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上课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27张ppt)
小组交流,研读赏析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小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 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 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 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 诗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读课文,强调节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布置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谢谢观看
课堂练习
(3)《过零丁洋》中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句
子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4)《过零丁洋》中运用谐音和双关,写出自己孤苦伶丁
的句子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5)《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过零丁洋》PPT优秀课件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颈联写诗人所 遇形势的险恶 和境况的危苦。
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 赏 析 两个蕴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心情,写出了形势
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直抒胸臆
默写常考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尾联写诗人捐 躯报国的决心。
赏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 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右丞相。与张世 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失败被俘,不屈 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诗作有 《过零丁洋》《正气歌》等。遗著有《文山 先生全集》。
背景链接
本诗作于1279年。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 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被俘。次年,囚禁文天祥的 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在 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不从, 写下此诗以明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下这颗赤诚之心照耀在史册上
文 (就行了)。
此诗押“inɡ”韵: 经、星、萍、丁、 青。
诗词品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为经过、途经之意;“零丁洋” 即“伶仃洋”,今广东珠江口外。“过 零丁洋”,即经过零丁洋。标题交代了 诗歌的写作内容。
诗题:__惶__恐__滩__头___说__惶__恐__,__零__丁___洋__里__叹__零__丁__。___
图片解说: 面对波涛翻滚的水流,文天祥回想起曾在滩头的 惶恐之感,不由悲叹如今洋中的零丁之境。
诗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颈联写诗人所 遇形势的险恶 和境况的危苦。
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 赏 析 两个蕴含感情色彩的地名,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心情,写出了形势
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直抒胸臆
默写常考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尾联写诗人捐 躯报国的决心。
赏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 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右丞相。与张世 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失败被俘,不屈 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诗作有 《过零丁洋》《正气歌》等。遗著有《文山 先生全集》。
背景链接
本诗作于1279年。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 文天祥抗击元军兵败被俘。次年,囚禁文天祥的 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军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在 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不从, 写下此诗以明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下这颗赤诚之心照耀在史册上
文 (就行了)。
此诗押“inɡ”韵: 经、星、萍、丁、 青。
诗词品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过”为经过、途经之意;“零丁洋” 即“伶仃洋”,今广东珠江口外。“过 零丁洋”,即经过零丁洋。标题交代了 诗歌的写作内容。
诗题:__惶__恐__滩__头___说__惶__恐__,__零__丁___洋__里__叹__零__丁__。___
图片解说: 面对波涛翻滚的水流,文天祥回想起曾在滩头的 惶恐之感,不由悲叹如今洋中的零丁之境。
诗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课件
优化改进措施
增加互动环节, 提高学生参与
度
优化课件内容, 突出重点,简
化语言
增加案例分析, 提高学生理解
能力
优化课件设计, 提高视觉效果,
增强吸引力
迭代更新计划
收集用户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对PPT课件的反馈意见 分析反馈数据:对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制定优化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优化方案,包括内容调整、界面优化等 实施优化方案:按照优化方案进行PPT课件的迭代更新,确保优化效果达到预期 跟踪优化效果:在更新后,继续收集用户反馈,跟踪优化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 调整
色彩搭配:选择与文天祥时代背景相符合的色彩搭配,如黑白、灰白等。
图片选择:选择与文天祥时代背景相符合的图片,如古代建筑、山水画等。
动画效果:选择与文天祥时代背景相符合的动画效果,如水墨画、古风动 画等。
功能交互实现
幻灯片切换:使 用鼠标点击或键 盘快捷键进行切 换
动画效果:为幻 灯片添加动画效 果,如淡入淡出、 缩放等
添加标题
政治生涯:曾任右 丞相,积极抗元, 后被俘
添加标题
代表作品:《过零 丁洋》、《正气歌》 等
添加标题
逝世日期:1283年 1月9日
文学成就
代表作:《过零丁洋》、《正 气歌》等
文学风格:豪放、激昂、悲壮
历史地位:南宋末年著名诗人、 文学家
影响:对后世文学、思想、文 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地位
抗元英雄,被誉为“民族英 雄”
分析用户反馈: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优化PPT课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PPT课件的优化和改进,提高课件的质量和效果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典 型 考 1.根据提示默写。 题
(1)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页页忠贞为国的篇章。
《过零丁洋》中“__人__生__自__古谁_无__死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句正是抗元名将文
天祥用生命写下的壮烈誓词。
(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_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两句,
课 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小
练
笔
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文天祥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陈延年 革命战士,被国民党 抓捕之后,拒不下跪
悟
零 4.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
