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粉 静 物 不锈钢教案
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案
![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a6352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8.png)
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案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并渗透环保知识。
2、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及创造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渗透环保知识。
教学准备:各种杯子、彩色面泥、托盘教学理论依据: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要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杯子就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物品,平时孩子们虽然都认识杯子,使用的也比较频繁,但大多数幼儿对杯子外部特征、及功能并不了解。
为了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不同材质的杯子,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教学过程:一、欣赏杯子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做的?二、引导幼儿自由探究、观察,通过看、说对不同的杯子初步感知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杯子宝宝,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掀去盖布,幼儿充分观察)请你们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幼儿交流)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杯子。
通过比较认识杯子并给杯子分类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多次出示不同的两个杯子让幼儿比较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包括外表、花纹、大小、质地、高矮等幼儿给杯子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提问:你是怎么分的?)小结:这些杯子都不一样,有的杯子高,有的杯子矮;有的杯子有把子,有的杯子没有把子;有的杯子是绿色,有的杯子是红色;有的杯子是塑料的,有的杯子是玻璃的;有的杯子是陶瓷的,有的杯子是搪瓷的玻璃杯、瓷杯容易碎,搪瓷杯容易脱落,所以我们要轻轻拿、轻轻放。
色彩静物教学教案
![色彩静物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d85905482fb4daa58d4bac.png)
暖色: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
太阳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
色彩静物教学教案
【篇一:色彩静物详细教案(1)】
色彩基础
课题:色彩理论知识,绘画
年级:11届高级动漫班
课时:2课时
课型:技法课
教学教具:计算机、投影仪
授课人:吴交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色彩的三原色,色相,明度,对比色,冷暖色调的定义。
2.掌握基本的色彩概念,理解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反光的定义技能。3能够掌握色彩画面的基本构图和色调,能够学会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来进行画面的空间、体积的塑造,能够掌握对色彩作品的基本评赏能力。
?明度的变化,也就是素描关系
?虚实处理拉开空间
?构图透视
3.物体的深入塑造和质感的把握
?塑造画面的主体,确定视觉中心
?不同器品的特点和色彩的变化
4.收拾完整画面
?细节的处理
?学会保留画面中好的地方,该减弱的减弱,改加强的加强
作业:
学生进行色彩静物临摹:
要求:8开色彩,自己喜欢的一组静物。
(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
发现色彩、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体感与质感的表现,不同材质的物体塑造都有所不同,比如说陶罐、釉瓷罐,不锈钢,玻璃。
学生的不足:用笔,喜欢磨;不够大胆,结构的把握,色彩的变化,用色单一,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约5分钟)
1、老师:经过这段时间的色彩单个的训练,我想大家对色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今天主要讲一下如何完成一张完整的水粉静物。
材质的美美术教案
![材质的美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488bf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c.png)
材质的美美术教案【篇一:材质的美美术教案】从生活中收集具有美观、新奇、有趣的形状和色彩的物品,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到课堂上来。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猜一猜这是什么材质的?揭示课题像这样设计巧妙、美观而实用的艺术品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材质的美》。
出示课件,提出问题。
艺术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丰富想像力。
生活中处处都有有艺术设计。
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喜好。
交流提示:我介绍的是——它的外形是——它的颜色是——它的材质是——我因为——特别喜欢它。
先猜一猜,是什么?从颜色、造型、功能等到方面谈。
是什么材质的?给人以什么感受? 1、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
2、根据提示内容把自己喜欢的物品或书上的物品介绍给小组的同学。
3、组内选出一件设计最好的物品,然后介绍给全班。
三、实践活动体验设计1、我们身边的艺术设计既漂亮又实用,这些设计吸引了不同的人。
2、研究:各种材质给你什么感受?四、展示交流展示交流总结提升出示教师收集的艺术材料或课件:我们身边充满了艺术设计,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设计息息相关。
有了这样精美巧妙的设计,世界被装点得五彩缤纷,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课外延伸鼓励学生继续收集。
布置课前收集任务。
如服装、食品、器皿、家具、建筑、汽车、玩具等,观察他们是什么材质给人什么感受。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出示各种物品,答出是什么材质的东西。
通过观看图片了解材质的特殊美感。
打开书,看一看书中几组日常用品——文具盒、水壶、铅笔盒等小组讨论与交流:同学可以根据各自的选题进行讨论。
可从颜色、外形、图案、功能及人的喜好等方面谈,介绍给全班。
你能否将身边的物品变得更好看?边观察边思考。
继续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具有美观、新奇、有趣的形状和色彩的事物的图片,可将它们装订成册,期末做展示交流。
自带新奇的生活用品激发兴趣。
把关注放到物品的材质上来观看材质的图片激发兴趣,拓宽眼界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了解材质的美感通过实践活动的收集,加深对材质美感的体验材质的美材质:泥、陶、比较粗糙塑料、光滑钢铁、青铜金属光泽【篇二:材质的美美术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世界是由丰富的材质组成的,会辨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同材质,会表达不同材质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高一化学上册《漂粉精和水的消毒》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上册《漂粉精和水的消毒》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20b02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b.png)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绿色化学意识。
