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声音分析--3D动画系列

合集下载

声音结构三维空间电影例子

声音结构三维空间电影例子

声音结构三维空间电影例子在现代电影制作中,声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声音结构三维空间是一种技术,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声音的立体感,仿佛声音从不同的方向传来。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声音结构三维空间的电影例子。

在《阿凡达》这部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科幻电影中,声音结构三维空间技术被充分利用。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人类探险队抵达一个外星球,并与当地的纳美族人发生冲突,最终达到和解的故事。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通过立体声的声音设计感受到纳美族人的生活环境。

例如,当主人公杰克首次进入纳美族人的部落时,观众可以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自然环境声音,如鸟鸣、昆虫的叫声以及风吹树叶的声音。

这一声音设计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纳美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

除了自然环境声音,电影中的战斗场景也运用了声音结构三维空间技术。

当战斗机飞过观众头顶时,观众会听到从头顶传来的轰鸣声,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飞行器的速度和威力。

此外,当爆炸发生时,观众可以听到爆炸声从远处传来,然后在耳边炸裂,仿佛就在观众身边,增强了紧张刺激的效果。

这部电影所采用的声音结构三维空间技术巧妙地利用了声音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为观众营造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观众仿佛可以感受到纳美族人的部落环境和战斗的紧张,这种声音设计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声音结构三维空间的技术帮助下,《阿凡达》成功地创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外星世界。

这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声音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以及声音结构三维空间技术的巨大潜力。

通过这种技术的运用,电影制作可以更好地传达故事情感,给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深刻的观影体验。

探求动画电影的声音——浅谈声音对画面及声音自身的影视特性

探求动画电影的声音——浅谈声音对画面及声音自身的影视特性

142探求动画电影的声音——浅谈声音对画面及声音自身的影视特性王 乾 纪馨予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声音是很微妙的存在。

它和图像的组合让世界更加立体和真实。

在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动画艺术中,声音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而声音的种类也很多,理性的,感性的,随意的,刻意的,不期然的,突然爆发的等等这些声音有如一个个具像化的符号,与影视画面交织缠绕着,这种微妙的感觉和前两者的同步与和谐便是这篇文章所要探求的。

关键词:声音;声音分镜;配音;暗示效应一、影视的声音最初电影本是无声的,当有声电影出现以后,瞬间便使无声电影跌出主流圈。

1927年在美国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这时的电影才真正立体了起来。

从此以后,声音的重要性便已与画面比肩,其包含的功能也逐渐丰满。

就如科班所言,在有声电影时期影视声音的主要功能有: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抒发感情;描绘景物;渲染气氛;推动剧情发展;加强结构的连贯性。

声音被赋予具体化的符号后是可以像画面一样产生蒙太奇效应,可以分为声音组合蒙太奇、音画组合蒙太奇。

那么这种蒙太奇的具体运用也和画面一样,都是人的意识蒙太奇。

下面对这两种蒙太奇作些解释。

声音蒙太奇:以声音的最小可分段落为时空单位,以此进行声音与声音的各种形式和关系的组合,产生新的特定意义及情绪。

声画蒙太奇:即声音内容与画面内容的关系,声画组合后能产生由单独声音或画面所不能表达的意义。

既然声音可以像画面一样以单位规划组合,那么同样可以进行分镜。

也就是可以按其最基本单位为量值把一部片子的声音像画面分镜头一样做出声音分镜表。

这无疑会使无形感性的声音更具可塑性。

下面举一个关于声音符号化分镜的故事:我朋友在初中时他的同桌很爱哭,有一次在她抽泣时这位朋友用了一种很简单的方式把她的抽泣声记录了下来。

而且可以做到初步的精确性。

具体方法见下图1:通过这种形象的表现可以为故事主体音乐和配音演员的声音力度及情感作出一个明了的指示。

对上图声音分镜进一步深入整理研究最后得到了一个更精确详细的声音分镜图表。

试论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

试论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

试论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本文阐述了动画片声音的重要性,分析了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探讨了动画影片的声音创作手法。

即:夸张变形、对位和图解音乐。

标签:动画电影;声音元素;创作手法动画片是电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绘画或者其他造型艺术形式凸显电影的艺术魅力。

主要以人物造型、空间环境造型作为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其夸张或者变形处理,从而带给观众极强的感官认识。

动画片不受物理发展的约束与限制,因此在创作方面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它也不受客观真实的事物或者人物影响,具有高度假定性。

因此使得它的声音无论是在表现方面还是在创作方面,都很自由。

一、动画片声音的重要性上个世纪20年代,声音进入了电影史,从而为影片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的影片《爵士歌手》在纽约华市纳剧院首演。

其中,因其声音唱片中有音乐和对白,成为电影史上的首例,也成为电影界和观众相互讨论的焦点话题,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从此揭开了有声电影的序幕。

卡通电影是电影主题的一种,因此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有声电影的世界。

1928年,迪士尼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威力号汽船》在莱琴伯戏院上映,标志着动画电影开启了有声时代。

迪尼斯流传着一句话,相较于动画视觉效果,动画音频效果更能突显动画片的冲击力。

而这种音效冲击力来自声音。

虽然这句话有一点夸张,但是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声音与画面的组合,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相融合的感官盛宴,是电影特有的艺术形态。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声音带给观众的冲击力比视觉冲击力更大。

究其原因是声音比画面更有表现力,是电影画面无法复制与代替的一种艺术形态。

20世纪开始,“有声技术”被逐步引入电影世界,并深受广大电影界人士和观众的喜欢。

时至今日,电影声音成为电影界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态,成为各大导演创作电影的主要工具与手段。