丁 之
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旨
——本句运用反问的修辞,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 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的高尚情操。
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 《 现代汉语词典 》
过 文零 丁 天
祥
洋
知
人
论
世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
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右丞
相。诗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与张
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失败被俘,不屈
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知 人 论 世
文天祥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相貌好:“体貌丰伟,美皙如玉,
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才学高:“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 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家富庶:“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八年级上语文《过零丁洋》课件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03
难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05
02
难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04
难词
干戈、寥落、过零丁洋
06
解释
干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意为荒 凉冷落;四周星是指作者被捕到过零丁洋的时 间刚好是四个年头。
重点词语解析
01
02
03
04
“经”
这里指经书,泛指儒家经典著 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学术
05
总结与作业
总结重点
诗歌背景
了解《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包括文天祥的生平和当时的
历史背景。
主题思想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民族气节和 忠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 国家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
艺术手法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比喻、象征 等修辞手法,以及韵律、节奏 等方面的特点。
名句赏析
深入品味诗歌中的名句,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等,理解其深刻含义和
八年级上语文《过零丁 洋》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导入 • 诗词赏析 • 难点解析 • 拓展阅读 • 总结与作业
01
导入
诗人简介
总结词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成就
详细描述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过零 丁洋》这首诗中,文天祥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主题思想
阐述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在元军俘虏的困境中,文天祥依然坚守自己的 信念,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是本诗的核心主题 。
03
难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05
02
难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04
难词
干戈、寥落、过零丁洋
06
解释
干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意为荒 凉冷落;四周星是指作者被捕到过零丁洋的时 间刚好是四个年头。
重点词语解析
01
02
03
04
“经”
这里指经书,泛指儒家经典著 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在学术
05
总结与作业
总结重点
诗歌背景
了解《过零丁洋》的创作背景 ,包括文天祥的生平和当时的
历史背景。
主题思想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民族气节和 忠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 国家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
艺术手法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比喻、象征 等修辞手法,以及韵律、节奏 等方面的特点。
名句赏析
深入品味诗歌中的名句,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等,理解其深刻含义和
八年级上语文《过零丁 洋》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导入 • 诗词赏析 • 难点解析 • 拓展阅读 • 总结与作业
01
导入
诗人简介
总结词
了解文天祥的生平和成就
详细描述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过零 丁洋》这首诗中,文天祥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主题思想
阐述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在元军俘虏的困境中,文天祥依然坚守自己的 信念,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尊严的维护。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是本诗的核心主题 。
《过零丁洋》课件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过零丁洋》优秀课 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景 • 《过零丁洋》的诗意解析 • 《过零丁洋》的艺术特色 • 《过零丁洋》的思想内涵 • 《过零丁洋》的影响与评价 • 《过零丁洋》的朗读与感悟
PART 01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 景
诗歌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寓意深远,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意境创造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 周星”,创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
意境。
画龙点睛
诗歌的结尾“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起到了画龙点 睛的作用,使整个意境得到了升
历史学家肯定
历史学家认为该诗不仅反 映了文天祥个人的命运, 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 要见证。
现代读者喜爱
在现代读者中,《过零丁 洋》因其深刻的情感和哲 理而备受喜爱,成为了许 多人的文学启蒙之作。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民族精神的弘扬
01
该诗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
分析文天祥的人物形象,探讨他的人格魅力和历 史地位。
感悟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读诗后的感悟,从诗歌中汲取 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联系实际,思考人生
1 2
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现实意义,探讨如何在现代 社会中传承和发扬文天祥的民族精神。
个人成长
鼓励学生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成长 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
人生哲理的启示
ONE
KEEP VIEW
《过零丁洋》优秀课 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景 • 《过零丁洋》的诗意解析 • 《过零丁洋》的艺术特色 • 《过零丁洋》的思想内涵 • 《过零丁洋》的影响与评价 • 《过零丁洋》的朗读与感悟
PART 01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 景
