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偏振-光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尔公式
合集下载
菲涅耳公式
讨论: A
i1 iB
i1 i2 / 2
rp 0 rp 0
当
n1 n2 , i1 i2 时
1
rs 0 rs 0
当n
n2 , i1 i2
时
当光从光疏介质向光密介质入射时, 反射光发生相位突变。 B
当
i1 iB
i1 i2 / 2
n1 n2 , i1 i2
反射、折射时的偏振现象
入 射 角 i1 0 反射光偏振态 自然光 部分偏振光(自然光+S 光) 折射光偏振态 自然光 部 分 偏 振 部分偏振光(自然光+S 光) 光 自然光
iB
线偏振光(S 光)
2
(ic )
自然光
三、维纳(O.Wiener 1890年)实验证明—— 电场是主要的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光与电子的相互作用。运 动的电子既有电荷亦有磁矩,光是电磁波。在光与电子的相互 作用中,是电场起主要作用,还是磁场起主要作用,还是电场 和磁场起等同的作用?-----维纳实验回答了这个问题。
, ,
E 2 s y 0 A2 s
exp i ( k r ' t ) exp i ( k r t )
2 2
其中:
k1 x 0 k1 sin i1 z 0 k1 cos i1 k1 ' x 0 k1 ' cos i1x ' y 0 k1 ' cos i1 y ' z 0 k1 ' cos i1z ' k 2 x 0 k 2 cos i2 x y 0 k 2 cos i2 y z 0 k 2 cos i2 z
2.4 光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与折射
i2 )
由于i1,i2均为锐角,因此 δt = − arg t ≡ 0
即:无论何种情况,透射率总是正实数,其幅角为0。说明 折射时不会出现相位的突变。
4.4 位相关系与半波损
(2) 反射
r%s
=
−
sin(i1 sin(i1
− i2 ) + i2 )
=
r eiδrs
s
r%p
=
tan(i1 tan(i1
4.4 位相关系与半波损
例:正入射时,反射光 p, s 分量的位相改变
n1<n2
n1>n2
4.4 位相关系与半波损
例:n1<n2,掠入射时,反射光 p、s分量的位相改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半波损
∆L′ = ∆L ± λ 2
正入射或掠入射时,当光从光疏媒质向光密媒质传播时,反射光的 λ/2 附加光程差称为半波损失。从光密媒质向光疏媒质传播时的反射、以 及透射光没有半波损失。
>
i2
),
i1 i1
< >
iB iB
: δrp : δrp
= =
0 π
δ rs
≡
π
n1
>
n2 (i1
<
i2, i1
<
ic
),
i1 i1
< >
iB iB
: δrp : δrp
=π =0
δ rs
≡
0
iB
=
arctan
n2 n1
4.4 位相关系与半波损
反射波的位相差
此处的位相(正负)是相对所取坐标系定义的,并不意味着实际 的反方向,仅在少数情况有实际意义。
第六章 偏振-光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尔公式
2
Z s n 1 cos i1 in 2
n1 i s sin i1 1 A s e n 2
2
rs
Zs Z
* s
e e
i s
i s
e
i 2 s
e
2
i s
n2
s 2 s 2 arctg
n1 sin i1 1 n 2 n 1 cos i1
i B arctg
n2 n1
当材料处于空气或真空中时, iB=arctgn。例如玻璃的n=1.52, iB =57º 白宝石n=1.73, iB=60º 红外 ; ; 材料硅n=3.3, =74º 锗n=4.0, iB ; =76º 。
布儒斯特定律的应用 玻片堆
布儒斯特窗
2. 斯托克斯 ( Stokes ) 定律
i1 arcsin
n 0 sin i 0 n1
arcsin
sin 45 1 .5
o
cos i1 0 . 8819
水中的折射角
i 2 arcsin
sin 45 1 .3
o
, cos i 2 0 . 8391
空气—玻璃界面上的反射率为
R p1 r
2 p1
n1 n0 cos i 0 cos i1 0 . 0085 0 . 85 % n0 n1 cos i 0 cos i1
R s 总 9 . 959 %
R总
R p总 R s总 2
5 . 51 %
T总 1 R 总 94 . 49 %
4. 全反射
实验证明在全反射时界面附近是有透射波的。
入射的波线是在界面的另一处返回,成为反射波的波线。 1947年观察到在玻璃—空气界面上全反射时的移位现象。
Z s n 1 cos i1 in 2
n1 i s sin i1 1 A s e n 2
2
rs
Zs Z
* s
e e
i s
i s
e
i 2 s
e
2
i s
n2
s 2 s 2 arctg
n1 sin i1 1 n 2 n 1 cos i1
i B arctg
n2 n1
当材料处于空气或真空中时, iB=arctgn。例如玻璃的n=1.52, iB =57º 白宝石n=1.73, iB=60º 红外 ; ; 材料硅n=3.3, =74º 锗n=4.0, iB ; =76º 。
布儒斯特定律的应用 玻片堆
布儒斯特窗
2. 斯托克斯 ( Stokes ) 定律
i1 arcsin
n 0 sin i 0 n1
arcsin
sin 45 1 .5
o
cos i1 0 . 8819
水中的折射角
i 2 arcsin
sin 45 1 .3
o
, cos i 2 0 . 8391
空气—玻璃界面上的反射率为
R p1 r
2 p1
n1 n0 cos i 0 cos i1 0 . 0085 0 . 85 % n0 n1 cos i 0 cos i1
R s 总 9 . 959 %
R总
R p总 R s总 2
5 . 51 %
T总 1 R 总 94 . 49 %
4. 全反射
实验证明在全反射时界面附近是有透射波的。
入射的波线是在界面的另一处返回,成为反射波的波线。 1947年观察到在玻璃—空气界面上全反射时的移位现象。
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3) 应用
3、全反射 、
• 设光波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n 设光波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1>n2), , 折射角θ 大于入射角θ 折射角 2 大于入射角 1 。 当 sinθ1 = n2/n1 时 , θ2 这时折射角沿界面掠过。 为 90o , 这时折射角沿界面掠过 。 若入射角再 增大, 增大,使sinθ1>n2/n1 ,这时不能定义实数的折 射角。 的入射角θ 称为临界角, 射角 。 使 θ2=90o 的入射角 1 称为临界角 , 记作 θc即 即