(二)教学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如游泳池、家庭卫生间等消毒场景,引发学生对消毒知识的好奇心;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消毒剂的神奇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健康、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结合日常生活,说明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的重要性。
3.拓展性作业:
-请学生收集有关消毒剂对环境影响的相关资料,如氯气、臭氧等消毒剂对水质、大气的影响。
-结合收集的资料,撰写一篇短文,谈谈如何降低消毒剂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4.思考性作业: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与消毒相关的科学问题,并尝试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解答。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漂粉精的化学成分、性质及其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漂粉精的基本知识。
2.讲解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如氧化作用、氯化作用等,以及不同消毒剂的适用范围。
3.分析消毒剂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4.介绍水的消毒方法,如氯化、臭氧、紫外线等,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d86c8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5.png)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5篇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流程与方法: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学习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学习准备】学生(每小组):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学习流程】一、导课小游戏:各取所需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
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教案#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
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
色彩静物教案
![色彩静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aa27befe4733687f21aaa2.png)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讲课方案表〔教课设计〕科目:色彩NO:1讲课日期第一周讲课班级15广动班课时3课题水粉静物写生根基知识一课时种类理论+实操本次讲课目的与要求:认识色彩规律,培育学生正确的色彩察看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必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
进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教课方法:解说法、示范法复习旧课重点:色彩组成的根基知识、色彩搭配、24色色相环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举措:1、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
2、难点:水粉写生常有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课过程实时间分派:第一局部:复习旧知识〔15分钟〕〔一〕色彩根基知识1.色彩的根基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1〕色彩三因素:色相、明度、纯度纯度:色彩的鲜亮、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淆: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淆。
要想分配、混淆出丰富的色彩,就一定掌握色彩混淆的规律与特色。
3〕色彩的冷暖: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1〕固有色:指物体自己的色彩,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3〕环境色:物体四周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
第二局部:新课内容:〔70分钟〕1.如何掌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5分钟〕2.水粉画的根本画法有哪些〔5分钟〕〔1〕干画法:〔2〕湿画法:〔3〕干湿联合画法:3.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 5分钟〕“勾〞:“涂〞:“摆〞:“擦〞:“点〞:〔一〕部署静物〔10分钟〕部署静物是一件创建性的工作。
〔二〕?察看研究不可以堕入局部孤立地察看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察看色彩。
〔三〕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40分钟〕1、构图与画轮廓2、铺大色彩3、大概塑造4、深入刻画5、整体调整6、体积表现:7、质感表现〔四〕水粉写生常有问题剖析:〔5分钟〕“火〞,“灰〞,“脏〞,“花〞,课外作业:达成一张单色稿的正方体课后记:经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更为深刻地领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单要掌握必定的绘画技巧,还要擅长察看和掌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色。
《勺子》教案
![《勺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5f7c2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8.png)
《勺子》教案《勺子》教案1【活动目标】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利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
(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
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利用勺子,介绍凹凸面的名称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身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
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锈钢的发明》教案及相关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锈钢的发明》教案及相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85c2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d.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锈钢的发明》教案及相关资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锈钢的组成成分和特点;2.理解不锈钢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学习如何利用不锈钢做出实用的物品;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不锈钢的组成成分和特点;2.不锈钢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2.如何让学生理解不锈钢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分享一个关于不锈钢的小故事,如不锈钢茶壶的故事;•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不锈钢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阅读(20分钟)•让学生阅读《不锈钢的发明》一文,并找出文中有关不锈钢的组成成分和特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不锈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分组讨论(10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不锈钢的应用,每个小组找出至少三个实例并做出汇报。
