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愈发显著,尤其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冲击愈发明显。
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它不仅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海洋污染的现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二、海洋污染的现状1. 污染种类:海洋污染主要包括陆源污染、船舶污染、海底开采污染等。
其中,陆源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
2. 污染程度: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量的污染物被排入海洋,导致海水质量严重下降,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恶化。
3. 影响范围:海洋污染的影响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到沿海地区,还可能影响到内陆地区甚至全球。
如赤潮、海藻大量繁殖等现象,都是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
三、海洋污染产生的原因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海水质量严重下降。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废水等污染物,通过河流等途径最终流入海洋。
此外,渔业养殖、海底矿产资源开采等人类活动也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3. 缺乏监管:部分地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导致环境污染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推广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其遵守环保法规。
3. 加强污水处理: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进行有效处理,防止其直接排入海洋。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5. 强化国际合作:海洋污染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共享环保科技成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海洋污染不仅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渔业资源、沿海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海洋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污染现状1. 海洋污染的种类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油污、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塑料垃圾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其中,油污和塑料垃圾污染是最为常见的污染类型。
2. 海洋污染的程度和范围目前,全球海洋污染程度严重,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特别是近海区域,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各种污染物在海洋中积累,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海洋污染的危害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沿海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污染物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导致生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和物种灭绝。
同时,还会影响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降低渔业产量。
此外,海洋污染还会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三、海洋污染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农业排放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通过河流、雨水等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海上运输、海底开采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海上油轮泄漏、船舶排放等也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法规制定与执行各国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违法成本,严惩污染行为。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现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3. 农业污染控制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

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一、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1、石油污染石油泄漏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海上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的事故,还是陆地上的工业排放和非法倾倒,大量的石油进入海洋后,会在海面上形成油膜,阻碍海水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海洋生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同时,石油中的有害物质还会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对其造成毒害。
2、塑料污染塑料垃圾已成为海洋污染的“新宠”。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800 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这些塑料垃圾在海洋中难以降解,会长期存在并逐渐破碎成微小的颗粒,被称为“微塑料”。
微塑料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可能进入人类的餐桌,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3、化学污染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排放,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海洋。
这些化学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质。
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会影响其生长、繁殖和生存。
营养物质的过度输入则会引发赤潮等富营养化现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4、垃圾污染除了塑料垃圾,海洋中还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如玻璃瓶、易拉罐、纸张、衣物等。
这些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会对海洋生物造成缠绕、窒息等伤害。
5、核污染核设施的事故以及放射性废物的排放,给海洋带来了核污染的威胁。
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扩散和迁移,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1、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海洋环境污染会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例如,石油污染会使海鸟羽毛沾满油污,无法飞行和保暖,导致大量死亡;化学污染会破坏海洋藻类的生长,影响整个食物链的基础。
2、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海洋污染会使渔业资源减少,鱼类品质下降。
海洋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海洋污染的现状与对策简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人类的经济活动。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和环境管理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已逐渐引起了全球关注。
本文将介绍海洋污染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应对这一问题。
现状1. 废弃物排放废弃物排放是导致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使得大量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排放到海洋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塑料垃圾尤为严重,其堆积使得海洋生物误食或缠绕在其中,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2. 石油泄漏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的事故事件导致了大量石油泄漏,如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件等。
这些泄漏事件释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到海洋中,对水生生物和海岸线造成了巨大损害。
同时,石油泄漏还对渔业、旅游业等海洋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3. 废水排放工业、农业和城市等活动所产生的废水排放直接或间接进入到海洋,导致海水污染。
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和化学品等,这些物质会引起藻类爆发性增长、缺氧、酸碱度改变等问题,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4. 氮肥过剩农业活动常常使用氮肥来促使作物生长。
然而,氮肥使用不当会导致过剩的氮营养物流入河流和海洋中,引发藻类爆发性增长。
