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口蹄疫一、概述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临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二、病原1.形态特征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
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
病毒内部为单链线状的正连RNA,无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约含30%的RNA,其余70%为蛋白质。
2.血清学特性:★FMDV含有4种结构多肽(VP1~VP4)。
VP1、VP2和VP3组成核衣壳蛋白亚单位,VP4则与RNA紧密结合,构成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VP1全长213个氨基酸,是序列依赖型表位的主要构基础,分离的VP1可诱生中和抗体,是近年来免疫、诊断制剂的重点。
★VP3的56位残基的Arg对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的识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VP4与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有关,完整的病毒粒子和空壳体有免疫原性,而壳微体没有,差别的形成是由于后者缺少VP4。
VP1发挥免疫原性,可能需要VP4的存在。
FMDV有O型、A型、C型、SAT1型(南非I型)、SAT2型(南非Ⅱ型)、SAT3型(南非Ⅲ型)、Asia1型(亚洲I型)等7个血清型。
每一型内又有亚型。
各型彼此无相互免疫关系。
3.培养特性:口蹄疫病毒能在许多种类的细胞培养内增殖,并产生致细胞病变(CPE)。
常用的有牛舌上皮细胞、牛甲状腺细胞、猪和羊胎肾细胞、乳仓鼠肾细胞等,其中以犊牛甲状腺细胞最为敏感,并能产生很高的病毒滴定,因此常用于病毒分离鉴定。
猪和仓鼠的传代细胞系,如PK15、BHK21和IB-RS-2等细胞也很敏感,常用于本病毒的增值。
培养方法有单层细胞培养和深层悬浮培养,后者适用于疫苗生产。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病,它们都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正确识别和诊断这两种疾病,并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利益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进行详细阐述。
一、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病因和症状1. 猪口蹄疫的病因和症状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了口蹄疫病毒的猪会出现高烧、口腔和蹄部的疼痛、腹泻、厌食、虚弱、鼻涕增多等症状。
患病猪的口蹄部会出现溃疡、疱疹和溃烂,甚至会出现脱蹄、跛行等现象。
口蹄疫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不仅会导致猪只的死亡率增加,还会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2. 猪水泡病的病因和症状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了猪水泡病病毒的猪会出现高烧、食欲减退、虚弱、站不稳、呼吸急促、结膜炎等症状。
患病猪的口腔、舌头、喉咙、蹄部等部位会出现水泡、溃疡和出血等情况。
猪水泡病也会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临床症状的鉴别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在临床症状上有一些区别。
猪口蹄疫患病猪只的口蹄部出现的疱疹、溃疡和溃烂较为明显,患病猪只会出现跛行、脱蹄等情况;而猪水泡病患病猪只的口腔、舌头、喉咙等部位出现的水泡、溃疡和出血比较典型,患病猪只呼吸急促、站不稳等情况较为明显。
2. 实验室检测的鉴别通过实验室检测也可以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进行鉴别。
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PCR、ELISA等方法检测出来,猪水泡病病毒也可以通过PCR、病毒分离等方法检测出来。
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明确疾病的病原体,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1. 疫苗接种针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目前有相应的疫苗可以接种。
对于已知疫情较为普遍的地区或者养殖场,可以考虑对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进行预防性的疫苗接种,以提高猪只对这两种疾病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和猪圈进行消毒,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只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途径。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家畜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有蹄动物,包括牛、猪、羊、山羊等。
这种疾病对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对口蹄疫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口蹄疫的症状口蹄疫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热:患病动物体温升高,一般超过40℃。
2.病畜不食:患病动物食欲显著下降,甚至拒食。
3.极度虚弱:患病动物出现虚弱乏力的症状。
4.水泡和溃疡:患病动物黏膜出现水泡和溃疡,特别是在口腔、蹄部和乳房等部位。
5.呼吸困难:患病动物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口蹄疫的治疗方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口蹄疫,因此治疗主要以支持性治疗为主。
以下是口蹄疫的治疗方案:1.隔离患病动物:将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2.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患病动物的食物应该易于消化,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以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3.控制发热:对于发热的患病动物,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持环境温度适宜。