2、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rp =
E0 rp E0ip
n2 cosθ1 − n1 cosθ2 tan(θ1 − θ2 ) = = n2 cosθ1 + n1 cosθ2 tan(θ1 + θ2 )
2n1 cos θ1 2 cos θ1 sinθ 2 = = n2 cos θ1 + n1 cos θ 2 sin(θ1 +θ 2) cos(θ1 −θ 2)
8
2、Fresnel公式-p波 Fresnel公式- 公式
1、基本关系
e z × ( E0i + E0 r ) = e z × E0t e z × ( H 0i + H 0 r ) = e z × H 0t
H 0ip + H 0 rp=H t 0 p E0ip cos θi − E0 rp cos θ r=Et 0 p cos θ t
n2 θ c = arcsin n1
当 θ1≥θc时, 没有折射光, 入射光全部返回 时 没有折射光, 介质1,这个现象为全反射。 介质 ,这个现象为全反射。
16
4、全反射 (1) 定义
当透射波传播方向和法线夹角等于90度时发生的物理现 当透射波传播方向和法线夹角等于90度时发生的物理现 90 发生全反射的最小角度称为临界角( 象。发生全反射的最小角度称为临界角(θc)。
2.10光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菲涅尔公式(修正版)
p s
W1'p WW11'sp W1s
Rp Rs
p s
W2 p
WW12ps W1s
cos i2
ccoossii12 cos i1
Tp
Ts
(4) 能量守恒公式:
W1'p W2 p W1p ,W1's W2s W1s
p p 1 ,s s 1
E2s均为复数 E1ss1
E1P E1'
A1P exp(i1p ), E1s
A1' exp(i1' ) E1' p
p1'
A1sEe1x'sps1(' i1s
)
E1' p E2
A1' p exp(i1' p ), A2 exp(i2 )
E1's
A1's
(2)当 i1 iB 时,i1 i2 900
rp
tan( i1 tan( i1
i2 ) i2 )
tan(i1 i2) 0 ,tan(i1 i2 ) 0
rp 0 ,是负的实数
rp rp rp exp(i )
'p(out) ,有相位突变 p(out) 的相位突变如图所示
Rp
cos i2 cos i1
TP
1
,Rs
cos i2 cos i1
Ts
1
rp
2 n2 cos i2 n1 cos i1
tp
2
1
,rs
2 n2 cos i2 n1 cos i1
菲尼尔公式
菲涅尔公式是描述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反射和折射现象的一组公式,由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在19世纪提出。
该公式包含了入射光线的角度、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以及反射和折射光线的角度等因素。
菲涅尔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反射和透射光线的强度和相对方向,是光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的表达式形式较为复杂,包括两个方程式:一个是描述垂直入射光线的情况,另一个是描述斜入射光线的情况。
具体表达式如下:
垂直入射光线:
反射系数R = ((n1-n2)/(n1+n2))²
透射系数T = 1-R
斜入射光线:
反射系数R = ((n1cosθ1 - n2cosθ2)/(n1cosθ1 + n2cosθ2))²
透射系数T = 1-R
其中,n1和n2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表示入射光线和反射/折射光线的夹角(取决于光线从哪种介质入射),cos表示夹角的余弦值。
- 1 -。
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
ki sini kr sin r ki sini kt sin t
( ki k r ) r 0 ( ki k t ) r 0
(123) (124)
n1 n2 O
kr ki kt
r
B
分界面
(121) (122)
i
t
A C
2.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又因为 k n / c ,可将上二式改写为
H ip cos1 H rp cos1 H tp cos 2 (132)
利用
H E ,上式变为
(Eis Ers )n1cos1 Ets n2 cos 2 (133)
3. 菲涅耳公式 再利用折射定律,并由(131)式和(133)式消去 Ets,经整理可得
Ers sin ( 2 1 ) Eis sin ( 2 1 )
sin (1 2 ) rs =sin (1 2 )
(134)
(Eis Ers )n1cos1 Ets n2 cos 2 (133)
3. 菲涅耳公式 利用类似方法,可以推出 p 分量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 数表示式, 这就是著名的菲涅耳公式:
O
kr
2
Ers k t
1.s 分量和 p 分量
E p1
H s1
z
1 Hs
E p2 H s2
y
o
E p1
x
2.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假设介质中的电场矢量为
El E0l e-i(l t-kl r ) l i, r, t ( 127)
其 s 分量和 p 分量表示式为
Elm E0lm e-i(l t-kl r ) m s, p ( 128)
2.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则定义 s 分量、p 分量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分别为
( ki k r ) r 0 ( ki k t ) r 0
(123) (124)
n1 n2 O
kr ki kt
r
B
分界面
(121) (122)
i
t
A C
2.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又因为 k n / c ,可将上二式改写为
H ip cos1 H rp cos1 H tp cos 2 (132)
利用
H E ,上式变为
