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长度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和简单的比较测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和简单的比较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0598b7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a.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和简单的比较测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认识长度和简单的比较测量是非常基础但又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度量单位、认识到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测量。
下面将从认识长度和简单的比较测量两个方面来介绍这一内容。
长度是描述一个物体"有多长"的概念,我们通常用尺子、米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小学一年级,老师会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长度这个概念。
比如,老师可以拿出一把尺子,让学生用手指头触摸尺子的一头,并说:“这里是0,”再让学生用手指头触摸尺子的另一头,并说:“这里是10。
”通过这样的直观示范,帮助学生了解到长度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
接下来,老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例如一条很长的线段和一条很短的线段。
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线段,并提问:“哪条线段比较长?哪条线段比较短?”通过和同学们的讨论,学生可以发现,线段的长度有长有短,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出线段的长短。
除了直观的认识长度外,小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和比较物体的长度。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例如铅笔、橡皮、书等,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测量的过程学会使用尺子,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来进一步理解长度的概念。
例如,学生可以发现铅笔比橡皮长,书比铅笔长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长度的认识和测量能力。
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跑得更远。
每个学生跑完后,他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比较出谁跑得最远。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加深对长度的理解和测量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初步认识长度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测量。
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将会进一步学习更多有关长度、比较和测量的知识。
小学一年级长度比较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长度比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f963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6.png)
小学一年级长度比较练习题一、判断长短,用“长”或“短”填空。
1. 哪根线条比较长?()A. | |B. ——2. 直线和弯曲线哪个比较长?()A. 直线B. 弯曲线3. 哪个是长直线,哪个是短直线?()A. | |B. | | |4. 一把小刀和一根铅笔哪个比较短?()A. 小刀B. 铅笔5. 比较一下,哪个线条最长?()A. | | |B. | | | |二、按顺序从长到短给线条编号。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三、十字数线上选择合适的数。
1. 数线上,A和B两个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请问B点在数线上表示的数是多少?A————————B-2 -1 0 1 2A. -2B. 0C. 22. 数线上,C和D两个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请问D点在数线上表示的数是多少?C——————————————D-3 -2 -1 0A. -1B. 0C. -3四、选择符号填空,使等式成立。
1. 5 ? 3 ? 2 = 5A. +, ×B. +, ÷C. ÷, ×2. 4 ? 2 ? 3 = 2A. ×, ÷B. ÷, -C. ×, -五、出一道判断大小的题目。
小明有5颗糖果,小红有4颗糖果,谁的糖果更多?小节一:解题思路首先,我们可以用数线表示小明和小红的糖果数量。
小明的糖果数量用A表示,小红的糖果数量用B表示。
然后,我们需要在数线上找到A和B的位置。
最后,我们比较A和B所对应的数,看谁的数更大。
根据数线表示和数的比较,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
小节二:解答过程1. 数线上,A和B两个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A B-1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2. A和B所对应的数分别是5和4。
因为5 > 4,所以小明的糖果更多。
六、填空题。
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精品教学课件
![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3cded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c.png)
课堂练习
请你指出下图测量不正确的地方
铅笔的起点没对准尺子的0刻度
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尺子可以测量长度和重量。(✘) 2、没有尺子时,可用“拃”“步”来测量。(√ ) 3、尺子比纸带测量更准确。( √) 4、尺子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和毫米等。(√)
课堂练习
读图题
橡皮的长度是__4__厘米 书本的宽度是_1__3_厘米
测量纸带
尺子有更细小的标记线
直尺
新知讲解
观察和比较:相同点
都有0刻度(测量起点)
新知讲解
标记线的间距等长 (相当于同一标准物的长度)
新知讲解
标记线重复出现 (相当于标准物首尾相连)
数字标记 (相当于标准物的数量的统计数)
新知讲解
怎样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拓展提高
为了测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尺子
拓展提高
除了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工具呢?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成后同桌之间 相互订正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科学教科版 一年级上
新知导入
你见过或使用过尺子吗??
新知导入
测量纸带和尺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卷 尺
测量纸带
直尺
新知讲解
观察和比较:不同点
软尺:可以弯曲
纸带:可以弯曲
直尺:不易弯曲
新知讲解
软尺:软的
纸带:软的
直尺:硬的
新知讲解
标记线的间距长度不同
新知讲解
尺子的单位:米、厘米和毫米等。如何读数?
