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状况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世界两次大战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世界两次大战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世界两次大战对全球格局的影响近代史上两次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次战争改变了国际局势,重塑了世界格局,并对各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两次大战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帝国的解体和瓦解,促使了民族自决运动的兴起。

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多个多民族帝国的解体,形成了东南欧、东欧、中东、中亚等多个新国家。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导致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为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对抗局面,形成了冷战格局。

东西方阵营的对立不仅划分了全球势力范围,也导致了冷战时期的各种战争和危机,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

这种全球性的冷战格局持续了几十年,直到苏联的解体才告一段落。

二、经济影响两次大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欧洲的经济霸权,加速了美国的崛起。

美国在两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而战争也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引发了经济大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全球影响力的竞争,掀起了一场全球化的经济竞争。

冷战期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手段,推动了欧洲和亚洲的经济重建,确立了美元霸权地位。

而苏联则通过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加强了对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

这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竞争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

三、社会影响两次大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动荡和变革。

战争加剧了种族、宗教、民族冲突,导致了大量的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同时,两次战争也促进了女性权益的进步。

在战争期间,妇女们积极投身于社会生产和战斗,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另外,两次战争带来了科技和医学的革新。

战争中的科技竞赛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如航空技术、导弹技术、核技术等。

医学在战争中的应用也推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的医疗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浅论战争与生活

浅论战争与生活

浅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摘要:在科技的助力下,军事武器如虎添翼,无论是造价、杀伤力都大幅提高。

一场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情况影响也无比巨大,当战争一开始最先受伤的总是人民。

本文将主要从20世纪以来发生的典型战争开始,浅析战争对人口因素、经济的影响,进而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人民生活、人口、经济、和平古往今来,战争恶魔总伴随人类发展,人类的发展史更像是一部血泪史。

至今,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军事科技同样也飞速发展,人们虽然在竭力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着,但战争的阴霾从未消失。

仅仅在20世纪,人类爆发的具有重大影响力战争就有如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年朝鲜战争、1965年美越战争、1948年中东战争(随后总共三次中东战争)、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1980年两伊战争、1990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

这些战争大部分都是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科技,也造成了最毁灭的结局,无论是战争的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应让我们重视的是战争打破了参战国人们平静的生活,让无辜的人们陷入了战争的泥沼,人们的的生活由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战争对人口相关因素的影响战争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士兵和平民伤亡超过3500万。

其中大约1500万死,2000万人受伤,整个伤亡人数包括10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大约三分之二的士兵直接死于战争中的军事冲突,这一发展是由于军事装备杀伤力的提升和医疗条件改善两方面引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

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方面在战争中共牺牲了18万3千1百零8人。

美军伤亡约14万人次。

其中死亡美军36,570人,负伤10万余人次,扣除多次负伤后的负伤人数不详。

越南战争,北越正规军和被认为是越共游击队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

冷战的起源浅析

冷战的起源浅析

冷战的起源浅析论文导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和领域。

在东欧建立“安全带”和确保东欧势力范围。

关键词:战后的世界,意识形态,安全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道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持续了接近半个世纪,对二十世纪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文发表。

“冷战”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194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后来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和引用。

“冷战”是相对于“热战”而言的。

一言以蔽之,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和竞争状态,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和领域,是一种暗藏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同时又是以和平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战争状态。

各国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研究从未终止,但始终对冷战的起源莫衷一是。

美国学者就此问题的看法可以分为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三个学派。

概括讲,“正统派”在四五十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

冷战不可避免,是因为苏联队外扩张政策和集权的政治制度。

“修正派”在60年代末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冷战式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

苏联主要是自卫的,如果美国不疏远苏联,冷战或许可以避免。

美国向苏联施加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是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政策和行为方式,迫使斯大林与西方敌对。

“后修正学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国和苏联领导人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一系列的决策错误和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

而且,他们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在冷战中的作用。

苏联学者对于冷战的看法,基本上是苏联政府的观点,即美国所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和“实力政策”等是冷战的起源。

那么,又是什么愿因使得美苏两大战时盟友走向冷战的呢?从历史的长镜头中考察冷战的起源,不仅要考察冷战爆发的国际背景,还要考察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建构等方面。

苏联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苏联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苏联东欧问题》1983年第4期社会苏联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纪洪江一、苏联人口的现状苏联是世界上人口比较多的国家之一,在数量上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

截至1982年1月,全苏人口为2亿6880万人1。

根据1980年?月1日统计,全苏人口的分布如下:人口总数为2亿6550万人,其中,男性为1亿239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6.7%,女性为1亿416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3.3%。

而城市人口为l亿673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农村人口为982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7%2。

