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课程教案 (2)()
雕塑艺术教案(精选)

雕塑艺术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1) 雕塑艺术的定义雕塑艺术是指通过雕刻、塑造、铸造等方法,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三维空间艺术作品。
(2) 雕塑艺术的分类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雕塑艺术可以分为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等。
根据表现手法和风格的不同,雕塑艺术可以分为写实雕塑、抽象雕塑、象征性雕塑等。
(3) 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艺术具有立体性、空间性、触感性等特点,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欣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 制作雕塑的工具和材料制作雕塑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如雕刻刀、锯子、锤子、钻头等。
制作雕塑的材料有石头、木头、泥土、金属等。
(2) 雕塑制作的步骤雕塑制作一般包括设计、制作、修整、打磨、上色等步骤。
设计是制作雕塑的第一步,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形式进行设计。
制作是按照设计的要求,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修整是在制作完成后,对雕塑进行修整和修改。
打磨是对雕塑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光滑。
上色是在打磨完成后,对雕塑进行上色,使其更加美观。
3. 雕塑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雕塑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雕塑艺术可以表现人类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可以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人类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雕塑制作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法: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雕塑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雕塑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篇一: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 1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2345【篇二:第六课中国古代雕塑(高中美术教案)】(1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引入:说起雕塑人们都会如数家珍的说出《大卫》p90、《维纳斯》p78、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思想者》p104、等等西方雕塑作品。
但同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名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成就,到底好在哪里,美国雕塑家为什么那么说?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雕塑?一、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
(参考美术的定义说明)⊙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透雕(镂空其背景)。
二、古代雕塑:1、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1)陶俑:表现为秦始皇兵马俑(地下替代活人陪葬的偶人)p33~34◎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因为秦始皇时期是一种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所以当时的人们非常严谨,艺术家们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追求一种写实的手法,所以秦始皇兵马俑具有以下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各异;在总体布局上,陶俑面向东方,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石刻造像:表现为霍去病墓雕刻(立于神道两侧的石刻)p35◎霍去病墓石刻即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汉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遵循一种道家思想,只要不偷不抢不杀人,什么都可以。
幼儿园美术欣赏《人物雕塑》教案

幼儿园美术欣赏《人物雕塑》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1.1 背景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雕塑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
通过欣赏和学习雕塑作品,幼儿可以培养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同时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和表现方式。
1.2 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幼儿将能够: - 了解人物雕塑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欣赏人物雕塑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 通过模仿和创作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 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增强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内容包括: - 人物雕塑的定义和类型; - 著名的人物雕塑作品欣赏;- 模仿创作人物雕塑作品。
2.2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人物雕塑的图片,向幼儿介绍不同的雕塑形式和表达方式。
•互动讨论:以问题引导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实践操作:给予幼儿一定的材料和工具,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模仿创作。
三、教学步骤3.1 引入(10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上次课程的内容,让他们回忆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是什么样的。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由。
2.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不同形式的雕塑作品,让幼儿了解雕塑是什么,以及人物雕塑的定义和特点。
3.2 欣赏与分析(15分钟)1.给幼儿展示一些著名的人物雕塑作品,如《大卫像》、《思想者》等。
让幼儿自由地观察和思考这些作品,引导他们发表感受和意见。
2.提出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这些人物雕塑作品给你什么感觉?–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这些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表达了什么情感?3.3 模仿创作(30分钟)1.准备一些塑料泥和雕刻工具。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小块塑料泥。
2.介绍一些基本的雕塑技巧,如捏、拉、压。
然后示范一些简单的人物雕塑形象,如人的头、手、脚等,让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创造自己独特的人物雕塑作品。
可以提供一些小道具,如眼睛、鼻子、帽子等,供幼儿使用。
3.4 展示与总结(10分钟)1.邀请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幼儿观看和评论。
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

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雕塑欣赏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详细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WTT的雕塑欣赏教案,欢送大家分享。
雕塑欣赏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才能,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才能和安康的审美兴趣,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
3、进步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分析^p 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老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地有哪些吗?学生:答复古代文明的发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老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老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老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拟:学生:谈谈感受〔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2、老师:罗丹介绍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美术教案《雕塑》

