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智学校开展朗诵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朗读训练实践报告总结(2篇)

朗读训练实践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前言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我于近期参加了一次朗读训练实践。

以下是本次实践的报告总结。

二、实践过程1. 培训背景本次朗读训练实践是在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中进行的。

活动邀请了专业的朗读教师,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旨在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 培训内容(1)朗读技巧:包括发声、吐字、气息、节奏、语调等方面的训练。

(2)朗读材料:选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旨在拓宽朗读材料的范围,提高朗读的多样性。

(3)朗读实践:通过分组朗读、个人展示等形式,让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三、实践成果1. 朗读技巧的提高通过本次训练,我深刻认识到朗读技巧的重要性。

在发声、吐字、气息、节奏、语调等方面,我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尤其是在气息控制方面,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腹式呼吸,使声音更加饱满、富有感染力。

2. 朗读材料的丰富在训练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使我意识到朗读材料的多样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朗读能力的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课堂上,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引导学生朗读,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文学作品,运用不同的朗读技巧,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四、反思与体会1. 朗读训练的重要性朗读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 朗读技巧的实践与应用在训练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朗读技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积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练习、总结,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朗读材料的多样性朗读材料的多样性是提高朗读质量的关键。

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2篇)

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2篇)

第1篇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朗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朗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朗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语文教学的朗读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朗读教学的理论基础1.朗读教学的目的朗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2.朗读教学的原则(1)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2)注重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质量;(3)激发兴趣,培养朗读习惯;(4)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三、朗读教学的实践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例如,在朗读《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朗读的魅力。

2.指导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质量(1)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2)关注文本的情感,投入情感朗读;(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朗读;(4)适时评价,引导学生改进朗读。

3.开展朗读活动,培养朗读习惯(1)朗读比赛:举办班级、年级或学校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2)朗读课:设立专门的朗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练习;(3)朗读角:设立朗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4)朗读日记: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朗读感受,提高朗读能力。

4.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1)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从朗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四、案例分析以《草原》一课为例,分析朗读教学的实践过程。

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草原风光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朗读的魅力。

利用经典诵读培养智障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践探索

利用经典诵读培养智障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践探索

利用经典诵读培养智障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践探索摘要:智障儿童入学时大部分存在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造成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常常制约智障儿童思维和智力发展。

我发现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读本语言简短,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为智障学生的语言发展创设了新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经典诵读智障学生语言能力《培智学校语文课程目标》提出,让学生朗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初步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感情,并感受语言的韵律。

智障学生由于语言受到限制,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回答问题磕磕绊绊,或用手势语代替;生活中,学生不能运用正确的词语进行沟通,无法融入集体。

我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平时常规的语言训练,比较枯燥机械,学生不喜欢,也容易遗忘,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效果不明显。

于是我发现适合低年级的国学经典读本语言简短,节奏感强,朗朗上口,为智障学生的语言发展创设了新的学习环境。

因此,我利用经典诵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些方法并进行了实践。

一、选编读本,走近诵读中华国学经典内容丰富,门类繁多。

在选择适合智障学生诵读的教材时,我本着一些流传广泛、篇幅简短押韵、浅显易懂、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经典读本。

如《唐诗三百首》中挑选出妇孺皆知的古诗,蒙学读本《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读本学生非常喜欢,读起来很轻松,内容也容易理解。

1、听简短的古诗在晨读或课间经常播放一些简短的小古诗让学生反复听,激起学生听觉器官的参与。

如有关带动物的小古诗.例如《咏鹅》,《小池》。

有关季节的小古诗,例如《春晓》,《江雪》。

有关植物的小古诗,例如,《梅花》,《草》。

这样的古诗学生听起来觉得既有节奏感又有趣,慢慢地他们就开始喜欢注意听诵读了。

2、看制作精美的动画片我还找了一些经典小故事动画视频,利用午休时间定期为孩子们播放,智障学生也喜欢看动画片,他们在看动画片时注意力变得越来越集中,无形中引导他们走进了诵读。