(Eis Ers )n1cos1 Ets n2 cos 2 (133)
3. 菲涅耳公式 再利用折射定律,并由(131)式和(133)式消去 Ets,经整理可得
Ers sin ( 2 1 ) Eis sin ( 2 1 )
sin (1 2 ) rs =sin (1 2 )
(134)
(Eis Ers )n1cos1 Ets n2 cos 2 (133)
3. 菲涅耳公式 利用类似方法,可以推出 p 分量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 数表示式, 这就是著名的菲涅耳公式:
O
kr
2
Ers k t
1.s 分量和 p 分量
E p1
H s1
z
1 Hs
E p2 H s2
y
o
E p1
x
2.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假设介质中的电场矢量为
El E0l e-i(l t-kl r ) l i, r, t ( 127)
其 s 分量和 p 分量表示式为
Elm E0lm e-i(l t-kl r ) m s, p ( 128)
2. 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则定义 s 分量、p 分量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分别为
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
m s , p ( 1 2 8 )
Ers sin(2 1) Eis sin(2 1)
(k ik r)r0 (1 2 1 )
rm
E0rm E0im
(129)
3. 菲涅耳公式 由 (134)式和(133)式消去 Ers,经运算整理得
ts=-n1co2 sn11con s2 c1os2
(135)
rs=-ssiinn((1122))
(134)
( E i s E r s ) n 1 c o s 1 E t s n 2 c o s2( 1 3 3 )
3. 菲涅耳公式
利用类似方法,可以推出 p 分量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 数表示式, 这就是著名的菲涅耳公式:
rs
sin(12)=n1cos1n2cos2 sin(12) n1cos1n2cos2
2.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Reflection law and refraction
law)
现假设二介质为均匀、透明、各向同性,分界面为 无穷大的平面,入射、反射和折射光均为平面光波, 其电场表示式为
E l E 0 le - i( lt- k lr) l i,r,t(1 1 9 )
z
ki 1 2
(ki kr)r0 (121) (ki kt)r0 (122)
kr
B
r
n1 O
n2
ki 分界面
kt
i A
t
C
2.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又因为 k n/c ,可将上二式改写为
nisini nrsinr (125) nisini ntsint (126)
这就是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折射定 律又称为斯涅耳(Snell)定律。
n
光的偏振2
2 p( s)
,rp 0
2 2 ( -r ) (1 r ) 1 1 (1 rs ) P 2 2 (1 r ) (1 r ) 1 (1 rs ) 2 2 p 2 2 p 2 2 s 2 2 s
i1 i2 iB i2 90
0
n1 cos i1 n2 cos i2 n1 cos i B n2 sin i B rs n1 cos i1 n2 cos i2 n1 cos i B n2 sin i B
则: tan iB
1
n2 ,称 i B为布儒斯特角 n1
1
1
2
2
此时电矢量的平行分量完全不能反射,反射光 中只剩下垂直分量,即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以布儒斯特角入射的特点
i2 90 0 (2) i2 i' B i B i ' B 90
(1) i1
0
i1 i B
(3)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 (4)反射光是垂直入射面振动的线偏振光
' 1s
2n1 cos i1 2 cos i1 sin i2 E2 s E1s E1s n1 cos i1 n2 cos i2 sin( i2 i1 )
二、反射率和透射率
1. 振幅反射率和透射率
E1' P E1' s rp , rs E1P E1s
,tp
E2 p E1P
E2 s , ts E1s
tp E2 p E1 p 2n1 cos i1 2 cos i1 sin i2 n2 cos i1 n1 cos i2 sin( i2 i1 ) cos(i1 i2 )
E2 s 2n1 cos i1 2 cos i1 sin i2 ts E1s n1 cos i1 n2 cos i2 sin( i2 i1 )
6-2 光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A
(1)折射光的相位跃变 ) (2)反射光的相位跃变 )
′ δ p = −arg rp δs′ = −arg rs δ p = −argt p δs = −argts
§2 光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
第六章 偏振
A:折射光永远无相移 A:折射光永远无相移 由 ~= tp
2n1 cos i1 2n1 cos i1 ~= ts n2 cos i1 + n1 cos i2 n1 cos i1 + n2 cos i2
i1 < iB i1 = iB
i1 > iB
时
i1 + i2 < 90
o
rp > 0, δp = 0 rp = 0
rp < 0, δp = π
时 i1 + i2 = 90
o
i1 + i2 > 90o 时
§2 光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
第六章 偏振
(2)内反射 S光 P光
n1 > n2 , i1 < i2
rs > 0, δs = 0
i1 < iB i1 = iB iC > i1 > iB
i1 > iC
rp < 0, δp = π rp = 0 rp > 0, δp = 0
全反射
(
§2 光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
第六章 偏振
有些情况下, 有些情况下,界面反射波的电矢量相对入射波可能发 生方向反转, 生方向反转,这种反转相当于产生了相位跃变 ± π 为使相位和光程之间的正比关系任然成立, 为使相位和光程之间的正比关系任然成立,引入
