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概念的内容与形式逻辑学习心得

谈概念的内容与形式逻辑学习心得
谈概念的内容与形式逻辑学习心得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学校安排了形式逻辑课作为必修课。与所有的初学者一样我总觉得这是一门很神秘很难于理解的课程,觉得它非常抽象,很难学。但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书上的具体例子,让我发现形式逻辑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乏味枯燥,也不是以前认识上那种纯理论的讲义,而是与生活紧密相关,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门课程。

逻辑学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是研究思维、思维的规定和规律的科学。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将形式逻辑这门课学好也不是很容易的,它所处理的问题虽是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但它不是直观的,也不是只停留在表象,而是纯粹的抽象,只有通过认真分析,正确运用所学的规律才能抓住其中纯粹的思想。虽然在学习中我们接触的都是最为熟知的事例,但正因为我们总以为不值得费力气去研究这样熟悉的东西,所以才使我们学习逻辑学深感吃力,另一方面,由于逻辑学中也存在与我门业已熟悉的思维方式相反的地方,所以又对我们理解、研究逻辑学增加了困难。

学习逻辑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自觉遵循逻辑思维的正确形式及规律,去进行思维活动和思维训练,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素质,避免逻辑错误,增强逻辑效率,以获得系统的思维教养,在训练思维的过程中使头脑得到清晰的思路,语言精确,最终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指导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使自己变得睿智、理性,具有高度理解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主观感官的直觉做出判断,由于实际情况复杂,我们经常

会被表象所蒙蔽,做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判断,在学习了形式逻辑后,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用严谨求精的态度,借助逻辑知识,理性分析,合理判断。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终于可以把那些深奥、晦涩的术语牢记于心,并适时的去运用。接下来就概念我谈谈个人想法。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概念和语词有密切联系。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借助语词才能形成、存在和表达。概念是语词思想内容。表达一定概念的语词才有具体的含义。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概念中反映的对象的总和。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他的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

举例说明内涵与外延:企业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合理地组织人与物的因素,有计划地指挥、调节和监督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主要包括(计划、生产、技术、设备、物资、劳动、成本、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第一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内涵,第二个括号中的文字是“企业管理”的外延。

根据外延的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内涵的不同,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清朝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乾隆皇帝要将一批禁书焚毁,纪小岚因爱惜书籍想把他们保存下来,于是,他对乾隆说:“恳请皇上流下四本书,赐予我。”乾隆没多想,就答应了,问他要哪四本书。纪小岚不紧不

慢地说:“《经》《史》《子》《集》这四本书。”乾隆没办法只能将这些书都交给了他。纪小岚故意将“四本书”这个非集合概念说成“《经》《史》《子》《集》”这样的集合概念。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下做逻辑学作业时,我又一次将逻辑规律进行实际运用,用推演的方式使自己的思路清晰,思维严密,尤其是在做出难题时,心中会涌出自豪感,增加了对逻辑学学习的兴趣,体会到了逻辑学的魅力以及实用性。当然,在一些题目中我依然存在问题,这也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使自己能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综合的,充分的利用形式逻辑的规律。

亚里士多德开创了整个逻辑科学发展的基础——传统形式逻辑,而在现代社会更加不能没有逻辑。凭主观感受产生的判断是盲目的、片面的、缺乏理性依据的。我们时时会用到逻辑判断、逻辑分析、逻辑思考,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逻辑学用于处理日常事务,学以致用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只有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所以,我认为学习逻辑学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我也会认真学好这门课程。

【热门】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总八篇

【热门】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总八篇 【热门】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总八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教学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篇1 一学期即将结束。在本学期学前班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幼儿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而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我们在保育方面的要点。回顾这学期工作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这一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纲要解析,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中愉快自主的接受新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常规工作 本学期针对班级的常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各项生活能力和卫生知识的知道,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睡觉时盖好被子以及夏天的时候怎样防暑和“热感冒”的知识,学会自己穿衣叠被,争取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并向幼儿家少自我保护行为的简单常识,如上下楼梯,在园里自由活动玩游戏时要注意安全,遇到陌生人或者和父母走丢后怎样自救,怎样过马路,下河游泳以及火灾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防护的教育。 二、教育工作 幼儿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为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等特点。学前班幼儿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在不短开的开阔,吸收新的知识也快。在教育教学中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极性和主动性。 1、拼音通过绘画,色彩等各种渠道让幼儿接触并了解声母韵母,