这些藻类繁殖过程中所消耗的氧气造成了缺氧现象,进而危害了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
对策1.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是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并加大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力度。
同时,需要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污染问题。
2. 排污许可制度建立排污许可制度,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准入许可、排污指标限制和监测评估是有效控制废水排放的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准入许可制度,可遏制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
同时,要完善排污指标标准,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同时尽量减少环境影响。
3. 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是减少海洋污染的关键。
投资并支持相关科学研究项目,并推动技术创新以开发更环保、高效的处理废水、废弃物以及减少能源消耗等技术手段。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与治理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与治理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和广阔海域的国家,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深入探究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海洋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明确本文的研究范围和重点。
随后,我们将简要概述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整体状况,包括污染物的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污染程度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海洋环境污染对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以及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认识框架,为后续的研究和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洋水体污染普遍,近岸海域污染尤为严重。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赤潮频发,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海洋垃圾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塑料垃圾、渔业废弃物等大量涌入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海洋景观。
海洋油污污染也不容忽视。
石油勘探、运输、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泄漏事故,以及船舶碰撞、触礁等意外事件,都可能造成海洋油污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呈现出复合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污染源相互交织,形成复杂的污染体系。
污染物质在海洋中长期累积,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持续性的压力。
由于治理措施不到位,许多污染问题长期存在,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总体来看,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堪忧,亟待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洋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与海洋资源利用的日益增长,中国海洋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中国海洋保护的现状出发,探讨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海洋保护现状1. 海洋资源开发过度自上世纪以来,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渔业、石油开采、海底能源开发等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生态环境污染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船舶排放的废弃物等都成为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巨大威胁。
3. 海洋生物资源的减少过度捕捞、非法捕捞等行为导致了中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快速减少。
许多珍稀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二、面临的问题1. 生态系统退化由于过度开发与污染,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许多珊瑚礁、鱼类栖息地等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面临着失去的危险。
2. 渔业危机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逐渐枯竭,许多渔民生计陷入困境。
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海洋破坏事件频发近年来,海洋破坏事件屡见不鲜,比如漏油事故、海洋废弃物的排放等,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三、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保护法律法规,加大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加强对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在可控范围内进行。
2. 提高海洋环境意识加强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3. 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建立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鼓励渔民转型,发展新型渔业,同时提倡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海洋环境的科学研究,提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并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海洋保护行动。
结论中国海洋保护现状严峻,但也存在着转机。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以及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我们有望实现中国海洋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系统。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海洋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平衡对人类社会及整个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本篇范文将深入探讨海洋污染的现状、成因以及解决对策。
二、海洋污染现状目前,海洋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塑料垃圾污染:海洋中漂浮着大量的塑料垃圾,这些塑料垃圾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还对人类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2. 油类污染:船舶运输、海上钻井平台等活动中产生的油类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 化学物质污染:工业废水、农药等化学物质大量排入海洋,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等现象频发。
4. 放射性污染:核废料等放射性物质泄露至海洋,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三、海洋污染成因海洋污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活动: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大量排放至海洋。
2. 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导致污染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
3. 监管不力:部分地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4.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海啸、风暴潮等,加剧了海洋污染程度。
四、解决对策为了有效解决海洋污染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通过签订国际协议、共同研究等方式,推动全球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2. 完善法律法规:各国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3. 推广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4. 发展环保科技: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环保科技,推动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新时期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改善途径探究

新时期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及改善途径探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能源,还对地球气候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行为,海洋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从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入手,探讨改善途径,为构建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系统作出努力。