4.提供支持性治疗:口蹄疫会导致患病动物体力衰竭,因此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治疗,如提供营养补给、氧气治疗等。
5.预防二次感染:患病动物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二次感染,要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治疗可能出现的继发感染。
6.疫苗接种:口蹄疫病毒有多种亚型,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预防口蹄疫的措施除了治疗口蹄疫,预防口蹄疫同样重要。
以下是预防口蹄疫的一些常见措施:1.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环境应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
2.牲畜检疫:引进新的牲畜前,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确保其健康状况。
3.疫苗接种:定期为牲畜接种合适的口蹄疫疫苗,提高免疫力。
4.不携带病毒物质:禁止携带可能携带口蹄疫病毒的物质,如肉类或动物产品。
5.隔离患病动物:发现有口蹄疫症状的动物,应立即隔离,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口蹄疫病毒
五、防 制
• 自然感染或实验感染康复动物能产生坚强 免疫力,能抵抗同型强毒攻击,但不能抵 抗异型强毒攻击。免疫或康复母牛的抗体, 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初生犊牛,便后者获得 被动免疫。由于口蹄疫病毒极易发生变异, 各血清型间又无交叉免疫;同一血清型各亚 型间交叉免疫性也较弱,因此给本病的防 制带来了很大困难。
回目录
在口蹄疫流行时必须特别注意个人防 护,非工作人员不许与病畜接触,防 止感染和散毒。
口蹄疫病毒
一、病毒特性
• 病毒颗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 膜,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核酸分子 量 2.4 ~ 2.8-l×106d , 长 2.62um , 呈 细 丝状,有感染性,并能起而RNA作用。病 毒在胞浆内增殖。
• FMDV具有四种主要多肽,即VP1、VP2、 VP3、VP4。
• 病毒对酚类、酒精等消毒剂抵抗力较强, 但对碱类消毒剂极敏感。1~2%氢氧化钠 或 氢 氧 化 钾 、 30% 草 木 灰 、 4% 碳 酸 钠 、 1~2%甲醛可用于环境消毒。
三、致病性与免疫
•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毒主要感染偶蹄动物, 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反肤发生水泡 和溃疡。 家畜中以牛最易感(易感性从大到 小依次为黄牛、耗牛、铺牛、水牛),其次 是猪,骆驼、绵羊、山羊易感性最低。犊牛 比成年牛易感,病死率也高。
• 在疾病流行时。有的毒株只选择性地感染牛 或猪。潜伏期短则2~5d,长则达2~3周;野 生动物中黄羊、鹿、腐、野猪、长颈鹿、野 牧瘤牛、野耗牛、驼羊、岩羚羊和象均可感 染,豚鼠。小鼠;仓鼠、兔、猫、犬、鸡、 鸭、鹅、珠鸡、火鸡、刺猬、黄鼠狼等可人 工感染。实验动物中以豚鼠和乳小鼠最易感。 人也可感染。马对本病有较强抵抗力。
口蹄疫防治措施
口蹄疫防治措施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有蹄类动物,包括猪、牛、羊等。
该病毒可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的体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存在较高的传染性和病毒稳定性,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制定有效的口蹄疫防治措施对于动物健康和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口蹄疫临床表现口蹄疫主要表现为猪、牛、羊等被感染动物出现口中溃疡、蹄间溃疡、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运动困难等症状。
如果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导致动物死亡率提高,且该病毒可通过病死动物的体液进一步传播,引发更广泛的感染。
口蹄疫防治措施1. 严格的动物检疫措施为了防止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动物检疫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禁止从疫区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对进口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隔离;•定期进行动物疫苗接种;•对进口动物产品进行消毒和检疫等。
2. 高标准的养殖管理养殖场应采取一系列高标准的养殖管理措施,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和传播。
这些措施包括:•健全的养殖环境,包括清洁的养殖场、合理的通风和排水系统;•注意动物饮水卫生,定期清洗水源和饮水设施;•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和场地;•定期巡视动物健康和观察动物行为异常情况等。
3. 口蹄疫疫苗接种口蹄疫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计划。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接种疫苗,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4. 动物屠宰和处理如果发现有口蹄疫病例,应采取紧急的动物屠宰和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
这些措施包括:•将感染动物隔离并进行集中屠宰;•按照规定进行屠宰和无害化处理;•加强环境消毒,清理养殖场地。
5. 落实防疫责任为了有效防控口蹄疫,养殖户、动物检疫部门和政府应共同落实防疫责任。
养殖户应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和日常防护,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动物检疫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检疫工作,确保病毒不会通过动物和动物产品传播;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疫情监测和处理。
口蹄疫的名词解释
口蹄疫的名词解释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
它的名称取自于临床症状,即口腔、蹄间、乳房等部位出现特征性水疱、溃疡和角化。
该疾病可引起严重的禽畜经济损失,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口蹄疫的病原体属于A型口蹄疫病毒、O型口蹄疫病毒和C型口蹄疫病毒三个血清型。
其中,A型病毒是最为致病的,并分为不同亚型。
