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所蕴含的人文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所蕴含的人文教育思想
摘要:《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人文精神是《周易》冠居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思想基础。本文通过追寻《周易》中人文思想的教育意义,探索《周易》中的人文教育思想,为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周易人文教育思想人文精神
《周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然《周易》不仅属于历史,亦属于现在和未来。究其能源远流长的根源在于,《周易》的根本立足点是人,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本文拟就剖析《周易》中的人文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其合理的内核,寻找与当前人文教育的契合点,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
一、《周易》中人文教育思想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见诸于《周易》中的“《易·贲·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 此卦中“‘文明’,即文采彰明;‘以’即而,以‘文明以止’诠释、界定‘人文’,旨在提醒人们:人道的文采、社会人生的文采,在明晓了人文以及人文所应达到佳境后,社会人生也就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2]同时也说明了《周易》中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是指人在人类社会中必须遵循秩序,道理和伦理规范,以规范人的行为化成天下,建立一个和谐美好而
独立于天道、地道的世界。“文明以止”则要求人们内以践行道德伦理,以至心有所“明”;外以恪守礼法制度,以至行有所“止”。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只此一句便渗透出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奠定了《周易》人文精神的价值基础,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周易》的人文教育思想
《周易》的思想体系统中,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文教育思想是《周易》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周易》中所倡导的教育目标、教育原则和方法更是充分体现了《周易》的人文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目标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在《周易》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目标就是培养领悟三才之道、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而谦谦君子应该具有“崇德广业”的良好品质,通晓治国安邦之术。
《易传·系辞上》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崇德’是就内在修养方面而言,推崇、重视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广业’是就外在事功方面而言,推广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
[3]则是君子应该具有“崇德”和“广业”两个方面的品质。《周易》之教育目的在于把人培养成君子,而君子首要“崇德”。《蒙·象传》:“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泉水果决不回的流式,能破其障碍,君子应当效仿流水果断地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主动提
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自我实现,提升自我价值。“《赛·象传》曰:‘君子以反身修德。’修身最重要的是修德,解决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人生首要问题。”[4]《系辞》云:“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说明了《周易》中崇高道德是无往不利的品质,是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业”即推广利民利国的事业,广业安民。《易传·系辞下》:“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就是说君子应该以天下民生之重任为自己的事业,具有治理民众的能力。“《屯·大象辞》:‘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君子应以天下为己任,承担起建立正常社会秩序的政道、治道的责任。”[5]说明“广业”是《周易》教育思想中教育目标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周易》中,“崇德”和“广业”是教育目标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方面,“崇德”是为了“广业”,能促进“广业”。《易传·文言·象》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意思是指君子具有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达事理,中肯端庄,美德超凡,然而只有君子投身于实际的事业,建功立业,才是美德的极致。
另一方面,“广业”能促进“崇德”。《易传·系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安以立身,以崇德也。”这是说,深入地学习精研事物的规律理义,是为了在经世治国中学以致用,而便利器用,是
为了立身,终而能够更好地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因此,在《周易》的教育思想中,“崇德”与“广业”处于同等的地位,两个互相依存构成了《周易》的教育目标。即具备多方面才能的有崇高道德修养的君子。
(二)教学原则和方法
《周易》中的蒙卦涵盖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的指导意义。
1﹑启发式的教育原则
“启发式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6] “《蒙》享(无横),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在这里是用卜筮的原则来喻指教学原则方法,是说学习者有了疑问应当深入思考求答,不能遇到难题不动脑筋不经思考就胡乱发问,同时要学会举一反三,在问一次的时候就能再三思考,融会贯通。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诚心和自觉主动性,以及教师要善于切合实际调动学生能动性的要求。
启发式教学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凸显。
2﹑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
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7]《周易》中《蒙·象传》云:“山下出泉,蒙。”山下出泉是《蒙》卦之象,意思是说,教育应当像泉水一样涓涓涂涂,渐行渐远,不分昼夜一样循序渐远,恒常不舍。
《周易》的蒙卦提出了循序渐进教育原则。《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这一爻从两个角度借指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在学习者蒙昧不清之时便“发蒙”、“击蒙”,及时行教。说明在教育要持之以恒,又要如卦象所示的循序渐进,不可紊乱了次序。
《蒙》六三说:“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枚利。”“六三本应该与上九相应,两者本是很好的一对,六三应当循序而从,但它却向下追求九二得时之盛的‘金夫’,乱了礼数,所以‘无枚利’。”
[8]此卦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现象从反面说明在教育中不惜按照章法,循序渐进。否则就会本来就蒙稚的学子,迷失方向,愈加糊涂,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周易》中对循序渐进、有序不紊的教学规律的揭示,对我们今日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3﹑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即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有区别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达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