诗歌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寓意深远,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意境创造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 周星”,创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
意境。
画龙点睛
诗歌的结尾“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起到了画龙点 睛的作用,使整个意境得到了升
历史学家肯定
历史学家认为该诗不仅反 映了文天祥个人的命运, 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 要见证。
现代读者喜爱
在现代读者中,《过零丁 洋》因其深刻的情感和哲 理而备受喜爱,成为了许 多人的文学启蒙之作。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民族精神的弘扬
01
该诗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
分析文天祥的人物形象,探讨他的人格魅力和历 史地位。
感悟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读诗后的感悟,从诗歌中汲取 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联系实际,思考人生
1 2
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现实意义,探讨如何在现代 社会中传承和发扬文天祥的民族精神。
个人成长
鼓励学生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成长 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
人生哲理的启示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走近作者
文天祥,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 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 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 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 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 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 有《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课堂小结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 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 志。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1. 能简述 家的含 义、家 庭关系 的确立 方式、 家庭的 功能; 2. 能总结 中华文 化中“ 家”的 意味; 3. 能明确 “孝” 是中国 家庭文 化中重 要的精 神内涵 ,能举 例如何 孝亲敬 长。 4. 学 习 书 本 知识更 重要, 只有学 好更多 的知识 ,才能 为社会 作出更 大的贡 献 5. 实 践 更 重 要,没 有实践 经验, 书本知 识学再 多也没 有用, 青少年 要勇于 探索和 实践; 6. 空 谈 的 人 都是有 智慧的 人,实 干的都 是些头 脑不灵 活的人 ,实干 不如巧 干; 7. 青 少 年 是 祖国的 未来, 热爱劳 动、奉 献社会 是大学 毕业以 后的事 ; 8.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 意识。 面对不 太平的 世界, 我们要 对危害 国家利 益、威 胁国家 生存和 发展的 行为时 刻保持 警惕;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走近作者
文天祥,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 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 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 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 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 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 有《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课堂小结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 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 志。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1. 能简述 家的含 义、家 庭关系 的确立 方式、 家庭的 功能; 2. 能总结 中华文 化中“ 家”的 意味; 3. 能明确 “孝” 是中国 家庭文 化中重 要的精 神内涵 ,能举 例如何 孝亲敬 长。 4. 学 习 书 本 知识更 重要, 只有学 好更多 的知识 ,才能 为社会 作出更 大的贡 献 5. 实 践 更 重 要,没 有实践 经验, 书本知 识学再 多也没 有用, 青少年 要勇于 探索和 实践; 6. 空 谈 的 人 都是有 智慧的 人,实 干的都 是些头 脑不灵 活的人 ,实干 不如巧 干; 7. 青 少 年 是 祖国的 未来, 热爱劳 动、奉 献社会 是大学 毕业以 后的事 ; 8.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 意识。 面对不 太平的 世界, 我们要 对危害 国家利 益、威 胁国家 生存和 发展的 行为时 刻保持 警惕;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过零丁洋》ppt
文化自信
该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现 代人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 要的启示作用。
对个人的启示
忠诚爱国
该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对于个人而言, 应该树立爱国意识,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
坚韧不屈
该诗表现了文天祥在困境中的坚韧不屈精神,对于个人而 言,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
《过零丁洋》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CONTENTS
目录
• 诗歌背景 • 诗歌内容 • 诗歌鉴赏 • 诗歌影响 • 诗歌评价
CHAPTER 01
诗歌背景
作者介绍
01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 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
02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即 表现出非凡的才华。
该诗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 感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语言精 练,意境深远,深受读者喜爱 。
《过零丁洋》对后世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CHAPTER 02
诗歌内容
主题思想
01 表达作者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
02 通过对零丁洋的描绘,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 虑。
壮志豪情意境
在描述抗元战争的过程中,诗歌也营 造出一种壮志豪情的意境,展现了作 者的英勇和坚定信念。
CHAPTER 04
诗歌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作为文天祥的代表作,该诗以其 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 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影响。
历史地位
该诗反映了文天祥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同时也记录了当时的历史 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 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珍贵
该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现 代人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 要的启示作用。
对个人的启示
忠诚爱国
该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对于个人而言, 应该树立爱国意识,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
坚韧不屈
该诗表现了文天祥在困境中的坚韧不屈精神,对于个人而 言,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