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空气传播、污染的饲料和水源、昆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口蹄疫的潜伏期通常为2到14天,但也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初期,受感染的动物可能出现发烧、厌食、躁动、乳房肿胀等症状。
随后,他们的口腔、蹄间和乳房等部位可能出现水疱和溃疡。
这些溃疡可能破裂,导致角化和脱蹄,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能力和生产性能。
口蹄疫不仅对养殖业有很大影响,也对肉类供应链和相关行业造成巨大打击。
主要影响牛、羊和猪的健康,口蹄疫的爆发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扑杀措施,以遏制疾病传播。
此外,口蹄疫还给兽医保健和养殖场的管理带来挑战,对农民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在全球范围内,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备受重视。
许多国家建立起口蹄疫的监测与报告体系,并采取紧急措施应对疫情。
这些措施包括动物强制隔离、动物运输受限、兽药的合理使用以及加强兽医服务等。
此外,口蹄疫的疫苗研发也是预防和控制这一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尽管口蹄疫对农业和养殖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应对,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防控成果。
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指导下,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口蹄疫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共享疫苗和防控技术,促进了疾病的控制和传播的减少。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动物密度的增加,我们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口蹄疫疫情扩散。
总之,口蹄疫是一种影响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的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
以口腔、蹄间和乳房等部位的水疱、溃疡和角化为特征,口蹄疫对养殖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防控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口蹄疫的传播和损失。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口蹄疫及其防治PPT课件
当深度(肌肉内),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4.不得使用无标签、疫苗瓶有裂纹或封口不严、疫苗中有异物或变质的疫苗。 5.接种前应对猪进行检查。患病、瘦弱或临产母猪不予注射。 6.本疫苗适用于接种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的猪。接种时,应从安全区到受威胁区,最后
再接种疫区内安全群和受威胁群。 7.非疫区的猪,接种疫苗21日后方可移动或调运。 8.接种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帽和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方
可参与疫苗的接种。 9.接种时,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写明省(区)、县、乡(镇)、自然村、畜主姓名、家畜种类、大
小、性别、接种头数和未接种头数等。在安全区接种后,观察7—10日,并详细记载有关情况。 10.由于口蹄疫的特殊性,特别忠告:接种疫苗只是消灭和预防该病的多项措施之一,在接种
罕见. 因为口蹄疫病毒对胃酸敏感,所以人类通常不会通过食用
肉类感染口蹄疫病毒. 在英国,最後一次确认人类罹患口蹄疫是
在1967年。在欧洲大陆,非洲以及南美也只有很少感染案例。口
蹄疫感染人类的症状包括不舒服,发烧,呕吐,口腔组织发生红
色溃疡腐烂(表面腐蚀性水疱),偶有皮肤小水疱。对于人类,值
得注意的是,该症状与另外一种病毒疾病的症状类似,那种疾病
至四个礼拜再注射第二剂,以提高抗体之产生,此免
疫抗体即可保护猪只不受口蹄疫病毒的感染。
7. 已注射疫苗之猪只,其猪肉可以安心食用吗?
“口蹄疫疫苗”是无毒的,打入猪只体内所产生
的免疫抗体则是安全的蛋质成分,来自免疫猪只的猪
肉经过加热烹调后,当然可以安心食用。
兽医课件:口蹄疫
2、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 前驱期,排毒量最多,毒力最强; 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
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病牛以舌面水疱皮排毒为最多,其次为粪、乳、尿; 病猪以破溃的蹄部水疱皮为最多,约为牛舌面水疱皮的10倍,
病猪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 绵羊是本病的“贮存器”,猪是“扩大器”,牛是“指示
4、流行特点 传播快、流行广,具有快速传播和远距离传播的特
点,呈流行或大流行。 周期性:
每隔三年就流行一次。
四、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机体
1-3d
进入血液
第二期水泡
进入恢复期
侵入部位生长繁殖 第一期水泡
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 嗜好部位
幼畜急性心肌炎而死亡 水泡融合破裂 体温下降至正常,
血液中病毒减少 至消失
2、特点 ❖ 良性经过; ❖ 传播快,感染谱广,不易控制和消灭; ❖ A类动物疫病、一类动物疫病、5号病
3、分布 ❖ 世界性分布 ❖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已消灭FMD; ❖ 日本1933年宣布消灭口蹄疫,但2000年再次爆发; ❖ 朝鲜、韩国长期保持无口蹄疫,但在2000年也爆发
流行。 ❖ 迄今只有新西兰是唯一未发生FMD的国家。
4、病毒含量 ❖病畜的水疱液、水疱皮、淋巴液及其发热期血液 中含量最高; ❖其次组织器官、排泄物、分泌物; ❖退热后在奶、尿、泪、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 毒。
5、增殖 ❖ 细胞:
犊牛肾细胞、仔猪肾细胞、乳鼠、仓鼠、乳仓鼠 肾细胞等,产生细胞病变; ❖ 动物:
牛舌部皮内接种、豚鼠后肢跖部皮内接种或划刺、 乳鼠等;
3、羊 症状与牛相似,但较轻
➢ 绵羊多于蹄部,山羊多于口腔发生水疱; ➢ 孕羊发生流产; ➢ 羔羊有时发生出血性肠炎,常因心肌炎死亡。
口蹄疫危害及预防PPT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发现病例时
一旦发现口蹄疫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扑杀措 施,防止疫情扩散。
及时向兽医和相关部门报告,争取早期处理。
如何预防口蹄疫?