对于动画影片,日本是一个动漫国家。

因此日本动画影片在世界影坛占据重要地位,动画影片的发展也延伸了一大批动画大师,比如宫崎骏。

电影的声音分析[优质PPT]

电影的声音分析[优质PPT]
音响及音乐,而视听语言中的声音是指运用 人声、音响、音乐等声音反映现实生活所形 成的综合听觉印象。
24
(一)人声 人声是指电影中人物发出的声音,也称为“语言”。 1、人声的分类 A、对白:对话,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声音。是电 影中使用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声内容。 B、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 自我表述。又分为: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即所谓 的“自言自语” ②对其他剧中人物,如演讲、祈 祷等③对观众,如苏联电影《个人问题访问记》
34
2、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1)抒情 2)渲染气氛 3)评论 4)描绘 5)刻画人物 6)剧作功能 7)连贯作用
35
36
(三)音响
在电影中除了人物语言和音乐之外,其他所有的声 音以及以背景音响或环境音响的形式出现的其他声音均 称为音响。
电影音响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根据自 然界发声物体本身而录制获得;二是人工的方法模拟影 片需要的音响录制获得;三是用现代化的电声乐器制作 而获得。音响效果,一种是先录制好后再根据画面的需 要而使用,另一种是根据画面而配音。
画面的补充作用:“音响也是画面的一个决定性 的构成部分 ,因为它在再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 觉到的人和事物的环境时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 的听觉范围在任何时候都包括周围的全部空间, 而我们的视觉却不能同时看到六十度以上的空间, 甚至在专心观察时也只能看到三十度。”
15
16
伊朗著名电影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 米则更明确地指出:“对我来说声音非常重 要,比画面更重要。我们通过摄影获得的东 西充其量是平面影像,而声音产生了画面的 纵深向度,也就是画面的第三维。”
13
导演对语言的把握集中在对白的处理上, 语气、停顿等表达方式甚至比文字本身更为重 要,导演可以将之处理得生活化,也可以处理 的风格化。对白可以塑造人物、揭示剧情、延 伸视觉空间。画外音独白也是语言处理的一种 方法。对于动画片而言只有前期录音和后期配 音,而前期录音是必须要做的。

《飞屋环游记》影评音效分析

《飞屋环游记》影评音效分析

《飞屋环游记》影评音效分析《飞屋环游记》是一部由皮克斯动画制作公司出品的电影作品,该片在音效设计上做出了许多精彩的处理。

考虑到该片以情感为中心,音效设计师采用了许多特殊的技巧来加强文学味道和情感,使整体的观感更为真实。

第一幕的背景声效是混合了各种动物声和人类声,以及交通噪音,强调了城市的繁忙和喧嚣,同时也增加了观众的代入感。

当卡尔从地面升起时,机器声和机械运作声交错而来,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和紧张感。

“我一定抢到了,我一定抢到了”这句台词和环境声混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

同时,这句话也为后续剧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卡尔离开城市后,音效的变化非常明显。

由城市的噪音转换成了自然的声音:鸟鸣、风吹树叶等。

这种转化不仅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也表达了卡尔对于自然的向往和注重。

在我们认识到要看卡尔第一个房间之后,音效设计师加强了气氛。

进入屋内时的刹车声、转向器以及车轮滑动声等声音让人感到了一股强烈的紧张感和不安感。

当卡尔为房子添加气球时,音效设计师采用了各种经典的卡通声音来加强效果。

在同时把棕色棉花糖放进钟的时候,糖果被碾压的声音通过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得这个场景更加真实有趣。

当小鸟被困在房子里时,强调了所有的喘息和羽毛拍动的声音,使得观众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了小鸟的无助和卡尔对小鸟的关心。

在雪山场景中,音效设计师利用风声和雪崩声来增加紧张感。

当卡尔和罗素掉进水里时,水的咆哮声和猩红鳗鱼的吼叫声也吓人。

在走廊中,音效设计师使用脚后跟敲击地板的声音以及人行道上的油漆刷声,这样特殊的处理增加了一种感觉,它们的声音流畅且有节奏,给人留下了好听的印象。

在剧末,卡尔的房子开始崩塌,这个场景的音效以及音乐创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

它为观众展示了所有属性上的收获,使得这个电影变得更多层次的同时,也保留了情感的向往和感人。

总的来说,《飞屋环游记》的音效设计精彩绝伦,运用了各种技巧来使电影更加真实的同时,也将观众的感情情感落到了实处,表达了各种正能量。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导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画电影已经成为了电影产业的一部分,给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观影体验。

在动画电影中,声音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让观众更加享受电影带来的视听体验。

本文将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比较中美两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一、音效设计音效设计是动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各种声音效果的运用,能够为观众展现出更加真实的世界。

在九十年代以来的中美动画电影中,音效设计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1.中国动画电影的音效设计中国的动画电影多以传统文化为背景,音效设计也以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声音效果为主。

比如在《大闹天宫》中,音效设计师通过利用锣鼓、太鼓等传统乐器的声音,使得观众在观赏电影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中国动画电影中还会运用各种自然界的声音效果,如鸟鸣、风声等,以增强电影的代入感。

2.美国动画电影的音效设计相比之下,美国动画电影的音效设计更加注重于环境的还原和特效的增强。

在《疯狂动物城》中,观众可以听到各种不同动物的叫声,如兔子的嗅嗅声、狐狸的嘶嘶声等,这些声音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多样化的动物世界。

