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期末重点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1.广播的起源:广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2.电视的起源: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模拟广播电视到现代的数字广播电视,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技术和制度革新。
4.广播电视的作用:广播电视具有传播信息、娱乐休闲、教育宣传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1.广播:广播是指将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电磁波传播到广大受众的一种传播方式。
2.电视:电视是指通过电子技术将图像和声音传送到使用者的一个传媒工具。
3.传媒:传媒是指用于传播信息的各种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4.媒介:媒介是指传递信息和传播声音图像的工具和设备。
三、广播电视的组织形态1.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台是指负责制作和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机构,分为电台和电视台两种形态。
2.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是指由广播电视台建立的一种机构和工作方式,可以实现节目的互联互通和全国范围内的播放。
3.广播电视产业:广播电视产业是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广告投放等相关的产业链。
四、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1.广播技术:广播技术包括调频广播、调幅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技术,通过调制和解调电磁波来传送声音。
2.电视技术:电视技术包括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等各种电子技术,通过扫描线和电子束来传送和显示图像。
3.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传媒技术,通过数字信号传输和处理来提供更多的节目和服务。
五、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1.政府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在很多国家都是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管。
2.行业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在一些国家中由行业协会或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概论知识的重点包括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基本概念、组织形态、技术手段、管理体制等内容。
学习和掌握广播电视概论知识有助于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了解和理解,对于从事广播电视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学概论期末复习
广播电视学概论期末复习广播电视学概论填空1.播音语言的要求(准确)(平实)(富有节奏感)。
2.我国新闻播音方式(播读式)(播讲式)(谈话式)。
3.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共有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协同合作素质)(效益素质)。
4.按节目内容划分类型(六分法),(四分法)。
5.(口播新闻)是广播新闻的基本形式,也是电视新闻不可或缺的节目形式6.将广播电视评论分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话等。
7.美国三大网(ABC)(NBC)(CBS)。
8.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指的是(中央)(省)(市)(县)。
9.媒介竞争就是争取(受众)的竞争10. 电视制式中(PAL-D)中国台湾,美,日,加拿大(NTSC-M)德国,意大利(PAL-B/G)英国,中国香港(PAL-I)法国(SECAM-l)俄罗斯(SECAM-D)11. 影响第三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原因()12. 评论按规格分(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语)等13. 新闻节目特点(时效性强)(群众性强)(易受性强)(信息量大)14. (1920)年出现电视广播电台15. (1958)年北京电视台成立16.广播电视采访按结合方式分分为(一体化采访)(分期式采访)17. 文艺电视节目的特点(兼容性)(渗透力)(受众的广泛性)(节目播出的连续性)。
18. 最先有新闻评论的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20. 广播电视活动文艺节目活力的源泉(兼容)21. 首创第一评论员制度(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2.声音画面结构分(声画合一)(声画对位)23. (1954)年美国出现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的彩色电视节目。
24.无线电广播广泛运用(中波)(中短波)(超短波)等频段25. 电视画面结构(造型语言)和(文字语言)的结合体。
26.(1939年德国)进行第一次实况转播27.用于彩色电视的制式(NTSC)(PAL)(SECAM)28. 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地波传播)(天波传播)(空间波传播)29. (1973)年我国彩色电视广播开始形成名词解释1.播讲式:这种播音方式介于播读和讲解之间,采用更接近日常讲话的方式来播报新闻,适用于动态新闻,科技新闻,社会新闻以及知识性,趣味性新闻的播音。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
1.广播产生的物质基础:电报与电话的发明。
2.无限广播的技术支撑:电磁波理论。
3.广播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①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FM(调频广播)鼎盛时期②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AM FM Stereo radio 三足鼎立时期③20世纪70年代——至今数字广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时期4.调频广播:,Frequency Modulation ,简称 FM,指的是以调频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其特点是音质好,不易受干扰,失真小,广播收听效果佳。
缺点是传输距离短。
5.电视的发明:1817年,瑞典人布尔兹斯首先发现了具有质光体的物质“硒”。
1873年,英国入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扫描板,这一发明,形成现代化电视的雏形。
6.电视的制式:任何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都要采用特定的制度和技术标准,这种特定的制度和技术标准就是我们所讲的电视制式。
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
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
7.电视的技术革新与发展①有线技术(CATV)的优势:首先,它削减了干扰因素影响;其次,有线电视节省了空中资源;再者,有线电视的高容量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机会。
