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年代诗歌之艾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勇军》
田间 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 中国的高粱 正在血里生长。 在大风沙里 一个义勇军 骑马走过他的家乡, 他回来了: 敌人的头, 挂在铁枪上。
2.抗战相持期的诗歌
总体形势:大量诗人奔赴解放区,在解放区新的 天地中放声歌唱;生活在国统区的诗人,面对苦 闷、抑郁的社会环境,表现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无 比愤怒和对民族新生的执着追求。 诗歌风格:呈现出一种沉思的风格。 代表诗人:冯至——《十四行诗》(《我们准备 着深深地领受》、《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等 等)
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三、独特意象与主题
雪与雾 土地和旷野 黎明和太阳 生与死
中心意象
1、 雪与雾 这组意象是作为黑暗社会与险恶环境的象征物出现在 艾青的作品中。雪,寒气逼人;雾,压抑窒息。在反 映旧中国内有黑暗势力的压迫,外有强敌的入侵的水 深火热的作品中,这一意象体现得特别明显。《雪落 在中国的土地上》、《愿春天早点来》、《秋》、 《旷野》和《雾》等作品,以雪境、雾境喻人境,富 有诗意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2、 土地和旷野 艾青的许多诗是以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为 中心意象或者贯穿着土地、乡村、旷野、道路和河流 意象,这组意象有多层含义。首先,这组意象饱含着 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关切。 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献给中国大 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民的赞歌。其次,这组意象 还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的最深沉的爱。爱 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 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 黎明和太阳 在黑暗的现实中艾青始终坚信苦难是暂时的, 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他的作品中出现的最多 的意象便是黎明和太阳,他始终如一地热情讴 歌太阳、朝霞、黎明、曙光、春天、火把、火 焰、生命、红旗与胜利。这组意象有多层含义。
二、苦难大地的赤子—艾青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3.27—1996.5.5年)原名蒋 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 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 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 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 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 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 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 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 笛》、《巴黎》等。
四、诗歌的主导性——精神意识
一、 反叛意Fra Baidu bibliotek 二、 苦难意识 三、 平民意识 四、 战争意识
经由上述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以看 出艾青诗歌具有四种主导性精神意 识。 1、 反叛意识 艾青幼时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形成 了他反抗旧家庭,反抗旧制度的叛 逆意识。这种叛逆意识随着成人后 的艰难生活,变得越发鲜明和强烈。
再次,它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中国革命必 胜的信念的象征。《太阳》、《春》、《黎 明》、《向太阳》、《火把》、《篝火》、 《给太阳》、《太阳的话》、《黎明的通知》、 《野火》等都是对光明的讴歌,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就是《向太阳》和《给太阳》。
4、生与死 这组意象饱含着诗人对英勇战斗和不畏牺牲的战士品 格的赞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流血最多、代价最沉 重的年代,血的现实迫使艾青思考生的价值,死的意 义。《生命》、《他起来了》、《我爱这土地》、 《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播种者》等诗都 是生与死的颂歌,是把人类从苦海中拯救出来的智者、 勇者的颂歌。
3.抗战胜利前夕到新中国成立
总体形势:国民党政权的独裁与军事上的惨败,其腐朽面 目日益暴露出来,国民党的种种丑态和劣迹,激起了富有 正义感的诗人们的愤慨。 诗歌形式:这一时期主要为政治讽刺诗 代表诗人:袁水拍,《马凡陀的山歌》 一只猫 军阀时代:水龙、刀, 还政于民:枪连炮。 镇压学生毒辣狠, 看见洋人一只猫: 喵呜喵呜, 要要要!
