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情况下,良好动机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动 机产生不良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往并不 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等因素影响。 如小孩子想帮家长做家务,但是却不小心把碗打 碎了,这时候家长的表现一定要客观,不可偏激。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 倒U形关系。即动机强度处在中等水平时,工作 效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的维持功能表现在行为的坚持性方面。
如为目标一直努力学习
动机的调整功能表现在个体通过行为反馈,调
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更接近目标。 如一直努力学习成绩不如意时,调整学习方法。
二、动机与需要
(三)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含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 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 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表现:生理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 需要起源:由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通常 来自内部或外部环境。 需要总是指向客体或事件。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发展的源泉。
(五)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 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 产生了动机。 如: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孤独 时寻找朋友等。
二、动机与行为效率、价值观
(一)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不同人:同种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不 同种动机可能产生相同的行为。 如同一个班级 学生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同是想减肥,但是不同 人选择方式不同。 同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些占 主导地位,叫做主导动机,有些占从属地位,叫 做从属动机。 如,对于努力工作,有的人的主 要动机是为了养家糊口,从属动机是为了使自己 生活更有意义。有的人则相反。
归因引起的情绪反应
归因 能力 成功 能力 信心 自豪 轻松 满意 松弛 感激 感谢 吃惊 内疚 失败 无能力 听天由命 沮丧 内疚 耻辱 害怕 生气 愤怒 吃惊 震惊
努力
别人的影响 运气
3、自我决定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提出,强调自我在动机形 成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 选择的能力,也是个体的需要。人们拥有基本的 自我决定的倾向性。 德西认为只有自我决定行为才是动机行为;非 自我行为受外在刺激控制,是无动机的。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做出行为非常重要,它直接 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 自我效能感建立的四种信息来源的基础: 1、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2、替代性经验,个体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 信息。 3、言语说服(言语暗示) 4、情绪唤起,正情绪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自我效 能,负情绪则会减弱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韦纳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
如果一个新的结果与过去的结果不一致,人们 容易归为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 如果一致,容易归为稳定因素,如能力和任务 难度。 韦纳还发现,归因会使人出现一定的情绪反应, 如成功时归为内因,个体会感到更加满意、自豪。 若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则不会产生太突 然的情绪反应。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编码、储存、提 取和输出等过程,在头脑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念。 这些观念在刺激和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它们既 能引起行为,又能改变行为。 1、期待价值理论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把对 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认为行为的 产生是由于对某个目标的期待。期待使个体产生行 为获得目标。
第九章 动机
1、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概述 2、动机与行为效率 3、动机的理论 4、意志行为
第一节 需要和动机的概述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 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 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 如:为了消除饥饿,寻找食物; 为了摆脱孤独,结交朋友。 2、指向功能 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例如个体在学习动机支配下,去图书馆和教室 学习;在成就动机支配下,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四、诱因理论
诱因: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个 体朝向目标的作用。凡是对人有吸引力的刺激都可 以成为诱因。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针对驱力理论忽略外在环境引发行为的作用,赫 尔接受诱因这一外在的变量,把它也作为外在因素 之一,改变了自己原来的公式: P=D×H×K(诱因动机) 只有当外在的诱因变成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 个体的行为,成为行为的动力。
5、成就目标理论 目标:个体要努力达到的、具体的成绩标准和结 果。 尼科尔斯和德维克(Dweck,1988)提出成就目 标理论,强调成就动机来自个体对成就目标及其意 义的认知。 该理论把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目标定位在掌 握知识提高能力)和成绩目标(目标定位于好名次 好成绩)。 不同成就目标对应着不同的动机和行为模式。 之后学者又加入趋近-回避概念,形成四种类型 成就目标划分。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一)、本能理论
1、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 一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2、基本观点:有机体生来具有特定的、预告程序 化的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对其生存至关重要, 并以适当的途径确定行为方向,为行为提供能量。
3、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本能的指引,人除 了具有动物的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交 往、同情、诚实等。 麦独孤系统提出本能理论:认为人类一切思想 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是本能。认为人类有诸如 逃避、拒绝、好奇心、好斗、合群、自卑等18种本 能。
4、对本能论的评价
20世纪20年代末本能论开始受到怀疑和批评。 1、本能论不能确切解释行为,对行为有循环论 证的现象。 2、本能说过分强调固定的先天的行为机制,而 许多行为确实可以通过学习来加以改造(行为主义 的观点) 尽管如此,本能论仍在一定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 论都以本能论为基础。
