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2020年整理).doc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灾害效应
第十三幕
❖ 地质灾害效应:
黄土高原进入第五侵蚀高峰期,崩滑 流灾害活跃;青藏高原山地及长江、黄 河流域崩滑流频发;昆仑山及山西等地 火山活动,马兰黄土中有地震记录。
3.6Ma~3.4Ma 2.6Ma~2.5Ma
动 1.7Ma~1.5Ma
④
共
0.15Ma前后
和 运 动
0.05Ma前后 0.01Ma~现今
第一幕
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青藏高原开始隆 升,形成冈底斯山脉及相关盆地。
❖ 构造变形效应:
南北向挤压缩短及向北推移,喜马拉雅地区缩 短700km,姜塘地区缩短429km。
❖ 构造变形效应:
青藏高原主边界断裂开始活动,大规模逆 掩推覆。
❖ 环境变化效应:
地壳浅色花岗岩大规模侵位,火山活动强 烈。
第六幕
青藏高原进一步隆升,近1000m。 ❖ 构造变形效应:
在喜马拉雅山等地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和断 裂谷地,开始了新的成湖时期。
❖ 环境变化效应:
水系变为呈河湖串珠状的外流水系。印度季 风和东亚季风开始出现,中国风尘堆积开始(第 三纪红粘土),第二级夷平面开始形成。
青藏高原——当代地球科学的热点
青藏高原——戈壁沙漠——黄土高原是一个成因 上彼此相关的耦合系统。
黄河的起源,华北平原与黄海、渤海的充填以至 北太平洋海底的粉尘堆积都是这一耦合系统的进一步 延伸。
青藏高原周缘强烈地壳活动,冻土、沙漠土和黄 土的形成,气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地质灾害区域性 和周期性的衍生也是这一耦合系统的动态变化表现。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及其世界的影响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巍然屹立于亚洲的中部,它的隆升对亚洲乃至世界环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没有青藏高原的存在,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一片亚热带沙漠,我国的新疆地区也不会如此干旱。
青藏高原的存在,不仅加强了亚洲的季风环流,而且阻挡了源于印度洋的盟暖湿气流向亚洲内陆的输送,并在高原北侧形成下沉气流,对亚洲内陆干旱化的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夏季,青藏高原就像一个深入到大气层中的火炉,使得高原面上的空气受热上升,同时拉动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前来补充,由此而带来丰沛的季风降雨;冬季情况正好相反,高原仿佛一个巨大的冷流,将其上方的空气冷却,从高原涌向印度洋,这就导致北方的冷空气频频南下,从而形成强大的冬季风。
青藏高原现代地貌格局与季风效应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青藏高原对世界存在一定的影响。
近些年来,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从不同学科角度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对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作了大量的工作,认为青藏高原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开始隆升:在距今1000-800万年前或更近时期进一步隆升,并达到有意义的高度。
然而,晚新生代以来(1000-800万年以来)高原隆升过程及其产生的气候和环境效应,至今还是一个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数学模拟表明以冬季风和夏季风组合为特征的东亚季风系统形成演变的良好地质记录。
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既是对青藏高原构造隆升的响应,又是北半球大冰期气候变化的反映.中国黄土高原多个风尘堆积序列的底界年龄均显示中国内陆风尘堆积自900-800万年前开始,标志着东亚环境系统分异为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干旱区。
此外,印度洋北部ODP/722钻孔研究表明,在距今约900-800万年前阿拉伯海近岸上涌流持续加强,反映印度西南季风(夏季风)加强.而印度洋东北部的ODP/758钻孔的磁化率通量记录则表明,距今900万年前,印度恒河以及其他河流携带至孟加拉湾的陆源碎屑物明显增加。
青藏高原隆升对华夏山水影响
青藏高原对华夏山水的影响
在世界地图上,华夏大地上的季风和荒漠可谓与众不同:
第一,南北两半球的亚热带均以干旱环境为主(包括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南非的纳米布沙漠、澳大利亚沙漠等),而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则为降水充沛的湿润季风区;
第二,我国西北大漠与中亚干旱区连为一体,分布的纬度比其他干旱区要高得多;
第三,虽然地球赤道两侧均为季风区,但其他季风主要影响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低纬地区,只有东亚季风长驱直入,不仅影响低纬地区,而且可影响到40°N以北.