4. 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实用的物品,如不锈钢笔筒或盆等;•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观察、比较,理解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
5.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展示他们创建的物品,并综述一下制作过程和不锈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不锈钢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有没有应该对不锈钢的使用做出更多的思考?五、教学评估:1.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2.在学生做实用的物品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通过小结的形式,检查学生对于不锈钢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文《不锈钢的发明》;2.不锈钢的样品、切割工具等实验用具;3.电子白板和投影仪。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外出拍摄不锈钢在现实环境中的应用,并整理到PPT中展示;2.带领学生一起参观附近的不锈钢工厂或制品加工厂,了解生产过程和制品的应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65e01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7d.png)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通用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
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
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素描静物美术课教案(专业20篇)
![素描静物美术课教案(专业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269a1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2.png)
素描静物美术课教案(专业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素描静物美术课教案(专业20篇)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锈钢的发明》教案及相关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锈钢的发明》教案及相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e656a1989eb172dec63b72b.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不锈钢的发明》教案及相关资料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不锈钢的发明经过,虽然初衷与结果不相吻合,但这项“歪打正着”的发明,意义却十分重大。
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存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理解和朗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了解和复述不锈钢发明的过程。
2、感悟作者表达准确、语言简洁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一、引入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入新课(1)可以从资料入手,请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不锈钢的资料。
(2)初读课文一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是请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三是说说不锈钢的发明过程。
(3)深入精读了解不锈钢的特点、主要成分及用途。
了解不锈钢的发明过程。
理解“歪打正着”的意思。
回归全文。
可以引导学生小结,说说从不锈钢的发明过程中想到里什么。
板书设计:防腐耐高温不锈钢的发明发明过程歪打正着的世界发明第二课时一、积累内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三言两语即可。
二、迁移练习1、识字写字要注意把写字指导到位。
“治”引导学生与“冶”区别、“诺”的读音要准确。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3、除了课后出示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引导体会其他句子。
初中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第十三不锈钢
![初中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第十三不锈钢](https://img.taocdn.com/s3/m/a331d9a702d276a200292e2d.png)
初中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第十三_不锈钢初中科学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第十三章单元主题:地球、矿物和材料教学说明:本单元涉及到地球科学与物质科学两大领域,同时也紧密联系材料技术和新材料应用等问题,因此,本主题非常突出体现了初中科学课程综合性的特点.内容说明地球地球圈层结构地壳的结构与物质组成岩石与土壤土地沙漠化与防治结合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发展过程地球上的矿物资源矿物资源的种类我国矿物资源的特点及分布矿物的组成与元素地球上矿物资源在岩石圈中的存在形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启发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材料及其应用单质与化合物金属塑料废弃材料带来的环境问题联系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金属提炼和使用的关系关注”白色污染”的危害材料开发常见的复合材料新材料的应用整理有关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对我们生活影响的资料,并作合理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和材料的应用与开发.知道地球上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矿物资源种类,我国矿物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了解矿物的组成和有关元素.从地球的内部圈层到地壳的物质组成,从矿物的简单理化性质,到材料的应用与开发,这在知识领域上有很大的跨度,但是却体现了本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也能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人与地球”、”人与自然”、”人与资源”是需要建立和谐的关系,也让初中学生从”亲近自然”进入了”亲近科学”.这是一种超越学科的学习体验,并把知识的学习与技术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都一脉相承地联系起来了.这种认识方法和学习体验,对中学生在后继的学习中会有很大的影响的. 单元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和圈层结构以及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并让学生了解一些人类利用地球矿产资源开发材料和应用材料的历史.