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手术麻醉

合集下载

锁骨手术记录

锁骨手术记录

上肢手术:0.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于今日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侧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锁骨中外3分之1处为中心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暴露骨折断,见粉碎性骨折,远端有一3*1.5cm2大小形骨块,清理骨折端、复位固定,以6孔重建钢板固定。

术中满意后反复冲洗切口注入2ml生物蛋白胶,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缝合切口,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术后抗炎、补液、止血、对症治疗。

患者于今日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侧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锁骨中外3分之1处为中心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暴露骨折断,见粉碎性骨折,远端有一3*1.5cm2大小形骨块,清理骨折端、复位固定,以6孔重建钢板固定。

术中满意后反复冲洗切口注入2ml生物蛋白胶,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缝合切口,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术后抗炎、补液、止血、对症治疗。

臂丛神经探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左肩部垫高,左上肢颈胸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左侧锁骨表面约8cm皮肤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暴露锁骨,见锁骨外侧斜形骨折,对位对线可,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刮净骨折端血肿及嵌入骨折端的软组织,用复位器骨折解剖复位后先用2枚AO20mm钛钉固定骨折端,再用AO六孔钛钢板2枚18mm、2枚20mm的钛钉固定。

固定复位满意。

沿上臂近端取切口于锁骨切口呈T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别暴露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腋神经,见神经质地,颜色正常,此五大神经支弹性差、较松弛,刺激神经见正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支配区域肌肉收缩满意,腋神经、桡神经支配区肌肉收缩稍差,未见明显断裂。

