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民俗文化课题反思范文模板
【标题】:民俗文化课题研究反思【正文】: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文明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冲击日益加剧。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本课题以“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民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实地调研:深入民间,实地考察民俗文化的传承现状,了解民俗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案例,分析其传承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4. 专家访谈:邀请民俗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三、研究发现1. 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城市化进程、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等。
3.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四、课题反思1. 研究方法上的不足: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民俗文化的传承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不够深入。
2.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仅限于对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初步探讨,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3. 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程度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五、改进措施1. 丰富研究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全面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现状。
2. 深化研究内容:针对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3. 加强成果推广与应用: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4. 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合力,确保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一、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民俗文化课题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对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民俗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民俗文化是指特定地域、特定群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民间传统为基础的文化现象。
它包括民间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多个方面。
民俗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感知、认知和表达。
三、民俗文化的特点1. 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反映了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2. 传承性:民俗文化是代代相传的,通过口头传统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民俗文化的知识和技艺传递给后代。
3. 社会性:民俗文化是社会共同行为的体现,它能够凝结社会成员的情感,增强社会凝结力和认同感。
4. 活力性:民俗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演变和更新。
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1. 传承方式(1)家庭传承:通过家族内部的传统教育和亲身实践,将民俗文化的知识和技艺传递给后代。
(2)学校教育: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课程,通过专业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社区传承:通过社区组织的活动、展览和比赛等形式,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宏扬。
2. 保护措施(1)法律法规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民俗文化的保护责任和措施。
(2)资源调查与保护:对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保护,确保其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传承。
(3)文化活动与展览: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宣传和传播民俗文化,提高社会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五、案例分析:某地区的民俗文化研究以某地区的传统节日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对该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民俗教研组总结
一、引言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传统美德。
民俗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任。
本学期,民俗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民俗文化教学与研究,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本学期,民俗教研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2.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本学期,民俗教研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教学内容。
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民间习俗等,旨在让学生了解、感受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民俗教研组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民俗文化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非遗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开展民俗文化知识竞赛、民俗技艺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3)组织学生参与民俗节庆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俗文化。
4.加强家校合作,传承民俗文化(1)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民俗文化活动,共同传承民俗文化。
(2)通过家校联系册、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民俗文化知识,提高家长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3)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民俗文化,增进亲子感情。
三、工作亮点1.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明显。
3.民俗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度高,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得到进一步提高。
4.家校合作紧密,民俗文化传承氛围浓厚。
四、工作展望1.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民俗文化研究小结
民俗文化研究小结在民俗文化研究中,我们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民俗活动以及相关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价值。
以下是我们研究的一些结论。
首先,我们发现每个地区的民俗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特色。
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各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活动。
例如,在北方地区,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舞龙舞狮、放烟花等活动,以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而在南方地区,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等,庆祝屈原的节日。
这些地区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
其次,我们发现民俗文化对于社区和社会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民俗活动是人们相聚、共同庆祝的机会。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例如,我们观察到在许多地区,人们会在春节期间举行庙会、花市等大型活动,吸引了大批人群的参与。
这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可以互相交流祝福,共同庆贺节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同时,这些民俗活动还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再次,我们也发现民俗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民俗活动不仅仅是在节假日进行,还贯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人们在结婚、丧葬、出行等重要时刻都会有特定的习俗和仪式。