关于全苏及各加盟共和国人口分布情况见《1979年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根据1979年1月17日,全苏人口普查时统计,全苏共有家庭6630万户,其中,由两口人组成的家庭为1966万4千户,占全苏家庭总数的29.7%,由3口人组成的家庭为1912万8千户,占28.9%,由4口人组成的家庭为1523万9千户,占23%,由五口人和五口人以上组成的家庭为1227万6千户,占18.4%。

全苏平均每户家庭由3.5人组成,其中,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户有3.3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有3.8人。

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全苏城乡人口的99.8%是识字人口,其中,城市识字人口达99.9%,农村识字人口达99.7%。

全苏年龄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每一千人里具有高等或中等文化程度的达:638人,其中,具有高等文化程度的为83人,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为555人。

1979年,全苏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8.5‰,比1970年的9.2‰降低0.7‰。

苏联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

纵观苏联人口现状,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人口平均密度低苏联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为11。

9人,还不到世界人口平均密度的一半,而且分布很不平均。

苏联欧洲地区人口稠密,占全苏人口总数的75%以上,平均每平方公里为33.3人,最稠密地区,如莫斯科州高达每平方公里250余人。

而苏联亚洲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全区人口仅占全苏总人口的24%多一点,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3.5人,最疏地区,如西伯利亚北部和帕米尔山区每平方公里仅优0.1-0.2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五大洲,战争分为五大战场,即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

二战爆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随即导致以英国与法国被迫根据与波兰的协定向德国宣战。

第二次大战的爆发在第一次大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伏笔!第一次大战结束时,战胜的协约国对战败的德国进行了惨不忍睹盘剥和敲诈,在战胜国和德国民众之间买下了仇恨的种子。

1929年经济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西方诸强的经济,在经济最为困难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民众生活极为困苦。

这一时期,苏联成立和发展。

德、意、日等国家的法西斯政党就趁民众对经济不满的机会,以打击共产主义为接口,德国纳粹党还以对“一战”战胜国进行复仇为旗帜,赢得民众的信任,竞选上台。

法西斯主义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次日下午,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日本把美国拉进亚太战场,最后导致美国把蘑菇云送去了日本。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

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马蔚云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

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

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

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 2000年为62. 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

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

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

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

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

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

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

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有资料表明, 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 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

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 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 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

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 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它爆发于1939年,结束于1945年。

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破坏,不仅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也给整个世界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论述。

一、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1.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协议来重构国际秩序,但其不公平和不平衡性使得各方不满,尤其是德国。

战后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加剧了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抬头,为战争埋下了伏笔。

2.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国的希特勒以及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这些极右翼政治势力通过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积极扩张领土并寻求全球霸权。

3. 资源争夺与殖民地的争夺:在战前,世界各大国的经济发展火热,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美洲大陆的殖民地已经相对有限,各国开始争夺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并试图控制相关领土以获得更多资源。

4. 未能有效解决的战争遗留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没有解决的一些争议和战后处理不当的地区与民族问题,如德国人口流失、苏联的前线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深远的领土纠纷,都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1. 人类伦理的重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再次深刻反思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力,并进一步推动人们对和平与人权的重视。

这场战争使得战争罪成为国际法中的重要概念,对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联合国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维护国际秩序,国际社会成立了联合国。

联合国通过国际法和多边主义来解决国际争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进入了两极格局的冷战时期。

