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名词解释
非智力因素名词解释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影响个体学习、表现以及综合能力的各种因素,除了智力因素之外。
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等。
情感是个体内心体验和情绪的表达。
情感因素可以影响个体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和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一个积极情绪的个体更容易保持专注和投入,能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成果。
相反,消极情绪如焦虑、压力和恐惧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态度是个体对事物的倾向性倾向或评价。
个体对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
一个积极的态度会增加学习的目标感和成就动机,促使个体更加努力地学习。
相反,消极的态度会降低个体对学习的投入,甚至导致学习的消极情绪和退缩。
社交能力是个体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等。
个体的社交能力可以影响其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与他人的合作关系。
一个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并顺利地进行团队合作,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自我管理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调节的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目标设定、时间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等。
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会影响其对学习任务的规划和执行能力。
一个具备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个体能够更好地掌控学习进程和有效地使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意志力是个体在面对困难和阻力时能够坚定决心并保持努力的力量。
意志力可以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学习的动力和耐力。
一个具备较强意志力的个体能够坚持学习,并且在面临困难时不轻易放弃,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态度、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等各种因素,它们影响个体的学习、表现和综合能力。
了解和培养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提高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1智力因素通常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性,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道德、思想和态度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我们不但要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从而促进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在开发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也难以持续下去;孩子的学习需要记忆、观察、注意、想象、思维等这些智力因素的参与,同时孩子的学习也需要有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支撑;这样孩子的学习才能稳定、持续提高;其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具有敏锐、精确的观察力,那么他就容易形成耐心、细致的性格;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自信心、责任感,那么就会支持他刻苦顽强地学习,从而他的智力也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第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干扰的或妨碍的消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无法正常发挥;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是不大的;为什么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却非常大呢这是因为他们之间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得非常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性格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你想使你的孩子成才吗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使他她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另外,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你能做到这些,你的孩子成才就有望了;。
d.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一、概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辩证统一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们一直以来都在探索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统一的规律来解释这种关系。
本文将探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并分析其在教育、社会等领域的应用。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概念1. 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的是个体在认知、学习、解决问题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空间想象力等。
智力因素对个体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2. 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的是个体在情感、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表现。
这些因素包括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
非智力因素对个体的情感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3.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智力因素强大的个体可能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因非智力因素的不足而无法有效应对,而非智力因素强大的个体可能在需要思维和认知能力时因智力因素的不足而无法取得成功。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1. 辩证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个体的智力表现和非智力表现相互影响、相互支持。
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个体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协调才能够发挥最佳的水平。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着差异。
有些个体智力因素较强,而非智力因素较弱;有些个体则恰恰相反。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每个个体都具有相同的智力和非智力表现。
3. 教育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教育者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智力的培养,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
四、应用和展望1. 教育领域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发展,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
智力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十世纪初,随着智力概念的提出和心理测验的蓬勃发展,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 W.P.)在其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Intelligence, concrete and abstract)》中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这个概念。
在亚历山大的启迪下,美国另一位心理测验大师韦克斯勒(Wechsler,D)于1943年提出了“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概念。
我们所说的智力系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绪、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影响企业员工工作和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的方方面面很多,兴趣、自制力、踏实、恒心、勤奋、刻苦、毅力、自我确认、自我觉察、自我约束、自我调适、忍耐性、顽强性、挫折承受力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非智力因素如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它们是怎样影响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呢?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
情绪能使人的行为积极,也能使人的行为消极。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
积极的情绪,使人心境好,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够提高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美好的心境又是灵感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好奇心、新奇感、自信心都与积极的心境分不开。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长久而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成功与否除了智力因素外,常常取决于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
一个人"常立志",还是"立常志",反映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强弱。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什么
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涵是什么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
那么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是什么呢?对学生学习有哪些影响呢?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涵,一起来看看吧!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涵非智力因素作为人的基本心理品质之一,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非智力因素是与智力因素相对的概念。
智力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是指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注意、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的统称。
非智力因素是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等心理因素。
实践表明,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但它又对智力活动起制约作用,可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使智力因素充分发挥,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
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教授指出:“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这说明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能够起到定向、引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学起来得到内在的满足,感到读书乐乐陶陶,这种内在精神的快乐是任何外在物质享受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
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对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好感、乐闻、乐见、乐参与。
是忘掉疲劳、赶跑厌倦、驱散懒散的神秘力量。
乐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能促使你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
情感是一种内动力,人的活动是与情感相连的,一旦情感得到启动,其活动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一个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的学生,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公共心理学第5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PPT课件
• 引言 • 智力因素与学习 •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智力因素如记忆力、注意力等对学习的影响,以及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 、情感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的运用
介绍如何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术、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以提高学 习效果。
学习目标
理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掌握学习策略的运用