《过零丁洋》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CONTENTS
目录
• 诗歌背景 • 诗歌内容 • 诗歌鉴赏 • 诗歌影响 • 诗歌评价
CHAPTER 01
诗歌背景
作者介绍
01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 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词人。
02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即 表现出非凡的才华。
该诗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 感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语言精 练,意境深远,深受读者喜爱 。
《过零丁洋》对后世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CHAPTER 02
诗歌内容
主题思想
01 表达作者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
02 通过对零丁洋的描绘,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 虑。
壮志豪情意境
在描述抗元战争的过程中,诗歌也营 造出一种壮志豪情的意境,展现了作 者的英勇和坚定信念。
CHAPTER 04
诗歌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作为文天祥的代表作,该诗以其 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 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影响。
历史地位
该诗反映了文天祥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同时也记录了当时的历史 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 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珍贵
《过零丁洋》课件(共14张PPT)
课堂练习:
1.诗中诗人以地形险恶来暗示处境艰危的诗
句是:
2.诗中使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形势和自己的 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抒发自己忧国伤怀之情 的诗句是:
再见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 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 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诗人,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 诗、词和散文作品。有《文山 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 《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俘之时,元军强迫 他随船去追击在崖山的南宋皇帝,元军都 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 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 拒绝,写此诗以明志。
(直抒胸臆)
全诗翻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 始的,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 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山河被敌人侵占,国事如 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 生动荡不安,像被雨打漂泊无根 的水面漂浮。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 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过零丁洋》这首诗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经历与作者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写国破家亡以及自己的身世坎坷。
生取义的生死观。诗中概括了国破家亡 但他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里行间透出的凛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
情,表现了作者在强敌面前视死如归的 零丁洋:即“伶丁洋”。
“惶恐”的意义就是“惊恐害怕”;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俘之时,元军强迫他随船去追击在崖山的南宋皇帝,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
九年级下册文天祥《过零丁洋》课件(26张PPT)
形势的险恶,境遇的危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 抒胸臆,体现了诗人以死 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 志,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 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至元十九年(公元 1282)十二月初九,在 柴市从容就义。著有 《文山诗集》《指南录》 《指南后录》《正气歌》 等。
正气歌 文天祥
写作背景
被俘第二年,文天祥被押解到珠江口外 的南海水域的零丁洋时,面对浩瀚苍茫的 大海,遥想山穷水尽的朝廷,禁不住忧愤 交加;而“零丁洋”这可怜的名字,又深 深触动诗人孤苦的心,使他抚今追昔,生 出无限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恨。于是,他 写下了这首律诗《过零丁洋》。
整体感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惶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 急,极为险恶,令人惊恐。1277年,文天 祥的军队被元军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 撤退。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 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是他最忧虑、最惶 恐不安的事情。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 外面,而今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怎能不感到孤苦伶仃。
惶恐滩头说惶恐, 巧妙地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 零丁洋里叹零丁。 双关,概括了经历也写出了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 (《元史·张养浩传》)。这首曲便写于应 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 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 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 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整体感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 抒胸臆,体现了诗人以死 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 志,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 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至元十九年(公元 1282)十二月初九,在 柴市从容就义。著有 《文山诗集》《指南录》 《指南后录》《正气歌》 等。
正气歌 文天祥
写作背景
被俘第二年,文天祥被押解到珠江口外 的南海水域的零丁洋时,面对浩瀚苍茫的 大海,遥想山穷水尽的朝廷,禁不住忧愤 交加;而“零丁洋”这可怜的名字,又深 深触动诗人孤苦的心,使他抚今追昔,生 出无限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恨。于是,他 写下了这首律诗《过零丁洋》。
整体感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惶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 急,极为险恶,令人惊恐。1277年,文天 祥的军队被元军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 撤退。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 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是他最忧虑、最惶 恐不安的事情。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 外面,而今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怎能不感到孤苦伶仃。