8.美国广播电视事业: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有线电视新闻网(CNN)9.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珠江模式: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开创了以大板块、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播出模式,被誉为“珠江模式”,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用全新方式广播的频道,一反传统的“录播”和“分割式”节目编排,采用“以新闻信息为骨架,以大板块主持人节目为肌体”的形式,每逢半点播出新闻,逢正点播出经济信息,按听众的收听习惯和需要安排内容,通过主持人灵活地将新闻、资讯、服务、娱乐等各种话题熔于一炉,开通热线电话与听众即时交流、实时直播。
广播电视概论50个知识点--打印版
25、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配乐报道P162
26、录音访问:以记者采访人物的问答谈话录音为主的录音报道新闻体裁。常见有两种形式1是把访问对象的讲话录音分为若干段,在开始、中间和结尾穿插记者的介绍感想或评论等,这种形式叫“录音访问”。另一种是除了开始时由记者对被访问对象及时间地点等作必要介绍外,自始至终都是记者与被访问才的问答交谈的录音,这种形式称作“答记者问”。
29、小口子新闻:是针对“大而全”的新闻而言的,即一条新闻只选一个有新意的问题,一件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或一个独特的侧面。这样,新闻突破口小,就容易写得集中深刻,篇幅也能够缩短。
30、新闻核:是指精选事实,特别注意选用那些典型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新闻事实,以一当十,较准确有力地表现新闻主题。这样的事实有人称之为“新闻核”。
7、音响:是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8、库里肖夫效果:说明了两个以上画面的组接会产生撞击,迸发出新画面内涵,这也就是蒙太奇的力量,姑且将其称为相关画面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
9、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即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这种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能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可信性、完整性、重要性,因此在新闻性电视节目中较多采用。在电视剧等艺术样式的节目中,用来表现主要内容和情节,以引起观众注意,加深印象。声画合一的组合方式是声音和画面的初级组合方式,也是基本组合方式。易于被视觉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接受。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讲话、同期声音响和电视实况转播都是声画合一。它常用来传播重大新闻事实,是目前国际电视新闻界普遍采用的报道方式。1994年《崽伢子,莫过来》就是采用了声画合一。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广播电视概论复习资料1、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电磁学基本原理。
2、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了硒的光电效应。
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3、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发明了电视扫描盘,它是电视荧屏的雏形。
4、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公共电视发射台。
从而标志着世界电视业的诞生。
5、1958年5月1号,北京电视台开播,是中国第一个电视台。
6、1925年2月1号,NHK的东京电视台开播,它是亚洲最早开播的电视台。
7、世界第一部电视剧是英国1930年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中国最早电视剧的是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口菜饼子》,1958年6月15号。
8、美国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美国之音”VOA,“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9、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S10、彩色电视制式三种:N制NTSC,S制SECAM,P制PAL11、节目类型按四分法分为: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服务节目。
12、广播电视管理制度:国营制度:广播电视完全有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不从事商业性活动,是政府的直接言论机构。
公共制度:是电视传播管理的特有现象。
电视台既不为政府所有,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国家不直接参与管理,而由国家特许的非盈利性公司或社会各界的联合体进行管理。
这些管理机构实行独立自治,依照国家颁布的电视法规开展传播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向观众收取“收看费”以及少量的广告费。
商业制度:电台、电视台由财团或个人控制,政府通过审批营业执照宏观管理。
经费来源完全依靠广告收入。
13、接受的家庭方式:是对广播电视这种传播媒介的接受形态的一种形象描述,它也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接受的个体方式,主要是强调广播电视接受的那种非社会的个体性的自由特征。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21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发明者与发展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三、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关系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一、电磁波的传播原理二、声电转换及电声转换原理三、光电转换与电光转换原理四、三基色原理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环节一、节目制作二、节目播出三、信号传输四、信号接收第四节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技术演进中的广播媒介形态二、技术演进中的电视媒介形态【主要内容】1、了解广播、电视发明与发展的技术简史2、识记技术演进史中的代表人物3、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4、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技术环节5、了解技术演进中的广播、电视形态【复习题】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电传播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2、详述赫兹、马可尼、费森登、福斯特对广播发展的主要贡献3、详述尼普科、贝尔德和法恩斯沃斯对电视业的主要贡献4、无线电波存有几种类别?广播、电视各用哪些类别的电波?5、调幅波和调频波有何区别?6、彩色电视就是使用什么原理同时实现的?7、世界彩色电视的制式存有哪几种?8、广播、电视传播包含哪几个技术环节?9、节目播映包含几种方式?10、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1、媒介新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何作用?1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什么影响?恳请融合案例分析。
