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诊治)
《颌骨骨髓炎》课件
颌骨骨髓炎的预防
正确的口腔卫生 习惯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 口水等,可以预防细菌感 染。
及时治疗牙齿病变
对于龋齿、根尖周围炎等 牙齿问题,及时就医治疗。
避免过度使用抗 生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 细菌耐药性,应该遵医嘱 使用。
颌骨骨髓炎的并发症
颌骨骨折
颌骨骨髓炎会导致颌骨组织的破坏,增加颌骨骨折的风险。
引起原因
颌骨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细菌感染,如龋齿、根尖周围炎等。
颌骨骨髓炎的分类
急性颌骨骨髓炎
病程短暂、症状明显,需要紧急治疗。
慢性颌骨骨髓炎
病程较长,症状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
颌骨骨髓炎的诊断
1
临床表现
医生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来诊断颌骨骨髓炎。
2
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扫描和MRI等,能够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颌骨组 织的情况。
《颌骨骨髓炎》PPT课件
颌骨骨髓炎是一种颌骨感染性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导致颌骨组织的 坏死。本课件将介绍颌骨骨髓炎的定义、症状、分类、诊断方法、治疗方式、 预防措施以及可能的并发症。
什么是颌骨骨髓炎?
定义
颌骨骨髓炎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颌骨组织坏死的疾病。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和颌骨溃疡等。
3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和口腔分泌物的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细菌感染和炎症情况。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 抗生素来杀灭细菌感 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手术治疗
3 牙髓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 可能需要进行颌骨切 除、探查清创或修复 手术。
颌骨骨髓炎名词解释
颌骨骨髓炎名词解释
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 of the jaw)是指下颌骨或上颌骨的骨髓组织发生感染和炎症的疾病。
颌骨骨髓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等。
颌骨骨髓炎的发生可以是由于牙齿感染扩散至颌骨骨髓,也可以是由于口腔手术、外伤或牙槽突破坏导致细菌侵入骨髓组织。
感染引起的炎症会导致颌骨组织的坏死和破坏,疾病的表现包括疼痛、红肿、脓液排放、颌骨溃疡和牙齿松动等症状。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外科手术和口腔护理。
抗生素用于控制感染,并且可能需要长期使用。
外科手术可以清除坏死组织和感染灶,并恢复颌骨的结构。
口腔护理包括口腔卫生的维护和定期的口腔检查。
颌骨骨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骨骼破坏、颌面部肿胀、局部感染的扩散以及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感染等。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颌骨骨髓炎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颌骨骨髓炎,应尽快咨询口腔医生或颌面外科专家进行评估和治疗。
1/ 1。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颌骨骨髓炎是一种颌骨疾病,常见于牙齿感染引起的颌骨骨髓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是颌骨骨髓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根据感染菌株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真菌药物如纳福霉素、伊曲康唑等常用于真菌感染的治疗。
另外,还需要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来缓解疼痛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引流和手术切除两种方式。
手术引流适用于很多患者。
手术引流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打开颌骨骨髓炎部位,将脓液排出。
手术引流通常是在全麻下进行,术前需要做好全面检查,确保患者适合手术。
手术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手术操作,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将病灶引流通畅,以确保创面的清洁和引流。
手术后,要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的联合治疗,预防感染的二次发生。
手术切除适用于严重感染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切除是指将受感染的颌骨组织完全切除,同时修复颌骨的形态和功能。
手术切除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病变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切除术、切割术、次全切术和全切术等。
在手术治疗后的康复阶段,除了合理用药外,患者还需要进行牙齿的修复。
牙齿的修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状态。
修复手术可以采用种植牙、固定桥、烤瓷牙等多种方法,具体选择的方法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在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的保持。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使用含氟漱口水等都有助于预防颌骨骨髓炎的发生。
此外,戒烟、控制饮酒等也是预防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可以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止痛药物,以达到抑制感染、缓解疼痛的目的。
《颌骨骨髓炎》课件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口腔护理
饮食护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生 。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需定期为其擦拭 口腔。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建议,给予适当的 流质、半流质或软食,保证营养摄入。同 时,避免过硬、过热的食物刺激口腔。
2023
