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期限的计算
刑事诉讼法期限计算方式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期限计算方式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da1fc67b9d528ea80c779c8.png)
Employing people is not about how to reduce people's shortcomings, but how to use people's strength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刑事诉讼法期限计算方式是什么?导读: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期限是从知道权利受到了侵犯后来计算的,如果权利被侵犯后当事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追究法律责任法院也是不会进行保护,如果在计算诉讼时效期限内发生了特殊的情况或者是法律规定的情形后,当事人可以向司法机关申请诉讼时效中断或者中止的。
一、刑事诉讼法期限计算方式是什么?1、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2、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3、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4、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二、诉讼期限(一)侦查羁押期限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不得超过2个月;2、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延长1个月;3、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的,可以延长2个月;4、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再延长2个月;5、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计算期限;6、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期限自接到补充侦查通知书后的次日起,不得超过1个月。
(二)强制措施的期限1.、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2.、拘留在14日以内;3 、取保候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4、监视居住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三)批捕期限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次日起7日以内。
(四)审查起诉期限1、审查起诉时间,1个月;2、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3、改变管辖的,改变后的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4、退回管辖的,以两次为限,每次1个月;5、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在7日以内;6、被不起诉人对依据刑诉法第142条第2项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在7日以内。
公安机关办案期限一览表
![公安机关办案期限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7446d4c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f.png)
从执行后开始计算
刑事诉讼法第124条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羁押可延长的期限
1个月
需经上级检察院批准
刑事诉讼法第124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27条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因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可延长审理期限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说明通知检察院的时间
7日内
从收到检察院的通知之日的次日起计算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4条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检察院要求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时间
15日内
从收到检察院的通知之日的次日起计算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4条第二款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对外国人采取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报告公安部通知同级政府外办的时间
48小时
从执行后的次日起计算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331条
省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种类
名称
法定期限
注意事项
依据
审批权限
侦
查
措
施
期
限
公安机关冻结存款的期限
6个月
从冻结之日起计算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29条
对于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属提出聘请律师的,公安机关应当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3日内
通知犯罪嫌疑人或者其家属,从收到申请后次日起计算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41条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或者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申请取保候审,公安机关应予答复的期限
取保候审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取保候审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402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3.png)
取保候审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一、单选题1. 取保候审是一种()措施。
A. 刑事处罚B. 行政处罚C. 刑事强制措施D. 民事强制措施答案:C2. 取保候审由()执行。
A. 公安机关B. 人民检察院C. 人民法院D. 司法局答案:A3. 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 三个月B. 六个月C. 十二个月D. 二十四个月答案:C4.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适用取保候审?A.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B.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C.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D. 以上都是答案:D5.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必须符合的条件不包括()。
A. 与本案无牵连B. 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C.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D. 必须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答案:D6.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不包括()。
A.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B. 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C. 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D. 可以会见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答案:D7. 取保候审保证金的数额由()决定。
A. 公安机关B. 人民检察院C. 人民法院D. 以上均可答案:A8.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
A. 没收部分保证金B. 没收全部保证金C. 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9. 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不包括()。
A.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B.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C.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D. 被害人答案:D10. 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
A. 监视居住B. 拘留C. 逮捕D. 继续羁押答案:A11.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
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
![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https://img.taocdn.com/s3/m/7cbabb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c.png)
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对于被刑事拘留的人来说,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般来说,取保候审后不会马上就有判决结果,但是具体多久才能算是安全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法律程序和司法实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无罪释放。
取保候审是法律程序中的一种保释方式,是在一定条件下暂时保释被刑事拘留的人,而不是表明其无罪。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仍然需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并且需要遵守一定的限制和规定。
