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NPN三极管的设计与平面工艺研究马慧莉四川大学物理学院
SiC热氧化SiO2层结构的光谱学表征
![SiC热氧化SiO2层结构的光谱学表征](https://img.taocdn.com/s3/m/756443d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7c.png)
SiC热氧化SiO2层结构的光谱学表征林海;袁菁;田晓丽;杨治美;马瑶;龚敏【期刊名称】《光散射学报》【年(卷),期】2007(019)003【摘要】C原子的存在,不仅影响SiC热氧化SiO2层与SiC间的界面态,也直接影响SiO2层的结构和致密性.本文用红外光谱对SiC和Si热氧化生长SiO2层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讨论SiO2/SiC和SiO2/Si的红外反射光谱特征峰,以及不同的热氧化条件和退火过程对这些谱峰的影响,对SiC热氧化SiO2层质量的光谱学表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总页数】4页(P248-251)【作者】林海;袁菁;田晓丽;杨治美;马瑶;龚敏【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成都,610064;微电子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成都,610064;微电子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成都,610064;微电子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成都,610064;微电子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成都,610064;微电子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成都,610064;微电子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3【相关文献】1.一种新型硅基3C-SiC的生长方法及光谱学表征 [J], 程顺昌;杨治美;钟玉杰;何毅;孙小松;龚敏2.红外反射法研究6H-SiC表面热氧化生长的SiO2特性 [J], 钟志亲;刘洪军;袁菁;王欧;刘畅;龚敏3.核壳结构SiC/SiO2纳米线的低温合成与表征 [J], 赵春荣;杨娟玉;丁海洋;卢世刚4.SiO2/炭泡沫和SiC/炭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J], 吴晓栋;邵高峰;崔升;王岭;沈晓冬5.SiC微/纳米纤维毡增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J], 余煜玺;马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六章模拟集成电路设计-1.
![第六章模拟集成电路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5df5629765ce0508763213a9.png)
2018/10/18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CMOS工艺技术
• • • • • • 晶片工艺 光刻 氧化 离子注入 淀积与刻蚀 器件制造
2018/10/18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有源器件
• 基本晶体管制造 • 后端工艺
2018/10/18
• 常用的标准电压:
– BE结的正向压降VBE=0.6~0.8V。温度系数:-2mV/℃ – BE结构成的齐纳二极管(反向电压)VBER=6~9V。温 度系数:2mV/℃ – 等效热电压:Vt=0.026V,温度系数:0.086mV/℃
• 组合得到对电源电压和温度不敏感的电压源和基 准电压源
2018/10/18
• 反馈补偿作用
– 稳定工作点
2018/10/18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P管恒流源在双极型模拟电路中广泛使 用 • 根据电流源电路的特点:基极短接、发射 极接同样电位,因此采用多集电极横向 PNP管就可等效出多个恒流源 • 优点:可把偏置和恒流的几个晶体管都作 在一个隔离岛内,而且共用一个发射极、 一个基极,从而节省了面积 • 缺点:误差大、频率特性差 • 电路如图6-33
• 参考电压源和参考电流源
– 偏置电路:把一个支路中的参考电流比较精确 地反射到另一个支路上去,以获得较稳定的工 作电流 – 有源负载:设计得到大的动态电阻,从而提高 电压增益
2018/10/18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本型恒流源
1. 镜像电流源 基准电流:
r
I REF
VCC VBE VCC = Ir R R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第3章_双极型晶体管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第3章_双极型晶体管](https://img.taocdn.com/s3/m/faccb813eff9aef8951e0615.png)
NPN型晶体管的共发射极连接
3.2. 4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3. 共集电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 IB IE C β0 1 IB IB
共集电极电流放大系数 4.α 0与β 0的关系
β0 IC IC α 0 I B I E I C 1 α0
β0和α0的关系曲线