1/5第二章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世界广播事业的问世与发展二、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三、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四、西方传播产业概况第二节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二、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主要内容】1、识记世界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了解历史各阶段各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概况3、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4、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复习题】1、详述美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问世与发展历程2、详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问世与发展历程3、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类型及特征?(对不同体制做出分析和评价)4、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何?请结合案例分析。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资料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资料《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 一、广播电视的特征1. 对象广泛广播电视传播不像报刊阅读会受到受众文化程度的限制,也不会像报刊受发行渠道和其他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影响,而是无远弗届,渗透性强。
2. 时效性强广播电视的传播和接受几乎同时的特性是印刷媒介不具备的,这不仅仅指广播电视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可以直接被受众接收,而不必像印刷媒介那样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发行环节,而且更重要的是其现场实况直播,充分体现出现场事件发生发展、节目播出和受众收听收看这三个环节的共时同步。
3. 丰富直观广播电视不仅综合了文学、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而且,其传播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
同时,广播电视试听传播直观形象,也决定了其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际传播的亲和力。
4. 接受随意广播电视把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进家庭,尤其是电视创造了独特的以客厅和家庭成员为主要依托的新的文化消费方式。
家庭接受的随意性、连续性和近距离观赏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媒介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其传播内容的大中华文化特征。
5. 顺序接受由于无线电信号的线性传输方式,广播电视节目也是按时间线性展开的,而不是像印刷媒介的内容是在实体的版面上展开的。
这决定了广播电视受众无法像报纸读者那样,可以不按照报纸的版面顺序进行阅读顺序的自由选择,而是必须按照节目播出的时间顺序收听收看。
6. 转瞬即逝与印刷媒介的易留存、易过后查阅不同,除非专门使用录音录像技术设备,否则,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电信号是转瞬即逝的、过而不留的,因此,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是无法像报纸那样可以被读者反复琢磨,甚至留存为以后查阅之用。
这就决定了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必须是直观易懂的,尤其广播仅仅使用单个的听觉通道,更需要明白晓畅。
可以说,广播电视的上述前四个特性,是其传播上的优势,而后两个特性,则是其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上的弱点。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重点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重点
一、电视信号传播
1、电视收发信基本知识
a)基本原理
电视信号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无线电波,通过活动进行传播和接收。
它是由电视台发射的模拟或数字信号,它被电磁波传播到空气中,然后接收者把这些电磁波转换成电视图像和声音。
b)传输方式
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有地面广播、卫星传输、有线传输和光纤传输四种。
地面广播:一般使用大功率发射台进行发射,广泛覆盖广播区域,接收者一般使用普通的空中接收天线即可接收。
卫星传输:使用高空小功率的发射台发射出电视信号,采用宽带信号传输,一般接收者需要安装专门的发射台和接收天线,以及单路放大器和滤波器。
有线传输:一般使用光缆和同轴电缆两种传输媒介,光缆传输可以传输数字和模拟信号,同轴电缆传输只能传输模拟信号。
光纤传输:使用光纤缆将电视信号传输至目的地,光纤传输的优势在于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可传输多频道数据,无需进行信号增益。
二、电视发射技术
1、电视调频技术
电视调频技术是指在高频电磁波中携带视音信号,然后传输给接收端并进行接收的一种技术。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
广播电视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A.广播电视的起源1.无线电技术的发展2.广播电台的建立3.电视技术的出现B.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1.广播电台的传播方式和内容2.电视的发展及广播电视的多样化形式二、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广播电视的定义和本质特点2.广播电视与传统媒体的区别B.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1.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三、广播电视的组织和运作A.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和架构1.广播电视的组织形式2.广播电视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划分B.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和运营管理1.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方式2.广播电视的运营管理和节目审核制度四、广播电视的影响和社会功能A.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功能2.广播电视的社会文化功能B.广播电视的影响和问题1.广播电视对个人的影响2.广播电视对社会的影响和问题五、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创新A.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1.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技术2.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产业链B.广播电视的创新与变革1.广播电视的媒介融合与互联网化2.广播电视的内容创新与品牌建设六、广播电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方法A.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1.广播电视的传播学理论2.广播电视的社会学理论B.广播电视的研究方法1.广播电视的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2.广播电视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七、广播电视的国际比较和跨文化交流A.广播电视的国际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2.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格局B.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1.广播电视的跨文化交流途径和方式2.广播电视在国际间的影响与接受八、广播电视行业的规范与监管A.