冲洗切口,彻底止血后逐层闭合切口,置乳胶负压引流管一根。

术毕,手术顺利。

麻醉满意,术中出血约30ml,未输血。

麻醉清醒后,安返病房。

手术室护理骨科手术步骤

手术室护理骨科手术步骤

一、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上肢包、电钻、进口钢丝钳、敷料包、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2、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阑尾针、刀口敷贴麻醉方法:局部浸润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最手术体位:仰卧位,患侧肩下垫软枕,略抬高,双上肢固定于身体两侧,双下肢用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手术配合:1、手术视野常规消毒铺巾;2、显露锁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剥离锁骨骨膜,若需要行钢丝张力带固定则需要显露肩锁关节3、复位并固定(1)克氏针固定:复位钳对合骨折两端并复位,持骨器固定,骨膜玻璃器保护锁骨下组织,选择直径、长度合适的克氏针用电钻进行固定,大钢丝剪剪断克氏针尾端;(2)钢板螺钉内固定:同法固定锁骨,将骨折线对齐,选择合适的钢板、钻头、带钻套钻孔,测量钻孔深度,攻丝,植入螺钉,同法植入其他螺钉4、缝合切口: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服帖包扎注意事项:1、熟练掌握电钻的拆装,提前安装备用2、做好体位摆放,充分暴漏手术视野二、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上肢包、电钻、进口钢丝钳、敷料包、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驱血带、无菌气压止血带2、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阑尾针、刀口敷贴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体位:仰卧位,患肢关节屈曲置于胸前,如下1/3骨折安放无菌气压止血带,健肢固定于体侧,下肢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手术配合:1、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安放无菌气压止血带,驱血后启动气压止血带2、显露肱骨干骨折部,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分离肱二头肌及肱肌肌肉膜,显露并保护患正中神经、尺神经、肱动脉、桡神经;甲状腺拉钩拉开肱肌,显露肱骨干3、清除嵌入组织骨折端并复位,切开骨膜,骨膜剥离器进行剥离,,刮匙清除骨折端血凝块,骨折复位钳经骨折对合复位,用骨折固定器维持4、钢板螺钉内固定:用骨膜剥离器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电钻带钻套通过钢板孔钻骨孔,测深、攻丝后植入螺钉,同法植入其余螺钉5、缝合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彻底止血,放置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敷料包扎切注意事项:1、气压止血带应用时应注意:①安放时不要使气压止血带与皮肤直接接触,中间需要垫以棉垫;②气压止血带使用时压力;一般上肢成人压力为,持续时间不要超过60min,如需继续使用放松至少15min2、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器械、物品、及内置物的灭菌3、熟练掌握电钻的使用及保养三、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上肢包、各种型号的钢丝、进口钢丝剪、电钻、敷料包、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驱血带、气压止血带2 、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慕丝线、缝合针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体位:仰卧位,患肢肘关节屈曲90°置于胸前,上臂安放气压止血带,健肢固定于体侧,下肢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手术配合:1、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安放气压止血带,驱血后启动气压止血带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3、显露骨折处:电刀切开筋膜,分离肌肉,拉开肱三头肌肌膜,弯钳分离已破坏的关节囊,刮匙清除关节内的积雪,及小碎骨片,切开骨膜,骨膜剥离器剥离骨膜,显露骨折处4、整复骨折:伸直肘关节,骨折复位钳进行整复并固定,维持复位5、钢丝内固定:使用电钻、克氏针钻孔,助手用骨膜剥离器保护周围软组织,血管钳钳夹钢丝分别穿过骨折远、近段骨孔,做“8”字形交叉固定,钢丝钳拉紧钢丝并拧紧结扎,钢丝剪剪去多余的钢丝,并用钢丝钳将钢丝尾端弯贴于骨皮质6、缝合切口:冲洗并止血,逐层缝合切口,包扎切口注意事项:1、备好各种型号的钢丝,按需选用2、掌握气压止血带的正确使用四、尺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上肢包、电钻、敷料包、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驱血带、气压止血带2 、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缝合针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清创车上,上臂安放气压止血带,健肢固定于体侧,下肢约束带固定,静脉通路建立在下肢手术配合:1、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安放气压止血带,驱血后启动气压止血带2、暴露尺骨: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用甲状腺拉钩拉开切口,电刀打开筋膜、骨膜,弯钳分离松解,用甲状腺拉钩拉开肌肉,显露尺骨骨折部3、尺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刮匙、弯钳清除骨折面凝血块,复位钳对合骨折,选择合适的钢板、钻头,电钻钻套保护电钻,通过钢板钻入骨孔,测深、攻丝后植入螺钉,同法植入其他螺钉4、桡骨显露整复内固定同尺骨整复内固定5、透视检查钉位,、长度及骨折复位情况,无菌中单遮盖透视部位,进行C臂透视6、缝合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并止血,逐层缝合切口,必要时放置引流条,敷料包扎切口注意事项:1、掌握气压止血带的正确使用2、熟练掌握电钻的使用及保养3、使用C臂透视时注意做好无菌防护,避免污染手术视野4、肢体避免过度外展,防止损伤腋神经五、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缝合器械包、手外包、电钻、克氏针、敷料包、手术衣包2 、一次性物品: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3/0丝线、缝合针3、仪器准备:气压止血带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体位:仰卧位,患肢外展置于清创车上,上臂安放气压止血带,健肢固定于体侧,手术配合:1、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安放气压止血带,驱血后启动气压止血带2、显露骨折端:用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皮肤拉钩牵开指伸肌腱,显露骨折端3、整复骨折,克氏针内固定:骨膜剥离器将骨折远端撬出,选择合适的克氏针安装于电钻上,进行穿刺固定,用克氏剪剪去过长的针尾并埋与皮下4、缝合切口:冲洗后小圆针3/0丝线缝合皮下组织,角针3/0丝线缝合皮肤,酒精消毒,纱布包扎切口注意事项:1、掌握气压止血带的正确使用2、熟练掌握电钻的使用及保养3、备齐各种型号的克氏针,以备使用六、股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下肢包、各种髓内钉或钢板螺钉、电钻、敷料、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2、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缝合针、敷贴、引流管、引流袋3、仪器准备:C形臂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手术体位:仰卧位,患侧髋部垫高手术配合:1、常规消毒铺巾2、手术过程(1)空心螺钉固定术:取患侧大粗隆下方纵形切口,长约4cm,在股骨颈前放一导针与股骨颈纵轴平行并确定前倾角, 在大粗隆下方找到与此导针重叠的一点,用电钻钻入直径为的导针一枚,达到股骨头下约处停止在定位器的帮助下平行钻入其他1-2枚导针,取下定位器,依次沿导针拧入直径为6mm的空心螺钉,取出导针,一般情况下3枚成品字形的螺钉能提供较佳的稳定性(2)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C型臂 X 线下牵引复位后, 常规消毒铺巾, 切口粘贴保护膜;股骨外侧直切口, 切开皮肤, 暴露出股骨大粗隆间及股骨干上段外侧部分, 在 1 30°或 13 5°D H S 定位器的引导下由股骨外侧向股骨头颈方向钻入克氏针导针 , 穿过骨折线达股骨头下处,经 c臂透视满意后, 沿导针用 D H S 三联钻扩大针道,记录钻头上的刻度, 攻丝, 拧入长度合适的螺钉, 拔出导针,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长度的套筒钢板, 螺钉固定于股骨干外侧;放松患肢牵引, 加固尾钉使骨折端加压, 对于不稳定骨折, 在粗隆间处向股骨颈方向打入 1 枚防旋空心螺钉, 透视见骨折及固定位置满意, 冲洗并关闭切口(3)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术:操作方法和DHS相似,不同的是钢板在股骨近端打入,以95°髁钢板为例:先在粗隆下处沿股骨颈前面紧贴骨质插入一枚导针,再在大粗隆顶端打入第2枚导针,该针方向既平行于第1枚导针,,又同股骨干垂直,在第2枚导针下方距离股骨颈顶端下1cm,平行于导针,大粗隆外侧前1/3处开凿骨槽,测量好长度后,将95°髁钢板打入,常规螺钉固定(4)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在患侧大粗隆近端5cm处切口,在大粗隆顶端稍外侧与股骨髓腔曲线延伸部的交汇处,钻入一枚克氏针至髓腔,观察位置满意后用17mm的空心钻头扩髓,空心骨锥开孔,安装髓内钉在手柄上,插入髓腔调整位置,依次通过瞄准杆钻入颈螺钉和髋螺钉的导引钢针,分别用对应的空心钻头钻孔后拧入髋部螺钉和颈部螺钉;在瞄准杆的帮助下根据需要进行远端一或二枚螺钉交锁,装上髓内钉近端尾帽3、冲洗切口,检查有无出血,放置引流管,清点物品,用10×28圆针7号线缝合肌肉和筋膜,用10×28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用10×28角针1号线缝合皮肤注意事项:1、术中正确使用C形臂,避免污染手术区2、密切观察病情,仔细清点物品3、保证各种仪器功能正常4、保证输液通畅,做好输血准备七、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下肢包、各种髓内钉或钢板螺钉、下肢钢板固定器械或带锁股骨髓内针器械、电钻、敷料、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2、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缝合针、敷贴、引流管、引流袋3、仪器准备:C形臂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手术体位:仰卧位手术配合:1、常规消毒铺巾2、手术过程(1)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在股骨下端外侧纵行切口,显露骨折端,以深部拉钩牵开显露,清除血凝块,选择合适的钢板用折弯器折弯,使钢板与股骨下端弧度相适应,用持骨钳固定钢板与股骨,电钻钻孔,测深,选择合适长度的螺钉固定;(2)带锁髓内钉固定:大粗隆顶点至髂嵴水平的直切口,在梨状窝用骨锥钻透皮质开口,以圆头导针插入,通过骨折端后到达股骨髁,接好电钻,扩髓软锉扩髓,由细致粗,以递增,扩髓后换直头导针,记住最后一次扩髓软锉的直径大小,一般选择细于扩髓器1mm的髓内钉,链接瞄准器,认清钉的长度,最后通过皮肤切口,钻孔、测量、锁定锁钉,固定牢靠3、骨缝大,骨折处有缺损,可取同侧髂骨或人工植骨,以利于骨的愈合4、冲洗切口,检查有无出血,放置引流管,清点物品,用10×28圆针7号线缝合肌肉和筋膜,用10×28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用10×28角针1号线缝合皮肤注意事项:1、手术切口深大,应仔细清点用物2、保证电刀、吸引器功能良好3、术中出血较多,应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做好输血准备4、术中正确使用C形臂,避免污染手术区八、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下肢包、电钻、克氏针、钢丝或聚髌器、冰盐水、温盐水、敷料、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2、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PDS线、缝合针、敷贴、引流管、引流袋、弹力绷带3、仪器准备:气压止血带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体位:仰卧位手术配合:1、首先在患肢大腿上1/3处置气压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2、作髌骨内侧正中纵行切口,暴露骨折部位,用两把巾钳提起骨折块,根据骨折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缝合方式:(1)纵行缝合固定法:适用于横断骨折,骨折线在中或者中下1/3,骨折块完整,在髌骨内外援各1cm处,骨折断面前后缘中点平行钻孔2个,选择粗细合适的钢丝穿过两空,用钢丝钳拧紧固定,也可在骨折复位后用聚髌器固定(2)周边缝合固定法: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或横断骨折伴一块粉碎,另一块有移位且整复后关节面尚光滑完整;用PDS线或者10×28圆针,7号线荷包式缝合髌骨边缘(3)张力带“8”字固定法: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或横断骨折伴一块粉碎,另一块复位效果不佳,先荷包式缝合髌骨边缘,在距离髌骨内外缘各1cm经髌骨纵行穿过两根克氏针,钢丝“8”字缠绕克氏针内固定3、冲洗切口,缝合髌骨两旁撕裂的腱膜与关节囊,用10×28圆针7号线缝合肌肉和筋膜,用10×28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用10×28角针1号线缝合皮肤,弹力绷带包扎注意事项:1、注意气压止血带的使用时间2、手术医师取下的粉碎性骨块要保管好3、使用聚髌器固定时,要备好冰盐水、热盐水九、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下肢包、下肢钢板固定器械或带锁胫骨髓内钉器械、带锁髓内钉或钢板螺钉、电钻、敷料、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2、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剖腹针、敷贴、引流管、引流袋、无菌绷带3、仪器准备:C型臂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体位:仰卧位手术配合:1、常规消毒铺巾,以骨折为中心距离胫骨嵴外约1cm切口2、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分离肌肉暴露骨折端,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固定:(1)胫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先将骨折复位,于胫骨结节钻孔,将选择好的导针自上向下插入到踝关节附近,用髓腔锉扩髓到预定内径,测量胫骨峡部的内径,选择合适的髓内钉,将髓内钉打入到髓腔,瞄准器瞄准,电钻钻孔;上钉锁定髓内钉,用C臂透视进一步确定髓内钉及螺钉的位置(2)钢板螺钉固定术:用持骨钳经骨折复位,选择适宜的钢板,用二抓固定器将钢板固定于胫骨的内侧面,用电钻钻孔,测深,选择适宜的螺钉固定3、冲洗切口,检查有无出血,放置引流管,清点物品,用10×28圆针7号线缝合肌肉和筋膜,用10×28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用10×28角针1号线缝合皮肤注意事项:1、注意气压止血带的使用时间2、仔细清点物品十、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下肢包、可吸收螺钉专用器械、电钻、敷料、手术衣、2、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缝合针、弹力绷带3、仪器准备:气压止血带麻醉方法: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手术体位:仰卧位手术配合:1、手术视野常规消毒铺巾,患肢驱血后启动气压止血带2、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3、复位与内固定:用巾钳将骨折复位,或用克氏针固定保持复位状态,安装或钻头,钻透内踝骨折片,方向与骨折线垂直,测深器测深,选择合适的螺钉长度,攻丝,冲洗骨孔,拧入可吸收螺钉,达到骨折加压嵌插为止4、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依次缝合切口,缠弹力绷带,松止血带注意事项:1、严格记录气压止血带时间,以防止肢体长时间缺血、肿胀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锁骨骨手术经历

