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超声诊断吴志芳

合集下载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检查与评估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检查与评估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检查与评估研究进展王鹤玮;贾杰【摘要】Upper limb lymphede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secondary to breast cancer surgery. Detailed medical his-tory inquiry, careful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precise and objective measurement are indispensable to accurately diagnose and evaluate up-per limb lymphedema. The mostly widely used objective assessments include circumference and volume measurement, bioimpedance for de-tection of fluid state and all kinds of lymphatic system imaging techniques.%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诊断和评估上肢淋巴水肿,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基础,各种客观、精准的测量也不可或缺.目前广泛应用的淋巴水肿客观检查包括围度和体积测量法、针对体液状态的生物电阻抗分析,以及各类淋巴系统成像技术.【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23)009【总页数】6页(P1001-1006)【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评估;测量;综述【作者】王鹤玮;贾杰【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40;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健康科学院,Lidcombe, NSW 21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严重威胁着现代女性的健康[1-2]。

综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然而,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 由于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的研究,中医治疗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 实;其次,中医治疗方法尚不规范,不同医疗机构的治疗方法差异较大,影响疗 效的稳定性和可
重复性;最后,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淋巴引流按摩也是缓解症状的 有效方法。
在护理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以预防和减 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例如,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改善患者的饮食 和生活习惯来预防水肿的发生。他们也在探索如何通过使用新型的物理治疗设备 和技术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内容三
一、背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这种水肿会导致患者上肢疼痛、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手法淋巴引流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面取 得了显著的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二、手法淋巴引流技术概述手法淋巴引流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促进淋巴液流动,改善淋巴水肿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淋巴系统的自身动力学特性,通过手法按摩,刺激淋巴结,使 其周围的淋巴液流动,从而达到缓解水肿、改善循环的目的。
4、其他因素:如肥胖、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风险。
二、诊断方法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可出现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2、辅助检查:包括淋巴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其中,淋 巴管造影可以显示淋巴管的形态和通畅情况;MRI可以显示淋巴管的炎症和水肿 情况;超声则可以无创性地评估淋巴回流情况。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况分析 (2)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况分析 (2)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况分析乳腺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它严重危害女性患者身体健康,随着社会发展,近些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几率也随之增高。

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状之一,经研究表明它的发病率在30%以内,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比较复杂,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形成后,没有一种较为妥善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减轻肢体的受累,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当时容易导致患者残疾甚至失去生命。

在临床上,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引起了较多的重视。

本文主要分析阐释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并对现今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介绍,希望可以增加人们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其治疗方式的了解,为临床诊治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提供参考经验。

标签: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病原因;治疗现况患者在经过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常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术后并发症,它对女性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危害极大。

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后,女性患者基本要终生忍受该病症带来的疲劳乏力、反复感染、外观异常和上肢活动受限等痛苦,危害患者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我国在治疗乳腺癌方面近些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经过各种手段综合治疗后,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方面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2]。

本文详细介绍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临床主要表现症状、诊断和多种治疗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方式。

1、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原因临床认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与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放射线治疗时腋窝的暴露程度有关。

具体关系为淋巴结清扫范围越大则手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几率就大。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切断了患侧上肢淋巴回流通路,致使间质液的蛋白浓度增高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强而导致患侧上肢出现水肿。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治疗一、背景介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切除乳腺和腋窝淋巴结可能会破坏淋巴系统,在术后造成上肢淋巴水肿。

预防和治疗上肢淋巴水肿是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二、预防上肢淋巴水肿1:早期干预:在手术前明确风险因素,对高风险患者提前干预,如进行淋巴引流和淋巴运动,减轻淋巴液潴留。

2:术后早期护理:术后立即进行早期袢带包扎,保持压力,促进淋巴回流,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