广播电视的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1.广播电视行业规范及其意义2.广播电视的行业自律机制B.广播电视的监管与管理体制1.广播电视的监管机构和职能2.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九、广播电视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A.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概况1.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设置2.广播电视行业的职业发展渠道和机会B.广播电视就业前景和职业素质要求1.广播电视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前景2.广播电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以上是一个广播电视学概论的复习提纲,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复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广播电视的起源、发展、特点、组织与运作、社会功能、影响与社会问题、发展趋势与创新、基础理论与学科方法、国际比较与跨文化交流、规范与监管、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等方面的知识。
传媒.广播电视概论重点(传媒)
一.名词解释1.广播电视: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统称2.有线传送:是用优良的共用天线先接收无线电信号,再通过与电视机相连的电缆组成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传播方式,也称闭路电视3.有线电视系统:是颁布在全国各地直接为用户进行信号服务的地面服务站,它们铺设线路,为用户提供多频道的清晰信号4.有线电视网:是属于内容提供商,他们不直接与用户对接,而是通过卫星把节目传输给有线电视系统,再由系统传输给用户5.人物同期声:用来表现人物采访和人物语言交流的同声期6.同期声:是指记录图像信号的同时记录下声音信号7.音响:在声音中所说的音响,是指除去语言和音乐以外的所有遇声音,在广播新闻中,用来指报道、解说语言(不包括采访对话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8.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它与实况音响的区别在于,实况音响具有客观真实性,而音响效果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9.声画合一:是指电视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形式画内声画合一:画内音响空间和视觉空间的统一.(同声期讲话和同声期音响)画外声画合一:画面空间和画外音响空间的统一.(播音语言与画面的统一)10.声画对位:是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的我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11.实况直播:是指观众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是和现场情况同步的、一致的12.广播电视新闻: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和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13.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群体观念,已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直接面向受众,平等的进行传播的人14.三网融合: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都以宽带传送为基础,共用宽带,“三网”将形成“业务融合”15.广播新闻现场直播:现场直播是一种与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结果同步直接播出的新闻广播形式,它以现场的实况为基本内容,一般由记者或播音员按照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顺序,边传送实况,边播报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解说。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试要点(手机版)
28.中国国营广播电视体制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众传播媒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统一的传播网络,较强的系统优势
29.美国广播电视媒介组织的类型:按媒介性质分(1)公共电台电视台(2)商业电台电视台(3)国有电台电视台;按传播方式来分:无限电视台(网);有线电视台(频道);按产业环节分(1)电台电视台(2)节目制作公司(3)节目辛迪加经营者;按传播方式及覆盖范围分(1)无线电视台(2)有线电视台
19.景别:(1)远景(2)全景(3)中景(4)近景(5)特写
角度:(1)正面(2)侧面(3)背面(4)平视(5)仰视(6)俯视
20.电视画面的特性:
(1)连续运动的。(2)具有现场感。(3)具有客观性。(4)具有主观性。(5)单个画面具有表意不确定性。
21.蒙太奇:又称镜头语言,即将一个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意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长镜头被大量应用于纪录片、电视新闻等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给观众带来更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23.广播电视的共性:(1)传播速度的时效性(2)传播范围的广泛性(3)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24.广播的特性:(1)传递通道单一(2)受众接收的机动性和随意性
电视的特性:(1)视听兼备,立体信息传播(2)画面直观,内容易受(3)现场感强,可信度高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发明了电视扫描盘,它是电视荧光屏的雏形。
英国人称贝尔德为“电视之父”。制作出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使电视真正诞生,1946年6月研究成功彩色电视。
广播电视新闻概论 复习重点
广播电视新闻概论1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2广播电视传播特性:广播电视传播的共性:迅速及时的时效性;高度综合的连续性;深入社会的渗透性;传播过程的参与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差异: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方式。
广播电视的受传特性:分散群体的随意性接受;广播电视的受传弱势。
3广播语言的要求:通俗口语,是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让听众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简洁明快,用词造句要简短精炼;篇幅要短,句型要简单,句意要直截了当;具体形象。
4广播音响的作用:增强报道的真切感;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增强节目的感染力;构成音响蒙太奇。
5广播电视事业及其社会功能广播电视事业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目的,借助广播电视这种电子技术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
社会功能: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普及社会教育;丰富文化生活;提供社会服务。
6电视生产的大众文化特征从大众文化的意识层面讲,电视文化是一种“美学上的平民主义”,是一种文化的民主形式;从电视文化内涵看,它是一种组合再造、高度综合和全能性的社会文化;从电视文化的地位看,电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性、渗透性的文化。