这个时期,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的争夺,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人口损失同盟国战死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人口损失同盟国战死人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的人口损失国家总人口军事人员由于军事行动和反人类罪造成的平民死亡总死亡死亡人口总数占1939年1月死亡人数1939年总人口百分比阿尔巴尼亚A1,073,000 30,000 30,000 2.81 澳大利亚B6,998,000 39,800 700 40,500 0.57奥地利C6,650,000 包含于德军120,000 120,000比利时D8,387,000 12,100 75,900 88,000 1.05 巴西E40,289,000 1,000 1,000 2,000 0.02保加利亚王国F6,458,000 22,000 3,000 25,000 0.38 缅甸G16,119,000 22,000 250,000 272,000 1.69 加拿大H11,267,000 45,400 45,400 0.4中国I517,568,000 3,000,000 7,000,000 10,000,000(1.93 至 3.86)至 4,000,000 至 16,000,000 至 20,000,000古巴J4,235,000 100 100 0 捷克斯洛伐克K15,300,000 25,000 300,000 325,000 2.12 丹麦L3,795,000 2,100 1,100 3,200 0.08荷属东印度M69,435,0003,000,000 3,000,000(4.3- 5.76) 至 4,000,000 至 4,000,000爱沙尼亚 (1939年边界)N1,122,000 50,000 50,000 4.44埃塞俄比亚O17,700,000 5,000 95,000 100,000 0.6 芬兰P3,700,000 95,000 2,000 97,000 2.62 法国Q41,700,000 217,600 350,000 567,600 1.35法属印度支那R24,600,0001,000,000 1,000,000(4.07 - 6.1) 至 1,500,000 至 1,500,000纳粹德国S69,850,000 5,530,000 1,100,000 6,630,000至 3,150,000 至 8,680,000希腊王国T7,222,000 20,000 300,000 320,000(4.44- 11.15)至 35,100 至 770,000 至 805,100匈牙利王国U9,129,000 300,000 280,000 580,000 6.35 冰岛V119,000 200 200 0.17英属印度W378,000,000 87,000 1,500,000 1,587,000(0.42 -0.68)至 2,500,000 至 2,587,000伊朗X14,340,000 200 200 0 伊拉克王国Y3,698,000 500 500 0.01爱尔兰共和国Z2,960,000 200 200 0意大利王国AA44,394,000 301,400 155,600 457,000 1.03大日本帝国AB71,380,000 2,120,000 500,000 2,620,000 至3,120,000(3.67 - 4.37)至 1,000,000朝鲜半岛AC23,400,000378,000 378,000(1.6 - 2.06) 至 483,000 至 483,000拉脱维亚 (1939年边界)AD1,951,000 230,000 230,000 11.78立陶宛 (1939年边界)AE2,442,000 350,000 350,000 14.33卢森堡AF295,000 2,000 2,000 0.68 马来亚AG4,391,000 100,000 100,000 2.28 马耳他AH269,000 1,500 1,500 0.56 墨西哥AI19,320,000 100 100 0 蒙古国AJ819,000 300 300 0.04 瑙鲁AK3,400 500 500 14.7 尼泊尔BG6,000,000 包含于英属印度陆军荷兰AL8,729,000 17,000 284,000 301,000 3.45纽芬兰自治领AM300,000 包含于英军100 100 0.03新西兰AN1,629,000 11,900 11,900 0.73挪威AO2,945,000 3,000 6,500 9,500 0.32 巴布亚新几内亚AP1,292,000 15,000 15,000 1.17菲律宾AQ16,000,000 57,000 500,000 557,000(3.48- 6.6)至 1,000,000 至 1,057,000波兰 (1939边界)AR34,849,000 240,000 5,380,000 5,620,000(16.1 - 16.7)至 5,580,000 至 5,820,000葡属帝汶AS500,00040,000 40,000(8.00 - 14.00) 至 70,000 至 70,000罗马尼亚王国(1939年边界)AT19,934,000 300,000 500,000 800,000 4.01卢旺达-布隆迪AU4,200,000 0 至 300,000 0 至 300,000 (0.00 - 7.1)新加坡AV728,000 50,000 50,000 6.87南非联邦AW10,160,000 11,900 11,900 0.12 南洋厅AX1,900,000 57,000 57,000 3苏联AY168,524,000 8,800,000 12,700,00023,400,000 13.88至 10,700,000 至 14,600,000西班牙国AZ25,637,000 包含于德军瑞典BA6,341,000 600 600 0.01 瑞士BB4,210,000 100 100 0 泰国BC15,023,000 5,600 2,000 7,600 0.04英国BD47,760,000 383,800 67,100 450,900 0.94 美国BE131,028,000 416,800 1,700 418,500 0.32 南斯拉夫BF15,400,000 446,000 581,000 1,027,000 6.67总计1,978,167,400 22,572,400 37,585,300 62,171,400(3.17 - 4.00)至 25,487,500 至 55,207,000 至 78,511,500。

俄罗斯人口问题的因素及其影响

俄罗斯人口问题的因素及其影响

俄罗斯人口问题的因素及其影响人口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适度。

人口结构合理及人口流动有序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但可以充分满足该国或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有利于实现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1)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起来的。

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

俄罗斯的人口发展由于各个时期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三个时期: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增长时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时期。

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主体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占其76.7%,人口占51.2%。

由于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俄国人口增长缓慢,大大低于同期世界人口增长率。

《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指出,人口出生率低和平均寿命短,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畸形,劳动力资源匮乏,社会基层组织——家庭的弱化,居民的精神道德和创造力的下降是俄罗斯深刻社会危机的结果。

一个国家的人口状况反映了其社会层面的方方面面,是评量其社会安全发展的重要指标。

从国家安全利益的角度来看,俄罗斯面临很多导致人口问题的因素。

苏联时期形成的人口特征,如自然增长缓慢男性死亡率高平均预期寿命多年停滞不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等,再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

苏联解体后,作为其主体部分的俄罗斯人口状况不能不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在许多方面,表现得甚至更为强烈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进入了艰难曲折的社会经济转轨时期,其社会矛盾空前加剧,生产里持续大幅下滑。