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材料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体会到材料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的影响,并能加强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和展望新材料的开发与研究为人类带来的前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矿物”与”材料”.矿物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自然界中的矿物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有密切联系,矿物主要存在于岩石之中,而岩石存在于地壳之中.地壳又是地球圈层之一.所以,本单元的知识联系,是从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的结构与组成——岩石、矿物与土壤——矿物资源——我国与世界的矿产资源特点与分布而展开的.学情分析:在小学自然中学习有关地球方面的知识,是把地球作为一个自然天体来加以认识的,着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特征与概貌.而本主题则是以”矿物”与”材料”为核心,从矿物存在于地壳之中,扩展到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再从矿物入手初步认识元素,进而认识单质与化合物,并以金属与塑料为例,使学生对日常所见的材料有初步的认识.材料普遍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之中,是为学生非常熟悉的,所以学习过程中宜从生活经验出发认识什么是材料,建立对有关材料、复合材料和新材料方面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知道地壳的结构与物质组成,知道岩石和土壤的主要成分,列举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矿物资源,了解矿物组成和有关的元素,知道单质和化合物,认识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列举石油产品的主要用途,认识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知道新材料及其用途,根据观察到的物质特性,区分金属与非金属. 2、过程与方法:描述几种金属的特性及其用途,从观察或实验所得的结果,推断出某些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描述塑料的一些特性,根据已有的证据,推断人类是否应该使用塑料.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废物材料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乐于参加防止废物污染环境的活动.单元教学重点: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知道岩石的基本分类和土壤的主要成分;认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些矿物,了解矿物组成;初步了解用一氧化碳提炼金属的方法;认识一些常用金属和合金的特性,并能与它们的用途相联系;了解常见塑料的一些特性,明白使用塑料的利弊;关注弃置金属和塑料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体会到新材料的开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单元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材料的特性确定它们的用途,形成对废弃材料的辨证认识和和处理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网上查询,参观,调查法.课时安排:地球;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材料及其应用;材料开发.地球圈层结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验证地球是圆形的.掌握地球的六大圈层.初步了解组成地球各个圈层的基本概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和讲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是需要证据的意识.重点与难点重点:1、推测地球是个球形结构.2、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难点:如何建立模拟实验.教学准备与地球相关的多媒体材料、篮球、铅笔、不同内部结构的球体.教学组织1、教学流程2、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设计说明导入学生将课前收集关于地球形成方面的资料做介绍. 教师在学生介绍前进行指导. 引出课题.学生根据先前已有经验进行发言,谈一谈关于地球的相关知识. 教师对学生表述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 学生在此环节一定要说到”地球是圆的”,为下面的讲解做好铺垫.活动1 找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学生同意地球是圆的.学生会提到在海边看到水天相接或看到远去的船先是船身”消失”后是船的上部”消失.” 教师通过”天方地圆说”引导学生:你是怎样否定它的呢? 承上启下,同时指出科技在进步,我们要不断保持上进心.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模拟实验. 教师拿出了铅笔和一个篮球,能不能模拟演示远去的轮船? 科学的探究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验观察和之前提到的现象总结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 教师可指出地球其实是椭球形的. 尊重事实.活动 2 探索地球内部的圈层学生思考并初步猜测. 教师提出地球内部是统一的还是分层的问题. 学会猜测.是分层的. 地球半径有6千多公里,人类发明的最先进的钻机只能到地下1万多米怎么知道分层?学生通过体验不同?内质?球来设计方案.学生指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教师大胆鼓励学生去想.教师提供相关信息. 超范围,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3探索包围在地球外部的圈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地面以上的所有物质. 教师指导学生初步归纳地球外部的圈层. 学生可能提到高山等,那也是地球上的结构,要强调是地球以外的物质. 地球以外的物质从大体上可包括:生物{动物植物}、空气、各种水. 教师指导归纳.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学生指出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讲述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讨论各层次的关系. 知识的相关性和统一性.总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作业练习册p15、16部分题目岩石和土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岩石的分类及转化关系2.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过程与方法:3.通过观察实际的岩石认识岩石的分类4.通过实验更好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活动形式,乐于互助合作重点与难点重点:1、知道岩石的分类2、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土壤中的成分对植物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岩石标本、土壤、量筒、水、事先准备好的不同土壤下的植物等.四、内容组织1、教学流程2、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说明活动1 观察三种岩石学生收集各种石头,进行展示.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三种代表岩石:花岗岩、砂岩和大理石.学生观察不同种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生收集的石头各不相同,要指导学生通过石头的不同的形成原因去分类.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将收集的石头通过形成原因分类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已有的岩石标本进行分类.同样,很难给学生演示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所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和条件. 