PART 04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颌骨骨髓炎可分 为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和非牙源性 颌骨骨髓炎,其中牙源性颌骨骨 髓炎最为常见。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感染通过根尖、牙周袋等途径进入颌 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颌骨骨 髓炎的发生。
病因
牙源性感染是主要病因,如智齿冠周 炎、根尖周炎等。此外,颌面部外伤 、肿瘤、放射治疗等也可能导致颌骨 骨髓炎的发生。
如针灸、拔罐、中药等中医治疗方法 可以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症状,促进 康复。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血氧含量,改善 组织缺氧状态,促进炎症消退和伤口 愈合。
2023
PART 03
颌骨骨髓炎的预防与护理
REPORTING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 洁,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
增强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 好的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损伤
避免口腔外伤,如牙齿折断、 拔牙等,以防细菌侵入颌骨。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口腔感染症状,应及 时就医,避免炎症扩散至颌骨
。
护理方法
疼痛护理
心理护理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缓解患者疼痛。同时 ,可采用冰敷、热敷等物理疗法减轻疼痛 。
(口腔颌面外科)颌骨骨髓炎
游离髂骨移植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综合治疗-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
病例1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复发(黄XX,男,41岁) 双侧下颌骨部分切除术+预成钛网植入术+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术
慢性期
• 口腔内及皮肤形成瘘管,排脓,有时排出死骨片 • 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致咬合关系紊乱和面部畸形 • 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可见死骨形成 • 全身情况较差,有贫血和消瘦表现
中 央 性 颌 骨 骨 髓 炎
诊断要点
1、急性期:
(1)发病急,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红肿 (2)有牙痛史或远处炎症史 (3)多数牙松动,牙龈沟溢脓 (4)下唇麻木
与预 术制 中的 下下 颌颌 骨骨 外重 形建 匹钛 配支
架 形 态
CAD/CAM快速原型技术优点
3 能够较为精确地恢复下颌骨外形,保证髁状突在 关节窝中的位置,避免术后的继发功能障碍
下颌骨不对称
髁状突移位
传统植骨
传统手工支架
CAD/CAM快速原型技术优点
CAD/CAM:下颌骨对称,髁状突无移位
• 慢性淋巴结炎
治疗原发病灶,淋巴结勿需处理 反复发作,诊断不明确,可手术摘除送病理 检查
• 结核性淋巴结炎
全身抗结核治疗 冷脓肿---封闭式引流
面部疖、痈
疖--单个毛囊及其附件发生的炎症
• 颜面皮肤是好发部位 • 疖顶部出现黄白色小脓头 • 脓栓破溃、脱落,可渐愈合 • 一般无全身症状
痈--
多个毛囊及其腺等附件的急性化脓性 炎症
2、慢性期: • 多有肿胀和瘘管,长期溢脓 • X线示 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尽早拔除病灶牙,必要时凿开骨皮质
口腔外科(医学高级):口腔颌面部感染考点三
口腔外科(医学高级):口腔颌面部感染考点三1、配伍题放射性骨髓炎治疗应()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期治疗应()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慢性期治疗应()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慢性期治疗应()A.刮除死骨、拔除病灶牙B.抗感(江南博哥)染、切开引流C.搔刮死骨、注意保护牙胚D.配合高压氧治疗E.局部湿敷正确答案:D,B,A,C2、名词解释智齿冠周炎正确答案:下颌第3磨牙萌出过程中,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因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故称为智齿冠周炎。
3、多选颜面部疖痈治疗可采用()A.湿敷B.热敷C.石炭酸烧灼D.切开引流E.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正确答案:A, E4、名词解释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正确答案:是因鼻咽癌或口腔颌面部癌肿进行大剂量放射治疗后引起放射性颌骨坏死,继发感染而形成骨髓炎,是目前较常见的疾病。
5、填空题眶下间隙感染多来自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根尖感染,较少来自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化脓性感染。
正确答案:上颌前牙;第1前磨牙;鼻侧;上唇底部6、单选关节坏死性肉芽肿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以炎症溃疡,坏死为主B.中线发病C.可造成口鼻瘘孔D.常有恶臭E.血清华康氏反应(+)正确答案:E7、单选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绿脓杆菌D.厌氧菌E.肺炎球菌正确答案:B8、单选智齿冠周炎不能直接扩散到()A.颞间隙B.颊间隙C.咬肌间隙D.翼颌间隙E.咽旁间隙正确答案:A9、判断题面颈部淋巴结炎以继发于牙源性及口腔感染为最多见。
正确答案:对10、单选眶下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灶牙是()A.4321┻1234B.543┻345C.654┻456D.765┻567E.876┻678正确答案:A11、单选咬肌间隙感染切排时应注意避免损伤()A.腮腺导管B.舌神经C.舌下神经D.舌动脉E.面静脉正确答案:B12、多选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病原菌有()A.铜绿假单胞菌B.结核杆菌C.梅毒螺旋体D.放线菌E.厌氧菌正确答案:B, C, D13、问答题试述下颌第3磨牙冠周炎的治疗原则及处理措施。
颌骨骨髓炎研究进展
颌骨骨髓炎是口腔颌面外科一种常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3~4/10万[1]。
颌骨骨髓炎发生后常会引起患者疼痛不适、进食困难、张口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治疗周期长,花费较大,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减轻疾病影响最好的途径。
临床上常见颌骨骨髓炎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及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髓炎,本文对其分类、病因、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综述,期望对临床开展预防和治疗有所帮助。