最后全班幼儿可以背诵和默写完整的声母韵母表,在学习过程中幼知道有23个声母24个韵母,默写完后幼儿会自己检查个数。 2、语言:因为学会了声母韵母表,所以对幼儿进行了音节练习,学会用拼音拼生字,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碰到新的生字,生词甚儿歌,长的故事等只要有拼音他们都可以自己拼出来。为后来的快乐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们在班级还进行了1帮1的活动。每个学习好表现好的小朋友将和一位基础较差的幼儿做朋友,结对子,扮师徒。平时有问题有困难时互相帮助,经常让幼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使班级的整体水平都有所提高,取得一致的进步。 三、家长工作 我们用家园联系手册,日志本和枝纸条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及幼儿每天在园表现都让家长看到,然后帮幼儿复习巩固,检查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在园表现情况,对品学兼优和有所进步的幼儿都会实行大红花奖励和奖状奖励的方式,使幼儿每天能快乐的进步。此外还通过电话和上网聊天的方式和家长进行直接沟通,共同交流幼儿个方面信息。 四、反思调整 总结了这学期的点点滴滴,在繁忙繁忙中我们又向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孩子们个方面得到发展,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进步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增长了许多知识,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反思不足,如创设幼儿参与科学实验的机会不够,创造性游戏的开展较薄弱,个别幼儿懒惰性依赖性强,有的则不够大方,胆小,上课时不能大胆发言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根据以上存在的不足认真反思调整,汲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方法。通过本学期的工作,我很幸运学到了不少东西,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多思多试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才能不愧于每一位求知的孩子。所以我深信自我评价,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动力,扬长避短,认识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希望取得更大的进步。

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先进教育理念学习心得 篇一: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城郊小学倪朝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教育新理念》一书的理念,使我感受很深。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 好的教育是相对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绝对的、统一的“好”教育是没有的,好教育不能通过模仿和抄袭而获得,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们应该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场景、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和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确定一种相对较好的教育行为方式,选择和创造自己认为好的教育。 教育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 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 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和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观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 和先决条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行为。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 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

形式逻辑知识点总结

1、逻辑形式的组成: 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的。 2、概念的种类 判断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取决于其外延中分子对象数量的多少,仅仅包含一个分子对象就是单独概念,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就是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只有一个分子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的概念。 判断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取决于语句中所规定的对象的属性是整体具有还是其中的分子对象也具有。 集合概念: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正概念:也叫肯定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也叫否定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3、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同一关系):a b 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设a,b两个概念,a概念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即所有的a都不是b并且所有的b也都不是a 矛盾关系:a,b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其邻近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a,b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其邻近属概念的外延 4、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 定义过宽: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窄: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2)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同语反复:在定义项中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 定义循环:在定义项中间接出现了被定义项。 (3)定义项必须用清楚确切的概念。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含混;在定义项中使用了含混不清的概念。 以比喻代定义:定义项用了形象比喻。 4)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 违犯规则所犯错误:定义用否定联项 5、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划分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划分母项的外延)

读《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概念分为一般概念和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核心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核心概念教学中的障碍。而数学核心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核心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呢?下面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核心概念教学一般都分四个阶段:引入、形成、巩固、发展。 一、核心概念的引入 1、核心概念的引入是核心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核心一般概念和核心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主要要说明“谁”的几分之几,为了说明这一点,可出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折出它们的二分之一,让学生明白虽然都是二分之一,却表示不同的大小,所以一定要说明“谁”的二分之一。 2、同时,在核心概念的引入中要格外做到旧知识的迁移。 任何一个数学核心概念都是在以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前一个核心概念是后一个核心概念的基础和推理依据,旧核心概念铺垫不好,就会影响新核心概念的建立,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由“倍数”引出“公倍数”,再导出“最小公倍数”。在几何知识中,由长方形的面积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公式。 3、最后还可以从计算引入新概念。有些概念不便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而通过计算才能揭示数与形的本质属性。如,教学“互为倒数”这个核心概念时,可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口算:3×1/3,1/7×7,3/4×4/3,9/11×11/9……,算后