这些习俗和仪式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仪式感,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这些习俗和仪式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延续和表达。
最后,民俗文化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通过研究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文化交流和理解。
这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民俗文化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和民俗活动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独特性、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凝聚力。
民俗文化调研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现状,提高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我们组织了一次民俗文化调研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某一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撰写调研报告。
二、实训目标1. 提高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培养实地调研能力,掌握调研方法和技巧;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4. 学会撰写调研报告,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阶段在实训准备阶段,我们确定了实训地点为我国某具有丰富民俗文化的地区,并制定了详细的实训计划。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2)设计调研问卷,包括民俗文化认知、传承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3)确定调研对象,包括当地居民、游客、文化传承人等;(4)制定调研路线,确保调研活动顺利进行。
2. 实地调研阶段在实地调研阶段,我们按照计划进行了以下工作:(1)参观当地民俗文化景点,如古村落、博物馆等;(2)访谈当地居民、游客、文化传承人,了解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知、态度和需求;(3)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拍摄照片、视频等资料,为撰写调研报告提供素材。
3. 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阶段在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阶段,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当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2)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调研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引言:介绍实训背景、目的和意义;2)调研方法:说明调研方法、对象和过程;3)调研结果:分析当地民俗文化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4)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5)附录:包括调研问卷、访谈记录、照片、视频等资料。
四、实训总结1. 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提高了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了解了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掌握了实地调研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3)撰写了一篇高质量的民俗文化调研报告,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民俗教学工作总结汇报范文(3篇)
第1篇尊敬的领导、同事们:时光荏苒,转眼间本学期的民俗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
在此,我将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行展望。
以下是我对民俗教学工作的总结汇报:一、工作回顾1. 课程设计与实施本学期,我认真钻研民俗文化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
课程内容涵盖了我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俗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如组织学生参与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 教学成果与反思本学期,学生在民俗文化知识掌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较为片面,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
(2)课堂互动环节有待加强,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下学期的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1)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更多与民俗文化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民俗文化。
(2)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工作展望1. 深化课程改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民俗文化课程改革,探索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同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如历史、地理、语文等,使民俗文化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将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民俗文化教学的整体水平。
3. 拓展课外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我计划在下学期组织更多课外活动,如邀请民俗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坚信,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民俗教学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民俗研究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特定人群在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象。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民俗研究活动。
现将本次研究总结如下。
二、研究背景1.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价值。
研究民俗文化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民俗文化面临的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民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统文化传承断层、民俗活动形式单一、民俗文化内涵流失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有必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期刊、网络资料,了解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现状等。
2. 实地考察法:走进民俗村落、社区,观察民俗活动,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访谈法:与民俗传承人、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4. 比较研究法:对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俗文化的异同,分析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研究内容1. 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民俗文化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形式。
研究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助于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
2. 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等特点。
研究民俗文化的特点与价值,有助于挖掘民俗文化的内在精神,为现代生活提供启示。
3.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诸多挑战。
研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探索民俗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4. 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有助于传承民俗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研究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五、研究结论1.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民俗社会实践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为了弘扬民俗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校于2021年暑期组织开展了民俗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民俗文化,体验民俗风情,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的1. 让同学们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4. 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活动内容1. 民俗知识讲座:邀请民俗专家为同学们讲解我国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等方面的知识。