3: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促进肌肉泵的功能,增加淋巴回流和排除。

4:个体化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干预,如按摩、穴位刺激、功能性运动等。

三、治疗上肢淋巴水肿1:手动淋巴引流:通过手法按摩和推动淋巴液流向未受损的淋巴结,以促进淋巴液排除。

2:压力袖套使用:佩戴压力袖套可通过外部压力促进淋巴回流,减轻上肢水肿。

3:其他物理治疗方法:如电刺激、疗程波、超声波等可以提高淋巴液的排出和淋巴循环。

4:运动疗法:通过特定的运动训练和体位调整,促进淋巴液排出和上肢功能恢复。

附件:1:淋巴引流图示:附上淋巴引流的示意图,方便操作过程的理解。

2:压力袖套使用说明:详细介绍压力袖套的佩戴方法和注意事项。

3:运动疗法示范视频:提供相关运动疗法的示范视频,便于患者学习和操作。

法律名词及注释:1:术后康复:手术后进行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促进患者恢复功能。

2:淋巴引流: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方法,促进淋巴液的流动和排除。

3:淋巴液:人体组织间的液体,携带营养物质和废物,具有排毒和免疫功能。

4:功能性运动:特定的运动训练,旨在改善特定部位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诊断与治疗(附40例报告)

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诊断与治疗(附40例报告)

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诊断与治疗(附40例报告)沈文彬;吴国富;耿万德;孙迎宪;孙宇光;夏松【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01(001)004【摘要】目的探讨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对40例乳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采用B超、CT、淋巴管造影、静脉造影、穿刺活检、腋窝探查等做进一步诊断,对于单纯淋巴水肿的患者行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 结果 40例中7例发现癌转移,3例淋巴水肿合并静脉回流障碍,30例为单纯淋巴水肿行LVA,近期均有效,远期有效率83.3%. 结论乳癌术后肢体肿胀,部分与乳癌转移及静脉回流障碍有关.高频B超下穿刺活检可作为常规诊断癌转移的手段.少数病例,只有探查性手术才能确诊.LVA可作为乳癌手术放疗后淋巴水肿的首选方法.【总页数】2页(P206-207)【作者】沈文彬;吴国富;耿万德;孙迎宪;孙宇光;夏松【作者单位】北京市公安医院淋巴管疾病治疗中心北京 100006;北京市公安医院淋巴管疾病治疗中心北京 100006;北京市公安医院淋巴管疾病治疗中心北京100006;北京市公安医院淋巴管疾病治疗中心北京 100006;北京市公安医院淋巴管疾病治疗中心北京 100006;北京市公安医院淋巴管疾病治疗中心北京 10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相关文献】1.乳癌术后血液透析患者患侧建立血管通路上肢肿胀4例 [J], 王娟;杜明;张玉强2.利用肿胀吸脂技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附11例报告) [J], 刘庆丰;周翔;韦强;陈石海;黎冻;殷国前;莫海雁;廖明德3.门诊肿胀吸脂术(附40例报告) [J], 张侠;李桂玲;贾铬4.乳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98例报告 [J], 谢经武5.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40例报告) [J], 邱云峰;瞿敏;王科峰;涂志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和腋窝部位放疗的常见并发症。

20世纪60年代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5%,术后加放疗其发生率增加到52%。

80年代据文献报道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15%。

近年来腋窝淋巴结清扫后中度、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不超过5%。

淋巴水肿的程度与个体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发达,容易发生淋巴水肿。

高龄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高。

二病因1.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了腋窝淋巴结,同时也切断、结扎了淋巴管,从而阻断了淋巴液的回流通路,造成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

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相关部位组织肿胀,日久还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

手术后腋窝积液、感染、瘢痕挛缩,也阻碍了上肢淋巴回流和静脉回流。

2.乳腺癌腋窝部位放疗会造成放射野内的静脉闭塞,淋巴管破坏,还会因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

三临床表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在手术后任何时期,可术后立即出现,也可在30年后出现。

急性淋巴水肿表现为患侧上肢增粗,若上肢周径增加超过2cm即可肉眼发现。

慢性淋巴水肿上臂呈橡皮样肿胀。

淋巴水肿可引起患侧上肢疼痛、肢体变形、功能障碍,并可继发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造成淋巴管腔硬化与闭塞加重水肿。