1. 合金晶体管 PNP型合金管结构与杂质分布如图所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管芯结构 (b)杂质分布 锗合金晶体管的结构与杂质分布
合金晶体管的杂质分布特点:三个区的杂质分布都 是均匀分布,基区的杂质浓度最低,其发射结和集电 结均是突变结。
3.1.2晶体管的制备工艺与杂质分布
2. 平面晶体管 平面晶体管结构与杂质分布如图所示
那么基区电子的扩散电流In(X2)则为
x )eqU E / kT Wb
I n ( X 2 ) AqDnb
可求出In(X2)近似为
I n ( X 2 ) AqDnb
dnb ( x) qD n A nb b 0 eqU E / kT dx Wb
dnb ( x) qDnb nb 0 qU E / kT A (e 1 ) dx Wb
3.2. 3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方程式
5. IE、IC、IB直流电流方程式 因为IE由Ip(x1)和In(x2)组成,所以
I E I p ( X 1 ) I n ( X 2 ) [A
qDpe pe0 Lpe
qDnb nb0 qU E / kT A ( ]e 1 ) Wb
因为IC= In(x4)+ ICBO= In(x2)- IVB + ICBO,所以
3.2. 3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方程式
第五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相关器件
![第五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相关器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ee9239763231126edb1154.png)
发射区 基区 集电区
P
n
P VBC
IC
输出
VEB
IB
ND NA
(a)
WB 0 W WC
xC
WE
NB xE
x
(b)
E
x
(c)
EC EF EV
EC
EV
VBC VEB
(d) 图4.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
双极型晶体管及相关器件 6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在理想的二极管中,耗尽区 将不会有产生-复合电流,所以由 发射区到基区的空穴与由基区到 发射区的电子组成了发射极电流。 而集基结是处在反向偏压的状态, 因此将有一反向饱和电流流过此 结。当基区宽度足够小时,由发 射区注入基区的空穴便能够扩散 通过基区而到达集基结的耗尽区 边缘,并在集基偏压的作用下通 过集电区。此种输运机制便是注 射载流子的“发射极“以及收集 邻近结注射过来的载流子的“集 电极”名称的由来。
P
C
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模式
图(a)是一热平衡状态下的理想pn-p 双极型晶体管,即其三端点接在 一起,或者三端点都接地,阴影区域 分别表示两个 p-n 结的耗尽区。图(b) 显示三段掺杂区域的杂质浓度,发射 区的掺杂浓度远比集电区大,基区的 浓度比发射区低,但高于集电区浓度 。图 4.3(c) 表示耗尽区的电场强度分 布情况。图 (d) 是晶体管的能带图, 它只是将热平衡状态下的 p-n 结能带 直接延伸,应用到两个相邻的耦合 p +-n结与n-p结。
WE
NB xE
WB (c) 0 W
WC
硅光电倍增管偏置补偿电源电路的设计分析
![硅光电倍增管偏置补偿电源电路的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5ece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c.png)
硅光电倍增管偏置补偿电源电路的设计分析
葛莉;刘金莲;李昌
【期刊名称】《通信电源技术》
【年(卷),期】2024(41)6
【摘要】硅光电倍增管是一种先进的固态光子探测技术,继承了传统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PMT)的高性能特征,并以其独特的架构集成了大量工作在盖革模式下的SPAD,具有显著优势。
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的工作击穿电压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漂移现象,影响内部增益的稳定性,并对图像重建精度和能量分辨率等关键性能指标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此,研发了一种能够实时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动态补偿电路,实现对SiPM的偏置电压精密调控,有效抑制因温度导致的增益漂移效应,使SiPM器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均能保持偏置电压稳定。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葛莉;刘金莲;李昌
【作者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市艺术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1
【相关文献】
1.光电倍增管(PMT)的有源偏置电路
2.基于固态光电倍增管的放大电路及电源电路设计
3.生命科学仪器中光电倍增管偏置电路分压精度的提高
4.低功耗和快速补偿的光电倍增管偏置电路
5.一种适用硅光电倍增管探测器用高压电源的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最全《晶体管》教案(完整版)-2024鲜版