如何预防口蹄疫?
疫苗接种
定期对牲畜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 力。
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何预防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
症状
感染动物会出现发热、口腔内溃疡、蹄部水疱等 症状。
这些症状可导致严重的疼痛和食欲减退,影响动 物的生产性能。
什么是口蹄疫?
影响范围
口蹄疫不仅影响动物健康,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
发病后,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农民收 入减少。
口蹄疫的危害
口蹄疫的危害
对动物的影响
口蹄疫会导致动物无法正常进食、饮水,严重者 可能导致死亡。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养殖户
口蹄疫的暴发对养殖户的直接影响最为明显,尤 其是养牛、养羊和养猪的农户。
这些养殖户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损失。
谁会受到影响?
消费者
疫情可能导致肉类和奶制品价格上涨,影响消费 者的日常生活。
消费者需要关注肉类和乳制品的来源,以确保食 品安全。
谁会受到影响?
政府和相关机构
口蹄疫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口蹄疫? 2. 口蹄疫的危害 3. 谁会受到影响? 4.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5. 如何预防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
定义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 病,主要影响偶蹄动物,如牛、羊、猪等。
该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或污染的饲料 传播给动物。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口蹄疫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易在繁忙的畜牧区域传播,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及时进行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兽医、畜牧业者以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牛口蹄疫感染后,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腔和蹄部粘膜出现疱疹、糜烂、溃烂、角质层脱落等症状。
牛也会出现不愿进食、步态异常、口水增多等症状。
一旦发现牛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进行口蹄疫的诊断。
2. 实验室检测口蹄疫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
病毒分离鉴定是通过采集患牛的疱疹液、血液和组织标本,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牛的血清中的口蹄疫病毒抗体水平,进行口蹄疫的诊断。
核酸检测则是通过提取患牛的病毒R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以确定口蹄疫病毒的存在。
这些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为口蹄疫的诊断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二、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1. 加强兽群管理为了减少口蹄疫的传播和感染,兽群的管理非常关键。
包括严格的动物交通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对患病动物的隔离和治疗等措施。
定期进行兽群的口蹄疫疫苗接种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措施。
2. 有效的消毒措施口蹄疫病毒对常规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需要选择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氢氧化钠、含碘消毒剂、过氧化氢等。
对于患病场所的消毒,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消毒措施,确保患病场所彻底消毒。
3. 合理的处置措施一旦发现口蹄疫疫情,应立即处置。
包括对患病动物的隔离和治疗,对疫区的封控和监测等。
对疫区的杀灭工作也至关重要,对患病动物的安全处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也需及时进行。
4.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口蹄疫是一种全球性的动物疫情,因此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对口蹄疫的控制与防治至关重要。
口蹄疫防控要点
口蹄疫防控要点引言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猪、羊等反芻动物。
口蹄疫的爆发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口蹄疫的防控要点,以帮助农畜生产者和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传染病。
了解口蹄疫病毒1.口蹄疫病毒的特点–口蹄疫病毒属于皮肤黏膜病毒–病毒分为七个血清型,分别为A、O、C、SAT1、SAT2、SAT3和Asia 1–病毒在高温、酸碱条件下不稳定,但在低温和干燥环境中可存活一段时间2.口蹄疫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感染动物体液和组织,如唾液、血液等–飞沫传播,距离为1至2公里–间接传播,如水源、饲草、饮水设备等口蹄疫的临床症状1.口蹄疫在不同动物中的症状有所差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高体温(40至42摄氏度)–食欲下降或完全丧失–出现口、蹄的疱疹、溃疡–步态不稳或瘫痪2.特定血清型的口蹄疫对不同动物的临床症状差异较大–A型:对牛、猪等动物有明显致病力–O型:对羊、猪、牛致病力较弱–Asia 1型:对猪无致病力,对牛蹄病和猪伤寒重症状类似口蹄疫防控要点1.