因此,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完全放心,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等待判决的结果。
其次,关于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标准。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被刑事拘留的人,取保候审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12个月。
在这12个月内,司法机关需要进行调查取证、审查起诉等程序,最终将案件移交法院进行审理。
因此,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耐心等待司法程序的进行,不能因为时间的拖延而放松对案件的关注和配合。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取保候审的期限已经到了,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心了。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对于取保候审的案件,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作出判决,可以延长一定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即使取保候审的期限已经到了,被告人仍然有可能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判决结果。
因此,对于被刑事拘留的人来说,需要对取保候审后的时间安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能盲目乐观或悲观。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被刑事拘留的人需要在取保候审期间保持耐心和警惕,不能因为时间的拖延而放松对案件的关注和配合。
同时,也需要对取保候审的法律程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因为对法律规定的不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和误解。
希望被刑事拘留的人能够在取保候审期间保持理性和冷静,最终等待公正的判决结果。
2020法考背诵考点:取保候审的程序
![2020法考背诵考点:取保候审的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4ace70c102de2bd9705887f.png)
2020法考背诵考点:取保候审的程序一、取保候审的程序(一)取保候审的启动取保候审能够由公、检、法机关依职权主动决定取保候审,也能够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申请取保候审。
1.依职权启动取保候审公、检、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能够直接主动地依职权决定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时,由办案人员提出《取保候审意见书》,经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审批。
2.申请取保候审(1)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例如,由监视居住变更为取保候审)。
(2)取保候审的决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理应在3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理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二)取保候审的执行1、取保候审的执行主体:公安机关。
2、也即,不论是法院、检察院或是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一律都由公安机关执行。
但是注意一处例外,国家安全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以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国家安全机关移送的犯罪案件时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的解除1、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理应即时解除取保候审。
2、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理应在期限届满15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
(四)取保候审的期限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在此期限内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1)期限连续计算的情形:被依法没收部分或全部保证金后,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仍决定对其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的期限理应连续计算。
(2)期限重新计算的情形:公安机关已经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案件移交到人民检察院后,以及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办案机关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理应依法对被告人重新办理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
![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https://img.taocdn.com/s3/m/a47c9de128ea81c759f57829.png)
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取保候审是可以由人民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做出批准的。
这是一种具体的刑事强制措施,有相应的时限限制,那到底这个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请跟随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具体了解。
▲一、取保候审时限是多长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都有权作出《取保候审决定》。
为了防止长期取保,既不结案,也不侦查、起诉、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的,也适用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期限的计算▲1.取保候审的期限重新计算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22条规定:受案机关决定继续取保候审的,应当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56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浅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
![浅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38d3b5f9ba0d4a7302763a4e.png)
浅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摘要]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刑事强制措施,在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障人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和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文章主要分析了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取保候审;刑事诉讼;完善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概念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人员提出申请,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专门机关同意,并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不受羁押的情形下,不逃避或妨碍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功能第一,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
取保候审制度设置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避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行为的发生。
取保候审制度的保障性体现在对某些特定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采取保证人或保证金保证的形式,保证其能够按照司法机关的规定候审,而不至于影响司法机关具体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工作。
第二,保障人权。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后,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相比其他刑事强制措施而言,被采取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未被羁押,具有更广泛的活动范围和行动自由。
第三,节约司法资源。
取保候审的适用,可以减少关押的费用,使国家专门机关可以抽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他刑事案件或刑事诉讼活动的其他环节,从而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减少诉讼成本。
三、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不足(一)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不明确p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十二个月的期限规定,指的是公检法三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环节中一共十二个月,还是每个机关单独适用取保候审的期限,缺少法律法规具体的规定。
实践中三机关在各自的解释中都规定本机关采取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对其他机关已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重新办理手续,期限另行计算,结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长可被取保候审达三十六个月。