1998年的GDP 仅达到1989年的46%,降幅过半。

至此已由一个发达的超级打国摇身为世界上一个中低收入国家。

贫困人口比重上升,失业率急增,这一切对人口在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全国人口态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俄罗斯人口数量的持续减少趋势苏联解体前,俄罗斯人口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增长势头,虽有对前期二战巨大损耗的恢复性因素,但人口在生产的形式基本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状况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状况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状况的影响梅春才【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赢得战争胜利,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人口代价.战争对苏联人口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加重了战前已存在的人口危机程度,而且对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结婚率和家庭规模造成了更深程度的破坏.战后流行病大规模爆发,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严重失衡,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并持续数十年,为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爆发的人口危机埋下了隐患.【期刊名称】《人口学刊》【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人口状况;人口危机【作者】梅春才【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24.2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苏联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有材料表明,苏联战争死亡人数达 2 700万,[1]遭到重创。

本文将从战后苏联居民的身体状况、性别年龄结构、结婚率和家庭规模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上,来揭示战争给苏联人口造成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一片废墟。

各种医疗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负伤的军人和普通群众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各种传染病得不到控制,任其蔓延。

战后苏联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健康水平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出生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上升。

第一,战争严重破坏了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提高。

按照医学统计,战争对人口健康状况影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病率普遍上升,特别是传染病。

同时,随着传染病的发展、扩散,战争还导致心理疾病、精神病、各种外伤损伤、维生素缺乏症以及食物缺乏等引起的疾病发病率的提高,疾病导致死亡率上升。

据苏联中央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 40年代后半期在苏联主要疾病仍然是战争所造成的结核病、心血管疾病、肺炎、肠胃疾病等。

1949年在苏联城市中因这些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0%。

其中,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者比例为13.5%,因肺炎死亡的比例为 12.5%,因结核病死亡的比例为 14.5%,因肠胃疾病死亡的比例为10.5%,因肿瘤疾病死亡的比例为 9.5%;1950年的比例分别为 13.6%、13.3%、12.3%、11.4%、10.1%;1952年的比例分别为 14.7%、11.9%、9.3%、7.3%、12.7%。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两次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不仅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

本文将探讨这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其持久的遗产。

1. 政治影响在政治方面,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有的国家联盟体系瓦解,新的国家和政治势力崛起。

例如,凭借战争中的胜利,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苏联革命后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对全球政治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临着冷战的威胁。

东西方阵营分裂,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全球范围的军备竞赛和地缘政治斗争。

这直接导致了全球政治格局的分化,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合作的发展,例如联合国的成立。

2. 经济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都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战争,并借助于战后重建来实现经济增长。

然而,第一次大战的结果导致了全球经济崩溃,引发了大萧条,而后者又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秩序崛起。

通过马歇尔计划等经济援助措施,美国促进了战后欧洲的重建,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经济合作和发展。

此外,战争还推动了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为后来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3. 社会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给无辜的平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同时,战争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妇女赢得了更多的社会自由和平等权利。

她们在战争中的参与和努力为争取妇女参政权和其他社会权益的斗争提供了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毁灭性的大屠杀揭示了纳粹种族灭绝政策的罪行,这引发了对人权和种族平等的广泛关注。

这也促成了联合国制定并推动人权宣言的诞生,为后来全球人权保护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场战争,它以毁灭性的方式跨越了整个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么,造成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它给全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1. 一战以后战败国的苦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等战败国不仅遭受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和经济损失,还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得这些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处于严重的动荡状态之中。

这些国家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直把这种状态归咎于以往的民主制度和和平主义,认为这些制度已经失败了,需要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恢复国家的声威和实力。

2. 霸权主义的崛起在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初期,各国之间的军备竞赛越来越激烈,大国之间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逐渐崛起。

这使得很多国家之间的互信程度逐渐降低,世界局势逐渐恶化。

一些国家为了争夺石油、铁矿石、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资,开始积极采取军事和政治干涉的手段。

3. 地缘政治的争夺在二战爆发前,欧洲和亚洲的国家之间争夺地缘政治地位更加剧烈,尤其是在日本对中国南部的扩张和德国对波兰等小国的侵略。

这导致了美国、苏联和其他欧洲国家开始走向对抗的道路,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4. 各国对德国的反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整个20世纪,好几个国家对于德国的行动都有所反应。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应该等待以美国为首的联盟的反应。

苏联在德国任何行动的情况下都有强有力的应对能力,法国和英国也应该更坚决地应对德国的扩张和威胁。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后果1. 人员死伤据统计,二战中的死亡人数高达6000-7000万人,约占当时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