此外,在科幻类的动画电影中,美国电影会利用高科技的音效效果,如激光枪声、飞船起落的声音等,为观众带来震撼的感官体验。

二、配乐和歌曲在动画电影中,配乐和歌曲起到衬托氛围、表达情感的作用。

中美两国动画电影在配乐和歌曲的选择和风格上存在一些差异。

1.中国动画电影的配乐和歌曲中国动画电影的配乐常常以古风音乐为主,这种音乐能够为观众营造一种古代神话般的氛围。

例如,在《大鱼海棠》中,配乐选用了很多古筝、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为电影创造出一种古典而神秘的氛围。

而在歌曲方面,中国动画电影更注重故事的表达和人物情感的传达,歌曲旋律和歌词都强调情感的细腻和深刻。

影视声音造型--以动画片《冰雪奇缘》为例

影视声音造型--以动画片《冰雪奇缘》为例
声 音设 计 从 声音 美 学 , 声 音 思 维等 理 论 到声 音 造 型 , 终 于 走 向 了声 音 的实 践 部 分 并 且 产 生 了 直 接 的应 用 价 值 和使 用 价 值 。《 冰雪 奇 缘 》中有 几 条故 事 线 索把 影 片分 成 了不 同 的故事 部 分 , 每个 部 分 的情 绪声 音 都 有 所不 同。所 以, 对 这 部影 片声 音 造 型 的基 本 定 位 应 该 从 大 聚 焦 到小 , 最终根据情节再划定具体人物或情节在不 同阶段各 自的 声音 造 型 。 语音 造型 语 音造 型 能 塑造 人 物 的灵 魂 , 让 观 众 加 深对 人 物 的理 解和可信度, 声音形象让观众过耳不忘。在 《 冰雪奇缘 》 的语 音 造型 就 是如 此 。 影片 《 冰雪 奇 缘 》刚开 始 的情 节 中姐 姐 艾 莎 误 伤 了 妹妹安娜 , 地 精 灵 治 好 了安 娜 , 但 是 为 了不 让 其 他 人 再 次 受到伤害 , 艾 莎从 此 只 能在 自己 的屋 子 中不 能 出 去 , 被 消 除 了痛 苦 记忆 的妹 妹并 不 知 情 , 还 是像 往 常 一样 等 着 姐姐 回来 跟 她 一 起 玩 。 这 一 片段 音乐 用 了人 声 演 唱 《 D o Y o u Wa n t T o B u i l d A S n o w m a n 》完 成 。虽 然 是歌 曲演 唱 , 但 是 对 人 物 声 音 塑 造 的 依 然 到位 。声 音 塑 造 出 了姐妹 两 人 的 性格特点和随着时间推移她们不 同成长阶段的声音变化, 安 娜 的 角色 用 了三 个 年龄 段 的声 音 进 行塑 造 和 表现 , 这 种 声 音 移 调 的 处 理 明 显 增 强 了安 娜 这 个 角 色 从 小 到 大 的不 同音 色 。 当小安 娜 敲 姐姐 房 门 时 的疑 惑 , 童 声 语音 非 常 清 脆并且语调上扬 , 长大一点 的安娜再次敲门时爽朗的语气 塑 造 出 了少 女 的青 春 活力 , 最 后 成年 后 经过 姐 姐 门前 时 没 有 语 言 的离 开 , 这 一 系列 移 调 的语 音 造 型都 能 体会 出安娜 本 身 的 声 音 变 化 和 对 艾 莎 在 情感 上 的慢 慢 转 变 。特 别 是 片段结尾 , 随 着 两 姐 妹 父母 的 遇难 , 配 合 着 背 景 音 乐 以 一 种 静 默 的造 型 方 式 点 出 了 悲 伤 的气 氛 让 观 众 结 合 画 面 就 能 联想 到 两个 小女 孩 未来 的坎 坷 和未 知 。

聆听太空的声音——电影《地心引力》声音分析

聆听太空的声音——电影《地心引力》声音分析
面也变 为主观画面 , 通 过 头 盔 透 明罩 看 整
个 宇宙 , 声画配合 十分到位 ; 反之 , 出来 ,
到第 三视角 。 这样 视角 的转换 , 让 单调 的
处理 , 他 把主人公无线 电通讯声放置到 主
的心 跳声 , 这样 的效 果 比一声 巨响更摄入 削弱 了宇航 员声音 的部分 频率 , 瞬 间又回
灭火器 的喷射声 , 有金属碰 撞声 , 有 电线
等 被 火 烧 以后 的 噼 啪 声 以及 主 人 公 的 喘
息声 。 丰富的音效加上带有弦乐器 的独特
音 色 的快 节 奏 配 乐 , 把 紧 张 的 效 果 推 到 极
高亢 的声 音并 不是音量上 的提高 , 而是给 人一 种心理 上的震 动 。 火警 片段 中 , 随着 前 的舒缓 ,急促 的警报声显得格外刺 耳。
后 的点 火 失 败 片 段 。 本 文 以 这 两 个 片 段 为
啪声 , 仅仅依靠 激烈 的音乐 形象 , 营造 出 公 被灭火 器弹开 的同期音效 结束这 一段
高 亢 的音 乐 。这 里 运 用 了人 耳 的掩 。 随后 , 由主人 外声音这两点上也有 出色 的设计 。 斯通博
聆 听太 空 的声 音
电影 地 心 引力 声音分析
。蒋 逸 文
【 摘
要】 地心 引力 在第 8 6届奥斯卡颁 奖典礼 上囊括七项 大奖, 其 中三项音 乐音响 方面的奖项: 最佳 音响效果 、 最佳音效 剪
辑 以及最佳 配 乐奖全部被其收入 囊中。 地心 引力 尽 管故事情节极其 简单 , 人物也非常少 , 却能 由电影技 术带给人 如此震撼 的真 实 感受 。 本 文主要分析 了几种 声音处理的手 法, 包括运用对 比突出声音 的力度强度 、 让 声音参与叙事从 而推动情节发展 。 【 关键词 】 声音 对 比 叙事

