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循环系统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参考模板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参考模板
4、辅助检查:重点为心电图检查,其他有动态、运动实验、电生理检查
5、处理要点:药物、介入和手术治疗
二、常见的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窦性停搏、病窦
详细讲解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处理要点
2、房性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重点讲解
1)病因:生理性、病理性
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与听诊特点
3)心电图:重点讲解心电图特点
1、病因治疗是关键
2、药物治疗:四大类标准治疗药物及其他药物
五、总结归纳,布置预习内容
时间
分配
45分钟
45分钟
1、名词解释:心力衰竭
2、试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主要表现及处理要点
湖州师院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
内科护理学
任课教师
张明梅
教学单元
第二节 心力衰竭(2)实验 制定心衰护理计划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日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衰的定义、分类
2、理解慢性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了解发病机制
3、掌握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基础和心功能分级
4、理解慢性心衰的处理原则,理解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的合理应用
5、理解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掌握急性左心衰的抢救配合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衰的定义、分类,理解慢性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了解发病机制
2、掌握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基础和心功能分应用
4、理解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掌握急性左心衰的抢救配合
5、掌握急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循环系统检查

循环系统检查
四、听诊
(一)心音的形成 5.心律(cardiac rhythm):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起源于窦房结的心脏节律称为窦性节律,特点是以一定的频率从窦房结发出冲动,使每次心音的间隔时间均等,强度一致,次序一定。 心律不齐是正常心脏收缩频率和节律遭到破坏,可能由心脏本身的原因引起,也可能由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某些物质代谢紊乱所致。

左侧第4肋间,主动脉瓣口的远下方
右侧第3肋间,胸廓下1/3的中央水平线上
同上
同上

同马
右侧第4肋间,肋骨和肋软骨结合部稍下方
同上
左侧第3肋间,接近胸骨处

左侧第4肋间
右侧第3肋间
左侧第3肋间
左侧第3肋间
马的各瓣膜口心音最佳听取点 vv.肩关节水平线 1.主动脉口 2.左房室口 3.肺动脉口 4. 右房室口 5.第5肋间 6.心浊音区
四、听诊
(一)心音的形成 4.心音的最强听取点:在心脏区域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听到两个心音,但是由于心音是沿着血流的方向传导到胸壁的一定部位,在这个部位听诊心音最清楚,该部位就叫做心音的最强听取点。实际听到心音最清楚的地方,并不完全与心脏瓣膜在胸壁上的投影部位相一致。在临床上,常利用心音的最强听取点来确定某一心音增强或减弱以及判断心脏杂音产生的部位等。各种动物的心音最强听取点,见表
三、叩诊
1.叩诊方法:大动物应用槌板叩诊法,小动物可用指指叩诊法。方法为从肩胛骨后角沿肘肌向下叩击,确定心脏的相对和绝对浊音区上界,然后沿髋结节与肘关节的连线由后向前叩诊,以确定心脏浊音区的后界。叩诊时,最好先将家畜的左前肢略向前举起或拉向前,使心区完全暴露,有利于叩诊,见图 。
三、叩诊
四、心音听诊

内科护理学(二)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护理学(二)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第二节 心力衰竭
• (一)慢性心力衰竭 • 2.临床表现
• 2.1 左心衰竭
体 交替脉(特征性体征)、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双 征 肺底湿啰音、心脏扩大
第二节 心力衰竭
• (一)慢性心力衰竭 • 2.临床表现
• 2.2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症状 体征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少尿、夜尿和肝区胀痛等
第二节 心力衰竭
• (一)慢性心力衰竭 • 4.健康教育 • 4.1 避免引起心衰的诱发因素:过度劳累,过度激动,感染 (呼吸道感染),钠盐摄入过多等2、避免诱发因素 • 4.2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合理安排工作、活 动与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4.3 自我监测与用药指导 •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尿少、体重短期内增加、浮肿及时 就诊;服药期间食欲不振,警惕洋地黄中毒
第二节 心力衰竭
• (二)急性心力衰竭 • 1.概述 • 急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显著、急剧下降, 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 临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第二节 心力衰竭
• (二)急性心力衰竭 • 2.病因和发病机制
输液过多、输液过快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 严重心律失常 高血压急症等
第一节 总论
• 1.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 • 1.1 心脏 (动力器官) • (3)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房肌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束支
心室肌
普肯野纤维
窦房结
节律冲动 发出部位
第一节 总论
• 1.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 • 1.1 心脏 (动力器官) • (4)心脏的血液供应: • 来源于发自主动脉根部 • 的冠状动脉,包括左 • 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循环系统习题及答案