![最新最全《晶体管》教案(完整版)-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1b73b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0.png)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未来晶体管将朝着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更 小尺寸的方向发展。同时,柔性电子器件、可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也将 为晶体管带来新的应用场景。
挑战
随着晶体管尺寸的缩小,量子效应、热效应等问题将逐渐凸显,对晶体管的性 能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新型材料的可控性、稳定性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和解决。
体管。
2024/3/28
20
结构创新设计思路探讨
异质结结构
通过不同材料之间的能带 工程,实现高性能的晶体 管设计。
2024/3/28
垂直结构
通过垂直堆叠多个晶体管, 实现高集成度、高性能的 电子器件。
光电器件集成
将光电器件与晶体管进行 集成,实现光电一体化设 计,提高器件性能。
2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
特点
不同类型的晶体管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二极管具 有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场 效应管具有高输入阻抗和低噪声等优点。
2024/3/28
5
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工作原理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的导电特性,通过控制输入电流或电压来控制输出电流或电压, 实现放大、开关等功能。
主要参数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包括电流放大系数、截止频率、击穿电压、最大功耗等,这些参数决定了晶 体管的性能和使用范围。
竞争格局
当前,全球晶体管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主要厂商包括英特尔、高通、AMD、 台积电等。这些厂商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形成 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
发展前景
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晶体管作为电子设备的核 心元件之一,其市场前景广阔。未来,晶体管将不断向高性能、高集成度、低功耗 等方向发展,同时在新兴应用领域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改善硅基功率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高低温变化率的工艺研究
![改善硅基功率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高低温变化率的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0f79c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2.png)
第49卷第5期人工晶体学报Vol.49No.5 2020年5月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May,202°改善硅基功率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高低温变化率的工艺研究马飞打贵向泉2,李立2(1.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宜兴2142062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兰州730050)摘要:依据功率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高低温变化率的实际电参数指标要求,利用TCAD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和晶体管原理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结果表明,针对较大测试电流、较高电流放大倍数的功率晶体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射区掺杂浓度、提高基区掺杂浓度可有效改善电流放大倍数的高低温变化率。
并在一定的发射区表面浓度和基区表面浓度下,通过优化发射区结深和基区宽度可满足常温电流放大倍数的指标要求。
结合仿真研究结果,通过实际流片,对关键的工艺进行工艺攻关。