动画电影艺术中声音设计与运用分析

动画电影艺术中声音设计与运用分析

关键词:声音设计;视听艺术;动画一、动画影片作品有声时代的启迪早期的影像,是属于无声默片时代。

随着科技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进一步提高,对技术开始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美国在1928年,第一部有声动画《汽船威利号》在迪斯尼诞生;日本在1933年,诞生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力与世间女子》;中国在1935年,诞生了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随着科技迅猛地向前发展,无声时代的无声默片转化到了有声时代的有声影片。

无声时代是以画面为重点,人物动作夸张,表情丰富,神态诙谐生动,观众可以从其生动形象的表演当中了解到故事的情节。

直到有声时代的出现,人们从视觉重点渐渐转化为了视听重点。

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不单单只有视觉艺术,而是有视觉和听觉艺术的结合。

在影片当中,由于声音听觉与画面视觉的配合,加强了画面视觉效果所带来的冲击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同时,声音听觉艺术的配合画面的出现增强了影片中所带来的信息容量,使得观众通过声音的设计,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通过声音,还可以表现出空间感与距离感,声音设计的混音效果表达了空间感,大小强弱、前后左右则突出了声音的距离感。

这是只有画面远远不能够达到的效果,由此更加突出了画面的视觉艺术效果与声音听觉艺术效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加拿大的动画先驱诺曼·麦克拉伦曾说过:“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

”通过这句简短的话可以看出动画的基础是美术。

绘画是动画中最基础的部分,通过运用绘画的理论知识来安排画面的构图、角色的运动规律以及色彩的设计与运用。

随着有声时代的动画电影的到来,从简单背景音乐的配乐形式到配乐逐渐成熟、丰富与多样化,听觉艺术的音效也随之发展。

有声电影时代拉开了声音与画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帷幕。

二、动画影片作品中声音的设计理念与运用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在视觉听觉上探索的日益深入,影片中的声音设计越来越丰富多样化。

比如,杜比全景声,会让声音的设计从各个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更加真实的声音效果,展现出影片更多的细节,大大提升了观众的观影感受,通过声音的方位,声音的混响效果等。

听,电影声音也“3D” 解读杜比全景声

听,电影声音也“3D” 解读杜比全景声

听,电影声音也“3D”解读杜比全景声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最好的时代――总票房和观影人数年年创新高,电影市场空前繁荣。

除了影片质量与数量的提升之外,影院近几年在技术方面的升级也助推了市场的繁荣,3D、lMAX都是其中的代表。

最近,一个名为“杜比全景声”的技术开始在许多影院的宣传中出现,它是一个新的噱头,还是真正能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通过了解这个技术我们可以判断它的价值所在。

看电影追求的就是一个视听效果,电影的3D化、IMAX 化成为这几年的主流,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视觉效果大幅度提升。

“视”―直在提升,“听”方面却动作不大,因此音频回放效果就成为电影院下一个急需升级的方向。

目前影院在音频回放上能够做到位置辨识,但对移动物体的声音表现还是较为薄弱的,比如头顶盘旋的直升飞机、从天空飞过的物体等,在声音的定位和结像感上都不够清晰。

这样的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在多声道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直在试图解决这类问题,但最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从1.0到7.1,声道技术带来的变革在详细了解杜比全景声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回顾―下多声道音频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频录制和回放技术是从单声道开始的。

从19世纪后期的留声机到20世纪后半叶的录音机,音频从录制到回放基本都采用的单声道技术,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单声道录音才彻底消失。

单声道在当时的作用只是忠实记录录音位置的音频,由于声道数量少,因此无法重现音频的位置感和空间感,效果非常单薄。

从维度来看,单声道可以看成是一维,它只是音场中的一个点。

在1957年,美国Audio Fidelity Records第一次将立体声技术引入了商业唱片,从此拉开了立体声的帷幕。

直到今天,最主流的录音和播放方式依旧是立体声,尤其是大量的音乐录音,采用的都是立体声录音的方式。

相比单声道,立体声录音通过记录、回放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的声道(一般都是两个),使得声音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和“场”性,极大地改善了音频效果,堪称音频录放诞生以来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技术。

浅析3D虚拟声音的实现

浅析3D虚拟声音的实现

<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浅谈</B>动画音乐播音101班 XXX 摘要动画从诞生的那一天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百多年前动画是没有声音的,当时的影院经营者雇佣乐队在现场演奏,就是为了烘托气氛、渲染情节。

当音乐进入动画创作活动,成为多种动画元素之一时,它就纳入了动画美学的内部。

和单纯的音乐有所不同,动画音乐起到了深化主题、抒发感情、塑造形象、渲染气氛、强化影片结构、参与剧作等作用。

如今随着动画艺术的发展,动画音乐的重要性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各种新风格、新体裁的动画音乐不断的涌现出来,动画音乐也成为了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

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

另有电影以此为名,以及音乐疗法:用音乐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病痛。

电影音乐是所有声音中最早进入电影的。

它的创作构思以影片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为基础,音乐听觉形象与画面视觉形象以及语言音响等元素互相融合,形成整体。

与所有电影一样,音乐始终都是动画片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动画片中,音乐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看动漫是很多人的嗜好,除了紧张的情节外,动人的音乐也是吸引人的一大亮点。