一年级综合练习题认识长度
![一年级综合练习题认识长度](https://img.taocdn.com/s3/m/19043c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8.png)
一年级综合练习题认识长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长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综合练习题来巩固对长度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试题的形式,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长度。
练习题一:判断长度1. 小明的铅笔比小红的铅笔短,是正确的吗?2. 桌子的长度比椅子的长度长,是正确的吗?3. 绿色的绳子比黄色的绳子短,是正确的吗?4. 大象比猫的身长长,是正确的吗?答案解析:1. 正确,如果小明拿一个比小红的铅笔要短,那么小明的铅笔就比小红的铅笔短。
2. 错误,桌子和椅子都是物体的长度,没有比较长短之分。
3. 正确,如果绿色的绳子比黄色的绳子要短,那么绿色的绳子比黄色的绳子短。
4. 错误,大象和猫都是动物的身长,没有比较长短之分。
通过这组问题,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长度的比较,即较短和较长的概念。
练习题二:比较长度1. 判断下列物体的长度,从短到长排列:铅笔、尺子、绳子。
答案解析:排列顺序应为:铅笔、绳子、尺子。
学生可以通过将物体比较并测量长度,来判断它们的长度先后关系。
练习题三:测量长度1. 使用铅笔作为测量工具,测量书桌的长度是多少个铅笔?答案解析:学生可以使用一根铅笔作为单位,将铅笔竖着放在书桌边上,然后数一数需要多少根铅笔才能够测量书桌的长度。
每次数到一根铅笔,就将原来的铅笔放在新的位置,最后数完后的铅笔数量就是书桌的长度。
通过这组问题,学生可以锻炼测量长度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对长度的理解。
练习题四:长度单位1. 下列物体的长度单位是什么?a. 小山b. 铅笔c. 桌子d. 好人答案解析:a. 小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长度单位,它更多地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山的大小。
b. 铅笔可以作为一个长度单位,我们可以使用铅笔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c. 桌子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长度单位,它是一个常见的家具,没有明确的长度单位。
d. 好人不是长度的单位,它是一个形容人品好的词语。
通过这组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何为长度单位以及哪些物体可以作为长度单位。
小学一年级长短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长短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57f5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4.png)
小学一年级长短练习题题目一:长度比较1. 将以下长度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3 cm、8 cm、5 cm、11 cm。
2. 将以下长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15 cm、10 cm、7 cm、12 cm。
题目二:长度估算1. 一张纸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2. 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3. 一本小说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题目三:长度测量1. 用尺子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2. 用尺子测量一张书桌的长度。
3. 用尺子测量一个橙子的直径。
题目四:长度单位换算1. 1 米 = ________ 厘米。
2. 1 千米 = ________ 米。
3. 1 公里 = ________ 米。
题目五:比较长度1. 两根蜡烛的长度分别是 6 cm 和 9 cm,哪根蜡烛更长?2. 一个铅笔的长度是一本书的长度的 1/2,这本书的长度是 10 cm,那么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题目六:解决问题小明想测量他的房间的长度。
他用手上的尺子测量,发现他的房间大约有20个尺子长。
如果每个尺子的长度是20厘米,那么他的房间的长度是多少厘米?题目七:解决问题小明和小华比赛跑步,小明跑了 100 米,小华跑了 5000 厘米。
谁跑得更远?他们是用了相同的长度单位吗?答案请参考下文:题目一:1. 3 cm、5 cm、8 cm、11 cm2. 15 cm、12 cm、10 cm、7 cm题目二:1. 答案因人而异,建议学生估算出一个范围,例如:20-30 cm。
2. 答案因人而异,建议学生估算出一个范围,例如:12-15 cm。
3. 答案因书的厚度而异,学生可根据自己所见的书来估算,例如:2-5 cm。
题目三:1. 学生自己量度即可。
2. 学生自己量度即可。
3. 学生自己量度即可。
题目四:1. 1 米 = 100 厘米。
2. 1 千米 = 1000 米。
3. 1 公里 = 1000 米。
题目五:1. 9 cm 的蜡烛更长。
2. 这支铅笔的长度是 10 cm的 1/2,即 5 cm。
《比长短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长短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c42c0fab069dc51220119.png)
《比长短》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教具、学具准备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教学设计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a.问:你发现了什么b.小组交流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d.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chng长、duǎn短)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1.提问:你是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a.看出来的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c.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理学具[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全课小结(略)专家评析《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枝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他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a.看出来的b.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b.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什么都可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47a0b36bec0975f465e22e.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用具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
,多媒体设备4. 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比一比(一)比多少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
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有多余的兔子吗?有多余的砖吗?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1) 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6、动手摆一摆(1) 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
(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
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