1概念及分类颌骨骨髓炎是由于细菌感染、物理或化学等因素造成的颌骨炎症性改变,炎症不仅可累及到骨髓腔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组织,还可累及到骨皮质、骨膜及周围软组织。
颌骨骨髓炎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国内普遍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及致病因素将其分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特异性颌骨骨髓炎[结核、梅毒等引起(临床上罕见,鲜有文献报道,本文不予说明)]及物理、化学因素导致颌骨坏死继发感染的颌骨骨髓炎。
1.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由于牙源性、血源性或创伤性感染等引起的颌骨炎症性改变,一般将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不超过1月者为急性颌骨骨髓炎,病程超过1月仍不愈者为慢性颌骨骨髓炎[2]。
1.2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髓炎化学因素引起的颌骨骨髓炎常是指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髓炎,是因为使用双膦酸盐而引起的颌骨坏死及并发的感染。
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协会[3]将其定义为:譹訛目前或过往使用双膦酸盐治疗史;譺訛颌面部骨暴露并持续8周以上;譻訛无颌骨放射治疗史。
1.3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物理因素引起的颌骨骨髓炎是指放射线治疗引起的颌骨坏死及并发的感染。
它可以被定义为在至少经3个月的放射治疗过的颌面部,存在无法愈合的外露死骨[4]。
2病因机制及影响因素2.1化脓性颌骨骨髓炎2.1.1病因机制。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肠球菌、肠杆菌和一些厌氧菌或多种混合细菌感染。
口腔医学专业《第六章 第四节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坏死》
• 牙源性感染以及损伤或施行拔牙术等,均可导致继发感染,形成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第一页,共七页。
病因〔机理〕
• 1、血管栓塞学说: • a: 血管内膜肿胀→血管狭窄 • b: 血管壁增厚 →血管进一步狭窄或闭塞 内皮细胞增生 • 2、放射性骨损害:放射线对骨细胞直接损伤 • 3、诱因:牙源性感染,损伤或拔牙。
第四页,共七页。
• 放疗前准备 • 放疗过程中 • 放疗后:
预防
减少手术损伤 术前术后应用抗菌素 放疗后2年
第五页,共七页。
谢谢观看!
第六页,共七页。
内容总结
三、放射性颌骨坏死〔骨髓炎〕。牙源性感染以及损伤或施行拔牙术等,均可导致继发感染,形成放射性颌骨骨髓炎。a: 血管内膜肿胀→血 管狭窄。b: 血管壁增厚 →血管进一步狭窄或闭塞 内皮细胞增生。谢谢观看
第二页,共七页。
临床特点
• 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
• 病程缓慢,数月~十余年 • 死骨外露,呈黑褐色 • 瘘道有脓液分泌 • 有消瘦和贫血
• 可见病理性骨折
第三页,共七页。
治疗
• 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 保持瘘道引流通畅
• 死骨切除术〔死骨块形成,行正常范围的死骨切除术,而死骨 刮除术式不但不能去除死骨,反而有扩大骨坏死的可能,故不 宜采用〕
第七页,共七页。
3例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3例颌骨骨髓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我科于2005年上半年收治3例典型颌骨骨髓炎,分析如下。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77岁,因左下颌反复肿痛伴张口受限2月余入院。
半年前因左下颌肿痛,摄X线片发现左下磨牙残根,遂拔除后出现反复肿痛。
3年前因恶性淋巴瘤局部行放疗及左颈淋巴结清扫术。
入院后查体:左下颌皮肤板样硬,边界不清,开口度2.5 cm,X线片显示左下颌角区可见一约1.5 cm×1.3 cm范围骨质破坏影,中央小块死骨形成。
诊断:左下颌中央性骨髓炎。
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左下颌病灶刮治术及死骨摘除术”,术后抗炎治疗,局部电磁波理疗半月后治愈出院。
例2:患者,女,61岁,因右上牙治疗后疼痛加剧就诊。
患者2周前在牙科门诊治牙,反复数次未缓解,来我科要求治疗。
查体:右上颌第4、5牙间隙处牙龈红肿、溢脓,易出血,叩痛剧烈,X线片显示两牙之间牙槽骨吸收明显,进一步检查发现内残存少量牙髓失活剂(三氧化二砷),在局麻下将失活剂及肉芽组织和周围死骨彻底清除干净,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冲洗后,碘甘油消炎并安抚患者,隔日换药,1周后治愈。
例3:患者,男,22岁,因右下颌反复肿痛求治。
患者1个月前右下颌肿痛伴张口受限,抗炎治疗缓解,反复发作于我院求治。
查体:右下颌角区明显红肿,压之有凹陷性水肿,中心皮肤暗紫色,开口度2 cm,X线片检查右下颌第8磨牙水平低位阻生,下颌角外斜线处骨皮质增生致密。
诊断:右下颌边缘性骨髓炎,遂局部麻醉下行口外脓肿切开引流术,抗炎治疗1周后缓解,拔除患牙后治愈。
2 讨论本组例1是由于放疗后拔牙加上局部炎症导致颌骨中央性骨髓炎,例2、例3分别是由于化学药物刺激和牙源性炎症感染导致颌骨边缘性骨髓炎,对以上病例针对不同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2.1 局部治疗为主:首先对病情详细诊断,辅助X线检查,对于已经形成脓肿的应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早期切开排脓;炎症进入慢性期对于临床检查已经有死骨形成或者有瘘孔的,应以外科方法去除已经形成的死骨和彻底刮除病灶方能治愈,现多数主张对放射性骨髓炎不必待死骨分离早期在健康骨质范围内进行死骨切除术;对于局部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骨髓炎,应及早找到致病因素给以去除,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颌骨骨髓炎
(2)溶解破坏型:
骨膜、骨密质已被溶解破坏,骨膜或粘 膜下形成脓肿,一旦自溃或切开引流, 则遗留瘘孔,长期溢脓。X线见密质骨疏 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死骨与周围骨 质无明显界线。
诊断: 1、病因 2、央型骨髓炎
1、感染来源以龋病 继发病,牙周炎,根 尖炎为主
较多。
4、骨髓炎的病原牙
4、骨髓炎累及的牙
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多数松动,牙周有明 5、病变多发生在下
显的炎症。
颌角及下颌支,很少
5、病变多在颌骨体, 波及颌骨体。
也可波及下颌支
6、 X线所见系密质
6、X线所见病变明显, 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
可以有大块死骨形成, 生硬化,或有小死骨
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 块,与周围骨质无明
颌骨骨髓炎
定义: 是指由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
化学因素,使颌骨产生的炎性病 变,称为颌骨骨髓炎.
