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 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探讨列宁时代苏俄在 建设社会主义方面的探索,其中有成功的 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我们在建设具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候,应该要借鉴 别人的经验,吸取人家的教训,要根据国 情不断调整,努力搞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
1、1920年,农民契诃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该是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共同点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 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十年“文革”使经 济濒临崩溃,社会 一片混乱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同时向国外大力招 商
背 当时都面临 经济困难、 景 社会动荡
苏俄国民 经济濒临 崩溃
工人、 农民不 满 阶级敌人 借机叛乱
苏维埃政 权面临严 重的经济 政治危机
1921年2月,苏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
2、标志: 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 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 集制的报告》
3、内容
新经济政策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生产积极性 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 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祖国母亲在号召
你参加红军了吗?
2、内容
(1)农业: 余粮收集制---无偿征收农民余粮 (2)工业: 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
部收归国有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贸易: 取消自由(物物交换) (4)产品分配: 实物配给制 (5)劳动方面: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0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 全国3/5的人中在反革命势力之下,既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 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 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苏维
埃俄国,并支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企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 政权
余粮收集制
企业全部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
——闻一《俄罗斯通史》
苏俄红军凯旋
国家集中了物力人力,保卫了新生的政权。
苏俄20年代饥饿的人群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曾在“十 月革命” 中打响第 一炮的“ 英雄”, 却将枪口 对准了苏 维埃政权 。
引起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为什么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人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勒紧 裤腰带跟着我们走,而在用鲜血与 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政 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 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 ,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基地……
内 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容 流通 禁止商品贸易 分配 特点 成效 平均主义
取消商品和货币, 实行单一公有制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 许多种所有制并存
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 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 但在战后引起社会动乱 工农联盟
政权危机
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 定量分配粮食, 6月, 全国各地的 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城 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 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 起来。 “背口袋的人”成为当时最受欢 迎的人。在整个国内战争期间,供 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 袋的人”运进城里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 全国3/5的人中在反革命势力之下,既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 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 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出兵苏维
埃俄国,并支持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企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 政权
余粮收集制
企业全部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
——闻一《俄罗斯通史》
苏俄红军凯旋
国家集中了物力人力,保卫了新生的政权。
苏俄20年代饥饿的人群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曾在“十 月革命” 中打响第 一炮的“ 英雄”, 却将枪口 对准了苏 维埃政权 。
引起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为什么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人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勒紧 裤腰带跟着我们走,而在用鲜血与 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政 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 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 ,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基地……
内 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容 流通 禁止商品贸易 分配 特点 成效 平均主义
取消商品和货币, 实行单一公有制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 许多种所有制并存
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 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 但在战后引起社会动乱 工农联盟
政权危机
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 定量分配粮食, 6月, 全国各地的 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城 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 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 起来。 “背口袋的人”成为当时最受欢 迎的人。在整个国内战争期间,供 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 袋的人”运进城里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江苏省金湖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第一讲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共21张PPT)

④分配:
(排斥市场,国家垄断贸易);
——实物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平均主义)。
4、特点: ——“战时”、 “共产主义” 背景(战争)、公有制
5、作用(影响): ①积极: 集中力量,粉碎进攻,取得胜利,巩固政权。是保 障战争的正确政策。 ②消极: 损害农民利益,挫伤积极性;排斥市场,违背经济 发展规律;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发展经济建 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政策。
1、“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 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 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 伍。”俄国彼得堡博物馆收藏的这一份传单出现的 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材料1】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 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却翻了一番,而农民获 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 厉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情绪变为农民 暴动的事件。
【材料2】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 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 严重的事,2月28日发生了碦琅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 “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夺取了 当地政府的权力。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 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消除了阶级矛盾
B.加强了宏观调控
C.调整了工农关系
D.制约了农业发展
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积极健康的农业政策 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 布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 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 税之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 卖。1922年5月2日,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再次颁布法 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在三年,法令允许使用 雇佣劳动力。——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苏俄调整农业的措施,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5分)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第1节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课件 人民版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背景 (1)国际: 社会主义国家 的诞生和退出 )国际: 帝国主义战争 ,引起 帝国主义 的恐惧和仇恨。 的恐惧和仇恨。 (2)国内:被推翻的 地主 和资产阶级 企图恢复 )国内: 旧政权, 旧政权,不断发动 叛乱 。 2.内容 内容 (1)农业:实行 余粮收集制 。 )农业: (2)工业:不论大小,一律 国有 ,实行高度 )工业:不论大小, 集中管理 政策。 政策。 (3)流通:取消 自由贸易 。 )流通:
知 识 研 读
知识梳理
2.形成基础 形成基础 (1)实现苏联工业化 ) ①1925年 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正式提 年 的方针。 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②1926年起进入 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时 年起进入 期。 年后, ③1928年后,经过两个五年计划 ,实现 年后 国家 工业化 。 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过重、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过重、 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 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
专题十六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经 验 与 教 训
课
程
解
读
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 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考试大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知 识 研 读
考点整合