{
{
折射和反射定律、菲涅耳公式
欲使上式对任意的时间t和界面上
r
均成立,则必然有:
i r t (1)
ki r kr r kt r (2)
可见,时间频率ω是入射电磁波或光波的固有特性,它不 因媒质而异,也不会因折射或反射而变化;
4
ki r kr r kt r (2)
方法和步骤的内旨
电场 E 是矢量,可将其分解为一对正交的电场分量,一个振动方
向垂直于入射面,称为‘s’分量,另外一个振动方向在或者说平 行于入射面,称为‘p’分量。
首先研究入射波仅含‘s’分量和仅含‘p’分量这两种特殊情况。 当两种分量同时存在时,则只要分别先计算由单个分量成分的折射、 反射电场;
θr k r
Erp
1
E
H
k组成右手坐标系
H 的正方向如图所示
界面
O
2
根据 E H 的边界条件得:
θt kt
n
Hts
Etp
H i0s H r0s H t0s (10)
图3 Ei0 p cosi Er0 p cosr Et0 p cost (11)
一、折射和反射定律 二、菲涅耳公式 三、根据Fresnel公式讨论反射波和 透射波的性质
1
一、折射和反射定律
内容
1、折射和反射定律内容 2、分析
2
1、折射和反射定律的内容是:
时间频率ω是不变的; 反射波和折射波均在入射面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折射定律:折射介质折射率与折射角正弦之积等于入射介质折射率与 入射角正弦之积。
2、分析:
Ei
Ei Ei0 exp[i(ki r it)]
15菲涅耳公式
13
2. 反射光的相位变化
14
•全反射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且入射角
i1 ic
rs , rp 为复数
rs rp
cos i1 i sin 2 i1 n212 cos i1 i sin 2 i1 n212 n212 cos i1 i sin 2 i1 n212 n212 cos i1 i sin 2 i1 n212
控制膜层厚度 S光的增反膜
同时得到两束振动方 向垂直的线偏振光
24
示例
各种光的反射和折射(起偏角B)
B
B
B
25
倏逝波
1、全反射
光波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增大入射角到某一 角度,此时没有折射光存在,界面上所有光都返回介质1, 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光从水中发出,以
不同的入射角射向
1、光矢量垂直于入射面(S波)
i ( k1 x x k1 y y 1t ) i ( k1 x x k1 y y 1t ) i ( k 2 x x k 2 y y 2 t ) E1s e E2 s e E、H矢量在界 E1s e 面处切向连续 H1s cos i1 H1s cos i1 H 2 s cos i2
10
2. 布儒斯特角
ib tan n21 tan
1
1
n2 n1
rp 0 i1 ib ib i2 2
ib 称为布儒斯特角
3. 全反射临界角(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
ic sin n21 sin
1
1
n2 n1
ic 称为全反射临界角
i1 ic rs rp 1, R s R p 1
2. 反射光的相位变化
14
•全反射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且入射角
i1 ic
rs , rp 为复数
rs rp
cos i1 i sin 2 i1 n212 cos i1 i sin 2 i1 n212 n212 cos i1 i sin 2 i1 n212 n212 cos i1 i sin 2 i1 n212
控制膜层厚度 S光的增反膜
同时得到两束振动方 向垂直的线偏振光
24
示例
各种光的反射和折射(起偏角B)
B
B
B
25
倏逝波
1、全反射
光波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增大入射角到某一 角度,此时没有折射光存在,界面上所有光都返回介质1, 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光从水中发出,以
不同的入射角射向
1、光矢量垂直于入射面(S波)
i ( k1 x x k1 y y 1t ) i ( k1 x x k1 y y 1t ) i ( k 2 x x k 2 y y 2 t ) E1s e E2 s e E、H矢量在界 E1s e 面处切向连续 H1s cos i1 H1s cos i1 H 2 s cos i2
10
2. 布儒斯特角
ib tan n21 tan
1
1
n2 n1
rp 0 i1 ib ib i2 2
ib 称为布儒斯特角
3. 全反射临界角(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
ic sin n21 sin
1
1
n2 n1
ic 称为全反射临界角
i1 ic rs rp 1, R s R p 1
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
在讨论过程中,不计吸收、散射等能量损耗,因此, 入射光能量在反射光和折射光中重新分配,而总能 量保持不变。
2. 3 反射率和透射率 (Reflectivity and transmissivity) 若有一个平面光波以入射角1 斜入射介质分界面, 平面光波的强度为 Ii,则每秒入射到界面上单位面积 的能量为
代入边值关系 n Ei Er n Et ,该式总是成立,故
i r t
( ki k r ) r 0 ( ki k t ) r 0 (120) (121) (122)
2.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进一步,根据图所示的几何关系,可得可由(121) 式和(122)式得到
Eis Ers Ets
(131)
(Eis Ers )n1cos1 Ets n2 cos 2 (133)
3. 菲涅耳公式 将 (128)式代入上式,利用(121)式关系,并根据 反射系数定义,得到
sin (1 2 ) rs =sin (1 2 )
Elm E0lm e-i(l t-kl r )
ki sini kr sin r ki sini kt sin t
( ki k r ) r 0 ( ki k t ) r 0
(123) (124)
n1 n2 O
kr ki kt
r
B
分界面
(121) (122)
i
t
A C
2.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又因为 k n / c ,可将上二式改写为
Ers sin ( 2 1 ) Eis sin ( 2 1 )