音乐在中往往是揭示真谛的一种抽象语言。

音乐在中的延伸通过图象和音乐或同样方式,或同样的意见,或同样的感情来表现其抒情性、戏剧性、气氛性。

动画音乐在动画艺术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正如动画音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所说:“银幕上的音乐能够挖掘出并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

它能将画面场景笼罩上特定的气氛:恐怖、壮丽、欢乐或悲惨。

平淡的对话一经音乐的衬托便上升为诗意的境界。

动画音乐不仅是联系银幕和观众的纽带,它包涵一切。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引言: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常常通过精巧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将观众带入一个鲜活的虚拟世界。

在九十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动画电影行业都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成果,不断推陈出新的制作技术和声音艺术方法,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对中美动画电影的声音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此方面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对声音艺术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美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九十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动画电影的发展都经历了飞速的进步。

美国动画电影以几家大型制片公司为主导,例如迪士尼、梦工厂等,制作出了一系列风靡全球的经典作品。

而中国动画电影则经历了从较为粗糙的手绘作品逐渐过渡到计算机生成图像(CGI)制作的阶段。

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动画电影在技术上的创新和制作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其声音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中美动画电影的声音设计与配乐比较2.1 声音设计中美两国动画电影的声音设计有着明显的区别。

美国动画电影常常通过精心设计的音效,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观众的身临其境感。

例如,为了创造战斗场景的紧张氛围,美国动画电影往往会选用激烈的音效,如破碎声、爆炸声等。

与此不同,中国动画电影在声音设计上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

通过细腻的音效,将观众带入人物的情感世界。

2.2 配乐配乐是动画电影声音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动画电影的配乐往往承担着引导观众情绪和加强剧情的重要角色。

例如,迪士尼的音乐剧式配乐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壮阔的视听盛宴,使人们沉浸在动画故事中。

而中国动画电影则常常选择了更加淳朴和朴实的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相契合,强调审美和意境。

第三部分: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的文化差异中美动画电影的声音艺术差异背后,反映了两国文化差异的特点。

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娱乐性,因此,美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更加注重视听效果的瞬间冲击力,以及追求观众情感的高度参与感。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声音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九十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动画电影的发展逐渐受到全球的关注。

本文将以九十年代以来的中美动画电影为例,比较中美两国在声音艺术方面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一、配乐创作差异在配乐创作方面,中美动画电影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动画电影一直以来注重音乐与电影的紧密结合,将配乐作为情节表达的重要手段。

音乐既能够突出电影的气氛,还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

例如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狮子王》中的音乐,《狮子王》采用非洲音乐元素,将故事背景与音乐风格紧密融合,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非洲大草原的浩瀚与壮丽。

而中国动画电影在配乐创作方面起步较晚,往往将音乐作为背景伴奏,少有片中配乐与情节相辅相成的情况。

近年来,一些中国动画电影开始注重配乐的创作,例如《大圣归来》中融入了传统的古典音乐元素,使整个故事更有韵味。

二、声音效果的运用在声音效果的运用方面,中美动画电影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动画电影一直以来注重声音效果的营造,通过声音的运用来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例如《功夫熊猫》中的格鲁音效,通过模仿真实的音效,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被卷入格鲁的世界。

而中国动画电影在声音效果的运用方面,往往较为保守,多以常规的声音效果为主,缺少创新的尝试。

然而,近年来一些中国动画电影开始注重声音效果的创作,例如《大鱼海棠》中运用了梦幻般的声音效果,使观众感受到奇幻世界的独特氛围。

三、配音表现的差异在配音表现方面,中美动画电影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动画电影一直以来有着顶尖的配音阵容,世界级的知名演员常常为动画电影进行配音,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角色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例如《功夫熊猫》系列中的杰克·布莱克等演员,通过配音使角色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此相比,中国动画电影在配音表现上相对较弱,配音阵容较为单一,缺少知名度高的演员。

数字电影声音——3D时代的全维度环绕立体声(ADSS)的概念、创意与发展对策

数字电影声音——3D时代的全维度环绕立体声(ADSS)的概念、创意与发展对策

数字电影声音——3D时代的全维度环绕立体声(ADSS)的概念、创意与发展对策姚睿;姚国强【期刊名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5【摘要】在电影数字特技的影响和冲击下,3D数字电影大片中的声音创意与录音技术制作又会有何种作为?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以往电影数字立体声仅在水平维度还音的新的还音模式设想,使得电影声音从此不仅能在电影银幕的水平维度上进行还音,还能在电影银幕的垂直维度上还音,从而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3D数字电影声音还音模式,给观众带来最新的声音创意审美体验。

这种3D数字电影声音还音模式,我们既可以称其为"全维度环绕立体声"(ADSS),也可称其为"全景化环绕立体声"(PSS)。

【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3D电影时代;电影声音创意;全维度环绕立体声(ADSS);全景化环绕立体声(PSS)【作者】姚睿;姚国强【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电影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2.27【相关文献】1.5.1声道环绕立体声电影声音后期制作系统(下) [J], 刘俊鹏;何琳2.挑战与机遇——探析电影院数字环绕立体声还音系统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J], 姚国强;赫铁龙3.21声道数字多维度环绕立体声之和谐制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影片《和谐中国》的声音创作 [J], 詹新;刘媛媛4.浅析5.1环绕立体声电影中语言的声音设计——以电影短片《夕阳下的一场雪》为例 [J], 孙文欣5.何晟铭一改以往的帝王形象变身职场精英喜欢优质的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在家就可享受3D影片的震撼 [J], 蔡映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画电影中声音元素的特点以及功能分析