【案例一】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 案例一】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新经济政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 年春苏俄发生 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 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 实践证明, 实践证明 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 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 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 取消 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本材料重在分层次,把握层意。本材料以引文中问号 学读史 为界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说明斯大林强调经济建设高 (信息知 速度主要是基于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第二层表明斯 多少) 大林短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史中求“是”•迁移练]
解析
⊙ 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
04 秉唯物史观 树家国情怀 ——高度把握“历史魂”
不分,个人专权民;主__法__制_____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
思想个人__崇__拜_____之风盛行,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时空定位·基础练]
解析
解析
4.如图是 1913~1937 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其解读不
正确的是
()
A.1913~1920 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 B.1920~1925 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25~1932 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在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拥有了更
[立德树人•素养练]
[学史明智•展情怀]
05 贯通学与考 知能大提升 ——倾情解读“命题人”
[高考真题•考向练]
解析
巧 思 妙 解 ——解题快一点
解析
易 误 指 正 ——解题快一点
解析
“课时检测·过关练”见“检测(三十六)”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第十一单元
11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把握 历史发展线索
04
时空坐标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主旨概览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俄 先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探索 历程。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 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而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改革则 因方向性错误而导致苏联解体。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大危机, 它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 混乱状态,并导致了政治危机。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资本主义 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调整的实 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史中求“是”•迁移练]
解析
⊙ 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
04 秉唯物史观 树家国情怀 ——高度把握“历史魂”
不分,个人专权民;主__法__制_____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
思想个人__崇__拜_____之风盛行,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时空定位·基础练]
解析
解析
4.如图是 1913~1937 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其解读不
正确的是
()
A.1913~1920 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 B.1920~1925 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25~1932 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在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拥有了更
[立德树人•素养练]
[学史明智•展情怀]
05 贯通学与考 知能大提升 ——倾情解读“命题人”
[高考真题•考向练]
解析
巧 思 妙 解 ——解题快一点
解析
易 误 指 正 ——解题快一点
解析
“课时检测·过关练”见“检测(三十六)”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第十一单元
11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把握 历史发展线索
04
时空坐标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主旨概览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俄 先后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探索 历程。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 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而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改革则 因方向性错误而导致苏联解体。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大危机, 它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 混乱状态,并导致了政治危机。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资本主义 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调整的实 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PPT课件

请思考:马克思设想的 社会主义具有哪些特点?
马克思 生产力高度发达、公有制、计划 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
阅读思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不断发动叛乱 丧失了主要粮食产地,粮食等物质非常匮乏
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公有制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计划管理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俄国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1917年 十月革命
1922年 1991年12月《阿拉木 图宣言》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1991
战时共 新经济 斯大林模式 产主义 政策
社会主义改革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苏俄的国情有什么特点?
苏俄是一个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 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 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维埃政 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①保障军事供应,取得战争胜利,巩固政权 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二 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 (普拉东诺夫著)中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当时 农民的心情:“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 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 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请思考: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
马克思 生产力高度发达、公有制、计划 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
阅读思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不断发动叛乱 丧失了主要粮食产地,粮食等物质非常匮乏
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公有制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计划管理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俄国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1917年 十月革命
1922年 1991年12月《阿拉木 图宣言》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1991
战时共 新经济 斯大林模式 产主义 政策
社会主义改革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苏俄的国情有什么特点?
苏俄是一个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 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 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维埃政 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①保障军事供应,取得战争胜利,巩固政权 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二 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 (普拉东诺夫著)中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当时 农民的心情:“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 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 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请思考: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B
3、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主要规定, 、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主要规定, 其经济作用是( 其经济作用是( ) A、加强工业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 C、调整农业与工业的税收比例 、 D、借助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发展工业 、
D
4、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 B 主义政策( 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
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内容政策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平均主义按劳取酬内容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固定粮食税政府对国企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实行工资制比较两者的不同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3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它的特点4如何评价新称为非常时期的 、 非常政策, 非常时期”是指( 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是指( ) A、国内外敌人进攻苏维埃政权 、 B、经济危机导致农民暴动 、 C、自然灾害严重导致经济危机 、 D、与德签订苛刻和约退出一战 、
A
2、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 、列宁《论粮食税》 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 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 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 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A、保障了军事胜利 、 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 C、引起农民的不满 、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你怎样认识社会主 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答案提示: (《名师》P71)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外部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 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 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要的。 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有成功,又会有失误。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对我们有何启示?