惶恐滩头说惶恐, 巧妙地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 零丁洋里叹零丁。 双关,概括了经历也写出了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 (《元史·张养浩传》)。这首曲便写于应 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 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 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 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整体感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
过零丁洋课件(公开课使用)课件
典故出处及意义阐释
“四周星”
借指四年的时光,出自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说。 此处用“四周星”来表达作者在战乱中度过的时间,突出了 战乱的漫长和艰难。
“风飘絮”、“雨打萍”
分别比喻国家命运的飘摇不定和个人在乱世中的无助和痛苦 。这两个比喻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切和 无奈。
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表达效果
05 艺术特色鉴赏与审美体验
诗歌音韵美和意境美鉴赏
音韵美
诗歌采用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押韵和平仄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 种独特的音韵美。
意境美
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历史背景,营造出一种磅礴、悲凉的意境。读者在品味诗句时,能够感受 到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等,营造出更加浓郁的审美氛围,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06 知识拓展与跨学科融合
地理学角度:零丁洋地理位置及海洋环境介绍
零丁洋的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是南海的一部分,北接 珠江口,南连南海。
海洋环境特征
受季风气候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海洋 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鱼类、贝类等;海 洋地质构造复杂,有珊瑚礁、浅滩等。
历史学角度:南宋末年历史事件回顾
南宋灭亡背景
蒙古帝国崛起,南宋朝廷内部腐 败,军事力量薄弱。
崖山之战
南宋朝廷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 与元军展开决战,最终失败,陆秀 夫背着幼帝投海自尽。
零丁洋上的忠魂
文天祥在零丁洋上被元军俘虏,写 下了《过零丁洋》这首千古绝唱•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描绘了国家沦亡、山河破碎的悲惨 景象,以及作者个人身世浮沉、如同雨打浮萍般的无奈和痛苦。其中,“山河 破碎”形象地表现了国家的沦亡和山河的残破,“风飘絮”则比喻了国家命运 的飘摇不定;“身世浮沉”表达了作者个人命运的起伏不定,“雨打萍”则比 喻了作者个人在乱世中的无助和痛苦。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①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②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国家危在旦夕,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我)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282年
生逢其时
中举做官
从容殉国
零丁作诗
兵败被俘
起兵抗元
崖山海战
《正气歌》
《南安军》
哭崖山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
1279.3.19(农历二月初六),南宋与蒙元崖山决战,宋军战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跳海而亡,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十万军民相继投海殉国,南宋覆灭。几天后,崖山海面浮出十几万具尸体。崖山决战时,张弘范把文天祥押到他乘坐的大船上,让文天祥亲眼看到南宋覆灭的惨烈战斗。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②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③干戈:两种兵器,后泛指武器,也比喻战争或动武。④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⑤四周星:四周年。我历尽辛苦,遇到朝廷选拔入仕,抗元战事逐渐消歇,从起兵抗元至被俘已是四年。
1279年2月
1279年3月
1279年4月
1283年1月
1282年
生逢其时
中举做官
从容殉国
零丁作诗
兵败被俘
起兵抗元
崖山海战
①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②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国家危在旦夕,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我)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282年
生逢其时
中举做官
从容殉国
零丁作诗
兵败被俘
起兵抗元
崖山海战
《正气歌》
《南安军》
哭崖山 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氏存亡顷刻中。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如悟人间万法空。
1279.3.19(农历二月初六),南宋与蒙元崖山决战,宋军战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跳海而亡,张世杰被台风恶浪吞没,十万军民相继投海殉国,南宋覆灭。几天后,崖山海面浮出十几万具尸体。崖山决战时,张弘范把文天祥押到他乘坐的大船上,让文天祥亲眼看到南宋覆灭的惨烈战斗。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②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③干戈:两种兵器,后泛指武器,也比喻战争或动武。④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⑤四周星:四周年。我历尽辛苦,遇到朝廷选拔入仕,抗元战事逐渐消歇,从起兵抗元至被俘已是四年。
1279年2月
1279年3月
1279年4月
1283年1月
1282年
生逢其时
中举做官
从容殉国
零丁作诗
兵败被俘
起兵抗元
崖山海战
《过零丁洋》课件37张36页PPT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过零丁洋》课件37张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过零丁洋》课件37张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
过零丁洋ppt课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青。
第5页/共13页
读
一、齐读: 读准字音,把握语速。
二、分组读: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三、诵读: 默写
第6页/共13页
译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一种经书,终于取 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 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 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 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以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 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 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 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 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第7页/共13页
研
★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 洋里叹零丁”好在哪里?
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 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末 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他 二十岁即中进士,作品集有 《指南录》、《指南后录》、 《吟啸集》、《文山全集》。
第2页/共13页