循环系统习题及答案

科目:内科护理学题型:单选题章节: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难度系数 11.循环系统的功能一般不包括A.内分泌功能B.运输血液C.保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D.维持和调节血压E.调节酸碱平衡2.目前中国人的首要死因是A.肿瘤B.心血管病C.传染病D.外伤E.糖尿病3.与心血管病的特点不相符合的一项为A.大多病程冗长B.变化迅速C.病情危重D.受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E.药物以外的治疗多无效4.不属于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表现是A.呼吸困难B.发热C.心悸D.下肢浮肿E.心前区疼痛5.心源性水肿的机制不包括A.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C.肾血流量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6.心源性水肿常首先表现为A.心前区水肿B.眼脸水肿C.足踝部、胫骨前水肿D.胸水或心包积液E.腹水7.长期卧床的心力衰竭病人水肿最早出现的部位是A.眼睑B.腰部C.足踝部D.骶部E.面部8.与心源性水肿的特征不符合的一项是A.多见于右心衰竭B.早期局限于身体低垂部位C.常在活动后加重D.严重病人有胸水、腹水E.浆膜腔积液为渗出液9.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易发生压疮的原因不包括A.水肿区组织营养不良B.水肿区组织抵抗力下降C.水肿区组织感觉迟钝D.卧床使受压部位循环障碍E.皮肤潮湿10.护理心源性水肿病人,不正确的方法是A.测体重、腹围每日1次B.给予低钠、高蛋白、少产气饮食C.每日进液量控制在500ml左右D.下肢水肿时应抬高下肢E.输液时滴速一般不超过20~30滴/分11.心悸最常见的原因是A.心搏增强B.心律失常C.心脏神经官能症D.精神紧张E.应用阿托品、氨茶碱等药物12.关于心悸,正确的说法是A.心悸越严重说明病情越严重B.心功能失代偿期心悸感较明显C.病人应取左侧卧位D.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者有猝死的危险E.心悸一般均有危险13.护理心悸病人,不正确的方法是A.绝对卧床休息,宜取左侧卧位B.忌饮浓茶、酒或咖啡C.避免紧张、焦虑D.睡眠障碍者可用少量镇静剂E.少量多餐,避免过饱14.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病因是A.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B.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C.肥厚型心脏病D.纤维素性心包炎E.心脏神经官能症15.常诉及左乳头下心尖部疼痛的疾病是A.心绞痛B.心肌梗死C.心脏神经官能症D.急性心肌炎E.急性心包炎16.晕厥最常见的病因是A.疼痛B.直立性低血压C.低血糖D.心律失常E.急性心排血受阻难度系数21.白女士,45岁。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3节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3节