如播放了《游子吟》、《回乡偶书》《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

探究教学辅具在培智诵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探究教学辅具在培智诵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教学篇誗方法展示探究教学辅具在培智诵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姚琴杨亚群(安徽省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安徽铜陵)利用多种资源和现代化的辅助技术手段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提高培智语文诵读教学质量,是教学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自制辅具、手偶、多媒体、交互式白板等各种教学辅具,提升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培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内容,诵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它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提供了基础。

课标中提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要求重视教具、学具和康复辅助器具的开发与应用。

如何更好地利用多种资源和现代化的辅助技术手段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提高培智语文朗读教学质量,是值得思索并解决的问题。

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丰富的交互功能能帮我们突破朗读教学中的难点,能有效地提高培智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优化班级环境,激发学生积极诵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培智学生来说也是如此。

虽然同等条件下,智障儿童感知的信息量少,感知范围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的诵读环境。

(一)让教室“会说话”将学生需要诵读的内容配图展示在教室里,把行为儿歌贴到门上、柜上、墙上。

利用教师办公桌,布置一个诵读角,利用早读和课间时间让学生来这里和教师一起诵读经典,有些学生不自信,不敢读,但有教师的陪伴,他们的声音也变得响亮起来。

(二)手偶动物学拼音光有外部的环境打造还不行,还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利用培智孩子喜欢直观、形象事物的特点,在开始诵读前,教师会请手指小玩偶来讲故事引出诵读内容,比见了什么。

引出《一起来读j》。

学生非常喜欢手偶加故事的形式,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他们也就会跟着教师大声诵读起来。

(三)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培智学生受智力发育影响,注意力短暂,稳定性较差,丰富多彩的儿歌、古诗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听、看,在这种反复观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张口诵读一些儿歌、古诗。

培智学校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培智学校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培智学校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全面发展。

培智学校一直致力于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积极倡导创新的音乐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培智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培智学校音乐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与启发。

二、培智学校音乐教学的现状培智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学校采用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手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感。

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完备,拥有一流的音乐教室和音乐器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资深的音乐教师,他们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能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样的良好条件下,培智学校的音乐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学生在音乐方面表现突出,获得了各类音乐比赛的奖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培智学校的音乐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校音乐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的元素,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培智学校的音乐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针对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培智学校积极探索创新的音乐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学校大力推行项目化音乐教学,通过组建音乐小组、音乐社团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学校还积极引进多样化的音乐教学资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音乐学习体验。

培智学校注重音乐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的结合,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如校园音乐会、校歌创作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为学校音乐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朗诵教学实践(3篇)

朗诵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朗诵,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朗诵教学实践的方法和策略。

一、朗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诵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通过朗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朗诵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朗诵,学生可以感受作品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朗诵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方式,通过参与朗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敢于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

二、朗诵教学实践方法1. 创设良好的朗诵氛围(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讲述朗诵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朗诵的魅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设立朗诵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选择朗诵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2. 重视朗诵技巧的训练(1)语音训练。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的准确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气息控制,培养良好的发音习惯。

(2)语调训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感,根据情感变化调整语调。

如:欢快、激昂、悲伤等。

(3)语速训练。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作品内容调整语速,使朗诵更具节奏感。

3. 丰富朗诵内容(1)选取经典朗诵作品。

教师可以从古典诗词、现代散文、寓言故事等方面选取适合学生朗诵的作品。

(2)鼓励学生创作朗诵作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4. 开展多样化的朗诵活动(1)课堂朗诵。

教师可以将朗诵纳入课堂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展示。

(2)课外朗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朗诵沙龙等活动,拓宽学生的朗诵渠道。

(3)家校合作。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朗诵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朗诵氛围。

三、朗诵教学实践案例1. 案例一:小学三年级朗诵教学教学内容:选取一首儿童诗进行朗诵。

教学过程:(1)教师播放诗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

浅谈如何利用传统经典诵读解决培智学生语言发展的构音障碍

浅谈如何利用传统经典诵读解决培智学生语言发展的构音障碍

浅谈如何利用传统经典诵读解决培智学生语言发展的构音障碍摘要:诵读经典,品味经典,这是对学生心灵和精神上的一种滋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在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在班级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有助于在学生心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经典著作诵读;培智学生;构音障碍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历史之瑰宝,世界各国也纷纷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用在政治、教育、礼仪、交往。