(ki kr ) r 0 (121)
(134)
m s, p
光的偏振3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结束 返回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 o光不动,e光围绕o光旋转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结束 返回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 o光不动,e光围绕o光旋转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结束 返回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 o光不动,e光围绕o光旋转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以o光波面半径为短轴, 1.658为长轴作椭圆 空气
晶体
光轴 Ko
Ke
So
o
e
o
e Se
(b)方解石 ne
no 1.658 1.486 ve no 1.658 . 光轴平行于入射面. vo ne 1.486
A B
光轴
空气 晶体
令AC等于1.658, 取1为半径作圆
e光
光轴 o光
二、单轴晶体中的波面 1. 单轴晶体和双轴晶体 单轴晶体:只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 如冰洲石和石英等。 双轴晶体:具有两个光轴方向的晶体, 如云母、蓝宝石和硫磺等。 2. 单轴晶体的波面 (1)v o:o 光沿各个方向的传播速度, e 光沿光轴方向的传播速度。 (2)v e: 光沿垂直光轴方向的传播速度 e (3) ve vo
O 光 e光
单色自然光 晶体的 截面
晶体绕入射光方向旋转, 寻常光(O光)不 动,非常光(e光)随着晶体旋转.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 o光不动,e光围绕o光旋转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结束 返回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 o光不动,e光围绕o光旋转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结束 返回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 o光不动,e光围绕o光旋转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结束 返回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 o光不动,e光围绕o光旋转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以o光波面半径为短轴, 1.658为长轴作椭圆 空气
晶体
光轴 Ko
Ke
So
o
e
o
e Se
(b)方解石 ne
no 1.658 1.486 ve no 1.658 . 光轴平行于入射面. vo ne 1.486
A B
光轴
空气 晶体
令AC等于1.658, 取1为半径作圆
e光
光轴 o光
二、单轴晶体中的波面 1. 单轴晶体和双轴晶体 单轴晶体:只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 如冰洲石和石英等。 双轴晶体:具有两个光轴方向的晶体, 如云母、蓝宝石和硫磺等。 2. 单轴晶体的波面 (1)v o:o 光沿各个方向的传播速度, e 光沿光轴方向的传播速度。 (2)v e: 光沿垂直光轴方向的传播速度 e (3) ve vo
O 光 e光
单色自然光 晶体的 截面
晶体绕入射光方向旋转, 寻常光(O光)不 动,非常光(e光)随着晶体旋转.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 o光不动,e光围绕o光旋转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折射和反射定律、菲涅耳公式
反射定律
当光遇到界面时,会按照反射定律反射,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菲涅耳公式
菲涅耳公式是用来描述折射和反射过程中光强分布的公式,它综合 考虑了折射和反射的光强、相位和偏振变化。
综合应用实例
光学仪器设计
在设计和制造光学仪器时,如望远镜、显微镜等,需要利 用折射、反射和菲涅耳公式来优化光学性能,提高成像质 量。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探索更多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新 型材料,如超材料、光子晶体等,为折射、反射和菲涅耳公式的研究提 供新的应用场景。
光子集成电路
光子集成电路是未来光通信和光计算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利用折射、 反射和菲涅耳公式优化光子集成电路的性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03
多维光场调控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多维光场调控已经成为可能,如何利用折射、反
眼镜
利用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不 同,来矫正视力。
02
反射定律
反射现象
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 到另一个介质时,在 交界处会发生反射现 象。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即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且与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
反射定律的应用
镜子
利用反射定律,将光线反 射到所需方向,形成虚像。
意义。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菲涅耳公式体现了光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即反射 光和折射光的能量和动量之和等于入射光的能量和动量。
04
折射、反射与菲涅耳公式的
