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状况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5期 人口学刊 N o 5,2010 (总第183期) POPULATI ON JOUR NAL (Tot N o.18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
人口状况的影响
梅春才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赢得战争胜利,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人口代价。战争对苏联人口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加重了战前已存在的人口危机程度,而且对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结婚率和家庭规模造成了更深程度的破坏。战后流行病大规模爆发,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严重失衡,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并持续数十年,为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爆发的人口危机埋下了隐患。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人口状况;人口危机
中图分类号C924 24 文献标识码A do i!10.3969/.j issn.1004-129X.2010.05.006
文章编号1004-129X(2010)05-0039-04
收稿日期2010-03-17
作者简介梅春才(1967-),男,吉林洮南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苏联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有材料表明,苏联战争死亡人数达2700万,[1]遭到重创。本文将从战后苏联居民的身体状况、性别年龄结构、结婚率和家庭规模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上,来揭示战争给苏联人口造成的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身体状况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一片废墟。各种医疗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负伤的军人和普通群众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各种传染病得不到控制,任其蔓延。战后苏联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健康水平大幅下降,进而导致出生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上升。
第一,战争严重破坏了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提高。按照医学统计,战争对人口健康状况影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病率普遍上升,特别是传染病。同时,随着传染病的发展、扩散,战争还导致心理疾病、精神病、各种外伤损伤、维生素缺乏症以及食物缺乏等引起的疾病发病率的提高,疾病导致死亡率上升。据苏联中央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在苏联主要疾病仍然是战争所造成的结核病、心血管疾病、肺炎、肠胃疾病等。1949年在苏联城市中因这些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0%。其中,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者比例为13 5%,因肺炎死亡的比例为12 5%,因结核病死亡的比例为14 5%,因肠胃疾病死亡的比例为10 5%,因肿瘤疾病死亡的比例为9 5%;1950年的比例分别为13 6%、13 3%、12 3%、11 4%、10 1%;1952年的比例分别为14 7%、11 9%、9 3%、7 3%、12 7%。[2]随后的几年情况更为严重。1959年与1940年相比,在城市因心脏病导致的死亡数量增加了1 2倍,因肿瘤导致的死亡数量增加了1 5倍,因其他类型疾病导致的死亡数量稍有减少。在农村因传染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率很高。并且,因心血管疾病和结核病导致的高死亡率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这些人大部分不仅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也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
战争导致高死亡率,1949年前苏联每年死于
∀
39
∀
战争造成的疾病的人数在120~170万人之间波动。1947年死亡人数最高,达170万人。1954年死亡人数略有减少,但仍停留在110~120万人之间。直到1959年,死亡人数下降到每年100万。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的死亡率犹为突出,1946年至1950年期间年死亡人数达19 3~34 1万, 1947年死亡人数最高达到34 1万。[3]
第二,战争使正值生育年龄的男性和女性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出生率降低。由于大部分男性青壮年奔赴前线参加战斗,后方的妇女成为生产的主力军,城里妇女进了工厂,农村的妇女干起了农活。繁重的劳动超出妇女体力承担的限度,再加上食品匮乏、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妇女不孕或处于艰难的生育状态。战争使男性常常处于身体疲劳和精神紧张的状态,有些人还因战争成为残疾人,这些都影响了男性的生育能力和生育质量。1946年和1947年儿童死亡率高达167#和190#,整个50年代死产的情况增加了2%。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先天营养不足。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战后很长时间不满1岁的儿童一直处于高发病期,一般都患有肺病和肠胃疾病。1948年,城市中因肺部感染死亡的儿童数量占总死亡数量的35 1%,1949年占32 9%, 1950年占35 1%,1951年占33 9%,1952年占37 4%;相应年份因肠胃疾病死亡的比例分别为24 4%、28 6%、28 8%、29 4%、23 2%;因先天营养不足、早产造成的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5 5%、17 2%、16%、16 9%、16 1%。肺炎、肠胃疾病、新生儿先天营养不足和早产等是战后苏联城市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出生的儿童,其身体发育所需营养结构的破坏导致了儿童体质状况的恶化。
第三,战争对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破坏。战时由于生活条件恶化,造成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受战争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特别是临近前线地区的居民以及敌占区的居民,更是深受其害。战争给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列宁格勒,1941年婴幼儿平均体重比1938~1940年轻100多克。1942年出生的婴幼儿体质状况更加恶化,其平均体重减少600克,平均身高矮了2厘米,胸围小了1.5厘米,头围小了1 3厘米。根据1965年的资料,在莫斯科,1943~1944年出生的儿童体重与1937年出生的儿童相比轻650克,身高矮1 5厘米。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1942年婴幼儿体重男孩下降了200克,女孩下降了171克,身高分别减少0 71和0 74厘米。[4]战争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表现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上。1959年的调查资料显示,1945年4~7岁男孩的身高比1938年同龄儿童的身高矮4~5厘米,7岁儿童体重减轻2公斤,4岁儿童体重减轻1公斤。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小学生身上。11岁的女孩在战争年代身高滞后最严重,而13~14岁男孩的发育滞后最严重。婴幼儿、儿童及小学生身高、体重的缺陷主要是由于物质严重匮乏,食品极其短缺,所需营养严重不足造成的。
第四,战后死亡率过高直接导致人口寿命的缩减。因战争所造成的各种疾病以及伤残,使居民过早死亡,大大缩减了居民的平均寿命。据资料显示,1946年男性的平均寿命为46 6岁。1947年又逢饥荒,死亡率猛增,男性平均寿命降到39 9岁。1947年女性平均寿命49 8岁。1949年才略有提高,男性为51岁,女性为60岁。但整个50年代男性的平均寿命始终没有超过62岁。[5]
第五,战后残疾人数量大幅增加,残疾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残疾人数在人口中比例的提高,一方面表明战争对人口健康的危害程度之大;另一方面也成为人口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的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苏联人口中残疾人的数量猛增,而且改变了残疾结构。据相关资料显示,战争致残者留下很多后遗症,如化脓性脓肿、骨髓炎、瘫痪、神经瘤、外生骨疣、耳聋、关节硬化和挛缩、失明、视力减退、胸廓变形、肢体缺损、内脏器官病变、精神失常、伤口长期不能愈合等等。这些伤病及并发症的复发(在受伤部位发炎病变)将持续3年或更长时间,导致受伤人员的过早死亡。战争造成的伤害长时间地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些也会导致患病者过早衰老,甚至过早死亡。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影响
战争导致大量的青壮年男性公民阵亡,这无疑使苏联人口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出现失调。有资料表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青壮年男性公民死亡惨重,因而造成青壮年男性人口的数量和比例急剧下降,导致人口的性别年龄结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