学生将学会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除了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还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智 力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但成功往往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撑,如毅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等。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研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何相互 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习效果和个 体发展。
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
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智力因素开发与培养 的重要阶段,通过合理的教育和 引导,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
好奇心,提高智力水平。
多样化教学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 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有助于 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提高智力水平。
自我开发
学习者应该积极进行自我开发,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 的智力水平。同时,要保持好奇 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然而,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对其学业表现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除了智力因素外的其他各种因素。
它涵盖了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调节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追求学习目标的意愿和努力程度。
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与良好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为学生设定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深层学习策略,如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常与较好的学习成绩相关;而表层学习策略,如暗记和机械式记忆,与较差的学习成绩相关。
因此,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策略的运用效果。
3.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学生自主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对学业的规划、监控和控制能力强,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提高其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和反思等方式来培养其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4.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学生对学业的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素质。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
未来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 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促进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未来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THANKS
详细描述
这位学生名叫张丽,她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学生。在她的学习生涯中,她总是勇于 尝试新事物,并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即使遇到困难,她也不会轻易放弃, 而是会努力克服它们。这种自信使她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成功案例三
总结词
合作精神是成功的保障,通过与他人合作,这位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详细描述
沟通技巧
分工与共享
鼓励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分享成 果和责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领 导力。
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如 倾听、表达、协商等。
03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践
在课堂上培养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 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
养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建立学习信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给予正面评价和适当的挑战,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设定明确的目标 和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培养过程有 序进行。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交续改 进培养效果。
06
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01 02
多元化发展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包括传统的德育、美育、 体育等方面,还将融入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内容,如创造力、合作能 力、领导力等。
非智力因素
特点
(1)表现在智力活动中(2)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3)与智力因素的影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向的(4) 只有与智力因素一起才能发挥它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
作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即在认知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 的接受、加工、处理等任务;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知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 调节作用,以及弥补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ander)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非智力因素”。 1950年,韦克斯勒(D. Wechsler)又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 文,专门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是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究开始的标志 。1983年2 月11日,我国《光明日报》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非智力因素”及其相关问题引起了我国 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
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术语
目录
01 内容
03 概念的提出
02 结构 04 特点
05 作用
07 培养
目录
06 原因分析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
非智力因素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发表后,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 心理学界的重视。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 性格等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等。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 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同时,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 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 的价值。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
非智力因素的定义非智力因素的定义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篇》),很明显地涉及到动机、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在西方,夸美纽斯强调“对于儿童说来,对于使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偷快的那种东西产生了某种兴趣,那么,它将能促进身体健康和智力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 alexander)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非智力因素”。
1950年,韦克斯勒(d. wechsler)又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专门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是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究开始的标志。
1983年2月11日,我国《光明日报》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非智力因素”及其相关问题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
非智力因素原因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
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简介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人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社交因素、体力因素、健康因素等。
1. 心理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对于智力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情绪稳定性、个性特征、幸福感等。
2. 情感因素:情感对一个人的表现和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情绪感染、情感调节、情感表达等。
3. 社交因素:社交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交际能力、谈判技巧、合作精神、领导能力等。
4. 体力因素:身体健康是智力展现的重要基础,包括身体状况、睡眠质量、营养摄入等。
5. 健康因素: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相辅相成,身体健康带来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同时心理健康也能促进身体健康。
小学阶段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学阶段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除了学习知识和提高智力,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品德、体质、审美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的培养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成功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在小学阶段,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情感、品德、体质和审美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情感培养情感是人的内在感受和情绪的总称,情感的健康发展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素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温情教育,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认知。
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也是很重要的,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感恩他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健康情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品德培养品德是人们所遵循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小学阶段的品德培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好榜样,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教育让孩子懂得守信用、讲诚信,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这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大有裨益。
培养孩子的公德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懂得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
三、体质培养小学生的体质培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体质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着手。
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的设置,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塑造健康的体魄。
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家长还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均衡,不偏食,保证孩子获得足够的营养。
社会也要共同努力,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如何理解非智力因素?