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6篇

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6篇Education concept training experi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6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4、篇章4: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5、篇章5: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6、篇章6: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本质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理性认识,是指向教育未来发展的精神范型和远见卓识。下面是小泰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篇章1:教育理念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新教育理念真可谓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浅,它从不同 的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教育,让我感慨良多。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老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对新教育理想的追求。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 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 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 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

形式逻辑 第二章 概念 (2)

第二章概念 [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一节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 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是事物的关系。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是属于某种事物的. 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人们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是在认识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到深刻的过程.如:人--“无羽毛而会直立行走的动物”→“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 最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逐步舍掉具体的、现象的、感性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一般的、本质的、理性的东西. 概念形成之后不是固定不变的.首先,概念是要随着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其

空间观念教学的心得体会

空间观念教学的心得体会 传统的几何课程,内容差不多都是计算和演绎证明,到了初中以后,很难找到与“空间”有关内容,几乎成了一门纯粹的关于平面几何证明的学问。其重点在形式化,内容比较单调,呈现方式也是冰冷冷的。须知,空间与人类的自下而上和居住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孩子更好地生存、活动和生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实物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学习内容的原因。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大致可以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学 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这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关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借助实物模型进行教学 空间形式和空间观念,可以通过实物模型,使之直观形象化。指导学生对实物模型的、剖析、制作模型,实地实物测量等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日积月累,逐步做到离开实物、模型、图形,也能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形象愈深刻,想象也愈丰富。所以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不可缺少的途径。例如,在体积概念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首先搞清“空间”、“空间大小”的实

物理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最新范文

物理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的课程标准已出台,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合理使用中学物理新教材,如何遵循《课标》的思想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学人才,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些中学物理教师或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想就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一,物理教育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物理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物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物理教育和教学的问题。学习和研究物理教育学,首先要钻研和领会已有的物理教育教学理论,因为这是人们多年来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成果,接受这些成果有助于避免重复别人在物理教学上所走过的弯路。但对物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必须与当前的物理教学实践。二,注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物理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

生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三,认清《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定位。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四、注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物理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物理。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2.创设生活情境,物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物理的理解。3.创设故事

形式逻辑最全期末复习资料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方式叫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与语言有不可分类的联系。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概念、判断和推理)是借助于语言(语词、句子和句群)来实现和表达的。 3、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有具体内容,也有逻辑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叫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叫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既与思维的具体内容相联系,其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逻辑常项,一是变项。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它们的逻辑常项的不同。 4、简单的逻辑方法:普通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主要是指: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等。相对于辩证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上述方法是比较简单的。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不同: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个别对象的具体形象及其属性,其中既有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也有非特有属性或非本质属性;概念舍支了对象的非特有或非本质的忏悔,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6、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牲,即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称为概念的含义。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 7、单独概念:是反映唯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专有名词和摹状词都表达单独概念。 8、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一般都表达普遍概念。 9、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叫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叫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组成的统一的总体,一人集合体所具有的忏悔,只为该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体所具有。非集合体则不同。 10、正概念和负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正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负概念。从语言方面说,在表达负概念的语词中,常常含有“无”、“不”、“非”等否定词。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范围而言的,一个负概念所相对的范围,逻辑上叫做论域。 11、同一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同时所有的b都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12、真包含于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但是有的不是,那么与之间的关系说是真包含于关系,即真包含于。 13、真包含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b都是a,但是有的a不是b,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即a真包含b。 在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中,都有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和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外延较大的那个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较小的那个概念叫做种概念。这两种关系叫属种关系。 14、交叉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生命的,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而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15、同一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中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是重合的。我们把这四种关系统称为相容关系。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 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综合业务素质, 以下学习心得体会《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是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学习我解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理念,最近认真阅 读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今后工作有着极大帮助,现在就摘录本书部分章节的部分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 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我对教学与课程的认识 在新课改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我们首先必须摆 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我们知道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 体或内容,它规定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做;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 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 何变革。针对这一点,再对照自己的教学,以往我在教 学中,总是把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因此常常出现教学 过程和学生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有时还为此想不通。现 在我认识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使用教材,同时也要