本篇文章主要是浅谈通如何利于中国传统诗词和经典著作的诵读解决学生语言发展的构音障碍和气流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诵读经典,品味经典,这是对学生心灵和精神上的一种滋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在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在班级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班风,有助于在学生心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学期,在我的教学班,我开展了如下课题推进活动:一、课前二十分,黄金法则本学期,我有幸赴伟大的诗人屈原故乡,湖北省秭归县学习,在这个文化底蕴浓郁,历史悠久的宝地,我深深的感到震撼,这些古诗词的力量,经久不衰,历史弥新。

走进秭归特校,一股书香扑面而来,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的境界,在这里我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也掌握了一些在教学上非常实用,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

其中,利用好第一节课前的黄金20分对我来说受用最大。

回校后,我将本学期重点诵读的《三字经》写在黑板上,每天利用第一节课前带学生大声朗读。

为了让学生对诵读内容更快更深刻地掌握并能大声诵读出来,我利用视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老师带读、学生轮流朗读、A组带B组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巩固朗诵成果。

在一段内容掌握之后,在黑板上更换下一段内容,并经常性复习之前所学,让诵读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做到张嘴就能诵读出经典。

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语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朗读;教学实践;策略;效果一、引言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朗读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朗读兴趣不高、朗读技巧不熟练等。

为了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对语文朗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二、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朗读兴趣不高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朗读兴趣不高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朗读内容不感兴趣,缺乏阅读兴趣。

(2)对朗读技巧不感兴趣,认为朗读只是简单的读字。

2.朗读技巧不熟练部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存在朗读技巧不熟练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语音、语调不准确,缺乏抑扬顿挫。

(2)朗读节奏不流畅,断句不合理。

3.教师指导不到位部分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朗读效果不佳。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朗读内容理解不深入,无法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2)对朗读技巧讲解不清晰,学生难以掌握。

三、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1)选择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2)采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如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参与度。

2.提高学生朗读技巧(1)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2)培养良好的朗读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加强教师指导(1)深入理解朗读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2)清晰讲解朗读技巧,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四、语文朗读教学实践案例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语文朗读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巧,激发朗读兴趣。

2.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朗读训练实践报告范文(2篇)

朗读训练实践报告范文(2篇)

第1篇一、前言朗读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增强我们的语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

为了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我决定进行一段时间的朗读训练。

以下是我进行的朗读训练实践报告。

二、训练目的1. 提高朗读速度,使朗读更加流畅自然。

2. 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锻炼记忆力,增强对文字的记忆能力。

三、训练方法1. 选择合适的朗读材料:我选择了散文、诗歌、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以确保训练的全面性。

2. 制定朗读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如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等。

3. 朗读技巧训练:a. 注意呼吸:在朗读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呼吸,避免出现断句或断气的情况。

b. 语音语调:根据文章的情感和语气,调整语音语调,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c. 词语重音:在朗读时,注意词语的重音,使句子更具节奏感。

4. 反馈与总结: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朗读方式。

四、训练过程1. 第一周:主要进行散文朗读训练,注重呼吸和语音语调的调整。

通过朗读《匆匆》,我学会了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和节奏。

2. 第二周:开始尝试诗歌朗读,如《再别康桥》。

在朗读过程中,我注重了诗歌的韵律和意境,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3. 第三周:朗读小说片段,如《红楼梦》中的经典台词。

在朗读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人物性格和情感调整朗读方式。

4. 第四周:进行综合性朗读训练,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

在朗读过程中,我注意了呼吸、语音语调、词语重音等方面的调整,使朗读更加流畅自然。

五、训练成果1. 朗读速度明显提高,朗读更加流畅自然。

2. 语感得到增强,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3. 词汇量有所丰富,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4. 记忆力得到锻炼,对文字的记忆能力有所提高。

六、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朗读训练,我深刻体会到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研究

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特殊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对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如政策支持、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

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促进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以期推动特殊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发展。

二、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培智学校作为特殊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在课程设计方面,培智学校普遍开始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求通过课程设计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殊需求。