流片结果表明,采用降低发射区掺杂浓度并提高基区掺杂浓度的工艺方法,电流放大倍数高低温变化率得到有效改善,并能控制其他参数实测值满足设计要求&关键词: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高低温变化率;仿真中图分类号:TN323+.4;TN3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C85X(2020)05C815C9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Change Rate at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Current Ampliicahon Factor of Silicon Power TransistorMA Fei,GUI Xiangquan2,LI Li2(1.School of Elec/omechanical and Infoenation EngineeCng,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Technology,Yixing214206,China;2.School of Computes and Communication,Lanzhou UniversiR of Technology,Lanzhou730050,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lect/cai parameters of the change rate at high and G w temperature curr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power transistor,the simulation software of the TCA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the transistor pCncipC were analyzed depth.The resuCs show that,for the power transistors with Grge test current and high current amplification factor,the change rate at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curr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can be Lfectively improved by decreasing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in the emitter avion and increasing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in the base to a certain extent.At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the su:ace of the emitter reyion and the su:ace concentration of the base,the optimization of the-unction depth and the width of the base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amplification indec at room bin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key processes were solved through the actual fow sheet.The fow shee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method of reducing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in the emitter reyion and increasing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in the base can Lfectively improve the change rate of curr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at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and conWoi the measured values of other parameters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transistor;current amplification factor;change rate of high and G w temperature;simulation0引言影响功率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的因素较多,电流放大倍数高低温变化率及改善措施一直以来是半导体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功率晶体管设计和制造的难点之一*T&张华杰*3+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带P+埋层的高反压大功率晶体管结构,拓宽满足直流增益要求的结构参数范围并改善直流增益高低温变化率。
《场效应晶体管》课件
![《场效应晶体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ce3e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b.png)
在制造过程中,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能够影响材 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晶体管的性能。
时间
时间是制造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的工艺步骤需 要不同的时间来完成,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影响晶体管 的性能。