其中,苏联遭受的损失最大,死亡人数近2700万人。

还有占领国的本土居民和被奴役的外国人口死伤惨重。

这场战争的人员死亡数量之多、死亡速度之快,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痛的记录。

2. 经济恢复二战结束后,战争的摧毁和人员的伤亡给各国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至:导航、搜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三分之二,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三分之一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万人中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

河南省尤其惨重,仅仅两次灾难就导致400万人死亡,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事件”,死难的89万人中有32万在河南,1942年大旱引发的饥荒又导致300多万人死亡)。

70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三类:一是死亡的军人;二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三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纳粹德国之手);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1500-3000多万(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看所在国怎么划定相关原因的范围了,中华民国和苏联等国后来都大幅调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数,正因如此二战死亡人数便有了5000万到7000万的变化)。

比如中华民国现在所列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占1800万,而在这死亡的1800万人中属于前两类死因的人数大概占20%,苏联前两类的死亡人数则要占到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华民国死亡的1800万人中还包括了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发饥荒而死亡的300多万人以及其他非沦陷区各种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为战争导致救援无力灾情扩大,把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

二战各国死亡人数

二战各国死亡人数

二战各国死亡人数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战争的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远使之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战争期间,各国为了争夺资源、领土和意识形态的改变而展开了殊死搏斗。

估计在战争期间,世界各国的死亡人数超过7000万。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的死亡人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展示了战争的规模和影响。

下面将介绍二战期间一些主要国家的死亡人数。

苏联:二战期间,苏联的死亡人数最多。

根据统计数据,苏联在战争期间估计死亡人数超过了2000万人。

苏联作为盟军的主要成员之一,为了抵御纳粹德国的进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东线战场上,苏联士兵的伤亡人数非常惨重,主要是由于对纳粹德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和镇压。

苏联人民在战争的残酷岁月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二战期间,中国也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与苏联一样,中国也是纳粹德国和日本侵略的主要目标之一。

估计在战争期间,中国的死亡人数超过了3000万人。

中国人民为了抵抗侵略者,在长时间的战争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国的抗战精神和牺牲精神成为了二战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

德国:作为纳粹德国的发起者和战争的主要推动者,德国在战争期间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根据估计,德国的死亡人数约为500万人。

德国作为大批盟军的敌人,最终在战争的最后阶段面临了巨大的失败和混乱。

无论是在东线战场还是在西线战场,德国经历了惨烈的战争,并为其侵略行为承担了巨大的代价。

日本:日本作为东方战场的侵略者,在战争期间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估计日本在战争期间的死亡人数约为250万人。

在太平洋战场,盟军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进攻和打击,最终夺取了日本的主要岛屿。

然而,日本依然坚持了长期的战斗,并对盟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美国:作为盟军的主要成员之一,美国也在战争期间遭受了伤亡。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在战争中的死亡人数约为400,000人。

美国在战争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保护自由与正义,向欧洲和太平洋地区派遣了大量的士兵和装备。

历史世界大战的影响

历史世界大战的影响

历史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和二战被称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这两次大战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社会影响1. 人口伤亡:一战和二战共造成数千万人的死亡和伤残,给世界各国的人口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使得整个世界都饱受战争的痛苦,家庭被破坏,社会结构重塑。

2. 女性地位改变:战争迫使许多男性离开家庭参战,这导致女性在社会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女性开始承担起传统男性职责,参与到生产和社会事务中。

这为女性争得了更多的权益,并加速了妇女解放运动。

3. 移民潮:战争让许多人失去家园,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

大量的移民潮涌向了其他国家,这对目的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影响1. 国际格局变化:世界大战导致了现有的国际秩序的瓦解,为后来的冷战铺垫了基础。

盟国的胜利国地位受到巩固,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全球两个超级大国。

2. 国家独立:战争导致了殖民地体系的崩溃,许多国家获得了独立。

许多殖民地的人民以战争为契机,加强了对本国独立的追求。

3. 国际合作:为了避免未来的冲突,战后世界建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

这些组织的成立旨在促进国际间的合作,维护和平与稳定。

三、经济影响1. 经济崩溃:战争给各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战争期间,许多企业关闭,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被消耗。

战后,各国面临着庞大的重建任务。

2. 工业发展:战争催生了军工工业的发展。

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各国在武器制造、交通运输和通信等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这些技术和工业的进步为战后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3. 经济全球化:战后国际贸易得到了恢复和加强,促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国际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四、文化影响1. 文学和艺术:战争为许多作家和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主题和灵感。

他们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篇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有学者把世界战争史画成一条曲线,第二次世界大就是曲线的顶峰,它的规律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手段之残忍,战争进行的无限性都是史无前例的。

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前性:占当时全世界人口4/5以上的近20亿人卷入了这场大战。