做好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加强兽医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出现可疑病例立即报告上级动检部门–建立合理的防控预案,提前做好防控措施准备2.严格动物管控–每天巡视畜牧场,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在疫情爆发地区实行动物交通管制–对动物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3.做好场所消毒工作–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动物圈舍、交通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建立消毒记录,定期检查消毒效果–遵循正确的消毒操作规程,提高消毒操作水平口蹄疫疫苗接种1.疫苗种类及接种时机–口蹄疫疫苗分为A、O、Asia 1型–接种时间一般在自然疫区生产的动物4个月以后2.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采用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接种疫苗–注射前要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接种后定期进行复查,确保免疫效果口蹄疫的人工控制措施1.合理安排牲畜饲养密度–控制牲畜密度,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做好牛栏、猪栏、羊栏等饲养环境的设计与管理2.严禁非法活体运输和贸易–严禁口蹄疫疫区活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运输和贸易–对活体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合法合规的检疫、消毒工作3.加强畜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对口蹄疫的认知和防控意识–提供专业、有效的培训和技能指导口蹄疫的经济影响与社会责任1.经济影响–口蹄疫的爆发会导致牲畜死亡率的增加,农民收入的减少–增加口蹄疫的防控成本,对畜牧业发展带来阻碍2.社会责任–政府部门应承担起科学监测和防控工作的责任–农畜生产者应加强对口蹄疫的了解和控制措施的落实结论口蹄疫是一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动物传染病,对畜牧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口蹄疫
口蹄疫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它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动物达70多种。
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
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
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
目前,有三分之二的 OIE 成员国流行 FMD,时刻威胁着无 FMD 国家和地区的家畜安全和畜产品贸易。
1 病原口蹄疫病毒(FMDV)是引起口蹄疫的病原。
FMDV 为小RNA 病毒科(Picornaviri -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ovirus)的成员。
FMDV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约有8 500 个核苷酸组成。
口蹄疫病毒共有7 个血清型:O、A、C、Asia 1、SAT 1、SAT 2和SAT 3 型。
从口蹄疫世界参考实验室所收到的检测样品来看,O 型的流行最为广泛(世界范围内),其次为 A 型和Asia 1 型,C 型和南非三型非常罕见,通常只在特定区域流行。
A 型在非洲、西亚、南亚、中东和南美许多地区有流行。
下图为口蹄流行图。
2 流行病学2.1 传染源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康复期和潜伏期的病牛亦可带毒或排毒。
口蹄疫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皮、水疱液及淋巴液中;另外相关产品如肉、奶、血、内脏、分泌物和毛皮中也有病毒的存在。
病毒会随同奶牛的乳汁、唾液、尿液、粪便、精液和呼出的气体而排出体外。
有报道,奶牛在出现临床症状前的33小时,就已从奶液中排出病毒。
人和非易感动物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当饲养员或兽医和奶牛接触后,被口蹄疫病毒污染的手、衣服、帽等是传染源。
病毒污染过的牛舍、运动场、器械、草料等也是可能性的传染源。
2.2 排毒时间当奶牛接触感染口蹄疫病毒后,排毒时间比人工感染排毒时间大大延长,乳汁和精液3-4天,唾液1-7天,咽部0-9天。
奶牛在发病开始的急性期,即水疱刚开始形成时,达到排毒的高峰期。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牛口蹄疫作为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的牛病类型,在当前的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在养殖场内很常见。
一旦牛只感染牛口蹄疫,对牛只的健康状况会产生很大影响,进一步威胁养殖产业经济效益,因此做好该疾病的诊断与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下文主要分析了口蹄疫的诊断、预防措施,旨在为养殖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标签:牛口蹄疫;诊断;防治引言:口蹄疫病毒是引起牛口蹄疫的重要因素,一旦病毒传播会造成大范围感染,因此需要有效的养殖管理措施强化干预。
牛口蹄疫对牛只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都产生不良影响,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在牛养殖过程中,我们的养殖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牛养殖效益,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而牛口蹄疫作为目前牛养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牛传染病类型,干扰了养殖产业的有序发展,因此我们针对该疾病的诊断方法也在深入研究,在疾病预防方面措施更加多样和有效。
当然,在牛口蹄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在基层养殖活动中,也依然存在很多漏洞,牛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研究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1.牛口蹄疫疾病的病理变化对牛口蹄疫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能够了解牛口蹄疫的发生。