课程设计过程中,学校会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力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资源方面,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被投入到这一领域。

这些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教学软件等,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课程内容的设置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未来,随着特殊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和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相信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朗读朗诵训练实训报告(3篇)

朗读朗诵训练实训报告(3篇)

第1篇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日益受到重视。

朗读和朗诵作为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

为了提高自身的朗读和朗诵水平,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朗读朗诵训练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二、实训目标1. 提高朗读和朗诵的基本技巧,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

2.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使朗读和朗诵更具感染力。

3.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4. 增强自信心,提高公共场合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基础训练:包括气息控制、口腔共鸣、发声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2. 作品朗读:选择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3. 朗诵技巧:学习朗诵的基本技巧,如抑扬顿挫、情感表达、肢体语言等。

4. 作品分析:对所选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演讲与辩论:提高在公共场合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

四、实训过程1.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在实训初期,我们重点进行了气息控制、口腔共鸣、发声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

在气息控制方面,我学会了腹式呼吸,使声音更加饱满;在口腔共鸣方面,我明白了如何利用口腔空间,使声音更加清晰;在发声技巧方面,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声音的力度和音调,使朗读更具表现力。

2. 第二阶段:作品朗读在作品朗读阶段,我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

通过朗读诗歌,我体会到了诗歌的韵律美;通过朗读散文,我感受到了散文的意境美;通过朗读小说,我了解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朗读过程中,我注重情感表达,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3. 第三阶段:朗诵技巧在朗诵技巧方面,我学习了抑扬顿挫、情感表达、肢体语言等技巧。

通过老师的指导,我明白了如何运用这些技巧使朗诵更具表现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积极参与朗诵比赛,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4. 第四阶段:作品分析在作品分析阶段,我深入研究了所选文学作品,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培智学校自闭症校本课程

【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培智学校自闭症校本课程

【北京市朝阳区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培智学校自闭症校本课程一、研究背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和地方未出台培智教育新的课程标准及教材。

原国家教委1994年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教基[1994]21号)和1993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只适合于轻度智障学生。

随着随班就读深入开展,轻度智障儿童已逐渐进入普通小学,原先以招收轻度智障儿童为主的培智学校转而以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

教育对象的变化,导致原有的课程、教材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校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只有当学校的教学内容、环境、方法适应了学生的需求,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真正促进他们的发展。

因此,构建从学前到义务教育阶段,再到职业高中阶段的培智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6年开始,我校受朝阳区教委委托,把课程改革放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首位,全力以赴开展培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初步完成了朝阳区培智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任务。

本文集中论述朝阳区培智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学前教育及职业高中教育学段的相关内容从略。

二、相关概念1.课程教育家们对课程有各种论述,如“课程是指一定的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

这个进程有量、质方面的要求。

它也泛指各级各类学校某级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1]我们认为,课程即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计划和活动。

我国课程体系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改革文件要求,为满足教育需要开发的课程应属校本课程。

它由学校自主决定,开发主体是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从而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朗诵教学实践报告(2篇)

朗诵教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朗诵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将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在我国,朗诵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校开展了朗诵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实践过程、成果与反思三个方面对朗诵教学进行总结。

二、实践过程1. 实践目标(1)培养学生对朗诵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实践内容(1)朗诵基础知识教学:讲解朗诵的定义、作用、技巧等;(2)朗诵作品赏析: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内涵;(3)朗诵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包括个人朗诵和集体朗诵;(4)朗诵比赛:举办校内朗诵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3. 实践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朗诵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朗诵艺术;(2)作品赏析:教师带领学生赏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朗诵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纠正发音、节奏、情感等方面的问题;(4)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检验学生的朗诵水平。

三、成果与反思1. 成果(1)学生的朗诵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发音、节奏、情感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朗诵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在朗诵比赛中,学生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自信心得到提升;(3)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学生在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审美情趣得到提高;(4)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朗诵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 反思(1)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朗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师生互动:在朗诵实践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注重个体差异:在朗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朗诵艺术中得到成长;(4)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朗诵教学的效果。