我国几代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就在不久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华夏的季风和荒漠并非如此: 当时江南处于干旱气候的控制之下,季风只影响我国最南部地区,在环境格局上完全与世界“接轨”.今天特殊的东亚气候,源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经历;而黄土高原正是其中渊源的一位可靠见证者. 华夏季风与荒漠不仅与华夏山水的其他成员(如青藏高原、长江、黄河、黄土高原、秦岭等)有着明确的“亲缘”关系,而且依然相互作用,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
青藏隆升过程及其影响
第二期(中期)隆升:23~22MaBP
第三期(晚期)隆升:3.6MaBP
40~3.6MaBP 期间经历了 阶段性抬升、 夷平的过程
序幕:8~7MaBP开始
强 烈
青藏运动
A幕:3.6MaBP开始急剧隆升 B幕:2.6MaBP脉冲隆升
隆
C幕:1.8MaBP脉冲隆升
升
昆(仑)黄(河)运动 1.1~0.8MaBP脉冲隆升
推荐阅读:
青藏隆升过程及其影响
推荐阅读:
青藏隆升过程及其影响
1月
7月
1000百帕位势高度 有/无青藏高原的大气环流
无 青藏高原的夏季雨带位置
有 青藏高原的夏季雨带位置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热力作用
L
H
西北干热 (蒸发)
高原季风
西北干冷 冬季风加强
青藏高原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动力作用
阻挡/屏障作用: 冷空气堆积,维持下沉气流
共和运动 0.15MaBP脉冲隆升
印度板块
40MaBP
藏南板块
藏北板块
羌塘板块
柴达木 板块
青藏运动B幕(2.6MaBP),青藏高原抬 升到海拔2000米左右,是一个导致大气环 流发生质变、开始形成现代季风环流的临 界高度
昆黄运动中,青藏高原抬升到海拔30003500米。3000米是西风带在冬季发生分流 的临界高度
对西北的影响……
阻挡/屏障作用: 印度洋水汽北上受阻
青藏高原隆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动力作用
分支作用: 冬半年西风发生分流
青藏高原隆起过程及影响
季风加强,高原 进入冰冻圈,
温带沙漠形成, 黄河形成
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季变化的影响
青藏高原抬升对东亚季风形成的影响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冬季强劲的西北风会从西伯利亚带来干冷的气流使该地区寒冷干燥,夏季的东南风会从太平洋带来暖湿气流,使此地炎热多雨。
究其原因我们一般会认为此地位于世界上最大陆地――亚欧大陆和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特别大,形成了明显的季风环流,也就塑造了东亚典型的季风气候。
使我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终年控制,形成了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其实东亚季风气候比世界其他地方显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在距今约7000万年至4000万年的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青藏地区由海洋逐渐抬升为陆地。
到了第四纪,青藏高原初具规模,开始形成独特的高原环境。
从此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再也无法到达我国西北,蒙新地区的干旱气候加剧,东亚的季风气候增强。
青藏高原位于北纬29度――北纬40度之间,南北约跨10个纬度,东西约跨35个经度,面积约23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许多山峰海拔超过7、8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正是由于高原独特的地形特征,在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对于青藏高原的抬升对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影响情况主要是通过运用一个较为完善的GCM进行一系列高原不断隆升的数值模拟试验来探讨。
GCM模式的动力框架在水平方向上采用谱展开,垂直方向采用差分形式的6坐标系,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可以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计算条件而设定;同时,包括了各种大气物理过程的参数化,如长波与短波辐射过程、大尺度凝结、浅对流和深对流过程、大气边界层过程以及次网格尺度地形的参数化等,可以更好地描写陆地与大气之间的动量、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利用GCM气候模式进行了改变地形高度的一系列(共11个)数值试验。
对欧亚大陆上现代大地形所在地区,陆地上所有格点的地形高度分别取为现代地形高度值的100%、90%、80%、70%…10%,这样共完成了10个试验。
青藏高原隆升极其环境效应
5.地貌学证据
• 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 喜马拉雅山南麓发现了高山栎、 毡毛栎等植物化石。根据植物 现代生境和化石保存位置高度 对比,徐仁认为藏南地区上新 世晚期以来上升了3km。
三趾马动物群对比同样 证明了以上结论。
• 印度河冲积扇快 速沉降开始时间 早于2500万年, 表明青藏高原隆 升是在晚第三纪 (距今2330万 年~距今164万年) 才开始的。
•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
• 青藏高原概况 • 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与证据 • 青藏高原隆升与我国现代地貌轮廓的形成
• 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
• 高原隆升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影响 • 高原隆升对中国西部环境因子的影响 • 高原隆升对中国西部自然环境区域分异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概况
青藏高原地形图
简介: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 位置:亚洲中部,大部分位于中国境内 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剧烈隆起时间:上新世(距今约500万年)末至更新世(距今约 250万年)
三、青藏高原隆升与我国现代地貌轮廓 的形成
• 40~3.6MaB.P. 阶段性抬升、夷平 • 15~7MaB.P. • • • • 构造抬升 平均海拔2000m
3.6MaB.P. 强烈隆起抬升,上升量3500~4000m 3.6~1.7MaB.P. 内外形成若干断陷盆地 1.2~0.6MaB.P. 高原进入冰冻圈 0.15MaB.P. 达到现代高度,喜马拉雅山普遍超过 6000m,成为阻挡西南气流的屏障。