取保候审审查起诉期限的规定是什么
![取保候审审查起诉期限的规定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55c13fa650e52ea54189804.png)
No matter what you do, do not rush to return, because sowing and harvesting are not in the same season, and there is a period of time between them. We call it persistenc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取保候审审查起诉期限的规定是什么导读: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以上规定的审查起诉的期限是针对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来说的,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不受1个月至1个半月期限的限制,既可以在1个月至1个半月内完成。
案件还在侦察阶段的时候,由于还未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嫌疑人就是犯人。
为了保证嫌疑人在案件明了的时候能够随时传唤,逮捕,审判而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
目前对于取保候审审查起诉期限规定和操作非常混乱,因此,取保候审审查起诉期限应当明确规定。
取保候审审查起诉期限的规定:对于《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羁押案件的审查起诉期限为1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们的认识比较一致。
但在司法实践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案件的审查起诉期限,由于办案人员对法律条款及司法解释的理解不一致,实际操作中做法不一:有人认为也应该是1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有人认为应该为12个月。
如河南省中牟县人民检察院所办理的龚某贪污案,反贪部门于年8月1曰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部门审查起诉,审查起诉部门在未进行补充侦查的情况下,于2002年11月26日将该案诉至法院,审查起诉期限长达3个多月。
又如,王某挪用公款案,其犯罪数额刚超过立案标准,加之犯罪嫌疑人退赃积极,反贪部门因此于2002年12月16日移送审查不起诉。
但是,直到年10月,审查起诉部门才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但在审查起诉期限问题的把握上,却显得很不一致。
收藏丨刑事强制措施种类及期限规定一览表
![收藏丨刑事强制措施种类及期限规定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f9bafb1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5.png)
收藏⼁刑事强制措施种类及期限规定⼀览表刑事强制措施从轻到重: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种类法律规定条件及规范拘传主体:公检法均可以决定和执⾏对象:未被羁押的嫌疑⼈、被告⼈,不包括单位犯罪的诉讼代表⼈程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批准,签发拘传证。
执⾏:辖区外应当通知当地机关协助,⼈员不得少于两⼈,出⽰拘传证。
抗拒的可使⽤械具,强制到案。
时限:拘传应当⽴即询问;⼀次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时;案情特别重⼤、复杂需要拘留、逮捕的不得超过24⼩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
两次拘传间隔的时间⼀般不得少于12⼩时。
取保候审决定机关:公检法分阶段均可决定或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保证⾦数额。
执⾏机关:⼀律由公安机关负责执⾏。
适⽤情形:《刑诉法》第六⼗五条⼈民法院、⼈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的犯罪嫌疑⼈、被告⼈,可以取保候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适⽤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活不能⾃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婴⼉的妇⼥,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申请主体:嫌疑⼈、被告⼈;法定代理⼈;近亲属;辩护⼈。
决定主体:按阶段分别由公检法机关决定。
期限:12个⽉。
三个机关可以分别计算12个⽉,同⼀机关再次决定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期限应当连续计算。
取保候审⽅式:保证⼈保证或保证⾦保证。
1.保证⼈⽅式担任保证⼈的条件:与本案⽆牵连;有能⼒履⾏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由没有被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
保证⼈的义务:监督被取保⼈的义务;被取保⼈违反规定时及时报告义务。
保证⼈的责任:⾏政责任:罚款1000-20000元。
刑事责任:协助逃匿、明知藏匿地点⽽拒绝提供的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保证⾦⽅式⾦额:起点为1000元,上不封顶。
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的需要,被取保候审⼈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的经济状况等。
取保候审期限法律规定(3篇)
![取保候审期限法律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7be08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6.png)
第1篇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取保候审是一种重要的强制措施,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案件侦查、起诉和审判的顺利进行。
取保候审期限的规定,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取保候审的概念、期限法律规定、适用条件、期限延长及终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取保候审期限法律规定1. 取保候审期限的一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在保证案件侦查、起诉、审判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取保候审期限。
2. 取保候审期限的起算取保候审期限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之日起计算。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的,取保候审期限应当予以折抵。
3. 取保候审期限的延长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案件需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延长取保候审期限。
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应当依照原决定机关的审批程序进行。
(1)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累计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2)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每次不得超过一个月,累计不得超过六个月。
(3)人民法院在审判阶段延长取保候审期限的,每次不得超过一个月,累计不得超过三个月。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的。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的。
四、取保候审期限的终止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的,取保候审期限终止。
取保候审到期的法律后果(3篇)
![取保候审到期的法律后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5ca95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0.png)
第1篇一、引言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案件的正常审理。
然而,当取保候审期限到期后,其法律后果及应对策略成为许多当事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对取保候审到期后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取保候审到期后的法律后果1. 法律后果概述取保候审到期后,根据不同情况,可能产生以下法律后果:(1)被取保候审人自动解除取保候审,恢复自由。
(2)被取保候审人因故意犯罪或重大过失导致保证金被没收。
(3)被取保候审人因故意犯罪或重大过失导致保证金被没收,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予以逮捕:①故意犯罪的;②重大过失犯罪的;③故意串供、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碍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④其他可能危害社会治安、公共利益的。
2. 法律后果的具体分析(1)被取保候审人自动解除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限到期后,被取保候审人未发生故意犯罪或重大过失行为,且未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则取保候审自动解除,被取保候审人恢复自由。
(2)被取保候审人因故意犯罪或重大过失导致保证金被没收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故意犯罪或因重大过失导致保证金被没收。
此时,被取保候审人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①没收保证金;②依法予以逮捕;③承担刑事责任。
(3)被取保候审人因故意犯罪或重大过失导致保证金被没收,且具有法定情形之一的,依法予以逮捕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故意犯罪或因重大过失导致保证金被没收,且具有法定情形之一的,依法予以逮捕。
此时,被取保候审人需承担以下法律责任:①没收保证金;②依法予以逮捕;③承担刑事责任。
