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浅谈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

洞口一中:周头玉

、“课”前的话

有笔者撰文指出:《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的考查提出了三个层级的能力要求,可是在高考命题的操作层面,’鉴赏评价’专属‘古诗词鉴赏’考查,文言文阅读一直没有体现对该项能力的考查。这样,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就仅限于 '读懂’,即会解释词语、会翻译句子、能熟练掌握文言文词汇与句式,进而弄懂文章写了什么,作者说了什么,所写人物干了什么。面对文言文,学生的全部使命似乎就是破译密码,掌握信息,做一个正确无误的传声筒,做一个精通技术的熟练工,做一个默不作声的旁观者,既无权指瑕,亦无法喝彩。”这些句子传达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文言文命题比较死板,缺乏生机与活力。而这恰好成为我们复习的突破口,成为拉近与城里学生差距的关键点。抓住了这不菲的22分,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这一块上就不会处于劣势!

那么,该如何着手呢?

第一,去枯燥,激兴趣。由于难懂,学生感觉不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如果在复习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记、背,那势必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怎么办?“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关键在于一“味”字,我们要教会学生去品味,品出文字所蕴含的无限生趣,咂摸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文言文感兴趣,有了兴趣,何愁之有?

第二,不忘“本”,重积累。第一轮复习一定要重视课本中的每一篇古诗文,每一个注解,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培养语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为快速而准确地阅读文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找规律,寻技巧。夯实了基础之后,就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巧妙判别的能力,让学生从繁复的文言现象中找寻到运用的规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让做题趋于理性化,而不只是“跟着感觉走”。

第四,勤练习,树信心。“反复是学习之母”,适时适量的训练会打破学生为难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力。

二、基本知识点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理解,能力层级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

⑤筛选文中的信息。

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里所说的“浅易”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比较熟练地掌握教材中的文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生而言的。所谓“浅易”,主要表现在:① 文中涉及的词语及相关知识多为常见常用,不需过多地了解选文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背景就完全能够读懂。②选文多为内容积极,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物传记类文章或其他散文。

三、复习要点

要想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有较为明确的了解,做题时由“糊涂而蒙昧”转为“理智而清醒”,以下知识点必须讲深、讲透:1、虚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虚词的位置推断其意义和用法。2、实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现象、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实词意义的推断方法。3、四种不同的句式。4、

断句的规则及方法。5、信息筛选题中“非”的设置类别及排解方法。6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四、基本题型及赋分

20XX年是湖南省实行新课标高考的头一年,语文试题体现了新课标考试纲要的基本内涵,实现了从“旧”到“新”的平稳过渡。其中,文言文也不例外: 赋分为22分,实词、虚词、信息筛选均沿袭以往设题模式,为客观题,每小题各3分,翻译由9分变为10分,弃08、09两年所考的简答题,新设“断句”考点(选择题,3分),在连考了两年“传记”体后考“史论”体,体现了湖南卷“稳中求变”的设题理念。

五、解题方法及技巧

(一)文言实词题——语境法、词性法

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如08 湖南高考试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皆世指.为难治者指

指称,称

B .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

一向,平素

C .公坚不回.

返回

D .亦以是持.其身

约束

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

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C项语句中的“回”,将所给义项“返回”放到原句中是说不过去的,这里为“改变”之意,现代汉语词汇“回心转意”等还保留了这一含义。

再如09 湖南高考试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季节,季候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

C•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奔:逃亡,出走

A项语句中的“季”,将所给义项“季节、季候”放到原句中显然不妥,如果是“季在秋”可作“季节”理解,这里“季秋”是个名词,孟、仲、季表一季三月的时序,“季”应为“一个季节的末了” 之意。“孟春”“仲夏”是常见的,中学生当不陌生。

以上姑且名之为“语境法”

有些文言实词题,运用“词性法”可很快得出答案。

如2000 年全国高考试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