锁骨骨手术经历

我经历了右锁骨骨折和移位的手术,在2020年冬天骑电动车时摔倒,导致锁骨中断并移位。

骨头明显移位,不得不接受手术接钢板。

手术前,我感到非常紧张和害怕,但医生给了我一些安慰和解释,让我稍微放松了一些。

手术当天,我空腹不能吃东西喝水,头天晚上医生让我签了一些文件。

手术时,麻醉师使用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从脖子那里把麻醉推到大动脉,有一些痛不过可以接受。

麻醉推进去感觉有些触电的感觉,不知不觉胳膊就抬不起来了,没有了知觉。

手术过程中,我感到很害怕,就跟医生说可不可以打一针让我睡觉。

后来我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直到医生把我叫醒说手术结束了。

全程没有什么痛感。

但是等麻药过了以后,痛的一晚上没睡着,真的很痛,撕心裂肺,感觉肩膀上像是抗了座大山动弹不得。

手术后,在医院住了三天就出院修养了。

期间不能负重。

睡觉也不敢右边侧着睡。

大概过了二十多天就从苏州领着行李箱去南京上学了。

后面右边多多少少有点不适,像下雨天有些不舒服,有些痒。

总体来说,整个手术经历非常紧张和害怕,但医生和护士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安慰。