(二)比长短1、物体有长短之分(1)引导观察学具袋里的学具,大家打开学具袋吧它们倒出来看一看,里面装着什么?(2)你们发现了什么?(里面的物体有长有短)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物体有长短的?请同桌每人拿出一枝铅笔,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2)汇报比较的方法和结果a用眼睛看b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或两枝铅笔一头摆在桌面上,高出来的那枝就长。
)c用绳子来量:量第一枝时先在绳子上做记号,然后再量第二枝,再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长短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长短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5ac31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7.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9篇比长短 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1.15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3.教学所用的实物图。
教学设计一、教学长短1.引导学生观察。
师谈话: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设计一个悬念,让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纸袋上,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请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
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组长带领大家参加活动,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a.请各组说一说:你们的纸袋里有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两枝铅笔,一枝绿色、一枝花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红色,三根彩带,一根是粉色,一根是紫色,一根是白色。
b.要求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提问: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3.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a.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知道哪个物体长些,哪个物体短些?b.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
c.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①看出来的。
②把它们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放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③两头都不对齐,如图:也能比出物体的长短。
d.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师强调: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子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或者把彩带拉直平放在桌子上比长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也就是说,比较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e.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4.反馈练习。
a.比长短游戏①让学生可自由结合,自己选择的长短的“对象”告诉学生:你们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②交流汇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教案:测量长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教案:测量长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e832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2.png)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教案:测量长度测量长度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比较长度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比长短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会用比较词语描述不同长度的大小,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掌握用比较词语描述不同长度的大小。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一些事物入手,如:“大树比小草长,这是因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呈现教师可带领全班学生一起进行长度的测量,如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
通过测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讲解与演示教师可以用卡片或者尺子向学生展示比较长度的方法,如:“这个卡片比这个卡片长,这个卡片比那个卡片短”,引导学生使用比较词语来描述不同长度之间的大小。
(四)练习1、让学生对不同长度的物品进行比较,并用标签或卡片写出比较的结果。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或指导。
2、将多个物品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其长度大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比较词语来描述不同长度之间的大小。
(五)巩固与延伸让学生提出生活中会用到比较长度的场景,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通过比较不同书包的长度大小,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包。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操作能力的水平、综合表现的评价,得出教学成果。
如教师可以通过每个学生呈现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掌握能力。
同时,在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日常评价、综合评价来得出学生的整体表现。
五、教学实践的启示对教师来说,教学过程是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的过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比较长度大小的能力,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 ▏沪教版 (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长度比较 ▏沪教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0a6f4cab5acfa1c7aa00ccf0.png)
长度比较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50-51页。
教学目标:1.启动生活经验,通过视觉来判断物体的长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操作活动,逐步体验、提炼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3.在讨论、合作、交流中,借助媒介进行长度的比较,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物体长短的比较(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其长短)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展台、水彩笔、长方形纸片等素材。