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更要注重交际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注重交际课 程的开发,这样教学就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程计划,教 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 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 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 与自由的过程。 (二)我对互动的师生关系的认知 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 统一的实质是就是师生,生生的交往。据此,现代教学 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该书指出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亦是人的最 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中, 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 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而且是多边的整体的交往。这一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交往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我们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 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

学习教育新理念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新理念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 书籍永远是新的。 在课余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 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 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 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 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 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 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 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 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 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 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 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 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 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 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 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 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 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 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 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 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 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技能心得体会与总结5篇

教学技能心得体会与总结5篇 教学技能心得体会与总结1 今年六月我校组织学习《组织教学技能训练》这本书。本篇训练内容与要求及内容如下: 一、能按照“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与叙写教学目标、进行最近发展区分析与合理确定教学流程、处理教材与选择教学策略、编制教学方案”六个步骤进行教学准备。 二、在教学准备的各个步骤中做到: 1.教材分析 ·对于所教内容,清楚课程标准中的总体要求和学段要求,把握学科知识和教材的结构,领会教材编排意图 ·明确教学内容中科学思想、文化蕴含 ·熟悉教材内容 2.学习者特征分析 ·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 3.确定教学目标 ·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正确确定教学目标 ·能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能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4.进行最近发展区分析与确定教学流程

·会对所教内容进行最近发展区分析 ·能依据最近发展区分析确定合理的教学流程 5.处理教材与选择教学策略 ·能依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 ·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 ·能设计学法与教法的有机结合 6.编制教学方案 ·能对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和系统理论所编制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改革背景与目标、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各国课程改革的现状。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更深刻地感悟到教师的任务与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要系统学习《新课程教学能力训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当今教育改革的脉搏。转变教学观念,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要善与学习和利用,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把握新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扎实教学基本技能,教给孩子有效的学习的方法,使孩子们得到各项能力的提高。边实践边总结,写下心得体会,为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留下参考的资料。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概述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各种思想逻辑形式的普遍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我们这里所说的基本规律是相对于特殊规律而言的。我们以前曾经讲过许多逻辑规则,例如定义规则、划分规则、三段论规则等等。这些逻辑规则相对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四条逻辑规律来说,都带有特殊性。它们只在特定的思想逻辑形式里有效。相对于这些逻辑规律来说,逻辑的基本规律则带有普遍性,是对这些规则的进一步概括。因而它们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思想形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形式逻辑把它们称为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普遍有效性。逻辑规律是思维活动中的基本准则,对一切思维过程都有制约作用。任何正确的思想,无论是概念、命题还是推理,都必须具有确定性。有确定的内容,确定地反映客观对象,这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正是从不同角度反映这一特征。 同一律提出任何思想与自身同一,矛盾律要求思想不自相矛盾,排中律则排除两个矛盾思想的中间可能性。遵守这三条规律是思想具有确定性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们的要求,则势必犯逻辑错误。这是从逻辑规律在思维中的作用说的。 再者,充足理由律也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它是思想具有论证性的必要条件。违反了它的要求,同样犯逻辑错误。

二、客观必然性。逻辑规律不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而是思维自身的规律,因此有其主观性。但逻辑规律不是同客观事物毫无关系的纯思维的产物,它有其自身的客观基础,即一切客观事物在其存在时必须具有的规律。因为一切事物在其存在时只能是该事物而非他物;一切事物在其存在时不能是虚无;一切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二者必居其一;一切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三、逻辑思维具有确定性和论证性的特征。其中,思维的确定性又具体表现为思维的同一性、一贯性和明确性。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是有关思维具有确定性的规律,充足理由律是有关思维具有论证性的规律。任何思维活动如若违背了上述四条规律都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逻辑错误。 任何规律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作用。逻辑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同一思维过程,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针对同一对象的思维活动。 所谓“同一时间”,是指思想所涉及的对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那段时间,在此时间内该对象的本质属性保持不变。思维过程中同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思想所涉及对象相对稳定状态所持续时间的长短。 所谓“同一关系”,主要指对象的同一方面。任何对象都有许多方面,是多种本质属性的统一。例如“水”就起码有物理属性方面和化学属性方面。水的物理属性方面表明,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气温摄氏零度时结冰,摄氏100度时沸腾;水的化学属性方面表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而构成的物质。因此,在不同的关系下,对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