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二)期前收缩
病因:正常人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均可发生 症状、体征: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胸闷、心
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引起头晕、乏力 ,甚至晕厥;期前收缩时,病人心律不规则,心搏提前 出现,可有脉搏短绌 治疗要点:无症状的期前收缩通常无需治疗,有明显症 状时可应用β受体拮抗剂、普罗帕酮、胺碘酮、美西律等 药物治疗
❖诱发因素
▪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大量吸烟、饮酒、 喝浓茶或咖啡、饱餐等
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二)身体状况
❖心律失常的表现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心室 率的快慢、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对血流动力 学的影响,也和引发心律失常的基础疾病的严 重程度有关。
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三)心理-社会状况 ❖ 烦躁、焦虑、情绪低落、恐惧等心理
病因:室上速病人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大多由折 返机制引起,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室速常发生于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病人
症状、体征:室上速病人多表现为心悸、乏力及胸闷, 重者可出现头晕、黑蒙、晕厥、心绞痛及心力衰竭,听 诊心律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一致。室速发作时,病人多 有晕厥、呼吸困难、低血压,甚至抽搐及心绞痛,听诊 心率略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致
内科护理
《内科护理》(第3版)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闫瑞芹
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和主要护理措施。 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症状体征、心电图特征 及治疗要点;心律失常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了解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评价。

循环系统选择题学习指导

循环系统选择题学习指导

第三章循环系统病人的护理A1型题1.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A.发热B.心悸C.呼吸困难D.水肿E.晕厥2.心源性呼吸困难病人最重要的护理诊断是A.低效性呼吸形态B.体液过多C.清理呼吸道无效D.活动无耐力E.气体交换受损3.长期卧床的心源性水肿病人其水肿最早、最明显的部位在A眼睑B心前区C腰骶部D足踝部E颜面部4.严重心悸病人休息卧床时应避免取A高枕卧位B仰卧位C左侧卧位D半卧位E右侧卧位5.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病因是A肺心病B高血压病C风心病D冠心病E心肌炎6.心源性晕厥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A头晕B眩晕C休克D黑矇E短暂意识丧失7.治疗心力衰竭最常用的药物是A利尿剂B血管扩张剂C洋地黄Dβ受体激动剂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8.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A呼吸道感染B心律失常C身心过劳D血容量过多E不恰当停用洋地黄或降压药9.左心衰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A咳嗽、咳痰、咯血B呼吸困难C乏力、头晕、心悸D少尿及肾功能损害E心脏增大10.右心衰竭最常见的症状是A食欲不振、恶心、呕吐B水肿、尿少C乏力、头晕、心悸D 呼吸困难E咳嗽、咯血11.能反映左心功能状况的心导管检查是A.PCWPB.COC.CID.CVPE.血氧含量12.能反映右心功能状况的心导管检查是A.PCWPB.COC.CID.CVPE.血氧含量13.不符合心力衰竭膳食原则的一项是A.高热量B低盐C清淡易消化D产气少E富含维生素14.处理洋地黄中毒不正确的措施是A.减少洋地黄用量B.及时与医生联系C.进行心电图检查D.停用排钾利尿剂E.纠正心律失常15.除非紧急情况,利尿剂的应用时间一般不选用A.早晨B上午C中午D下午E晚上16.急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不包括A.急性感染B过度疲劳C情绪激动D严重心律失常E静脉输液过多过快17.关于硝普钠治疗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计量为12.5~25ug/min B维持血压140mmHg左右C须现配先用D避光输注E如出现心悸、头疼、烦躁、胸骨后疼痛等即停止静滴18.下列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A.窦性心动过缓B期前收缩C心房颤动D心室颤动E房室传导阻滞19.与室性期前收缩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不符的叙述是A.QRS波群提前出线B.QRS波前无相关P波C.QRS波宽大畸形D.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同E.有完全代偿间歇20.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A.高血压心脏病B冠心病C心肌病D肺源性心脏病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21.发作时脉率较整齐的心律失常是A.心房颤动B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缩C室性期前收缩D3:2下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E阵发性室性过速22.病情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A.心房颤动B房室传导阻滞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期前收缩E心室颤动2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不会出现的心律失常是A.窦房阻滞B窦性心动过速C心房颤动D期前收缩E房室传导阻滞24.阿托品试阳性是指注射阿托品后一段时间内每分钟心率达不到A60次B70次C80次D90次E100次25.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不可使用的药物或方法是A硝苯地平B普萘洛尔C人工心脏起搏D阿托品E异丙基肾上腺素26.心律失常病人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A恐惧B活动无耐力C知识缺乏D猝死E栓塞27.心房扑动最有效的治疗是A普萘洛尔B奎尼丁C普罗帕酮D直流电复律E洋地黄28.经旁道传导的心律失常是A 逸搏和逸搏心率B期前收缩C心房颤动D预激综合征E房室传导阻滞29.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时,治疗错误的方法A.直流电复律B。