动画电影中声音元素的特点以及功能分析

动画电影中声音元素的特点以及功能分析动画电影中声音元素的特点以及功能分析在迪斯尼流传着这样一句话——“you see it, you hear it ,you believe it”,你看到它,你听到它,你就会相信它的存在。

本文试图从几部动画作品入手,对动画片中不同声音元素的功能进行分析。

一、角色塑造的第三维动画片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空间环境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运用夸张、神似及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理想和愿望,是一种具有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

其中,声音正是造型手法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语言是将角色立体化的重要元素。

与文字语言相区别的,有声语言的最大特点集中体现是副言语。

副言语是人们(当然,在动画片里被认为是角色)在说话时表现出来的语音特点,包括音量、音质、速度、节奏、语调及其他的独特方式,如:口音和发音习惯等,还包括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它不是纯物理意义上的语音特征,更多的是由此体出来的社会文化内涵。

同样,非常精确的副言语的体现,也是将动画片里的虚拟角色形象进行拟人化的过程。

迪斯尼出品的动画《虫虫特工队》中,人物语言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应该是马戏团中的瓢虫与青虫。

瓢虫因为声音温润柔和而在造型上又细致精巧,多次被误认为是女性,在表演中苍蝇观众对他的嘲弄让他愤怒无比,而到了蚁岛之后,营救了小公主小不点儿,又有若干小蚂蚁来认他做“干妈”,让他十分无奈。

青虫因语气夸张而显得既戏剧化又幼稚的声音,与他肥胖的身躯给人的视觉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出入,更显出它傻乎乎的可爱气质。

在营救小不点儿时,以自己做诱饵来引诱鸟的他大喊“我被卡住啦”时的声音,让人在紧张的情节发展中依旧感到稚气而生动,令人捧腹。

由福克斯公司出品的《冰河世纪》中,描述了发生在三只史前动物和一个婴儿之间的故事。

剑齿虎迪耶戈的声音低沉而有磁性,塑造出一个具有计谋、很有威慑力的形象;猛犸象曼尼性格暴躁但善良,声音中气十足;树獭希德则是一个大舌头的话痨,到处惹是生非,但心地善良而温情。

听.电影声音也。3D”解读杜比全景声

听.电影声音也。3D”解读杜比全景声

听.电影声音也。

3D”解读杜比全景声
张智衍
【期刊名称】《微型计算机》
【年(卷),期】2015(0)4
【摘要】中国电影产业正处在最好的时代——总票房和观影人数年年创新高,电影市场空前繁荣。

除了影片质量与数量的提升之外,影院近几年在技术方面的升级也助推了市场的繁荣,3D、IMAX都是其中的代表。

最近,一个名为“杜比全景声”的技术开始在许多影院的宣传中出现,它是一个新的噱头,还是真正能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通过了解这个技术我们可以判断它的价值所在。

【总页数】5页(P51-55)
【关键词】电影声音;全景;杜比;3D;解读;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影片质量
【作者】张智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相关文献】
1.杜比全景声电影混录棚系统案例探究(下)——以和声创影杜比全景声混录棚为例[J], 叶思成;张力元;李英若
2.常州声旋风影院设计建造工作室接过第一棒杜比全景声极致3D影音大中华区巡演启动 [J], 张丹
3.电影声音杜比全景声创作初探 [J], 王钢;刘晓莎
4.杜比全景声技术在VR电影声音系统中的运用探析 [J], 杨博;
5.杜比全景声技术在VR电影声音系统中的运用探析 [J], 杨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范文

《2024年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范文

《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篇一一、引言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声音艺术在影片的创作与呈现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九十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在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方面的特点与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与比较,探讨各自的发展脉络与特色,并尝试解析其在全球动画电影市场中的影响。

二、中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的特点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一方面,传统的声音元素如方言、民间音乐、传统乐器等在动画电影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影片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音效、立体声等现代声音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动画电影中,为影片带来更加丰富的听觉体验。

三、美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的特色美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以其丰富的音效、音乐和配音而著称。

在音效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常常运用先进的录音技术和后期制作手段,为影片营造出逼真的环境音效和动作音效。

在音乐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常采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流行音乐,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此外,优秀的配音演员也是美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为角色赋予了生命力。

四、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的比较(一)技术层面的比较技术方面,中美两国在动画电影声音艺术上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中国在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声音技术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数字音效、立体声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美国则以其领先的录音技术和后期制作手段,为动画电影带来了更加逼真的环境音效和动作音效。

(二)文化层面的比较文化方面,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体现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中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注重传统元素的运用,如方言、民间音乐等,使得影片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而美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则更加注重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通过流行音乐、国际化配音等方式,使影片更具全球性吸引力。

五、全球动画电影市场中的影响在全球动画电影市场中,中美两国的动画电影声音艺术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效果声音在影视剧中的造型意义分析--以《冰雪奇缘》中的效果声音造型为例

效果声音在影视剧中的造型意义分析--以《冰雪奇缘》中的效果声音造型为例

效果声音在影视剧中的造型意义分析--以《冰雪奇缘》中的效
果声音造型为例
郑晓姣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14(0)12
【摘要】效果声音不但可以模拟合成一些影视自然声、影视语音(人声),还能够制作许多不具备完整结构与独立旋律的电子音色,从而适时地配合影片的画面和信息,起到烘托故事场景、加深内涵寓意以及表现角色心理的作用。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极其详尽地诠释了效果声音的独特造型意义。