青藏高原边界
独特的风俗文化和人文景观
二、高原隆升的过程与证据
• 从喜马拉雅山南麓道雅鲁藏布江存在重力异常剧变带 • 喜马拉雅南麓地壳厚度为48km左右,雅鲁藏布江南侧及 青藏高原地壳厚度约为70km,是正常地壳厚度的两倍 • 喜马拉雅山地震活动很强,反应板块边界现仍在活动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地理格局和中国气候的影响131210005 天文雷晗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
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都曾有过地壳升降。
在2.8亿年前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地区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称为特提斯。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在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升,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加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上升了约2000米,这对我国地理格局和气候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地理格局上说。
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它自身的高海拔,从而在整体上造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分布,促进了我国三层阶梯地理格局的形成。
奇高海拔低气温所造成的多冰川特性为亚洲诸河流提供了丰富水源,于国内而言,它塑造了整个中国的山水系统,是长江与黄河的源头所在,高海拔影响了河流的流向,辅助塑造了河流沿岸地形地貌,也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南下气流,客观上部分造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上升对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
青藏高原上升对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一、高原上升前我国第三纪古地理梗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也是一个在第四纪期间才迅速崛起的高原。
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一高原地区的自然面貌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对包括我国其它地区在内的整个东亚的第四纪环境演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强大因素。
为了充分认识高原上升对我国第四纪环境的影响,有必要先了解我国第三纪古地理状况。
老第三纪时,在地壳长期稳定和气候炎热的条件下,地表一遭受长期剥蚀,到末期,我国也和全球陆地一样,进入准平原化阶段。
当时气候受行星风系支配,.在温暖条件下,气候带很宽广(图1)。
根据全球下第三系沉积岩相带的分布特征,刃移时的副热带高压脊呈纬向分布(由于后期地轴倾角发生变化,现在在我国境内为北西西向)‘。
在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一套紫红色含石膏、岩盐的碎屑岩沉积r3’。
这一沉积带‘受中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在青藏高原东部被印度板块向北西的运动推移了纬距大约5“左右,而达今日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的可可西里(老第三纪断陷盆地)的位置。
对于老第三纪干燥带这段畸变,显然是不能用地轴倾角的变化来解释的。
在这个干燥带的控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
在唐古拉山脉以南的广大地区,则为湿润的热带气候汇4’。
该山脉从那时起,在古自然地带上就成为我国西部一条重要的分界线。
上新世时(图2),青藏地区开始上升,帕米尔高原形成,青藏地区的西部和南疆一带处于西风气流的焚风环境下而变得比较千燥,形成含石膏地层。
但此时的干燥与老图1中国老第三纪末期自然地带及副热带高压带湿热的热带;五、亚热带:卫1一干热亚热带“Z”字形畸变图143(荒漠、内陆钦湖);五:一半干卜旱亚热带;五3一热湿的亚热带。
a.当时的经纬线;b.副热带高压带边界。
钾溯旦、、、1 fl。
夸可{’心一叫甲夕.1 !耀1{堤:Jl又一、一飞.嘴州、、、退匕户闪、一二曰.口、__司搜/臼兮仔戈亮一之厂犷月.左右一}万…口川汤红{瞥!怜},沃{、到‘尸}一口娜144图2中国上新世古地理略图’井、热带和南亚热带:工;一湿润的;工:一半夕翩闰的。
(完整word版)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完整word版)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东亚大气环流及天气的影响青藏高原体积巨大,均匀海拔4000m以上,自己就是一个独到的高原天气地区。
这里,气压低,狂风多,日照长,年辐射强,年均温低,天气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水,降雪日多,拥有与四周环境不一样的天气特点。
青藏高原不单自己形成了独到的高原天气,并且对增强东亚季风环流起侧重要作用,对我国天气有着极大影响。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东亚季风产生很大的动力扰动和热力影响,对东亚季风起着保持和增强作用。
青藏高原的作用主要经过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1.青藏高原地形对对流层低层风场的动力作用。
主要表现为高原周边西民风流的绕流分支现象和对南北气流的屏障作用。
①迫使西民风流分流。
因为青藏高原是一个高大崛起的大陆块,关于500mb 以下东西风环流有明显的分支、绕流、和集合作用。
分支和集合作用在高原迎风面形成“死水区”,绕流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局势,对高原及其周边地域天气天气都有重要影响。
冬天,当西风带南移控制中国广大地域上空时,青藏高原使4000m 以下的西风环流在高原西端分红南北两支。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此后转为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性曲折;南支在高原西南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此后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曲折,在孟加拉湾周边曲率最大,并形成低槽。
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汇合向东流去。