知道三种岩石的概念;知道三种岩石的转化活动2 观察土壤学生借助放大镜肉眼观察土壤,应指出土壤中含有腐烂的叶子、小树枝和小的岩石颗粒等.各种岩石颗粒不一样.用吸水纸体验土壤中含有的水分.结论:土壤中含有水. 说明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教师给出土壤定义教师提供土壤给各小组,指导各组学生观察土壤.各种岩石颗粒一样吗?教师给各个小组发放吸水纸,让学生体验土壤中的水分.教师展示两盆植物,两盆植物的土壤取同地同量,但其中一盆土壤进行烘干处理,其他条件一样.烘干土的植物枯萎.请学生思考这样做的目的和方法?活动3 土壤与水混合学生将50立方厘米沙土和50立方厘米水混合,混合前猜测混合后的总体积.混合后发现体积小于100立方厘米,说明原来砂土中有空隙. 讲清实验过程和方法,请同学猜测混合结果.指导学生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活动4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多媒体内容或平时的经验谈谈土壤中的动物是如何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多媒体内容或平时的经验谈谈土壤中的动物是如何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描述土壤中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的作用.结论: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改良土壤,进行物质循环. 教师展示部分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田鼠等. 分两种情况指导学生讨论.给出微生物分解残骸养分回归土壤的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描述.总结:岩石的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土壤的定义、成分及作用作业: 我们人类应该怎样保护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呢?土地荒漠化与防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土地的荒漠化.了解荒漠化的成因及其危害性.找出防治荒漠化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珍惜土壤资源.重点与难点重点荒漠化的概念和成因.防治荒漠化的方法.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荒漠化的治理手段.教学准备关于荒漠化的多媒体资料;若干盆沙土、一些植物、水;吹风机等.内容组织1、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说明导入学生观看多媒体材料,能提出此类现象如果继续恶化对人类的威胁. 指导学生观看多媒体录像,提出这种现象的后果. 教师应让学生广开思路畅所欲言,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引出本课所要讲解的知识.活动1 了解什么是土地荒漠化.学生根据观看的PPT来描述看到沙漠化的情景. 教师指出刚才看到的景象就是土地的荒漠化问题,并给出定义.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活动 2 探究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危害.学生回答:”风沙大”“干旱”“植物少”“无人管理”“气候问题------引起荒漠化”回答所有人为造成土壤暴露的原因.学生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全面总结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概括荒漠化的成因?”.“有人为的原因吗?”指导学生总结. 在这些问题上教师不要被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内容框住了学生的思维,尽量鼓励学生描述所有形成土壤荒漠化的原因,尤其是人为因素,要充分的列举.活动 3 通过实验了解治理荒漠化的手段.学生观察. 教师给出实验器材,用吹风机来吹暴露的沙土. 模拟土壤荒漠化.学生思考后动手多浇水,将植物种在土里. 给出水,植物等提出如何来防止沙土被吹走? 小组实验.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保持土壤湿润和栽种树木可以使土壤不让风吹走. 教师再用吹风机吹学生处理过的土,和前一次比较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植物可以调节气候使土壤湿润.活动 4 畅想如何防止土壤荒漠化.学生尽量想象合理的方法来防止土壤的荒漠化,如: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如何调节气候等等. 教师指导学生发言. 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说得合情合理教师都要予以鼓励.活动 5 制作防止土壤荒漠化的宣传标语.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动员. 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个宣传板,让学生将做好的宣传标语粘在宣传板上提高学生的热情.总结:1、土地荒漠化定义2、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3、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作业:制作防止土壤荒漠化的宣传标语.矿物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矿物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2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3知道一些常见的矿物及所含元素的名称.4学会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方法和能力1.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我国丰富的矿物资源,增强民族自豪感.2认识矿物是不可再生资源,应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3在观察常见矿物活动中养成仔细辨认,善于聆听,乐于交流的习惯.二、重点和难点1认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些矿物.2知道单质和化合物在组成上的区别.三、教学准备PPT,一些矿物标本四、内容组织[教学流程][活动设计]活动一认识矿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看多媒体教学软件: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材料大多以矿物为原料.活动13.4矿物与我们的生活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PPT,你了解些什么?1我们的生活中用到的材料很多是以矿物为原料的. 2不同的矿物可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在观看了PPT,并讨论后完成活动13.4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可出示整理的部分矿物名称,如铁、锰、金、铜、硫、磷、钾、萤石…这么多的矿物,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是否是金属,分为两大类: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活动二我国矿物资源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我国矿物资源分布图在上个活动的基础上,首先试着区分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老师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矿物资源总量大,种类也很多.接着请学生找找这些矿物资源分布在哪里.在此,老师可引导学生从整个中国地图来看.在讨论中,要让学生达成共识:矿物资源分布不均衡.看出示资料―—地球上矿物资源够用年限,分析矿物资源能象水资源那样反覆利用吗?让学生从中分析一下,矿物资源是怎样的一种资源?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学生有了一种直观印象后,最终可以理解矿物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必须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活动三观察矿物及其组成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矿物照片或实物活动13.5组织交流认识的矿物并指出矿物名称,同时老师应指出矿物是天然的物质,存在于地壳中.