朗读教学社会实践报告(3篇)

朗读教学社会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朗读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朗读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决定开展这次朗读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调研我们选取了当地几所中小学,对语文教师和学生的朗读教学情况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学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等。

2. 课堂观摩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朗读教学课堂,进行实地观摩。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朗读表现,分析朗读教学的效果。

3. 交流研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多次交流研讨活动。

邀请语文教师、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等,共同探讨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有一定的认识,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学生在朗读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朗读能力较差。

2. 课堂观摩在课堂观摩环节,我们选取了3节具有代表性的朗读教学课。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目标不明确。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

(3)学生朗读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存在紧张、不敢开口等现象。

3. 交流研讨在交流研讨环节,我们邀请了语文教师、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等,共同探讨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以下为部分研讨内容:(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3)加强学生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实践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明确了教学目标。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开发探究与思考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开发探究与思考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开发探究与思考一、课程开发理念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具体需求、特点和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编制和开发教学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对于传统的固定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开发更加灵活、个性化,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设置。

培智学校秉承“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理念,注重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在课程开发方面,学校注重整合和综合,将各个学科和领域的资源和知识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构建出一套完整、有机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课程实践与创新在课程实践方面,培智学校秉承“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中学习”的教育原则,注重将知识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创新。

学校开设了一系列以实践为基础的校本课程,例如户外拓展课程、实践科技课程等,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在课程创新方面,学校推崇“开放、多元、协作”的教育模式,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科交叉,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中接受不同的知识训练,构建知识结构。

例如,学校开设了“创科天地”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进行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竞争力。

三、生活体验与管理在生活管理方面,学校注重师生关系和家长参与,积极营造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师生约定等管理措施,学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构建起自律自立、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的学校文化氛围。

四、总结与展望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生活体验。

在课程开发实践和创新方面,培智学校秉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践,让学生探索和创新,建立知识体系。

在生活体验和管理方面,学校注重师生互动、家校合作,在营造温馨、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未来,培智学校将继续秉承“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和成果,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小学朗读教学实践研究(3篇)

小学朗读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小学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了朗读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本文通过对小学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分析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认为朗读只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讲解课文内容,而忽视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2. 朗读教学方法单一在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传统朗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如反复朗读、跟读等。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朗读效果。

3. 学生朗读能力不足由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朗读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部分学生朗读能力不足,如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存在问题。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在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靠主观感受,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小学朗读教学改进策略1. 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加强对朗读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师应认识到朗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将朗读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2. 丰富朗读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分组朗读、朗读比赛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朗读效果。

3. 加强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浅谈培智学校高年级段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培智学校高年级段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培智学校高年级段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作者:钟会芳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4期摘要:朗读,即有声阅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而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听觉分化功能差,语言发生晚,再加上识记缓慢、保持差、再现不完整,导致他们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滞后于同龄正常学生。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朗读在培智语文教学中,通过开展朗读训练,帮助智障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在所教班级进行研究,希望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为智障学生的朗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高年级智障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实践(1)语音训练朗读最基础的要求是正确,即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字句。

基于我班学生的实际,他们普遍言语发展较好,具备正确朗读的基础,但在多音字和各种音变的朗读上存在问题,B类学生还存在添字、漏字现象。

因此,我主要加强学生的读词训练,在朗读方式上,要求B类学生指读。

(2)语调训练语调训练中,重音训练和根据不同标点读出不同语调是基础的两环。

我是结合重音符号的使用进行重音训练的。

一篇课文,课前预习时,先请学生自己标出重音符号;课上,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自己再进行修改,最后由教师在重点段落统一标出,着重指导重音的朗读方法。

带有逗号、句号的句子,语调稳定。

问号的句子,句末一般读升调。

而感叹号句末一般读降调。

这些规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更好地学会朗读。

(3)节奏训练我班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很重视朗读的节奏训练,在读儿歌、童谣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伴随音乐一起打节拍,或拍手,或跺脚,学生有了一定的节奏感。

到了中、高年级课文教学时,我主要强调学生学会用符号“/”划出停顿。

从简单的句子入手,后逐渐提高句子的难度,让他们逐渐学会标出停顿符号,掌握句子的节奏。

朗读者言语实践报告范文(2篇)