值得指出的是,这类分支现象从10 月份开始向来能够持续到次年 6 月,不单在对流层下部常有这类现象存在,并且能够影响到 9 公里的高度或许更高些,从均匀风速场来看,冬天南支西风要强于北支。
在高原地形的规定下,西风带分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使西风带的范围向南扩展了,其南界可达北纬 15°~20°。
这致使了冬天风能够向南扩散得更远。
同时,南支西民风流的消长,又是冬夏天风交替的一个重要要素。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论述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它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大气环流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大气环流发生了变化。
高原上空的气压较低,周围地区的气压较高,形成了一个气压梯度。
这个气压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得季风气候更加明显。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向周围地区流动,影响了气温和降水。
2.影响降水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降水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原上的气流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这些气流的上升会形成云层,从而促进了降水的形成。
同时,高原上的冷空气也会影响到周围地区的降水。
3.影响气温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温也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气温较低,周围地区的气温较高,形成了一个温度梯度。
这个温度梯度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周围地区的气温。
二、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意义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高原上的气候条件适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适宜一些特殊的农作物的种植。
这些都为中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影响了水资源的分配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降水会形成一些河流和湖泊,这些水资源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3.影响了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高原上的生态环境独特,有很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高原上的冰川也是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于中国和全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中国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指的是青藏高原地区隆起的地质现象,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好几千万年。
青藏高原因此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和第三极。
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生物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增加,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逐渐增加。
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稀植物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些动物物种包括藏羚羊、藏野驴、雪豹和熊猫等,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大气的不断上升,产生雨水并将其输送到内陆地区。
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效应,它在全球温室效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青藏高原还对亚洲的季风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亚洲东部的季风雨带中心,降雨量在高原地区比平原地区高出两倍以上。
青藏高原的降雨量对整个亚洲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文循环青藏高原也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原的隆升导致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在推动青藏高原的同时,也推动了亚洲的水生态系统。
这种现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水文循环以及水资源的流动,有助于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三大河流之一的长江和黄河的水源地,对中国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地震和地质灾害青藏高原隆升还可能引起地震和地质灾害。
高原区域往往处于板块边界的交界处,因此地震和常规地质活动的风险比较高。
青藏高原的隆升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往往给当地的居民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密的防范工作。
,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高原区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从生物多样性到气候变化,再到水资源和地质灾害。
对于保护这一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并加强管理政策,以确保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稳定。
青藏高原隆升总结:地质现象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
青藏高原隆升总结:地质现象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青藏高原隆升是指在地质历史上,青藏高原以及其周边地区地壳隆起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3300万年前,至今仍在继续。