感染途径: 1、牙源性感染
2、损伤性感染
3、血源性感染
1、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1)急性期: 局部症状:牙痛剧烈,疼痛可向半侧
颌骨或三叉神经分支区放射。受累区牙 松动,伸长,牙龈丰满,龈袋溢脓,可 伴有下唇麻木,开口困难,若破坏骨板, 溶解骨膜后,脓液可由口腔粘膜和皮肤 破溃
全身症状:全身寒战、发热、体温39~ 400C;WBC高达20x109/L.食欲减退,嗜睡; 如经血行传播,可引起败血症。
(2)慢性期:
局部症状:口腔内及颌面部皮肤形成多 数瘘孔,炎性肉牙增生,长期排脓;可排 出死骨片,如有大块死骨或多数死骨形 成,在下颌骨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 咬合错乱与面部畸形。X线见病变明显, 有大块死骨形成,周围骨质分界清楚。
伴病理性骨折。
显分界。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与护理
颌骨骨髓炎的治疗与护理【概念】颌骨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化学因素,使颌骨产生的炎性病变。
它并不仅限于骨髓腔内的炎症,而是包括骨膜、骨皮质、骨髓及其中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发生的炎症过程。
根据病理特点及致病因素不同,颌骨骨髓炎可分为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与特异性颌骨骨髓炎,另外还有物理性(放射性)及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颌骨骨髓坏死而继发感染的骨髓炎。
临床上以牙源性感染引起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
近年来由于颌面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有增多趋势。
本节重点介绍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护理。
【临床特点】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一般均由急性转为慢性,最后形成死骨。
炎症可以是小范围的,也可以扩大波及一侧下颌骨,甚至整个下颌骨均受累。
炎症如从骨髓向四周发展,破坏颌骨,称之为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如由骨膜下脓肿损害骨皮质,称为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如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少数亦可发展至破坏整块颌骨。
1、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而急性期又分为局限型与弥散型两种。
(I)急性局限型:多由根尖感染引起,患牙持续性剧痛并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
牙松动、叩击痛、前庭沟丰满、面颊肿胀。
如脓液穿破骨壁得到引流,炎症可逐渐减轻,及时将脓液引流,炎症较易控制,否则,骨髓腔内的炎症发展扩散,可形成弥散性骨髓炎。
(2)急性弥散型:多由急性局限性炎症扩展而来。
全身症状加重,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脱水及中毒表现。
下牙槽神经受累则下唇麻木,咀嚼肌受累则张口受限,重者伴发多间隙感染。
(3)慢性期:常为急性期的延续。
急性期如未得到及时、合理、彻底的治疗即进人慢性期。
此时患者全身及局部症状缓解,口内或皮肤瘩管长期流脓,有时混杂有小块死骨。
重者形成大块死骨或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错乱及面部畸形。
死骨不清除,病变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一旦疹管阻塞,炎症又可急性发作。
2、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支,其感染来源与中央性一样,多为牙源性感染,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引起颌周间隙感染所致最为多见。
中医颌骨骨髓炎治疗方案
摘要颌骨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感染性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牙疳”、“牙痈”等范畴。
中医治疗颌骨骨髓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颌骨骨髓炎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 气血瘀滞: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局部,形成瘀血,进而引发骨髓炎。
2. 热毒侵袭:口腔内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侵入颌骨骨髓,导致热毒内生,发为骨髓炎。
3. 肾虚骨损:久病体虚,肾精亏损,骨髓空虚,抵抗力下降,易受邪气侵袭,导致骨髓炎。
二、辨证论治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颌骨骨髓炎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 瘀血阻络证:表现为颌骨疼痛、肿胀,局部皮肤紫暗,舌质紫暗,脉涩。
2. 热毒蕴结证:表现为颌骨疼痛、肿胀,局部皮肤红肿,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脉数。
3. 肾虚骨损证:表现为颌骨疼痛、肿胀,局部皮肤苍白,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舌淡,苔薄,脉沉细。
根据不同证型,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 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延胡索、没药、乳香、牛膝。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外治法:金黄散外敷,每日1次。
2. 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丹皮、赤芍、黄连、黄芩、生地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外治法:金黄散外敷,每日1次。