美术教案《雕塑》
教学目标:
- 了解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研究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 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雕塑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
1. 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解释雕塑的定义和作用
- 介绍雕塑的基本要素,包括形状、质地、空间感等
2. 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 展示不同的雕塑材料,如黏土、石膏、木材等
- 介绍雕塑所需的工具,如刻刀、锤子、锉刀等
3. 观察与实践: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雕塑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表现方式
-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创作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雕塑创作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起学生对雕塑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正式研究:
- 讲解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带领学生理解
3. 展示与讲解:
- 展示不同材料和工具,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观察与讨论:
- 展示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
5. 创作实践:
- 分发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实践雕塑创作
-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创作任务
6. 组织展示与评价:
-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
-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讨论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教学评价:
- 老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讨论作品
- 通过展示和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表现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了解更多的雕塑作品和艺术家
- 组织类似的创作活动,让学生继续发展和提升雕塑创作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其他形式和风格的雕塑创作。
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匠心之用—雕塑的美感》教案

《匠心之用—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匠心之用—雕塑的美感》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内容包括①雕塑的概念、基本形式、雕塑的美感。
②了解雕塑的创意及优秀的雕塑作品。
(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信息交流、信息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分析:学生预习选择网络教室,教学选择多媒体教室。
二、教学设计意图本课依托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搜集资料以及运用多媒体对雕塑艺术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雕塑艺术的表现语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更好的完成对学生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雕塑的基本形式及美感,初步学会分析、评价雕塑的美感,体会雕塑的创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鉴赏,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通过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鉴赏体验增强学生对雕塑的了解,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协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四、重点和难点及设计亮点重点:雕塑的美感。
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便于学生直观了解。
难点:雕塑的创意。
通过游戏辅助教学。
设计亮点:1、通过网络对雕塑的基本形式进行项目研究;2、通过平板电脑模拟制作黑陶,体会雕塑的美感—形体;3、通过flash游戏重组雕塑,展现创意。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视频,共享视觉的饕殄盛宴,激发学生对雕塑的好奇心,顺利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导入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气氛,又能很好的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2. 课堂发展、传授新知(1)雕塑的概念: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同样题材的绘画与雕塑作品有什么区别?运用“比较法”,学生自行总结出雕塑的概念。
【设计意图】“比较法”是鉴赏美术作品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小组合作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学案教学的特点,也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了铺垫。
雕塑教案(公开课)

雕塑教案(公开课)雕塑教案(公开课)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通过参与亲身体验雕塑创作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课程内容1. 雕塑简介在课程开始时,我们将向学生简要介绍雕塑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以及一些著名雕塑家和他们的作品。
这将帮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基础技巧讲解接下来,我们将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雕塑技巧,如塑型、捏塑、雕刻等。
我们将解释每种技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不同的雕塑作品。
3. 创作实践在这一部分,学生将有机会亲自参与雕塑创作。
我们将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构思,然后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新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4. 展示和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有机会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这将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和批评他人的作品,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改进自己的创作技巧。
要求- 学生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基本的雕塑知识和作品,以便更好地参与课程。
- 学生需要穿着适合工作的服装,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 学生需要遵守创作坊的规则和指导,确保安全和秩序。
实施计划本课程将于每周二下午2点开始,为期4周。
每节课将持续1.5小时,包括理论讲解和创作实践。
在每节课后,学生将有额外的时间来继续创作和完善他们的作品。
评估标准学生的作品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创意和想象力- 技巧运用和表达能力- 创作过程和创作意图的表达- 创作成果的完成度和质量结论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理解,同时提供他们展示创意和技巧的机会。
通过参与实践和互动,学生将获得对雕塑艺术的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期待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公开课,体验到雕塑艺术的魅力,并在创作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意。
美术课程教案(雕塑)

1.《掷铁饼者》
2.《米洛斯的维纳斯》
3.《大卫》
4.《马赛曲》
5.《阿波罗与达芙妮》
6.《思想者》
归纳:
西方雕塑的特征:
西方雕塑的出现首先也是作为建筑艺术的装饰而出现的,其雕塑以人体、人像为主题。
三、小结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雕塑,本文将试着探寻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
二、授新:
雕塑(板书)
第一节雕塑的起源与发展(板书)
雕塑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我们的先民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打造了用来谋生的劳动工具,还创造了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品。不同时代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留下数不胜数的伟大的雕塑品,今天,我们从中读解人类的历史,读出许多竹帛简牍之外的东西。的确,雕塑以它特有的语言,生动而形象地记述着历史,补充着文字无法言说的部分。
四、拓展:
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雕塑,说说它们分别属于哪类雕塑?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雕塑的分类
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
2.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
3.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内雕塑等
教后分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名家名作雕塑欣赏
难点:通过感受形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案