手术后有一些疼痛和不适,但这是正常的恢复过程。

现在我已经完全康复了,右边的锁骨也完全好了。

锁骨骨折手术记录

锁骨骨折手术记录
红十字会医院
手术记录
科别
外科
住院号
姓名
宋志学
性别

年龄
49岁
手术日期
2010-左锁骨骨折
手术名称
左锁骨骨折钢板钢丝内固定术
术者
助手1
助手2
器械护士
麻醉方法
局麻加基础麻醉
麻醉医师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右肩背部垫高,常规手术野皮肤消毒铺巾。以右侧锁骨骨折端为中心作横形切口,长约8cm,切开筋膜层,显露锁骨骨折端,作骨膜下剥离,清除骨折端血肿,见骨折两断端移位,呈斜形骨折,将骨折远端向外穿出克氏针,再逆行穿入骨折近端,检查骨折固定稳定,对位良好,剪断多余钢针。冲洗术野,彻底止血,纱布器械无误,逐层缝合。麻醉满意。
手术起止时间
9.00至9.50
术毕敖料器械清点情况
无误
送检病理标本名称

病理标本肉眼所见

记录医生:王洪波

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观察

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观察

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05-18T09:43:40.0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期作者:勇梅杰刘燕燕[导读] 颈臂丛联合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术中,对麻醉效果的提升以及患者证明体征的稳定可起到突出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对单一臂丛麻醉、颈臂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06例,术中采用单一臂丛麻醉方式的53例纳入对照组,利用颈臂丛联合麻醉的5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同时观察麻醉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观察组优良率98.11%(52/53)优于对照组75.47%(40/53),对比麻醉前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情况,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颈臂丛联合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术中,对麻醉效果的提升以及患者证明体征的稳定可起到突出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单一臂丛麻醉;颈臂丛联合麻醉;锁骨骨折术;麻醉效果作为常见骨折类型之一,锁骨骨折治疗中考虑到腋窝神经血管血压、骨折畸形愈合以及再移位等情况,要求以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为主。

该治疗方法下需辅以有效的麻醉方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单一臂丛麻醉、颈臂丛联合麻醉麻醉效果都较为显著,但相比之下,颈臂丛联合麻醉更为理想。

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5年2月~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9~63岁,平均(34.1±3.6)岁,体质量49~75kg,平均(62.1±2.5)kg。

观察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1~64岁,平均(36.8±2.4)岁,体质量51~72kg,平均(63.5±2.6)kg。

经过诊断,两组患者均满足ASA分级标准,为Ⅰ~Ⅱ级。

锁骨肩峰端骨折手术操作流程

锁骨肩峰端骨折手术操作流程

锁骨肩峰端骨折手术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锁骨肩峰端骨折手术操作流程如下:1. 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锁骨手术记录

锁骨手术记录

文档可编辑上肢手术:0.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患者于今日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侧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锁骨中外3分之1处为中心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暴露骨折断,见粉碎性骨折,远端有一3*1.5cm2大小形骨块,清理骨折端、复位固定,以6孔重建钢板固定。

术中中意后反复冲洗切口注入2ml生物蛋白胶,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缝合切口,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术后抗炎、补液、止血、对症医治。

患者于今日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侧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锁骨中外3分之1处为中心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暴露骨折断,见粉碎性骨折,远端有一3*1.5cm2大小形骨块,清理骨折端、复位固定,以6孔重建钢板固定。

术中中意后反复冲洗切口注入2ml生物蛋白胶,清点器械及纱布无误,缝合切口,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术后抗炎、补液、止血、对症医治。

臂丛神经探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左肩部垫高,左上肢颈胸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取左侧锁骨外表约8cm皮肤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暴露锁骨,见锁骨外侧斜形骨折,对位对线可,0.9%氯化钠溶液冲洗,刮净骨折端血肿及嵌入骨折端的软组织,用复位器骨折解剖复位后先用2枚AO20mm钛钉固定骨折端,再用AO六孔钛钢板2枚18mm、2枚20mm的钛钉固定。

固定复位中意。

沿上臂近端取切口于锁骨切口呈T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别暴露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腋神经,见神经质地,颜色正常,此五大神经支弹性差、较松弛,刺激神经见正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支配地域肌肉收缩中意,腋神经、桡神经支配区肌肉收缩稍差,未见明显断裂。

冲洗切口,彻底止血后逐层闭合切口,置乳胶负压引流管一根。

术毕,手术顺利。

麻醉中意,术中出血约30ml,未输血。

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对 照组有 6例切皮时 自觉疼痛 , 加用
锁 骨 骨 折 固定 术 的麻 醉 方 法 很 多 , 以
局麻 药后开始手 术 , 中未感觉 疼痛 ; 术 另 3例分离骨膜 时出现疼痛 , 给予静 脉复合 药( 芬太 尼 0 1 g 佛牌 利多 5 g 后 , .m , a r ) 效 果不佳 , 给予氯胺酮注射液 复合 。对照组 有 6例 , 试验组有 2例分离骨膜时 出现疼
例。 方 法 : 院 后 均 查 心 肝 肾 电解 质 及 血 人
种植物蛋 白其不 良反应 主要 为机体 的抗
原反应 。表 现 为过 敏 , 部 注 射 部位 的 局 红 、 、 、 , 轻 度 的体 温 升高 , 肿 热 痛 有 多在 3. ̄ 75C~3 .  ̄ 85C。咽喉 痛 、 关节 痛 , 般 一
C ) 胸前外侧神经 ( C 、 。胸 锁关 、 C 、 c ) 节及锁骨 间韧带 、 肋锁韧带的神经支配为 锁骨 上 神 经 ( C ) 锁 骨 下 肌 神 经 C、 及 ( C ) C 、 。颈浅 丛神 经位 于 胸锁 乳 突肌 后缘 中点 , 从这点呈放射状分支 向前 即颈 前神经、 向下 即锁骨 下神 经 、 向后上 即耳
嗪 2 m ) ③差 为患者 感觉 明显 疼痛 , 5 g; 追 加辅助药后 仍不满意 , 或需加用其他麻 醉
方法 ( 加用局麻或用氯胺酮 ) 。
结 果
丛神 经阻滞加 高位 肌 间沟臂 丛神 经阻滞
麻 醉 用 于锁 骨 骨折 手 术 , 阻滞 效 果 明显 优 于 高 位肌 间 沟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 关键 词 颈丛神 经 阻滞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锁 骨 骨 折 di1 . 9 9j i n 10 —64 . 0 1 o:0 36 /.s . 0 7 s 1x 2 1 .