气体流量
在化学气相沉积等工艺中,气体流量是关键的参数之一, 它能够影响材料的生长速度和均匀性,从而影响晶体管的 性能。
掌握搭建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技 能。
05
06
学会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测试放大电 路的性能。
特性测量实验
实验三:场效应晶体管的 转移特性与输出特性测量
分析测量结果,理解场效 应晶体管的工作机制。
学习测量场效应晶体管频 率响应和噪声特性的方法。
掌握场效应晶体管转移特 性和输出特性的测量方法。
实验四:场效应晶体管的 频率响应与噪声特性测量
了新的可能。
制程技术优化与突破
制程技术
不断缩小晶体管的尺寸,提高集成度和能效比,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突破
探索新型制程技术,如纳米线、纳米孔等新型器件结构,以提高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和 稳定性。
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挑战
要点一
应用领域
场效应晶体管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包括通信、物联网、 智能制造、医疗电子等领域。
要点二
挑战
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对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要求也越来 越高,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
Part
06
实验与习题
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一:场效应晶体管的认知与检测
01
02
了解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学习使用万用表检测场效应晶体管的方法 。
03
04
实验二: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的搭建与 测试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设计与工艺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设计与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b98cc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f.png)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设计与工艺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是一种常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通常用于高电压、高电流和高功率应用中。
IGBT具有具有高
开关速度、低导通压降和低饱和压降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和电动机控制等领域。
以下是IGBT的设计与工艺步骤:
1. 设计IGBT电路结构:根据需要的电流和电压要求,确定IGBT的电路结构,包括NPN功率二极管的织构和PNP织构等。
同时,还要确定绝缘栅结构的参数,例如栅极长度、栅极宽度和栅极氧化层厚度等。
2. 设计IGBT掺杂层结构:在半导体衬底上进行多次掺杂和扩
散工艺,形成绝缘栅结构、集电极结构和发射极结构。
掺杂的材料和掺杂浓度要根据所需的电流和电压要求来确定。
3. 完成绝缘栅结构:使用物理气相沉积(PECVD)或化学气
相沉积(CVD)技术制备绝缘栅氧化层。
4. 完成金属电极:利用光刻和蒸镀工艺对铝或其他金属材料进行沉积和定义,形成栅极、集电极和发射极等金属电极。
5. 完成封装:将已制备好的IGBT芯片封装到塑料外壳中,并
连接外部引脚。
封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导热性能和电气隔离等。
6. 进行测试和性能验证:对制备好的IGBT进行电气性能测试
和可靠性测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以上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设计与工艺的一般步骤,具体的步骤和工艺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制造工艺。
基于场发射三极管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基于场发射三极管的设计及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39a515964bcf84b9d57b84.png)
关键词 : 场发射 三极 管 ; 前 栅极 ; 纳 米非 晶碳 和碳 纳 米管
中 图分类 号 : TN3 8 3 .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9 7 3 1 ( 2 0 1 3 ) 0 8 — 1 1 5 0 — 0 3
2 . 2 场 发射 三极管 的设计
助
材
料
2 0 1 3 年第8 期( 4 4 ) 卷
基 于场 发 射 三 极 管 的 设计 及 性 能研 究
张新 月 ,麻 华 丽 , 曾凡 光 , 姚 宁。 , 张 兵 临