7电视与社会政治生活电视成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之镜,电视传播为我们建构一个社会信息环境,人们依靠电视传播提供的信息去认识、感受、理解生存的社会,按照媒体提供的思路去思考政治事件和问题。
大众传播创造民主,服务于民主。
8广播节目结构优化—广播线型结构优化:引导,包括触及报道中心的前说明性、揭示性的内容;重复节目编排的优化:不同内容节目比例确定要分配合理、重点突出、总体平衡;各节目之间要注意协调、照应。
讲究编排技巧;处理好“广播”与“窄播”的关系。
节目播出优化:节目播出时间要稳定;根据听众状态确定全天节目安排;分析节目的听众对象,根据他们的作息特点确定节目播出时间;在“黄金时间”里安排质量较高的节目,扩大电台的影响力;避免频道间恶性竞争。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广播电视概论一、名词解释1、电视纪录片(百度):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
2、音响效果(百度):音响效果,指专为配合戏剧演出所设计、配置的种种音响,简称“效果”。
3、声画对位:指镜头画面与声音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的组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和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4、蒙太奇:作为一个源自建筑业的术语,蒙太奇体现了影像画面组接的叙事原则和美学逻辑,那就是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能够产生单个画面所不具备的新含义。
5、广播电视:通过无线电波、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可统称为广播系统。
6、人物同期声(百度):同期声实际上就是同期录音的意思,人物同期声是指拍摄时,同步采录的人物讲话,记者和被采访者的对话等。
7、实况直播:实际状况的直接播报,或者直接接入服务器,就可以将外部视频源进行编码或转换,通过该功能,系统也可以转播电视和卫星接收信号。
8、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表达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中人、物往往就是声音的发生源,或者声音直接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9、媒介人物(百度):就是直接与受者进行交流的人,以自己的有声语言形体语言传播信息,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二、简答题1、改革开放后的广播事业的变化(1)广播事业基础建设高速发展(2)广播电台从一家综合台到多个频率,广播频率专业化改革与国际接轨,遍及全国。
(3)广播的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
(4)广播“受众本位”理念逐渐明晰,服务意识提高。
(5)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节目开始出现,亲切自然、平易交流的华语风格开始盛行,广播摒弃居高临下教化的风格,显露出本该具有的朴素真诚的模样。
广播传播信息、解读社会、沟通情感、娱乐功能也逐渐显露出来,广播的贴近性、服务性、伴随性凸显出来。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考点整理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整理一、填空1、广播的定义:①广义: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地区的人们,有规律的传送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本身统称为广播系统。
②声音广播:通过一定的电声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地区的人们,有规律的传送含有节目内容的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本身统称为声音广播系统。
(声音广播分为调频广播(FM)和调幅广播(AM),其中调频广播的清晰度大于调幅广播。
)③电视广播:通过一定的声电、光电转换设备,用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地区的人们,有规律的传送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和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播内容及传播过程本身统称为电视系统。
(电视广播分为甚高频和超高频,数字电视和卫星电视都属于超高频。
)2、第一个广播电台1920.11.2 【美】匹兹堡KDKA电台3、1936.11.2 【英】BBC——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4、彩色电视三制式:NTSC【美】PAL【德】(中国)SECAM【法】5、3颗卫星覆盖全球。
6、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奥斯邦“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我国第一家自办的官方电台东三省无线电台我国第一家自办的民营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7、全国广播工作会议①1952 第一次②第二次口号“向苏联学习”③1956 第四次承前启后,意义重大(双百方针,允许开展广播批评)④1958 第五次(大跃进)1958.5.1 北京电视台我国第一家电视台⑤第十次“自己走路”⑥1983 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史上的里程碑体制改革:“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第三产业中的信息服务业8、香港无线台:TVB、A TV澳门卫视-旅游频道——全球最早的华语卫视旅游台台湾无线台: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9、广播电视制式:国家经营型(国有):中国、美国之音VOA公共机构经营型(公有):BBC、NHK商业型(私有):CNN、TVB、A TV、CBS10、新闻出版总局——最高行政部门11、广播电视语言:声音、图像(声音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12、新闻节目在新闻类节目中占主导地位。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自己总结)
四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1、印刷媒介:优点:(1)读者拥有主动权。
(2)媒介可以有效的保存,信息不易丢失,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
(3)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不同的印刷媒介往往具有针对性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适应专业化和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
不足: (1)时效性不强,制作周期长(2)使用印刷媒介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
2、广播媒介:优点:(1)跨时空性。
(2)即时性。
(3)较强的亲和力。
(4)他可以真实而逼真的记录、复制和控制人类的声音,使稍纵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可以留存,也可以用或大或小的声音传播。
(5)声音传比一听就懂,易于沟通,因而也就较能适应各种文化程度的受众。
(6)多功能性。
不足:过耳不留,稍纵即逝,无法重复,不容细想,受众较为被动。
3、电视媒介:优点: (1)声像并茂,视听兼容。
(2)电视媒介的覆盖范围广,公众的接触面高。
(3)画面传播,一看就懂。
(4)形象生动,优美感人。
缺点:不变重复,影响逻辑思维,已造成负面效果。
4、网络媒介(新媒体): 优点: 1.互动性强,受众可主动的参与到网络活动中。
2.媒体个性化突出3.受众选择性增多4.表现形式多样5.信息发布实时。
缺点:(1)信息的选择困难。
信息量巨大,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
(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
(3)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媒介发展方向1、互联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数字视频新媒体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户外显示屏在内的各种视频媒体。