青藏高原隆升对于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气候变化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将探讨青藏高原隆升与地质现象、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现象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大、最高的高原之一,其面积达到了270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区域占到了高原面积的三分之二。
青藏高原隆升是指在地质历史上,青藏高原以及其周边地区地壳隆起的过程。
地质学家认为,青藏高原隆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撞向亚洲板块而导致的。
在这个撞击过程中,岩石被压缩,并随之形成了一系列地质现象,如地震、岩浆喷发、火山爆发等。
二、青藏高原隆升与大气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青藏高原隆升的进行,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青藏高原隆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气压变化青藏高原隆升导致高原上空的大气压力增加,并随之形成高气压系统。
这个高气压系统会影响周围的大气环流,从而导致风向和风速的变化。
2. 降水及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数量,并随之影响周边地区的气候。
高原上空的大气压力增加会影响大气环流,使得降水发生的地方发生变化。
此外,由于高原处于高纬度地区,因此青藏高原隆升还会影响全球气候,使得全球温度变化发生变化。
3. 地形、土壤和植被变化青藏高原的地形、土壤和植被都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隆升后,青藏高原的地形变得更加陡峭和岩石裸露,植被覆盖受到影响。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
其主要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会导致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青藏高原隆升还会导致本地区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等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
藏高原隆起对周边环境有什么影响?一、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地形最复杂的高原。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中、新生代以来地球科学中最重要事件之一,南极、北极和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构成了影响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个关键地区。
青藏高原是一个全球独特的地质、地理单元,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把钥匙,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人们从实践中早已认识到,青藏高原对我国、亚洲、甚至对北半球、南半球的大气环流演变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又直接影响我国的旱涝等天气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对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科学家首次全面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的关系东南多雨、西北干旱,中国的这种气候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影响东亚和南亚20多亿人口乃至整个人类环境的亚洲季风气候,又是何时形成的?为什么北半球同纬度分布的大都是戈壁沙漠,而唯独中国却出现了水网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多年来,科学界、新闻界一直关注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物理学院教授魏文博带领的科研小组首次准确揭示了世界屋脊的地下奥秘,西藏底下蕴藏着超级油气田、地热田和金、银、铜等多金属矿床,国际地学界为之哗然。
最近,中国科学家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关系,确认早在260万年前我国气候格局就已经大势已定。
青藏高原在过去千万年里的隆升,成为地球上的一大景观,但是这种隆升仅仅是改变了地球的地貌吗?多年来,我国学者就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不懈研究,研究中发现,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化和亚洲季风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和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缘何屹立于此,何时屹立于此?和冰芯、海洋沉积一样,黄土也是历史的最好记载。
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的影响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
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
如此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气温、降水、水文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
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
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
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
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
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
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
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