( 1 .郑州 航空工 业管 理学 院 数 理 系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1 5 ; 2 .郑州 大学 材料 物理教 育部 重点 实验室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5 2 )
首先在 直径 为 l O mm 不锈 钢 衬 底 上焊 接 阴极 导线 , 而 后 再按 前述条 件 生 长非 晶碳 和碳 纳线 时对碳 膜造成 损坏 。
e 1 ) 是一 种新 型 的平 板显 示 装 置 , 它在 保 留了 阴极射 线 管显 示器 高 图像 质量 的基础 上 , 实现 了完 全平 板化 、 薄 型 化和轻 型化 的转变 , 具有 分 辨 率 高 、 对 比度 大 、 响应 速度 快 、 功耗低 、 温 区广等特性 , 拥 有 广 阔 的 市 场 前 景_ 1 ] 。场 致发射 显示 的分 类方法 很 多 , 按 结 构可 简单
决定 场 发射三 极管 性能 的重要 因素 在 于 阴极 场 发 射 材料 , 作 为传统 的尖 端 场发 射 阵 列 阴极 加 工 工 艺 复 杂, 制作 成 本 昂贵 , 难 以 达 到 大 面 积 均 匀 。第 二 代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ce05ae767f5acfa0c7cdbd.png)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微电子器件工艺课程设计题目名称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学生学院___ 材料与能源学院___ _ 专业班级08微电子学1班学号3108008033学生姓名____ 张又文 __ _ 指导教师魏爱香、何玉定 ___2020 年 7 月 6 日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 pnp 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学生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 微电子学专业08级1班姓 名 张又文 学 号3108008033一、课程设计的内容设计一个平均掺杂的pnp 型双极晶体管,使T=300K 时,β=120。
V CEO =15V,V CBO =80V.晶体管工作于小注入条件下,最大集电极电流为I C =5mA 。
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的阻碍。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1.了解晶体管设计的一样步骤和设计原那么2.依照设计指标设计材料参数,包括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掺杂浓度N E , N B ,和N C , 依照各区的掺杂浓度确定少子的扩散系数,迁移率,扩散长度和寿命等。
3.依照要紧参数的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纵向结构参数,包括集电区厚度W c ,差不多宽度W b ,发射区宽度W e 和扩散结深X jc , 发射结结深X je 等。
4.依照扩散结深X jc , 发射结结深X je 等确定基区和发射区预扩散和再扩散的扩散温度和扩散时刻;由扩散时刻确定氧化层的氧化温度、氧化厚度和氧化时刻。
5.依照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图形结构,设计器件的图形尺寸,绘制出基区、发射区和金属接触孔的光刻版图。
6. 依照现有工艺条件,制定详细的工艺实施方案。
7.撰写设计报告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1. 材料参数设计2.晶体管纵向结构设计3.晶体管的横向结构设计〔设计光刻基区、发射区和金属化的掩膜版图形〕4.工艺参数设计和工艺操作步骤5.总结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6. 写设计报告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要紧参考文献1.«半导体器件基础»Robert F. Pierret著,黄如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赵毅强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3.«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关旭东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发出任务书日期: 2020 年 6 月 27 日指导教师签名:打算完成日期: 2020年 7月8日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主管院长签章:名目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2)一、设计任务及目标 (5)二、晶体管的要紧设计步骤和原那么 (5)2.1.晶体管设计一样步骤 (5)2.2.晶体管设计的差不多原那么 (6)三、晶体管物理参数设计 (7)3.1. 各区掺杂浓度及相关参数的运算 (7)3.2.集电区厚度Wc的选择 (10)3.3. 基区宽度WB (10)3.4.扩散结深 (13)3.5.杂质表面浓度 (14)3.6.芯片厚度和质量 (14)3.7. 晶体管的横向设计、结构参数的选择 (14)四、工艺参数设计 (16)4.1. 工艺参数运算思路 (16)4.2. 基区相关参数的运算过程 (16)4.3.发射区相关参数的运算过程 (18)4.4. 氧化时刻的运算 (20)五、设计参数总结 (21)六、工艺流程图 (22)七、生产工艺说明 (24)7.1 硅片清洗 (24)7.2 氧化工艺 (26)7.3. 光刻工艺 (27)7.4 磷扩散工艺〔基区扩散〕 (29)7.5 硼扩散工艺(发射区扩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NPN三极管的设计与平面工艺研究马慧莉四川大学物理学院2004级微电子专业摘要:本文介绍根据所要求的设计目标设计出NPN三极管的工艺参数和各区参数,用抛光好的硅片通过氧化、扩散、光刻这三个最基本的平面工序,制备出能用晶体管特性测试仪测试放大特性和击穿特性的硅平面npn晶体管管芯。