60例锁骨骨折手术两种麻醉效果观察论文

60例锁骨骨折手术两种麻醉效果观察论文

60例锁骨骨折手术的两种麻醉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锁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a组(n﹦30)单纯臂丛神经阻滞;b组(n﹦30)针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麻醉[1]。

观察2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b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不良反应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选用针刺-臂丛神经阻滞的复合麻醉方法,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且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锁骨骨折;臂丛神经阻滞;针刺;复合麻醉方法【中图分类号】r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43-02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法较多,由于锁骨及其周围软组织受颈丛及臂丛神经的双重支配[2,5],因此单纯的颈丛阻滞或臂丛阻滞麻醉均不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因此,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探讨。

本研究总结6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对比2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于我院行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1~60岁,体重50~80kg,麻醉时间最短90min,最长180min。

随机分为2组,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n﹦30);针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麻醉组(b组,n ﹦30)。

术前检查2组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局麻药过敏史,肝、肾功能正常。

2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2组患者术前试针,病人有“得气”感应,麻醉前30分钟肌注哌替啶60mg,阿托品0.5mg。

a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监测bp、hr、ecg、spo2,平卧头偏向健侧,常规皮肤消毒,取前中斜角肌肌间沟进针,待患者诉指尖出现异感,回吸针管内无血及脑脊液,注入2%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1∶1合剂20ml。

b组患者先行针刺麻醉,选择患侧合谷、扶突穴:合谷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用1.5寸毫针在胸锁乳突肌和颈外静脉交点的上方(扶突穴),避开血管,与胸锁乳突肌平行进针,不越过深筋膜。

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体会

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体会
下神经 、 向后上 即耳大神经 、 向后侧 为枕 小神 经 , 它们支配头颈 以及胸肩的后部 , 如披肩状。 如果手术区域仅在皮肤区域 , 仅需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 , 在皮下及颈 阔肌筋膜下阻滞浅丛 即可 。臂
无血 或脑 脊液注入局麻药 6 8m , - L 浅丛注药 5 8m ;I : - L I组 肌 间沟法臂丛 神经阻滞 , 刺点为前 、 穿 中斜 角肌肌间沟顶 点向 内
哌利多 25m 后 , . g 顺利完成手术 , 良率达 10 优 0 %.
3 讨 论
颈丛神经 由 C 脊神经 的前支组成 , 中 C 脊神经为运动 。 其
神经 , 均为后根感 觉神经纤维 , c 颈浅丛神经位于胸锁乳突肌 后 缘中点 , 这点呈放射状分支 向前 即颈前神 经 、 从 向下即锁骨
■ 嘧回国密鼹
锁 骨骨 折手 术 麻醉体 会
张建强
( 文水县人民医院, 山西 文水 0 2 o 3 1 o)
【 摘要 】目的 观察臂 丛肌 间沟法加颈浅丛神 经阻滞用于
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不同神 经阻滞法均注入 1 %
利 多卡 因 + . O5 %罗哌 卡 因混合 液 ( 1: 0万 u 肾上 腺 素 )根 含 2 ,
麻醉效果 : Ⅲ组与 I 组和 Ⅱ组 比较差异 非常显著 (< .5 。 尸O ) 0 I 组有 8 例分离 骨膜复位 内固定时 出现疼痛 , 静脉给予度 冷丁 5 、 哌利 多 2 后 , 0mg氟 .mg 术中未感觉疼 痛 ; 7例切皮 时 自 5 另 觉疼痛 , 加用局麻药后开始手术 , 静脉 给予度冷 丁 5 、 0mg 氟哌 利 多 25mg , 果 不佳 , . 后 效 给予氯 胺酮 注射 液或全 麻下 顺利 完成手术 。 Ⅱ组有 8例切皮时 自觉疼 痛 , 尚可忍受 , 静脉给予 度冷 丁 5 g 氟 哌利多 25mg 安静入 睡 , 0m 、 . 后 顺利 完成 手术 ;

6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

6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


C 4
横突浅层点)
,

放射状分支向前即颈前神经、向下即锁骨下神经、向后上即耳大
神经、向后侧为枕小神经, 它们支配头颈以及胸背的后部, 如披肩
状。如果手术区域仅在皮肤区域, 仅需在胸锁乳突肌后缘, 在皮下
及颈阔肌筋膜下阻滞浅丛即可,
C 4
横突深层阻滞了支配深层肌肉
的神经。C4 穿刺一点分层阻滞的颈丛阻滞进行麻醉具有操作简
way of C4 biopsy-cer vical plenumbl ock of one poi nt st r at if i ed bl ock to cl oches oper at ion of fi xi ngup cl avi cl es f r act ur es i nside which
临床医学
中外医疗 2008 NO. 19
CHI NA F OREI GN ME 固 定 手 术 的 麻 醉 处 理
田 明武 ( 四川省广元市济民外科医院 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目的 探讨锁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 均采用C4穿刺一点分层阻滞的颈丛阻滞进行 麻醉。结果 60例手术中52例麻醉效果优, 8例麻醉效果良, 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利用C4一点穿刺分层阻滞的颈丛阻滞 麻醉进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便、定位可靠、易于掌握、损伤小、麻醉阻滞完善等特点, 麻醉用
药量小, 基本避免了因局麻药用量过大所致的隔神经、喉返神经麻
痹等并发症, 而且穿刺点位置高, 完全避免了气胸的发生, 提高了麻
醉的安全性, 更易被患者所接受, 经济实用, 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处理与麻醉效果评析