国际淋巴学会将其分为以下三期:Ⅰ期:上肢呈凹陷性水肿,肢体抬高则水肿消失。

Ⅱ期:水肿为非可凹性,上肢组织有中度纤维化,肢体抬高水肿不消失。

Ⅲ期:橡皮肿,上肢呈软骨样硬度,皮肤外生性乳头状瘤。

根据水肿的范围和程度分为三度:Ⅰ度:上臂体积增加<10%,一般不明显,肉眼不易发现,多发生在上臂近端内、后侧。

Ⅱ度:上臂体积增加为10%~80%,肿胀明显,但一般不影响上肢活动。

Ⅲ度(重度):上臂体积增加80%,肿胀显著,累及范围广,可影响整个上肢,并有严重的上肢活动障碍。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防治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防治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防治作者:邓彬苏新良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摘要: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CRL)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6%~30%,BCRL发生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其发病机制不明,无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一项临床难题。

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上肢淋巴逆向示踪技术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对BCRL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防治据统计,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其病死率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1]。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乳腺癌手术中重要部分,而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30%[2]。

患者往往会因为BCRL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其发病机制不清,且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一项临床难题。

1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淋巴淤滞造影技术证实了淋巴梗阻是BCRL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显示上肢水肿与淋巴管的收缩性(淋巴泵功能)下降明显相关。

李喆等[3]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淋巴泵功能衰竭假说:BRCL患者先天淋巴泵功能储备不足,腋窝淋巴结清扫增加了上肢淋巴泵输出淋巴的后负荷,由于长期超负荷做功最终导致泵功能衰竭而出现失代偿的淋巴水肿。

Bates[4]在李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组织间隙压力失调假说:因淋巴泵功能衰竭,由组织间隙进入毛细淋巴管的组织间液的流速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分泌增多,VEGF-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结合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对水分的渗透系数增加,导致淋巴液的生成增加,恢复组织间液由组织间隙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流速而达到新的平衡。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研究现状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研究现状

路, 使上 肢 的淋 巴不能充 分 引流 , 使 间质 液 中 的蛋 白浓 2 . 1 . 1 草木 犀流 浸 液 片 草 木 犀 流 浸 液 片 能减 轻 各 度增高 , 进而 吸引液体进入组织 , 也 促 发 炎 症 和 纤 维 种 原 因造成 的 毛细血 管壁 通透 性增 高 , 改 善末 梢循 环 ,


其发生率约为 1 5 %一 2 0 %L 2 J 。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1 . 2 中医病 因病机
中医学 认 为乳腺 癌是 由于“ 正 气
对 上肢淋 巴水 肿 的 发 生影 响很 大 , 尤 其 是 腋 窝 区的 放 不 足 , 邪 气积 聚 ” 而 引起 , 乳腺 癌 经 手 术 治 疗 必损 伤 脉 射 治疗 。对 于轻度 上 肢 水 肿 患 者 , 国 内外 学 者 均倾 向 络 , 造成 气虚 血瘀 、 水停 泛溢 上肢 , 属 于 中 医学 溢饮 、 水 于 首选保 守疗 法 - 3 j 。多数 轻 、 中度 上 肢 肿 胀 者 可 在术 肿的范畴 J 。根据“ 水入 于经 , 其血乃成 ” “ 血不利则 后数 月 内 自行 缓解 , 严重 肿胀 者则 很难 治 愈 , 多采 用 综 为水” 正常时津液随气的升降出入而输布于全身 , 津液 合 治疗 , 其 中包括 中西 医治疗 、 物 理治疗 及手 术 治疗 。
m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o n u p p e r e x t r e mi t y e d e m a c a u s e d b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客观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客观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客观测量方法研究进展1. 乳腺癌淋巴水肿研究背景和意义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淋巴水肿作为乳腺癌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乳腺癌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如肿瘤侵犯淋巴结、淋巴管受压、淋巴回流受阻等。

这些因素导致局部淋巴循环障碍,进而引起组织间隙液体滞留,形成淋巴水肿。

乳腺癌淋巴水肿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常用的乳腺癌淋巴水肿诊断方法包括触诊、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淋巴造影、淋巴动力学等实验室检查。

