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君子观

合集下载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孟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质,比如谦恭、正直等。

而孔子则认为人们不应当是君子,但也不应成为小人。

为此,孔子和孟子之间有过多次辩论。

然而,从整体上来说,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观点基本一致。

在这里我觉得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人事物,不能以主观眼光去对待每件事情。

孔子所谓的君子,大概指的就是具备某些特质的人,而非世俗意义上的那种“高尚”人士。

简单地说,我认为孔子的君子并不是后人所说的那种温文尔雅,更非仗义疏财,仁慈爱民的类型。

真正的君子,绝不会去干有损国家利益的勾当,相反的,他会做出巨大的牺牲;他不会违背自己的信念与道德准则。

因此,他是可敬的。

其次,孔子的君子精神是指代那些有原则有骨气的人。

我想,大多数国人应该都认同“义”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言出于《左传》。

而孔子则进一步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认为真正的朋友,就应该将好的让给别人,就算自己的内心再怎么愧疚,也要保持风度,忍辱负重,绝不去做有损原则的事情。

君子也有七情六欲,但决不会被情感牵着鼻子走,即使有人犯下大错,君子也只是尽力规劝,以达到道义的制高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出手。

君子之志在于天下,小人之志在于一己。

君子是怀抱理想而活着的人。

小人虽有恻隐之心,但往往却将私心放在第一位。

小人从不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只求自己的目的达到,无论对象是什么。

因此,孔子认为君子比小人可爱。

小人没有善恶之分,而君子却需要强调自己的良知。

最后,关于君子这一称呼,很多人认为儒家宣扬君子有失偏颇,应该摒弃。

因为当今社会,许多暴发户或权贵都具有君子的品质,但实际行动上却是卑鄙的小人。

因此,现代人对君子这个词语表示否定。

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君子,但它却不是泛指所有的君子。

我们不能因为那些自私的小人而贬低君子。

君子应该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恶人试图颠覆我们的世界观,但这些君子往往会站在最前面,用他们的坚持来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君子道完整]君子之道

[君子道完整]君子之道

[君子道完整]君子之道一:[君子之道]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论语读后感之君子之风一《论语》中提倡大家成为君子。

君子,乃孔夫子心中理想的做人标准。

当然,现代人的做人标准也是如此。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呢?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义的人,由于内心的富足使得他不会担忧。

有智慧的人,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能从容不迫。

勇敢的人由于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勇敢,可以有足够的自信和镇定。

君子能够同时具备仁,智,勇。

所以避免了忧,惑,惧。

所以,君子是那种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人。

君子之力来自于内心。

所以,孔子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意思是: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即远离了怨恨。

这说明君子不去更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

即不怨天不尤人。

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中对君子的界定总结了四条。

第一,要做君子,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

这是《论语》中对君子的第一条界定。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

君子的目标永远不好高骛远。

所以做好自己的事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善良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一个恶人来讲,“君子”一词对他还有什么意义呢?第二,君子必须是一个伟大高尚的人。

做到“达则兼济天下,而穷则独善其身。

”就是说在发达富有时,要想到天下己任。

在贫穷困难时仍不忘自身修养。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已经穷困潦倒。

但他仍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在不能“居庙堂之高”时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由此可以看出此二人是多么伟大高尚,可谓君子也。

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意思是:君子与小人每天惦记的事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的怎么样。

小人每天惦记的是自己家的房子。

君子不器读后感

君子不器读后感

君子不器读后感《君子不器》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篇章节,它是孔子的弟子子路和子贡的对话记录。

在这篇章节中,子路问孔子,“君子不器”,孔子回答说,“君子怀德,器械不必。

怀德之人,不必有器械。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君子品德的理解,强调了君子应该注重修养和德行,而不是注重外在的器物。

读完《君子不器》,让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分追求物质和外在的表现,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品德。

这种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无论是在政治、商业、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的存在。