三、应对策略1. 了解取保候审到期后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应充分了解取保候审到期后的法律后果,以便在面临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寻求专业律师帮助当事人如需了解取保候审到期后的具体法律问题,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律师将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建议和应对策略。
取保候审期满的法律后果(3篇)
![取保候审期满的法律后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ac6e0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8.png)
第1篇摘要: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取保候审的定义、适用条件、期满后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引言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即在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前提下,允许其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期满后,相关法律后果如何,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二、取保候审的定义及适用条件1. 定义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即在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前提下,允许其取保候审。
2. 适用条件(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可能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下刑罚;(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取保候审:①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的;②有亲属或者朋友担保的;③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不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④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三、取保候审期满的法律后果1. 期满后继续侦查(1)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期满前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继续取保候审的建议。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建议后七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同意继续取保候审。
(2)人民检察院同意继续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同意决定书后七日内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继续执行取保候审。
2. 期满后移送起诉(1)期限届满,案件已经办结,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期满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书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
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受理案件。
3. 期满后不起诉(1)期限届满,案件已经办结,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期满前作出不起诉决定。
(2)不起诉决定书送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取保候审人保的流程
![取保候审人保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7d19e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1.png)
取保候审人保的流程如下:
1.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公安机关审查: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七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
3.签订保证书: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4.交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自行交纳保证金或者提供保证人。
5.公安机关决定:公安机关在收到保证金或者保证人后,应当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
6.送达取保候审决定书:公安机关决定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并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7.被取保候审人遵守规定: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o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o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o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8.取保候审期限: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取保候审期
间,如果发现被取保候审人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或者发生被取保候审人故意实施新的犯罪等情形,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
连续取保候审的法律后果(3篇)
![连续取保候审的法律后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59f38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a.png)
第1篇一、引言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强制措施,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期间,往往会出现连续取保候审的情况。
本文将从连续取保候审的法律后果方面进行探讨。
二、连续取保候审的概念及法律依据1. 概念连续取保候审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其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但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继续对其取保候审。
2.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应当依法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长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三、连续取保候审的法律后果1.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的影响(1)限制人身自由:连续取保候审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能自由出入住所、工作单位等场所。
(2)经济负担:连续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支付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这无疑增加了其经济负担。
(3)心理压力:连续取保候审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产生心理压力,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 对司法机关的影响(1)影响诉讼效率:连续取保候审可能导致案件审理周期延长,影响诉讼效率。
(2)增加司法成本:连续取保候审需要司法机关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增加司法成本。
(3)影响司法公信力:连续取保候审可能导致公众对司法机关产生质疑,影响司法公信力。
3. 对社会的影响(1)影响社会稳定:连续取保候审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继续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稳定。
(2)损害社会公平正义:连续取保候审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产生不满,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四、完善连续取保候审制度的建议1. 严格审查取保候审条件:在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时,应严格审查其是否符合取保候审条件,防止滥用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3篇)
![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7fbb8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1.png)
第1篇一、引言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目的是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
在我国,取保候审是一种常见的强制措施,许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取保候审期间仍然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然而,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不容忽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二、取保候审后的法律后果1. 法律地位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法律地位,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2. 诉讼权利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如:(1)申请解除取保候审;(2)申请变更强制措施;(3)提出上诉;(4)申请取保候审期间的工资、奖金等损失赔偿。