《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教学设计兴城市白塔满族乡初级中学高莹莹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外国各个历史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了解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点。
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雕塑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领悟雕塑家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教学难点:理解雕塑作品所蕴涵的时代文化精神和雕塑家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外国雕塑相关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作品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最近这些日子,老师看到一则有趣的新闻,现在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插入视频《德国湖泊美女》视频引出课题(二)新授课程1.出示时间轴幻灯片回顾雕塑艺术的发展史2.多媒体放映《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教师质疑:大家观察这个雕塑作品给你什么感觉?他与我们印象里的维纳斯一样吗?为什么着力突出那种丰乳肥臀的壮硕感?(1)讲解基本信息(2)分析艺术特色3.合作学习,出示4张照片完成自主学习每个小组完成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重点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归纳:这些完美的艺术生命早已存在于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他们从其中解放出来。
4.分析《掷铁饼者》、《拉奥孔》的艺术特色(三)发展探究欣赏作品:《摩西像》1.基本信息讲解思考交流(1)你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摩西复杂的情感(2)雕塑家表现了摩西身体内蕴含的强大生命力,是从作品的哪些方面来表现的?分组讨论并交流总结: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翡冷翠派艺术的特色,亦是罗马雕刻的作风,即明白与简洁(四)学生总结收获(五)教师总结: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
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朔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人物雕塑概述教案中班

人物雕塑概述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物雕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主要艺术流派,了解一些著名的人物雕塑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人物雕塑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人物雕塑,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人物雕塑的概念和特点;(2)人物雕塑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3)著名的人物雕塑作品及其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
(1)学生对人物雕塑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2)学生对人物雕塑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一些著名的人物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看法,激发学生对人物雕塑的兴趣。
2. 学习新知识。
(1)讲解人物雕塑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人物雕塑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2)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图书资料,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人物雕塑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3.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设计并制作自己的人物雕塑作品;(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人物雕塑作品展览。
4. 总结反思。
让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四、教学资源。
1. 图书资料,《世界雕塑史》、《人物雕塑艺术欣赏》等;2. 多媒体资料,人物雕塑作品的图片、视频资料等;3. 实物展示,一些著名的人物雕塑作品的实物模型或复制品。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思维活跃度、表达能力等。
2. 作品评价。
评价学生设计并制作的人物雕塑作品,包括创意、技巧、表现力等。
3. 考试评价。
通过课堂测试或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人物雕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多彩多姿的现代雕塑》教案 (2)

多彩多姿的现代雕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和感受现代雕塑的形式美;了解现代雕塑的造型特征;体会现代雕塑在环境中的应用关系和象征性。
能力目标:运用插接等各种手法进行纸雕塑造型,表现自己心中的现代雕塑。
情意目标:体验造型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培养创新思维;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与造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1、欣赏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特征与象征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用插接等手法进行现代雕塑立体造型尝试。
教学难点: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特征与象征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色卡纸若干、课件、剪刀、双面胶、扑克牌等。
教学流程: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尝试造型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以前玩过纸牌吧?老师想考考大家,谁能有办法把这些牌立刻站起来,并组合在一起,前提是不许折、不许卷、不许用胶水粘,可以用剪刀剪。
(学生思考回答,表扬有创意想法的学生。
)师演示将牌剪口插接。
师:这种方法叫“插接”。
你们也来试试吧!(展示一学生作业)如果将这些牌换成其他形状和材料会是什么样的?请看屏幕(课件展示范例)它是什么作品?(是雕塑作品,而且是现代雕塑作品)现代雕塑为美化我们的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现代雕塑。
课件展示课题(现代雕塑)二、欣赏雕塑了解特征感悟内涵归纳总结A、分析造型特征师: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就有一些现代雕塑,你们见过吗?(环西广场雕塑、体育公园雕塑、濠西书院雕塑、城市博物馆雕塑、体育会展中心等)出示一组图片:世博雕塑学生欣赏师:在上海世博园,这样的现代雕塑有许多。
其实很多场馆,包括中国馆在内,本身就像一座大型的现代雕塑,这些都是设计师和雕塑家的杰作。
看了这些雕塑作品,你的第一印象或感觉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个关键词来描绘一下这些雕塑的造型?(抽象、具象、奇特、夸张、简洁、幽默等)师:我也用一个词:“丰富”。
说明现代雕塑的造型手法很多很丰富。
板书(丰富的造型)B、分析内涵特征师:老师还想知道这些现代雕塑哪些你看懂了?哪些没有看懂?(学生叙述)师:喜不喜欢这些现代雕塑?或者说喜欢哪些现代雕塑?为什么?(请学生说说理由)在这里我要特别给大家介绍一位英国的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
初中美术雕像教案