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处理与麻醉效果评析

52• 临床研究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在骨折后需尽快实施手术治疗,传统全麻方式虽然麻醉效果好,但安全性较低;单独臂丛或单独颈丛麻醉容易出现阻滞不全的现象,需辅以镇痛药物使用。

研究显示[1],因锁骨和相关皮肤区域受颈丛和臂丛神经同时支配,因此在锁骨骨折手术中采取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研究探讨了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处理与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集9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锁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

对照组男性、女性各有26、19例,年龄23~75岁,平均(45.13±7.02)岁。

体质量45~81 kg,体质量平均值(63.10±1.24)kg。

观察组男性、女性各有27、18例,年龄22~75岁,平均(45.67±7.13)岁。

体质量45~82 kg,体质量平均值(63.15±1.13)kg。

两组患者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给予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麻醉诱导之后行气管插管,术前给予芬太尼2 μg/kg,术中给予芬太尼、阿曲库铵、丙泊酚持续泵入维持麻醉。

观察组采用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去枕仰卧体位,充分暴露颈部、锁骨乳突肌,确定肌间沟位置,选择环软骨水平线和交点进针垂直穿刺,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之后给予局麻药物(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15 mL注入,臂丛阻滞后进行颈丛阻滞。

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之后给予局麻药物(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3 mL注入,手术期间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锁骨骨折麻醉效果;麻醉前、切皮过程、骨折复位不同时间点心率水平和血压水平;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

显效:镇痛、镇静和肌松效果良好,术中无骨膜牵拉出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苏醒延迟和意识障碍;有效:镇痛、镇静和肌松效果较好,术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维持稳定;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需追加药物或更换麻醉方式[2]。

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26·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张春玲【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054(2021)01-0026-03【摘 要】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该文所选对象收治的66例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麻醉优良率明显提高(P<0.05)。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更加轻微(P<0.05)。

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能让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让其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提高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手术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锁骨骨折患者在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时,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颈深浅丛联合臂丛阻滞、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然而阻滞效果却较差,患者生命体征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1]。

应用高频超声能让神经阻滞真正实现可视化操作,和解剖手法定位相比较,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加理想[2]。

我院在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6例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

①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锁骨骨折;满足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相关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ASA分级为Ⅰ~Ⅱ级。

②排除标准:肝肾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力衰竭患者。

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66例患者分成两组。

锁骨骨折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临床路径(**区人民医院)一、锁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ICD-10:S42.000)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3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肩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锁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选择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固定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301锁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闭合性、新鲜锁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锁骨下血管、神经损伤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X光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如骨科CT检查、上肢血管彩色超声等。

3.根据患者病情,使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术前24-48小时停止用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及预防静脉血栓。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钠。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身 衰 竭 ,病 死 率 高 。 因 此 ,老 年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应 遵 循 以 下
原 则 :手 术 简 单 实 用 ;内 固 定 牢 固 ,可 早 期 下 床 活 动 ; 为 防 骨 折 的再 发 生 ,术 后 需 要 常 规 抗 骨 质 疏 松 药 物 治 疗 。 3 2 P N 内 固 定优 点 :P N 内 固定 符 合 微 创 手 术 原 则 , . F A F A 对 骨 折 端 血运 破 坏 少 ,有 利 于 骨 折 愈 合 及 降 低 感 染 率 。 生 物 力 学 试 验 已证 实 , 由 于 P NA 螺 旋 刀 片 能 压 紧 松 质 骨 , 使 F 其 内 固定 的稳 定 性 提 高 ,能 很 好 的 防 旋 转 及 塌 陷 ,术 后 较 其
插 入 导 针 ,透 视 下 导 针 超 过 骨 折 线 至 远端 骨髓 腔 ,沿 导 针 扩
骨髓 ,植 入 P NA 针 , 至 预 计 P NA 螺 旋 刀 片 可 以 插 入 股 F F 骨 颈 下 半 部 分 时 ,插 入 的深 度 就 足 够 了 。 经导 向器 向 股 骨 颈 方 向钻 入 导 针 ,正 侧 位 透 视 ,导 针 位 置 满 意 后 ,钻 孔 插 入 螺
出 现 异 感 , 回抽 无 血 即可 注 入 1 %利 多 卡 因 + 02 % 布 比卡 .5 因 混 合 液 2 ~3 5 OmL。 Ⅱ组 采 用 单 纯 锁 骨 上 神 经 阻 滞 麻 醉 , 取 锁 骨 中点 上 方 1 1 5c 处 即穿 刺 点 ,经 此 穿 刺 点 刺 人 皮 ~ . m 肤 后 水 平 进 针 ,直 到 上 肢 出现 异 感 ,或 触 及 第 1 骨 ,然 后 肋 穿 刺 针 沿 第 1 骨 骨 面 前 后 移 动 ,寻 找 异 感 ,出 现 异 感 后 回 肋 抽 无 血 及 气 体 , 即可 注 入 1 利 多 卡 因 + 0 2 %布 比 卡 因 混 .5 合 液 2 ~ 3 5 0mL。 H组 采 用 单 纯 颈 丛 神 经 阻 滞 麻 醉 ,取 胸 锁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PVB技术操作
2.胸椎旁坐位穿刺法 (1)体位:最好将胸部及双上肢伏在固定支撑物上,以防穿刺期间病人移动。 (2)体表定位:先在胸部触及到上一个棘突,与该棘突对应的是下一个脊椎横突。 (3)常规皮肤消毒。 (4)可以根据单次或连续阻滞的需要,而选择腰麻穿刺针还是Tuohy硬膜外针进行穿 刺。 (5)确定穿刺部位棘突,在其外侧3cm做局麻皮丘,用8~10cm长、7号针垂直刺入直 至触及骨性物即椎板,应标记好进针深度,通常深度为3~4cm。将标记固定在距皮肤 1.5cm处,将穿刺针退至皮下,向头侧方向再次刺入,这一过程可反复操作直至针尖清楚 确认在横突间韧带内。拔出针芯,连接有生理盐水注射器,连同注射器一起进针,直至针 体标记触及皮肤,并感到刺入椎旁间隙后阻力消失感,这表明针尖已刺入椎旁间隙内。 (6)应反复进行回吸试验确认无脑脊液、无气体和无血,即可注射局麻药。 (7)药物的浓度、剂量及注射方法同胸椎椎间孔神经阻滞。 (8)注药后观察方法同前。
注意事项