3. 法律责任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违反相关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执行机关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具体法律责任如下:(1)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拘留、罚款或者强制遣返;(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未及时报告的,可以处以警告或者罚款;(3)在传讯的时候未及时到案的,可以处以拘留、罚款或者强制遣返;(4)干扰证人作证的,可以处以拘留、罚款或者强制遣返;(5)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4. 经济赔偿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被取保候审而遭受损失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因取保候审侵犯公民人身自由,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取保候审时间从哪天计算
![取保候审时间从哪天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e888e5cc77da26924c5b036.png)
Luck is an accessory to hard work.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取保候审时间从哪天计算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 期间以时、日、月计算。
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
也就是说,对于取保候审而言,取保当日不算,从次日起算。
取保候审的期限是从取保当天开始计算的。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时间、特点、适用者都有明确的规定,很多人不知道取保候审时间从哪天计算以及取保候审的其他规定,为您解答。
一、取保候审时间取保候审的期限是从取保当天开始计算的。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的,也适用取保候审。
犯罪嫌疑人、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二、取保候审的特点与国外的保释制度相比,中国的取保候审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担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这种强制措施既可以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照顾家庭或者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又可以使他们感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还可以减少国家用于在押人犯的生活、管理费用等项开支,从而减轻羁押场所的工作压力。
三、取保候审的适用者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公安局的取保候审书模板
![公安局的取保候审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1a09f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5.png)
公安局的取保候审书模板1. 概述取保候审是我国法律程序中的一种措施,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案件的顺利办理。
公安局作为执法机关,在执行取保候审程序时,需要依法合规地出具取保候审书。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公安局取保候审书模板,以供公安机关参考使用。
2. 取保候审书模板# 公安局取保候审书被取保候审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审查,被取保候审人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地____犯下____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保候审办法》第三条的规定,依法决定对被取保候审人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1. 被取保候审人是否配合调查:[ ] 是[ ] 否2. 被取保候审人是否具备逃跑、毁灭证据等风险:[ ] 是[ ] 否3. 取保候审期限:从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4. 取保候审的限制和要求:- 被取保候审人不得离开____市(区)范围。
- 被取保候审人不得参与任何可能妨碍案件侦查和审理的活动。
- 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案件的情况和证据。
5. 免除取保候审的条件:- 经核实,被取保候审人身份确实无法确认。
- 经核实,被取保候审人涉及的犯罪事实不属实。
公安局: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3. 使用说明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按照上述模板填写相应的信息即可。
在填写时应注意准确、明确地说明案件事实,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选项。
4. 注意事项•取保候审书的出具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
•在填写取保候审书时,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逐条填写和说明,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保候审的期限的计算
我们大家都知道,当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只有有了完备的法律规章制度,才能够让坏人绳之以法,我国是一个法律大国,对于的制度也有一定的规定,下面和一起学习一下的计算。
一、取保候审的期限的计算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的目的是保
证其不逃避侦查、和,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
因此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继续进行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工作,不得不断。
另一方面,由于法律规定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法定期限,公安司法机关应抓紧有限的时间进行工作,以便更好地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后,应
当积极开展侦查活动,收集证据,而不得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并且, 如果在侦查过程中收集到了新的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证据,则应当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作出变更或者解除。
监视居住限制犯罪嫌疑人的活动区域,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强制措施,但公安司法机关不能因此就放松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更不能中断对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使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取保候审如何解除
本条规定,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据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1.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恢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
2.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
法律规定的期限具有约束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应当自觉遵守。
,:一旦法定期限届满,必须立即解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限制,解
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并有义务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人民检察院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由检察长决定。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决定应当通知公安机关,并向犯罪嫌疑人宣读,由犯罪嫌疑人签
名或者盖章,有保证人的,还应当通知保证人解除担保义务。
解除取保候审时,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期间没有违反规定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将保证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93条规定:需要解除取保候审的,由原决定机关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送达执行机关。
执行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
三、取保候审特点
与国外的保释制度相比,中国的有其自身的特点。
根据《》的规定,取保候审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担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
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这种强制措施既可以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照顾家庭或者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又可以使他们感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还可以减少国家用于在押人犯的生活、管理费用等项开支,从而减轻羁押场所的工作压力。
通过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取保候审的期限的计算,是怎样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的目的是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