综合应用
折射、反射与菲涅耳公式的联系
折射定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个改变遵循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光波导器件
当光遇到界面时,会按照反射定律反射,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菲涅耳公式
菲涅耳公式是用来描述折射和反射过程中光强分布的公式,它综合 考虑了折射和反射的光强、相位和偏振变化。
综合应用实例
光学仪器设计
在设计和制造光学仪器时,如望远镜、显微镜等,需要利 用折射、反射和菲涅耳公式来优化光学性能,提高成像质 量。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探索更多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新 型材料,如超材料、光子晶体等,为折射、反射和菲涅耳公式的研究提 供新的应用场景。
光子集成电路
光子集成电路是未来光通信和光计算的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利用折射、 反射和菲涅耳公式优化光子集成电路的性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03
多维光场调控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多维光场调控已经成为可能,如何利用折射、反
眼镜
利用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不 同,来矫正视力。
02
反射定律
反射现象
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 到另一个介质时,在 交界处会发生反射现 象。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即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且与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
反射定律的应用
镜子
利用反射定律,将光线反 射到所需方向,形成虚像。
意义。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菲涅耳公式体现了光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即反射 光和折射光的能量和动量之和等于入射光的能量和动量。
04
折射、反射与菲涅耳公式的
综合应用
折射、反射与菲涅耳公式的联系
折射定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个改变遵循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光波导器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Rs2 r
2 s2
n 1 cos i1 n 2 cos i 2 0 . 92 % n cos i n cos i 1 2 2 1
R p总
R p1 R p 2 2 R p1 R p 2 1 R p1 R p 2
1 . 066 %
§10 光在电解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 一. 菲涅耳公式
在光的电磁理论建立以前, 1823年法国的菲涅耳把光当作 弹性波,导出了反射光和透射 光的相对振幅,进一步说明了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不过, 这只是唯象的,缺乏统一性的 本质说明。后来又重新用电磁 场理论导出有关的关系式。亥 姆霍兹在1870年首先得到了边 值关系,1877年洛伦兹又从边 值关系推导出光在两种介质界 菲涅耳 面上的传播规律。 (A.J. Fresnel, 1788-1827)
n 1 cos i1 n 2 cos i 2 n 1 cos i1 n 2 cos i 2
E1
令
s n cos i
称为s光的等效折射率,则
rs
ts E2 E1 2 n 1 cos i1
1s 2 s 1s 2 s
n 1 cos i1 n 2 cos i 2
ts
2 sin i 2 cos i1 sin i1 i 2
二. 讨论 1. 布儒斯特(D. Brewster, 1781-1868)定律 在理论上,布儒斯特定律可由菲涅耳公式导出,但 这个定律是布儒斯特在菲涅耳公式提出之前由实验发现 的。
rp
tg i 2 i1
tg i 2 i1
1 sin
2
i2
n1 1 n sin i1 2
2
n1 i n sin i1 1 2
2
2
n1 cos i1 in 2 rs n1 cos i1 in 2
n1 sin i1 1 n 2 n1 sin i1 1 n 2
i B arctg
n2 n1
当材料处于空气或真空中时, iB=arctgn。例如玻璃的n=1.52, iB =57º 白宝石n=1.73, iB=60º 红外 ; ; 材料硅n=3.3, =74º 锗n=4.0, iB ; =76º 。
布儒斯特定律的应用 玻片堆
布儒斯特窗
2. 斯托克斯 ( Stokes ) 定律
根据折射定律和三角函数关系,这四个 式子可以化为完全以角度表示的形式: tg i 2 i1 sin i 2 i1 rp rs tg i 2 i1 sin i 2 i1 2 sin i 2 cos i1 tp sin i1 i 2 cos i1 i 2
2 2
R1
T1 R 2 1 R1 R 2
2
R1
1 R1
2
R2
1 R1 R 2
R 1 R 2 2 R1 R 2 1 R1 R 2
当R1=R2=R时
R总
2R 1 R
复合透镜 如不加树胶,则在两界面正入射的
反射率为
n1 1 . 7 , n 2 1 . 5 , n 1 . 6 1 1 .7 R1 6 .7 % 1 1 .7
从(1)和(5)中消去E’1,得
2 n1 cos i1 E 1 n1 cos i 2 n 2 cos i1 E 2
则p光的振幅透射率为
tp
E2 E1
2 n1 cos i1 n 1 cos i 2 n 2 cos i1
s光
各矢量的方向以图中所示为正方向
rs E
' 1
1 1 .5 R2 4% 1 1 .5
2 ' 1
2
2
若以n=1.6的树脂胶合,则
2
1 .6 1 .7 1 .6 1 .5 ' R 0 . 1 %, R 2 0 .1 % 1 .6 1 .7 1 .6 1 .5
2
2
R s1
n 0 cos i 0 n 1 cos i1 0 . 092 9 . 2 % r n cos i n cos i 0 1 1 0