3. 肾虚骨损证治法:滋阴补肾,强筋骨。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外治法:金黄散外敷,每日1次。
三、注意事项1. 早期诊断:颌骨骨髓炎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护理查房PPT
总结护理查房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加强口腔清洁、调整饮食等
完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理技能等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支持与疏导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在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护理查房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情绪、焦虑、恐惧等。
咀嚼肌功能锻炼:通过咀嚼肌的功能锻炼,增强咀嚼肌的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咀嚼功能。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增强患者信心。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保持口腔清洁。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进行治疗。
效果评价:疼痛缓解程度、肿胀消退情况、张口度改善等
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包括疼痛减轻的程度和时间。记录患者对疼痛缓解的感受和满意度。分析疼痛缓解的原因,包括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护理措施的配合。 效果评价:肿胀消退情况效果评价:肿胀消退情况评估肿胀消退的情况,包括肿胀减轻的程度和时间。记录患者对肿胀消退的感受和满意度。分析肿胀消退的原因,包括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护理措施的配合。 效果评价:张口度改善等效果评价:张口度改善等评估张口度的改善情况,包括张口度增加的程度和时间。记录患者对张口度改善的感受和满意度。分析张口度改善的原因,包括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护理措施的配合。
临床表现:疼痛、麻木、张口受限等症状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定义
发病机制:放射线对颌骨的损伤、细菌入侵等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与颌骨肿瘤、颌骨囊肿等相鉴别
高压氧加中药辅助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疗效观察——附39例报告
2 3 1 基础 治疗 所 有 患者 就诊 后 均 先予 全 口牙 . .
超声 波洁治 ,患 区以过 氧化氢 溶液 和生理氯 化钠溶 液反 复冲洗 ,然后 予硼 酸溶液 含漱 ,每 日4次。 232 对照 组治疗 方 法 予 肌 内注射青 霉素 8 .. 0万 单位 ,每 E 2次 ,5d后拔 除患 区松 动 牙 ,刮 治病 t 区 ,清除死 骨后拉 拢缝 合创 口,继续 予肌 内注射青 霉素 1~ 2周 ,术后 1 周拆 线 。 23 2 治疗 组治 疗方 法 .. 予 高压 氧 ( 用 大 型 空 采
6 放射 性颌 骨骨髓 炎 患者分 为治 疗组 (9例 ) 和对 照组 (5例 ) 4例 3 2 。治 疗组 予 高压 氧 、活血
化 淤 方 中药治疗及 手 术联 合 治疗 ,对照组 则予抗 菌药物和手 术联合 治疗 。 比较 2组 治疗半年 后
的 疗效 。结 果 :治疗 组 痊 愈 2 4例 ( 2 ) 6 % ,好 转 1 2例 ,无 效 3例 ,总 有 效 率 为 9 % (6 2 3/
19 9 9年 2月 一 08年 2月 我科 门诊 收 治 符合 20 上述病 例选择 及排 除标 准的放 射性颌 骨骨髓 炎患 者 6 4例 ,舌质 均 暗红 或 紫 淤 ,舌 苔 少 而 黄 腻 ,脉 象 呈 弦滑或 滑数 。按 随机单 盲法分 为高 压氧加 中药 治
及中药治疗 1 个疗程后 ,予局部刮治术清理死骨 、
疗加 手术 治疗 组 ( 治疗 组 )3 9例 ,抗 菌药 物 加 手
术 治疗 组 ( 照 组 ) 2 对 5例 。治 疗 组 男 2 1例 ,女 1 8例 ,年龄 3 6 4~ 5岁 ,中位年龄 4 2岁 ,病程 1 ~ 6年 ,中位 病 程 3年 ,患 病 部 位 为 上 颌 骨 1 1例 , 下颌 骨 2 。对 照组 男 l 8例 4例 ,女 1 例 ,年 龄 3 1 5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放射相关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放射相关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放射相关治疗成为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要手段。
该方法通过运用放射性物质,有针对性地消灭癌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本文将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放射相关治疗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此相关的知识。
一、放射相关治疗的原理和作用放射相关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使用放射线或放射性物质,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使其失去活力并停止分裂。
放射线具有穿透力强、杀伤范围广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除了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放射相关治疗还能调节肿瘤免疫环境,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二、放射相关治疗的适应症放射相关治疗适用于多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病症:1. 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相关治疗对早期和中晚期的患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唾液腺肿瘤:唾液腺肿瘤是一类常见的颌面部肿瘤,放射相关治疗可用于治疗恶性唾液腺肿瘤,包括腺样囊性癌、混合性腺瘤和细胞腺癌等。