然而,孔子在《君子不器》中提出的观点,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反思。

首先,君子不器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在孔子的理念中,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最重要的,而外在的器物并不是必须的。

这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我们往往通过外在的物质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和价值,而忽视了内在的品德和修养。

然而,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所左右。

其次,君子不器强调了谦逊和自律的重要性。

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谦逊和自律,而不是被物质和欲望所左右。

这种品格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许多人追求名利和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谦逊。

然而,孔子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谦逊和自律,不被物质所左右,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

最后,君子不器强调了内心的平和和宽容。

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宽容,而不是被欲望和怨恨所左右。

这种品格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许多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被负面情绪所左右,而忽视了内心的平和和宽容。

然而,孔子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宽容,不被负面情绪所左右,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

综上所述,《君子不器》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德,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所左右。

这种品格在当今社会是非常珍贵的,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努力修炼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君子语录

孔子的君子语录

孔子的君子语录1、(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摘孔子《论语》3、(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4、(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r,马车上没有了�,还靠什么行走呢?)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摘孔子《论语》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孔子《论语》7、(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8、(《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9、妒?啡?伲?谎砸员沃??唬骸八嘉扌啊!薄???鬃印堵塾铩?br>10、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摘孔子《论语》11、(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2、(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3、(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4、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孔子《论语》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摘孔子《论语》16、(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7、(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摘孔子《论语》19、(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孔子《论语》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摘孔子《论语》22、(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3、(《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总结孔子的观点及思想

总结孔子的观点及思想

总结孔子的观点及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小名子路,鲁邦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历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世界文明也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首先,孔子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仁、礼、诚和忠恕等核心价值观上。

仁者爱人,孔子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亲情、友情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们应该用仁心待人,以礼制约自己的行为,通过诚信来与人交往,用忠恕之心对待别人。

他认为这些价值观能够调和人类社会的矛盾,实现和谐与稳定。

孔子的观点在《论语》中有详尽的体现,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孔子提出了“君子”和“小人”这两个概念,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道德,以身作则引导社会风尚。

孔子倡导礼仪之邦和礼治思想,重视人伦关系,强调政治权力应该通过道德修养来获得和掌握。

他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点,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同时,孔子提出了“五常”、“八风”、“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应该在学习中追求优秀,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孔子的思想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爱人者教人”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一种具有仁爱之心的行为。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成为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人。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责任感。

他还提出了“三纲五常”、“六艺”的教育内容,强调学习文化知识和修养的重要性。

此外,孔子还对政治和社会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主张仁政和礼治,提出了“天子为天”、“文王既乎述而雅言之”等政治原则。

他认为政治权力应该来自道德修养,而不是通过武力和权谋获取。

他反对权谋政治,主张君主应以道德为准则来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政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的意思

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的意思

标题: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孔子是一个被尊崇的伟大智者,他的思想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学智慧。

在这些经典的文字中,有一句话是“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君子品行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对君子心灵境界的远大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并共享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解读“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君子的行为最为持久长远,我也领悟到了君子的远大抱负。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品行的赞美和肯定,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尚的品德和境界。

君子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境界,他们以德立身,以德化人,秉承着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君子的行为和品行都是长久稳定的,他们坚守正道,追求真善美,从而在行为上体现了最长久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在当代社会,君子的概念似乎有些遥远,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利益,面对现实的压力可能会在道德和品格上有所取舍。

但正是在这个环境下,更需要我们去寻找心中的君子之风,借助孔子的思想引领我们走向更高尚的道德和品格。

予亦知君寄心远,意味着在追求自我的也应该追求心灵和品行上的升华,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对于我个人而言,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这句话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

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诱惑时,我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断追求更高尚的品行和心灵境界。

在工作中,我始终秉持诚信、勤奋、负责的态度,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情,不断完善自己,力求成为一个身心皆美的人。

在生活中,我注重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已经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信念和追求。