循环系统ppt课件

循环系统ppt课件

可分为膜部和肌部
室间隔膜部
室间隔肌部
编辑版ppt
分布: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
编辑版ppt
14
编辑版ppt
紧密连接 吞饮小泡
15
有孔毛细血管
特点:
• 內皮细胞连续 •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 內皮细胞不含核处有贯穿全厚的孔,孔上有或无隔膜
封闭。 • 胞质內吞饮小泡较少 • 基膜完整
分布:胃肠粘膜,內分泌腺,肾血管球等处。
编辑版ppt
面静脉的特点、交通及危险三角。
直肠静脉丛的位置和交通 。
了解内容:翼静脉丛的位置与交通 。
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交通的其它途径。
编辑版ppt
1
第三章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组

淋巴管道
淋巴管系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第一节 心血管系
一 概述 (一) 小循环和大循环
体循环(大)、肺循环(小)
编辑版ppt
10
(二) 毛细血管壁的结构
内皮+基膜 基膜
内皮
编辑版ppt
11

内皮细胞 基膜 周细胞
编辑版ppt
12
(三)毛细血管电镜下的分类
连续毛细血管 有孔毛细血管 血窦
编辑版ppt
13
连续毛细血管
特点: • 內皮细胞连续 •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 內皮细胞含核的部分厚,不含核的部分薄。 • 胞质內含许多吞饮小泡 • 基膜完整
编辑版ppt
2
(二)血管壁的组织结构
1. 动脉: 分类:大动脉、中动
脉、小动脉、微动 脉 1)中动脉:內膜、 中膜、外膜
编辑版ppt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全文优选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全文优选

— 28 —
护理评估 (二)身体状况
2.评估要点
评估心前区疼痛的部位、性质、范围、程度、持续时间、有无放射;有无伴随症状;发生的 诱因及加重与缓解的方式;有无心率、心律、心音的改变。
(三)心理―社会状况
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或疼痛程度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患者可产生焦虑、恐惧 等心理。评估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情况及对疾病的认识;评估家属对患者的支持情况。
四、心源性晕厥
护理评价
患者是否:① 晕厥发作减 少或未再发作,发作时无受伤; ② 恐惧减轻或消失。
— 26 —
五、心前区疼痛
— 27 —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患者有无心血管病病史;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发作是否与精神因素有关。
(二)身体状况
1.心前区疼痛的特点
① 典型心绞痛位于胸骨后,呈阵发性压榨样痛,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或含服 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五、心前区疼痛
— 29 —
护理评估 (四)辅助检查
了解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等检查结果,协助判断疼痛的原因和性质。
护理诊断
(1)疼痛 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炎症累及心包或胸膜壁层有关。 (2)焦虑 与疼痛反复发作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疼痛减轻或消失。 (2)患者焦虑心理缓解或消失。
五、心前区疼痛
四、心源性晕厥
护理措施 (三)对症护理
— 25 —
鼓励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 生活活动,提高治疗的信心,减轻 焦虑、恐惧感。
(三)心理护理
(四)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晕厥的原因和诱 因、病情发展,共同制订护理计划,增强 其治疗信心;避免从事相关危险性工作; 遵医嘱用药;教会患者自测脉搏,自我监 测病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A1型题1.循环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发热B.心悸C.呼吸困难D.水肿E.晕厥2.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