这些方法在评估淋巴水肿程度、预测治疗效果和指导手术方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一种客观、准确、简便的乳腺癌淋巴水肿测量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约为241万例,死亡病例约为万例。

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5069岁之间,其中绝经后的女性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家族史、初潮年龄较早、更年期年龄较晚、未生育等因素也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液回流受阻而导致的局部组织肿胀和水肿。

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过程中,由于淋巴管和淋巴结的受损,淋巴液回流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淋巴水肿。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客观测量方法的研究对于评估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淋巴水肿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淋巴水肿等并发症。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组织间隙内液体滞留而引起的一种病理性现象。

淋巴水肿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加重乳腺癌的病情,降低治疗效果。

超声评价乳腺癌相关性上肢淋巴水肿复合理疗法的效果

超声评价乳腺癌相关性上肢淋巴水肿复合理疗法的效果
【 5 J V i e r c k、 ‘ P a u e r H V B a d e r W, e t a 1 . Ul t r a —
s o u n d i ma g i n g o f t h e l o we r u r i n a r y t r a c t i n
后 双 上 肢 的 周径 、 软组织的厚度。结果 C DP T治 疗 后 患 侧 肘 F点 、 肘点、 肘 上 点 周 径 均较 C DP T治 疗 前 有 所 下 降, 差 异 均有 统计 学 意 义 ( 均 P< 0 . 0 5 ) ; 与C DP T治疗 前 比较 , C D P T 治疗 后 肘 F 点 的软 组 织 厚 度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67 8 ・ 表 1 手术前 、 后膀胱 尿道后 角及尿道 角比较 。
Mo d e m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M 『 d y 2 01 5 ,Vo l , 2 7, No. 5
剑尿 道 , 使 尿 道控 制 排 尿 能力 F降 。
悬 吊术治疗 压力性尿 火禁 l 3例分析 [ J 】 . . } J 困现代 医药杂志, 2 0 0 8 , 1 0 0 ( 1 2 ) : 8 1 — 8 2 .
禁 诊 断 治疗 中 的应 用 价 值 【 J 】 .中 国 医 师 进 修 杂志 , 2 0 1 1 , 3 4 ( 3 ) : 2 7 — 2 8 .
a 6 - mo n t h f o l l o w- u p [ J ] . Ul t r a s c h a l l Me d , 2 0 0 3 , 2 4 ( 5 ) : 3 4 0 — 3 4 4 .
胱、 尿道 , 术 中 不 需膀 胱镜 检 查 , 减 少脏 尿 道 后 角 术 前 较 术 后 增 大 , 尤 其压 力器 [ 6 】 徐艳红. 超 声对 女性压力性尿 失禁 的诊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诊治进展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诊治进展
影响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因素有下列各项:①转移 的腋窝淋巴结越多出现淋巴水肿的风险越大【5J。②放疗损 伤是慢性淋巴水肿发生的重要因素哺]。③肿块大小是淋巴 水肿的独立因素,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化疗和使用三
【收稿日期】2008一06—23 I修回日期】2008一lO一13 【基金项目】 大连市卫生局医学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大连 116021 【作者简介】常兴华(1973一),男,辽宁大连人,副主任医师,硕士,
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轻度的淋巴水肿。世界各国的淋 巴学专家均倾向于首选非手术治疗,其中公认的最有代表 性的是复合物理疗法等n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应用软枕抬高患肢¨引。②按摩加速淋巴回流,但剧 烈按摩反而增加血流而加蕈症状。③加压包扎:弹力袖套 减少组织弹性,可辅以运动,肌肉收缩促进淋巴在瓣膜丰富 的淋巴管内向心流动。④充气压缩装置可用以替代按摩方 法‘列,潜在的缺点有疼痛和压迫神经病口“。⑤烘绑和微 波‘221。 6.2药物治疗‘231
be inarker¥of nearby hetemzygous mutations·The complex deJe- tion a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FBAl6D in the HCTI 16 col∞Callcer cell line removes eg- ons ofWWOX[J].Genes Chromosomes Cancer,2008,47(5): 437—447. [61]1)ias EP,Pimenta FJ,Sarquis MS,et a1.Association bet3qeen decreased WWOX protein expression and thyroid cancer develop-