《论语》中的这句话“由来君子行最长,予亦知君寄心远”激励着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更应该注重心灵的升华和向善的追求。

孔子的道德观价值观(仁者__君子)

孔子的道德观价值观(仁者__君子)

孔子的道德观价值观(仁者君子)孔子眼中的“君子”: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

具体又有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读解】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

本质上要有义,凡事都合乎义。

行为上要合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

态度上要谦逊,不自满,不骄傲。

待人上要诚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评析」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评析」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

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

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定义

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定义

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界定
哎呀,说起孔子那个老先师,在《论语》里头,他老人家对“君子”的界定,那可真是言简意赅,又深得人心哦。

孔子说嘞:“君子不器。

”啥子意思呢?就是说,真正的君子啊,不会像个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他们多才多艺,心胸宽广,能适应各种环境和变化,这才叫活得通透嘛。

还有嘞,“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简直就是戳中了人心窝子。

君子行事光明磊落,心里头没得啥子见不得人的事儿,所以走得正、行得端,心胸开阔得很。

反观那些小人,整天担心这个,忧虑那个,活得不自在,心头总是沉甸甸的。

再来讲讲“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想告诉我们,君子之间虽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脾气,但是他们能和谐相处,不会为了点小事就争得脸红脖子粗。

这种包容和尊重,才是君子之风范嘛。

最后,孔子还说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简单明了,就是说君子做事情,首先想到的是道义,是不是合乎情理;而那些小人呢,眼里头就只有利益,啥子事情都往钱眼儿里头钻。

这一对比,高下立判,君子的人格魅力,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总而言之,孔子在《论语》里头对君子的界定,就是教我们做人要有格局、有胸怀、有底线,还要懂得包容和尊重。

这些道理,放到今天来看,那也是一点都不过时,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好好学习的。

孔子的君子小人观

孔子的君子小人观

浅谈孔子的君子小人观摘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学思想体系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对君子、小人这一对矛盾体的阐述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孔子的君子小人观包括两方面含义:自然层面,君子是道德行为的楷模,小人是道德不很完美或很不完美的人;社会地位层面,君子是“劳心者”,小人是“劳力者”。

关键词:孔子君子小人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奠基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是人人称道的大人君子。

孔子所说的“君子”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劳心者”,即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他把体现了个性道德完整性的人称为“君子”或“仁人”。

孔子指的“小人”也是广义范围的小人,一方面是指“劳力者”,即普通百姓;另一方面指在道德上不很完美或很不完美的人。

一、君子与小人不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也就是说,君子讲求的是根本,一切从“义”字出发,不违背道义,亲贤人、远小人。

“见得思义”,即使在好处和利益面前君子首先想到的是义,而小人想到的是利,一切从个人私利出发,成人之恶事,不成人之美。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慧。

”(《论语》)君子思念德行,小人思念田宅;君子以典章制度为重,小人怀念小恩小惠。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君子讲求各方面的和谐而不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从而不讲求各方面的和谐。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君子严格地要求自己,小人只会苛求别人。

“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君子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刻都不违背仁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把仁德作为行为准则。

君子“克己复礼”,能够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这个“礼”,除了包括孔子所说的“周礼”之外,还包括人们生活的共同规则。

二、君子勤奋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亘古名言,道出了君子以学为乐,以学为荣,以学为美的致学作风。

孔子的关于诚信的名言

孔子的关于诚信的名言

孔子的关于诚信的名言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 孔子强调君子应当以道义为准则,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利益。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孔子提倡人们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具备谦卑、包容和尊重的品德。

3. "言必信,行必果。

" - 孔子强调人们言而有信,承诺必须兑现,言行一致,做事情要有果断和坚定的态度。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 孔子认为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被人信任和依赖,无法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5.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 -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而是担心能不能够有立足之地;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要努力做出让人了解自己的事情。

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谨慎言辞,但在行动上要迅速果断。

7.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 孔子教育人们在应对日常事务之余,应该抽出时间学习文化知识,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8. "道不同,不相为谋。