牛口蹄疫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在发病牛的某些部位,会出现水疱和腐烂斑。
水疱有大有小,主要分布在牛的蹄部、乳房部位以及外阴部。
如果水疱发生破裂,将会形成烂斑,呈现出四周凸起、中间凹陷的形状,颜色上主要为淡红色或者暗红色。
而在发病牛的口腔、气管以及胃粘膜中,都能够看出水疱、烂斑以及溃疡等病理变化。
感染口蹄疫的牛只,发病后精神状态下降、食欲不振,对牛只的健康发育与生长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养殖产业发展。
2.牛口蹄疫疾病的流行病学首先,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说,该疾病的作为常见的牛病类型,具有高度传染性,高发季节冬春两季,在其它季节相对来说发病率降低一些,但是不排除传染可能性。
我国的牛口蹄疫主要发病群体集中在幼牛群体上,发病率普遍高于成年牛只。
在疾病传播方式上,口蹄疫主要是通过携带病菌的病牛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空气和食物中均可能含有病菌。
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本病毒是动物病毒中发现最早的一种。
对酸敏感,病毒在pH为6.5的缓冲液中、4℃条件下14h灭活90%,在pH5.5时1min灭活90%,在pH5.0时每秒钟灭活90%,pH3.0时瞬间灭活,病毒在pH7.0~7.5时十分稳定。
病毒的感染性RNA 在pH4.0时较原病毒稳定。
口蹄疫病毒对碱也很敏感。
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
病毒在低温下能长期保存。
病毒的灭活温度为85℃1min,70℃10min,60℃15min,但裸露的RNA对热较稳定。
致病性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偶蹄兽,其中以奶牛和黄牛最易感,其次是水牛,牦牛、猪,再次为羊和骆驼等。
野生偶蹄兽也能发生。
1.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创伤、皮肤、粘膜2.流行特点:1) 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夏季可以平息)1) 传播迅速,一般沿交通线进行传播以牛为例:? 初为发热,逐渐发展为口腔粘膜、蹄部皮肤出现水泡,在24hr内这些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继而破裂、形成烂斑,细菌感染后,引起蹄壳脱落,出血。
2)以猪为例:? 猪主要以口腔、蹄部和乳头出现水泡、烂斑、蹄壳脱落。
? 哺乳期的动物出现出血性胃肠炎。
病理剖检出现心肌切面为虎斑心。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①易被紫外线、甲醛、乙醇、升汞和新洁尔灭等灭活② 56℃30~60min或100℃2min即失去活力③对酚有高度抵抗力④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①可引起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称为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
②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
③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④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⑤多数病例在肿胀或变性的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到1至数个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 狂犬病的预防和治疗常用疫苗(弱毒苗和灭活苗)及免疫血清,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口蹄疫诊断标准
口蹄疫诊断标准
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口蹄疫病毒引发。
其诊断标准如下:
1. 流行病学情况:该病多发生于冬季,多见于大风、阴雨、严寒等气候条件下。
病畜和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2. 临床特征:病畜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或糜烂。
病畜出现流涎、跛行等症状,幼畜可能因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3. 病理学检查:可见口腔、蹄部和乳房皮肤有水疱、糜烂和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
4. 实验室诊断: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根据以上标准,可以初步诊断为口蹄疫。
需要注意的是,该病对人类和动物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如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控制传染源等措施,并尽快报告给相关部门。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猪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牛、羊、山羊等偶蹄类动物。
猪口蹄疫的爆发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猪口蹄疫的传播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养殖户和兽医提供一些帮助。
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猪口蹄疫爆发的地区,及时接种口蹄疫疫苗对于降低疫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户应该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猪口蹄疫疫情通报,及时将猪只接种口蹄疫疫苗,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2. 隔离治疗。
一旦发现猪群中有口蹄疫患病的症状,应该立即将患病的猪只隔离治疗,避免疫情的扩散。