初中美术雕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敏锐观察力。
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人物特征的观察和表达。
教学难点:1. 雕塑技巧的掌握。
2. 人物特征的准确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材料(如粘土、雕塑刀等)。
2. 教师准备人物雕像的图片或实物作为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人物雕像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人像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特点?”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压、切等。
2.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雕塑刀进行创作。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技巧。
三、观察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物雕像的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衣着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人物雕像的特点和表达的主题。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参考人物,开始进行雕塑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建议和帮助。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创作其他人物雕像,提高自己的雕塑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雕塑创作,拓展创作领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物雕像,引导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创作。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初中美术雕塑教案

初中美术雕塑教案【篇一:校园雕塑设计教案】《我为校园添色彩——校园雕塑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雕塑知识,如陶艺课三、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对雕塑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课本提供的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学生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
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雕塑的艺术特点,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2)技能目标: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雕塑作品。
(3)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雕塑艺术,能通过理解,结合校园环境进行创作,并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一定的创作形式,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
初步了解雕塑艺术风格并合理运用。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五、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在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初步对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首先通过欣赏不同环境下的雕塑作品对比导入课题。
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认识和理解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雕塑教案教案

雕塑教案教案【篇一:纸雕塑教案】教材分析纸雕塑本课以立体构成为原理,制作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纸雕塑作品。
与纸浮雕相比,纸雕塑更强调纸的“扩张力”和形象空间的表现,含有更多的立体构成知识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将立体构成趣味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的知识,进一步认识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学生分析现代雕塑作品尤其是环境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学生乐于表现的题材。
但在立体思维方面,学生会感到很陌生。
所以本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造型构思,大胆表现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纸雕塑造型的基本原理,及构成立体造型的方法。
把握纸材特性,用块面的分割、组合、折曲、卷曲,表现点、线、面的韵律组合完成一件简单的立体构成;炼立体思维的能力,提高立体表现能力。
通过欣赏纸雕塑作品自己设计制作纸雕塑作品更加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形象与事物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
组合法、折叠法等。
教学难点:纸雕塑的设计。
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过程设计一、探索新知1.检查学生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2.展示搜集到的城市雕塑图片。