3. 颌骨肿瘤:颌骨肿瘤中的恶性肿瘤,如颌骨鳞状细胞癌和颌骨骨肉瘤,对放射相关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三、放射相关治疗的优势和不良反应放射相关治疗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一些优势:1. 保存器官功能:放射相关治疗不需要切除组织或器官,可以有效地保存患者的口腔和颌面部功能。
2. 无痛苦和创伤:放射相关治疗过程中,患者只需要接受放疗,无需承受手术的剧痛和康复期的长时间护理。
然而,放射相关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1. 放射性口腔炎:放射线对口腔黏膜和牙齿造成一定的损伤,可能导致口腔炎症和牙齿脱落。
2. 唾液腺功能不全:放射线对唾液腺造成影响,可能导致患者唾液分泌减少,造成口干症状。
3.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放射线对颌骨造成损伤,可能导致颌骨骨髓炎的发生。
四、放射相关治疗的实施和监测放射相关治疗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目标,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包括剂量、照射区域和治疗周期等。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诊疗指南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诊疗指南1.临床表现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红肿、颌部活动受限、局部温度升高,有时还伴随患侧淋巴结肿大和疼痛。
患者常有发热、畏寒和乏力等全身症状。
骨髓炎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骨髓坏死和颌骨死骨形成。
2.诊断方法2.1临床病史和症状分析:医生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了解感染的发生过程和严重程度。
还需注意与其他颌骨疾病相鉴别,如颌骨肿瘤、颌骨囊肿等。
2.2影像学检查:可通过口腔正、侧位X线片、颅颌面CT、MRI等检查,明确骨髓炎的范围、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
2.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3.治疗原则3.1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更好地控制感染。
治疗原则是使用足够剂量、敏感的抗生素,并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3.2骨髓炎引流:对于有脓液积聚的患者,需要进行引流排脓。
一般通过手术或穿刺途径进行,以确保骨髓腔内的脓液能够完全排除,减少感染的范围。
3.3对症治疗:可以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局部疼痛,应注意避免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免影响骨髓的修复。
3.4并发症处理:对于有颌骨坏死、死骨形成、脓肿形成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可能需要进行局部切除、死骨清除、防感染治疗等。
4.随访和预防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随访中要注意细菌培养的结果,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同时,患者应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清洁和检查,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
以上是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诊疗指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应尽早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免进一步加重感染的程度。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定义:由放射线损伤引起的渐进性颌骨坏死,可继 发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临床上多发生于头颈部恶性 肿瘤放射治疗后
病 因
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大剂量(>60Gy)放射治疗后,可 导致颌骨血管密度降低、骨细胞活性减低以及骨组织氧 含量降低(“三低学说”),颌骨发生无菌性坏死,在 此基础上,口腔卫生不佳、牙源性感染以及损伤或施行
典型病例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张口受限及颊部皮肤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上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上颌骨洞穿性缺损皮肤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曲面断层扫描片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咬合关系紊乱、病理性骨折及颊部瘘管形成
典型病例 左侧上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病理性骨折(下颌骨曲面断层扫描片)
,黏膜及皮肤受累部分可同时切除,遗留组织缺损可采
用带蒂或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行同期修复
预 防