教学过程:一、利用经验,初步感知1、比铅笔(1)判断两支长短差异明显的铅笔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物体比大小、比多少。
这两支笔,你能比出长短吗?生:我发现1号笔比2号笔长。
2号笔比1号笔短。
(2)判断两支长短接近的铅笔(变化摆放位置,长短接近)师:继续来比一比这两支铅笔的长短。
(生可能出现三种可能:1号笔比2号笔长,2号笔比1号笔长,一样长)师:这题怎么有不同的意见呢?刚才我们一眼看出笔的长短,这题还能用看出来吗?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度比较。
(揭题板书:长度比较)二、动手操作,体验感知1、师:我们同桌的桌上都有一个盒子,看一看里面有些什么?2、布置学习任务:(1)选一选:每人选两个物品。
(2)比一比:怎么比?(师:想一想怎么比?)(3)说一说:比的结果怎么样?3、学生独立比较4、同桌交流5、师:请放下手中的物品,坐端正。
6、全班反馈(选2名学生)(1)师:小朋友都很会比,现在我要请几个小朋友上前交流.其他小朋友不仅要认真听,还要仔细观察他们比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生上前交流师:你选了哪两样物品进行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预设:A.铅笔和水彩笔(两支笔)生:我选了铅笔和水彩笔,我是这样比的,比的结果是铅笔比水彩笔长(也可以说B比A短)。
师:为什么这么放呢?师边演示边板书,(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师:谁听懂我是怎么比的?小结:两支笔的一端对齐了,我们只要看它们的另一端就可以比出长短了。
培智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学课件
![培智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f1b5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7.png)
03
总结词
作业完成度低
04
详细描述
部分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完成质量较低,需要老师
给予指导和督促。
06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的反思
01 0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比长短》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实物比较和图示结合的方法,让学生 通过直观比较来理解长短的概念。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提高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长短差异的 敏感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 思考长短的相对性,培养他们的思维 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比较物体长短,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
巩固阶段
练习巩固
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比较长短的方 法,加深记忆。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比较长短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 题。
总结阶段
回顾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强 化学生对比较长短知识的掌握。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 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比较物体长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课件中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02
教学内容
比长短的概念
总结词: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介绍比长短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长度、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等。
感谢观看
THANKS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56abb7852458fb760b567e.png)
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一年级《长度单位》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观察两条细线,初步感知线段。
在摸一摸,看一看的过程中,体验线段的特性:直和两个端点,并能正确的找出线段。
2、在动手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中,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动手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准备弯和直的吸管、铁丝、铅笔、木棒、带刻度的直尺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2分钟)1、师:小朋友,我们就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了,看,这两个小女孩在干什么?生:在帮小男孩量一量,看看他跳了多远。
师:说一说,她们是怎么帮他量的?生:一个女孩把卷尺的一端对准起点,另一个女孩把卷尺的另一端对准在终点。
生:中间的线要拉直。
师:(板书:直,两个端点)把其中的一端看成一个点。
我们把这样的一段叫做线段。
(板书:线段)二、自主探究,认知新知1、看一看,认识线段(2分钟)师:老师在数学王国里发现了很多线段,下面我要考考小朋友的眼力,你发现了什么?师:指名1—2个学生回答。
生1:这条线的两端有两个点。
师:还有吗?生2:两端点之间还是直的。
……师:两个端点之间直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它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也就叫做线段2、找一找线段(4分钟)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线段,看,这里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3、师:找一找这里有几条线段三、延伸拓展,探究新知1、量一量(6分钟)(1)师:线段和直线不一样,直线是没有长度的,而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在我们量线段的时候,应注意什么?生:从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几(若不知道,翻开书本第3页,读一读书本老师说的话)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书本第5页的做一做,先示范量第一条线段,然后自己量一量,同桌互相监督,看做得是否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二、比一比 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二、比一比 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d7c69d76a20029bd642da0.png)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二、比一比教材分析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wo, one to one textbook analysis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二、比一比教材分析二、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俏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
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比一比 第一课时 高矮长短的认识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比一比 第一课时 高矮长短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7aa72e9b7360b4c2f3f6450.png)