A.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或伴心前区不适的主观感受B.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神经的传入纤维C.暂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急性短暂可逆性意识丧失D.心衰引起体循环系统静脉淤血,致组织间隙液体过多E.各种心脏病发生左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肺淤血致呼吸费力,呼吸频率、节律异常3.心源性呼吸困难最先出现的是()。

A.端坐呼吸B.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C.劳力性呼吸困难D.心源性哮喘E.急性肺水肿4.心源性呼吸困难病人最重要的护理诊断是()。

A.低效性呼吸型态B.体液过多C.清理呼吸道无效D.活动无耐力E.气体交换受损5.心脏病患者出现心源性呼吸困难,其护理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A.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困难,心功能变化情况B.嘱病人侧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C.加强生活护理,减少体力活动D.持续低流量吸氧E.保持情绪稳定,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6.预防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发作,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保持安静,减少声、光刺激B.夜间持续吸氧C.夜间睡眠应保持半卧位D.睡前给小量镇静剂E.注意保暖7.关于端坐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体力活动时发生,休息可缓解B.多发生在夜间,睡眠中可突然憋醒C.体力活动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D.睡眠中憋醒,咳嗽、咳痰,坐起后缓解E.休息时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迫取坐位或半卧位8.长期半卧位的心源性水肿患者,最易引起皮肤溃烂的部位是()。

A.踝部B.背部C.足跟部D.骶尾部E.心前区9.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

A.身体下垂部位及会阴部水肿B.颜面部水肿C.一定伴有胸腔积液D.一定伴有腹水E.渗出性水肿10.护理心源性水肿病人,不正确的方法()。

A.测体重、腹围每日一次B.给予低钠、高蛋白、少产气食物C.每日进液量控制在500ml左右D.下肢水肿时应抬高下肢E.输液时滴速一般不超过20~30滴/min11.对心源性水肿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要点中,哪项不妥()。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昆明医科大学 赵汉英
一、正常X线表现
心脏四位片
SVC上腔静脉;RA右心房;RV右心室;AO主动脉;PA主肺动脉; LAA左心房耳部;LA左心房;LV左心室;IVC下腔静脉
一、正常X线表现
心胸比率测量
OO/ 纵轴线;T 胸廓横径;T1右心脏横径;T2左心脏横径
CT平扫示沿冠状动脉走形的斑点状、条索状高密度钙化影
二、高血压性心脏病
MRI心电门控自旋回波序列T1WI显示左心室各壁段及室间隔均匀 性增厚,信号均匀
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A
B
A. 正位片示双肺淤血,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左房右室增大 B. 侧位片示左房右室增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一、异常X线表现
正位:右侧出现双弓征;左前斜位:左心房向后上增大,左主支气管受 压上抬;右前斜位:左心房向后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LA:左心房
左心房增大的分度
一、异常X线表现
右心房增大
后前位:右侧第二弓增 大;左前斜位:右房增大;
右前斜位:心后间隙消 失,食管无受压移位;
RA: 右心房
一、异常X线表现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八节 大血管疾病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魏晓洁
一、主动脉瘤
CTA: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壁多发钙化,右侧髂总动脉扩张
二、主动脉夹层
CT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真、假双腔,真腔较小受压变形,假腔位于外侧 较大且密度稍低,中间线状低密度影为内膜片
三、肺动脉栓塞
CT增强扫描横断面与冠状面重建,示右肺动脉全栓塞及左肺动脉内条片 状栓子形成
四、法洛四联症
肺血减少,主动脉升、弓部增宽,心脏呈靴型,右心室增大

(整理)第三章循环系统

(整理)第三章循环系统

(整理)第三章循环系统第三章循环系统一、填空练习1.循环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2.心血管系统有、、、组成。