2. 民俗体验活动:组织同学们参观民俗博物馆、民俗村,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3. 民俗表演:观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戏曲等。
4. 民俗手工制作:学习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编织等。
5. 民俗摄影:记录民俗活动的精彩瞬间,提高同学们的摄影技巧。
四、活动过程1. 活动前期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地点、时间,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联系相关专家和民俗表演团队。
2.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方案,有序组织同学们参加各项活动。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同学们进行总结交流,分享活动心得。
五、活动成果1. 同学们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提高,培养了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拓宽了视野。
4. 活动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活动反思1. 活动组织过程中,部分同学对民俗文化了解不足,需要加强民俗知识普及。
2. 活动中,部分同学参与度不高,需要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3. 活动场地和设备有限,影响了活动的开展效果。
4. 活动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同学对活动了解不足。
七、改进措施1. 加强民俗知识普及,邀请专家为同学们进行专题讲座。
民俗方面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现状,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我积极参与了民情风俗调查活动。
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个人工作总结。
二、活动背景及目的1. 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俗文化逐渐消失,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纷纷开展民俗文化调查活动。
2. 活动目的(1)全面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挖掘民俗文化的内涵,提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
(3)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
三、个人工作内容及成果1. 制定调查方案在活动前期,我认真学习了民俗文化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
主要包括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时间安排等。
2. 联系调查对象根据调查方案,我联系了当地民俗文化专家、民俗艺人、社区居民等调查对象,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开展实地调查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严格遵守调查纪律,认真记录调查对象提供的信息,包括民俗活动的起源、发展、现状、传承人、技艺特点等。
4. 整理调查资料调查结束后,我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归档,为撰写调查报告做好准备。
5. 撰写调查报告根据整理的调查资料,我撰写了《XXX地区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1)民俗文化概述:介绍了XXX地区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现状等。
(2)民俗活动调查:详细介绍了XXX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如XXX节、XXX 习俗等。
(3)民俗传承人调查:介绍了XXX地区民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技艺特点等。
(4)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分析了XXX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6. 交流分享在活动结束后,我将调查报告提交给有关部门,并积极参与民俗文化交流活动,与更多人分享我的调查成果。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收获与反思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收获与反思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民俗文化研究课题的收获与反思在深入研究民俗文化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也对自我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学生版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学生版一、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民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此次民俗文化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1、深入探究民俗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包括节日庆典、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等方面。
2、分析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提出促进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杂志等文献资料,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2、实地调查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发源地或传承地,进行实地观察、访谈和体验,获取第一手资料。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成功的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民俗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一)节日庆典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习俗蕴含着团圆、喜庆、祈福的寓意。
端午节则有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二)传统技艺传统技艺如剪纸、刺绣、陶瓷制作等,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剪纸通过巧妙的剪裁,展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刺绣则以细腻的针法和绚丽的色彩,装点着衣物和饰品。
(三)民间传说民间传说往往富有神秘色彩和教育意义,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这些传说传递着人们对爱情、正义、勇敢等美好品质的追求。
五、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一)面临的挑战1、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兴趣逐渐淡薄,传承后继乏人。
3、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和遗忘。
(二)发展的机遇1、政府对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整理14篇)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整理14篇)篇1: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一、课题简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习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领中学生的精神成长,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灵魂的碰撞和升华。
中学生身体在不断成长的同时,其精神生命也在逐渐生长,尽管他们并不十分成熟,但是让他们用自己的心亲自去倾听、去感受、去体悟生命中的真、善、美,这远比说教式的教育更生动形象,也更能让人信服。
一千多年的娄江文化,有着无数青少年生活与教育必须的养分,让他们置身在娄江文化的情境中,让他们在与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事、物的真实接触、体验中,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在了解、认同并创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鲜活地引领儿童生命成长,让人格自然而完美起来。
2、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而娄江文化是太仓人民近千年奋斗的结晶,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以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娄江文化自由互动,在对家乡历史、名人轶事、民风民俗、旧貌新颜、地方艺术等的了解与认识过程中,感受家乡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娄东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3、贯彻和延伸“生本教育”的需要“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的精髓就是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倡导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