未来,视频新媒体的发展将催生更多的内容提供方式和信息服务形式变革,带动整个传媒业的全媒体发展进程。
3、媒介融合由浅入深,从“物理变化”趋向“化学变化”。
注重多种传播手段并列应用的全媒体新闻将发展为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融合新闻;各种媒体机构的简单叠加、组合将发展为真正的有利于融合媒介运作的新型机构组织;全媒体记者将与细分专业记者分工合作;媒介机构也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寻找自身新的定位和业务模式,构建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产品体系和传播平台。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题[1]1
⼴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题[1]1⼴播电视学概论知识点复习⼀、第⼀章到第四章(重点复习)1.⼈类传播发展的四个阶段(1)语⾔传播时期(2)⽂字传播时期(3)印刷传播时期(4)电⼦传播时期2.⼴播的优劣势(1)⼴播传播的优势①是传播迅速、信息量⼤,在突发事件中不可代替②受众多,覆盖⾯⼴③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④声情并茂,引发听觉联想⑤参与性强,即时反馈⑥技术简便,成本相对低廉⑦⼴告便宜,相对回报⽐较实惠(2)⼴播传播的局限性①转瞬即逝,不易保存②容易产⽣歧义③线性传播的制约性3.电视的优劣势(1)电视传播的特点①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
②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
③时效性强。
④家庭式的收视。
⑤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
⑥显著的⼴告效益。
(2)电视的传播局限①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②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③和其它媒介相⽐,不良电视节⽬给社会的负⾯影响更为直接4.(1)1906年12⽉25⽇,费森登(加拿⼤)⾸次做声⾳⼴播实验成功。
这次试验被公认为⽆线电声⾳⼴播诞⽣的标志。
(2)1920年8⽉31⽇,美国底特律⼀家实验电台播出这个州的竞选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播新闻。
(3)1920年11⽉2⽇,世界公认的第⼀家⼴播电台开播——美国匹兹堡KDKA 电台。
(4)1936年11⽉2⽇,英国在伦敦市郊区的亚历⼭⼤宫开办世界第⼀座正规电视台,成为世界电视史上重要的⾥程碑。
☆5.⽆线电波传播⽅式:(1)地波传播电波沿着地球表⾯传播,叫地⾯波或地波。
这种电波较容易被地球和地⾯障碍物。
如⼭岭,建筑物等所吸收。
⽆线电⼴播中的中波、中短波就是主要靠地⾯传播的,他们的波长⽐较长。
(2)天波传播电波发射到空中,通过电离层的反射折回地⾯进⾏传播,这种传播⽅式叫天波传播。
短波主要是靠天波传播的。
(3)空间波传播(⼜称直接传播)⽆线电波经地⾯上空的介质层,由发射台直接到接收机的传播⽅式叫直接传播。
电视⼴播、超短波调频⼴播⼀般采⽤直接传播6.⼴播电视传播的制度(1)国营制度型(中国俄罗斯)⼴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从⼈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复习广播电视概论重要发明的诞生日与“第一次”:1.无线电传送技术: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存在无线电波的猜想。
1873年他在《电磁论》中预言,由于电磁波的存在,人们可以在相距遥远的两地之间建立通讯联络。
1895年,俄国喀琅施塔得大学教授波波夫和意大利青年发明家马可尼同年宣告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2.广播:1906年12月25日晚上8点左右,费森登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广播,这标志着无线电广播的诞生1916年德福雷斯特在美国纽约开办的2ZK电台播送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广播3.电视:4.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进行定期广播,成为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
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5.全世界第一个电视发射台:6.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1926年10月,刘翰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7.我国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8.我国第一个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重要和著名的电视节目1.第一部电视剧:1928年9月,WGY播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女王的信使》(The Queen’s Messenger) 。
2.国际引进节目:1979年,中央台自香港购得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这是我国引进的第一步国外电视剧。
3.国际合拍节目:同年,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合作拍摄了纪录片《丝绸之路》。
这是我国首次开展国际合作拍摄。
4.著名的新闻类节目,纪录片和娱乐节目等:《图片报道》《观察与思考》《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两个笨狗熊》《英雄的信阳人民》。
重要概念1.电子媒介:广义: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介。
狭义:专指公共性的媒介。
电子传播时代媒介的三次飞跃: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播;20世纪中,电视;20世纪末,网络。
电子传播的意义:电子传播不仅拓展了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也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
1、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
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
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
2、彩色电视制:美国最先,法国在美国恩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的塞康SECAM 制,德国在美国的基础上研制的帕尔PAL制,我国就用的PAL制。
3、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提出的。
4、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
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人的不断需求。
内因是内在核心本身行业发展运营是推动力,外因是技术。
5、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在总统大选日正式开播,呼号为KDKA.6、美国的CBS,NBC,ABC三大广播网;全球第一个全天播放新闻的是CNN;,7、30年代一系列重大事件成就了广播电台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8、收视率调查有美国的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央视的索伏瑞调查公司。
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人刘翰在1926年10月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呼号XOH民营广播;1927年我国上海新新公司创办我国第一家私营广播电台。