它们分别座落在哪些地方 ?欣赏纸雕塑作品。
解析造型构思,及用块面的分割、组合、折曲、卷曲,表现点、线、面的韵律组合。
介绍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如组合法、折叠法等。
3.请学生尝试以游戏的形式在最短时间内用其它不同的方法“立纸”。
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请制作者介绍方法,教师适当提示、补充、演示。
4.底座的形态及作用请学生观察底座的形态,为什么它们形态不同,对相应的作品起到什么作用?5.师演示范例,讲解制作步骤:构思、构图、造型制作、整理成型6.作品欣赏通过赏析作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习中的重、难点。
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感受纸材的特质及更多的造型方法。
认识底座的作用。
7.引导学生感受如何结合环境进行构思、及掌握基本的制作步骤。
雕塑类美术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制作方法,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雕塑作品的创意构思和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介绍雕塑的基本知识、种类、制作方法等。
2. 教学用具:雕塑泥、雕塑刀、雕塑工具等。
3.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关于雕塑的资料,了解雕塑的历史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雕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雕塑吗?雕塑有哪些种类?3. 教师简要介绍雕塑的定义、种类和制作方法。
(二)新课讲授1. 雕塑的基本概念:雕塑是一种三维艺术形式,通过塑造立体形象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
2. 雕塑的种类:包括圆雕、浮雕、透雕等。
3. 雕塑的制作方法:a. 圆雕:在雕塑泥或石材上直接进行塑造,形成立体形象。
b. 浮雕:在石材或木板上刻画出凸起的形象。
c. 透雕:在石材或木板上刻画出镂空的形象。
4. 雕塑的基本技巧:观察、构图、塑造、修整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雕塑泥和雕塑工具。
2.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雕塑艺术,了解雕塑的历史和发展。
五、板书设计1. 雕塑的基本概念2. 雕塑的种类3. 雕塑的制作方法4. 雕塑的基本技巧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雕塑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雕塑思政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雕塑艺术与思政教育》二、授课对象:雕塑专业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认识雕塑艺术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思政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将雕塑艺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四、教学内容:1. 雕塑艺术概述2. 雕塑艺术与思政教育的关系3. 典型雕塑作品分析4. 雕塑创作中的思政元素融入五、教学重点:1. 雕塑艺术的历史与发展2. 雕塑艺术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3. 典型雕塑作品分析4. 雕塑创作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雕塑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分析雕塑艺术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雕塑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思政元素。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雕塑创作,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雕塑艺术作品,讲解雕塑艺术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2. 教师示范:展示雕塑创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3.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雕塑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2. 提出问题:雕塑艺术在思政教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讲授1. 雕塑艺术概述:介绍雕塑艺术的历史、流派、代表人物等。
2. 雕塑艺术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分析雕塑艺术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如培养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思政素养等。
(三)案例分析1. 以典型雕塑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思政元素。
2. 教师讲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四)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雕塑创作,融入思政元素。