(《名师》P71)
苏联的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1、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也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对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创新。
2、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3、但社会主义改革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 持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要从 本国实际情况出发。
练习: 《赢在课堂》P64第12题---材料分析
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 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 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 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制度确立 阶段 确立政权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
社会主义 (经济改 革)阶段
必场社 须深会 不刻主 断的义 的革建 探命设 索,道 改是路 革艰不 实难是 践的一 。复帆 杂风 的顺 曲的 折, 的是 。一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60~80年代)
类 别 勃 列 日 涅 夫 改 革 背景目的 纠正赫氏混乱 工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自主权 措 ①扩大自主权 ②降低产品指标, 施 农业 提高价格 ③放松副业的限制
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 成效 敌的超级大国 评 ①没突破旧体制;②与美军备竞赛, 价 局限 经济滑坡;③勃氏作风保守、后期改 革停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课时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答案:是由苏俄继续推行“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就是不顾 苏俄现实情况而企图直接向共产 主义过渡。
ppt精选
11
史料二 (摘自 2012 年江苏高考
T17)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 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改良 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 主义”的办法?改编题
第三课时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循着线索·理一理]
ppt精选
1
ppt精选
2
[由表及里·想一想] 1.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 治危机。
ppt精选
3
2.为什么列宁在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 功劳”的同时,又说“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
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成品及承受 第 一 段 表 明 国 家 掌 握
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 了经济命脉;反映了流
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 通 领 域 的 变 革 市 场 在
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 发挥作用。
ppt精选
12
史料一 (摘自 2014 年安徽高考
T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列 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 年 宁 的 指 导 思 想 有 何 变 化 ? 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新创题
史料二 (摘自 2012 年江苏高考
T17)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 本问实则考查实施新经济政 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 策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关系,结 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不足就是不顾 苏俄现实情况而企图直接向共产 主义过渡。
ppt精选
11
史料二 (摘自 2012 年江苏高考
T17)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 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改良 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 主义”的办法?改编题
第三课时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循着线索·理一理]
ppt精选
1
ppt精选
2
[由表及里·想一想] 1.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 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 治危机。
ppt精选
3
2.为什么列宁在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 功劳”的同时,又说“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
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成品及承受 第 一 段 表 明 国 家 掌 握
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 了经济命脉;反映了流
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 通 领 域 的 变 革 市 场 在
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 发挥作用。
ppt精选
12
史料一 (摘自 2014 年安徽高考
T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列 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 年 宁 的 指 导 思 想 有 何 变 化 ? 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新创题
史料二 (摘自 2012 年江苏高考
T17)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 本问实则考查实施新经济政 们提出完全不同的、 改良主义的办法 策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关系,结 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PT课件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
践中的经验教训。
考纲要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史观: 经济工业化、现代化 经济与政治、文化关系
▲农民负担重,积极性受挫, 农业下降 ▲单一公有制,集中管理,平 均分配,企业缺乏活力 ▲工农联盟趋瓦解,引发经济 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实施背景:
①根本: 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共继续推行“战共”政策,
其弊端日益显现,引发群众不满,1921年出现严重经济
和政治危机
——必要性
②直接: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
三个 28-32-37-40
▲做法:⑴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五年计划)
⑵单一公有制
⑶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要求,
为它提供资金
▲结果:A.开创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B.1937年实现工业化(工业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C.新经济政策实际终止(1928)
▲实质:加快生产力发展
▲工业化特点: ⑴计划性,指令性,以行政命令推进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4.主要内容:P95
▲减轻农民负担, 缓解农民与政府矛盾, 巩固工农联盟
①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核心
②工业:解除部分企业国有(中、小企业) ——国家资本主义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
▲增强灵活性,
暂无力开发企业以租让方式允许外资开发 调动积极性,提
③商业: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买卖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
践中的经验教训。
考纲要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史观: 经济工业化、现代化 经济与政治、文化关系
▲农民负担重,积极性受挫, 农业下降 ▲单一公有制,集中管理,平 均分配,企业缺乏活力 ▲工农联盟趋瓦解,引发经济 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实施背景:
①根本: 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共继续推行“战共”政策,
其弊端日益显现,引发群众不满,1921年出现严重经济
和政治危机
——必要性
②直接: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
三个 28-32-37-40
▲做法:⑴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五年计划)
⑵单一公有制
⑶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要求,
为它提供资金
▲结果:A.开创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B.1937年实现工业化(工业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C.新经济政策实际终止(1928)
▲实质:加快生产力发展
▲工业化特点: ⑴计划性,指令性,以行政命令推进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4.主要内容:P95
▲减轻农民负担, 缓解农民与政府矛盾, 巩固工农联盟
①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核心
②工业:解除部分企业国有(中、小企业) ——国家资本主义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
▲增强灵活性,