10、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为中国之声VOC;1940年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呼号XNCR,后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20世纪80年代北徐南李,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主持人徐曼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信箱>>主持人李一萍;1983年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对内广播网发展方针,这是主领方针。
12、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的北京的北京电视台,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于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立,标志着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办,是央视第一个新闻评论性专栏节目;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问世,这是当时国内最长的调查性深度报道和栏目;<<望长城>>纪录片,1993年,上海纪录片编辑室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纪录片来命名的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概论期末重点
公共管理体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进行行政管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制定和维护行业标准。
1.坚持依法管理2.加强行业内部约束3.加强权威信息发布4.提高媒体服务水平5.支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传统媒体发展1.中国是世界报业大国2. 报纸种类齐全,报业结构较为合理中国报纸出版业经过近年来的宏观调控及综合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布局趋于合理,逐步形成以党报为龙头,区域性城市类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行业报、读者对象类报纸、文摘报等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格局,能充分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3. 日报出版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4. 报业经营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5. 加强报纸集团化建设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是涵盖各种媒体类型的全媒体机构。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新兴媒体是继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媒体。
作为传播技术进步的产物,新兴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其巨大的信息负载能力、数字化技术、超时空传播、易复制易检索、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媒介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成为中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媒体形态。
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首开先河,拉开中国报刊电子化序幕。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体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进行行政管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制定和维护行业标准。
1.坚持依法管理2.加强行业内部约束3.加强权威信息发布4.提高媒体服务水平5.支持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传统媒体发展1.中国是世界报业大国2. 报纸种类齐全,报业结构较为合理中国报纸出版业经过近年来的宏观调控及综合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布局趋于合理,逐步形成以党报为龙头,区域性城市类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行业报、读者对象类报纸、文摘报等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格局,能充分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3. 日报出版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4. 报业经营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5. 加强报纸集团化建设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是涵盖各种媒体类型的全媒体机构。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新兴媒体是继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媒体。
作为传播技术进步的产物,新兴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其巨大的信息负载能力、数字化技术、超时空传播、易复制易检索、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媒介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成为中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媒体形态。
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首开先河,拉开中国报刊电子化序幕。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广播的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科学技术工作者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实验相继成功,从而一步步推进导致了广播的诞生。
1920年11月2日,西屋电气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标志着美国商业广播的开始,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广播电台。
俄国十月革命后,1918年春,政府划定了一批无线电讯台用来播发政治新闻。
1920年1月,位于下新城的无线电实验所用无线电话传送了口语节目。
2月5日,列宁写信给实验所称,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电视的诞生1873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发现了硒元素的“光电作用”特性,从而为电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我国广播电视的诞生1940年12月30日,设在窑洞里的“播音室”开始试验播出。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现在中央电视台前身)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1978年开始播出两套彩色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的特征:1.对象广泛2.时效性强3.丰富直观4.接受随意5.顺序接受(按时间线性展开)6.转瞬即逝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红、绿、蓝三基色这三种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即NTSC/PAL/SECAM。
大多数美洲国家使用NTSC制,许多亚洲和西欧国家使用PAL制,而不少东欧国家使用SECAM制。