一、海洋环境保护现状1. 海洋资源过度开发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渔业、海洋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和破坏。
长期以来,过度捕捞、乱撒网等不负责任的渔业行为已经导致了许多海洋生物的灭绝和濒危。
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也逐渐加剧了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2. 海洋污染严重工业排放、城市生活废弃物、船舶油污等都导致海洋环境污染。
在某些地区,海洋生态系统已经被严重破坏,水质恶化,海洋生物大规模死亡。
据统计,全球海洋中的废弃塑料已经达到了上亿吨,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严重。
3. 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资源和维持人类的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而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污染等,许多海洋生物正逐渐灭绝或濒临灭绝。
4. 国际合作不足海洋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目前国际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各国在海洋环境保护上的行动缺乏有效协调和合作。
这导致了一些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忽视和滥用海洋资源的行为。
二、改善途径探究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
促使各国严格遵守国际协议,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规范海洋环境保护行为。
2. 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投入,研究开发高效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治理能力。
海洋环境保护面临哪些问题与对策

海洋环境保护面临哪些问题与对策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海洋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陆源污染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其中包含的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例如,重金属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可能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石油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海上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及沿海地区的石油工业排放,都导致了大量的石油进入海洋。
石油覆盖在海面上,不仅会影响海洋的透光性和氧气交换,还会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的毒害。
此外,塑料垃圾的泛滥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环境问题。
塑料难以降解,在海洋中会逐渐破碎成微小的颗粒,被海洋生物误食,进而影响它们的生长、繁殖甚至生存。
其次,过度捕捞是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又一重大威胁。
随着科技的进步,捕捞手段越来越先进,捕捞强度不断加大。
许多鱼类资源因过度捕捞而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这不仅破坏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打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再者,海洋酸化是一个逐渐凸显的问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使海水的酸度升高。
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那些具有碳酸钙外壳的生物,如贝类和珊瑚。
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对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从法律层面保障海洋环境的安全。
同时,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海洋污染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事件。
提高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也是关键的一环。
通过教育宣传,让人们了解海洋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威胁,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例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类,避免污水直排海洋等。
论中国海洋资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论中国海洋资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第一篇:论中国海洋资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论中国海洋资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万物的百宝箱,海洋生物也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资源。
海洋资源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然而,随着这几年工业化的进程,海洋资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看我们的海洋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所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
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
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方式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改善方式一、我国海洋现状第一,从非生物的角度来讲。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峻。
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区域的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
二十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三分之二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
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中,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程度相对严峻,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磷酸盐、油类和有机物和重金属。
近几年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整体上维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份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比较严峻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
第二,从生物的角度来讲。
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同意害者,而且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具有积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非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按照对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调查分析,从整体上看,主要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此刻:沿岸和近海海域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致使海洋生物资源严峻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样;河口产卵场严峻退化,部份产卵场正在慢慢消失,生境丧失或改变等。
除远海海域因离岸较远而环境良好之外,沿岸和近海海域已有相当部份受到必然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普遍下降。
在一些重要河口、港湾水域,生态环境也严峻恶化,生物多样性大为降低,赤潮频发;许多典型生态系统面积急剧缩小,自然景观不断破坏。
口岸淤积、航道萎缩、海岸侵蚀和风暴潮和台风灾害等问题也因生态环境恶化而日趋严峻。
部份区域贝类体内残留的铅、镉、砷、六六六、滴滴涕及粪大肠菌群等有毒物质含量数年居高不下我国海域未来几年污染仍将以营养盐为主要污染物,受污染的海域面积在短时刻内不会有明显减小,在某些海域污染状况仍将持续处于严峻状态,赤潮的发生次数和影响面积在短时刻内不会取得有效控制,赤潮仍将是主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贵的海洋资源,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分布情况,以及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文章对当前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政策法规、监测监管、治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污染源头控制不力、监管体系不完善、科技支撑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污染源头控制机制,强化污染排放监管。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再次,要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利用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对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陆源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等陆源污染物通过河流、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海洋,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