【推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4篇

【推荐】教师教学心得体会4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心得体会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我决定做一名幼儿教师时,我对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同时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幼儿教学,我对这一份职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对长期工作在教学岗位上的幼儿教师充满了敬佩。下面就这段时间来的教学我谈几点个人的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一、教书难,育人更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这为师之道,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更要传授生活道理,解答人生疑惑,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虽然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知识,但是要把他们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实在是有些难。 育人难,难在对幼儿的说服和诱导上。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跟上的艰辛和长久的目标。幼儿的心理是一张洁净的纸张,作为幼儿教师就有责任引导画好人生的第一笔。可以说幼儿教师肩负着下一代启蒙的责任,影响着一代人的素质,因此不但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幼儿教师要有扎实功底 经过一短时间的教学,我也发现自己的知识已经逐渐不够用。以前总以为幼儿教学无外乎加减法、aoe,讲讲故事等,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发现远非如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常言道“给人一碗水,自己应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就不能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已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注重积累,而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为适应全面育人和教育职能能多样化的需要,教师应摆脱只能教一门学科的局面,应既能教必修课,也能教选修课、活动课,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提倡教师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中贡献突出,更要多才多艺。这样,当我们每天站在学生面前时,都能别具一番神韵,别有一番风采。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就是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将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认真拜读了《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书籍.一本本教育书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诚的话语,使我很受启发.现就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谈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首要条件.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要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数老师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老师的根本,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当然不应该走上讲台的.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备条件.按理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与其父母相比,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常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所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师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把学生教好.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讲座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讲座心得体会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多)。这些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听了杨明丽老师的讲座后受益匪浅。一、概念的引入从实际引入(也可以说是从直观引入)。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二、概念的理解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三、概念的运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1)自举实例。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老师们经常使用这种练习方法。如,在学习射线、线段和角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些图形?(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一些习题。再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线段、射线和角后,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3)运用于生活实践。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

学习《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 教育心得体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1242 学习《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Experience of learning "new concept of education"

学习《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读了《教育新理论》我的感触良多,下面就谈一下我认识和体会: 一、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 书中写道: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人,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为了达到教师境界我们必须提升自己.另外,在学生的眼中,我们是“无所不知,无所无晓的”。因此,我们具有的知识面愈广博、愈丰富愈好。所以教师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联系实际,不断反思 1、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加强交流沟通加深了解 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课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励,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而不听你的讲课、不看你的面孔,这常常是因为教师居高临下.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课下要多些关心和多些谈话,聊一些关于他们的生活、兴趣以及其他功课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话题。教师要像一个朋友般地听学生诉说,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我们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反思、加强沟通,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6.第四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普遍适用概念、判断、推理的。从前三章的介绍可以看到,概念、判断都有各自适用的规则、规律,如概念内涵、外延间的反变律,概念定义、划分的规则、性质判断形式间的对当关系,复合判断形式间的等值转换规则等等。从下一章起,我们还要介绍各种推理的规则。这些关系、规律都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适用于概念的规则不适用于判断、推理,适有用于判断的规则不适用于概念、推理,适用推理的规则不适用于概念、判断。它们都是特殊性的规律、规则。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这样,它是适用于一切概念、判断、推理的,是普遍性的规律。概念、判断、推理的各种特殊规律、规则是形式逻辑基本规律在不同思维形式的具体体现,是由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产生出来的。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规律。客观事物本身并不遵守同一律、矛盾律等基本规律。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具有客观基础的,这种客观基础就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因果联系是一种普遍的、必然性的联系,客观事物由于内在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始终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当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占主导地位、事物的变化处于量变阶段时,事物呈现出相对的静止状态,这就是客观事物的相对确定性。客观事物的确定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确定性的反映。 第一节同一律 同一律的内容是:任一思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同一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是A”,或“P P”。 同一律要求思想必须具有确定性。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内容;如在同一判断、推理中,概念的内涵,外延必须确定,在同一推理中,判断必须具有确定的涵义。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同一律就是要求:在同一判断、推理中,任一语词不论出现多少次,始终只能表达同一个概念;在同一推理中,任一语句不论出现多少次,始终只能表达同一个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