如何理解“非智力因素”舒青童话自联合国“21世纪全球开智计划”以来,“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已在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它由哪些因素构成?这一概念是如何缘起的?它与智力因素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对我们基层的老师来说,还不是十分明了,虽然我们的老师写了诸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的作用”等不少关于“非智力因素”的文章,但从内容来看,对“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有的甚至还不清楚这一概念为何物。
因此,有必要就“非智力因素”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些说明。
一、“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历史:“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从其孕育、产生、发展到今天,已近百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初,智力测验蓬勃兴起,为智力因素概念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早在1913年,维伯对一组测验和一些评定性格、特质的评价进行因素分析,他从中抽取一个名为“W”的因素,称之为正直性或目的的恒定性,认为它是一种与智力有关的因素。
几年后,朗克斯和琼斯也证实了另一种与智力有关因素的存在,他们称之为“P”,指被试的心向或定势中表现出来的绝对变化的倾向。
1935年,亚历山大在其《具体智力与抽象智力》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他的一项研究成果,即在智力测验中,人们忽视了很大一部分因素,但它们对智力测验的结果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为X和F因素。
X因素是一种决定个体的兴趣,是“关心”因素,E因素是气质的一个方面,它与成就有关系。
他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仅用智力与能力不足也不能很好地解释学生学习失败的原因。
他在该文中首次使用“非智力因素”这一词。
韦克斯勒在亚历山大的启发下,于1940年提出了“一般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指出非智力因素应包含先天的、认知的和情感的部分。
指出:智力不能与个性的其他部分分割开来。
1950年他又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慧》一文,专门就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比较具体地分析了内驱力、情绪平衡、非常性等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非智力因素”是指非遗传因素的总称。
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智力、知识和技能。
(1)智力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思维过程、知识与技能。
知识包括认知过程、能力、思维方法和能力、思维逻辑等的知识。
(2)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与人本身的一些不合理的关系(即:不和谐关系)。
这是由于大脑的结构或功能缺陷、生理缺陷等造成人们在思维、情感、意志及行为等方面的缺陷。
这些缺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智力的正常发挥和正常生活、学习;还会直接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质量。
①心理原因心理原因又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或因自身心理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情绪或心理活动,例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
外因:精神因素。
比如,受不良情境的影响。
外因指外界引起人某一特定活动所引起的影响与改变。
②生理原因a.生理因素对儿童心理有重要影响。
有研究表明:人与动物脑间有一种共同的联系,就是人具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其一生中会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技能之余还能学会如何维持自身生命以及怎样发展这些能力。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儿童大脑发育不全,这种不全主要表现在儿童大脑还不完善。
它不能维持较长时间地思考。
这就需要不断地增加营养以满足需要,并且注意调节平衡。
b.生理上所造成的缺陷还包括神经系统缺陷及生理上可能导致各种疾病;严重不良习惯;神经系统疾病等。
这些疾病影响儿童智力发展;对孩子造成生理障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可使一个人一生中多次出现各种精神障碍。
例如多动症、自闭症等儿童智力障碍更具有遗传性。
③生理缺陷生理缺陷是指人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如发育迟缓、发育障碍、身体发育异常等,从而造成身心发育不健全。
心理缺陷,又称精神心理异常。
是指由于智力低下或先天残疾而造成心理障碍的一种疾病。
指智力缺陷。
主要包括智力低下(先天或后天)、智力低下或不正常。
人在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还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由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缺陷造成认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行为问题等。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
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
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教育心理学 第13章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 主要概念: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
v
意志, 性格
本章内容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概述 第二节 兴趣与学习 第三节 情感与学习 第四节 意志与学习 第五节 性格与学习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概述
第十三章 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 本章要点提示:
– 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 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 和非智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 作为一种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会 使个体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 高学习效率。
– 情感和意志在学习过程中都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影响认知 过程,而且可以调节个体的行为和 需要。
稳重、安静、反应缓慢、 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善 忍耐、具有内向性。
行动迟缓、不强烈、孤僻、 情绪体验深刻、感受性很 高、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 察的细节、具有内向性。
• 兴趣与努力不可分割
第三节 情感与学习
一 情感与学习的关系
• 列宁指出:“没有 ‘人的感情’,就从 来没有,也不可能有 人对真理的追求。”
二 情感的活动规律与学习
情感的活动规律:
• 情绪逐步向情操发展 • 情感与认识相互促进、
相互干扰 • 情感与需要相互制约
第四节 意志与学习
• 马克思曾有这样一段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 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 顶点。”
有关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 国外的研究 1.对某种活动的强烈需要 和爱好与取得成就的关系。
• 2.对某门学科的积极的学 习态度和热情与取得成功的 关系 。
非智力因素名词解释