海洋油污污染频发:随着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油气开发的快速发展,油轮事故、海上钻井平台泄漏等海洋油污事件时有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海洋环境保护现状分析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 70%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地球上最为广阔和神秘的领域之一。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还在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首先,海洋污染是当前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被源源不断地排入海洋,其中包括塑料垃圾、石油泄漏、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等。
塑料垃圾尤其令人担忧,据统计,每年约有数百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这些塑料在海洋中难以降解,会长期存在并形成巨大的“塑料漩涡”。
它们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会被海洋生物误食,导致其死亡或受伤。
石油泄漏也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无论是海上石油开采事故还是油轮泄漏,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泄漏的石油会在海面上形成油膜,阻止氧气进入海水,影响海洋生物的呼吸和繁殖。
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氮、磷等,会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其次,过度捕捞也是海洋环境保护中的一个严峻问题。
由于人口增长和对海产品需求的增加,全球渔业捕捞强度不断加大。
许多渔业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甚至濒临枯竭。
一些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
过度捕捞不仅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和结构,还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例如,一些大型掠食性鱼类的减少,可能导致小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数量的过度增长,从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此外,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部分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的 pH 值下降,即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会对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那些具有钙质外壳或骨骼的生物,如珊瑚、贝类和某些浮游生物。
海平面上升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和冰架融化,以及海水热膨胀引起的。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概要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概要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海洋资源丰富多样。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保护海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通过河流、大气等途径进入海洋,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不仅会影响海洋水质,还可能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入海洋,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
此外,石油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其次是过度捕捞。
长期以来,由于捕捞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捕捞强度的持续增加,许多海洋生物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同时,非法捕捞、破坏性捕捞方式的存在,如使用绝户网等,进一步加剧了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
再者是海洋生态破坏。
围海造地、填海工程等人类活动改变了海岸线和海洋的自然形态,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导致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受损,降低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防浪护岸、净化水质等。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在法律法规方面,不断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制定并实施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海洋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和责任,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同时,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
在监测与管理方面,建立了覆盖全国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对海洋水质、海洋生态、污染物排放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跟踪。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对海洋工程、海洋倾废等活动的管理,严格审批制度,确保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随着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扩大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中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南海的生态环境现状、破坏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南海的生态环境现状中国南海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长期以来,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浅滩和珊瑚礁的破坏、底栖生物的大面积死亡等现象也日益严重。
此外,非法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对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保护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众多挑战。
首先,南海是一个范围广阔的海域,监管和执法难度大,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
其次,南海地区的国际争端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程,各国之间的合作存在困难。
此外,缺乏有效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手段也限制了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三、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针对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其次,加强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与监测,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海洋污染行为,维护南海的生态平衡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鼓励人们参与到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中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执法监管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保护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现状与挑战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约 71%,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宝库。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
为了保护这片蓝色的家园,各种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应运而生,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目前,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海洋污染治理方面,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被广泛应用。
物理方法包括使用围油栏、撇油器等设备来处理石油泄漏;化学方法如使用分散剂、凝油剂等化学药剂来分解和去除污染物;生物方法则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有机污染物。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如纳米技术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高效地吸附和去除海洋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红树林、海草床等滨海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有助于减少海岸侵蚀、净化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