隔离治疗可以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对患病猪只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3. 药物治疗。
针对口蹄疫病毒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于治疗口蹄疫具有一定的疗效。
兽医应根据猪只的具体病情,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环境消毒。
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强,因此对猪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重要措施。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猪舍和设施进行全面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的存活率,减少疫情的传播。
5. 合理饲养管理。
猪只在患病期间需要得到良好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要保持饮水的清洁和充足。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有利于猪只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能力。
总之,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治疗、药物治疗、环境消毒和合理饲养管理。
在疫情爆发时,养殖户和兽医应该密切合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控制疫情的传播。
希望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口蹄疫的爆发。
口蹄疫及其防治
采用ELISA、中和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对病毒抗体进 行检测,适用于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鉴别诊断
与类似疾病的鉴别
口蹄疫在临床上需与猪水疱病、猪水 疱性口炎等疾病进行鉴别,主要通过 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等方法进 行区分。
症状与病变差异
口蹄疫的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蹄 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而类 似疾病的症状和病变部位可能有所不 同,需要仔细观察和比较。
防控难度
由于口蹄疫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和亚型,且易发 生变异,因此防控难度较大。目前主要通过疫苗 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来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 和传播。
02 口蹄疫诊断与鉴别
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生物学特性、理化 性质及血清学反应等方法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PCR、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毒核酸 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
疼痛缓解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缓 解疼痛。
中药辅助治疗
清热解毒类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 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可缓解柏等,具有祛湿止痒、 收敛生肌的作用,可用于口蹄疫 疱疹破溃后的治疗。
增强免疫力类中药
如黄芪、党参等,具有益气固表、 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提高患者 抵抗力,促进康复。
口蹄疫及其防治
目录
• 口蹄疫概述 • 口蹄疫诊断与鉴别 • 口蹄疫预防措施 • 口蹄疫治疗方法 • 口蹄疫对畜牧业的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口蹄疫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 偶蹄动物,如猪、牛、羊等。
传播途径
口蹄疫的科普知识
病毒传播途径
病毒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患病动物咳嗽、打 喷嚏时释放病毒颗粒进入空气 ,其他动物吸入病毒后感染。
直接接触传播: 口蹄疫病毒在 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上存活一段 时间,其他动物通过接触污染 物体而感染。
病毒传播途径
间接接触传播: 人类和物体等可间接传 播病毒,如人类通过污染的鞋子、工具 等传播病毒。
预防口蹄疫
预防口蹄疫
接种疫苗: 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口蹄疫的发生,定期接种疫苗 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方式。 加强卫生防护: 定期清洁和消 毒动物舍、工具、设备等,减 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预防口蹄疫
管理动物运输: 控制动物的流动和运输 ,避免病毒传播到健康的地区。
报告和监测: 口蹄疫的疫情必 须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并积 极参与监测活动。 紧急响应: 一旦发现口蹄疫的 疫情,立即采取紧急响应措施 ,以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应对口蹄疫的措施
教育宣传: 加强对口蹄疫的科普知识宣 传,提高公众和养殖户的认识和防范意 识。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口蹄疫的科普知识
目录 介绍口蹄疫 病毒传播途径 预防口蹄疫 口蹄疫的治疗 应对口蹄疫的措施
介绍口蹄疫
介绍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 影响蹄类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 播。
口蹄疫的危害: 口蹄疫可以导 致牲畜蹄部的溃疡和疼痛,导 致生产力下降和经济
口蹄疫的治疗