3.除毛细血管外,管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组、、三层。

4.中动脉的内膜主要有、和组成。

5.中动脉的中膜主要由组,又称为。

6.大动脉的中膜很厚,含有多层,又称为。

7.在投射镜下,根据内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毛细血管可以分为三类,即、、。

8. 静脉管壁内放置血液逆流的结构称为。

9.毛细血管管壁有和组成,两者之间散在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

10.中小静脉常与相应的动脉伴行。

静脉的数量比相应的动脉多,管径较伴行的动脉,管壁较伴行的动脉而,其弹性较伴行的动脉,所以在组织学切片中静脉管壁常,管腔常。

11.一个典型微循环的血管包括、、、和。

12.在微循环中,起到控制微循环总闸门的作用,行程迂回曲折,血流很慢,是物质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13.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沟称,它是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

14.心壁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和。

15.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组成,它包括、和。

16.在心的传导系统中,发出节律性的兴奋,是心正常的起搏点。

17.心斜位于胸腔纵膈内,约在身体中线的左侧,是中空的肌性器官。

18.心的外形包括、、和。

19.心有四个腔,在后上部的为和,在前下部的为和。

20.从主动脉弓上发出的三个大的血管分支,从右向左依次是、和。

21.心包分为和两层,内层又可以分为和,两层之间的间隙为。

22.主动脉口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为,瓣膜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为,其左侧和右侧分别有的开口。

23.外周阻力血管包括、和。

其关闭平滑肌收缩可增加血流的外周阻力,对维持有重要作用。

24.心内膜分为、和,在心室的心内膜下层有纤维。

25.心瓣膜包括、、和。

它们都是由向腔内折叠而成,具有防止的功能。

26.心室肌纤维大致可以分为、和三层。

27.在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支持性结构称,它是心肌纤维和心瓣膜的附着处。

2014电大《内科护理学》课程辅导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2014电大《内科护理学》课程辅导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2014电大《内科护理学》课程辅导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学习要求目标本章介绍循环系统七类疾病,除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电复律、心肌病外,其它五类疾病是学习重点,要求从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全面掌握。

学习建议:复习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病理和病理生理。

第一节总论重点提示:1.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

2.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依赖于起搏点与传导系统,窦房结以自律性最高而成为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3.心脏的营养由冠状动脉供给。

4.心脏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相互制约,取得平衡,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第二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标准委员会1994年修订):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一、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最常见的为缺血性心肌损害。

(2)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心室前负荷和后负荷过重。

2.诱因心力衰竭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可由某些因素所诱发,称为诱因。

常见的诱因有:①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多;②心律失常,尤以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多见;③水、电解质紊乱;④体力过劳(二)发病机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可由三方面因素参与。

1. 血液动力学异常有各种病因及诱因促使心脏泵功能减退。

2. 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在心力衰竭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增高,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排血量。