战火遍及了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和北冰洋。

动员参战的军队高达一亿一千万人,军队死亡2700多万,加上平民的死亡根据最高的数字显示共达7000万人。

1/2的男性适龄公民应征入伍去打仗,也就是两个适龄的男性公民,有一个要去当兵打仗。

在二次大战中,各交战国整个国家的体制都转入战争轨道,各个国家都改组了工业结构,增加税收,强制劳动,包括妇女都要强制劳动,限制日常消费,定量供应,最大限度地动员全部生产能力、物质资源和科技力量为战争服务,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转向为战争服务。

战争的直接军费开支60—70%占各个交战国的国民收入总和的60—70%。

个别国家在战争最紧张的年份,直接军费支出甚至超过它同年的国民收入总和。

通过这些数学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竭尽了参战国的所有全力,最大化最大限度地疯狂地卷入到战争中。

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战争就是尽最大的力使对方屈服而对方同样以最大的力回击的本质。

其战争手段之残暴之惨无人道也是空前的,首先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那种残暴提供了技术的可能,其次是那种无限化的战争要求使残暴的手段登峰造极。

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的化学、细菌人体实验、毒气的使用,德国法西斯为犹太人建立的集中营——拨人皮、割器官,无所不用其极,真是骇人听闻。

而且这种最不人道最惨烈的屠杀,在法西斯眼里不过是一种工业的程序而已,在执行这些命令的人就像在拆毁一架机器,麻木地进行着——这在人类史上算是奇迹。

第二次世界给人类留下的是抹不去的惨痛历史和那些骇人听闻的故事与数字,同时,也因为它,世界发生了改变。

2010年《人口学刊》总目录(1-6)

2010年《人口学刊》总目录(1-6)
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的接纳现状 与影 响因素 …………………………………………………… 沈
磊 ( .5 51 )
晖,耿柳娜 ( .5 52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 口状况 的影 响
…………… ………………………………………………… …… 梅春 才 ( .9 53) …………………………… …… 焦开 山 (. 9 60) 娟 (. 9 61 )
发展慈善事业 ,破解老龄化 困境 ……………………………… …………………………………… 齐红倩 ,李民强 ( .2 34 )
市场化与协同化 目标 约束下 的养老模式创新—— 以市场人 口学为分析视角…………………… 张俊 良,曾祥旭 (. 8 34 )
长者友善社区建设 :一项来 自上海 的经验研究 ……………………………… 桂世 勋 ,徐 永德 ,楼玮群 ,田 青 (. 3 42 )
吉林省 四平地区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 “ 中国老龄人 口健康 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8 22 )
照料 留守孙子女对农村老年人养 老支持 的影 响研究 ………… …………………………………… 宋 璐 ,李树 茁 ( .5 23 ) 市场化养老模 式研究——上 海市 亲和 源老年社 区个案及启示
老年社会 贫困影 响因素 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 …… …… ………… 杨 菊华 ,姜 向群 ,陈志光 ( .0 43 )
社会 支持 对农村老年女性孤独感 的影响研究 ……… …… ……………………………… 韦 艳 ,刘旭 东,张艳平 ( . 1 44 ) 中国老年人 口抑郁症状分析 ………………………………………… …………………… 伍 小兰,李 晶 ,王莉莉 ( .3 54 ) 中国人 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 的影响分析… ………………………………………………………… 张桂 莲 ,王永莲 ( .8 54 ) 农 民养老风 险、策略与期望 的地区差异分析………………………………………………………………… 于长永 ( .3 62 )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人口经济发展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人口经济发展

作者: 李仲生
作者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出版物刊名: 人口与经济
摘要:一、二战前苏联的人口与经济发展苏联的领土面积为世界首位,作为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在19世纪人口增长基本上是稳定的。

据统计资料,19世纪后期,苏联人口自然变动的特点是出生率一般为50·0‰,死亡率大约为35·0‰,人口增长加快,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到1897年俄国总人口增至1·28亿人。

但进入20世纪,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苏联人口开始减少,仅军队中因阵亡以及负伤和疾病致死的就达200万左右,在作战地区居住的居民的死亡数也很大,到1926年总人口为1·47亿人,明显低于1913年1·59亿人的战前水平。

随后由于医疗卫生工作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死亡率开始下降,而出生率依然保持30·0‰的高水平,到1939年人口增至1·91亿人。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率陡增,直接死于战争的超过2000万人,总人口再次呈现下降趋势,到1950年其人口减至1·79亿人,人口的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

苏联自1917年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后,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接近崩溃边缘的经济逐渐恢复,到1920年底,苏联的国有企业达3·7万家,基本上实现了全国工业企业国有化。