背景资料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 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 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 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 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以明志。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 市)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 座右铭。
第3页/共13页
听
6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过零丁洋》ppt
《过零丁洋》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 作品背景 • 诗词内容 • 诗词鉴赏 • 诗词评价 • 相关作品比较 • 总结
01
作品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 军事家。
他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
促进文化交流
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助于促进 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 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意境深远
诗歌描绘了零丁洋的壮丽景色,通过寓情于景的 手法,使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过零丁洋》的历史地位
1 2
反映时代背景
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 安和民族危机,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代表文学高度
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古典诗歌 的巅峰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激励民族精神
05
相关作品比较
与其他爱国诗词比较
《过零丁洋》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壮志豪情,与文天祥的 其他爱国诗词如《正气歌》等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文天祥 的崇高民族气节。
与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爱国诗词相 比,《过零丁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成为爱国诗词中的璀璨明珠。
与其他文天祥作品比较
精神启示
文天祥在诗中所表达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
当代价值
文化认同
该诗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有助于增强当代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感和自豪感。
道德启示
诗中所体现的忠诚、勇敢和担当精神 ,对当代人具有重要的道德启示作用 ,激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坚守信仰和 道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目录
• 作品背景 • 诗词内容 • 诗词鉴赏 • 诗词评价 • 相关作品比较 • 总结
01
作品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 军事家。
他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
促进文化交流
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助于促进 国际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 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意境深远
诗歌描绘了零丁洋的壮丽景色,通过寓情于景的 手法,使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过零丁洋》的历史地位
1 2
反映时代背景
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 安和民族危机,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代表文学高度
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古典诗歌 的巅峰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激励民族精神
05
相关作品比较
与其他爱国诗词比较
《过零丁洋》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壮志豪情,与文天祥的 其他爱国诗词如《正气歌》等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文天祥 的崇高民族气节。
与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爱国诗词相 比,《过零丁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成为爱国诗词中的璀璨明珠。
与其他文天祥作品比较
精神启示
文天祥在诗中所表达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激励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
当代价值
文化认同
该诗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有助于增强当代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感和自豪感。
道德启示
诗中所体现的忠诚、勇敢和担当精神 ,对当代人具有重要的道德启示作用 ,激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坚守信仰和 道义。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共26张ppt)
颔联“ 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 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 河 破碎”点出国家形势,“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修 辞,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 次被俘,数次自杀未成。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 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 无所依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释词语的含义。
(4)干戈:指抗元战争。 (5)寥落:荒凉冷落。 (6)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 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7)絮:柳絮。 (8)萍:浮萍。 (9)惶恐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 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 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1.读准下列生字的字音。 干戈 ( gē ) 寥落 (liáo ) 飘絮 ( xù ) 零丁 ( líng)
作者介绍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 人、文 ,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 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 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 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 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 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 由悲愤转为激昂、高亢。“丹心”,比喻忠心,表明了自 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激励和感 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合作探究
1.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 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过零丁洋》PPT优秀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颈联如何理解赏析?