观察活动13.5的表格——矿物、主要成分和所含元素说出矿物及其所含元素的名称其中哪些矿物的组成成分只有一种元素?哪些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质:像金矿中的成分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像其他的矿物的主要成分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通过这张表格中这几种矿物的了解,你认为矿物是由单质还是化合物组成?大部分的矿物是由化合物组成.总结:矿物的分类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矿物的组成金属的发现和提炼一教学目标科学态度懂得严格的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与技能知道用冲淘法提取金属.用一氧化碳提炼金属的方法.知道装置中燃烧一氧化碳的原因科学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二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从矿物中提取金属的方法.难点: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的生成物,写出反应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铁架台,酒精灯,锥形瓶,玻璃管,橡皮塞,导管,药匙,氧化铜,氧化铁,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四内容组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设计说明金属的发现与应用观看PPT展示资料1:器皿用具的使用历史:人类历史上,先用石块作工具,后用天然的铜块,陨石作工具,当发现铜块石中可提炼出金属铜时,人们用铜块制作工具或用品,但数量少,价格贵,不能普遍使用.一千年后.人们发现从铁矿石中可提炼出金属铁,并开始大量使用铁器.可见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19世纪-20世纪直至21世纪的如今,金属在各行各业运用更加广泛了.利用PPT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金属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讨论回答同时启发学生人们在远古时代使用石块为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使用金属替代石头,它的好处有哪些? 意识到金属的重要性,能说出它的好处.金属的提炼学生阅读书本p53淘金让学生理解金属在被使用前必须提炼.而淘金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更易理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回答金属的提炼方法还有什么?因为金是以单质形式存在于矿物中,可直接将其开采.但是,我们看到大多数的金属与硫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存在于矿物中,此时该如何提取金属呢? 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观察活动13.7学生通过观察看到氧化铁粉末呈红棕色.学生记录装置各部分的作用及操作顺序.观察演示提炼铁的实验时,学生思考观察实验时应观察颜色,状态,有无沉淀,或有水生成.同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前,应让学生明白: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不能用冲淘的简单方法分离.需将氧元素去除.出示实验室提炼铁的装置,让学生观察氧化铁粉末.实验前解释装置各部分的作用及操作顺序.期间指出一氧化碳有毒,引导学生理解尾气处理问题.实验时,引导学生从颜色,状态,有无沉淀,或有水生成几方面去观察.知道用一氧化碳提炼金属的方法.学生交流实验现象与结论,完成文字表达式.并从表达式分析实验原理.组织各小组交流时,强调氧化铁粉末颜色的变化,石灰水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总结金属的发现与应用金属的提炼金属的特性一、教学目标态度建立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态度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金属的四个特性: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及延展性.知道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的用途.方法和能力1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金属的特性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三、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黄铜、铜、铁片、铅、铝片、塑料、玻璃、木块、陶瓷调羹等.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四内容组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设计说明认识金属学生列举身边的金属材料.金属自古至今对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金属? 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新技术、国防建设、美化生活中的广泛用途那么金属有些什么特性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金属的特性. 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探究金属的特性区分金属和非金属.说明区分的理由你能将桌上实验盒内的金属找出来吗?引导学生理解金属共有的特点就是它的特性让学生区分金属和非金属活动的设计,使实验探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学生利用已区分的金属材料,对金属共有的特点进行讨论,观察或实验的方法.介绍实验探究方法.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或实验的方法.探究方案的确立和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尝试探究成功的快乐.小组实验探究培养动手能力由此归纳出金属的特性.金属的应用学生根据资料讨论问题.小结金属特性决定金属用途,利用金属的不同特性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产品.出示一些金属性质和用途.活动13.10考考你:总结认识金属金属的特性金属的应用作业1、铝与铁相比,具有哪些优良的性质?2、分别举出铁、铜、金的几种用途,这些用途各利用了它们的什么性质?3、上网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的资料.金属的改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方法与能力1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调查认识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二重点难点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三教学准备学生:纯铝和铝合金,铜片和黄铜片教师演示用:课件资料,带有三个凹洞的圆形铁片,铁架台,酒精灯,镊子,铅焊锡,锡,四内容组织[教学流程]。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美丽的漩涡》有趣的漩涡科学活动课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美丽的漩涡》有趣的漩涡科学活动课](https://img.taocdn.com/s3/m/cbb72a2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c.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美丽的漩涡》有趣的漩涡科学
活动课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漩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2. 能够通过实践了解漩涡的形成原理。
3. 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用物品:不锈钢勺、不锈钢针、不锈钢线、发夹、锡箔纸等。
2. 教学用具:幻灯片、白板、笔、黑板等。
3. 教材:《美丽的漩涡》、报纸、科学绘本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漩涡是什么?