第一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4页用“高矮”与“长短”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高矮、长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比较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高矮”与“长短”的含义。
难点: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铅笔、粉笔。
学具准备:铅笔、线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座位是按照一定顺序安排的,到底你们是按照什么排列好教室的座位呢?生1:身高。
生2:个头的高矮。
师:那么我们怎么比较两位同学谁高谁矮呢?生:让他们站在一起,很明显就能看出谁高谁矮。
师:“比一比”较大的两事物,我们一般可以用“高矮”描述我们比较的结果;对于较小的物体,我们一般用“长短”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本节课我们来研究怎样比较事物,以及确定高矮与长短的方法。
(板书:高矮、长短的认识)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用高矮、长短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
(一)用高矮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
师:老师今天想和课堂纪律最棒的同学比一比身高?(学生彼此观察坐姿等课堂常规,指出上课纪律最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
(师和某生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师:哪个观察最认真的同学告诉我们,到底谁高谁矮呢?为什么?生1:老师高。
生2:xxx矮。
生3:同学的头顶都没有超过老师的肩膀,所以老师高,xxx矮。
……师:对于上面的比较结果,我们还可以说老师比xxx高,xxx比老师矮,比较是有相对性的。
一年级数学长度的比较
![一年级数学长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a40643616fc700abb68fcaa.png)
比一比哪本书厚,哪qx26jop
小时候经常玩儿的地方呢!”郭氏说:“你们补觉哇,俺和兰儿昨儿个晚上睡得很好,在堂屋里做针线活儿了,不会吵 着你们。哎呀,今儿个光想着逼你们爷儿几个说你们这些年的经历了,怎么给忘记了早点儿烧上那边耳房的炕了呢!明 儿个哇,明儿个俺记着早早就烧上。你们爷儿们今儿个晚上还住这边大屋里哇!”昨儿个晚上熬夜看贼的五个人都美美 地睡了一下午,感到终于彻底歇息过来了。一觉醒来,耿正感到特别神清气爽。高高兴兴地倒一杯热水“咕咚咚”喝下 去后,他大步出了堂屋,从东屋台阶上拿起扁担去挑水。正从外面回来准备掩上院门儿的郭氏赶快重新打开院门,高兴 地说:“正儿,把东耳房里的水缸也挑两担哇!俺明儿个一早就给你们兄弟仨烧上火炕,顺便烧些热水,把你们爷儿几 个换下来的衣服洗一洗。”21第百二一回 互述往事解疑团|(故作轻松述以往,述说往事解疑团;疑团解开泪还流,哭 罢诸事渐明朗。)一家人在沉闷的气氛中吃完早饭,耿兰默默地收拾洗刷去了。耿英瞥一眼东边屋里火炕上娘儿三个昨 儿晚上睡觉的被褥还凌乱地搁在那里,就赶快进去收拾,依旧还把那条包着东西的鼓鼓囊囊的被子压在了一大摞被子的 下面。全部收拾好后,她顺手用笤帚简单扫扫炕席,就拿起那条长擀面杖走了出来。还坐在餐桌边上的郭氏站起来,默 默地接过擀面杖重新放回到橱柜里。耿正、耿直和尚武都进了西边屋里收拾。收拾完了以后,耿正把四条捅火棍儿送回 南屋柴火间,转身出来掩上屋门,慢慢回到堂屋里来。耿老爹一直心事重重地坐在餐桌边上没有挪动,看到大家都没有 事情了,就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轻轻地说:“咱们都进西厢房里说话哇!”于是,兄妹五人各自从堂屋里搬一把椅子进来, 耿老爹和妻子就在炕沿边上坐了。耿老爹轮番看看耿正、耿英和耿直三个,慢慢地说:“咱们走了这么多年,这好不容 易回来了,大家都高兴得又哭又笑的很劳累呢!俺本来想着,等过几天以后,再慢慢地跟你们娘和兰兰叙说咱爷儿们这 些年的经历来着。可是经过昨儿个晚上这一出戏,你们娘说,她现在就想知道,那咱们现在就说说哇!可有一条,俺希 望咱们谁也不要再哭天儿抹泪儿的了!这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多好啊,再过分地哭泣伤心,除了伤神伤身之外,已经再没 有什么意义了是不是!”耿正说:“爹说得很好,咱们一家人终于又团聚了,应该笑才对啊!娘,还有兰兰,你们听着 可不兴哭啊!”耿老爹转头对妻子说:“他娘你听到了吗?听了俺们的叙说可不兴哭哇!”郭氏说:“你们说哇,俺尽 量不哭就是了!”耿兰看看爹,再看看大哥二哥和姐姐,无声地点点头。耿老爹再次挨个儿看看耿正、耿英和耿直,说: “那你们谁先说啊?简单地说一说你们后来这七年多的经历哇,爹也还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如何用物品来比较长度大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分享:如何用物品来比较长度大小](https://img.taocdn.com/s3/m/7639f5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8.png)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如何用物品来比较长度大小。
本文将从教案的制定目的、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和课程设计等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教案的制定目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兴趣的重要阶段。
下面的教学方案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认知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长度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物品来比较长度大小。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案,将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和爱好的培养。
二、本课时的重点内容1、认知长度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长度的概念,并学习长度的相关单位2、使用物品比较长度的大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物品了解长度大小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如何使用物品来比较长度大小。
3、生活实践中运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三、课程设计1.热身通过问题启发(请学生思考):100个苹果和100个梨哪个更多?学生通过思考以及可以观察到的物品数量,认识到量的概念。
最后得到的答案是两个一样多,是在一个范围内量的多少相同。
2.引入通过掌握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长度的概念,如话筒、鼠标、钥匙、尺子等等。
比如,询问学生:钥匙多长?学生可以回答出「一小把钥匙的长度大概是几厘米」。
让学生了解物品的长度,从而学会使用物品来判断长度的大小。
3.讲解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引导学生发现长度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掌握常见的物品长度,实现对长度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物品大小之间的关系。
(二)采取直观化的方式,采用常见物品作为展示对象及实物。
例如,让学生自己选拔出一些物品进行比较,包括书、笔、树干等等,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就是直观易于把握。
(三)比较大小时,应该让学生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形状、位置、视觉干扰等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演示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演示来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例如,让学生在操场上摆出3个大小各不相同的树枝,然后请学生找出其中树枝长度最长的一根,以及树枝长度最短的一根。
沪教版小学一年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用趣味绘本帮助孩子们快速入门长度计量!