2006年5月10日,“人民的诗人——艾青逝世十周年纪念会” 在国务院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2.历史地位
吹芦笛的诗人。这“芦笛”是从 “彩色的欧罗巴”带回的,评论 家也指出从艾青的诗“明显地看 得出西方近代诗人凡尔哈仑、波 特莱尔的影响”。这表明艾青的 诗歌创作从一开始就汇入了世界 近现代诗歌潮流。 与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 人民有血肉般的联系。 显示了中国新诗经过近二十年的 发展必然出现的历史趋归。人们 自然由此预感到:一个历史期待 已久的诗人正在诞生。
4.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七月》和 《希望》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 情诗流派。它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诗人 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芦甸、孙钿、化铁、方 然和牛汉等。七月流派以胡风的文艺理论为依据,在 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 神”,要求作者“突进”到现实生活中去,并要表现 出主客观的密切融合;他们强调艺术性而不作唯美的 追求,要求诗人在生活中、斗争中去发现诗意,创造 诗美。
一天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 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 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 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 品有《诗论》。
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O部以上,还 著有论文集、散文集和译诗集等,他的作品被 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 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戴望舒等人之后又一 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 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首先,寄托着诗人对光明、理想热切追求的信念: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太阳》)。这种 信念,既是诗人人生旅途的出发点,又是诗人人生旅 途的归宿。其次,饱含着诗人对革命者英勇战斗精神 的无比崇敬之情。在《向太阳》中,我们看到了“在 太阳下”真心实意为抗战献身的人们:“一个伤兵” 尽管支撑拐杖走着,他在“太阳下的真实的姿态”, 确实要“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
九叶诗派:是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 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 造》和《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一群以 辛迪、陈敬容、穆旦(査良铮)、郑敏、杜运燮、 杭约赫(曹辛之)、唐祈、唐湜、袁可嘉为代表 的自觉“现代主义者”,这个诗派在过去被称为 “现代诗派”或“新现代诗派”,直至1981年江 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选《九叶集》 后,才有“九叶诗派”之称。他们完成了对中国 新诗的又一次探索和创造。
2、 苦难意识 童年的不幸,人生之旅的艰难,以及成年 后背负国耻家仇四处漂泊的曲折经历,使艾青 的精神世界里积聚着一种厚重的苦难意识和忧 郁情调。在他的《北方》组诗和《旷野》诗集 中,有着更为浓郁的苦涩和忧郁情调,诗人的 忧伤不是产生于对人生的厌弃,而是产生于对 旧世界的悲愤与憎恶。
北方
愿春天早点来
而且 天依然低沉 --明天恐怕还要下雪呢 于是,从我的心头 感到了 使我瑟缩的凉意 为了我的烦忧 我希望: 春天 它早点来 等路旁吐出一点绿芽时 我将穿上芒鞋 去寻觅温暖 1940年1月
我走出用纸糊满窗格的房子 站立在阴暗的屋檐下 看着田野 黄色的路 从门前经过 一直伸到天边 畏缩这严寒 对于远方的旅行 我踌躇了 而且 池沼依然凝结着冰层 山上依然闪着残雪的白光
艾青的许多作品,都以鲜明的形象表现了他对旧家庭、 旧思想、旧制度、旧世界以及一切丑恶事物的叛逆。 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我”在 “生我”的地主家庭和“养我”的贫农家庭之间所做 的爱的选择,体现出诗人自觉而清醒的叛逆意识;在 长诗《我的父亲》中,诗人彻底背叛了自己出身的家 庭,“我要效忠的不是我自己的家,/而是那属于万人 的一个神圣的信仰。”诗人已从最初的反抗旧家庭、 旧制度而升华到反抗世界上一切丑恶事物的高度。在 艾青诗中,对一切恶势力都予以严厉地鞭打,显现出 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英勇的战斗精神。
他起来了
他起来了—— 从几十年的屈辱里 从敌人为他掘好的深坑旁边 他的额上淋着血 他的胸上也淋着血 但他却笑着 ——他从来不曾如此地笑过 他笑着 两眼前望且闪光 像在寻找 那给他倒地的一击的敌人 他起来了 他起来 将比一切兽类更勇猛 又比一切人类更聪明 因为他必须如此 因为他 必须从敌人的死亡 夺回来自己的生存
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孤单的行人, 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 困苦地呼吸 一步一步地 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 徐缓地踏过 北国的 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稀疏地,阴郁地 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 惶乱的雁群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民族解放战争的号角一吹响,艾青即从时代的“流浪汉” 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迅速地在争取独立、自由、解 放的斗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深入到人民中间,思索 着民族的命运,探索新诗通向“民族心灵深处”的道路。 1940年,评论家冯雪峰对艾青的历史地位做了理论上 的评定:“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是“在根本 上就正和中国现代大众的精神结合着的、本质上的诗人”, “中国新诗的创造可以说正由他们在开辟着道路”。 艾青也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新诗人之一,他的《大 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不久即被译为日文,在日本进 步青年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一直在世 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至今已传遍英、法、德、西班牙、日、 俄、罗、波、捷、匈、保等十多个国家。艾青的诗典型地 表现了中国新诗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历史 特点。
第五讲:四十年代诗歌之
艾青
一、四十年代新诗概述
1.抗战初期的时代战声
总体形势:30年代各诗歌流派对峙的局面,在民族救亡的大 旗下,找到了共同的目标,为民族解放而歌几乎成所有诗人 的共同信念。 诗歌主题:反对日本侵略者,宣传、歌颂抗战;揭露、打击 黑暗,歌唱自由、民主。 诗歌形式:以短诗为主。“朗诵诗运动”和“街头诗运动”。 代表人物:田间——“时代的鼓手”。《义勇军》 《给战斗 者》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