民俗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容易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这远比在课堂上单一的说教式教育生动的多、形象的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因此,开展娄江民俗文化的研究,既能让学生领悟到娄东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其中的魅力,感受美、领悟美,更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课题报告
关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课题报告大标题:关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课题报告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民风民俗、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课题报告旨在探讨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意义,并分享一些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见解。
【1】重要性和意义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1.1 保护和传承:研究民俗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遗产,防止文化的消亡和遗失。
通过深入了解各地的民俗传统和习俗,我们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增强文化认同感:研究民俗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深入了解自己的民俗传统能够让人们更加自豪和自信地面对自己的文化身份。
1.3 促进交流和理解:通过研究民俗文化,可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理解。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通过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的多样性。
【2】研究方法2.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研究民俗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可以收集到丰富的原始资料和有关民俗的生动信息。
2.2 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了解历史文化的一种常见方法,也适用于民俗文化的研究。
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可以深入了解特定民俗的渊源和演变。
2.3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各个文化体系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3】个人见解3.1 民俗文化的魅力:我个人认为,民俗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精神象征和灵魂根基,具有无穷的魅力。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民俗文化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寻根溯源的方式,让人们能够追溯到民族的深厚历史和传统。
3.2 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相信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传承能够保护和延续传统的精华,而创新则可以为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习俗和风俗的集合体,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民俗文化,我进行了一次民俗文化调研工作,并在此总结了我的调研成果。
首先,我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活动进行了调研。
通过参与和观察,我深入了解了这些活动的来历、意义和传承方式。
例如,我参与了一次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了解了当地人民是如何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活动来纪念和庆祝这个节日的。
其次,我进行了一些采访工作,与当地的老人和有关民俗文化传承的人进行了
交流。
他们向我讲述了许多关于民俗文化的故事和传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这些采访,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民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困难和挑战,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民俗文化的珍贵和脆弱。
最后,我整理了调研成果,并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认为,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民俗文化的价值。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这次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也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让它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光大。
课题传统文化年度总结(3篇)
2023年,我们课题组以“让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学生更好成长”为主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
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进展1.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本年度,我们课题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历史、哲学、艺术、民俗等多个角度,全面梳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我们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实践体验、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提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教学能力,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课题研究成果1. 编制传统文化教材。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编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教学资源。
2. 开发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传统文化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举办传统文化活动。
本年度,我们组织开展了“经典诵读”、“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文化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课题研究展望1. 深化课题研究。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传统文化,拓展研究范围,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2. 优化教学方式。
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交流与合作。
我们将与其他学校、研究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总之,本年度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2023年,本课题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学生更好成长”为核心,旨在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将年度总结如下:一、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1. 整合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本年度,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民俗文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民俗文化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首先,我们深入到各地的乡村和小镇,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
通过他们的口述和展示,我们了解到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习俗,比如农历节日的庆祝活动、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等。
这些活动和习俗不仅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搜集工作。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民间故事、传统歌谣等,我们对民俗文化的渊源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资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更为后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问卷和访谈活动,以了解当代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通过这些调研,我们发现了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缺乏了解的现象,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民俗文化的传承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的民俗文化调研工作让我们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后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参考。