同时,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增加海洋生物的种群数量,也是恢复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在海洋监测技术方面,卫星遥感、无人机、浮标、水下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实时、准确地获取海洋环境信息。
卫星遥感可以大范围地监测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海冰分布等;无人机可以快速获取近岸海域的高分辨率图像;浮标和水下机器人则能够对海洋水质、海洋生态等进行定点监测和采样。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然而,尽管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技术的成本和效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许多海洋环境保护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设备,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总是理想。
例如,处理大规模的海洋石油泄漏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污染。
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污染等问题上,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进行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情况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海洋保护区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工作。
截至目前,全国建立了200多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和600多个海岛保护区,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提高了对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能力,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2.海洋污染治理我国海洋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体系。
通过加强海洋油污染、有害物质、废弃物等治理力度,有效减少了海洋污染的发生和扩散,保障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打击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有效遏制了一些企业和个人对海洋环境的破坏行为。
3.海洋生态修复我国积极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加大对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
通过生态恢复工程、湿地保护和修复、人工鱼礁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了一些受损海洋生态环境,提高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工作,保障了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繁衍,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二、存在的问题1.海洋环境保护目标不够明确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海洋环境保护的整体目标不够明确。
虽然相关部门和机构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导致各项工作无法有序推进,难以衡量工作成效。
2.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和法律漏洞。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海洋,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食物链支持以及无数的生态服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详细分析当前海洋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保护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海洋污染现状1. 海洋垃圾污染:塑料、化学品、生活垃圾等大量废弃物被排入海洋,形成了庞大的垃圾带。
这些垃圾不仅对海洋生物构成直接威胁,还会释放有毒物质,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2. 油污污染:船舶泄漏、油轮事故等导致的油污污染,对海洋生物和海岸线造成了严重破坏。
油污会附着在生物体表,导致生物窒息死亡,同时还会破坏海洋底部的生态系统。
3.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破坏了海洋食物链,影响了生态平衡。
此外,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4. 化学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等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废水被排入海洋,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生态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国际合作与立法: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污染问题。
通过制定严格的国际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全球性的海洋保护网络。
2. 减少塑料垃圾排放:推广可重复使用、环保的替代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和处置,降低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风险。
3. 防治油污污染:加强船舶管理,提高油污应急处理能力。
推动船舶使用更环保的能源,减少油污排放。
4. 合理捕捞与监管:实施合理的捕捞政策,控制捕捞强度和规模。
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的捕捞活动。
5. 化学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6. 海洋生态修复:对受损的海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7.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024年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范文

《海洋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海洋,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食物和许多其他必要的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健康以及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分析当前海洋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海洋污染现状1. 海洋污染的种类海洋污染主要包括油污、化学污染、生物污染以及塑料垃圾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河流、大气扩散、船舶泄漏、海底倾倒等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2. 海洋污染的影响(1)生物影响:海洋污染导致生物种类减少、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甚至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
(2)人类健康:受污染的海洋中的海鲜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长期食用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3)经济影响:海洋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影响了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给全球经济带来损失。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海洋污染问题,推动全球海洋环境保护。
2. 强化污染源控制(1)减少工业排放:对工业排放进行严格监管,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控制船舶排放:加强船舶污染排放监管,推动船舶使用更环保的动力系统。
(3)加强废物处理与处置:建立健全的废物处理与处置体系,防止废物进入海洋环境。
3. 推广清洁能源与环保技术(1)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2)研发环保技术: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度(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鼓励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活动,如海滩清洁、环保志愿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摘要:随着陆地资源越来越贫瘠,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发展海洋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海洋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海洋也在不断遭受污染,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基于此,文中笔者就当前海洋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入手,对导致海洋污染的污染源进行分析,并对加强海洋环境污染的管理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海洋环境、环境污染、保护