朗读者言语实践报告范文(2篇)

第1篇一、前言朗读,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朗读者言语实践课程。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二、实践过程1. 课程安排本次朗读者言语实践课程共分为四个阶段:理论学习、实践训练、作品展示和总结评价。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朗读的基本技巧、发声方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知识,并通过实践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2. 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了解了朗读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朗读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呼吸、发声、咬字、节奏、情感表达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对朗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实践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阶段,我们按照课程要求,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训练:(1)朗读技巧训练:通过模仿经典朗读作品,我们学会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技巧和咬字清晰度。

(2)情感表达训练:通过朗读不同题材的作品,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作品内容调整自己的情感表达,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3)作品展示:在课程中期,我们进行了作品展示,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取长补短。

4. 总结评价在总结评价阶段,我们回顾了整个实践过程,对自己在朗读方面的进步进行了反思,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

三、实践收获1. 提高了朗读技巧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我的朗读技巧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发声、咬字、节奏等方面,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使朗读更加流畅、自然。

2. 增强了情感表达能力在朗读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作品内容调整自己的情感表达,使朗读更具感染力。

这对我今后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具有很大的帮助。

3. 培养了审美情趣朗读让我更加关注文学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朗读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境,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4. 增进了团队合作意识在作品展示环节,我们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取长补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培智学校开展朗诵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摘要:笔者自己在朗诵校本课程的几年实施中,有着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总
结了一套针对智障学生朗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声情并茂;有声语言;特殊目标
朗诵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朗诵
者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的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
艺术。

从上面的对朗诵的解释中我们知道朗诵是一项语言艺术,对于朗诵者有着较
高的要求,可是我的教育对象是有着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学生,所以在特殊教育
学校开展朗诵课就需要有不同的要求目标并应用一套特有的方式方法。

究竟如何
针对轻度智障学生进行朗诵方面的教学和指导呢?在朗诵校本课程的几年实施中
我有自己的一些经和想法,也总结了一套针对智障学生朗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1课程目标、选材、教学模式
1.1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存在不同的智力障碍,所以目标和要求也体现不同层次:(1)一类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作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
提高朗读水平。

程度差的二三类学生可以适当的降低标准,只要求准确流畅朗读。

(2)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词汇,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正
确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康人格,端正学习生活态度,提升自身修养,培养学生形
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朗诵是一项高雅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并且还可以表情
达意,抒发胸怀,因此我认为对于智障学生进行朗诵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情
感态度方面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生活质量。

1.2选材。

根据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朗诵作品的选材上我多以内容稍浅显言简意赅的现代诗歌或散文为主,这些作品都紧紧围绕生活实际,并为生活服务,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能理解作品,才能更好的驾驭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
要以主流价值观的要求来选定,这些作品教师可以按照相对应的间节点来进行教
学安排,如三月份可以选《雷锋诵》《春的消息》,四月份选择《烈士纪念碑前》五月份选《感恩父母》,《妈妈的爱》,《劳动最光荣》等。

1.3教学模式。

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作品、把握作品,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适当的发音方法、朗读技巧,并及时进行示范读和指导。

学习方式上我让一类学生带二类学生合作练习,让每一位学生把字读准读清晰的
基础上练习朗读。

2注重呼吸、发声等基本功的训练。

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进行朗诵的基础。

而往往智障学生不会使用胸腹式联合呼
吸法,不会合理运用气息,吸气不深,呼气时往往气息不稳,表现在一句话开头
很重、很响亮,逐渐减弱,到句尾时声音变得很弱、很飘,甚至声音发抖。

缺乏
气息支撑的声音音显得苍白无力很单薄,不正确的发音方式又容易损伤他们的声带。

因此呼吸训练是朗诵教学之前的一项基本功练习。

在吸气练习中,刚开始时我单纯使用传统的闻花香来让学生练习吸气,但是
一段时间后,我觉得学生掌握的不理想,智障学生很难感受到气息吸入和两肋打
开的状态,往往肚子鼓得很大,然后一下子泄气。