暂无力开发企业以租让方式允许外资开发 调动积极性,提
③商业: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买卖
【历史课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白卫军 联合进攻
¾国土被敌人所占, 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4年世界大战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年国内战争的破坏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1918年, 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对列宁的评价: 苏维埃俄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
复习:列宁有哪些重要事迹?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白卫军 联合进攻
¾国土被敌人所占, 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4年世界大战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年国内战争的破坏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1918年, 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对列宁的评价: 苏维埃俄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
复习:列宁有哪些重要事迹?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 制
余粮收集制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工业 政策
全面推行工 业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贸易 取消自 政策 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分配 实行实物 实行按劳分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 制度 配给制 配的工资制 极性
战 时
背景
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内:反动势力不断发动叛乱,粮食等物质非常匮乏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俄国
苏俄
苏联
独联体
1917年 十月革命
1922年 1991年12月《阿拉木 图宣言》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1991
战时共 新经济 斯大林模式 产主义 政策
社会主义改革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苏俄的国情有什么特点?
苏俄是一个生产力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 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 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 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请思考: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
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1.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 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 断完善的重要途径。 3.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
请思考:马克思设想的 社会主义具有哪些特点?
马克思 生产力高度发达、公有制、计划 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
阅读思考: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国内反动势力不断发动叛乱 丧失了主要粮食产地,粮食等物质非常匮乏
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公有制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计划管理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农业 余粮收集 固定粮食税代
政策 制
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政策
全面推行工 业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贸易 取消自 恢复自由贸易 政策 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分配 实行实物 实行按劳分 制度 配给制 配的工资制
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可新经济政策,有人指 责列宁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一位俄共元老甚至 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十 月革命的背叛。”在1922年召开的共产国际执行 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法国共产党代表团像 小孩一样嚎啕大哭,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资 本主义的“退却”,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复 辟,将严重损害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甚至有人以 自杀抗议这一“退却”,表达自己的失望和不满。
分配:实物配给制
劳动义务制
按劳分配
1.政策依靠什么手段来保证实行? 军事性行政命令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2.政策内容本身有什么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 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 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 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 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 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 要的门径’。”
思考:人们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资本主义的 “退却”的理由会是什么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退”与“未退”
农业 余粮收集 粮食税代替
计划管理
政策 制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全面推行工 政策 业国有化 国家资本主义 恢复私有制
公有制 为主导
贸易 政策
分配 制度
取消自 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在1920年,苏俄农民中还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 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 于你们。”
请思考:农民的这些言论说明了什么问 题?
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引发农民不满
材料三 《进攻与退却--试评苏俄的直接进攻与 间接过渡》中说:“1918至1919年2月的统计:个体经 营农民的土地在全俄32个省中占96.3%,而国营农场和 集体农庄的土地只占3.7%-4%。俄国有一亿五千万人, 农民是一亿二千三百万,占总人口的82%”
新 经
内容:
严重经济政治危机②长期战争的影响③自然灾害
济 目的:①解决经济政治危机 ②向社会主义过渡
政 性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
策
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评价:①经济上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基础②克服了国
内的政治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③找到
了一条适应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维埃政 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①保障军事供应,取得战争胜利,巩固政权 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二 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 (普拉东诺夫著)中有这样一段话反映了当时 农民的心情:“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 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 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利用市场调节 恢复商品交换
实行实物 实行按劳分 配给制 配的工资制
按劳分配
"退"即"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未退"即"本质":扩大经济基础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农业 余粮收集 粮食税代替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
共 内容
产 主
目的
①摆脱粮食危机,保障军事供应,巩固政权 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义 性质 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政 策
评价 ①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 权站稳了脚跟②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③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
背景:径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结束后的继续实施,引发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考纲: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新
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 容与作用。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 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 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 货币。------《共产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