1、位卑权重宦官大部分出身寒微,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侍奉君王及其家族的衣食住行。
作为宫廷奴仆,更由于其身体和心理上的缺陷,受尽了世人的歧视和羞辱,除非得到皇帝的特殊恩惠或立有大功,一般来说他们的社会地位十分卑贱。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的孝道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
儒家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的思想无形中成为当时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
对宦官来说,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也不管是“自宫”还是被迫承受的“宫刑”,他们一旦以此种方式失去了生育能力,就会为人们所不齿。
即使从小受过良好教育、胸怀大志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也为自己受到宫刑而有深深的耻辱感,以致“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人们把他们视为君王豢养的家奴,任何时候都以异样的心理看待他们,不把他们当成正常的“人”,那怕是最贫困、最普通的人。
然由于宦官的特殊职责,他们日夜侍奉在皇帝及其嫔妃身边,有更多的时间接近权力中心,获取皇帝及其嫔妃的信任。
宦官一般长寿,而皇帝多短命。
有些皇帝小时候就是由宦官带大的,从日常起居、饮食到各种礼节仪式的教育都由宦官负责。
他们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
即位后更是对这些宦官信任有加。
而皇帝深居后宫,与外界的联系全通过宦官,宦官一定程度上代替皇帝行使了某些权力。
“宦宫者渐染朝事,颇识典故。
少主凭谨旧之庸,女君资出纳之命。
及其传达于外,则手握王命,口含天宪,莫能辨其真伪,故威力常在阴阳奥窔之间。
迨势焰既盛,宫府内外,悉受指挥。
”汉武帝“数宴后廷,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者主之”。
汉“元帝被疾,不亲政事,……事无大小,因(石)显自决”。
唐玄宗时“,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
”。
唐肃宗以李辅国为助手,“四方奏事,御前符印军号,一以委之”。
明代,宰相制废除,权力集于皇帝一身,宦官更成为了皇帝不可缺少的助手,朝廷上出现了司礼太监等,手中握有“批红”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代理人。
2、忠实的奴才宦官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帝王的宫廷中长期存在,固然有皇帝及其家族的需要以及宦官社会联系少、便于控制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宦官对主子的忠诚之心。
首先,让我们从宦官的来源上分析。
宦官的来源大致有三:一是父母家贫无以供养,或孤儿无所容,从小就被阉入宫。
他们自幼与外界隔绝,接触到的只有主子,视主子如再生父母;他们没有家室,没有亲属,没有任何其它要求和挂念,精心扶持主子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自然忠贞不二。
从另一角度,我们或许可以说:他们所侍奉的主人就是他们的亲人,皇宫就是他们的家。
二是向往荣华富贵的生活,或为生活无着、迫于生计,或带有其他动机的自宫者。
对于自宫者来说,进宫侍奉主子就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当然忠于主子。
三是“刑余之人”,指受宫刑的战俘或犯人。
从整体上看,他们在宦者中不占多数。
这些人,从正常人一下子变成一个“废人”,往往带有深深的耻辱感,无颜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他们好像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由于世俗的鄙视,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回到以前了,他们的忠实更多是出于无奈之举和自暴自弃。
其次,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
宦官忠于主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一旦被阉,便成为不男不女之人。
而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维观念中,社会是由男人、女人和家庭构成的。
很显然,宦官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
也就是说,他们一旦入宫,便没有了回头路。
宦官与主子的亲密关系,在君主与外臣之间是难以想象的。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叙述“:讲我的幼年生活,就不能少了太监。
他们服侍我吃饭、穿衣和睡觉,陪我游戏,伺候我上学,给我讲故事,受我的赏也挨我的打。
别人还有不在我面前的时间,他们却整天不离我的左右。
他们是我幼年的主要伴侣,是我的奴隶,也是我最早的老师”。
还有,据《明史》记载,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包围皇宫时,没有一个人保护崇祯皇帝。
崇祯挥刀杀死他所钟爱的公主,跑到后山自缢,当时为他忠诚殉亡的只有一个宦官。
从以上可以看出宦官对于他们的主子是何等的忠实。
3、扭曲的人格宦官有着与正常人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极度的自卑和自负是宦官的性格特征。
一方面,面临比自己强大者时,他们便摇尾乞怜,卑躬屈膝,百依百顺,媚态十足,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和软弱性;另一方面,一旦得势,他们又会表现出极其强烈的权力欲与残忍心,目空一切,为所欲为。
这种心理导致了宦官在政治上、经济上、日常生活中极端畸形的心态与行为。
政治上,他们获得宠信、掌权执柄时,就忘乎所以,大耍淫威,时时不忘表现自己尊贵的身份,常常以个人一时的喜怒哀乐决定国家大事。
而一旦失势,则百般拍马溜须,巴结讨好权贵,无所不为。
为了能出人头地,他们常常不顾廉耻与人伦道德,挑拔是非,引起事端,诬谄忠直,造成政治上的极度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