非智力因素的名词解释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对学习活动起着导向,维持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学上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学习较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理想与目标、报复、焦虑等。
非智力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属于高水平的层次,对学习具有广泛制约作用,对于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的品质,比如需要兴趣动机抑制,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属于中间层次词,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三层次是指学生的自制力、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成就动机等,属于低层次。
— 1 —。
问题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你认为本学科对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作业2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顾建军问题: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你认为本学科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有什么优势与弊端,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答:一般说来,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等。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2. 非智力因素包括哪些方面?答: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3. 你认为本学科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有什么优势与弊端?一、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属于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各种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主要具有动力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认知活动的始动作用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始动作用,也可以称为激活作用。
任何认知活动的产生,都必须由非智力因素的激活或启动。
它把来自主体对部或内部的诱因转化为心理需要,并进一步推动人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去行动。
(2). 对认知活动的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也有定向作用。
人的认知活动都有其一定的活动对象和活动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操作的程序。
一般说来这种操作的程序均须靠非智力因素予以定向才能变为现实。
(3). 对认知活动的调节作用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还有调节作用。
当认知活动偏离预定的方向时,非智力因素能及时地、合理地进行调节,以便达到目标。
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的作用人类智力的潜能存在着极大开发的潜力。
影响智力开发的因素很多,其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人的智力潜力的开发,必须要通过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有些调查研究表明,意志坚定、情绪稳定、有自信心的儿童智商发展较快。
这说明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开发有着一定的作用。
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均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什么意思?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对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个性品质的心理因素;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非认识因素”;还有人认为非智力因素就是“人格因素”。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
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和智力有关系,并对智力起作用的那些个性因素,它主要包括动机、抱负、理想、意志和坚定性,兴趣与求知欲,情绪的稳定性、独立性、好胜性、自我意识等。
非智力因素的内容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1.兴趣与爱好;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5.自信心与好强心;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7.高抱负;8.焦虑。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
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根据国内外关于智力发展的研究证明,人的智力因素要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有突出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没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使智力早期阶段发展较好,表现出发展的优势,如果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甚至会阻滞它发展,使智力不能充分表现出人们活动中的效能。
非智力因素在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动力、引导、维持、调节、补偿和习惯等方面。
所谓动力作用,表现为成功的动机,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兴趣、好奇心、荣誉感等。
可以直接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成为直接推动儿童进行各科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其智力活动增加效能,如观察、记忆、思维与创造性等活动得以充分发展,并取得积极的效果。
这种内在的动力比外部激发的动力不仅作用大,而且持续的时间长。
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作用,它将帮助儿童引向各种活动目标,它能增强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产生消极和被动,美国著名智力测验编制者韦克斯勒也曾指出,“非智力因素像酶一样,指导和促进智力的运用,它影响人的智力,它能促进迟钝的人警觉。
”非智力因素使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意志品质中的自制力、持久性、挫折耐受能力等以及自我评价能力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儿童的各种活动起到维持和调节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某些智力发展不足,有些儿童智力发展不那么突出,但是由于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刻苦学习、勤奋,终于获得成,而且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发展对儿童活动的习惯作用,指每个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智力活动方式、方法、风格是不一样,这是由于儿童非智力因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所形成的不同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势,使智力因素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在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和探索的动机是发展创造性的促进剂,孩子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努力学习;有了制作兴趣,才会埋头苦干;有了探索兴趣,才会苦苦思索、追根溯源。