2 s1
玻璃—水界面上的反射率为
R p2 r
2 p2
n2 n1 cos i1 cos i 2 0 . 22 % n1 n2 cos i1 cos i 2
为了便于运算,可将光波 分解为两种线偏振光。一种偏 振方向垂直于入射面,叫做s 光(或光,或TM波),另一 种偏振方向平行于入射面,叫 做p光(或光,或TE波)。
规定的sp光
各矢量的方向以图中所示为正方向
E 1 cos i1 E cos i1 E 2 cos i 2
i 2 i1
2
tg i 2 i1
rp 0
满足这一条件的入射角叫做布儒斯特角(又称全偏振 角,或起偏角),记为iB。由折射定律知
n 1 sin i B n 2 sin i B n 2 cos i B 2
tgi B
n2 n1
光从空气射入几种不同材料时的反射率与入射角的关系 在i=iB附近,与差别极大。阳光斜入射时,反射光 具有明显的偏振性质。用适当的偏振眼镜可以大大减少 前方太阳光通过路面(或水面)反射所致的炫目,这对 驾驶员是很有利的。
例 一方型玻璃(n1=1.5)缸中盛有n2=1.3的水,问自然光以 45º 入射至玻璃壁时,能透入水中的能流为入射能流的百 分之几? 解:由折射定律得玻璃中的折射角
r p rs
n1 n 2 n1 n 2
rs
n1
掠入射
rp 1 rs 1
洛埃镜
' 1
故p光的振幅反射率为
n1 cos i1 n1 cos i1
rp
E
' 1
n1 cos i 2 n 2 cos i1 n1 cos i 2 n 2 cos i1
n2 cos i 2 n2 cos i 2
E1
令
p
n cos i
,称为p光的等效折射率,则
rp
1 p 2 p 1 p 2 p
n1
p
2 arctg
n1 sin i1 1 n 2 n 2 cos i1
2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光并不是在界 面上立即返回第一介质,而是先进入第二介质再返回第 一介质。因此,返回的光与入射光就有了一定的相位差。
反射光相位变化与入射角的关系
2
Z s n 1 cos i1 in 2
n1 i s sin i1 1 A s e n 2
2
rs
Zs Z
* s
e e
i s
i s
e
i 2 s
e
2
i s
n2
s 2 s 2 arctg
n1 sin i1 1 n 2 n 1 cos i1
sin i 2 2 sin i 2 2
cos i 2 cos i 2
1
上述结论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无关。由振幅反 射系数对入射角的连续性可以想到:在掠入射时s光 和p光都有很高的反射系数,任何光滑的介质面都成 为一个良好的反射镜。平静的湖面能强烈地反射夕 阳的光芒,或清晰地显示远处景物的倒影;窗玻璃 也能反射出刺眼的阳光(或灯光)。这些都是很容 易观察到的现象。
2
2
R 2 , 3 T1 R R1 , 4 T1 R R ,
2 2 2
R 总 R1 T1 R 2 T1 R 2 R1 R 2 T1 R 2 R1 R 2
2
R 1 T1 R 2 1 R 1 R 2 R R
2 1
i1 arcsin
n 0 sin i 0 n1
arcsin
sin 45 1 .5
o
cos i1 0 . 8819
水中的折射角
i 2 arcsin
sin 45 1 .3
o
, cos i 2 0 . 8391
空气—玻璃界面上的反射率为
R p1 r
2 p1
n1 n0 cos i 0 cos i1 0 . 0085 0 . 85 % n0 n1 cos i 0 cos i1
R s 总 9 . 959 %
R总
R p总 R s总 2
5 . 51 %
T总 1 R 总 94 . 49 %
4. 全反射
实验证明在全反射时界面附近是有透射波的。
入射的波线是在界面的另一处返回,成为反射波的波线。 1947年观察到在玻璃—空气界面上全反射时的移位现象。
cos i 2
斯托克斯 定律是斯托克斯 在菲涅耳公式出现以前从 光的可逆性原理推导出来的。从菲涅耳公式出发也可以证 明它。
1 2 : r,t
2
2 1 : r ', t'
r tt ' 1
r' r
3. 反射率与透射率
振幅、光强、能流
2 2 2 2 3 2 2 1
1 R1 , 2 T1
设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折射率为1.5的玻璃的表 面,得R=r2=0.22=0.04,相应地有T=1-R=0.96。光 的能量有4%反射,96%透入第二介质。若从玻璃 射向空气,结果一样。不可小看这的反射光,有 些问题中它很重要。 例如,现代一个普通的照相机镜头由六片、七 片或更多的透镜组成。就算六片,共12个表面。 若每表面都 单独按正入射公式计算,入射光透过 镜头的能量只占0.961260%。更糟糕的是各次反射 光经多次反射后有相当一部分进入相机而成为杂 散光,严重影响摄影质量,使精心设计制造的组 合镜头变得没有用处。这类情况下设法减小每个 表面的反射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2
Rs2 r
2 s2
n 1 cos i1 n 2 cos i 2 0 . 92 % n cos i n cos i 1 2 2 1
R p总
R p1 R p 2 2 R p1 R p 2 1 R p1 R p 2
1 . 066 %
§10 光在电解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菲涅耳公式 一. 菲涅耳公式
在光的电磁理论建立以前, 1823年法国的菲涅耳把光当作 弹性波,导出了反射光和透射 光的相对振幅,进一步说明了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不过, 这只是唯象的,缺乏统一性的 本质说明。后来又重新用电磁 场理论导出有关的关系式。亥 姆霍兹在1870年首先得到了边 值关系,1877年洛伦兹又从边 值关系推导出光在两种介质界 菲涅耳 面上的传播规律。 (A.J. Fresnel, 1788-1827)
n 1 cos i1 n 2 cos i 2 n 1 cos i1 n 2 cos i 2
E1
令
s n cos i
称为s光的等效折射率,则
rs
ts E2 E1 2 n 1 cos i1
1s 2 s 1s 2 s
n 1 cos i1 n 2 cos i 2
ts
2 sin i 2 cos i1 sin i1 i 2
二. 讨论 1. 布儒斯特(D. Brewster, 1781-1868)定律 在理论上,布儒斯特定律可由菲涅耳公式导出,但 这个定律是布儒斯特在菲涅耳公式提出之前由实验发现 的。
rp
tg i 2 i1
tg i 2 i1
1 sin
2
i2
n1 1 n sin i1 2
2
n1 i n sin i1 1 2
2
2
n1 cos i1 in 2 rs n1 cos i1 in 2