通过对所制备管芯特性的测试分析,理解工艺条件对硅NPN平面晶体管的参数的影响关键词:双极晶体管,工艺,放大倍数,击穿电压一、引言自从1948年晶体管发明以来,半导体器件工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950年采用合金法工艺,第一次生产出了实用化的合金结三极管;1955年扩散技术的采用为制造高频器件开辟了新途径;1960年,硅平面工艺和外延技术的出现,是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它不仅使晶体管的功率和频率特性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也使晶体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了新的保证。
硅外延平面管,在超高频大功率、超高频低噪声、小电流高增益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在上个世纪,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硅外延平面工艺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
有了硅平面工艺,才使人们早已设想的集成电路得以实现,为电子设备的微小型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双极型晶体管是最先(1947年)出现的三端半导体器件,由两个pn结组成,是两种极性的载流子(电子与空穴)都参与导电的半导体器件,通常有NPN和PNP两种基本结构,在电路中具有放大、开关等主要作用,高速性能尤其突出。
近三十年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都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技太迅速发展,双极型晶体管的突出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但它在诸如高速计算机、火箭和卫星、现代通信和电力系统方面仍是关键性器件,在高速、大功率、化合物异质结器件以及模拟集成电路等领域还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本实验我们根据所学半导体物理和微电子器件与工艺等知识设计出三极管基区、发射区掺杂浓度和厚度等相关数据,同时也根据实验室的标准条件,通过氧化、扩散、光刻这三个最基本的平面工序在抛光好的硅片制备出能用晶体管特性测试仪测试放大特性和击穿特性的硅平面npn晶体管管芯。
二、NPN硅晶体管的设计一、设计目标:放大倍数75,EBC图1 晶体管结构(—)晶体管参数设计要求衬底电阻率为3-6Ω·CM ,查表得所对应的Nc=1510厘米-3。
设B 、E 区都为均匀掺杂。
设: E N =2010厘米-3,B N =1810厘米-3,E W =1.3um.用浅基区近似,则022020()()B E E E E pE ieE ieB B pw pnB ieB N N w dx D n n w S p dxD n β--+-=⎰⎰可写为:202nB ieBE E B pE B ieED n N W N D W n β=其中:nB nBpE pED D μμ==340/130=2.6(由表一查得), 22ieBieEn n =exp[()/]gB gE E E KT ∆-∆=0.19(由图二查得) 代入各数据求得, β=75时,W B =0.86um. 故设计的NPN 型晶体管的各数据为:B N =1810 厘米-3,E N =2010厘米-3,E W =1.3um,W b =0.86um 。
基区宽度的验证:对于高耐压器件,基区宽度的最小值由基区的穿通电压决定。
在正常工作下,基区不能穿通。
当集电结电压接近雪崩击穿电压时,基区侧的耗尽层宽度为1/2021D S AmBCBO DA A N N X BV N qN N εε⎡⎤⎛⎫⎢⎥ ⎪⎢⎥ ⎪=⎢⎥ ⎪+ ⎪⎢⎥⎝⎭⎣⎦… (4)为正常工作,b W 应满足b mB W X >,代入数据得, Xm B=0.39 um.对于低频管,基区宽度最大值由β值确定。
当发射率1γ=时,22nbbL Wλβ≈,故基区宽度最大值可估计为:1/22maxnb b L W λβ⎛⎫= ⎪⎝⎭…………(5) 当B N =1810 厘米-3时查表得:47nb L m μ=, 取4λ= ,代入数据得: W b <11um 所以有基区宽度范围:0.39um<W b <11.2um由前面计算知基区宽度W B =0.86um ,在以上所求范围之内,故基区宽度符合要求。
(二)晶体管制工艺参数设计 1.扩散原理在半导体晶圆中应用扩散工艺形成结需要两步。
第一步称为预沉积,第二步称为再分布或推进氧化,两步都是在水平或者垂直的炉管中进行的[3]。
在预沉积过程中硅片被送入高温扩散炉,杂质原子从源转移到扩散炉内。
杂质进入硅片中很薄一层,且其表面浓度是恒定的。
在硅表面上应生长一薄层氧化物(称为掩蔽氧化层)以防止杂质原子从硅中扩散出去。
预沉积为整个扩散过程建立了浓度梯度。
表面杂质浓度最高,并随着深度的加大而减小,从而形成了梯度。
在预沉积的过程中,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⑴。
杂质的扩散率;⑵杂志在晶圆材料中的最大固溶度。
再分布过程中是一个高温过程(1000到1250°C ),用以使淀积的杂质穿过硅晶体,在硅片中形成期望的结深。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有两个:⑴。