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筛查的效果观察

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筛查的效果观察

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筛查的效果观察张星; 彭昕; 胡洁; 郭潇; 包莹琦【期刊名称】《《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6)005【总页数】4页(P556-559)【关键词】乳腺癌; 淋巴水肿; 筛查【作者】张星; 彭昕; 胡洁; 郭潇; 包莹琦【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湖北武汉 43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是由于手术或者放疗、化疗使淋巴系统受到破坏,致使淋巴液不能及时有效回流,而积聚在组织间隙造成的肢体肿胀[1]。

这是一种慢性的、不可治愈的病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虽然淋巴水肿是仅次于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严重并发症,但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漏诊率较高,病情进一步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为此,本文通过上肢淋巴水肿的筛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提高检出率。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放化疗Ⅰ科、Ⅱ科及甲乳外科确诊乳腺癌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住院患者为筛查对象,年龄23~72岁,平均49.8 ± 9.2岁;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4.7~83.0个月,平均13.2个月。

其中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住院的44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7月-2017年6月住院的450例患者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民族、婚姻状况、居住地、付费方式、家庭平均月收入、术前是否绝经及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另外,本研究已通过该院的伦理审查。

1.2 调查方法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知识宣教,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对其进行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常规指导,发放淋巴水肿健康宣教手册,采用主观评价自我报告症状,患者自己报告是否出现肿胀、酸痛、沉重感、麻木及臂围增粗等变化,不适及时就诊。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超声诊断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超声诊断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超声诊断吴志芳【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3(021)002【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声像图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均增厚,增厚的皮下组织内可见裂隙样无回声,筋膜下肌肉组织回声模糊,纹理不清.结论:超声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声像图具有特征性.%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sonographic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Methods: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18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lymphede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Features of lymphedema sonogram of 18 cases with upper limb were mainly; skin, subcutaneous tissue and deep fascia were thickened; In the thickened subcutaneous tissue we can see the no echo crack; Under the fascia muscle tissue echoes blurred,the texture was not clear. Conclusion: Ultras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for breast cancer affected side upper limb lymphedema;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re showed in the sonogram images.【总页数】2页(P345-346)【作者】吴志芳【作者单位】荆州市肿瘤医院超声科,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自制软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 [J], 黄姝娟2.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护理中的应用 [J], 刘品乾; 吴芸芸; 黄雪辉; 陈小梅; 李玟珊3.自制软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 [J], 黄姝娟4.气压泵联合手法引流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张慧珍;钟巧玲;罗庆华;刘凤;唐海林5.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J], 刘庆;吁燕华;胡小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测量方法的研究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测量方法的研究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测量方法的研究
唐冰;许丽;李海红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6(020)012
【摘要】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引起生理上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及外形改变,还会给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降低术后生存质量。

目前通过测量上肢臂围可评估上肢淋巴水肿的程度及预测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为了及早发现上肢淋巴水肿,便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现就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测量两种常用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3页(P168-169,172)
【作者】唐冰;许丽;李海红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2;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
港,222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针灸、拔罐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
2.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
3.管理路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
护理的疗效评价4.益气化瘀利水汤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5.乳腺癌根治术后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46例治疗体会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46例治疗体会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46例治疗体会
刘兴洲;吴永丰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4(0)12
【摘要】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治疗十分棘手,容易反复发作,且有加重的趋势,目前缺少统一的诊治标准。

我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中西医结合诊治46例。

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0—81岁,平均47.
【总页数】2页(P1296-1297)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西医结合
【作者】刘兴洲;吴永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预防的个人体会 [J], 邹喜君;卢维民
2.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J], 韦田福;沈永兰;李泞君;韦海林;李瑞兰
3.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J], 袁琛烨;袁
倩倩
4.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消肿治疗方案与体会研究 [J], 张宇; 马小霞
5.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J], 袁琛烨; 袁倩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引导下SGB联合中西医治疗和护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研究