定期检查: 及早发现患病动物 ,定期检查并予以治疗,减轻 病情和病毒的传播。 症状缓解: 通过控制发病动物 的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口蹄疫的治疗
隔离和处置: 患病动物必须立即隔离并 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以防止病毒传播 给其他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诊断
(一)病料采集
• 可采集水泡皮或水泡液,最好用注射器 在水泡破溃前抽取水泡液,立即加入等 量细胞维持液中混匀,低温保存备用。 同时剪取水泡皮,置50%甘油磷酸盐缓冲 液中,低温保存备用。
(二)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常用豚鼠、乳小白鼠、乳兔等,
3~5天小鼠20~30小时死亡。 2.细胞培养 (三)血清学试验
5、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用各型标准抗血 清的IgG敏红细胞与被检病料悬液的上清 液(加热灭活)作用,如被检抗原在1:61:48或更高出现"++"以上血凝,即判为 阳性。本法特异性强,且简易快速,可 用于鉴别口蹄疫和猪水泡病,还可进行 血凝抑制试验,以检测恢复期和康复动 物血清中的相应抗体。
6、交叉保护试验 以待检病料接种牛 或豚鼠等动物,待其发病痊愈后再用已 知各血清型病毒分别攻毒,根据保护情 况,鉴定毒型。也可用乳鼠进行交叉保 护试验,取乳鼠分别注射各型标准血清, 6-24h后待检病料攻毒,根据保护结果判 定毒型。
• 盐水具有保护病毒作用,感染组织长期保存于 此液中不会丧失毒力,尤其在低温,如水泡皮 保存于50%甘油中。-50℃下可保毒360-470d。
• 紫外线能杀灭病毒,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和吸附 细胞的能力。直接阳光照射和于燥能很快杀死 病毒,但在组织块和污染的饲料、垫草、被毛 及土壤中能保存感染性达数周至数月之久。
1、补体结合病畜和康复 动物血清中抗体,也可用已知抗血清鉴定 病毒,可用乳鼠或细胞进行。
3、琼扩试验 本法既可检测抗原又可检 测抗体,可确定血清型。
4、对流免疫电泳 本法可检测抗原或抗
体,其敏感性比琼扩试验高8~16倍,
且所需时间短,还可用于鉴别口蹄疫和 猪水泡病。
三、致病性与免疫
•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毒主要感染偶蹄动物, 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反肤发生水泡 和溃疡。 家畜中以牛最易感(易感性从大到 小依次为黄牛、耗牛、铺牛、水牛),其次 是猪,骆驼、绵羊、山羊易感性最低。犊牛 比成年牛易感,病死率也高。
• 在疾病流行时。有的毒株只选择性地感染牛 或猪。潜伏期短则2~5d,长则达2~3周;野 生动物中黄羊、鹿、腐、野猪、长颈鹿、野 牧瘤牛、野耗牛、驼羊、岩羚羊和象均可感 染,豚鼠。小鼠;仓鼠、兔、猫、犬、鸡、 鸭、鹅、珠鸡、火鸡、刺猬、黄鼠狼等可人 工感染。实验动物中以豚鼠和乳小鼠最易感。 人也可感染。马对本病有较强抵抗力。
口蹄疫病毒
精品
一、病毒特性
• 病毒颗粒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 膜,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核酸分子 量 2.4 ~ 2.8-l×106d , 长 2.62um , 呈 细 丝状,有感染性,并能起而RNA作用。病 毒在胞浆内增殖。
• FMDV具有四种主要多肽,即VP1、VP2、 VP3、VP4。
四、传播
• 本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病毒是主 要传染源。
• 本病除通过直接接触和被污染的物品机械 传播外,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 据多次大流行的气象分析表明,本病的传 播方向与本病发生时风雨的方向等紧密相 关。本病常可发生远距离的跳跃式传播。
• 本病暴发具有周期性特点,每隔一二年 或三五年流行一次。由于本病传播因素 较多,一旦发生,很难根除。死亡率虽 不高,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许 多国家均把本病列为重要检疫对象之一。
二、培养特性
• 本病毒能在牛舌上皮细胞、豚鼠胚以及 牛、猪、山羊、绵羊、免等动物的原代 肾细胞上生长,并出现CPE。猪和仓鼠传
代 细 胞 系 PKl5 、 IBRS—2 、 BHK21 等 均 适
于本病毒培养,犊牛甲状腺细胞对本病 毒最敏感,常用于病毒分离。
• 本病毒不易适应鸡胚。静脉接种14日龄 鸡胚,于35℃培养,可在鸡胚继代,连 续传代后对原宿主致病力降低。有的毒 株能于鸡胚绒尿膜上生长,适应乳鼠的 毒株用各种途径接种鸡胚均易成功。
抵抗力
• 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有抵抗力, 不耐酸,在pH6.5、4℃条件下每14h灭活 90% , 在 pH5.5 、 1min 灭 活 90% , 在 pH5.0 、 ls 灭 活 90%,pH3.0 时 瞬 时 失 活 。 在 pH7.0 ~ 7.5 十 分 稳 定 。 肉 品 酸 化 处 埋 可 杀灭病毒,但骨髓、脂肪、淋巴结等产 酸甚少,其中病毒可存活1年以上。
• FMDV在血清学上分为7个型,即A、O、C、SAT, (南非1型)、SAT2(南非2型)、SAT3(南非3型)和 AsiaⅠ(亚洲1型),每一型又有许多亚型。目前7 个型至少可分为65个亚型,其中A型有32个,O型 有 11 个 , C 型 有 5 个 , SAT1 有 7 个 , SAT2 有 3 个 , SAT3有4个,Asia I有3个。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原 性,在同型内的亚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原性。病 毒型和亚型的鉴定主要根据抗原差异,不同型之 间完全没有抗原关系,可用各型标准血清来鉴定 病毒型。
• 本病防制主要依靠综合防制措施,所用 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大类。佐 剂常用氢氧化铝或油乳剂。
症状
• 猪 潜伏期1一2天,病猪以蹄部疱为主要特
• 病毒对酚类、酒精等消毒剂抵抗力较强, 但对碱类消毒剂极敏感。1~2%氢氧化钠 或 氢 氧 化 钾 、 30% 草 木 灰 、 4% 碳 酸 钠 、 1~2%甲醛可用于环境消毒。
• 病毒在低温下可长期保存,在冰冻情况 下,骨髓中病毒能存活70d,血中病毒能
存活4-5个月,肉中病毒能存活30~40d。
此 外 , IFA 、 ELISA 、 核 酸 探 针 技 术 、 PCR技术等也已用于本病毒的检测。
五、防 制
• 自然感染或实验感染康复动物能产生坚强 免疫力,能抵抗同型强毒攻击,但不能抵 抗异型强毒攻击。免疫或康复母牛的抗体, 可通过初乳传递给初生犊牛,便后者获得 被动免疫。由于口蹄疫病毒极易发生变异, 各血清型间又无交叉免疫;同一血清型各亚 型间交叉免疫性也较弱,因此给本病的防 制带来了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