2. 教师示范雕塑创作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雕塑艺术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课程教案院系:教研Array室:课程名称:课程代码:任课教师:编写时间:塑语言一、教学目的:1.掌握雕塑基本特性2.了解雕塑基本语言构成因素二、教学重点:1.雕塑与装饰雕塑2.雕塑的表现形式三、教学难点:a.绘画训练的方法b.人物的形体结构四、教学内容:一、雕塑概述雕塑是造型艺术的门类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度空间内塑造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可视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它的立体性是与其他艺术门类最根本的区别。
通常以可塑的(如粘土、油泥等)或是可雕刻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造型,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等内容。
雕塑占有着三度空间、是立体的、静止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因此它不能像绘画一样用线条和色彩去表现形象,也不能像音乐一样借助声音去表现旋律,更不可能像电影一样去表现情节过程。
二、装饰与装饰艺术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原始人类为了改造自身的生存处境,从制造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逐渐摸索和感知到了对称、平衡、均匀、光滑、线条等这些美的因素的存在,并逐渐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些美的原则运用到实践之中。
这种对形式美的自然感知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累积起来的技巧,推动了装饰观念的发展。
装饰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通的艺术形态之一。
装饰艺术是离人生活最近的艺术,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装饰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广泛,结合紧密。
大到公共环境设计,小到居室装修与布置,以及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日常用品装饰,如服装、首饰、商品包装等等,几乎一切工艺领域与装饰艺术有关。
装饰艺术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是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使这种功利要求在更完善和方便人们的同时,更能获得精神上和生理上的愉悦感,能享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从其与装饰主体的关系看,它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它从属主体,即装饰是从美感的角度来标明主体的特征、性质、功用以及价值;另一方面装饰艺术亦可从主体当中独立而出,显示出自己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事装饰艺术的精髓,装饰艺术的精神因素是通过画面的结构表现于外化形式,其感人的魅力并非脱离现实而获得,艺术家把对生活中具体形象的描绘,处理为符合审美的画面结构,并非之产生具有独特艺术语言的形式。
三、装饰雕塑装饰雕塑是人类史上最早的雕塑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普遍的艺术形式。
装饰雕塑是表现性、形式化的,它诉诸视觉,以和谐的形式风格满足感官,提升并改造观赏者的感受,激发人的艺术想象能力。
装饰雕塑是以雕塑造型的空间立体性,材料的独立性和形象的高度概括性为特征的。
它所具有的功能需求、实际存在的质感体量、可视又可触摸的特点决定了装饰雕塑艺术自身独特的词汇与语言。
装饰雕塑一般淡化情节性因素,注重意趣性,以浪漫的艺术夸张、理想化的抒情及象征性展现着装饰雕塑表现性的特征与手段,在审美功能上,装饰雕塑的审美价值尤为突出,形成一种和谐、优雅之美。
主题性或非主题性均适宜装饰雕塑的表现,由此派生出主题性装饰雕塑和观赏性装饰雕塑两个类型。
主题性的装饰雕塑,主题精神明确,更具独立意义,只是用形式美的规律对其语言与手法进行了艺术加工。
观赏性的装饰雕塑,具有直接参与各种环境的先天优势,这类作品以所谓“依附性”的特征,容易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要求。
才材质、工艺技巧、艺术形式到独具特色的创意,都展示出了观赏美、实用美,因而大大增加了观赏性的价值和趣味。
四、表现形式1.圆雕2.浮雕3.镂空雕五、功用1.纪念性雕塑2.装饰性雕塑3.园林雕塑4.陵墓雕塑5.架上雕塑6.章牌雕塑六、材质1.泥塑2.木雕3.石雕4.铜雕五、课堂作业:六、授课类型:理论□讨论□实验□欣赏□练习□七、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指导□师范□八、教学设计:复习□授新□讨论□实践□考试□九、教学资源: PPT□影像□模型□实物□挂图□十、课后总结:第二章构成要素一、教学目的:3.掌握雕塑的造型要素二、教学重点:1.形体2.空间3.材质4.色彩三、教学难点:1.绘画的方法与手段2.人物的形体结构3.对绘画基础最终目标的理解4.素描表现的形式四、教学内容:一、形体形体,简而言之就是形状和体积,这是雕塑艺术最重要、最基本的语言。
雕塑作为人为形体的一个种类,与其他种类的区别性很大,尤其是雕塑在突显艺术观赏性方面,因此,形体的艺术含量对雕塑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其他人为形体物品。
雕塑作品是通过实体对空间的占领而实现的,雕塑家真是用点、线、面、体形的材料做成方、圆、尖、钝、软、硬等诸多复杂或单纯的组合,创造出各种形体,传达作者的信息和意图,所以形体是雕塑的关键。
古典雕塑是艺术特点如重量感、体积感、运动感、概括性等,都是由雕塑的形体语言派生出来的。
二、空间雕塑是空间中的艺术,空间是装饰雕塑极重要的语言因素,它似乎看不见摸不着,而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
空间在雕塑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雕塑形体所占据的空间和围绕它的虚空间的关系,二是雕塑和空间环境中得关系,或者说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
在创作和欣赏雕塑的时候,如果只注意实体而忽略了空间,或不把空间当成艺术雕塑的主要部分,将很难领略到雕塑尤其是现代雕塑的奥秘。
从空间的性质上划分,空间又可以分为外拓性空间和内聚性空间以及融合性空间。