超声引导下SGB联合中西医治疗和护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研究

超声引导下SGB联合中西医治疗和护理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研究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中约有10-20%的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和社交功能。

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SGB联合中西医治疗和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

关键词:SGB联合中西医治疗;超声引导;乳腺癌术一、研究资料及方法(一)病例来源120例患者全部来源于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期间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符合BCRLL诊断纳人标准,且中医证型辨证为气虚血淤型的患者。

(二)治疗方法对照组:予超声引导下SGB治疗和西医护理。

(1)平时抬高肢体使其维持内收状态,垫特质软枕防止肢体受压,缓解水肿症状。

(2)超声引导下 SGB。

右侧气管旁入路法:术者站立于患者体右侧,嘱患者取仰卧位,头居中,颈下垫薄枕,予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头后仰,口微张,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两横指处(环状软骨下缘相当于第 6 颈椎横突处)。

采用美国产 Terason 2000 便携超声仪,选用 10MHz 探头及穿刺固定架,先将带固定支架的探头置于穿刺侧的气管旁,超声探头方向和颈部矢状面成30°~45°,穿刺细针从超声探头旁外侧进针,针体方向与颈部矢状面成45°~75°,规避颈静脉及临近重要血管与神经,定位于第 6 颈横突基部,针尖在超声监测引导下至颈动脉下方与横突间,穿刺深度约 3cm,适当调整注药针头使药液均匀扩散于横突与颈动脉之间,分3次于30s内注入1%利多卡因 7ml,完成操作。

超声引导下SGB治疗可以精确地定位病变部位,避免了传统手术中难以避免的风险。

通过实时超声图像,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血管结构和病灶位置,从而实现精准消融。

这不仅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还缩短了康复时间。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护理观察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护理观察

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护理观察
张沛;吕鹏威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0(004)018
【摘要】目的观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与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8年5月我科151例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患者术后3个月上臂进行测量,计算淋巴水肿程度并统计其与术中腋窝淋巴结清除级别的关系.结果仅行前哨淋巴结(SLND)活检组未发现淋巴水肿病例;术中腋窝I、II站淋巴结清扫组淋巴水肿发生率为4.72%;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组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6.32%.结论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和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状况密切相关.全腋窝淋巴结清扫即包括锁骨下淋巴结清扫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增加.
【总页数】2页(P229-230)
【作者】张沛;吕鹏威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单纯乳腺癌保乳术与乳腺癌保乳术并术中射频治疗高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J], 陈计赏;李晓文;林显君;
2.保乳手术后乳腺癌患者血 CD19+、自然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对乳腺癌复发的预测价值 [J], 陈峙霖;周恩相
3.乳腺癌保乳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J], 蔡华;田兴松;吴国君;许展;甄杏丽;李彦
4.单纯乳腺癌保乳术与乳腺癌保乳术并术中射频治疗高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J], 陈计赏;李晓文;林显君
5.乳腺癌保乳术后患侧乳房放疗方式的探讨 [J], 吴琦;柏森;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评估及护理规范的开题报告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评估及护理规范的开题报告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评估及护理规范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房内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侵袭性比较强,易发生转移。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其中,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但是,手术后患者常常出现术侧上肢水肿的现象,给患者的康复带来许多困扰。

因此,评估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规范,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三、研究内容1. 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2. 对术后患侧上肢水肿进行测量评估;3. 制定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护理规范;4. 对术后患者执行护理规范的效果进行评估。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测量评估、临床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1. 文献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搜集,了解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病因、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

2. 问卷调查: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情况和影响因素。

3. 测量评估:对受试者的术后患侧上肢采用比较法进行测量评估,通过观察、询问和测量水肿部位的大小、柔软程度、外形等情况,判断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程度和类型。

4. 临床观察:对执行护理规范的术后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护理规范的执行情况,评价护理规范的效果。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评估和护理规范制定,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发现乳腺癌疾病的发病情况以及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以及应对方案。