老师出示《美丽的漩涡》科学绘本,通过图片介绍漩涡是什么。
(2)漩涡有哪些特点?
老师出示幻灯片,介绍漩涡环状、旋转的特点,并与日常生活中的漩涡做比较。
2、探究环节
(1)漩涡的实践操作
老师将一杯水倒在大盘子中心,让幼儿们将不锈钢线固定在锡箔纸上。
再将不锈钢勺插入杯中,小朋友用发夹钳住不锈钢针,放在漩涡中央,并静待不锈钢线“俯冲”。
(2)漩涡形成原理
幼儿们观察了漩涡的形成,并且有些小朋友也可以自己制作漩涡。
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漩涡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3、总结环节
(1)梳理漩涡知识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梳理漩涡的知识。
同时,让幼儿总结自己的认识,写在黑板上。
(2)回顾实验
老师邀请幼儿们回顾自己探究漩涡的过程,分享自己关于漩涡实验的发现和感想。
四、教学评估:
通过幼儿的讨论和展示漩涡实验的过程,评估幼儿是否掌握漩涡形成原理,并且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4)
![教科小学科学三下《3.6.水和水蒸气》word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59485a9f19e8b8f67d1cb946.png)
6、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
(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
)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和课题:水和水蒸气蒸发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中班科学《水》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水》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43a20ed581b6bd97e19eab0.png)
This city does not have the legend of long grass ying flying. It always lives in reality, with fast drumming, hurried figures, numb eyes, false smiles, and I am being assimilate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中班科学《水》教案及反思中班科学《水》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标1.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对活动产生探究兴趣并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感知、猜想、实验、记录等活动,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难点: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海绵、纸巾、积木、胶头滴管(若干)杯子 1 个、水盆 4 个、记录表 1 张。
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过魔术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
(一)、出示材料:一个不锈钢杯子(里面藏海绵)你们看!我现在要把水倒入这个杯子里,你们可要看仔细哦!二、科学发现,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一)教师实验,幼儿找出水不见的原因所在。
1、提问:奇怪,这个杯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不见呢?水去哪里了呢?2、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学一学。
3、请该幼儿将杯子里的海绵取出,用手拧,会发现有出水现象。
4、小结:当我们把水倒入杯子里时,水都被能吸水的海绵全吸住了,所以杯子里的水会倒不出来。
三、进行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并记录下来。
(一)幼儿猜想: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1、介绍材料。
师: 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看一看。
有海绵,来摸一摸它是什么样的,还有纸巾,最后的一样是小朋友玩的积木。
2、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容易吸水吗?为什么?3、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猜想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4篇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4c996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f.png)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4篇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5篇)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ff72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c.png)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5篇)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精选5篇)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门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金属材料教案(篇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的】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l、激趣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
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学生活动设计】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学生讨论]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之物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之物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b89cc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0.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之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属性。
2.学会通过肉眼及实验器材观测物质。
3.形成探究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基本概念及属性。