我们相信,只有通过深入的调研和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民俗文化。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民俗文化的总结报告(精选5篇)
民俗文化的总结报告(精选5篇)民俗文化的总结报告篇1为推进乡村文化工作繁荣发展,在春节来临之际布隆吉乡高度重视,以贴近生活,贴近民生,娱乐生活,启迪思想为总指针,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龙腾虎跃闹新春,龙马精神进万家”主题活动。
自活动启动以来,我乡结合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健康有益、小型多样、广泛参与、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文化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欢迎。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为全力做好春节文化活动,突出地域特色,确保活动有组织、有声势、有效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下发了《20xx年关于开展春节文化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了详细的,成立了由乡政府乡长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春节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活动组织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文化活动在我乡的顺利开展。
同时在全乡范围内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发挥主要媒体的宣传作用,对迎新春文化活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我乡群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心态和奋发进取的时代风采,烘托出积极向上、喜庆热闹的新春文化氛围。
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载体,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一是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
20xx年12月25日晚8:30在乡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举办机关干部联谊会,各驻村单位、乡集镇的人民群众共100余人参加。
联谊会上唱歌、歌舞,小品、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使得全机干部度过一个欢乐、轻松、丰富的联谊会。
二是举办传统社火汇演。
按照全县春节文化活动整体安排,结合传统特点,我乡组建了以秧歌队、太平鼓队为主的70人的迎春社火队,春节期间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社火拜年表演并参加全县春节社火汇演,共演出30余场次,观看群众7000人次。
大幅度地提高春节文化活动的水平和吸引力。
三是举办“全民健身”文体活动。
在春节期间,各村积极组织文艺骨干排练文艺节目举行巡回交流演出。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合集3篇)
民俗文化调研工作总结第1篇姓名:班级:学号:调查目的: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调查时间:20xx年12月调查地点:临泉以及周边县市调查对象: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调查方式:走访、查阅资料、网络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腊月初八。
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
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
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
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
”(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
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
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
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
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
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
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1、办年货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课题研究的雨露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科研兴教”的敦促下,我们课题组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齐心协力,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辛勤地耕耘,也编织着我们的美好理想。
回首在课题组这学期的工作,一曲曲奔跑般的旋律不禁从心底溢出……一、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优势,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我们的课题组,一个拥有19人的大集体,其中有功力深厚的教导主任,有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
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这个团体,较好地发挥着我们的人文环境优势,较好地发挥着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一学期以来,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
实实在在地开展有助师生发展、成长的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研讨活动,承办省教学研讨活动,并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广东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观摩研讨会于20XX年11月24日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东莞、广州、中山等地的全省各地代表参加了会议,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和佛山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南海区教研室党朝亮先生和各市、区的语文教研员亲临现场作指导。
来自全省七个地区的七位老分别作课,我校的杜小敏老师为全省老师代表展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乐读清平乐”,杜老师声情并茂地引领504班的学生遨游在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古词课堂中,该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累丰富,底气丰厚,受到上级领导和全体老师代表的高度赞扬。
11月25日,我校图文并茂的展板,最具特色的学生作品和精彩纷层的经典诵读汇报表演,让来宾们大饱眼福。
交流研讨期间,各地代表纷纷踊跃发言,研讨气氛浓郁。
代表们表示收获甚丰,从我校“师生齐学经典”中,他们找寻到了一条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
我校“学经典,用经典”的浓郁学习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全省的教师代表们。
会后,省教厅的杨建国先生表示本次活动办地相当成功,意义深远,为推动全省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谢上级为我校创造了这么多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自己家就能参与上级的培训。
通过这一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新课程教育技能,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我们的学生。
二、以教研促进课题研究,以研究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实验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集体研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老师们群策群力,智慧的火花在充溢。
本学期,课题组老师以经典诗文的研读作为研究之重点来开展研究,老师们的经典诗文研读指导各有千秋,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六年级张菁老师上了一节文言文研究课《伯牙绝弦》,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诵读、合作、探究作为研究的主流,廖梅君老师以诗歌单元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李白”,“走进杜甫”,师生互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五年级何玉玲老师上了一节古词知识课、以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古词的的知识,廖素健老师则带着学生走进了古诗探究之旅,领略古诗的魅力。