后来我针对智障学生的认知和
学习特点,进行了调整,将吸气和呼气进行了整合:首先让学生坐椅子上,坐满,
背部紧贴椅背吸气吸气——即用口鼻同时进气的无声吸气(吸气前,先将体内余
气用叹气的方法全部呼出,)吸气过程中学生借助椅背可以较明显的体会到两肋
打开的同时后腰随吸气逐渐胀、满起来的感觉。

智障学生不必贪多,吸气至五六
成满即可。

为了让呼出的气息容易观察测量,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小纸条,首先
练习均匀、持续的呼气,通过观察纸条的运动幅度变化看谁的气又长又稳,让学
生体会气息均匀、舒缓呼出的过程,也能感受到自己呼气和纸条运动幅度大小的
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后然后再增加气息急和缓,疏和密的对比交替练习。

实践证明,轻度智障学生通过以上形式的训练,可以掌握基本的吸气和呼气的要领。

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呼气的控制能力,我还将其与发声训练结合起来。

智障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口齿不清或咬字无力的问题,因此发声训练时我有
意识的安排了口腔控制和唇舌力量的训练:
以口部操和绕口令为主要形式:唇的练习:喷,(也称双唇打响),咧,绕等;舌的练习:刮舌,顶舌伸舌,舌打响、捣舌。

绕口令是根据七个发音部位选择的,练习叨住弹出的力度,以字头训练为主。

3理解作品
朗诵一篇作品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这是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因为所选择的朗诵作品大都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比较浅显易理解的,所以学生
比较容易体会,如果稍微有理解难度教师就要介绍背景,以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帮
助他们理解作品,同时我特别注重了帮智障学生建立视觉形象感受,比如在朗诵《在烈士纪念碑前》这首诗,教师向学生介绍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换来了今天幸
福的生活的感人事迹,同时播放相关的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通过展现烈士们的
英勇无畏的壮举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悲痛敬仰怀念的情感,并要求学生在朗诵时
也要在适当的地方建立这种视觉形象,建立视觉形象可以有效地帮学生酝酿情绪,凝重声音,使得语言不空洞苍白。

4分析作品中常见句式的升降起伏,分析语势语速
在我选取的诗歌和散文中最常见最典型的句式就是排比句。

根据排比句的句
式特点,朗诵时不能读成平调,应该有一定的升降起伏。

教师先帮助学生分析,如
何处理排比句的朗读,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尝试独立处理。

如《感恩
父母》中的第一段,“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每两句诗歌为一组,可以通过先降,后升的语调语势的变化
来体现层次感。

接下来帮助学生逐句的分析停顿、重音的处理、气声的运用等朗读技巧。

5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结合智障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我将诗歌朗读训练直观化,也就是说朗诵的
方法、要领外化于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智障学生来说也是
最为有效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符号:
升调(↗)降调(↘)停顿(^)着重(.):
声音的延续——:她就是——母亲
这是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感恩父母》这首诗歌的朗诵标记
《感恩父母》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她^就是——“母亲”↘他^就是——“父亲”↗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柔的抚触^给了我↘
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双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爸爸的皱纹深了,他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聆听妈妈^殷切的话语,面对爸爸^深沉的目光
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我们要献上一片^诚挚的孝心,
祝你们^永远健康!
重点说明重音:重音除了运用符号,还进行了加重,在重音中,有一种情况
是处理成气音:亲切、母亲、父亲、谢谢,我个人认为气声比较能够烘托安静感
动亲切真挚等意境,这种朗读技巧,在练习中应重点练习气声重读的送气处理,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运用得当的。

重音的处理上还有拖长字音、一字一顿等,当
然这些朗读技巧还需要不断练习中熟练和掌握。

这首诗歌的重音多数可以处理成
一字一顿,比较典型的如“理所当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

不过,给作品进行标记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标记的过程,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和把握。

进行标记是非常琐细的事,也具有独创性,可以允许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合理的进行,教师要及时的指导。

通过实践我发现只要是学生认真做的标记,朗诵起来都比没有标记的朗诵得好,我坚信假以时日每一名学生都会在朗诵方面
大有长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