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1.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空间特征(3000m临界高度):1)面积大:东西3000 km,南北1 500 km,占中国陆地面积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 2)高度大:平均4500 m,占对流层高度1/33)中低纬度:25°N~40°N,处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过渡区青藏高原3000m的海拔高度对气流产生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改变了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尤其对中国产生影响。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 1)对季风的分支作用冬季:青藏高原北部对冬季风分支的分点在95E附近,冷空气堆积并分化为两支:一支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另一支则沿着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向河西走廊,顺地势南下,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了冬季风向东南的势力。
夏季:夏季,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向西吹去;另一支则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藏东南水汽通道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并进而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2)对西风的分支作用青藏高原西部,冬半年西风(西风带南移所致)气流受到高原阻挡,距地面3~4 km高度以下的气流被分为南、北两支。
由于冬季西风带的位置主要在青藏高原的西端偏南,加之地形的影响,所以南支比北支气流强大得多,故称“南支急流”。
南支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高原南侧成槽,加剧西南干暖气流势力。
北支在高原西北面,为西南气流,绕过新疆北部转为西北气流,进一步加强冬季风的势力;高原北侧成脊,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强化西北地区的干旱化。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气流相对静止区正好处在四川盆地上空,使其成为我国著名的微风区,四川多云雾也与此有关。
受青藏高的阻挡,西风气流的分叉、绕行,东流与汇合,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
分支气流形成于10月,次年4-5月退出,它与东亚季风的进退有一定的关系。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及其意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样子,而且还将继续增高。
青藏高原的隆起与新生代以来全球环境的重大变化具有明显联系。
这些变化体现在亚洲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比如,由此导致中国南方广大湿润地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出现,黄河中游地区出现大面积黄土堆积而形成黄土高原,奠定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环境的宏观格局。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该区降基本上都在西北气流控制下,盛行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属于副热带大陆气候,即干热类荒漠或沙漠气候;没有高原,也就没有了印度低压和蒙古高压,就不会形成现在的冬夏季风。
当高原开始隆起,青藏地区干热气候就开始发生较明显的变化,降水增多,气温降低;当高度达到1000-2000m时,雨量增到最大,当高度达2000-3000m,高原季风形成,但较弱,气温继续降低;当高度达到3000-4000m时,夏季青藏热低压、冬季青藏冷高压更明显,高原季风也接近现在的情况,东亚季风也更明显,高原气温更低,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湖泊逐渐干涸,于是青藏高原的隆升,经历了一个较暖湿到凉干的过程。
值得详细说明的是,夏半年,西南季风控制着高原东南部、南部,形成暖湿气候,高原内部则形成雨影区,十分干旱,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交替控制着青藏高原。
水分入不敷出:高原北部、西北部刮到海洋的空气却又能带走部分水汽,使得高原内陆水分更加缺乏。
从北部蒸发上高原的水分,无法从高原北沿流回北部,反而顺着高原的南坡流入印度洋或向东流入太平洋。
塔里木盆地的低热与其南边紧邻的青藏高原的高寒恰成鲜明对照。
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热胀冷缩的空气而单向地漂移到高原。
由于空气热胀冷缩以及盆地高温与高原低温,使得盆地相对于高原总是高压,造成常年的东北风将盆地的水汽吹往高原。
水汽遇到高原低温冰川而凝聚。
低海拔盆地中的水就这样被蒸发作用送到高原。
这些从盆地吹往高原的水汽凝聚在高原广阔的地域,而不是限于高原北坡,这使得凝聚在高原上的水难以循环回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阐述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过程及其引起的季风气候
的演化过程,并阐述青藏高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气候、地貌、水文有哪些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在之前的地史学课上有过了解,现在结合查找的文献资料,这个隆升过程可以分成三阶段:(1)断离隆升阶段大约在 40一50Ma 之前 , 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后,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其相对运动的速度从
10cm/a降至5cm /a(2)挤压隆升阶段印度大陆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和俯冲板片的断离可能改变青藏高原下局部区域上地慢物质运移的图式,但是它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尺度地慢对流的基本格局。
印度大陆仍以5cm/a的速度向北推进、挤压欧亚大陆板块。
在其挤压下青藏高原继续隆升 , 地壳不断增厚,同也不断缩短(3)对流隆升阶段欧亚大陆和印度大陆碰撞后,高原下部上地慢稳定的流场又开始活跃,新的对流格局主要受推进的印度大陆和塔里木地块的控制,下降流中心仍然处于塔里木地块之下,对流上升流也保持在高原的中部地区可以看到当受挤压的岩石层停止增厚以后,再次增长的上升流将使原来下移的等温线很快地向上推移,它意味着增厚的岩石层被很快减薄,其过程大约为10 - 15 Ma。