外拓性空间,除了取决于雕塑的动态之外还关系到雕塑体量的大小,具有向外扩张和控制空间的作用,因此它属于动态空间。
三、材质材料的正确选择与合理运用,是形成雕塑形态语言的重要环节,是形成雕塑形态语言的重要环节,是对材料的理解和驾驭。
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材料的材质美,也是每个雕塑家应具备的能力。
材料在使用上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触感,材料的触感包括轻重、冷暖、软硬、光洁、粗糙等材料的质地和肌理。
质地是由材料的自然属性显露出来的表面效果,质地所表现出的雅静、朴素、深邃、沉稳等是可以透过视觉、触觉直接感受到的。
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组织结构的心里感受,肌理的创造更强调造型性。
质地的美是静的,肌理的美是动的,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肌理美又可以分成天然肌理和人工肌理,天然肌理是材料自然生成的或在外界自然条件下生成的材质状态,象木头的纹理、结节,石头的风化等;人工肌理是工具加工材料时形成的材质状态,象刀痕、凿痕、斧劈痕、锤击痕、磨痕、手印、手迹等等,人工肌理最能反映创作中雕塑家的精神状态。
材料除了触感还有视觉感受,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感受,同一材料在性能,色泽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别,象紫檀的沉闻与黄杨的温润,青铜的冷俊与不锈钢的明快。
所以在雕塑的创作和构思时,还要考虑到材料本身色彩与主题的关系,巧妙的运用材料的色相,明暗度,饱和度等因素增加视觉趣味,强调材料形态为主题服务。
装饰材料经常用的材料主要有泥、石膏、蜡、水泥、陶瓷、木、石、竹、铜、铁等传统雕塑材料,也有现代的合成材料,如泡沫、塑料、玻璃、钢、铝合金、钛合金等。
使用以上两类材料创作装饰雕塑的情况比较普遍,但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又在不断增添新的人工合成材料,从发展趋势来看,人造材料还会层出不穷,这为雕塑家提供了日益增多的新材料,为深化内容和丰富形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外,随着现代社会艺术的观念改变,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决定了做为载体的雕塑材料的广泛扩展,使雕塑家在选材时有了越来越大的自由度,众多的艺术家开始寻找和发掘各种原始材料或新科技的成果带来的现代材料,像现成品、废品的利用。
传统材料的重新利用等,并直接使其成为造型要素。
四、色彩自然界中,物体除了具备形体之外,还具有丰富美丽的色彩。
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对自然界的色彩敏感程度超过了对物体形态的把握。
色彩是雕塑创作中的一种重要陈述语言,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本身就具有色泽和纹理,再被雕塑家选择和利用时,会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效果。
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创作的一部分,同时在立体造型上敷以色彩还具有再现现实的功能,能够逼真的表现自然物象,可以说色彩是实现这种真实而常用的表现手段之一。
雕塑艺术在色彩利用上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地色彩,另一种是认为色彩。
1、自然的色彩雕塑作为一物质材料在空间中的存在和表现,与其它造型元素相比,材料本身具有与众不同的材质感和色彩因素,我们把此称为材料的自然色彩。
1、人为的色彩装饰雕塑中,与表现材料的自然色泽相反,认为的色彩是通过对雕塑立体造型的表面,进行艺术化敷彩处理,从而使造型更加鲜明,以此来强化装饰雕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种人为地装饰雕塑的色彩处理方式,体现了人们以自然客观物象为参照,追求表现生活真实、理想真实、和视觉真实的艺术理念。
五、课堂作业:六、授课类型:理论□讨论□实验□欣赏□练习□七、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指导□师范□八、教学设计:复习□授新□讨论□实践□考试□九、教学资源: PPT□影像□模型□实物□挂图□十、课后总结:第三章艺术特征一、教学目的:1.建立起整体观察的良好习惯2.树立立体的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1.装饰雕塑的形式美法则三、教学难点:1.泥塑人物头、胸像的塑造规律和表现规律2.对对象的视觉特征和美感特征的发现3.整体观察方法的形式4.立体空间观念的建立四、教学内容:装饰雕塑的本质特征是装饰性与装饰风格,它比一般雕塑更讲究雕塑形式的变化,更注重形式美感。
装饰雕塑在功能、结构、材料及加工,生产技术等基础上,追求大的动势,简洁明快的影像,采用概括夸张变形的手法,把烦琐的细节省去,使形象更加单纯简练,营造出舒展流畅的韵律和艺术气氛,以适应现代人审美的意识与环境、建筑实现和谐统一。
装饰雕塑所具有的装饰美体现着雕塑家的审美趣味,思维方式和对形式美的探求。
一、装饰雕塑的形式美法则1、单纯单纯化原理在装饰雕塑的主体构成中是贯穿始终的,因为雕塑造型的构成越简洁越能让人长时间的记住,而单纯化原理就是采用省略、净化、归纳等手段,用尽可能简单的结构去表现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形态。
单纯即是装饰雕塑的一种局限,又是它的特长。
因为区别于情节性、叙事性,就需要雕塑家对现实生活进行更集中、更概括、更凝练的反映,使雕塑造型以一挡十,以小见大,从有限中见无限,寓以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单纯的艺术形象之中。
单纯不是单调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单纯就是美,它意味着“洗尽沉渣,独存孤迥”,意味着涤荡事物琐碎的细节和虚浮的表面,独存艺术的生命。
2、概括写实是雕塑艺术中很重要的手段,但在装饰雕塑里,有时过度的真实,则容易造成琐碎或庸俗。
装饰雕塑要注重形式的变化,注重对形象的提炼,通过把自然形象最具独特性、最有感染力的美感因素进行取舍和归纳,深刻、集中的表现为简括明晰的装饰雕塑造型。
装饰雕塑对形象的概括,是写实的高度提炼,古埃及雕塑就是把自然形态作为造型语言,然后逐步从中提炼出理想中的美,即把无数真实个体中的形象符号,集中概括提升至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