颈联承上启下,上句追忆当年兵败、忧心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 被俘的孤独处境,用对偶和双关,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仃洋”两个地 名,将过去的惶恐和眼下的伶仃渲染得淋漓尽致。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翻 译: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
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首 联 写 了 什 么?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说说这首诗歌蕴含的感情?
• 忧愤 • 悲壮 • 爱国 • 豪气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过零丁 洋》PPT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 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 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 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 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 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 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 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 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 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受俘期间, 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 从容赴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 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 《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 录》、《正气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天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品悟作者的思想 情感。 3.初步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知人论世
文天祥 (1236─1283),47岁。江西吉安人,民族英雄。字履 善,自号文山。20岁中状元。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围南宋都城临安, 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出城与元军 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被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 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制。 元军诱降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元军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逃走,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1276年到达福 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1278年冬,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1279年2月,南宋与元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 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 全军覆没,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皇帝投海而死。10万南 宋军民追随皇帝跳海自尽。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南宋灭 亡。
赏析角度: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 法
达 标 练 习
• 1.解释下列词。
• 汗青:_____________
• 干戈:______________
• 寥落: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 个人命运的一句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 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 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品读赏析法
第三步:评说深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 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 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 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品读赏析法
第二步: 吟诵传情达意
1. 理解诗歌内容。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操作要点
品读赏析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1.释字,扩充。 2.解说诗意。 3.尽量押韵。
品读赏析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 零丁 洋里被俘可叹我孤 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 丁。
•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
3.《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 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的语句是:
。
• 5.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从忧愤 悲苦到慷慨激昂的转变,这体现 在哪一句?( )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 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 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 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 刑,从容就义。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 民族——蒙古人之手。
知人论世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送到大都(今北京),文天祥誓不投降, 1282年三月,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 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 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 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 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 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 死文天祥。
1.了解文天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品悟作者的思想 情感。 3.初步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知人论世
文天祥 (1236─1283),47岁。江西吉安人,民族英雄。字履 善,自号文山。20岁中状元。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围南宋都城临安, 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出城与元军 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被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 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制。 元军诱降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元军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逃走,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1276年到达福 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1278年冬,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 1279年2月,南宋与元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 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 全军覆没,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皇帝投海而死。10万南 宋军民追随皇帝跳海自尽。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南宋灭 亡。
赏析角度: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 法
达 标 练 习
• 1.解释下列词。
• 汗青:_____________
• 干戈:______________
• 寥落: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 个人命运的一句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 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 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品读赏析法
第三步:评说深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 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 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 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品读赏析法
第二步: 吟诵传情达意
1. 理解诗歌内容。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操作要点
品读赏析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1.释字,扩充。 2.解说诗意。 3.尽量押韵。
品读赏析法
第一步:译诗解说内容。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 零丁 洋里被俘可叹我孤 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 丁。
•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
3.《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 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
的语句是:
。
• 5.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从忧愤 悲苦到慷慨激昂的转变,这体现 在哪一句?( )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 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 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 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 刑,从容就义。文天祥死时年仅47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 民族——蒙古人之手。
知人论世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送到大都(今北京),文天祥誓不投降, 1282年三月,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 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 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 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 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 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 死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