中国使用PAL制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国家体制和政策的不同,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不尽相同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形态,主要有三种:国家拥有和经营型、公共机构经营型(日本的NHK,英国的BBC)、私有商营型。
广播电视大信息量和快节奏传播的具体体现:1.新闻直播2.滚动播出3.“大新闻”架构4.增强新闻视听性和报道深度新闻直播: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而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
滚动播出: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
突发性新闻的后续报道、重大新闻的相关背景和深度补充、独家新闻的必要重复等都是广播电视新闻滚动播出的主要内容。
“非群体化传播”要求传播者不再把受众视作一个无分别的整体,而是针对受众的不同群落和不同需求层面,分别实施特定的传播策略。
广播电视节目的板块化“板块”是借用地质学中的概念,在广播电视学中用于对集合式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形象称呼。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是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型节目”。
板块式节目内容的组合模式1.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
(《朝闻天下》)2.对象集约模式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节目内容的模式。
(《半边天》)3.混合模式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节目编排模式。
广播电视的编排方式:优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结构意味着该节目体系能提升传播效果,最大限度的稳定现有受众和争取潜在受众。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主要有四种结构方式。
广播电视板块式节目的传播优势1.在内容取向方面,板块节目从受众的需要出发拓宽取材面,扩大信息容量,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具有传统的专题节目难以比拟的优势。
2.在节目形态上,板块节目的组合性结构更符合受众的接收状态和接受心理。
3.在语言方面,板块节目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报刊体”,也突破了老的广播体、播音腔,运用了真正符合听知规律的交谈式语言,使节目更具亲和力和接近性。
4.在与受众关系方面,板块节目通过交谈的方式和其他中介手段,为受众参与创造了条件,从而扩大了节目的社会影响。
热线电话参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1.采访报道类2.公共事务谈话、讨论类节目3.情感倾诉类节目4.综艺、游戏类节目5.服务类节目节目定位与非黄金时段的开发利用节目定位:是指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划定,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作的事先规划。
广播电视节目定位在形式上可分成“全面定位”和“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则因其可操作性强而为大多数的广播电视节目所采用。
受众定位的关键在于事前确定节目的目标受众,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大致了解目标受众的兴趣与需求,根据节目的宣传宗旨等要素,确定节目的整体风格。
《最强大脑》首次将节目定位于科学类真人秀节目节目定位的影响因素1.政策因素:包括一个时期的宣传任务、舆论重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2.环境因素:节目传播范围和地域因素;3.节目的结构因素:以不同结构模式组织编排的节目在定位上必然有不同的要求;4.媒介竞争因素:不同媒体间、同类媒体内的激烈竞争也会影响节目定位。
节目定位的调整: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的指标一般有收听(收视)率及经济回报率等。
黄金时间: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中一些特定时段受到较多受众的欢迎,在该时段播出的节目一般能获得较高的收听(收视)率保证,同时也因此得到较高的广告收益,这类时间也被形象地成为“黄金时间”如何更好开发非黄金时间?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广播电视新闻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1.突破时空的限制2.抗灾害能力强(广播)3.普及率高,群众性强4.信息量大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弱点1.线性顺序播出,接收选择性差;2.稍纵即逝,难有深层的理解;3.在语言表达上有特殊要求;4.不便于保存;广播新闻在形式上分为语言新闻和音响报道。
语言新闻:是由新闻播讲人只用单一的声音语言表达形式进行报道,不采用音乐、音响的广播新闻。
音响报道:有实况音响并配有新闻解说的,称为音响报道。
它把语言、音乐、音响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呈现新闻现场各种声音的一种报道形式。
音响报道的构成形式:音响报道由现场音响(新闻现场实况音响;新闻人物有关的音响)和新闻解说(现场的述说;后期制作的述说)构成。
音响报道的分类:音响报道按播出手段可分为现场直播(广播机构在新闻事件或公众活动发生的同时进行传播,听众几乎是同步接收信息)和录音报道(对新闻事件的实况录音和新闻人物的讲话录音进行编排而形成的广播新闻形式)两种。
录音报道的分类1.录音新闻:运用实况音响、人物讲话的录音和文字播音,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录音报道新闻体裁。
2.录音通讯:有生动情节;有典型的事件;有细节描写3.录音访问:记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采访新闻人物或有关当事人的问答、讲话录音所作的录音报道体裁。
4.录音特写:通过现场实况音响和语言描述,集中地再现新闻事物或人物的某个富有特征的侧面或片段。
广播消息就是狭义上的广播新闻,它以有声语言和实况音响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
特点:广播消息取材精粹,时效性更强,结构更简练,篇幅更短小。
这就是消息适应广播传播方式的产物。
电视新闻的表现要素(视听结合)1、视觉形象元素:电视画面、屏幕文字。
2、声音形象元素:人物同期声、实况音响、解说旁白。
3、视听构成:视听同步,现场画面配解说,现场声画配文字图表等。
系列报道:围绕某个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报道。
连续报道:对同一新闻事件或人物在一定阶段围绕相关情况的发展变化所进行的持续性的报道。
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异同1.相同之处:两者都具有新闻性,都是由多个独立的报道构成的;都是出现多次的连续性的报道。
2.题材的差异:连续报道的题材多为事件性新闻,系列报道的题材多为非事件性新闻。
3.时效性差异:连续报道注重时效性,即每条新闻都是最新报道,是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系列报道注重时宜性,即适宜当前形势的报道。
4.报道序列的差异:连续报道结构是追踪事态发展,在报道顺序上采用不可更改的时序排列。
系列报道结构是展示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报道顺序则是以人们认识的逻辑顺序为主组织安排各篇报道,使各条新闻之间产生内在的关联。
5.传播功能的差异:连续报道主要传播事态发展的最新信息。
系列报道主要是唱响主旋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定义:深度报道是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话题、社会现象,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与点评。
在西方新闻学中,对深度报道的解释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