在农业领域,通过广泛组织农业公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5期 人口学刊 N o 5,2010 (总第183期) POPULATI ON JOUR NAL (Tot N o.18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状况的影响梅春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赢得战争胜利,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人口代价。

战争对苏联人口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加重了战前已存在的人口危机程度,而且对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结婚率和家庭规模造成了更深程度的破坏。

战后流行病大规模爆发,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严重失衡,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并持续数十年,为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爆发的人口危机埋下了隐患。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人口状况;人口危机中图分类号C924 24 文献标识码A do i!10.3969/.j issn.1004-129X.2010.05.006文章编号1004-129X(2010)05-0039-04收稿日期2010-03-17作者简介梅春才(1967-),男,吉林洮南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苏联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有材料表明,苏联战争死亡人数达2700万,[1]遭到重创。

本文将从战后苏联居民的身体状况、性别年龄结构、结婚率和家庭规模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上,来揭示战争给苏联人口造成的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身体状况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一片废墟。

各种医疗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负伤的军人和普通群众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各种传染病得不到控制,任其蔓延。

战后苏联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健康水平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出生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上升。

第一,战争严重破坏了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提高。

按照医学统计,战争对人口健康状况影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病率普遍上升,特别是传染病。

同时,随着传染病的发展、扩散,战争还导致心理疾病、精神病、各种外伤损伤、维生素缺乏症以及食物缺乏等引起的疾病发病率的提高,疾病导致死亡率上升。

据苏联中央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在苏联主要疾病仍然是战争所造成的结核病、心血管疾病、肺炎、肠胃疾病等。

1949年在苏联城市中因这些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0%。

其中,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者比例为13 5%,因肺炎死亡的比例为12 5%,因结核病死亡的比例为14 5%,因肠胃疾病死亡的比例为10 5%,因肿瘤疾病死亡的比例为9 5%;1950年的比例分别为13 6%、13 3%、12 3%、11 4%、10 1%;1952年的比例分别为14 7%、11 9%、9 3%、7 3%、12 7%。

[2]随后的几年情况更为严重。

1959年与1940年相比,在城市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数量增加了1 2倍,因肿瘤导致的死亡数量增加了1 5倍,因其他类型疾病导致的死亡数量稍有减少。

在农村因传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率很高。

并且,因心血管疾病和结核病导致的高死亡率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这些人大部分不仅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也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

战争导致高死亡率,1949年前苏联每年死于∀39∀战争造成的疾病的人数在120~170万人之间波动。

1947年死亡人数最高,达170万人。

1954年死亡人数略有减少,但仍停留在110~120万人之间。

直到1959年,死亡人数下降到每年100万。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的死亡率犹为突出,1946年至1950年期间年死亡人数达19 3~34 1万, 1947年死亡人数最高达到34 1万。

[3]第二,战争使正值生育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出生率降低。

由于大部分男性青壮年奔赴前线参加战斗,后方的妇女成为生产的主力军,城里妇女进了工厂,农村的妇女干起了农活。

繁重的劳动超出妇女体力承担的限度,再加上食品匮乏、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妇女不孕或处于艰难的生育状态。

战争使男性常常处于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的状态,有些人还因战争成为残疾人,这些都影响了男性的生育能力和生育质量。

1946年和1947年儿童死亡率高达167#和190#,整个50年代死产的情况增加了2%。

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先天营养不足。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战后很长时间不满1岁的儿童一直处于高发病期,一般都患有肺病和肠胃疾病。

1948年,城市中因肺部感染死亡的儿童数量占总死亡数量的35 1%,1949年占32 9%, 1950年占35 1%,1951年占33 9%,1952年占37 4%;相应年份因肠胃疾病死亡的比例分别为24 4%、28 6%、28 8%、29 4%、23 2%;因先天营养不足、早产造成的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5 5%、17 2%、16%、16 9%、16 1%。

肺炎、肠胃疾病、新生儿先天营养不足和早产等是战后苏联城市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出生的儿童,其身体发育所需营养结构的破坏导致了儿童体质状况的恶化。

第三,战争对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破坏。

战时由于生活条件恶化,造成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提高。

而且受战争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特别是临近前线地区的居民以及敌占区的居民,更是深受其害。

战争给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列宁格勒,1941年婴幼儿平均体重比1938~1940年轻100多克。

1942年出生的婴幼儿体质状况更加恶化,其平均体重减少600克,平均身高矮了2厘米,胸围小了1.5厘米,头围小了1 3厘米。

根据1965年的资料,在莫斯科,1943~1944年出生的儿童体重与1937年出生的儿童相比轻650克,身高矮1 5厘米。

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1942年婴幼儿体重男孩下降了200克,女孩下降了171克,身高分别减少0 71和0 74厘米。