方法:选择最近的患乳腺癌疾病的患者,对其使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在术后观察并检查患侧上肢情况,发现有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发生的患者,实验组使用非手术方法,而对照组则使用手术方法,将这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的手术恢复情况,淋巴水肿消失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及健康心情等情况,发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结果:两组患者在相应的治疗方法之后,疾病情况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而实验组的情况较好,患者水肿情况减少明显,并且没有其他并发症出现,患者健康状况良好,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中发现使用正确的诊断方法对于疾病的发现及之后的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非手术方法对于患乳腺癌疾病的并经过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对于乳腺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要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并且在术后实时监控,保证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治疗现状近些年来,由于遗传或者不育还有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女性患上了乳腺癌这种疾病,并且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成常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它是属于恶性肿瘤疾病,是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病变导致,而在乳腺部位发生病变的癌细胞发生扩散或者移动时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现阶段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切除,但在手术之后又有常见的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并发症出现。

[1]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是由于进行腋窝清扫,切除了一些淋巴组织,引起远端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发生异常,淋巴液在皮下脂肪层不能移动而导致聚集,久而久之发生组织肿胀,患者会有肢体增粗,后期皮肤增厚、粗糙、手臂就水肿,有麻木、胀痛的感觉,肩关节活动受限,比如抬手、梳头等动作就没有办法做了,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超声诊断吴志芳Diagnosis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by ultrasonographyWu ZhifangDepartment of Ultrasound,Jingzhou Cancer Hospital,Hubei Jingzhou43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sonographic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upper limb lymph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Methods: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18patients withupper limb lymphede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Features of lymphedema sonogram of18cases withupper limb were mainly:skin,subcutaneous tissue and deep fascia were thickened;In the thickened subcutaneoustissue we can see the no echo crack;Under the fascia muscle tissue echoes blurred,the texture was not clear.Con-clusion:Ultras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for breast cancer affected side upper limb lymphedema;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re showed in the sonogram images.【Key words】breast cancer;lymphedema;ultrasonographyModern Oncology2013,21(02):0345-0346【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8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8例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声像图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均增厚,增厚的皮下组织内可见裂隙样无回声,筋膜下肌肉组织回声模糊,纹理不清。

结论:超声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声像图具有特征性。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3.02.39【文章编号】1672-4992-(2013)02-0345-02患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6%-30%[1]。

对其诊断一般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排除其它疾病。

本文分析了乳腺癌根治术后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因患侧上肢肿胀来超声科检查的患者18例,观察肿胀上肢的血管、软组织的声像图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超声在淋巴水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荆州市肿瘤医院临床诊断为淋巴水肿的患者18例,均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女性患者,以患侧上肢肿胀来行超声检查,左侧上肢水肿8例,右侧上肢水肿10例。

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月-5年。

1.2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IPS EnVisor-飞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3-12MHz。

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外展姿【收稿日期】2012-01-15【修回日期】2012-02-05【作者单位】荆州市肿瘤医院超声科,湖北荆州434000【作者简介】吴志芳(1974-),女,湖北荆州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超声影像诊断工作。

E-mail:fhzx223@163.com 势,充分暴露受检肢体,运用上肢静脉扫查方法,依次对患侧的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桡静脉、尺静脉及浅表静脉进行超声检查。

排除上肢静脉疾患,然后在上肢肿胀部位重点扫查,仔细观察病变处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肌肉组织的声像图特点,测量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的厚度,并与健侧同部位软组织相对比。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观察病变处血流情况。

2结果上肢表面软组织结构由浅入深通常为皮肤(由表皮、真皮构成)、皮下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等组织构成。

正常上肢软组织超声表现为:最表浅的皮肤呈线状高回声带,皮下组织层呈略低于皮肤的中低回声带,深筋膜为一条清晰而光亮的强回声带,下面的肌肉组织的回声较脂肪层强,各层肌纤维回声清晰,长轴切面呈羽毛状或水纹状回声(图1)。

本组18例上肢淋巴水肿声像图特点总结如下:①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均增厚,以皮下组织增厚最为显著;②增厚的皮下组织内可见不规则裂隙样无回声,沿肢体长轴分层排列,随着病情的加重,裂隙加大加宽形成小块状无回声区,CDFI在裂隙样无回声区内未探及血流信号;③深筋膜下肌肉组织纤维回声模糊,纹理不清(图2)。