3. 心肌损害和心室重塑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

【临床表现】(一)左心衰竭1.临床症状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基础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动脉:仅有几层环行平滑肌,外膜与中 膜厚度近似,外弹性膜不明显。 微动脉: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 滑肌组成,外膜较薄。 小动脉和微动脉又称外周阻力血管。并调 节器官、组织的血流量,维持正常血压。
毛细血管
(一)特点(5点):
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 管壁最薄 管径最细 代谢旺盛的器官分布多
面静脉的特点、交通及危险三角。
直肠静脉丛的位置和交通 。 了解内容:翼静脉丛的位置与交通 。
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交通的其它途径。
第三章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 心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淋巴管道 淋巴管系 淋巴器官 淋巴组织
组 成
第一节 心血管系
一 概述 (一) 小循环和大循环 体循环(大)、肺循环(小)
掌深弓
掌浅弓
3、 胸主动脉 1.起止 自第四胸椎体下缘接续 主动脉弓,至膈的主动 脉裂孔延续为 腹主动 脉。 2.分支:营养相应器官。 肋间后动脉 (1)壁支 肋下动脉 支气管支 (2)脏支 食管支
心包支
4、 腹主动脉
分为壁支和脏支:
膈下动脉
腰动脉
壁支
(1)膈下动脉:分支至膈
发出肾上腺上动脉,分
上颌动脉
面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2.) 锁骨下动脉
左起自主动脉弓,右起自头臂干。
胸廓内动脉
甲状颈干 椎动脉
在第一肋外缘处移行为腋动脉。
主要分支有:椎动脉:经颈椎横突孔 及枕骨大 孔进入颅腔。 分布于脑和脊髓。 胸廓内动脉:分布与胸前壁、 心包及膈。
甲状颈干:分布于甲状腺下部
上肢的动脉
3) 腋动脉
(二)、心的构造 1.右心房 入口 出口
上、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右房室口
右心耳
卵圆窝
上、下腔静脉口
界 嵴
梳 状 肌 右房室口
冠状窦口
2. 右心室 :接受来自右心房的血液
入口:右房室口;右房室瓣(三尖瓣)
出口:肺动脉口;肺动脉瓣。(半月形 瓣膜)
室上嵴
肺动脉瓣
肺动脉口
右 房 室 口 三尖瓣 腱索 乳头肌
难点内容:腹主动脉的分支、分布。
动脉:包括肺循环的动脉和体循环的动脉
(一)、肺循环的动脉
左肺动脉,较短,分为两支进入左肺上、下叶。
肺动脉干
右肺动脉,较长而粗, 分为三支进入右肺的上、 中、下三叶。
动脉韧带位于肺动脉干的分 叉处与主动脉弓下方之间的 一条纤维索。胚胎时期动脉 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肺动脉干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螺旋状或纵向
排列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中动脉的中膜和外 膜厚度相近,两膜交界处常见一层排列整齐的外 弹性膜
.
内皮 内皮基膜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中膜 外弹性膜 外膜
内膜
2)大动脉:
弹性动脉

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 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髂总 动脉等。
升主动脉的起始处膨 大,其内有主动脉窦, 是压力感受器
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2、 主动脉弓
A.起止:自右侧第二胸肋关节水平起始,呈弓形弯向左后方,至第四 胸椎体下缘水平,续于胸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右颈总动脉 头臂干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凸侧从右向左
主动脉弓分支
左锁骨下动脉 凹侧发出支气管支和气管支 头臂干
本节重点内容

掌握循环系统管壁的一般结构。
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电镜下分类和结构。 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中等动脉和中等静脉的结构特点。
二 、 心 Heart
(一)、心的位置、外形
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纵隔内,2/3居于在身体正中线左侧, 1/3居于右侧。心两侧为肺,下方为膈。
(二)外形 一底 :心底Cardiac Base 一尖 二面 三缘 三沟 : 心尖Cardiac Apex :胸肋面、膈面
桡动脉Radial Artery 行于前臂桡侧,分支营养前臂肌。 主要分支:掌浅支 桡动脉 尺动脉 行于前臂尺侧,分支营养前臂肌 主要分支:掌深支 掌浅支
掌 深 支
桡动脉在腕上方位置表浅, 是切脉的部位
6)掌浅弓和掌深弓:分布于手掌和手指
掌浅弓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掌深弓 :由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
吻合 Left Gastric Artery 胃左动脉 Proper Hepatic Artery 肝固有动脉
Right Gastric Artery胃右动脉 胆囊动脉
Common Hepatic Artery 肝总动脉
Gastroduodenal Artery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胰支
Splenic Artery 脾动脉
脾支
胃短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吻 合
肝固有动脉
胃左动脉
胆囊动脉
胃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脾动脉 肝总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分布于小肠,盲肠,阑尾及升结肠 肠系膜下动脉;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 中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空肠动脉 右结肠动 脉 回结肠动 脉
左右冠状 动脉开口
左房室口
二 尖 瓣
=
因左房室口纤维环、二叶瓣、腱索和乳头 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连,故合称二叶 瓣复合体(Mitral Complex)。
房间隔和室间隔 1. 房间隔 Interatrial Septum 2. 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 : 可分为膜部和肌部
肉柱
隔缘肉柱(节制索)
3. 左心房
入口: 出口:
左心耳 两侧各有一对肺静脉开口
左房室口;左房室瓣(二尖瓣)
左 肺 上 、 下 静 脉 开 口
右 肺 上 、 下 静 脉 开 口
左房室口
4. 左心室
入口:左房室口,二尖瓣
出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半月形瓣膜) 主动脉口 Aortic Sinus 主 动脉窦 二尖瓣 腱索 肉柱 乳头肌 Aortic Valve 主动 脉瓣
室间隔膜部
室间隔肌部
(三) 心壁的组织结构