![沪教版小学一年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用趣味绘本帮助孩子们快速入门长度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9b1207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3.png)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用趣味绘本帮助孩子们快速入门长度计量!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长度计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而对于一个刚刚接触数学的孩子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难度是较大的。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长度计量这个概念,进而进行长度比较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沪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长度比较》教案:用趣味绘本帮助孩子们快速入门长度计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计量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测量长度并进行比较。
2.理解物体长度因素的不同,体验长度大小的差异,能够产生长度的概念。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长度比较的结果,掌握一些长度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长度计量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测量长度并进行比较。
2.掌握一些长度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长度比较》。
2.教学工具:卡尺、直尺、黑板、粉笔、实物道具、绘本等。
四、教学步骤1.通过实物道具巩固长度计量的概念。
教师可以准备几个实物,让学生进行长度的计量和比较,如纸巾盒、书等,此外,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的手臂、头发或手指等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
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感受长度计量中尺度单位之间的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长度计量的理解。
2.用绘本教孩子们快速入门长度计量。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绘本,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来教授长度计量的基本概念。
比如,《里卡的手表》这本绘本,通过小兔子里卡想要给爸爸买一块手表,而店主让他测量自己手腕的长度,进而产生出了对长度的概念,从而引入指针时刻的概念。
此类绘本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够精准地把握小学生的认知心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长度计量的概念和方法。
3.制作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带来不同长度的细木棒、纸条等实物,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不同长度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小手电筒或黑板上的点进行比较,掌握更多的长度比较方法。
4.引入长度单位,让学生了解长度计量中的尺度单位。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长度比较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长度比较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87af9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1.png)
1.小丁丁、小胖、小巧、小亚比身高,你能知道 谁最高吗?
1.小丁丁、小胖、小巧、小亚比身高,你能知道 谁最高吗?
3 142
想一想
哪支铅笔长?
想一想
哪支铅笔长?
想一想
哪支铅笔长?
想一想
哪支铅笔长?
7 7
在方格纸上比较长度
(17)格
( 7 )格
( 4 )格
( 4 )格
( 5 )格 (12)格
填一填:
1.绿铅笔比小刀( 长 ) 2.蜡笔比记号笔( 短 ) 3.小刀和橡皮 (一样长)
思考:这两只铅笔一样长? 方格纸的方格大小要统一
矮
高
粗
熊
小
近
鸡
薄厚
想一想
哪只小动物回家 的路程长?
想一想
哪只小动物回家 的路程长?
想一想
哪只小动物回家 的路程长?
小亚、小巧和小胖比赛跳绳,猜一猜谁的绳长?
把绳子拉直! 把绳子一端对齐
哪条线较长?在较长的线后面 打√。
()
()
哪条线较长?在较长的线后面 打√。
(√ )
()
哪条线较长?在较长的线后面 打√。
(√ ) ()
哪条线最长?在最长的线后面 打√。
(√ ) ()
想一想,说一说
1.小丁丁、小胖、小巧、小亚比身高,你能知道 谁最高吗?