2.观测物质的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让孩子们形成探究的思维方式。
2.在讲解过程中避免使用过高的专业术语,使孩子们容易理解。
四、教学准备:1.小黑板、粉笔、白板笔、纸张等教学用具。
2.实验器材:透明杯子、水、火柴、纯净草酸、半透明瓶子、不锈钢盆。
五、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进入主题1.老师语言与音乐的渐弱,安静的环境营造出感官震动的氛围,积极让孩子心静,体验到安静。
2.老师呈现一些物质,例如:砖、桌子、水等,组成物质墙,然后让孩子们互动问答,询问这些物质的名称和使用。
3.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属性?二、学习物质的概念及属性1.学习物质的概念(1)在黑板上画出物质的图片,并向孩子们解释物质的含义(2)让孩子们自己找身边的物品,并举例说明什么是物质2.学习物质的属性(1)形状:教师拿出不同形状的物品比如圆的篮球、方的纸盒,让学生辨认形状;并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通过动手实践感受不同的形状。
(2)颜色:老师拿出彩条、彩卡等色彩感性教具,向孩子们学习物质的颜色;并让孩子制作自己的小彩条,感性认识颜色。
(3)大小:老师拿出不同大小的水果或物品,向孩子们辨认大小;并通过比较物品的大小,感受大小的差异。
(4)图案:以玩具动物形象为例,让孩子们观察它们身上不同的图案,并尝试画出它们的图案。
三、观察物质1.观察水的特性(1)展示透明的玻璃杯,并向孩子们介绍透明的含义,并让孩子们透过玻璃杯观察周围的物体(2)老师将透明杯子中的水烧开,让孩子们观察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和水蒸气2.观察烟的特性(1)点一支火柴,让孩子们看到火柴燃烧时产生的火焰、烟和残渣(2)在室外或教室空旷处点燃铝箔,让孩子们看到烟的飘散3.观察固体与固体的特性(1)在纯净草酸中加入糖,让孩子们看到糖慢慢地被草酸溶解了,在等量的草酸中加入盐,让孩子们看到盐颗粒不能跟草酸溶解,知道固体不能溶于固体(2)在不锈钢盆中倒入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彩泥,让孩子们通过手工制作认识两种不溶于一体的固体混合物四、结合贴近生活的题材深化探究1.蒸馏水(1)向孩子解释蒸馏水的含义,并展示图示教具和装备等,让学生了解蒸馏水的原理和过程。
不锈钢教案 能力目标
![不锈钢教案 能力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2035de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2.png)
不锈钢教案能力目标一、教学目标在制定“不锈钢”的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不锈钢的特性和应用,并掌握相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不锈钢的种类、化学成分、性能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不锈钢性能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认识到不锈钢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本次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不锈钢的种类、性能特点及选用原则。
2.教学难点:不锈钢在不同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以下是详细的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不锈钢制品(如餐具、建筑材料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不锈钢的特点和应用。
2.知识讲解:系统讲解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特点及其制备工艺,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实验与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手操作测试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实验,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原则。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类型不锈钢的性能差异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不锈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布置相关作业和预习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次教学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不锈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领域。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本次教学将设置以下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不锈钢的种类、性能特点等,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粉静物(不锈钢)画法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色彩静物写生,进一步巩固色彩基础知识,加深对写生色彩的认识,提高色彩写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因材施教,运用示范式、讲授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各种物体色彩造型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课程的重点:
1)进一步加深对色彩变化规律的认识。
掌握不锈钢一类物体的画法。
2)掌握水粉画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和水粉画作画的方法、步骤。
2、课程的难点:
1)水粉绘画工具、材料的运用和水粉绘画语言的表现。
四、教学策略:
1)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首先在认识上明了水粉画工具、材料的性能和水粉画的特点。
2)通过水粉画作品同油画、水彩画作品的分析、比较,让学生获得对水粉画特点的感性认识。
3)进行水粉画静物写生的教学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粉画的调色、工具运用技巧和作画的方法步骤。
4)在学生作业过程中,针对个别情况,进行辅导。
五、教学方式:讲授式、示范式、体验式
六、教具与学具:教材、示范图、照片、水粉绘画工具。
七、课程设置:
教学过程:
1、色彩静物写生临摹。
(讲授式)
2、作画步骤(示范式)
1)单色起稿。
2)先从罐体的暗部画起,注意背景与桌面的虚实关系,适当地填加几笔不锈钢的固有色。
3)着重刻画不锈钢的体积感,带出背景。
不锈钢受环境影响强烈。
5)最后整理,点出高光。
4)强调不锈钢的明暗转折与高光部分,细节部分例如锅盖的处理尤为重要。
六、体验学习:
1、作业布置:
1)构图完整。
2)色调明确,也可适当地变换色彩。
3)形体塑造要结实。
2、作业展评:
评选出优秀作业,指出不足之处,以求共同提高。
七、课堂小结:。