n1 sin i1 1 n 2 n1 sin i1 1 n 2
i B arctg
n2 n1
当材料处于空气或真空中时, iB=arctgn。例如玻璃的n=1.52, iB =57º 白宝石n=1.73, iB=60º 红外 ; ; 材料硅n=3.3, =74º 锗n=4.0, iB ; =76º 。
布儒斯特定律的应用 玻片堆
布儒斯特窗
2. 斯托克斯 ( Stokes ) 定律
根据折射定律和三角函数关系,这四个 式子可以化为完全以角度表示的形式: tg i 2 i1 sin i 2 i1 rp rs tg i 2 i1 sin i 2 i1 2 sin i 2 cos i1 tp sin i1 i 2 cos i1 i 2
2 2
R1
T1 R 2 1 R1 R 2
2
R1
1 R1
2
R2
1 R1 R 2
R 1 R 2 2 R1 R 2 1 R1 R 2
当R1=R2=R时
R总
2R 1 R
复合透镜 如不加树胶,则在两界面正入射的
反射率为
n1 1 . 7 , n 2 1 . 5 , n 1 . 6 1 1 .7 R1 6 .7 % 1 1 .7
从(1)和(5)中消去E’1,得
2 n1 cos i1 E 1 n1 cos i 2 n 2 cos i1 E 2
则p光的振幅透射率为
tp
E2 E1
2 n1 cos i1 n 1 cos i 2 n 2 cos i1
s光
各矢量的方向以图中所示为正方向
rs E
' 1
1 1 .5 R2 4% 1 1 .5
2 ' 1
2
2
若以n=1.6的树脂胶合,则
2
1 .6 1 .7 1 .6 1 .5 ' R 0 . 1 %, R 2 0 .1 % 1 .6 1 .7 1 .6 1 .5
2
2
R s1
n 0 cos i 0 n 1 cos i1 0 . 092 9 . 2 % r n cos i n cos i 0 1 1 0
2 s1
玻璃—水界面上的反射率为
R p2 r
2 p2
n2 n1 cos i1 cos i 2 0 . 22 % n1 n2 cos i1 cos i 2
为了便于运算,可将光波 分解为两种线偏振光。一种偏 振方向垂直于入射面,叫做s 光(或光,或TM波),另一 种偏振方向平行于入射面,叫 做p光(或光,或TE波)。
规定的sp光
各矢量的方向以图中所示为正方向
E 1 cos i1 E cos i1 E 2 cos i 2
i 2 i1
2
tg i 2 i1
rp 0
满足这一条件的入射角叫做布儒斯特角(又称全偏振 角,或起偏角),记为iB。由折射定律知
n 1 sin i B n 2 sin i B n 2 cos i B 2
tgi B
n2 n1
光从空气射入几种不同材料时的反射率与入射角的关系 在i=iB附近,与差别极大。阳光斜入射时,反射光 具有明显的偏振性质。用适当的偏振眼镜可以大大减少 前方太阳光通过路面(或水面)反射所致的炫目,这对 驾驶员是很有利的。
例 一方型玻璃(n1=1.5)缸中盛有n2=1.3的水,问自然光以 45º 入射至玻璃壁时,能透入水中的能流为入射能流的百 分之几? 解:由折射定律得玻璃中的折射角
r p rs
n1 n 2 n1 n 2
rs
n1
掠入射
rp 1 rs 1
洛埃镜
' 1
故p光的振幅反射率为
n1 cos i1 n1 cos i1
rp
E
' 1
n1 cos i 2 n 2 cos i1 n1 cos i 2 n 2 cos i1
n2 cos i 2 n2 cos i 2
E1
令
p
n cos i
,称为p光的等效折射率,则
rp
1 p 2 p 1 p 2 p
n1
p
2 arctg
n1 sin i1 1 n 2 n 2 cos i1
2
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时,光并不是在界 面上立即返回第一介质,而是先进入第二介质再返回第 一介质。因此,返回的光与入射光就有了一定的相位差。
反射光相位变化与入射角的关系
2
Z s n 1 cos i1 in 2
n1 i s sin i1 1 A s e n 2
2
rs
Zs Z
* s
e e
i s
i s
e
i 2 s
e
2
i s
n2
s 2 s 2 arctg
n1 sin i1 1 n 2 n 1 cos i1
sin i 2 2 sin i 2 2
cos i 2 cos i 2
1
上述结论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无关。由振幅反 射系数对入射角的连续性可以想到:在掠入射时s光 和p光都有很高的反射系数,任何光滑的介质面都成 为一个良好的反射镜。平静的湖面能强烈地反射夕 阳的光芒,或清晰地显示远处景物的倒影;窗玻璃 也能反射出刺眼的阳光(或灯光)。这些都是很容 易观察到的现象。
2
2
R 2 , 3 T1 R R1 , 4 T1 R R ,
2 2 2
R 总 R1 T1 R 2 T1 R 2 R1 R 2 T1 R 2 R1 R 2
2
R 1 T1 R 2 1 R 1 R 2 R R
2 1
i1 arcsin
n 0 sin i 0 n1
arcsin
sin 45 1 .5
o
cos i1 0 . 8819
水中的折射角
i 2 arcsin
sin 45 1 .3
o
, cos i 2 0 . 8391
空气—玻璃界面上的反射率为
R p1 r
2 p1
n1 n0 cos i 0 cos i1 0 . 0085 0 . 85 % n0 n1 cos i 0 cos i1
R s 总 9 . 959 %
R总
R p总 R s总 2
5 . 51 %
T总 1 R 总 94 . 49 %
4. 全反射
实验证明在全反射时界面附近是有透射波的。
入射的波线是在界面的另一处返回,成为反射波的波线。 1947年观察到在玻璃—空气界面上全反射时的移位现象。
cos i 2
斯托克斯 定律是斯托克斯 在菲涅耳公式出现以前从 光的可逆性原理推导出来的。从菲涅耳公式出发也可以证 明它。
1 2 : r,t
2
2 1 : r ', t'
r tt ' 1
r' r
3. 反射率与透射率
振幅、光强、能流
2 2 2 2 3 2 2 1
1 R1 , 2 T1
设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折射率为1.5的玻璃的表 面,得R=r2=0.22=0.04,相应地有T=1-R=0.96。光 的能量有4%反射,96%透入第二介质。若从玻璃 射向空气,结果一样。不可小看这的反射光,有 些问题中它很重要。 例如,现代一个普通的照相机镜头由六片、七 片或更多的透镜组成。就算六片,共12个表面。 若每表面都 单独按正入射公式计算,入射光透过 镜头的能量只占0.961260%。更糟糕的是各次反射 光经多次反射后有相当一部分进入相机而成为杂 散光,严重影响摄影质量,使精心设计制造的组 合镜头变得没有用处。这类情况下设法减小每个 表面的反射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