心内膜
内皮,与血管内皮相延续
内皮下层:结缔组织,少许平滑肌 心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心传导 系的分支

心肌膜:由心肌构成,分内纵,中环,外斜。在心房
肌和心室肌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支持性结构称心 骨骼。是心肌纤维和心瓣膜的附着处。

2)大动脉的结构: 内皮:
內膜
内皮下层:较厚。 内弹性膜: 与中膜连续
中膜:最厚, 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 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行平滑肌, 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 外膜:较薄,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功能:承受较大的血压,维持连续的血流
大动脉 大动脉
弹性膜 弹性膜
小动脉和微动脉
在第一肋外缘处接续锁骨下动脉,至大 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
分支分布至上肢带肌、肩关节、胸壁和乳房。
腋动脉
肱动脉
4) 肱动脉
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至肘窝处分为桡、 尺动脉。 发出分支分布于肩部和肘关节。肱深 动脉,分布于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腱内侧,可以摸到肱动脉搏 动,是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
肱深动脉
5) 桡动脉和尺动脉
旋支 前室间支
后 室 间 支 左室后支
2. 静脉
1.Coronary Sinus 冠状窦 心大静脉 心中静脉 心小静脉 2.Anterior Cardiac Vein 心前静脉 3.Smallest Cardiac Vein 心最小静脉
心大静脉
心 小 静 脉
心前静脉
冠状窦
心中静脉
(六) 心包
(一)组成
(二)、体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主干是主动脉 1.起止:起于主动脉口 按行程分为
止于第四腰椎体下缘水平 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髂总动脉
升 主 动 脉
胸 主 动 脉
腹 主 动 脉ຫໍສະໝຸດ 、 升主动脉1.起止:起自左心室主动脉口,至右第二胸肋关节水平延续为主动脉弓。 左冠状动脉 2.分支 右冠状动脉
脏层 壁层
Pericardial Cavity 心包腔
外层:Fibrous Pericardium 纤维心包 内层:Serous Pericardium 浆膜心包
作用:具有防止心过度的 扩大支持心的作用


Artery

重点内容: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及分支。 锁骨下动脉主要分支的分布范围。 上肢主要动脉及掌浅深弓的组成。 腹部动脉成对和不成对脏支的分支分布。 下肢的主要动脉。
心外膜:浆膜(间皮,薄层结缔组织,血管、神经) 心瓣膜:心内膜突向心腔折叠而成。
心骨骼
位于房室口、肺动脉口和主动脉 口的周围,心肌和瓣膜附着处的 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性 支架。
四、心的传导系统:产生并传导冲动。
1.窦房结 位置: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 功能: 发出节律性的兴奋,是心的起搏点 2.结间束: 3.房室结 位置: 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上方的心内膜 下。 功能: 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生短暂延搁 再传向心室肌纤维 4. 房室束:起自房室结,经室间隔膜部下行至室 间隔肌部左右束支,分别沿着室间隔左右两侧的 心内膜深面下降,反复分支。 房室束

紧密连接
吞饮小泡
有孔毛细血管

特点:


內皮细胞连续 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內皮细胞不含核处有贯穿全厚的孔,孔上有或无隔膜 封闭。 胞质內吞饮小泡较少 基膜完整

分布:胃肠粘膜,內分泌腺,肾血管球等处。
窗孔 紧密连接 吞饮小泡
血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