(2)按需要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 要 物质需要: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 些产品为满足。 如:日常生活用品需要,住房和交通条件需要 等。 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 如: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 刊的需要等。
(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 等级, 生理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 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有力的。 安全需要:对稳定、安全、得到保护、秩序等的 需要。幼儿的安全需要很强烈。 归属和爱的需要: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 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三)、动机与价值观
价值观:主体就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 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与动机: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 心,它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对个人 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引导个体不断努力,不 断完善自己,个体对这种目标价值看得越高,动 机就会越强。 价值观的表现形式:1、兴趣 2、信念 3、理 想
(三)、唤醒理论
针对人的驱力增加的行为,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 了唤醒理论: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生理激活的一个最佳水 平。一般来说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刺激,它带来最 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太高或太低,个体都会感到 不舒服。
唤醒理论的三个原理
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 最佳的唤醒水平,低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增加唤醒, 高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减少唤醒。 2、简化原理,重复进行刺激会使唤醒水平降低。 如流行歌曲,反复听后,人们可能会觉得它变得单 调乏味。 3、经验对偏好的影响。经验丰富的个体喜欢复 杂的刺激。如有经验的音乐家喜欢欣赏复杂的音乐, 精通象棋的人更喜欢欣赏复杂的棋局比赛。
自我实现需要: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图
五种需要从低到高,构成了不同的等级。 需要的力量: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随着 层次的上升,需要力量在减弱。 需要满足顺序:通常先要满足低级需要,然后 才谈到高级需要,但是有时候,高级需要产生之 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了。例如有人 为了革命事业,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 需要的满足与健康:低级需要又叫做缺失需要, 它的满足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而高级需要又 叫做生长需要,它的满足则可以使人更健康,更 有活力。
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优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比较
完整的需要理论。它系统地探讨了需要的实 质、结构、发生、发展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 用,及需要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看到了人与动物在需要方面是有区别是, 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 是人所特有。
不足: 他离开了人的社会历史条件,离开 了人的社会实践,抽象地谈人性和人性的 自我实现,仍然是受本能论的影响。 他的需要发展模式与某些实际情况不 相一致,例如,有些人虽然缺乏基本需要 的满足,但仍有所创造;有些人为了某种 理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需要层次理 论依据观察和推理较多,缺乏实验依据和 客观测量指标。
2、需要的种类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息、 睡眠、排泄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面的要 求。 人类自然需要的满足方式不同于动物: 如饮食需要,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做出美味 的佳肴,同时人类进食还要考虑社会习俗和礼仪。 社会文化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wk.baidu.com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
4、自我功效论
班杜拉提出自我功效理论:人对行为决策是主 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 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 行因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 可以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效果期待: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 的推测和判断,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2、动机的归因理论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 从人们行为的结果来寻求行为的内在因素,这称为 归因。 海德的归因理论:人们在成功和失败时喜欢对结 果进行归因。归因分为两种: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等。 外因是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的奖惩等。 研究者还提出控制点,并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 型两种。内控的人常把成败归为内因,外控的人把 成败归为外因。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 Dodson,1908) (1)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活 动效率也随之提高,特别是在解决力所能及的课 题时此效应表现尤为明显; (2)超过一定范围,随着动机水平的进一步 提高,活动效率会随之下降;(怯场) (3)在最佳动机水平下取得的活动效率是最 好的; (4)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 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原始性动机与习得性动机 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

生理性动机
依动机的性质
饥、渴、性、睡眠 兴趣、成就、 权利、交往
社会性动机
依学习在动机形成 和发展中的作用
二、驱力理论
武德沃斯的驱力概念:是个体由生理需要(食 物,水,性等)引起的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 做出行为以达到需要的满足,以消除紧张,恢复 机体的平衡状态。
赫尔的驱力减少理论: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 需要产生驱力。驱力可以供给机体能量,做出行为, 需要得到满足,驱力下降。 后来赫尔提出人类的行为还受到习惯的影响,强 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提出公式: P(有效行为的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 驱力减少理论适合解释生物的机能,但解释不了 另一些人类更多需要的驱力增加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