" - 孔子认为如果人的道德观念和目标不同,就无法合作,不应该一起做事情。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应该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要不断提升自己。

1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 孔子强调君子应当以道义为准则,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利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孔子的君子观

孔子的君子观

孔子的君子观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君子务治,小人务力”。

但是孔子把这个只拥有身份和地位含义的称谓一变而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

在孔子看来,儒是一个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则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

那么到底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君子呢,“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孔子这番话首先描绘出君子的形象:“质朴多过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上,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同人相处时,既彼此协调合作,乂不盲目苟同。

而小人正好相反,小人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处人处事“度于礼”,“约于礼”,“君子笃于亲”,“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等,也就是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

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讣其利害,所以道徳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就是仁。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德仍指仁,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

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

这两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

君子怀刑,刑即典刑,经典法则,君子知法畏法守法。

小人怀惠,小人之行,只贪图眼前的小惠。

这两句就行动而辨君子小人。

孔子君子观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君子观及其现代意义

孔子君子观及其现代意义摘要人类文明史的就是人类的发展史,人性自觉与人性实现构成了人类发展史的主要内容,也构成了心性修养的两个方法。

孔子君子观在引导人们心性修养、推动人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中国古代社会价值标准的建立、道德评价、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君子观对中国历史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所进行的实践、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文分析了孔子君子观及其现代意义,对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孔子君子观;形成;发展;现代意义一、孔子君子观的内容(一)仁义礼智信1.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人格伦理理论的着力点和最高点,是儒家认为人在面对其他人、面对这个世界现实的时候,所展露出的最高姿态。

可以说“仁”既是儒家的世界观,又是儒家的方法论。

精神上,追求“仁德”以达到''修己”的最高层次;行为上施行“仁政”,以济世安民,实现儒家的政治抱负。

“仁”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从《论语•卫灵公》中的一段话可以窥见一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了成全“仁”德,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这里所体现的“仁”的地位是近乎信仰高度的。

2.义《论语•阳货》中,子路问孔子:“君子尚勇乎?”孔子回答:“君子义以为上”。

“义”在孔子的君子人格理论体系中,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如果说“仁”是君子穷其一生的不懈追求,那么“义”就是君子做人、做事的原则要求和原则底线。

走在追求“仁”的道路上,暂时还没有做到“仁”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论语•里仁》)但是,如果做不到“义”,就与“君子”这一人格和称号绝缘了,“君子义以为质。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是“君子”与“小人”在“义”上的根本区别。

可见小人不仅绝缘于仁,(《论语•宪问》)同样也绝缘于“义”。

仁义都不沾边,与“坦荡荡”的君子比起来,小人自然“长戚戚。

论语关于君子的句子

论语关于君子的句子

论语关于君子的句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品德和行为作了许多论述,这些论述不仅是对古代君子的要求,也是对人们道德修养的指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1. 君子不器。

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不器。

”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不会被外在的器物所限制,他们的品德和修养不取决于他们所使用的器物的价值,而是取决于他们内心的修养和道德水平。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内在修养为主,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所左右。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还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言谈中应该谨慎,不轻易说出不负责任的话,而在行动中应该果断、勇敢,不畏艰难险阻。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言行一致,言之有物,行之有果。

3. 君子不以言举人。

孔子还说,“君子不以言举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不会轻易因为别人的言辞而评价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他们会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来判断他的品德和能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别人,不轻易下结论。

4. 君子喻于义。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而小人注重个人利益。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以义为先,不为私利而放弃道德原则。

5. 君子坦荡荡。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心胸开阔,坦荡坦荡,而小人心胸狭窄,常常感到忧虑。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心胸开阔,不为小事而烦恼,要有大局观念。

6.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器。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不会被外在的器物所限制,他们的品德和修养不取决于他们所使用的器物的价值,而是取决于他们内心的修养和道德水平。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内在修养为主,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所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君子观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务治,小人务力”。