【总页数】1页(P59-59)
【作者】郑晓姣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1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人物声音造型在影视配音中的功能刍议 [J], 时郁婷
2.影视声音造型--以动画片《冰雪奇缘》为例 [J], 迟迅
3.新媒体时代影视声音造型分析 [J], 李美艳; 韩强
4.探究影视配音的声音造型艺术 [J], 张小溪
5.探究影视配音的声音造型艺术 [J], 张小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狮子王 I》The Lion King
语言是将角色立体化的重要元素。与文字语言相区别的,有声语言的最大特点集中体现是副言语。副言语是人们(当然,在动画片里被认为是角色)在说话时表现出来的语音特点,包括音量、音质、速度、节奏、语调及其他的独特方式,如:口音和发音习惯等,还包括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它不是纯物理意义上的语音特征,更多的是由此体出来的社会文化内涵。同样,非常精确的副言语的体现,也是将动画片里的虚拟角色形象进行拟人化的过程。
香港动画片《麦兜故事》中,大量使用古典音乐作为插曲,进行重新填词;《麦兜与鸡》是舒伯特的作品;Miss Chen总唱的《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是一首英国圣诗;《大包多来两笼》的作曲是舒曼;最具特色的是,麦兜在介绍自己的母亲麦太时,影片设计成一个名叫“麦太大冒险”的游戏场景:画面进入类似于《魂斗罗》结构的游戏,麦太太所向披靡,此时的音乐是俄罗斯传统民歌《库斯特邮车》旋律,并且掺进各种游戏音响,类似得分、晋级等,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而这种使用,则是该片创作者的独特的个人风格的体现。
当然,很多角色的声音为了更好地塑造形象,语言声音不仅仅是原始录制的人声,而加入了其他的元素或进行了夸张或变形。例如在梦工厂出品的《埃及王子》中,西伯来人神的声音是非常有特点的,它是由多个人的声音经过变调混合在一起,因此听起来或虚无飘渺或浑厚有力,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有时候,一些角色甚至没有具体的台词,而“语言”部分则是一些简单的语气词、笑声等等。在这时,语言甚至都不再具有原本最重要的叙述情节的作用了,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形象的构成元素出现。在迪斯尼公司94年推出的《狮子王》中,就有这样的一个角色:三只与刀疤狼狈为奸的鬣狗中,有一只叫艾德的是哑巴;整个电影中,他只出现过若干次吃吃的笑声;但鬣狗龌龊而凶狠的形象则完美地通过这样简单的声音与画面体现了出来。在《冰河世纪》中的那只大犬齿松鼠,以及更早的捷克经典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中的小鼹鼠,都只有一些简单的语气词,而没有整句的能够表意的台词,但依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由华纳公司出品的《快乐的大脚》中,在塑造南极的氛围时,细致的风声与画面中被风吹过的一层层雪交融在一起,塑造出一个寒冷、静谧而奇妙的南极世界。《冰河世纪》中,开头,因为大犬齿松鼠试着藏埋松果而导致的雪崩,从冰面的破裂,冰山的碎裂,到最后雪崩,只有制作细致而气势非常宏大的音响效果,在观看时都觉得恐惧而紧张。以及,在中后段落表现火山喷发的段落中,岩浆滚流、冰山迅速消融、几次火山喷射出岩浆的音响极其细腻,强有力地表现出情节中紧张的气氛。还有《海底总动员》中,父亲马琳随海龟顺澳大利亚暖流去寻找尼莫时,海底的声音刻画得十分考究。《虫虫特工队》中,当飞力第一次从蚁岛来到城市中时,各种昆虫川流不息,配以人类城市中的汽车声、刹车声、商店的背景音乐声,一个拥挤嘈杂繁忙的都市跃然眼前。
* 自身丰富的风格;
* 作为整个影片的风格要素时更重要的意义;
* 运用手法不可比拟的多元化;而影片对声音不同的运用手法,本身也就体现出了影片的自身风格。
动画片音乐在风格方面的意义,包括音乐自身的风格与作为风格要素对整体影片的影响。动画片中音乐本身的风格大致可以被分为:交响化的音乐语言,流行音乐语言,及民族化的音乐语言。《快乐的大脚》也许是音乐语言风格最为突出的一部动画片。小企鹅曼波(伊利亚·伍德配音)生来声音沙哑恐怖,但是个天才踢踏舞蹈家。曼波的妈妈诺玛·珍(妮可·基德曼配音)、爸爸曼菲斯(休·杰克曼配音)的歌喉都无比美妙,青梅竹马的好朋友格洛莉娅(布里坦妮·墨菲配音)更是企鹅王国里最好的歌者,虽然彼此互相喜欢,可面对曼波奇异的风格,他们之间的障碍越来越明显。最终因为太另类而被赶出了王国的曼波,在路上遇见了一群拉丁裔企鹅–由雷蒙(罗宾·威廉姆斯配音)领头的阿德烈家族。活泼开朗的阿德烈家族瞬间就喜欢上了曼波自创的特殊舞步,他们可不在乎什么美妙歌声,热情地邀请他同行。从此,曼波踏上了寻找真我的惊险旅途,寒冷的冰原也焕发出了不一样的活力。片中,有大量优美动听的原创流行歌曲,略显嘻皮风格的踢踏舞音乐,雷蒙的意大利歌曲等等,所有的音乐都令人陶醉。
由福克斯公司出品的《冰河世纪》中,描述了发生在三只史前动物和一个婴儿之间的故事。剑齿虎迪耶戈的声音低沉而有磁性,塑造出一个具有计谋、很有威慑力的形象;猛犸象曼尼性格暴躁但善良,声音中气十足;树獭希德则是一个大舌头的话痨,到处惹是生非,但心地善良而温情。在为婴儿找食物的段落,出现了一群愚蠢至极的渡渡鸟。他们的声音都是男性声音,但异常地尖锐而撕扯,与情节交织在一起,有非常强的喜剧效果。
二、 虚拟的现实因素与时空环境塑造
动画与其他电影最大的不同,是除了动画以外的任何类别都会有对真实世界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记录与还原;而动画中的一切都是虚拟的。但是,虚拟出的世界中,却又表现出令人惊奇真实感受。音响在“还原”,或者说再创造一个令人感受真实的全新时空环境的方面,具有非常巨大的能力。在此,音响的意义是:除了语言音响及音乐音响之外的一切自然界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这种音响,是时空环境中最重要的的物质特征,是再现现实最重要的因素。