减薄过程是从高原中部区域开始的,地幔下部的热物质上升,推动和支撑着岩石层向上隆起。
同时,增长的热流动将很快地把青藏高原下部那一部分在挤压隆升过程中被“挤入”软流层的岩石层下部搬离。
同时,均衡力的作用将直接导致青藏高原一次的快速隆升,这就是所谓的对流隆升。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三阶段模式》(傅容珊李力刚黄建华徐耀民)季风气候的演化,我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及海陆分布变化对亚洲大陆气候的影响》(陈隆勋刘骥平周秀骥汪品先)的观点季风气候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
隆起初期 , 由于海陆分布和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冬季开始出现弱的中纬NE
风和比较明显的热带NE 季风,高空出现弱的两支西风急流及东亚沿岸弱的东亚大槽。
夏季则出现弱的低空SW季风和高空反气旋。
但此时的SW季风只在中国沿海可
以深人大陆,并且高空反气旋存在多个中心。
这表明高空副热带高压带弱。
随着高原隆起至现代高度一半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作用,夏季低空出现了明显的 SW季风并可以深入到中国大陆,由SW风转向的SE风可以深入到中国西部地区。
高空副热带高压带中反气旋中心已开始稳定到高原上空。
冬季东亚地区的低空NW季风和NE 季风已十分明显,高空两支西风急流和东亚大槽也已形成。
有这个时期,冬季可以出现来自阿拉伯海的偏南气流并深人到达中西部。
而在夏季,深入大陆的季风可以转向深入到中国西部,这可能是造成该时期降水最丰富的环流条件。
从总的结果来看,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影响主要是起了变冷作用,在隆起至初期到隆起现代高度一半期间,中国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降水量增加,但继续隆起后中国地区降水除云南、贵州和四川地区外,反而迅速减少,尤其是中国西北地区。
气候: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高原周围的气候。
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
1、动力作用巨大的青藏高原隆起使对流层中下部的西风气流有着明显的机械动力作用。
主要表现为①分支作用高大的青藏高原隆起使
500m b以下西风发生分支、绕流然后再汇合。
分支绕流作用使西风漂流流经青藏高原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
北支西风,加强西部冷空气的势力,南支西风,促进副热带峰区的活动。
②阻挡作用青藏高原阻滞了西来天气系统的东移,也阻挡了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
冬季,大尺度高大地形阻挡了南来的暖气流,有利于冷空气的积聚,促进了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成,冷高压势力更强,并迫使冷空气南下路径偏东,使东部地区的冬季风更加猛烈;夏季,高大地形阻挡了北来的较冷空气,有利于印度低压的形成;同时,也阻挡了高原南部暖湿气流的北进,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
③扰动作用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使高原周围出现雨量较多地带,冬季来自西北的气流爬越高原西北坡,使高原西北地区降水较多;夏季来自西南、东南气流,爬越高原,使高原东坡、南坡形成丰富降雨,而北坡气流下层,出现干热气候。
2、热力作用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低,地面散热快。
夏季,高原加热作用最强,高原地面层形成热低压,周围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层相对为高压,空气向高原中部辐合上升,到高层辐散。
在对流层上部出现青藏高压。
青藏
高压使四周的空气向高原辐合,加强了我国夏季风势力。
冬季,青藏高原气温迅速下降,近地面出现冷高压,高原上有下沉空气和辐散气流。
青藏高压的出现加强了蒙古高压,使我国的冬季风势力加强。
而我从一些外国文献中也读到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我国的降水量的确存在很大影响,只是他们是通过氧18同位素来做的研究。
地貌:青藏高原剧烈隆起,与此同时,我国地形加速分化,西北地区古老褶皱带大幅度抬升,褶皱带之间的盆地则进一步相对下陷,地面高差进一步加大,形成高大山脉与盆地相间的地形结构。
我国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则形成一系列沉降盆地,最终导致我国三大地貌阶梯的形成。
水文:1、青藏高原的河流青藏高原雄伟高峻,有许多发源于此的大川大河。
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怒江流入中南半岛称萨尔温江,经缅甸注入印度洋;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后称湄公河,注入南海;雅鲁藏布江是恒河的重要支流。
同时印度河的两条主要支流森格藏布(狮泉河)和郎钦藏布(象泉河)也发源于青藏高原。
2、青藏高原的冰川青藏高原是世界中低纬度的低温中心,骑上分布着许多高逾雪线的山脉和山峰。
这些山脉和山峰上广泛发育着巨大的现代冰川,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80%。
大致以丁青—嘉黎—工布江达—措美为界,界线以南为海洋性冰川,界限以北为大陆性冰川。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昆仑山现代冰川、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横断山现代冰川、唐古山现代冰川、冈底斯山现代冰川、羌唐高原现代冰川、祁连山现代冰川。
生态环境: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抬升,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造就了中国现代季风格局,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亚洲植被格局的分布,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带性植被格局,对中国东部、西北干旱区、亚洲的气候和植被格局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同时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易于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由于高原上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已经引起部分地区草地退化、冻土消融等现象。
《青藏高原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刘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