一、前言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从海洋环境中探索海洋资源成为替代陆地资源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海洋环境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污染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
海洋环境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环境污染现阶段明显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
人类的海洋活动、日益增多的海上船舶、油轮事故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类的海洋活动主要是航海、捕鱼和海底石油开发,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各国有近8万艘远洋商船穿梭于全球各港口,总吨位达5亿吨,它们在航行期间都要向海洋排出含有油性的机舱污水,仅这项估计向海洋排放的油污染每年可达百万吨以上。
而一次的油轮突发事故会使海水大面积被油所覆盖,不但范围广而且危害时间很长,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目前海洋环境污染以陆源污染物为主的来源则包括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大型化工厂、造纸厂的增多直接导致大量的废水和废物排入河道,最终通过河水归入海洋,而工业废水其中则包括工业冷却水在流入海洋后会提高海洋的局部水温,使含氧量降低,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息;而工业固体废物严重的则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居住环境,直接导致生物灭绝。
人口居住的密集致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的难度加大,尤其是滨海城市,于是海洋便成了他们倾倒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最好去处。
在全球评价结果中,中国海域得分为53分,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表明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较差。
就其不同方面的得分而言,各方面差异很大,得分最高的为“非商业捕捞”获得了89分,最低的“旅游与度假”为0分,虽然其计算的方法和数据获取途径可能仍存在争议,但通过不同评估目标的比较,能够反映出目前我国海洋健康的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不同
评估目标的得分比较,可以看到我国在“碳汇”、“海岸带保护”、“旅游与度假”、“生计”、“地区归属感”和“清洁的水”等评估目标尚存很大的改善空间(如1)。
图1:中国海洋健康指数的10个评估目标得分及成因
三、海洋环境污染的元凶
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陆地污染源流入海中、石油污染、人类无节制的捕捞活动等。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见图2)。
图2:2008年至2011年我国全海域污染情况对照
1、陆源污染
陆源污染是指陆地上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
人类长期以来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与生活方式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其中,陆源污染成为全球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为蒙特利尔环境部长会议预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80%的海洋污染源于陆源污染。
《防止陆源物质污染海洋公约》中对陆源污染的界定:陆源污染是:1)通过水道;2)源于海岸,包括通过地下水或其他管道的引入;3)源于公约所适用区域内一缔约方管辖内所铺设的人造设施对海洋区域所造成的污染。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水大量排入近海水域,成为陆源污染的主因;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将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地表径流或者河流流入沿海水域;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成为主要的污染物。
随着大量的陆源污染物流入海洋,致使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升高,直接导致海产品重金属超标。
2、石油污染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和海上运输量的逐年增长,我国近海石油污染日益严重,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32×108t石油中,
约有320×104t进入海洋环境。
石油流入海洋的途径包括:
(1)海底油井开采开采过程中溢漏和井喷;
(2)油船运输中泄漏或发生事故;
(3)炼油厂含油的废水直接流入海洋。
石油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资源,破坏生态平衡。
通常1t石油可在海上形成覆盖12km2范围的油膜,油膜会使透入海水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油膜影响海水复氧,石油的分解,会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缺氧,据研究,1kg石油形成的浮在水面的油膜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104L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洋中藻类和微生物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石油流入海洋后,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生产綑、酮、酚、酸、硫的氧化物等,危害海洋生物。
3、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是指捕捞超过系统能够承担的数量的鱼,使整个系统退化。
捕捞了太多的某种鱼类,让它们的数量不足以繁殖和补充种群数量。
据《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环境生态学》书中指出:近海的过度捕捞正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生态系统中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被过度捕捞后,人们的捕捞目标必然转向其他一些价值较低的物种,而当这些价值较低的物种生物量枯竭后,捕捞目标随之又转向价值更低的种类,这样依次将使生态系统的所有物种都被过度利用,造成渔业资源的系列性枯竭和物种品种的退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鲜成为了我国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为了满足人们餐桌上的需求,人类大肆从海洋中捕获渔业资源,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四、海洋环境污染的管理措施
海洋环境污染的严重引起了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保护海洋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国际社会对海洋环境污染制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沿海各国政府也针对本国国情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有效制止海洋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对海上作业船舶进行有效管理,我国于2011年1月28日发布最新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有关
事项的通知中对作业船舶明确规定作业船舶的污染物必须有相应的接收单位,做到集中回收船舶污染物,上岸处理净化达标后再排放。
对海洋石油开采在开发过程中要禁止溢油事件发生并制定相应的溢油应急方案,在作业过程中还要配备如排油监控装置、油水分离设备、含油污水等处理设施,才能更好处理油污水和生活污水并做到达标排放。
2、要加强沿海工业企业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严厉控制企业的排污指标,有效整治或如有必要则关闭污染严重的排污出口,对于固体废物的倾倒则要有具体的限定和管制区域。
而企业自身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对于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改良做到有效减少和控制废物的产生,尽可能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净化再利用。
对于沿海城市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恶化,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对分类的垃圾进行填埋或者焚化,将污染减少到最低。
从多角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倡导循环使用比如对包装物、塑料、家用电器能够回收再利用,最低限度地减少废物的排放,而生活污水的处理净化设备也在不断提高。
3、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对核的要求不断增多而造成核辐射致使海洋环境达到一定浓度,造成污染已经不容忽视。
之前日本的核电站泄漏导致放射性物质大量排入海洋从而使海洋环境严重污染就是给各国在对核的问题上敲响警。
五、结语
综上所述,海洋经济的发展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使得我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庞大的海洋区域。
面临海洋污染问题是首先必须得到解决的问题。
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应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对海洋环境制定统一、规范的监测标准,有效、积极地掌握海洋环境污染情况,及时做出预防措施,从而实现保护海洋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忠潮齐丛飞:《对我国海洋环境现状的思考》,《现代商业》,2009年02期
[2] 郝艳萍杨凤丽:《中国海洋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07期
[3] 吴险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和政策措施》,《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