有学者报告用压力法测定胸椎旁间隙定位法。由于 使用传统的空气或盐水阻力消失来确定椎旁间隙,至 少有10%的失败率。作者对14例意识清醒且患胸部 疼痛的成年患者治疗时,对病人经竖脊肌穿刺测定 出下述结果。穿刺针未穿过肋-横突韧带前,平均吸 气压力(29.5±14.2mmHg)超过平均呼气压力 (19.4±9.7mmHg)。然而穿刺针穿过较宽的肋-横突 韧带后阻力突然消失,同时平均呼气压力 (7.6±3.7mmHg)超过吸气压(3.3±2.9mmHg),未记 录有负压。本穿刺结果对提高胸部椎旁镇痛成功率 极为重要。
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本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必须在影像显示器 引导下进行操作。 (2)误入胸腔合并气胸,虽不常见但可能发生。药物误入蛛 网膜下隙或硬膜外隙可引起广泛阻滞和因此而导致的呼吸、 循环抑制。应用影像显示器、神经定位刺激器引导或用压力 法测定胸椎旁间隙,可以避免穿刺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 (3)如果操作正确,位置准确,无论是留置导管或注射药物, 均未见明显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4)应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颈丛阻滞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心血管神经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 。颈丛与迷走神经相 毗邻并有交通支,当颈丛阻滞穿刺过深,阻滞完善,迷走神 经部分亦被阻滞,使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 释放乙酰胆碱减少, 使传导增快,心率加快,心 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加大,血压 升高。 颈动脉窦这一减压反射,是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最重要 反射之一,支配它的神经为窦神经,窦神经为迷走神经分支 并与颈丛毗邻,颈丛阻滞使其受累使颈动脉窦反射减弱、血 压升高。切断双侧窦神经,血压立即升高,就是一个证据, 窦反射减弱,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身体外周阻力性和容 量性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颈丛阻滞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颈丛阻滞后先是以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占主导地位 (这与颈丛阻滞后期儿茶酚胺增高的报道相一致), 在阻滞后10分钟达高峰,20分钟时自主神经已出现 自我调节,而后交感神经支配地位逐渐减弱,副交 感神经活性增强,至麻醉后60分钟表现为副交感神 经活性过强。 寿红艳等,颈丛阻滞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中华麻醉 学杂志. 1999,19,373

胸部PVB技术操作
1.胸椎旁卧位穿刺法 (1)病人取侧卧或俯卧位。 (2)先确定阻滞范围上、下各扩展一个间隙。在胸椎棘突上缘旁开 2~3cm处做一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 (4)用短针头做局麻皮丘,可以深达2cm。用8~10cm长、7号腰麻 穿刺针。 (5)穿刺针垂直刺入皮肤,此时将针尾连接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 直到针尖触及椎板外侧,将针体穿刺深度标志物固定至距皮肤1~1.5cm 处,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改变进针方向沿椎板外缘或向外移0.5cm。此 时左手缓慢进针,同时右手持续推注射器芯,一旦针尖刺透肋横突韧带 进入椎旁间隙,右手即刻感觉阻力消失,同时针体标志物触及皮肤。回 吸无血、无气、无脑脊液,即可注射局麻药6~8ml。观察试验剂量方法 同椎间孔阻滞。应说明的是,胸段所穿刺的椎旁间隙定位棘突,是上一 椎体的棘突。
实例


对52例腰腿痛病人L3-4椎旁注射0.5%利多卡因15ml后10分 钟,对两侧感觉平面减退范围进行了测定。结果证实了同侧和 对侧感觉平面阻滞后范围,分别平均减退至 T7.12±1.77~L3.5±0.97和T11.20±4.94~L2.6±0.96。说 明用0.5%利多卡因15ml腰椎旁阻滞,可产生两侧感觉平面不 同程度减退。这可能与PVB的药物能经椎间孔进入硬膜外间 隙有关,因此应用PVB治疗腰部神经根炎性疼痛同样可以产生 硬膜外阻滞的疗效。 郑宝森,吕梦祥。椎旁神经阻滞解剖学基础与穿刺技术,中 国疼痛医学杂志 ,1999,5:102-107
实例