小学一年级长度比较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长度比较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d4e34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a.png)
小学一年级长度比较练习题小学数学练习题(一年级)【第一节】题目一:比较长度小明拿来了两条线段,一条长为4cm,另一条长为6cm,请你判断哪条线段比较长,并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填空。
答案:题目二:最长的一辆在小汽车停车场里有三辆汽车,分别是红色的、蓝色的和绿色的。
现在告诉你红色汽车的长度是8m,蓝色汽车的长度是5m,绿色汽车的长度是7m。
请你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填空,找出最长的一辆汽车。
答案:题目三:排队比较小明、小红、小刚三个人按照身高顺序排队。
已知小明的身高是100cm,小红的身高是104cm,小刚的身高是98cm。
请你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判断他们的身高顺序。
答案:【小节一】题目四:比较长度小明拿来了两条线段,一条长为10cm,另一条长为10.2cm,请你判断哪条线段比较长,并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填空。
答案:题目五:花的长度小花正在绘画,她画了两朵花,一朵的长度是8cm,另一朵的长度是6cm。
请你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表示这两朵花的长度关系。
答案:题目六:计算长度小明和小红都拿着一段绳子,小明的绳子长4cm,小红的绳子长6cm。
请你用“加号(+)”或“减号(-)”计算出他们的绳子长度之和或差。
答案:【小节二】题目七:比较长度小明拿来了两条线段,一条长为15cm,另一条长为15cm,请你判断哪条线段比较长,并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填空。
答案:题目八:水果的长度小明和小红在比赛吃水果,小明吃了一根长度为10cm的香蕉,小红吃了一根长度为12cm的香蕉。
请你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表示他们吃香蕉的长度关系。
答案:题目九:用长度计算小红拿来了一段8cm长的绳子,小明拿来了一段4cm长的绳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1、会直接比较出一端对齐的物体的长短,初步感知长度概念。
2、会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的长短。
3、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重点:物体长短的直接比较(将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其长短)。
教学难点:初步会在方格纸上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学习用品(笔、书、尺等)、彩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姚明和林浩照片
师:这是篮球明星姚明,旁边的这位是抗震小英雄林浩,看到他们两个人,你想说什么呢?
生:姚明比林浩高,林浩比姚明矮。
(板书:高——矮)
2、出示蓝色铅笔和黄色铅笔
师:看到这2支铅笔,你又想说什么呢?
生:蓝铅笔比黄铅笔短,黄铅笔比蓝铅笔长。
(板书:长——短)
3、出示字典和故事书,
师:看到字典和故事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字典比故事书厚,故事书比字典薄。
(板书:厚——薄)
小结:刚才我们都是通过用眼观察直接比较了人的高矮,铅笔的长短,书本的厚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把长短,高矮和厚薄都称作长度比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度比较的世界里,现在就开始吧。
(板书:长度比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对长度的初步感知。
视觉是人先天就有的,它是人了解周围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视觉对促进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小学生在生活中很早就有了长短、高矮、厚薄、宽窄、高低的经验。
能够通过视觉来比较,这是定性比较。
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直接比较
(一)比身高
师:你们成为小学生已经快1年了,许多小朋友长高了不少。
猜猜看谁是我们班最高的小朋友?
生1:谈锦澍生2:王彦婷生3:岳宗建
师:请这些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到底谁最高?
生:谈锦澍
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比的呢?
生:他们都是站在同一条线上的。
师:对呀,他们都是站成同一排上,站在一条横线上,所处的位置相同,我们就看头顶,谁头顶高,谁就高。
师:你们看这些小伙伴们也在比身高呢?(出示一张露出上半身头像的照片) 你能猜出谁最高,谁最矮吗?(多人回答)(出示照片2:四个学生一个站在砖头上) (生2:一开始就回答不能比较。
师:为什么不能比较
生:因为被遮住了一部分,有可能有人站在一个东西上面。
师:你说的这种可能性可能存在吗?
师:看,真的有人站在砖头上,他们没有站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能比较。
)
生1:不能比较
师:为什么不能比较?
生:因为他站在砖头上。
师:(出示照片3:一人歪扭着身子,其他三人站得笔挺。
其中歪扭身子的一人和另一人差不多高)现在这样能进行比较了吗?
生:也不能。
师:这又为什么呢?
生:他是蹲着的。
师:那要怎么样才能正确比较出他们的身高呢?