杂质在晶圆中向深处再分布;⑵。
氧化晶圆的暴露表面[3]。
这个过程并不向硅片中增加杂质,但是高温环境下形成的氧化物会影响推进过程中杂质的扩散;一些杂质(如硼)趋向于进入生长的氧化物层,而另一些杂质(如磷)会被推离SiO 2[4]。
其实在一般的工艺过程中,还有第三步过程,即是激活,使杂质原子与晶格中的硅原子键合,这个过程激活了杂质原子,改变了硅的电导率。
2. 硼、磷扩散温度、时间的选择在进行晶体管制造的过程中,扩散结深的大小主要由温度来决定,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结深越大,因此要根据结深的大小确定扩散是的温度。
对于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和各种不同的杂质源,扩散温度也不相同。
温度越高,表面杂质浓度就越大。
因此,扩散温度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硅的扩散工艺通常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即先在较低的温度下使扩散杂质源预先沉积在硅片表面(预沉积),然后除去外界的杂质源,并在较高的温度下通入氧气继续进行扩散(再分布),以获得的所需要的扩散结深。
经过以上两步后的杂质分布为:图6 再分布杂质浓度和深度关系图5 预淀积扩散杂质浓度和深度关系 ⎪⎪⎭⎫⎝⎛-=22222111214exp 2),,(t D x t D t D N t t x N s π…………(8) 由公式8可知,扩散温度和时间是最后的杂质分布的重要的决定因素。
我们知道,预沉积的目的是使硅片表面扩散入足够量的杂质源,由扩散知,预沉积的杂质总量为:π1112t D N Q S = (9)由上式可以看出,如果预沉积的杂质总量为已知, 且预沉积的表面浓度为一定,则扩散系数D 1和时间t 1就可以相对确定。
我们可以由杂质的固溶度曲线确定达到N s1所需的扩散温度,接着就可以查出在扩散温度下杂质的扩散系数来。
因此,扩散时间t 1就可以由下式算出:21112⎪⎪⎭⎫⎝⎛⋅=s N Q D t π …………(10) 至于基区硼扩散的再分布,主要是考虑结深的问题,由扩散理论可知,扩散结深、扩散温度、扩散时间之间由如下关系(()j sub N x N =):121sub j S N x erfc N ⎛=- ⎝(余误差) (11)12ln S j sub N x N ⎛= ⎝(高斯) (12)从而j x t= 经过上面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初步选定扩散温度和时间,然后再根据投片实验结果作适当的修正,就可以得到合适的扩散温度和时间。
3。
基区工艺参数的确定采用固态BN 作为杂质扩散源。
(1)、硼预沉积。
扩散温度为900度,由下式:()(0,T Q t t ==1810*jB X ,由图三查得:D=0.04/m μ由图四查的硼在硅的表面固溶度为2010厘米-3,且可求得jB X 为2.25um ,代入数据求得硼预沉积时间:15分钟. (2)、硼的再分布再分布温度为1100度。
由于再分布同时生长了发射区磷扩所需的氧化层,帮再分布的时间要考虑磷扩时所需氧化层的厚度 。
由后面磷扩所需氧化层厚度可查得氧化时间即硼的再分布时间为55分钟(干氧15分,湿氧5分,干氧35分)。
4. 发射区工艺参数的确定采用P 2O 5作为磷扩的杂质源。
此步只用磷的预沉积,温度为1000度。
磷扩散总量为()(0,T Q t C t ==2110*jE X 其中E N =2010厘米-3,jE X =1.3um ,由图查得,磷在硅中的固溶度为2110厘米-3, D=0.25um /m μ求得;磷扩时间:E T =13分钟。
由图七可查得磷扩所需氧化层厚至少为0.14 um ,我们取0.18 um ,再查图可得氧化时间为,即硼的再分布时间为55分钟(干氧15分,湿氧5分,干氧35分) .三、晶体管制作工艺流程1.实验总流程2.实验各阶段的晶体管剖面图(一)、一次氧化将清洗好的硅片放在高温炉中进行热氧化,使表面生长一定厚度的SiO 2薄膜。
SiO 2薄膜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利用SiO 2薄膜有阻挡杂质向Si 中扩散的作用,作为杂质选择扩散的掩蔽膜;二是钝化管芯表面,提供管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备:扩散炉,清洗设备,石英管,石英杯 实验方法:图8 实验总流程图注:灰色为本次实验内容清洗:硅片用浓硫酸煮至冒白烟后3-4分钟(两遍),冷却后用冷、热去离子水冲洗。
1#洗液(NH4OH: H2O2:H2O=1:2:6)煮开,冷、热去离子水冲洗。
2#洗液(HCl:H2O2:H2O=1:2:6)煮开3-4分钟,用去离子水冲洗至水的电阻率大于5兆欧姆以上。
氧化:氧化的温度为1150℃,保持炉温稳定,将烘干的硅片推入恒温区,通10分钟干氧,再通40分钟湿氧,最后通10分钟干氧。
质量检测:表面观察法,即用肉眼直接观测或者通过显微镜放大观测。
主要检验氧化层厚薄是否一致,氧化层表面有无白雾、裂纹、针孔和斑点。
(二)、一次光刻实验设备:光刻机,甩胶机,水域锅,烘箱,显微镜实验方法:一次光刻是在一次氧化所生长的SiO2薄层上,光刻出基区扩散窗口,使硼扩散的杂质只能通过此窗口进入硅内,而不能进入有SiO2掩蔽的其它区域,达到选择扩散的目的。
一次光刻的基本要求使:窗口边缘平整,无钻蚀、无毛刺、无针孔或小岛。
(三)、基区硼扩散硼扩散分为硼的预沉积和硼的再分布两步进行。
具体扩散原理如前所述。
实验设备:扩散炉,氧化炉,四探针,石英管,石英杯,清洗设备实验方法:预沉积:先将硅片清洗(方法同一次氧化),然后将烘干的样片插在已经插有硼源的石英周上,推入恒温区,在氮气的保护下进行预淀积,900度下扩散15分钟,扩散后将硅片在溶液(HF:H2O=1:10)中去氧化层。
预沉积后通过测试扩散层薄层电阻,来检测硼的浓度是否达到要求,表面方块电阻值的参考值为40-60欧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