除了这样大面积的环境音响外,很多细节性的音响也决定了影片的感染力,而这种主要以拟音的手段创造的音响,是最能发挥拟音师的艺术创造力的。《虫虫特工队》中,雅婷公主在查对帐目时焦急地扑动翅膀的声音;小不点儿在翅膀还没有完全长成但渴望飞翔时扑翅声音;蚱蜢第一次出现时拍动翅膀的声音截然不同,这种细节的差异使得形象听起来清晰可辨;更有许多声音与画面形成的奇特对位,蝗虫飞行时候的声音是飞机的轰鸣;蚂蚁们用蜗牛壳吹出的是报警的号角;雨滴落地则是呼啸而落的炸弹爆炸声。这些巧妙的音响与细致的雕刻,都使得动画片的艺术感染力大大提升。创作者正是从昆虫的角度出发,想象出对于昆虫而言的音响们,再使用实际人类生活中的元素进行重新建构,从而神奇地塑造出了一个属于昆虫们的时空环境。
《动画片的视听语言》吴起
《读解动画片的声音元素》周立
电影:
《虫虫特工队》A Bug’s Life
《麦兜故事》My life as Mcdull
《快乐的大脚》Happy Feet
《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
《冰河世纪》Ice Age
《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
《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音在塑造动画角色、创造时空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声音元素中的音乐在“风格”范畴内的意义以及运用手法各具特点;声音在动画电影中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动画电影中声音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值得更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附:
参考资料:
《影视声音创作艺术》 伍建阳
《浅谈动画片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张岳
另外,部分动画片中的音乐有着很明确的音响化趋势。此类音乐不断地挖掘各种乐器的表现力;在作品中旋律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各种音响的音色之间是否能碰撞出喜剧的火花来。《猫和老鼠》就是这样的作品。而这种“音乐音响化”也正是《猫和老鼠》作品的风格之一。
在音乐在电影中诸多运用手法之外,动画中音乐还有一个极其特殊的运用案例,被称为“图解音乐”,是指用各种各样的图形、画面及其运动来表现音乐的手法。迪斯尼1940年的《幻想曲》就是一部完全为音乐而作的动画片。它以音乐作为基础,但不受其原创动机的限制,迪斯尼的动画艺术家们沉浸在音乐中,无拘无束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创造了崭新的视听连觉的动画片。
声音可以被认为是电影的最重要的风格化要素之一;而除了自身风格之外,音乐又比音响、语言这些声音元素更能体现出影片的民族风格、**风格甚至个人风格。影片《埃及王子》中,主题音乐具有明显的中亚风情;其中摩西在沙漠被西伯来人收留之后的音乐直至婚礼结束,混合利底亚调式的音乐独具特色。
《埃及王子》中,对“摩西姐姐的歌唱”的运用手法很特别。此时她的歌唱完全相当于旁白,拥有全能全知的视角,既有间离和预叙功能,又隐藏于整体叙事之中。这种旁白式的歌唱因其和动画片整体音乐型声音风格的合拍,不但没有打断观影思路和情绪,反而自然地运用了旁白这样的形式进行叙事,进而成为一种高级形态的间离手法。而这种对音乐的使用方式,也是本片独有的风格。
迪斯尼出品的动画《虫虫特工队》中,人物语言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应该是马戏团中的瓢虫与青虫。瓢虫因为声音温润柔和而在造型上又细致精巧,多次被误认为是女性,在表演中苍蝇观众对他的嘲弄让他愤怒无比,而到了蚁岛之后,营救了小公主小不点儿,又有若干小蚂蚁来认他做“干妈”,让他十分无奈。青虫因语气夸张而显得既戏剧化又幼稚的声音,与他肥胖的身躯给人的视觉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出入,更显出它傻乎乎的可爱气质。在营救小不点儿时,以自己做诱饵来引诱鸟的他大喊 “我被卡住啦”时的声音,让人在紧张的情节发展中依旧感到稚气而生动,令人捧腹。
三、 最为多样的变化——动画中的音乐
音乐是最早进入电影的一个声音元素,也是电影中最复杂的声音元素。动画中的音乐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善于表现感情,没有抽象表述能力等;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其创作必须符合电影语法和观念。好的动画片音乐应该是融化渗透在影片的整体构思中的。
动画中,音乐是声音元素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部分。相对于声音中的其他元素而言,音乐更能体现出:
在迪斯尼流传着这样一句话——“you see it, you hear it ,you believe it”,你看到它,你听到它,你就会相信它的存在。本文试图从几部动画作品入手,对动画片中不同声音元素的功能进行分析。
一、 角色塑造的第三维
动画片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空间环境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运用夸张、神似及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理想和愿望,是一种具有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其中,声音正是造型手法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