生:他们要站在一条线上并且要站直。
师:你们说得真棒!我们在比较身高时,不仅要让他们站在同一个平面上,还要怎么样?(站直),这样才能比较出正确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比一比,谁是我们班最高的小朋友”这一环节,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进行长度比较要注意一端对齐这个重点。
我还特地设计了弯着站和只露出上半身的情况,希望通过这一设计能够让小朋友们自己总结出应该怎样来比较身高,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一个目的。
)
(二)比文具
师:(出示两支差不多长的铅笔,错位横向摆放)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一支绿铅笔,和一支红铅笔,猜猜看哪一支铅笔长?你来,你来。
到底是哪支长呢?(PPT演示:两支铅笔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出哪支铅笔长)仔细观察是怎样来比较的?你猜对了吗?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铅笔的长度,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一眼就很清楚的看出长短吗?(多人回答)
生:要把铅笔一端对齐。
师:看来小朋友观察得都很仔细,并且知道了比较物体长度时,要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来比出长和短。
(板书: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师:我们的课桌上有许多学习用品,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来比一比铅笔和尺的长度或者比一比书本与本子的厚度吗?生:操作
师:你是怎么比的?请你来演示。
(设计意图: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提供大量操作素材,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获得长度比较的方法。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能力。
)
(三)比绳子长短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了,现在让我们来运动一下,放松放松。
你们看操场上多么热闹呀。
小胖他们也在比赛跳绳呢。
结果小胖输了,可是他很不服气,他说:“不公平,我的绳子最短,所以我才会输。
”他的绳子真的是最短的吗?让我们来比一比。
老师给每组准备了3根彩带代替3根跳绳,请你们先小组讨论一下,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然后再动手比一比。
(生:讨论、操作)师:你们是怎么比的?结果怎么样?
生:红绳最长,蓝绳第二,黄绳最短。
师:现在你们觉得小胖说得对吗?生:不对。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绳子的长短,知道了不仅要把绳子的一端对齐,还要拉直,这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长短。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绳子长短的比较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操作,把枯燥的比较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操作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感悟到比较的方法,在交流中获得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正确表达比较的结果。
)
(四)比较横长还是竖长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是对几件物体进行长度的比较。
现在老师这儿有一张漂亮的纸,你能告诉我是横长还是竖长吗?可以怎样来比较呢?(用尺量)可是有的小朋友还不会用尺呢,要怎么办呢?请你们小组先讨论一下要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再动手比一比。
师:请你上来演示一下。
(投影仪演示)
师:刚才老师也比较了一下,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比的啊?仔细观察哦。
(师:出示折纸的微视频演示如何比较横长和竖长。
)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产生数学知识的乐趣与愉悦。
)
探究二:间接比较
(一)用方格纸比较物体长短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来比较长短,还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比较长短。
现在你们的练习纸上有2支铅笔,你还能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来比较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不能移动。
师:那要怎么办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些学习用具——如,方格纸,回形针,小棒。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利用他来比较一下铅笔的长短。
师:你是用什么工具怎样比较的?生:汇报
(若都选择用方格纸来比较,老师可以说,信封里还有回形针,你能用回形针来比较铅笔的长短吗?谁来试一试。
)
师:其实,我们信封中的回形针和小棒也能比较出铅笔的长短,不过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而方格纸操作起来既方便又清楚,所以小胖也是用方格纸来比较的,他发现,绿铅笔长6格,红铅笔长7格,所以红铅笔比绿铅笔长。
师:你们看这支笔,它长几格呢?这两支笔都长6格,那么这两支铅笔一样长吗?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一个格子大,一个格子小。
师:说的真好!因为他们度量时的单位长度不一样,所以即使格子数相同,他们的长度也是不同的。
从而我们知道了,要想正确比较出长短,首先要统一度量时的单位长度。
小结:刚才我们想出了很多比较长短的好方法,既可以用折的方法,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方格纸等进行长度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出物体的长短,让学生知道比较物体长短还可以通过数大小相同的方格来进行。
同时在方格纸上进行物体长短的比较,是由定性比较向定量比较过渡的一个环节,从直接比较过渡到间接比较,为后继的测量长度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提供多种学习工具进行长度比较,第一希望小朋友能够通过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希望他们能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工具进行长度比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比较长度的好方法,如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出长和短,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进行长度比较。
体育老师觉得你们的本领很大,想请你们来帮个忙。
看,小丁丁和小巧正在比赛,他们跑的一样快,还要按照规定的路线跑,想一想,谁会先抢到球?
生:小巧
师:你怎么知道她先抢到的?
生:因为她跑的路程短。
师:你怎么知道她跑的路程短?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都是14格,应该同时抢到球喽。
生:不对,是小巧先抢到。
师:为什么?
生:因为斜边长。
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真的是斜边长,你真聪明!
师:因为斜边长,所以小巧跑得路程比小丁丁短,于是小巧先抢到球。
(可以提供给小朋友一张正方形的纸,让他们动手操作比一比是斜边长还是直边长)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本领来解决问题。
起到复习巩固以及提升的效果。
)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了长度比较,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