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
概念解读
曹文轩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幅作品很不一样的。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所谓“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就是把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语文教学,从而建立“跨越一本语文教材”的教学模式。儿童阅读不应该只是课外阅读的问题,我们要把正规的语文课时用来阅读、教学儿童文学作品。
和一般的整本书课外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它是伙伴共读,全班共读一本书,伙伴之间可以分享阅读的乐趣和体会。其次,它是师生共读,但在课堂中,老师更像是一个有一定高度的读者,更易于师生之间的阅读分享和教师的阅读引导。第三,它是一种深度阅读,跟儿童自主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通过阅读分享和交流,可以实现深度的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包括“选书——导读——阅读——交流——延伸”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不进行字、词、句的单向教学,而是通过和学生平等的讨论,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某一章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评价。总之,“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更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操作流程
选书,站在儿童的立场
1、选书的内容:经典的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一种是文化价值。”在选书的内容上,我们主要选择经典的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一般来说,我们优先选择以下作品:
①选择能够打开儿童的心灵,能给儿童以精神上的滋养和愉悦的整本书。曹文轩教授曾这样形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飘荡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很纯美、很恬静、很有情调、也很有哲理,像烟、像晨雾、像月光、像一缕来自草木深处的清风……”我们选择的就是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人性和人类心情的书,是可以把人类高贵的感情、高尚的道德吹进儿童心灵的书。
②选择语言经典,有助于儿童在阅读的同时进行丰富语言积累的整本书。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孩子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所以,儿童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就会发展他们的语言。
③选择有一定的阅读坡度,儿童阅读起来有一定挑战性的整本书。与一般消遣和娱乐性书刊所不同的是,有一定阅读坡度的书,孩子读起来相对吃力,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是,这类书往往对孩子的益处最大,也特别适合引入课堂教学。因为孩子在读的时候需要思考动脑子,在不断的疑惑与探索中,获得豁然开朗的乐趣。
2、选书的形式:给予儿童自主选择的机会
有些时候,老师们用心良苦,总想着大部头的名著更富有教育意义,但孩子往往不吃这一套。“乐”之不存,“教”从何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要读怎样的书,孩子们最有发言权。因此,在选书的形式上,我们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推荐的方式,并提倡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眼里一定要有儿童,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心去体会。教师要呵护儿童的想象世界,承认游戏是重要的,满足儿童潜意识中的需求。有时,当我们无法准确地把握时,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自由也许是最明智的。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分散——集中”式选书法,指导孩子自主选择共读书籍。所谓“分散”,就是组成若干个阅读小组,大家共读一本或几本书。“分散”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再由各个阅读小组向全班推荐最值得大家一起读的书籍,最后将得票最多的书作为全班共读的一本书。这样的选书过程往往能找到学生真正喜欢的书,而只有让他们读自己喜爱的书,才能让读书活动自觉而持久地进行下去。
导读,与书本的美丽相遇
课外:浏览阅读
学生拿到书后,先看看封面、前言、目录等,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可以从目录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但不需要读得太多。这种粗浅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对他们以后查阅、搜集资料十分有用。
课堂:读前指导
1、运用“预测”策略。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往往在学生读书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教师在这个环节需要先行一步,对整本书进行认真阅读,进而设计出导读课的教学方案。读前指导常用的教学策略就是“预测”,即以封面或书中的精彩语段等为切入口,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书中的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导读《一百条裙子》这本书时,学生根据标题对内容有了多种预测。有的学生说“会是讲一个孩子有一百条裙子吗?那她该有多富有!她会分给其他小朋友穿吗?”有的学生说:“哪里来那么多的裙子呀?谁做的呀?做那么多该多累呀!”又有学生说:“那些裙子是谁设计的呀?漂亮吗?”学生的预测具有丰富想象力,这也吸引着他们去阅读整本书。
2、利用同伴资源。由于班级共读的书是由小组同学推荐而来的,有的同学前期也通读了整本书,所以在导读课的设计中,还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学生资源,让读过的同学来分享他们的阅读体会,而其他同学可以参与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我在执教《五个苹果折腾地球》的导读课时,就请两位读过这本书的同学来谈谈故事中的“之最”,比如:“故事中最让你开心、愤怒的分别是什么?最让你沉思的又是什么呢?”同时,我还向其他同学跑出问题:“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觉得这部童话怎样?有没有什么内容是你特别想知道的?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这两位同学吗?”同伴的分享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让这部童话悄然无声地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为后期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阅读,欣赏一路的风光
课外:自主阅读
在教师读前指导的基础上,学生制定读书计划,设计读书卡,进行全书的通读。这个阶段是学生自行消化书本内容、进行阅读体悟的重要过程。此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