正常稳定的情绪,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情绪的好坏,常常左右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败。
情绪乐观稳定,才经得起胜利的冲击和失败的挫折。
意志和性格是促进创造性的强有力的因素。
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爱由生的发明创造,充分说明了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性格。
正确处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非智力因素的时候,我们还要深入了解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关系,提高我们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促进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在培养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那么它们二者之问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
操作系统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技能的加工相处理工作,如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巩固习得的知识技能等。
动力系统表现为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过程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学习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
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也难以持续下去。
其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具有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也就形成他性格的理智属性;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对学习的责任感、坚持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性格属性,会支持他刻苦顽强地学习,从而智力也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获得应有的提高。
第三,非智力因素可以对智力因素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干扰的或妨碍的消极作用。
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无法正常发挥。
如两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同,但他们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学习目的明确,有“我要学”的兴趣,勤奋、自信心强等;后者学习目的模糊,存有“要我学”的应付态度,懒惰、松懈、自卑等。
反业心和不怕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可以对孩子的毅力、意志产生良好的影响;家长本人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尊敬老人,友好邻居.助人为乐,有助于对孩子的情感的熏陶。
因此,父母要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事事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
如何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几乎所有的杰出人才,在谈到他们取得成就的原因时,都会谈到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即顽强的意志力、自信心、忍耐性、独立性、创造性、好奇心和勇气等等。
要让孩子具备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培养儿童。
(1)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培养孩子自信和勇敢精神的第一步,在生活上习惯于依赖,游戏中缺乏主动性的孩子,在学习上也往往缺乏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新事物的积极性,做家长的不能溺爱子女,要放手训练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予鼓励、支持。
(2)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力一个人无论具备怎样的才能,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就难获得成功。
在生活中,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在成功道路上如何取得成功的故事,培养儿童大胆创新的品质,在遇到困难时要有坚强的毅力。
如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他仍然精神饱满、乐观,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让孩子一帆风顺,要给孩子出一些难题遇到困难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战胜困难的毅力和信心。
(3)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一个人能否成才,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就是有没有自信心,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十分重要。
有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往往缺乏自信,家长在帮助孩子时,应积极鼓励孩子,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另外,家庭的气氛要亲切、民主,父母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想法和要求,对孩子的小朋友要热情,平时孩子哪怕有一点进步,家长也要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长辈,就可以随便斥责或打骂孩子,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4)培养儿童的创造欲一个儿童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他就一定会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培养儿童的创造欲首先要让孩子多接触新鲜事物,培养孩子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如果孩子对新的事情感兴趣,家长应放手让他去处理,哪怕他对此事没法解决。
这样有利于儿童养成敢做没做过的事,敢于做新的事情的品质,否则,他们见到困难就会说:“我没学过。
”因而就不去做。
(5)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能够使人产生一种欲知其所以然的愿望,使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激发人的进取心,使人才的成长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家长要支持儿童的好奇心,并加以引导,爱迪生由于好奇心强烈,被教师认为是低能儿,还被学校开除,但他的母亲在家教育时又培养了他的好奇心,使他终于成了“发明大王”。
另外,家长给儿童自己找答案的机会,提供丰富而有用的资料和用具,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发展,长久保持。
(6)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人的灵感与知识的背景有关。
兴趣越广泛,知识面就越广,产生灵感就越多。
孩子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机会,如参加小制作,科学游戏,绘画和读书活动,看科幻影片,都可以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
(7)培养儿童勤奋好学的精神儿童期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时家长的行为和学习态度在孩子的心目中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家长对科学的热爱也会强烈地感染孩子,因此,父母要注意给孩子做出榜样。
平时要经常鼓励孩子,讲明学习的目的、知识的重要性、勤奋是成功的希望,并结合孩子的兴趣,讲述有关知识,把孩子的好奇心转移到学习知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