放疗前常规牙周洁治,处理病灶牙,注意口腔卫生 放疗过程中治疗早期溃疡感染,预防继发龋 放疗后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 少创伤,术前、术后使用有效抗生素 肿瘤“精确”放疗,避开或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拔牙手术,均可导致继发感染,形成骨髓炎
临床表现
病程发展缓慢,放射治疗后数月乃至十余年才出现症状
持续针刺样剧痛,黏膜或皮肤破溃后致颌骨外露,呈黑褐
色,继发感染后长期溢脓,经久不愈
临床表现
明显的牙关紧闭 拔牙或损伤后伤口长期不愈 病人呈慢性消耗性衰竭 X线示,骨质吸收稀疏,死骨形成常为大块,但无明显界 限,可见病理性骨折
思考题
颌骨骨髓炎多发于下颌骨的原因? 中央性骨髓炎和边缘性骨髓炎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有持续性剧痛,黏膜破溃,骨面暴露,如有继发感染,则长期有脓,久治不愈。
病变影响咀嚼肌群时,因肌萎缩及纤维化,出现严重的牙关紧闭。
由于骨的代谢能力低下(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死骨的分离速度非常缓慢,与正常骨常无明显界限。
因软组织也受到放射性损害,局部血运障碍,极易因创伤或感染而坏死,形成与口腔相通的洞穿性缺损。
全身症状也明显,衰弱、消瘦、贫血等。
放射性骨髓炎与化脓性骨髓炎不同,虽已形成死骨,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呈进行性发展。
因此,治疗应考虑全身及局部两方面。
1.全身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
给药周期较长,一般持续1~3个月,症状缓解后可停药。
若有急性发作应再次用药。
本病疼痛剧烈应对症给予镇痛剂。
增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高压氧等治疗,以加速死骨的分离。
2.局部治疗放射性骨坏死的死骨分离缓慢,但死骨块往往穿破口腔黏膜或面颈部皮肤而裸露,并有不同程度的溢脓。
(1)放射性骨髓炎的死骨未分离前,为了防止感染扩散,每天应进行创腔冲洗,更换敷料;对已露出的死骨,可用骨钳分次咬除,以减轻对局部软组织的刺激。
(2)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已分离后的死骨,予以摘除,原则对正常骨质不应涉及,以免造成新的骨坏死,故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切口适当超过瘘口,以可摘除死骨为度,对残腔稍加搔刮,去除炎性肉芽组织后,留置引流,待其自行愈合。
对已经确诊为放射性骨髓炎的病例,死骨虽未分离,但结合照射野范围、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资料,初步确定病变部位后,在健康骨质内施行死骨切除术,可达到预防病变扩大,缩短病程的效果。
遗留的组织缺损,可行血管化组织移植或待二期整复。
但对切除术,应持慎重态度,必须在对病变范围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这样不致造成过多正常骨的切除或病变骨的残留。
对于放射线损伤的口腔黏膜与皮肤,根据局部具体情况,在切除颌骨的同时一并切除,以免术后创口不愈合。
3.非手术治疗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局部伤口冲洗、外敷。
不少文献介绍用2%羟甲纤维素、氧化锌、过氧化氢,调成糊剂外敷。
剧烈疼痛为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故控制疼痛为一重要治疗环节。
由于病程长,在不能长期使用镇痛剂时,可考虑以无水酒精做神经干注射。
抗生素是过去常用以治疗ORNJ的主要方法,随着新观点的出现,抗生素治疗是否必要,已发生争论。
Marx等认为,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均非必需。
也因组织的血运障碍,抗生素不能进入病变区发挥功能。
故多主张在急性继发性感染时,可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扩散。
如照射区包括涎腺,则其功能受损,病人出现口干症状,应对症治疗。
最简单方法是口内含水或其他与唾液相似液体。
对高压氧治疗的意见不一,但根据适应证用之为辅助治疗手段,有一定价值。
Marx将放疗后需拔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青霉素,一组用高压氧,预防ORNJ的发生。
以拔牙后6个月牙槽窝骨外露为ORNJ的诊断指标。
结果,ORNJ在青霉素组的发生率为29.9%,而高压氧组为5.4%。
证明高压氧有预防作用。
但不能使放射性损害已变性坏死的组织逆转。
4.手术治疗有持保守态度的,即等待死骨完全分离后行死骨切除,然而病程迁延,病人痛苦。
故近年来主张积极的外科手术者增多。
主要适应证为,剧烈疼痛,口腔或皮肤瘘管形成,大面积骨暴露,病理性骨折等。
主张从口内做节段性或半侧颌骨切除。
因放射性损害皮肤创口不易愈合,且切断颌外动脉影响血运。
手术切除较困难的问题是决定切除的范围。
病变范围的确定始终是ORNJ的一个困难问题,故多数人强调在正常组织内切除。
有人提出,如骨断面有活跃的出血,可作为判断正常骨的标准。
软组织的手术范围应包括全部溃疡坏死组织和放射性瘢痕。
但因病损常深达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有时不可能彻底清创。
术后的缺损修复目前已不是难题,但因不能确定切除范围,修复有时不能保证在正常创面进行,不免产生一些并发症。
3饮食保健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4预防护理放射性骨髓炎预防的关键是在进行肿瘤放射治疗前,应估计到可能发生放射性骨坏死的可能性,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放疗前作常规的牙洁治,注意口腔卫生。
2.放射开始前,对口腔内可引起感染的病灶牙进行处理;对放射治疗后仍能保留的龋齿和牙周病牙应治疗,而对于包括残根、根尖周炎在内的无法治愈的病牙应予以拔除。
3.放射前应去除口腔内固定的金属义齿;有活动义齿者,应在放射疗程终止后,经过一定时期后再配戴,以免造成黏膜损伤。
4.放疗过程中,口腔内发现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感染。
5.放射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术前、术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ORNJ一旦发生,病程过长,可有反复急性发作,病人痛苦非常,故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
在射线直接照射区内的不能治疗的牙齿,有较重的牙周病的牙齿,均应在放疗前拔除。