但是孔子把这个只拥有身份和地位含义的称谓一变而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

在孔子看来,儒是一个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则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

那么到底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君子呢,
“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孔子这番话首先描绘出君子的形象:“质朴多过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上,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同人相处时,既彼此协调合作,又不盲目苟同。

而小人正好相反,小人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处人处事“度于礼”,“约于礼”,“君子笃于亲”,“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等,也就是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

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就是仁。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德仍指仁,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
邻里。

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

这两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

君子怀刑,刑即典刑,经典法则,君子知法畏法守法。

小人怀惠,小人之行,只贪图眼前的小惠。

这两句就行动而辨君子小人。

在道义上,孝、悌、忠、信是孔子衡量做人的尺度,当然也是孔子心目中正人君子的美德。

所谓孝,就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悌,是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在封建时代,这是构成人际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所以孔子把他看做做人的根本。

如果每个人都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

而忠是臣子对君王的正确态度,信是对朋友的正确态度。

孔子认为有了这种正确的态度才可以称为君子,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安身。

对君王不忠,对朋友无信,便是小人。

而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君子,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孔子认为,做一个仁人君子,必须在德行和学问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要陶冶情操,修炼性情,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刚正的人。

另一方面,君子还要学习知识,培养才干,造就治国经邦的本领。

修身养性需要研讨学问,研讨学问为的是修身养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又比如孔子教导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做个品德优秀的知识分子,而不要做人格庸俗的知识分子。

为此,孔子把得意门生颜回看得很高,认为他粗茶淡饭,褐衣简居,也能不迁怒,不忧愁,安贫乐道,也是君子式儒者的典型。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说的也就是颜回能恒久地遵守仁义道德,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

另外《论语》中还提到智、仁、勇,即“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因而孔学又被称为仁学。

一般儒学研究者都以为,仁之核心体现在下面这句话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

”这是一种克己的工夫,也就是内修的工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仁可以说是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
为人有仁,有爱,有不忍人之心。

孔子的仁是本体的爱,这种爱的体现就是孟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爱,是从人自身开始的爱。

知者不惑是指君子应当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严谨求实的学风。

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般的器皿,只能做一种用处,而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宏富的学问,无所不通。

所以孔子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除了广博的学识,孔子还要求君子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就是要求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要采取保留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能信口开河,胡说一通。

君子必须谨慎,对于他所说的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可见孔子对君子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也是非常重视的。

谦虚逊让是严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孔子对君子的基本要求。

而勇不是指孔武有力,不是不怕死的勇敢,而是指见义而为的勇气。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如果一个人有勇无义,那么他必然是一个莽夫,有道德修养的莽夫会给社会带来混乱,无道德修养的莽夫会以盗为生,为害社会。

这是孔子在回答他的学生子路的问题时说
的:“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除此之外,孔子还再一次强调君子有“三戒”,“三畏”,“九思”,一个人如果能遵循着“三戒”,“三畏”,“九思”去做,那就可以完成君子的德行了,这与“修己以敬”是一致的。

在孔子看来,如果人人都能修成君子之德,那么人际关系就能和谐,人的欲望就能得到合理的节制,天下就会实现大同之治。

对于君子,孔子不仅是停留在口头教导上,而是言传身教,以具体的生活现象展现其君子风度和圣贤风格。

孔子的日常起居、言行、仪表等方面各有其与众不同
的特点。

一是遵守礼仪,做人处事循规蹈矩,一言一行、时时处处以礼的规范为标准,真可谓非礼勿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做。

二是中德体仁,孔子以古圣的行为为楷模,尽可能在自己的行为中展示仁德的内涵与风貌,吃饭,睡觉,坐车无不如是。

三是孔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讲究规范,认真谨慎,因此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行什么礼,都很到位,从不马虎,这也体现出他的人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