一年级许萍老师专门上了一节认识象形字的研究课《口耳目》,潘惠玲老师也专门上了一节认识会意字的研究课《日月明》,带动各班结合课本引导学生了解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汉字的有趣;三年级梁老师上《望天门山》一课时,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接着让学生根据诗中景物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描绘画中的内容。
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学懂了这首诗。
我们就是这样,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潜移默化,让中华传统文化播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三、以开展综合性学习为研究特色,强调经典诵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本学期,我们继续把经典诗文的诵读与生活实践,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让经典诵读滋润孩子们的完美人格。
各年级实验班按计划,继续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载体,积累古诗。
每个年级的实验班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累经典文化,如:一年级背诵儿歌、二年级背诵成语和歇后语、三年级背诵古诗、四年级背诵绕口令、五年级背诵古词、六年级背诵文言文等,利用课前、早读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
现在,孩子们的言谈、作文中常常无意识地说出的一、两句古诗,让我们感到分外高兴。
我们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经典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一)一年级何渭文老师为学生精心挑选了一本适合一年级孩子读背的《365夜儿歌精选》,班上孩子已积累背诵了差不多100首。
在孩子们的背诵中,实现了识字、阅读、练口语的综合训练,具有中国特色的儿歌童谣在孩子们的心中植根成长!一年级实验班12月开展了“经典诵读实验班”的交流活动,交流背诵了积累的古诗、儿歌,营造经典诵读氛围,增强诵读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活跃了学生的身心。
(二)四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了题为“经典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
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
实验老师会围绕“古诗词”组织同学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漫游古诗王国》《古诗苑漫步》《古诗擂台赛》常常使同学们留恋忘返,其中“报题背诗”、“据意说诗”、“摸物猜诗”、“活用古诗”等生动有趣的活动环节使同学们收益匪浅。
(三)五、六年级紧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分别开展了“遨游汉字王国”和“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深入地开展文化传统教育,特别是字谜歇后语对联汉字等知识的教育。
活动中,老师们积极指导,学生认真围绕小主题开展学习,从选定主题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交流汇报班级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创作小诗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获益良多。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充分地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并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每个班的研究成果各具特色,有609班、613班、605班、610班、606班交上了《研究作品集》,608、607班把计划的制定、研究成果、收获体会等进行归纳汇报,其余各班也把自己班最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上交科组进行交流,在成果的汇报与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同学们遨游在经典诗文的学习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致、困惑与惊喜。
我们还专门对在这次综合性学习表现出色的每班五位同学进行表彰奖励。
(四)课题组编辑了《中华文化传统教育选编》印发给学生,利用校园广播传媒,以歌唱、小品、朗诵等形式,由广播员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
每当午睡后,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诗诵典的声音,整个校园都浸染在浓浓的古典文化氛围中。
(五)在我校刚刚结束的新年小主持人比赛中,我们的26位小主持人都分别为在场的观众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首古诗词,掀起了同学们诵读经典的热浪。
生活如一首诗、又如一个童话故事……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经典。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近经典,热爱经典,我们将继续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让同学们能在祖国优秀的经典文化中尽情遨游!一、课题简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习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领中学生的精神成长,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灵魂的碰撞和升华。
中学生身体在不断成长的同时,其精神生命也在逐渐生长,尽管他们并不十分成熟,但是让他们用自己的心亲自去倾听、去感受、去体悟生命中的真、善、美,这远比说教式的教育更生动形象,也更能让人信服。
一千多年的娄江文化,有着无数青少年生活与教育必须的养分,让他们置身在娄江文化的情境中,让他们在与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事、物的真实接触、体验中,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在了解、认同并创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鲜活地引领儿童生命成长,让人格自然而完美起来。
2、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而娄江文化是太仓人民近千年奋斗的结晶,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以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娄江文化自由互动,在对家乡历史、名人轶事、民风民俗、旧貌新颜、地方艺术等的了解与认识过程中,感受家乡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娄东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3、贯彻和延伸“生本教育”的需要“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的精髓就是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倡导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
民俗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容易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这远比在课堂上单一的说教式教育生动的多、形象的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因此,开展娄江民俗文化的研究,既能让学生领悟到娄东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其中的魅力,感受美、领悟美,更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娄江文化是锦绣江南的灵魂,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吸纳性,能汲取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始终弘扬及创造优秀的人文精神,在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中凝结为礼让谦和、柔中带刚、开放进取、尚德重教、务实功利、精巧雅致等文化特征,有着鲜明的和谐特质,与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通。
因此以娄江文化精髓为资源开展教育,有利于培养至德尚美、务实开拓的一代新人,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民族文化重要方面的民俗文化所传承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精化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是继承民族精神的命脉,而这种裂痕,如果不加修补、重建,就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在建立之始就没有了根本,没有了特色和优势。
这种裂痕还会直接影响到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新道德、新秩序的建立缺失了一个基础、一种依托、一根主干文脉和一股重要的文化源泉。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在民俗文化方面的教育,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要。
为此,我们课题组设想,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探索以娄江民俗文化资源为核心,以学科课程教学和德育活动为载体的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学校教育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新路,积极实施校本课程研究,开发“走出课堂,体验娄江民俗民风”的德育校本课程和“学习民间技艺,传承娄江民俗”的体艺校本课程。
通过多种途径,持之以恒地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传承娄江民俗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事理,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