甚至有人主张对口腔卫生状况高度不良,且病人很难保持口腔卫生时,应将全口牙拔除,同时修整牙槽嵴,严密缝合创口。
上述处理完成后两周,再开始放疗。
有牙周病者亦应充分治疗。
指导病人保持口腔卫生。
可用含氟牙膏或其他给氟方法(如含氟液体含漱等)防止龋的发生,放疗前即开始,以后一直使用。
放疗前应做一次口腔洁治。
放疗前应去除口内的金属修复体,以避免二次射线的产生。
有可摘义齿者应停止使用,放疗后1年以内亦不应使用,以防止对黏膜的创伤。
由于常发生口干现象,应使用各种唾液代用品或水等,保持口腔湿润。
放疗后如发生牙髓炎而牙可保留时,可进行根管治疗,但应防止细菌进入根尖周组织,可同时用抗生素。
放疗后必须拔牙时,应仅限于每次只拔1~2个牙,尽可能将创伤减至最小限度。
过锐边缘可以修整,但应避免翻瓣。
术前及术后皆给予抗生素。
放疗后何时方可拔牙,是一有争论的问题。
一般认为,任何时期拔牙都有可能诱发ORNJ,尤其在放疗后3年内拔牙更易诱发,应视为拔牙的禁忌证。
5病理病因颌骨ORN(以下称作ORNJ)的病因多认为与放射线、创伤、感染3大因素有关,但分歧意见仍然存在。
1.放射线放射线的种类、剂量、照射方式、被照射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等与引起的组织损害有关,而剂量为主要因素。
美国物理学家Compton AH(1892~1962,1927年获诺贝尔奖)提出了Compton效应(1光子与1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光电效应中,组织吸收量与原子量的倍数差成立方比关系。
骨的原子量约为软组织的两倍,故在同一剂量照射下,骨的吸收量约为软组织的8倍。
可知骨是易受损害的组织。
能量较低的放射线如X射线,主要发射光子,产生光电和Compton两种效应,骨的吸收量为软组织的2~2.5倍。
高能量放射线如60Co和电子感应加速器,则基本上不产生Compton效应,对骨的损害较小。
自广泛用于临床后,ORNJ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
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一般认为,照射量越大。
ORN的发生率越高,故有人提出以60Gy为造成ORNJ的临界性剂量,超过此量时,ORNJ的发生率可达1.8%~22%。
但也有人认为,剂量不是ORNJ 发生的惟一因素。
局部组织对放射线的吸收量还要受到二次放射效应的影响,即与被照射组织或物质的原子量差数成正比。
邻近银汞充填体或金属全冠处的组织,其吸收量可增加50%~70%,因在该处,金属与组织相比,原子量差数大。
牙齿比牙周组织的钙化程度高,而二次放射的有效距离为1~2mm,故在牙槽间隔处牙龈上皮附着的放射性损伤较为严重,成为颌骨感染的重要途径。
2.创伤创伤是否是引起ORNJ的因素,仍有争论。
多数认为,颌周软组织经照射后发生变性、萎缩,对损伤的抵抗力及伤后的修复力均下降,各种刺激,即使是咀嚼和义齿,均可产生创伤。
使细菌有侵入途径。
照射后组织细胞的死亡和胶原溶解也是重要原因。
放疗后拔牙更是公认引起ORNJ的重要因素。
也有人否认放疗后拔牙等创伤因素是ORNJ致病的因素。
有人观察到约有39%的病例没有明确的创伤因素,将其命名为自发性ORNJ,认为是大剂量放射的结果。
Marx(1987)认为,ORNJ有两种类型,一型为自发性的,发生于放疗后6~24个月内。
另一型为创伤诱导型,又可分为两亚型,一型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内,为放疗前3周内或放疗期间外科创伤引起;另一亚型的发生开始于放疗后2年,至第5年时达到高峰。
3.感染感染是否为ORNJ的致病因素,也存在争论。
多数人肯定其作用,认为感染途径是牙源性或创伤,细菌通过牙髓感染或通过放射损害的牙周膜进入颌骨。
Marx认为,放疗后的局部炎症如牙周炎、根尖周炎是一重要因素。
Marx将因ORNJ切除的标本做过细菌培养,发现在坏死标本的深部并无细菌侵入。
故认为细菌只起污染作用,否定了ORNJ是原发于放疗后颌骨感染性疾病的看法。
综上所述,可知对ORNJ的致病因素迄今仍无一致看法,还需深入研究。
6疾病诊断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需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区别。
7检查方法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
其他辅助检查:X线诊断在早期为骨密度增高,骨膜增厚,可有散在的透射区及骨小梁增粗。
随疾病的发展,可见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消失,广泛的不规则破坏,与周围正常骨之间无明显界限,周围无硬化骨质,最终可见死骨形成,病理性骨折。
一般认为X线对ORNJ诊断的价值不大,无特点、无规律。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在确定病变范围上有相当价值。
8并发症暂不明确。
9预后良好。
10发病机制对ORNJ发病机制的研究颇多,然亦存在争论。
Marx对此做过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三低”学说,即低氧、低细胞、低血管结构。
他的结论是:①放射线造成细胞(包括成骨及破骨细胞)损害,使骨组织的代谢和自身调节异常。
②微生物在ORN的病程中只起污染作用,ORN主要不是炎症。
③创伤在ORN的发病中,只造成局部胶原破坏和细胞死亡,是增加组织对能量、氧和其他代谢物质需求的因素。
④自发性坏死的原理是骨组织及软组织补偿细胞和胶原的能力丧失。
除Marx的学说之外,还有骨损害学说,认为ORN的发病是放射线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
血管变化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和延长了骨细胞的病理改变。
对此学说持疑者不少。
孙勇刚的研究表明,血管破坏在骨破坏以后,在ORNJ病变区域内还出现明显的小动脉增生倾向,故认为ORNJ的基本病理改变不是射线引起的小动脉损害,而是射线对骨组织的直接损害。
解雪涛的研究则认为,在三低基础上,由增殖性细胞死亡导致微循环衰竭是ORNJ 发病的成因,否认了小动脉损害论和放射线对骨组织直接损害学说,而拔牙等颌骨创伤是ORNJ的重要致病因素。
两人皆认为高压氧治ORNJ的疗效有限。
孙及解的研究皆否定了以小动脉损害为核心的放射、创伤和感染学说中的小动脉损害为引起ORNJ的主要因素。
当发生骨髓炎后,一般倾向于保守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局部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口腔卫生,等待死骨分离后手术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