[4]战争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表现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上。

1959年的调查资料显示,1945年4~7岁男孩的身高比1938年同龄儿童的身高矮4~5厘米,7岁儿童体重减轻2公斤,4岁儿童体重减轻1公斤。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小学生身上。

11岁的女孩在战争年代身高滞后最严重,而13~14岁男孩的发育滞后最严重。

婴幼儿、儿童及小学生身高、体重的缺陷主要是由于物质严重匮乏,食品极其短缺,所需营养严重不足造成的。

第四,战后死亡率过高直接导致人口寿命的缩减。

因战争所造成的各种疾病以及伤残,使居民过早死亡,大大缩减了居民的平均寿命。

据资料显示,1946年男性的平均寿命为46 6岁。

1947年又逢饥荒,死亡率猛增,男性平均寿命降到39 9岁。

1947年女性平均寿命49 8岁。

1949年才略有提高,男性为51岁,女性为60岁。

但整个50年代男性的平均寿命始终没有超过62岁。

[5]第五,战后残疾人数量大幅增加,残疾组成结构发生变化。

残疾人数在人口中比例的提高,一方面表明战争对人口健康的危害程度之大;另一方面也成为人口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证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苏联人口中残疾人的数量猛增,而且改变了残疾结构。

据相关资料显示,战争致残者留下很多后遗症,如化脓性脓肿、骨髓炎、瘫痪、神经瘤、外生骨疣、耳聋、关节硬化和挛缩、失明、视力减退、胸廓变形、肢体缺损、内脏器官病变、精神失常、伤口长期不能愈合等等。

这些伤病及并发症的复发(在受伤部位发炎病变)将持续3年或更长时间,导致受伤人员的过早死亡。

战争造成的伤害长时间地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些也会导致患病者过早衰老,甚至过早死亡。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影响战争导致大量的青壮年男性公民阵亡,这无疑使苏联人口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出现失调。

有资料表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青壮年男性公民死亡惨重,因而造成青壮年男性人口的数量和比例急剧下降,导致人口的性别年龄结∀40∀构失衡状况更加恶化。

总体上,苏联农村人口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失衡比城市严重。

这是因为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男性都被征召去了前线,而且死亡惨重。

战后苏联城市中男性的比例占城市人口的45 2%,农村占44 9%。

[6]第一,战争造成性别比例的失衡。

根据1959年全苏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男性损失最多的年龄组是1920~1924年的出生人口,在战争年代是主要应征年龄的人口。

1939年这一年龄组男性的数量有4685000人,1949年几乎减少了一半,为2719000人。

战后,这一年龄组男性占总人口的38%,女性占62%。

在农村这种比例失衡表现得更明显,男性比例为35 6%。

男性人口损失较多的另一个年龄组是1915~1919年的出生人口,其男性数量在1939年为4221000人,而1949年仅有2514000人。

战后,这一年龄组男性比例占41%,女性占59%。

1946年在苏联总人口中男性占43 6%,1950年占43 3%,1951年占43 4%。

[7]可见,战争导致苏联人口性别比例中最有劳动能力和最有潜力的男性人口比重的下降。

男性人口的减少,破坏了苏联人口性别的比例关系。

第二,战争造成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

根据1959年普查资料,50年代初出生的0~9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1 9%;10~19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 9%;20~24岁年龄组占9 8%;25~29岁年龄组占9%。

可见,不满30岁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5 6%。

而30 ~34岁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9 5%;35~39岁年龄组占5 5%;40~44岁年龄占5 2%;45~49岁年龄组占5 2%;50~59岁年龄组占9 1%;60岁及以上仅为9%。

[7]从上述年龄组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0~9岁年龄组到10~19岁年龄组的比例迅速减少。

后者大部分是在战争期间出生或早期童年经历战争的儿童。

20~29岁年龄组比例不高,是由于大部分是在30年代初饥荒年代出生的,一部分还经历了30年代儿童流行病的折磨。

35~44岁年龄组比例较低,主要是由于二战期间人口的大量损失。

5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口所占的比例不大,老龄化问题当时还没有涉及。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的结婚率和家庭规模的影响战争年代由于局势动荡和社会不稳定造成人口结婚率大幅度下降。

战争对婚姻状况的消极影响极大。

婚育年龄男子数量的绝对减少是战争造成的沉重后果之一,导致了人口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的失衡,这势必会影响到战后许多代人的婚姻。

由于青壮年男性比例偏低,女性比例偏高,使有些女性青年难以找到法定配偶。

再者,战争中失去的大量青壮年男性人口中,有一定数量的男性已婚,导致一些女性失去配偶,破坏了许多实际存在的婚姻。

同时,由于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大大削弱了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进而导致离婚率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