1998年Klein 等报告于胸腰段联合阻滞(T10-L2)每个椎间 隙注射5ml局麻药。15-30分钟后可出现腹股沟范围麻醉平面, 多数病人阻滞作用时间达10小时以上。说明多间隙椎旁注射 局麻药不但产生有效的镇痛效果,并能持续镇痛更长时间且 无副作用。 Klein SM, Greengrass RA, Weltz C, et al. Paravertebral somatic nerve block for outpatient inguinal herniorrhaphy: an expanded case report of 22 patients. Reg Anesth Pain Med,1998,23:306-10 克莱因SM,格林格拉斯RA,Weltz C,等。椎旁躯体神经 阻滞门诊腹股沟疝修补术:扩大22例病例报告。注册麻醉疼 痛医学,1998,23:306- 10
颈丛深
2.深组分支 为肌神经支和交通支,有内,外侧两组。 (1)内侧组 ①颈神经降支:颈2-3神经纤维组成,与舌下神经成袢于除甲状舌骨 肌之外的舌骨下肌群。 ②颈神经支:分布于头侧直肌、头前直肌、头氏肌、颈长肌,由颈14叫前支纤维组成。 ③膈神经:以颈4神经为主,有颈5和颈5神经纤维参与组成,含有大 量的运动纤维和少量感觉纤维,并与交感神经节间有交通。分为左右膈 神经,分布于膈肌,另有分支分布于心包、胸膜等处。 (2)外侧组 ①交通支:始于颈2—4神经分支,与副神经分立结合。形成斜方肌 下丛。 ②肌支:包括起始于颈2神经的胸锁乳突肌支经的斜方肌支和肩胛提 肌支及斜角肌支。
椎旁阻滞
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 PVB) :指用 穿刺针经椎板外侧缘刺到椎间孔外口,经穿 刺针将局麻药注射到椎间孔外口,让局麻药 充分作用在所阻滞的脊神经根的阻滞方法。 1927年Cleland提出PVB解除疼痛的发现已80 多年,由于疼痛医学不断发展,应用PVB治疗 疼痛的范围日益广泛。
谢谢
解剖学特点
胸段脊神经穿出椎间孔达椎旁,立即分为前 主支和后主支。前主支构成肋间神经,在肋 间后膜和胸内筋膜及毗邻的胸膜之间走行, 并在肋角处发出外侧皮支 。
颈丛

颈丛由l一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肩胛提肌 和中斜角肌的前方,胸锁乳突肌的深面。颈 丛神经有深浅两组分支。
颈丛浅
1.浅组分支 (1)枕小神经:分布于耳郭后面,支配耳韩后上部1/3的皮肤和乳突 部及枕部外侧区域的皮肤,并与耳大神经、枕大神经及面神经的耳后支 相连结。 (2)耳大神经:分为前、中、后3个终末支。前支分布于腮腺和咬肌下 部的皮肤;中支分布于耳郭后下部;后支分布于乳突部的皮肤。 (3)颈横神经:由颈2-3神经前支组成,分布于下颌骨至胸骨的颈前部 区域的皮肤。 (4)锁骨上神经:由颈3-4颈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内、中、外3支。内 支分布于胸骨柄上部的皮肤及胸锁关节;中支分布于胸大肌和三角肌上 2/3的皮肤及肩关节;外侧支分布于肩后上部皮肤。
锁骨骨折手术麻 醉
汉口医院 麻醉科 高嵩
锁骨区域神经支配


锁骨区域的皮肤主要由颈浅丛分支锁骨上神经支配(C3,、C4 ),肩部皮 肤由臂丛分支腋神经皮支臂外侧上皮神经支配(C5 、C6 )。 锁骨附着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锁骨下肌、胸大肌、斜方肌、胸锁乳突 肌,前三者分别由臂丛神经的分支腋神经(C 5、C6 )、锁骨下神经(C5 、 C 6)、胸前内外侧神经(C5 一T 1)支配,后两者由副神经支配,其中斜方 肌有C3,C4 前支参与,胸锁乳突肌有C2一C4前支参与。 锁骨主要由胸前神经(C5一T1)及锁骨上神经(C3, C4 )支配。锁骨附着 的韧带常位于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周围,主要有胸锁前后韧带、锁间韧 带、肋锁韧带、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支配它们的神经有腋神经(C5 、 C 6)、肩岬上神经(C 5、C 6)、胸前内外侧神经(C 5一T 1)、锁骨下神经 (C5, C6 )、锁骨上神经(C3, C4) 。
锁骨区域神经支配
锁骨骨折手术如需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阻 滞范围要求C3 一T 1。 从理论上肌间沟人路臂丛阻滞可上至C 3下至 C7神经根,甚至到T1,T 2神经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用锁骨手术麻醉
颈浅丛阻滞法 颈丛神经阻滞(单侧颈丛深、浅神经) 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 全身麻醉

缺憾
不能完全阻滞 全麻费用高,设备要求多

解剖学特点
解剖学特点
脊神经是借助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含运动纤维)和 后根(含感觉纤维)在出椎间孔之前合并而成。前 根为运动根,发自脊髓灰质前角、侧角、骶副交感 核内,支配躯体运动神经元和内脏运动神经元。后 根为感觉根,来自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 经元的中枢突。脊神经节为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 形膨大,由假单极神经元的胞体组成。此神经元的 周围支分布于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出椎间孔前 与前支感觉神经纤维组成的前根汇合组成,含有传 入和传出两种神经纤维的混合性神经由椎间孔发出。
解剖学特点
脊神经在脊髓的起始处由同一节段发出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 孔附近合为一干。在穿出椎间孔后又分为前支、后支和椎窦 支.每支都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后支分布于 躯干的背侧部,前支分布于躯于的腹侧及四肢。后支神经纤 维因背部各肌肤保持着原始肌节的性质,其支配部位相应固 定。但腹侧肌节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分裂、合并、移位等因素, 引起前支脊神经纤维相互交织,其支配区域虽然有一定规律, 但也有相互重叠、分界不明的现象。椎窦神经是一小分支, 在脊神经分出前后支之前分出,又从椎间孔返回椎管内,分 布在脊膜、纤维环、椎骨及小关节囊等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