以上淋巴水肿的声像图说明淋巴水肿具有不同于其他病变水肿的声像图特征。

3讨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由于根治性手术后患肢的淋巴回声障碍和(或)血液回流障碍引·543·现代肿瘤医学2013年02月第21卷第2期MODERN ONCOLOGY,Feb.2013,VOL.21,NO.02起[2],是目前医疗中最常见的继发性淋巴水肿。

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发病机制主要是腋窝淋巴引流通路阻断,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留滞在组织间隙,致使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梯度减少,不能对抗毛细血管的滤过,大量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并形成水肿。

当组织间隙流体静水压增加达到新的平衡时则形成一个高蛋白水肿,高浓度的蛋白质刺激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脂肪被大量纤维组织取代,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皮肤表面角化、粗糙,出现疣状增生,形成淋巴水肿[3]。

结合淋巴管的解剖及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本组18例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淋巴水肿的声像图基本能反映其病理变化。

淋巴水肿时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超声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增厚。

而淋巴水肿主要位于皮下组织层[4],超声表现为皮下组织层显著增厚。

由于淋巴回流障碍,阻塞远端淋巴管网扩张,超声表现为皮下组织内不规则裂隙样无回声,CDFI 在裂隙样无回声区内未探及血流信号。

深筋膜层带也增厚2-3倍,由于透声不良,深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纤维显示不清,条纹消失[5]。

图1正常上肢软组织声像图Fig.1Normal upper soft tissueimaging图2上肢淋巴水肿声像图Fig.2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with ultrasonography外科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较常见,但上肢静脉血栓形成鲜有报道,事实上,有文献报道外科手术并发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4.1%[6]。

所以乳腺癌根治术后形成的上肢淋巴水肿还应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静脉性水肿相鉴别。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与静脉性水肿鉴别要点:①淋巴水肿超声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均增厚,筋膜下肌层回声模糊,纹理不清;静脉性水肿超声表现为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厚度均接近正常,深筋膜下的肌层增厚,纹理增粗增强。

②淋巴水肿在增厚的皮下组织内可见裂隙样无回声;静脉性水肿在增厚的肌纤维间隙可见“腔隙”样无回声暗区。

③淋巴水肿上肢深静脉管壁光滑,管腔内呈无回声,CDFI 显示单一方向的回心血流信号,呈持续性充盈于整个管腔;静脉性水肿上肢深静脉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CDFI 显示血栓段静脉内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

根据以上淋巴水肿和静脉水肿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一般可作出正确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但需注意的是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可合并静脉性水肿,所以超声发现以上淋巴水肿特征,并不能排除上肢静脉血栓的存在,应同时进行静脉系统的超声检查综合分析,才能避免漏诊、误诊。

临床上诊断淋巴水肿的辅助检查较多,如超声、CT 及MRI 均可清晰地显示淋巴水肿时其软组织的变化情况,如皮肤增厚、皮下组织增生、筋膜增厚及肌肉组织的变化等;淋巴管造影、核数扫描既能显示淋巴管及淋巴结形态,又能反映淋巴管功能[7]。

但淋巴管造影、核数扫描、CT 及MRI 均存在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等缺点。

相比之下,超声检查具有简便、安全、价廉、无创及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应用于肢体淋巴水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目前超声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反映淋巴管功能。

【参考文献】[1]左文述.现代乳腺肿瘤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89.[2]柴凡,梁燕,姜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进展[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3(3):329-337.[3]王丽杰.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诊断和治疗现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3):277-279.[4]Kim W ,Chung SG ,Kim TW ,et al.Measurement of soft tissue com-pliance with pressure using ultrosonography [J ].Lymphology ,2008,41(4):167-177.[5]周黎丽,张晓杰.肢体淋巴水肿的超声诊断[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3):218-219.[6]薛纯良译.静脉血栓形成.默克诊疗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2-213.[7]欧明辉,戈小虎.淋巴水肿的诊断方法现状[J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32(1):4-6.(编校:张西敏)·643·吴志芳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超声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